专练03 以地形为核心的自然要素整合题大题小卷冲刺22年高考地理大题限时集训解析版全国通用.docx
- 文档编号:28239750
- 上传时间:2023-07-09
- 格式:DOCX
- 页数:48
- 大小:4.29MB
专练03 以地形为核心的自然要素整合题大题小卷冲刺22年高考地理大题限时集训解析版全国通用.docx
《专练03 以地形为核心的自然要素整合题大题小卷冲刺22年高考地理大题限时集训解析版全国通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练03 以地形为核心的自然要素整合题大题小卷冲刺22年高考地理大题限时集训解析版全国通用.docx(4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专练03以地形为核心的自然要素整合题大题小卷冲刺22年高考地理大题限时集训解析版全国通用
专题04以地形为核心的自然要素整合题
1.近几年高考地理大题有关地形的考点主要集中在地表形态形成的过程和作用力,尤其是从整体性原理的视角,审视某地地貌形态演变及其产生的影响是近年来命题的重点。
此外,地形、地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也是重要的命题点,难度一般。
2.在备考复习时首先要从综合思维的角度注意构建知识因果链条,理顺不同环境要素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逻辑关系。
要多注意外力作用及其地貌类型的复习,尤其突出风力和流水地貌。
其次要落脚于人地协调观,能够分析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砂岩洞穴是一种重要地质遗迹,为地貌景观资源。
四川盆地北部营山一片,受间歇性抬升和外力作用影响形成了典型的低山区方山地貌。
该类方山多阶梯状台地,方山顶部广阔平坦,多为农田。
方山陡壁以及与台阶交接部位多发育砂岩洞穴,数量众多,分布集中,且一些砂岩洞穴洞径深长,具较强的科普科研和旅游价值。
砂岩洞穴之间干湿状况差异显著,可分为旱洞a和水洞b。
如图示意砂岩洞穴景观。
(1)结合材料,简述砂岩旱洞的演变过程。
(2)分析砂岩水洞中有大量积水的原因。
(3)方山顶部“一场大雨到处淹,十天无雨遍地旱”的现状突出,分析该现象形成的原因,并提出针对措施。
【答案】
(1)①地壳间歇性缓升,使河流下切,众多的节理裂隙发育成两壁直立的深沟,深沟两边的谷坡逐渐变成陡崖,而山顶为坚硬砂岩层盖层,最终形成顶面平整,四周陡峭,呈阶梯状的方山地貌。
②差异性风化,岩石内凹。
③岩层卸荷剥离,洞穴空间增大。
④洞穴坍塌,方山崖壁整体后退。
(2)①该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雨丰富,加之方山地势平坦,植被覆盖好,地面拦截量多,利于地表水向地下下渗。
②大气降水、地下水透过节理裂隙,向洞内汇集。
③蓄水量增大,加速了岩石化学风化,洞底黏土等堆积物增多,加上洞顶崩落物,形成不透水层,洞穴水便不易渗漏。
(3)①方山顶部,地势平坦,排水不畅;方山砂岩内部有裂隙,蓄水条件差,下渗强;土壤层厚度较薄,保水能力不足;因此,出现“一场大雨到处淹,十天无雨遍地旱”的现象。
②措施:
开挖水渠及兴修蓄水池收集雨水;植树造林,提高植被覆盖率;种植耐旱作物。
【解析】本题以砂岩洞穴景观为材料,设置三道小题,涉及地质作用、影响气候的因素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以及学生的区域认知、人地协调观及综合思维素养。
(1)该题可以从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两方面来回答,早期该地地势低洼,接受外力沉程形成砂岩、砂砾岩泥页岩等沉积岩。
之后如下图,a方山陡崖形成:
随着地壳运动,岩层间歇性抬升,使河流下切,众多的节理裂隙发育成两壁直立的深沟,深沟两边的谷坡逐渐变成陡崖;而山顶为坚硬砂岩层盖层,最终形成顶面平整,四周陡峭,呈阶梯状的方山地貌。
b差异性风化形成穹型洞:
砂砾岩和泥页岩更易侵蚀,岩石内凹。
c卸荷剥离形成拱形洞:
岩层卸荷剥离,洞穴空间增大,形成拱形。
d洞穴坍塌:
洞穴坍塌,方山崖壁整体后退,新岀露的崖壁又因为差异分化,开始凹槽。
这个运动周而复始。
(2)①据材料,该地位于四川盆地,为亚带热季风气候,降雨丰富;②据图可知,方山顶部地形较平坦,排水不畅;加之植被覆盖好,地面拦截量多,利于地表水随着砂岩裂隙下渗。
③大气降水、地下水透过节理裂隙,向洞内汇集,洞内水不断增多。
④蓄水量增大,加速了岩石化学风化,洞底黏土等堆积物增多,加上洞顶崩落物,填充洞底节理,形成不透水层,利于洞内储水,故砂岩水洞中有大量积水。
(3)据材料和图,该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雨丰富,加之方山地势平坦,植被覆盖好,地面拦截量多,所以,方山顶部“一场大雨到处淹”;方山顶部方山砂岩内部有裂隙,蓄水条件差,下渗强;土壤层厚度较薄,涵养水源的能力弱;因此,出现“十天无雨遍地旱”的现象。
措施:
可以改变水源条件,如开挖水渠及兴修蓄水池收集雨水,植树造林,提高植被覆盖率;也可以改变种植作物,如种植耐旱作物。
自然环境中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对地理环境的演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地形是高考的重点。
从历年高考题本专题在高考命题中的命题频率很高。
命题形式上常采用地貌景观图、剖面图、地质构造图作为命题素材,考查地貌的形成过程和内外力作用的过程。
分析近几年的高考命题可以看出,试题多以地形、地貌的形成与演变、植被分布特征与区域环境的关系、整体性原理分析区域环境的演化特点,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为主要出题方向,今后仍将是高考命题的重点。
因此复习时应对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进行透彻的理解,对地形、地貌与植被等地理要素的关联程度深入挖掘。
一、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1.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及主要表现形式
地质作用类型(按能量来源分)
能量来源
主要表现形式
相互关系
内力作用
来自地球内部,主要是地球内部的热能
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地震等
各种地表形态都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外力作用
来自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能
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
2.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和六大板块的分布
基本观点:
地球表层的岩石圈并不是完整一块,而是被断裂带分割成六大板块(六大板块内还有若干小板块)。
板块处于相对的运动状态,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
板块张裂常形成裂谷或海洋;板块碰撞挤压,常形成海沟和造山带。
3.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的关系
板块运动
边界类型
宏观地形
实例
碰撞挤压
消亡边界
大陆板块互相碰撞形成巨大的褶皱山脉或高原
喜马拉雅山脉、青藏高原
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碰撞形成海岸山脉、岛弧和海沟
安第斯山脉、日本群岛、日本海沟
张裂分离
生长边界
大陆板块间的张裂形成裂谷、海洋
东非大裂谷、红海
大洋板块间的张裂形成海岭
大西洋海岭
4.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的关系
地质构造
形成的地貌及成因
实例
地貌
成因
褶
皱
背斜
山
岩层上拱
喜马拉雅山
谷
顶部受张力,物质疏松易被侵蚀
向
斜
谷
岩层下弯
山
槽部受挤压,物质坚硬难被侵蚀
断层
地垒
块状山地
岩层上升突出
华山、泰山、庐山
地堑
裂谷、凹陷地带
岩层下降凹陷
渭河谷地、汾河谷地、吐鲁番盆地
5.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
地质构造在工程选址、找水、找矿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可通过下图进行理解。
二、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主要的外力作用表现形式包括风化、侵蚀、搬运、沉积等多种形式,其中以侵蚀作用和沉积作用最为常见,其动力多为风、流水、冰川、海浪等,它们各自对地貌的影响和典型分布区如表所示。
1.侵蚀作用与地貌
作用
对地貌的影响
分布地区
风力侵蚀
形成风蚀洼地、沟谷、风蚀柱、风蚀蘑菇、戈壁、裸岩荒漠等
干旱地区(如新疆地区的风蚀城堡)
流水侵蚀
侵蚀
使谷地、河床加深加宽,形成“V”型谷,使坡面破碎,形成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形成“红色沙漠”“石漠化”
湿润、半湿润地区(如长江三峡、黄土高原地表的千沟万壑、瀑布)
溶蚀
形成漏斗、地下暗河、溶洞、石林、峰林等喀斯特地貌,一般地表崎岖,地表水易渗漏
可溶性岩石(石灰岩)分布地区(如桂林山水、路南石林、瑶琳仙境)
冰川侵蚀
形成冰斗、角峰、“U”型谷、冰蚀平原、冰蚀洼地(北美五大湖、“千湖之国”芬兰)等
冰川分布的高山和高纬度地区(如挪威峡湾、中欧—东欧平原)
海浪侵蚀
形成海蚀柱、海蚀崖、海蚀穴、海蚀拱桥等海蚀地貌
滨海地带
2.沉积作用与地貌
作用
沉积特征
对地貌的影响
分布地区
流水沉积
沉积物颗粒大、比重大的先沉积,颗粒小、比重小的后沉积,具有分选性
形成冲积扇、三角洲、冲积平原
出山口和河流的中下游
风力沉积
形成沙漠(静止沙丘、移动沙丘)和黄土沉积地貌
干燥内陆及邻近地区
冰川沉积
沉积物颗粒大小不分,杂乱堆积
冰碛地貌
有冰川分布的高山中下部地区和高纬度地区
三、地形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1、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地形对交通建设的影响:
交通建设大多是在陆地表面进行的,在建设中要求体现“成本低、时效高”的原则。
因此,建设成本(工程难度、人力、物力)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交通方式、交通线路的选择以及交通密度的大小。
平原区各种方式都可选择,限制性小;山区,首选公路,其次是铁路。
如果地形内外阻隔无法克服,且面积广大,路途遥远,可以考虑优先发展航空加强对外联系,如青藏高原等。
山区,资金少、技术水平低时,先建设一般性公路或铁路较多,交通线路短,密度小;资金多、技术水平高时,除建设一般性公路或铁路外,还可根据需要适当建设高等级公路甚至高速公路或高铁,交通线路增长,密度增大。
(2)地形对聚落的影响:
在农耕区,聚落是人们长期集中生活居住和生产的地方,需要有稳定的水源和农副产品供应(农业)。
可以说,地形对聚落分布影响其实就是河流地貌的影响,是河流和河流堆积地貌共同的作用。
从地形角度分析聚落分布,可分三步:
第一步,“近水”。
分析河流水源状况,有时还可分析航运。
第二步,“土肥”。
分析冲积平原提供的肥沃土壤,有利于农耕。
第三步,“避险”。
选择较高位置,规避洪灾。
2、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人类活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地表形态和地貌过程,从而克服不利地形条件,以达到趋利避害的目的。
例如,平整田地、修筑梯田,可使土地利于耕作,减少地表侵蚀,防止水土流失;修建海塘可起到抵御海浪侵蚀,保护海岸的作用;填海造陆、开山筑路、挖河修渠、建造水库、植树绿化等活动,都不断地塑造着新的地表形态,对人类生活产生着各种明显的效益。
但是,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对地表形态的改变也常会产生消极有害的作用。
例如,人类不合理的土地利用,破坏自然植被,促使地表加速侵蚀,加重水土流失,从而加速河床、湖泊和水库的泥沙淤积,并使沿岸港口发生淤塞;在山区还可能诱发滑坡和泥石流等灾害。
我国黄土高原地表侵蚀强烈,水土流失严重,就与几千年来人类活动对自然植被的破坏有密切关系。
因此,人类必须很好地认识自然,了解其发展变化的规律,使地表形态的改变向着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
特殊地貌类型总结
1. 三角洲形成过程
① 入海口附近河段的输沙量大,流水沉积提供物质保障。
河流输沙量的大小会受流域的植被、地面坡度、土质、降水以及河流上遊河段泥沙沉积数量等因素的综合影响。
②入海口附近河段底部坡度小,利于降低河流速度,促進河流泥沙沉积。
③波浪和潮流的侵蚀、搬运作用弱,与河流泥沙沉积对抗作用弱,有利于三角洲的发育。
2.辫状水系形成过程
①洪水期:
在流水侵蚀、搬运作用下,洪水从上游带来大量的泥沙,并沿许多深泓线堆积,形成水下浅滩。
②洪峰过后的枯水季节:
许多浅滩出露水面,成为沙岛,沙岛与沙岛之间是多股的河道,它们忽分忽合,交织如辫。
③再次洪水来时:
有些沙岛不被淹没,有些被淹没的可能被水流斜切而过,其上形成新的槽道。
3.冲积洪积平原形成过程
在山区,地势陡峭,洪水期水流速度快,携带大量的砾石和泥沙;当水流流出山口时,由于地势突然变缓,河道变开阔,水流速度减慢,河流搬运的物质在山麓地带堆积,形成冲(洪)积扇;冲(洪)积扇不断扩大而彼此连合,形成广阔的洪积—冲积平原
4.河曲以及嵌入式河曲形成过程河曲的形成:
①环流作用使河流一岸受冲刷,另一岸堆积,形成河曲。
②河床底部泥沙堆积形成障碍,使水流向一岸偏移,形成河曲。
④由于河床两岸岩性不一致或构造运动造成两岸差异侵蚀而形成的河曲嵌入式河曲:
先是在由松散沉积物组成的平原和盆地中形成了“蛇曲”,后地壳的持续抬升,河流下蚀增加,隆升的地壳形成山地,而蛇曲则保持原形嵌在山谷之中。
5.丹霞地貌形成过程丹霞地貌:
含铁的碎屑物在地势低洼处沉积并固结,形成红色砂砾岩;地壳抬升与挤压形成(垂直节理发育)中低山脉;流水沿岩层裂隙侵蚀,并在重力崩塌、风力侵蚀等外力作用下,形成山体相互分离,四壁陡立的丹霞地貌形态。
雅丹地貌:
地壳抬升,湖盆出露干涸(或气候干旱,蒸发旺盛),物理风化,形成裂隙,风力侵蚀,平坦地面被吹蚀成各种形状。
6.花岗岩峰林
地下炽热岩浆入侵地壳薄弱的黄山地区形成花岗岩;花岗岩体发生间歇抬升随着地壳的强烈隆升,花岗岩体受外力风化、剥蚀;形成千姿百态的花岗岩峰林景观。
7.石蛋和石环形成石蛋:
花岗岩“石蛋”是花岗岩球状风化的产物。
一般认为花岗岩在抬升过程中先产生节理(花岗岩体中存在着一定走向的裂隙,地质学上称节理),当岩石出露地表接受阳光、空气、冰楔、生物、水等风化时,由于棱角突出,易受风化(角部受三个方向的风化,棱边受两个方向的风化,而面上只受一个方向的风化),故棱角逐渐缩减,最终趋向球形。
这样的风化过程称为球状风化或石蛋化
石环:
由于石块和土的导热性能不同,冻结速度也各不一样。
碎石导热率大,就会先冻结,水就会向石块附近迁移并在其附近形成冰,水形成冰后体积就会膨胀,使碎石移动,最终使粗的物质和细的物质就会产生分离,这就是冻融分选作用,它就像筛子一样将不同的物质分离。
在平缓而又粗细混杂的地表层,经冻融分选作用,泥土和小的岩屑集中在中间,岩块就会被排挤到周边,呈多边形或近圆形,好像有人有意识地将石头围成一圈,这种冻土地貌叫作石环。
石环形成的条件:
有充足的水分、气温在零摄氏度上下波动的持续时间较长
8.沙坝和潟(xi)湖的形成
陆地河流带来大量的泥沙沉积在沿海地区,当海洋潮水向岸边运动时,推动泥沙移动,加之洋流的影响,泥沙沿着海岸堆积,形成平行于海岸的沙坝,随着时间的推移沙坝出露海面,包围了一部分海域,沙坝内侧形成半封闭的狭长状湖泊。
9.爬升沙丘形成过程
在冬春干旱季节,河流水位低,河漫滩及沙洲上的细沙裸露(2分),受河谷地形影响,风力强劲(2分),把堆积在宽谷地带的细沙,吹送到江岸山坳或坡上(2分)
10.构造湖和断裂盆地的形成过程
位于板块的交界地带,板块相互碰撞,褶皱隆起的同时产生断层形成构造盆地;高山冰雪融水的不断注入,从而形成湖泊。
地处板块边缘,地壳运动形成断层;断裂面两侧岩体以垂直运动为主,中部岩体相对下降成谷。
11.高山流石滩形成过程
解释一:
高寒地段强烈的紫外线和极大的昼夜温差,产生的寒冻劈碎、热胀冷缩的风化作用,导致了大块的岩石不断崩裂,形成了大大小小的石块,此处写到冰劈、冻融风化作用也可以);这些岩块与碎石在重力和下部潜流的作用下,沿着山坡缓慢滑动,形成流石滩解释二:
地表岩石受到强烈温差变化(或冻融)的风化作用,发生崩解和破碎;受到冰川和冰雪融水等外力侵蚀后;并被(冰川、冰雪融水、重力等)搬运;到地势比较平坦的山坡处堆积而成。
12.河流阶地的形成
水流的侧蚀加宽了河道使得流速变慢,河流携带的沉积物就在河床发生沉积,在水底堆积满一层沉积物。
后来由于气候变化、地壳抬升或者侵蚀基准面下降等因素使得水流的下切侵蚀力剧增,这层堆积物被水流切开形成阶地坡。
水流继续往下侵蚀,两侧的堆积物就完全露出水面,高过洪水位,形成阶地面。
然后河流继续重复侧蚀、堆积、下切侵蚀等过程,形成下一个阶地。
(侵蚀基准面是河流下切侵蚀到最低点的水平面,一般以海平面为主,局部地区以湖泊、河流汇水口、堤坝等基面为准。
)
地壳抬升会对河流阶地的形成产生两方面影响:
一是让已经发育的阶地面高出洪水位,成为新的河流阶地;二是使河流下切侵蚀作用加剧,制造出阶地坡,让阶地高度上升,也通过堆积作用促进新的阶地面发育
13.河漫滩的形成
河漫滩的形成是河水周期性泛滥的结果。
在洪水期间,水流漫到河床以外的滩面,由于水深变浅,流速减慢,便将悬移的细粒物质沉积下来,在滩面上留下一层细粒沉积,随着堆积体的面积逐步扩大,在枯水季节露出水面,形成河漫滩.
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贵州省安顺市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国土面积为1468km,喀斯特面积为1232.82km,占总面积的83.98%,该区是贵州岩溶地区石漠化现状最复杂、等级类型最齐全,分布面积和范围较大的区域之一。
岩层厚度为752~922m,地貌以岩溶峰丛、谷地为主,最高海拔1455.3m,最低海拔601.6m,年平均气温19℃;无霜期339天,无低于-3℃的霜冻期;年降水量为1205.1mm,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土壤以黄城、黄色石灰土为主,土层厚薄不均,呈中性至碱性,土壤贫瘠,水资源匮之。
下图为该区地貌景观图。
(1)从内外力作用角度描述图示地貌的形成过程
(2)分析关岭县石漠化严重的原因
(3)分析该区水资源匮乏的原因
(4)请为该区石漠化的防治提出合理化建议
【答案】
(1)浅海环境沉积(沉淀)形成沉积岩;地壳抬升,岩石裸露于地表;在湿热环境中受外力的风化、侵蚀(溶蚀)面形成。
(2)石灰岩广布;地势起伏大,水土流失严重;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丰富;土层浅薄;过度开垦,造成植被破坏。
(3)年均温高,蒸发量大;降水季节分配不均:
径流速度快,难以储水;多溶洞、漏斗,地表水转为地下水。
(4)陡坡退耕还林还草;因地制宜发展立体农业;局部地区进行生态移民;缓坡实施坡地改梯地;通过其他途径解决农村燃料问题,减少樵采。
【解析】本题以西部贵州省安顺市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区域地理特征为背景,考查水土流失的成因与治理措施。
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同时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和人地协调观的核心素养。
(1)根据材料“喀斯特面积为1232.82km,占总面积的83.98%,”可知,当地石灰岩分布面积广,浅海环境沉积(沉淀)形成沉积岩;地壳抬升,岩石裸露于地表;由材料“岩层厚度为752~922m,地貌以岩溶峰丛、谷地为主”可知,在湿热环境中石灰岩受外力的风化、侵蚀(溶蚀)面形成。
(2)根据材料“地貌以岩溶峰丛、谷地为主,最高海拔1455.3m,最低海拔601.6m,”可知,石灰岩广布;地势起伏大,水土流失严重;由材料“年平均气温19℃;无霜期339天,无低于-3℃的霜冻期;年降水量为1205.1mm,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及所学知识可知,该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丰富;土层浅薄;位于西部山区,可能存在过度开垦,造成植被破坏,而导致水土流失严重,出现石漠化现象。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该地年降水量虽较大,但由于纬度较低,年平均气温较高,蒸发量大;降水季节分配不均,该地地势起伏大,径流速度快,难以储水,水资源季节分配不均。
喀斯特地貌多溶洞、漏斗,地表水转为地下水,地表水贫乏。
该地不发达,经济技术落后,且地质条件复杂,储水设施少。
(4)根据所学可知,该地地势起伏大,降水量大且集中,水土流失严重。
但该地水热资源丰富,因此恢复植被,可以发挥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可以有效防止水土流失。
因此可以采取陡坡退耕还林还草,提高植被覆盖率。
环境问题是在发展中产生,因此要在发展中解决,因此可以通过因地制宜发展立体农业;局部地区进行生态移民;缓坡实施坡地改梯地;既缓解了人口对土地的压力同时,发展经济的同时,获得生态环境效益。
同时通过其他途径解决农村燃料问题,减少樵采。
1.(2022·河北·模拟预测)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密歇根湖(左图)东岸有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畔沙丘,该沙丘由两列平行的,窄沙丘组成,其发育受湖泊水位、沙源等多重因素影响。
大型风暴侵袭可以改变沙丘内部沙粒的位置,进而影响沙丘形态。
距今约5500年前,前排沙丘开始发育;距今2500~4000年前,后排沙丘发育,并逐步增长到30米高;距今2000~2500年前,后排沙丘保持稳定;距今1000年左右,后排沙丘再次迅速生长,直到高40米左右。
右图示意密歇根湖水位波动情况。
(1)距今2000~2500年前,后排沙丘保持稳定,请对此作出合理解释。
(2)说明距今1000年左右,导致后排沙丘高度增长的沙源。
(3)专家预测该地沙丘难以继续大规模增长,试为该观点提供依据。
【答案】
(1)湖泊水位较低,水沙难以输送到后排沙丘;前排沙丘的生长,对后排沙丘起到阻挡作用,减少了流水对后排沙丘的堆积;有植被覆盖,起沙阻力较大。
(2)该时期湖泊水位较高,流水对湖岸侵蚀增强,沙源增加;前排沙丘低矮处被淹没,为后排沙丘提供沙源;(大型风暴频率可能增加,)后排沙丘附近区域沙粒裸露,(被偏西风搬运到沙丘顶部)成为沙源。
(3)五大湖地区距海较近,降水量较大,风沙活动时间有限;湖岸可蚀物质多数已被侵蚀,沙源有限;水位波动,沙丘难以稳定增长。
【解析】本题主要考察沙丘地貌的形成与变化、区域地理环境特征和沙丘发育的条件等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及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
(1)读图可知,距今2000~2500年前,湖泊水位低于平均水位,所以沙难以向后排沙丘运输;前排沙丘的生长对后排沙丘起到阻挡作用,减少了流水对后排沙丘的堆积。
再加上有植被覆盖,起沙阻力较大,因此后排沙丘保持稳定。
(2)由图可知,距今1000年左右,该时期的湖泊水位较高,此时流水对湖岸侵蚀增强,沙源增加;前排沙丘较低矮处被淹没,可以为后排沙丘提供更多的沙源。
根据材料“大型风暴侵袭可以改变沙丘内部沙粒的位置,进而影响沙丘形态”可知,该时期的大型风暴的发生频率可能增加,导致后排沙丘附近区域沙粒裸露,在西风的影响下搬运到沙丘顶部,成为沙源。
(3)根据材料“发育受湖泊水位、沙源等多重因素影响”可知,沙丘发育的条件需要有风沙活动和沙源,该沙丘位于五大湖附近,距离海洋较近,降水量较大,风沙活动的时间有限;沙丘位于密歇根湖东岸,湖岸可侵蚀物质多数已被侵蚀,沙源有限;通过水位波动情况可知,该湖泊水位波动较大,沙丘难以稳定增长。
2.(2022·重庆·一模)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1900年以来图示区域发生8级以上地震就达7次,该地人口密度小,地震造成的损失较小,但大震破裂形成的各种断层张裂缝、地貌断错遗迹等至今仍保持完整、清晰可见,是世界上最典型、保存最完好的地震遗迹,素有“地震博物馆”之称。
由于断裂带的长期活动,普遍形成水系的突然转折或错断现象,一些河谷谷口的冲积扇也发生明显的错位,形成大量的盆地、湖泊或洼地。
在地震震中塌陷区内,张裂缝纵横交错,有的在松散堆积物中,有的在坚硬的岩层中,甚至山脊也被多条地震断层切断并发生错移,形成洼地等新地貌类型。
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区断层构造;右图为左图中M地地震张裂缝景观图。
(1)简析图中地震张裂缝的成因。
(2)简述该地成为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的地震遗迹的条件。
(3)从该地区地震发生时及远期,分别说明地震对当地自然环境的影响。
【答案】
(1)成因:
地球内部能量不断积累,板块拉张诱发地震,形成断裂;断层两盘发生差异活动导致地面拉张变形,(在水平拉张力和重力作用下沿边坡方向的张性裂缝)在地表产生地裂缝。
(2)条件:
地处准噶尔盆地边缘,这里降水稀少,干旱少雨,流水侵蚀作用弱,对遗迹破坏小;该地区岩石以花岗岩、变质岩(或片麻岩)为主,岩性坚硬,不易受外力作用侵蚀;人口密度低,人类活动破坏少。
)
(3)影响:
发生时:
陡崖崩塌,滚石遍布,埋没草地(或土地);滑坡阻塞河谷、阻断道路;产生地裂缝及导致地下水变化,使河水断流、草木枯死。
远期:
形成了一系列宽阔的断陷盆地和湖泊洼地,成为水草丰美、土壤肥沃的土地;产生的断层、张裂缝等地震遗迹成为旅游资源。
【解析】本题以准格尔盆地地震张裂缝为材料,涉及地震、内外力作用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图片材料信息提取能力、地理知识调用分析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1)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该地地处西伯利亚板块和准格尔板块交界处,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地球内部存在巨大的能量,随着地球内部能力的不断积累,在板块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专练03 以地形为核心的自然要素整合题大题小卷冲刺22年高考地理大题限时集训解析版全国通用 03 地形 核心 自然 要素 整合 题大题小卷 冲刺 22 年高 地理 限时 集训 解析 全国 通用
链接地址:https://www.bdocx.com/doc/282397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