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人口日.docx
- 文档编号:28235988
- 上传时间:2023-07-09
- 格式:DOCX
- 页数:41
- 大小:50.70KB
世界人口日.docx
《世界人口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世界人口日.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世界人口日
目录
1简介2由来3主题4发展5现状6目标
简介
1987年7月11日世界人口总数达到50亿。
联合国人口基金倡议世界各国在这一天举行各种活动,以唤起世人的重视并进而思考解决各自人口问题的措施。
根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理事会第36届会议建议,为引起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对人口问题的重视,联合国人口基金要求各国政府、民间团体在此期间开展"世界人口日"活动。
此后,每年7月11日世界各国都要开展宣传活动。
由来
1987年7月11日,前南斯拉夫的一个婴儿降生,被联合国象征性地认定为是地球上第50亿个人,并宣布地球人口突破50亿大关.联合国人口活动基金会(UNEPA)倡议这一天为"世界50亿人口日".联合国人口基金决定从1988年起把每年的7月11日定为“世界人口日”,以提高人们对世界人口问题的重视。
根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理事会第36届会议建议,为引起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对人口问题的重视,联合国人口基金要求各国政府、民间团体在此期间开展"世界人口日"活动。
此后,每年7月11日世界各国都要开展宣传活动。
1995年2月15日零点,北京妇产医院一个重3700克的婴儿出生,宣告中国第12亿个公民的到来。
距1989年4月11日"11亿人口日"不足2000天,庞大的人口列车又增加了1亿名新乘客.为了进一步唤起全民对人口问题的高度重视。
1999年10月12日世界人口达60亿联合国确定今天为世界"60亿人口日。
主题
1996年:
生殖健康与艾滋病
1997年:
为了新一代及其生殖健康和权力(adolescentreproductivehealthcare)
1998年:
走向60亿人口日(approachingthesixbillion)
1999年:
60亿人口日开始倒计时(startthecount-uptothedayofsixbillion)
2000年:
拯救妇女生命(savingwomen'slives)
2001年:
人口、发展与环境(populatin,developmentandtheenvironment)
2002年:
贫困、人口与发展
2003年:
青少年的性健康、生殖健康和权利
2004年:
“纪念国际人口与发展大会10周年”。
2005年:
世界人口日的口号是“平等=授权”,它侧重于性别平等以及赋予女孩和妇女平等机会如何能够改变生活和社会。
这一天突出四个主要行动领域:
教育、经济机会、生殖卫生和权利以及参与。
2006年:
“年轻人”
2007年:
男性参与孕产妇保健
2008年:
联合国人口基金确定的主题为“这是一种权利,让我们将它变成现实”。
根据这一主题,国家人口计生委确定的宣传活动主题为“生殖健康是一种权利,让我们将它变成现实”。
发展
联合国人口基金会1999年初公布的统计数字向人们展示了全球人口增长的历程:
1804年世界人口只有10亿,1927年增长到20亿,1960年达到30亿,1975年达到40亿,1987年上升到50亿,1999年10月12日,世界人口达到60亿。
人口问题越来越引起国际社会的重视。
从1954年起,联合国几次召开世界性人口会议。
1994年9月5日至13日在开罗召开的第三次国际人口与发展会议,来自182个国家和地区的15000多名代表参加了会议。
这次会议第一次将人口问题与可持续发展联系起来。
会议最后通过了《行动纲领》,呼吁各国加强在人口与发展领域的合作,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
1999年6月30日至7月2日联合国召开人口和发展特别会议,再次从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认识解决人口问题的重要性。
据联合国人口基金会1995年7月11日在伦敦发表的世界人口报告说,1995年世界人口总人数为57亿。
文肓为9.6亿,其中2/3是妇女,1.3亿为儿童。
据推测,全球每年增加人口数量将保持在8600万以上。
到2015年世界人口将达71─78亿,到2025年将超过80亿,到2050年将达到94亿。
据科学家的分析,到2080年世界人口将达到顶峰,为106亿,在此后将逐渐下降,到21世纪末降至103.5亿。
为了进一步唤起全民对人口问题的高度重视。
中央8个部门和北京市政府于1995年2月14日在人民大会堂联合召开了“中国12亿人口日”大会,以树立计划生育工作紧迫感,从而实现到20世纪末将中国人口控制在13亿的战略目标。
据统计,1949~1964年,15年间我国人口由5亿增加到7亿,每增加1亿人口要用7年半时间。
而1964~1974年,10年间由7亿增至9亿,每增加1亿人口缩短为5年。
痛切的反省,使中国走上计划生育之路。
1978年2月,我国政府将计划生育政策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之中。
从1974年到1995年的21年间,人口在巨大的惯性下增加了3亿,每增加1亿人口所用的时间又延长至7年。
从1970年至今,中国少增加3亿人口,现在人口出生率稳定在2%以下,并且在不断下降,按国际通用标准,中国已属于低生率国家。
如果不实行计划生育,按1973年中国生育水平来推算,早在1986年和1994年,人口就分别达到了12亿和15亿。
正是对人类自我再生产的“理性革命”,使中国“11亿人口日”推迟了5年,“12亿人口日”推迟了9年。
中国人口出生率和增长率的逐步下降受到全球的重视。
由于中国计划生育成就巨大,成功地将亚洲30亿人口日推迟了3年,将世界50亿人口日推迟了2年。
中国的人口政策和成就,促进了原来不重视计划生育的一些国家政府,使其认识有所改变。
中国的人口政策产生了深远的国际影响。
现状
联合国2月28日发布人口报告,2050年世界人口将达到93亿。
1804年世界人口总数是10亿,1999年突破60亿。
目前世界人口年均增长1.2%,即年增加7700万左右。
全世界60岁以上的老人有6.06亿,2050年将上升到20亿。
那时,80岁以上老人将达4亿,100岁以上老年人也将有320万。
世界人口的历史变化:
据科学考证,公元前100万年,世界人口仅1-2万人。
在旧石器时代,世界人口翻一番要3万年之久;到公元初,世界人口翻一番缩短到1000年;而到了15世纪中期,世界人口翻一番则缩短为15年。
1830年,世界人口达到第一个10亿;1930年突破20亿;1960年达到30亿;1975年达到40亿;1987年达到50亿;1997年达到60亿!
世界人口每增长10亿人,所需的时间分别缩短为100年;30年;15年;12年;10年!
世界人口的列车正以越来越快的速度向前飞奔,等待人类的又是什么呢?
消费需要的增长,导致了生态失衡:
为了养活增加的人口,必须扩大用于生产粮食的耕地和牧场。
世界耕地在19世纪初仅有4.5亿公顷(1公顷=1万平方米),其后随着人口的急剧增加,耕地面积也在迅速扩大,现在已达15亿公顷左右,相当于全球陆地面积的10%;另外,牧场面积约有30亿公顷,这样耕地和牧场面积总和占陆地面积达30%,剩下的50亿公顷土地完全是无法利用的沙漠、冻土带,其余是森林。
耕地和牧场的迅速增加严重破坏了森林。
人类为了自身的生存,垄断性地使用着占地球陆地1/3强的土地,这对其它生物来说无疑是一个致命的打击,导致物种灭绝的加速。
据世界粮农组织的估计,为了满足人口增长的需要,过量地砍伐树木,以及毁林造田、开辟牧场,使世界热带森林面积每年减少1130公顷,而造林面积只有毁林面积的1/10,致使全球每年损失500-700万公顷的可耕地。
城市化的发展,人口日益向城市集中,也使得可耕地大量减少。
据联合国人口基金会报告,到2000年,世界上将有一半(即30亿)人生活在城市,为此,居住、交通、工业、市政及其他生活设施的建设占用大量耕地。
排污量的增加加重了环境污染和破坏:
美国世界资源研究所的一份题为“世界能够得到拯救吗?
”的报告中指出,从本世纪初至今,全世界人口增加了3倍,世界生产总值却增长了20倍,矿物燃料使用量增加了10多倍。
1900年-1985年间,全球二氧化硫的年排放量增加6倍,氮氧化物增加10倍,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25%。
1990年全世界农药销售额达到500亿美元,是1975年的10倍,由此而带来的一系列恶果是可想而知的。
世界人口日:
钟为谁鸣?
?
?
目前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人口增长速度的差别依然很大,发展中国家人口正在以1.7%的年人口增长率增长,而发达国家的年人口增长率仅为0.4%。
全世界有4/5的人口居住在欠发达地区,而全世界94%的人口增长也正在发生在那里。
控制人口增长,掌握计划生育的知识和方法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在7月11日世界人口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如是提醒世界。
从全球范围内来说,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都在下降。
目前世界人口为58亿,同时正在以1.48%的年增长率递增,即目前全球人口在以每8000万的速度增长。
“世界人口日是一个反映地球居民、他们的生存条件以及环境之间的关系的好机会。
人口问题绝不只是一个关于抽象的人口数字的简单话题,它关系到现在和将来地球居民的生存条件以及健康问题”,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克劳斯·托普弗宣称。
无论在世界各地,人口都是引起周围环境以及其自身生存条件变化的主要因素。
维持人口的稳定增长在地区、国家以及世界范围内都越来越被看作是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持续的自然资源生产力和环境卫生服务设施也被看作是取得社会人口与发展目标的主要因素。
面鉴别国政府可以通过制定政策、提供信息等方式来帮助本国人民保护其生存环境,控制家庭人口规模。
目前在世界各地,人口、环境与发展之间能否普遍出现良性循环的格局的可能性还不明朗,这一切在很大程度上尚要取决于某一特定社区和国家的情况,及政策和政府所能提供的配套服务,以及从根本上提高妇女社会和经济地位、普及对女童的教育、改善医疗和卫生条件、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率以及改善生育医疗设施。
目标
目标1 消灭极端贫穷和饥饿
使每日靠不到1美元维生的人和忍饥挨饿的人比例减半。
按照每日1美元为贫困线这一标准,估计在发展中国家,四分之一的年轻人生活在极端贫困中。
因此,如果我们想有效减少贫穷,我们必须以青年人为焦点。
在减轻饥饿方面,重点关注那些营养不良和患贫血症的年轻女性,以及营养状况会影响到她们的孩子的年轻母亲,这是很有意义的。
目标2 普及小学教育
确保所有的男童和女童都能完成全部的小学教育。
有1亿3300万青年不知道如何读写,另有1亿1500万孩子没有上学。
此外,有1亿孩子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在学会读写之前就被迫离开了校园。
年轻的女性推迟生育第一个孩子,能够提高生活质量,增加受教育和就业机会。
教育,特别是完整的中学教育,能够帮助年轻女性摆脱贫困,部分原因是教育通常会使她们不过多生育子女。
在人口增长率高的国家,女孩子在学校多学习一年,人口出生率会降低5-10%。
目标3 促进两性平等并赋予妇女权力
在小学教育和中学教育中消除两性差距。
世界上没有受过教育的人中三分之二是女性,女性的就业率仅是男性的三分之二。
一项又一项的研究表明,投资女童教育有许多利益。
社会变革要从年轻人开始,同那些年长的、固守生活方式的人们相比,他们通常更能适应社会规范的改变。
这一目标旨在通过态度、行为、政策和法律的改变,消除对妇女和女童的歧视和暴力行为。
目标4 降低儿童死亡率
五岁以下儿童的死亡率降低三分之二。
世界上每天有3万儿童死于可预防疾病,每年死亡数为1千万。
婴儿和年纪很小的孩子通常都是依赖母亲生存,没有母亲的照料他们将面临更大的危险。
产科漏,梗阻性分娩引发的损伤,会给年轻的母亲带来更多的危险,同时会引发婴儿死亡。
教育,尤其是对女孩和母亲的教育,可以挽救孩子的生命。
目标5 改善产妇保健
产妇死亡率降低四分之三。
每年,50多万女性在妊娠和分娩过程中死亡,而忍受妊娠并发症的人数是其30倍。
世界上十分之一的分娩是十几岁的母亲完成的(在最贫穷的国家这个比例是六分之一),分娩是造成15至19岁年轻女性死亡的主要原因。
在最不发达国家,年龄在20岁以下的女性生育比例是发达国家的两倍。
这给她们自己和孩子的生活都带来了危机。
降低母亲和婴儿的死亡率需要普及生殖健康保健和权利。
现在,这对年轻女性是尤为重要的,因为她们面临最大的风险,又很少得到生殖健康方面的信息和服务。
目标6 与艾滋病病毒/艾滋病、疟疾和其他疾病作斗争
遏止并开始扭转艾滋病病毒/艾滋病、疟疾和其他疾病的蔓延。
每天有6千15至24岁的年轻人感染艾滋病毒,占新感染者的一半。
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年轻女性人数增长高于其他任何群体。
多数年轻人不知道自己是否已被传染,不知道艾滋病病毒如何传染及如何预防。
没有艾滋病的世界对这一代人来说太遥远了。
如果年轻人得不到必要的信息和服务,蔓延的局势将无法扭转。
在目前无法治愈的前提下,我们的第一道防线就是预防。
目标7 确保环境的可持续能力
将可持续发展原则纳入国家政策和方案,扭转环境资源的流失。
世界上有12亿人无法持续获得安全饮用水,24亿人无法保障基本如厕条件。
这些环境问题不仅现在影响了年轻人,而且对他们的未来也会产生严重的影响。
目标8 全球合作促进发展
与发展中国家合作,为青年创造体面的生产性就业机会。
全球每年有1亿青年成为劳动力。
没有足够的生产性就业机会提供给年轻人,会使他们一直处于贫穷之中,犯罪率居高不下、精神性药物滥用、冲突以及政治极端主义抬头都与此有关。
由此可见,发展同和平、安全之间的联系非常密切。
大多数年轻人在青少年阶段开始经济生活,而他们的失业率却很高。
目前,半数的失业人口年龄在24岁以下。
提高他们的技能,尤其是最贫穷的那部分人和女孩子,可以使他们得到较好的工作和较高的收入,才能有更大的机会摆脱贫穷。
意义
目前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人口增长速度的差别依然很大,发展中国家人口正在以1.7%的年人口增长率增长,而发达国家的年人口增长率仅为0.4%。
全世界有4/5的人口居住在欠发达地区,而全世界94%的人口增长也正在发生在那里。
控制人口增长,掌握计划生育的知识和方法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在7月11日世界人口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如是提醒世界。
从全球范围内来说,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都在下降。
目前世界人口为58亿,同时正在以1.48%的年增长率递增,即目前全球人口在以每8000万的速度增长。
“世界人口日是一个反映地球居民、他们的生存条件以及环境之间的关系的好机会。
人口问题绝不只是一个关于抽象的人口数字的简单话题,它关系到现在和将来地球居民的生存条件以及健康问题”,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克劳斯·托普弗宣称。
无论在世界各地,人口都是引起周围环境以及其自身生存条件变化的主要因素。
维持人口的稳定增长在地区、国家以及世界范围内都越来越被看作是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持续的自然资源生产力和环境卫生服务设施也被看作是取得社会人口与发展目标的主要因素。
面鉴别国政府可以通过制定政策、提供信息等方式来帮助本国人民保护其生存环境,控制家庭人口规模。
目前在世界各地,人口、环境与发展之间能否普遍出现良性循环的格局的可能性还不明朗,这一切在很大程度上尚要取决于某一特定社区和国家的情况,及政策和政府所能提供的配套服务,以及从根本上提高妇女社会和经济地位、普及对女童的教育、改善医疗和卫生条件、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率以及改善生育医疗设施。
统计
·世界上半数人口年龄在25岁以下。
大约30亿孩子和年轻人处于,或将进入生育年龄。
·生活在发展中国家的15亿年轻人(年龄在10至24岁)的美好未来的起点是普及生殖健康,包括计划生育。
·在57个发展中国家,40%以上的人口年龄在15岁以下。
·2000年,每日靠不到1美元维生的青年人数估计是2亿3800万,几乎占世界全部青年人口的四分之一(25%)。
·尽管在许多地区人们趋向晚婚,但在发展中国家,仍有8200万现龄10至17岁的女孩会在未满18岁时结婚。
·在最不发达国家,20岁以下女性生育的比例是发达国家的2倍。
这给她们自身及婴儿的生命都带来了危险。
·怀孕是造成15至19岁女性死亡的最主要原因,其中分娩并发症和非安全流产是主要因素。
·由于生理和社会原因,15至19岁的女孩分娩时死亡发生率是20多岁女性的2倍,15岁以下的女孩是其5倍。
·每天有6千年轻人感染艾滋病病毒,占新感染者的一半。
年轻女性感染者的比例超出正常范围。
24岁以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中,年轻女性占三分之二。
·2000年,世界30场战争中估计有30万未满18岁的士兵参战。
·在发展中国家,大约5700万15至24岁男性和9600万15至24岁女性无读写能力。
本文由提供,原文地址:
课程标准
2-1运用典型事例和相关数据,说明现阶段中国和世界的人口、资源与环境形势。
2-2列举人口问题对社会发展的影响,理解实行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2-3了解世界和中国的老龄化趋势,知道我们应有的态度和行为。
2-5了解区域性和全球性的环境问题,知道问题的解决需要自身努力以及世界各国的通力合作。
教学要求
1.通过各种图表和统计数据,了解我国人口的特点;列举身边的典型事例,说明我国人口过快增长给资源、环境与社会带来的影响;通过比较分析,树立人口忧患意识。
2.通过各种数据和资料,了解我国资源的特点及其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树立资源忧患意识。
3.通过各种资料或数据,了解我国的环境问题;列举实例,说明我国存在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环境问题;通过了解这些问题给社会带来的危害,树立环境意识。
结构分析
本课在第一课的基础上,以世界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问题为背景,继续把问题进一步聚焦在我国,探究我国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教材采取并列方式,分别介绍了我国人口、资源、环境三个方面的基本国情及其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人口警钟须长鸣”──主要围绕我国的人口数量和人口质量而展开。
教材首先用直观的数据,呈现了我国当前的人口总数。
然后,回顾了我国人口发展的历程,帮助学生认识我国人口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增长变化。
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归纳了我国人口的两个主要特点:
人口数量大和人口素质低下。
最后,选择了人口因素中对社会发展影响最大的两个因素:
人口数量和人口文化素质,阐述了它们对自然、社会和经济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
“资源‘大国’还是资源‘小国’?
”──主要围绕我国自然资源的现状及其问题而展开。
教材首先通过一系列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在世界的排名,呈现了我国许多资源总量巨大的事实。
同时,点出丰富的资源对我国经济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
随后,教材笔锋一转,用一系列我国自然资源人均占有量与世界人均量的比值,交待了我国自然资源人均占有量并不大的事实。
在此基础上,总结了我国自然资源的主要特征:
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最后,简单论述了我国资源开发与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经济建设的负面影响。
“环境亮起‘黄牌’”──主要围绕我国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恶化两方面的环境问题展开。
教材首先通过一系列令人震撼的标题,使学生认识到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正在遭受破坏。
随后,阐述了我国社会发展尤其是现阶段的工业化,使我国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最后,从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两个方面,阐述了我国当前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及其对社会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
总体来看,教材在介绍我国的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时,总是先说明问题本身及其表现,然后,再说明这一问题给社会其他方面带来的危害,从而把人口、资源、环境三者结合起来,使学生认识到三者之间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关系。
教学评价建议
本课涉及到的数据、案例较多,但在评价时,并不要求学生记住这些数据或具体的案例,而应重点评价学生能否从具体案例和资料中,分析我国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基本国情及其所面临的问题,能否树立忧患意识。
【人口警钟须长鸣】
内容点析
1.庞大的人口基数,过快的人口增长速度,不仅对我国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和沉重的压力,还引发了一系列经济和社会问题。
因此,教材在本单元中,首先就探讨了我国的人口问题,这样,可以为后面分析我国的资源与环境问题奠定基础。
2.中国的人口问题主要是由于近50年来人口增长过快而产生的。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人口增长迅速的主要原因是:
经济文化的发展、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死亡率下降、平均寿命延长,同时人口出生率长期保持较高水平。
3.我国人口的过快增长,带来了一系列问题。
首先,新增加的人口多,使每年中国新增加国民收入的1/4、新增加粮食产量的一半用于满足这些新增人口的生活需要,严重影响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直接影响经济建设资金的积累,制约着经济的发展和教育、科学水平的提高。
其次,人口增长过快给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带来沉重的压力。
虽然我国的自然资源丰富,但人均占有量却不高。
例如人均耕地占有量远远低于世界人均水平。
尽管我国解决了13亿人口的吃饭问题,但承受的压力是巨大的。
再次,新生的人口不仅要吃饭,还要受教育、就业,还要尽快过上小康生活。
因此,给教育、住房、交通、医疗保健和社会福利等方面都带来很大的压力。
例如住房条件,虽然近年来有了较大的改善,但在城市中仍是一个大问题。
4.人口素质是指在一定的生产力水平、一定的社会发展阶段和社会制度下,人口群体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条件和能力,主要包括身体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
而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是人口素质的核心内容,因此,教材侧重说明我国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
5.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既包括人口的平均受教育水平,又包括其对科技知识的认识、掌握程度及其运用。
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的科学文化水平,往往标志着该国或该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程度,同时又影响到未来发展。
衡量人口科学文化素质的指标也较多,主要有:
文盲率、每10万人中各种文化程度人口数、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等。
6.虽然中国的老龄化与世界其他发达国家相比,还不是很严重,但这一问题已经受到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
这是因为,在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水平下,人口出现老龄化会给社会带来一系列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认识到这一前提,并使学生学会从我国的特殊国情出发去分析我国的老龄化问题。
专题探究:
透视我国的人口国情
内容点析
1.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不足的问题,既是一个人口问题,同时也是一个资源问题。
本课侧重说明人口因素对人均资源占有量的影响。
2.关于我国人口的国情,教材主要说明了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迅速、文化素质较低三方面的特点,旨在使学生初步认识到我国人口问题的严峻性,并为第三课的人口国策作铺垫。
3.我国自实施计划生育工作以来,妇女生育率、人口出生率显著下降,人口增长开始减慢,从高速增长转变为低速增长。
但由于人口增长的惯性作用,且人口基数极为庞大,特别是处在婚育年龄的年轻人口数量惊人,所以,每年新增人口还很多,人口总数仍持续上升。
总之,在可预见的将来,中国还会被人口增长的压力所困扰。
4.目前,国际上把15~64岁作为劳动年龄人口。
0~14岁为不具备劳动能力的青少年人口,65岁及以上为老龄人口。
5.人口老龄化在中国虽然刚刚出现,但是老年人口问题则很早就存在。
对老年人口问题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认识。
一方面从作为主体的老年人来认识,则涉及老年人的健康、观念、行为和老年人的心理、社会和经济需求等,如果这些方面得不到满足和保障,必然会产生很多问题。
另一方面,从作为客体的家庭和社会来认识,则涉及老年社会保障、老年人的抚养方式、老年社会服务体系等。
如果这些制度不健全,同样会给老年人、家庭和社会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世界 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