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三地理复习专项训练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docx
- 文档编号:28232708
- 上传时间:2023-07-09
- 格式:DOCX
- 页数:13
- 大小:313.65KB
届高三地理复习专项训练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docx
《届高三地理复习专项训练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三地理复习专项训练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三地理复习专项训练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专项训练: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下图为大西洋西部某岛屿略图,该岛人口约2000人;气候寒湿,为纯牧业区。
读图完成1~3题。
1.该岛居民最担心的环境问题是( )
A.淡水枯竭B.酸雨危害
C.臭氧层破坏D.气候变暖
答案:
D
解析:
根据示意图判断该岛屿周边地势低,气候变暖会导致海平面上升,使岛屿面积减小,因此该岛居民最担心的环境问题是气候变暖。
2.该岛发展耕作业的制约条件主要是( )
A.劳动力过少B.热量过低
C.地表过湿D.地势过低
答案:
B
解析:
根据材料“气候寒湿”判断该岛发展耕作业的制约条件主要是热量过低。
3.近十几年来,岛屿上生物种类呈快速减少趋势,其主要原因是( )
A.岛屿封闭B.地形单调
C.降水过多D.人类破坏
答案:
D
解析:
岛屿封闭、地形单调、降水过多并不是近十几年来才具有的自然特征,以前也是这样,因此近十几年来岛屿上生物种类呈快速减少趋势的主要原因是人类破坏。
读下面漫画图,完成4~5题。
4.下列有关图中环境问题及其危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①—臭氧层破坏,危害人体健康与生态环境
B.②—森林破坏,使地球生态系统受损
C.③—生态破坏引发的水污染,危害人体健康
D.④—全球气候变暖,使地球生态系统受损
5.针对上述环境问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问题属于局域性问题
B.②问题主要分布在发达国家和城市
C.③问题是向环境过度索取资源造成的
D.④问题已经危及人类的生存
答案:
4.C 5.D
下面两幅图为人地关系演变阶段图。
读图完成6~7题。
6.阶段Ⅰ,人类活动引起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
①全球气候变暖 ②水土流失
③酸雨危害④森林破坏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7.阶段Ⅱ反映的人地关系思想是( )
A.地理环境决定论B.人类中心论
C.天人相关论D.人地伙伴论
解析:
第6题,阶段Ⅰ,主要环境问题是森林破坏和水土流失;全球气候变暖、酸雨危害主要发生在工业革命之后,是人类大量使用矿物燃料造成的。
第7题,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大致经历了以下阶段:
人类社会发展的早期是人类被动适应环境;农业文明时期主要是地理环境决定论;工业文明时期主要是人类中心论;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人类思想观念的转变等产生人地伙伴论。
阶段Ⅱ,图中烟囱排放污染物,说明工业发达、污染严重,所以反映的人地关系思想是人类中心论。
答案:
6.C 7.B
浙江东南部青田县地处瓯江中下游地区。
地形崎岖,山地丘陵地貌,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境内溪谷纵横,烟江秀丽,山峦连绵,奇峰挺拔,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境内形成了独特的“青田稻鱼共生系统”,被列为世界四大农业遗产之一。
读图回答8~9题。
8.保障该种农业生产模式稳定发展的主要措施是( )
A.进行农业结构的调整B.修建温室改善热量
C.兴修排灌水利设施D.拓展市场推进产业化
9.从生态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评价,该农业模式( )
A.能灵活地适应市场B.农产品的类型多样
C.提高了生产效率D.稻鱼共生,保护环境
解析:
第8题,该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水旱灾害频发,故保障该种农业生产模式稳定发展的主要措施是兴修排灌水利设施。
第9题,注意生态可持续发展强调资源综合利用、减少废弃物的排放,从而实现减轻污染和生态破坏的目的。
答案:
8.C 9.D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2002~2015年工业废水排放量与人均GDP变化图。
读图回答10~11题。
10.2002~2015年期间,该区域( )
A.控制工业废水排放阻碍了经济的增长
B.人均GDP与工业废水排放量同步增长
C.人均GDP持续增长,工业废水排放量先增加后减少
D.人均GDP增长是以工业废水排放量的增加为代价的
答案:
C
解析:
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根据曲线图正确判断不同要素间的相互关系。
从图中两条统计曲线的变化可知:
人均GDP持续增长,工业废水排放量在2002年至2005年增加,2005年至2015年减少。
11.该区域工业废水排放量在2005年发生转折,最可能的原因是( )
A.经济增长放缓 B.人口规模减小
C.环保政策变化D.工业生产萎缩
答案:
C
解析:
工业发展、环保政策等都会对工业污染排放产生影响。
该区域工业废水排放量在2005年由增变为减,和当地的控制废水排放、增强环境保护的政策有关,当地的经济并没有因此放缓,而是持续增长,人口规模在该题中没有提及。
鸟类有候鸟和留鸟之分,终年生活在同一个地区的鸟称为留鸟,随季节而迁徙的鸟称为候鸟。
候鸟又有夏候鸟与冬候鸟之分,夏候鸟是春季飞来观测地度夏繁殖,深秋又飞往原地越冬,至次年春季又飞临该地繁殖的鸟类。
冬候鸟是秋季飞来观测地越冬,次年春季飞往原地繁殖,待幼鸟长大后,至次年秋季又飞临该地越冬的鸟类。
下图示意某山地鸟类居留类型与海拔梯度变化。
据此完成12~13题。
12.除观测地外,与夏候鸟的另一栖居地相比,冬候鸟的另一栖居地( )
A.位置偏北 B.昼长更长 C.气温更低 D.降水偏少
答案:
C
解析:
夏候鸟在另一栖居地越冬,说明另一栖居地冬季比该地温暖,其纬度应该比观测地低;冬候鸟在观测地越冬,说明其另一栖居地比观测地冷,其纬度应该比观测地高。
13.海拔200米左右的鸟类种数比海拔500米处少,主要原因可能是( )
A.食物来源少B.受人类的影响大
C.气候湿热D.光照少,孵化条件差
答案:
B
解析:
图示200米与500米相比,候鸟种数相差不大,但留鸟种数明显较少,可能是因为海拔低,人类活动干扰多,导致留鸟较少。
灰水足迹是以自然界现有水质标准为基准,将一定的污染物负荷吸收消化所需的淡水体积。
下图为1998~2013年全国灰水足迹各类结构变化图。
据此完成14~16题。
14.由图可知,1998年到2006年间,全国灰水足迹的变化趋势为( )
A.持续下降B.持续上升
C.先下降后上升D.先上升后下降
答案:
C
解析:
图示1998~2006年间,前期农业和生活灰水足迹基本平稳,而工业灰水足迹下降明显,则前期总体为下降趋势;后期工业灰水足迹基本稳定,而农业、生活灰水足迹增加明显,则后期总体趋势为增加。
15.农业灰水足迹在2006年到2007年的变化可能是由于( )
A.农业结构的调整B.国家政策的实施
C.自然灾害的影响D.农民环保意识的增强
答案:
B
解析:
图示2006~2007年间,农业灰水足迹明显下降,说明吸收消化污染物需要的淡水体积减小了,必然是降低了农业污染物的排放强度。
因是在短时期内实现的变化,最可能是某种国家政策调整使然,不可能是农业结构调整、农民环保意识增强等这类需要长期变化的结果。
注意自然灾害不会减少污染物排放。
16.针对当前我国灰水足迹现状,可采取的措施有( )
①将灰水足迹较大的工业企业转移到水资源充足的东部
②推广畜禽养殖—沼气生产—农家肥积造—体化发展模式
③减少化肥农药的施用量,改进灌溉技术
④增强公众生态意识,对水价和污水处理费进行调整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答案:
D
解析:
当前问题是灰水足迹较多,可通过减少污染物排放或加强治理等措施来减少灰水足迹。
而简单的工业转移不会减少灰水足迹,则可排除①,故D正确。
17.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茭白以其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深受人们喜爱。
其根系发达,需水量多,不耐寒冷、高温和干旱。
浙江磐安县玉山台地是全国最大的高山茭白生产基地,高山单季茭白结茭期为每年8~9月,生长期长达11个月,因此单季茭白个头大,品质好,价格较高。
但美中不足的是,单季茭白亩产量偏低且不稳定。
下图为磐安县农业生产模式图。
(1)分析玉山台地发展茭白产业的区位优势。
(2)分析磐安县单季茭白亩产量偏低且不稳定的自然原因。
(3)据图简述磐安县该农业生产模式的优点。
答案:
(1)水资源丰富(降水量大);台地地形,地形平坦开阔;地势较高,昼夜温差较大;距上海、江苏、浙江近,市场广阔;政策支持;交通便捷,快速送抵消费市场。
(2)亩产低的原因:
生长周期长(生长期长达11个月);结茭期(8~9月)恰逢长江中下游伏旱天气,处于高温干旱期。
不稳定的原因:
夏季风不稳定,旱涝灾害频繁;伏旱期,若无台风降雨缓解则产量降低(伏旱期,若台风带来降雨缓解旱情则产量提高);生长过程中若遇寒潮入侵,受低温冷害影响产量降低;若遇病虫害影响,则产量降低。
(3)该农业生产模式呈良性循环,注重资源循环利用;农业与旅游业结合,发挥了自然资源的综合效益;减少农药化肥使用,提高农产品品质;增加农民收入;开展多种经营,提高了农业生产的灵活性及对市场的适应性;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解析:
(1)区域农业生产优势主要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分析,自然条件主要结合材料中浙江、台地等信息从降水量、地形、温差等方面分析;社会经济条件主要是从市场、交通、政策等方面分析。
(2)根据材料中“8~9月”“长达11个月”等信息从生长周期、伏旱天气方面分析;不稳定的原因主要是结合季风气候的特点分析。
(3)从该地农业生产模式图可以看出,该模式属于生态农业,优势应从经济、社会、生态三方面分析。
18.读图1、图2,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图1中阴影甲地区是我国________(“冬”或“春”)小麦的主产区。
阴影乙地区是我国西部重要的绿洲农业区,说明乙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应采取的对策。
(2)图1中阴影甲地区人口稠密,工业发达,同时又是我国重要的粮、棉、油产区。
但水资源的严重不足已越来越明显地制约着本区工农业生产的发展,甚至对人们正常的生产和生活活动产生重大影响。
试分析造成该地区水资源短缺的主要因素。
(3)图2为甲地区某农庄的农副产品综合循环利用示意图。
该示意图体现的可持续发展内涵有哪些?
依据图中信息对应说明其在图2中的具体表现。
(4)图1中甲地区已形成目前世界最大的地下水漏斗区之一,试分析其原因和解决措施。
解析:
(1)甲地区位于我国华北地区,是冬小麦的主产区。
乙地区位于我国西北河西走廊一带,气候干燥,水资源较为紧缺;应该采取的对策是调整农业结构、发展节水农业及恢复植被等。
(2)结合华北地区水资源供需矛盾分析。
(3)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属于基础知识。
(4)地下水漏斗区的形成与过度抽取地下水有直接的关系,解决措施针对原因提出即可。
答案:
(1)冬 乙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水资源较少且呈逐年减少的趋势;土地盐渍化、荒漠化严重,土壤贫瘠,生产结构不太合理等。
对策:
节约用水,加强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发展节水农业,调整农业内部结构,实施退耕还林、退耕还草等措施。
(2)①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是导致华北地区水资源紧张的主要自然原因;②人口增长过快,工农业发展迅速,加剧了水资源紧缺程度;③水资源综合利用率低,浪费和污染严重;④生态环境恶化,干旱频率加大。
(3)①生态持续发展。
表现:
利用秸秆、粪便制造沼气;沼渣、沼液为稻田提供肥料;地热供暖。
②经济持续发展。
表现:
利用农产品、地热温泉等资源发展农产品加工、服务、旅游等相关产业。
③社会持续发展。
表现:
客房、餐厅、酒厂等部门的开发增加了就业机会。
(4)原因:
大量开采地下水,使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
措施:
雨水回灌、节约用水、合理开采地下水等。
19.下图示意我国某省地理环境。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在21世纪海洋经济、网络经济背景下,打造具有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对沿海区域经济发展意义重大。
近年来在P地区形成“淘宝村”,主要利用进口木材加工木制品,并通过“淘宝网店”进行销售。
人们对这种经济发展方式是否有利于区域可持续发展产生了争论,选择你支持的一种观点,并为其提供论据。
观点A:
有利于区域可持续发展。
观点B:
不利于区域可持续发展。
解析:
本题为开放性题目,关键是论据能支撑观点。
注意把握本题的关键信息,比如“进口木材”“网上销售”等,都具有两面性:
进口木材保护了本地生态,但破坏了出口地的生态;网上销售一方面扩大销售范围,提高销量和经济效益,促进物流发展,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另一方面对当地传统商业造成冲击。
答案:
观点A。
论据:
增加就业机会,提高经济收入;快速扩大木制品销售和服务范围;促进交通、物流业的发展;带动相关企业的转型与升级,推进工业化、城镇化;有利于森林资源的保护,缓解生态环境压力。
或观点B。
论据:
易对传统商业造成冲击;产业、人口集聚,加大基础设施压力;山区人才、技术力量薄弱,竞争力较低;造成农业劳动力的流失;导致出口地森林破坏、水土流失等环境问题。
20.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题。
下图中的M湖是南美洲最大的湖泊,湖岸四周牧场连片,湖区渔业资源丰富,除盛产鱼虾外,湖岸水产养殖业发达。
为方便湖底石油的开采及出口,人们将连接外海的水道拓宽、挖深并定期清淤,现可通行远洋油轮。
近年来,这个巨大的“聚宝盆”陷入了水质恶化的困境。
结合材料,简要分析M湖水质恶化的原因。
解析:
注意文字材料中提及湖区水产养殖业发达和湖底石油开采,则会有养殖业和石油开采、运输带来的水质下降;图示湖岸城市众多,则城市生活污水排入会造成污染;同时湖泊北部与海洋相连,会加剧水体盐度。
答案:
人工拓宽北部入海水道,加剧海水倒灌,导致湖水含盐量增加;石油开采和运输过程中产生石油渗漏,导致湖面油污增加;湖区发展养殖业产生的残饵、湖岸畜牧业发展中产生的废弃物,以及周围城市生活污水等随河流排入湖泊,使湖水水质恶化。
21.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杭州湾(澉浦以东)为喇叭状的三角湾,长期以来,北岸受到冲刷侵蚀,海岸线后退;南岸不断淤积,滩涂面积逐年扩大。
下图是杭州湾区位略图。
(1)杭州湾跨海大桥建成,大大缩短了南北两岸公路运输距离,简述由此对周边公路运输带来的积极影响。
(2)分析杭州湾北岸容易遭受海浪侵蚀的主要原因。
(3)说明杭州湾南岸的公路距岸线较远的自然原因。
(4)指出杭州湾北岸公路靠近海岸线所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答案:
(1)减少运输能耗,缩短运输时间,缓解交通拥堵。
(2)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海浪向北偏转;夏秋季节盛行东南风,北岸成为迎风岸。
(3)泥沙淤积,近海滩涂面积大;滩涂质地松软,建设难度大;地势低平,受海水影响大。
(4)问题:
海浪侵蚀,海岸线后退。
对策:
合理规划,公路建设向背离海岸线的方向拓展;加固海岸,防止海岸线后退。
解析:
(1)可从题目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主要考虑杭州湾跨海大桥对运输效率和成本的影响。
(2)主要结合具体的区域环境,从地转偏向力和风力两个方面分析杭州湾北岸容易遭受海浪侵蚀的主要原因。
(3)由题干材料“南岸不断淤积,滩涂面积逐年扩大”可知南岸的土质,本题分析南岸土地不易利用的原因时可考虑泥沙淤积、土质、地势等的影响。
(4)由题干材料可知,北岸侵蚀严重,导致海岸线后退,进而得出解决的对策:
为防止进一步侵蚀,可采用工程措施,为减少侵蚀造成的破坏、损失,需对公路建设进行更合理的规划。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届高三 地理 复习 专项 训练 人类 面临 主要 环境 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