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小说阅读应试策略讲义.docx
- 文档编号:28230003
- 上传时间:2023-07-09
- 格式:DOCX
- 页数:20
- 大小:30.59KB
高考小说阅读应试策略讲义.docx
《高考小说阅读应试策略讲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小说阅读应试策略讲义.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小说阅读应试策略讲义
高考小说阅读应试策略(讲义)
渭南市尚德中学王耀宁
一、考情分析
小说是文学作品中的一种重要体裁,用作考试命题材料的小说,由于受考试时间、篇幅长度等的限制,常选用比短篇小说更短、容量更小、人物更少、情节更单纯的“小小说” (即“微型小说”)。
这种小说只截取生活的一个横断面,或事件中的一个小片段、小插曲,对人物只勾勒其轮廓,捕捉其主要性格特征的某种光彩或斑点,兼有特写的特点,写法近似速写。
考查重点:
重在考查学生对小说的分析综合和鉴赏评价能力,着重从小说整体构思、贯穿线索、社会环境等角度概括小说的主题并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突出小说中人物、情节、环境构成的形象世界,鼓励考生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强调从人物形象、时代背景、环境氛围、细节描写、语言表达等方面探讨作品中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考题选材:
1000多字的微型小说将是小说考查的重点对象。
另外,命题也可能会选取长篇、中篇、短篇小说的一个片段、某一个情节或某一个场景进行考查。
试卷阅读材料的选择,应以现当代的中外名篇或名家之作为主,作品内容有具有较强的文学性或审美情趣、具有深刻现实意义的作品。
在复习中,要重视《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新课标(实验)》推荐小说:
罗贯中《三国演义》、曹雪芹《红楼梦》、鲁迅《呐喊》、茅盾《子夜》、巴金《家》、沈从文《边城》、塞万提斯《堂•吉诃德》、雨果《巴黎圣母院》、巴尔扎克《欧也妮•葛朗台》、狄更斯《匹克威克外传》、列夫•托尔斯泰《复活》、海明威《老人与海》、莫泊桑短篇小说、契诃夫短篇小说、欧•亨利短篇小说等。
题量赋分:
根据高考说明,现代文阅读必考分值为22分左右。
从设题来看,一般3~4题,题型为多选、简答、填充和表述题。
最具挑战性的应该是探究性试题的命制,强调个性化阅读,分值比例较大,复习过程中应在这方面加以强化训练。
二、小说的基本知识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叙事性文学体裁。
塑造人物形象、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是小说的基本特征,被称为小说三要素。
1、小说的人物形象
塑造人物形象是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
小说的人物形象多为虚构,往往是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
小说的人物具有典型性,因为从生活中许多同类原型中撷取典型因素创造出来的角色,必然比生活中的人更鲜明突出。
小说塑造人物的手段多种多样,外貌、心理、行动、语言描写是作者刻画人物的重要手段。
肖像描写:
暗示人物身分和地位;映人物的精神状态和风貌;反映人物的性格爱好。
动作描写:
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显示人物的性格特征。
心理描写:
展现人物的内心活动,暗示人物的性格特征。
语言描写:
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
也可描摹人物的语态,收到一种特殊的效果。
示例1:
《孔乙己》一文中,对孔乙己的外貌描写,写他的衣着是“一件又脏又破的长衫”,写出了他迂腐、虚荣的性格,也反映出了他深受科举制度的毒害。
示例2:
《荷花淀》语言描写:
《荷花淀》写妇女们商量去探望丈夫的对话:
“我不想拖尾巴,可是忘了一件衣裳。
”“我有句要紧的话,得和他说说。
”“我本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
”这些生活化的人物语言,含蓄而委婉的表现了女人羞涩、细腻的性格。
2、小说的故事情节
小说通过故事情节来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主题。
作者往往根据人物性格的发展,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和矛盾冲突,来选择或虚构事件,组成作品完整的故事情节。
故事情节通常包括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几个部分,有的前有序幕,后有尾声。
示例3:
《水浒传》中的林冲,本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官居高位。
小说在前五回里,浓墨叙述了“娘子受辱”、“带刀误入白虎堂”、“刺配沧州道”、“大闹野猪林”、“火烧草料场”、“风雪山神庙”等情节,展示了林冲一步一步地被逼上梁山的过程。
一位逆来顺受的“忠臣”最终成为犯上作乱的“英雄”,其性格刻画运用的是情节推进法。
3、小说的环境描写
小说中的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重点是社会环境恰当的环境描写有助于人物的刻画和主题的表达。
社会环境主要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自然环境主要包括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景物,用以烘托气氛,表现人物的感情等。
人物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一定的人物总是和一定的环境联系着,离开了环境,人物就没有活动的天地,人物的思想性格就失去了社会根源。
示例4:
《智取生辰纲》中的自然景物描写
明确:
全文近二十写到热,如,“天气未及晌午,一轮红日当天,没有半点云彩,其实十分大热。
当日行的路,都是山僻崎岖小径,南山北岭”“四下里无半点云彩,其实那热不可当”“看看日色当午,那石头上热了”等,这些景物描写烘托了一种烦闷紧张的气氛,也有助于刻画杨志的谨慎、精明、横蛮的性格,同时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示例5:
鲁迅的《祝福》在描写社会环境时,展开的更是诸多方面,既有男女不平等问题,又有封建贞操观念等问题;既有封建礼教问题,又有迷信观念问题,还有人心冷漠问题。
在祥林嫂一生的苦难史上,不同的因素起着不同的作用。
社会环境一般由主要人物周围的次要人物组成。
那些次要人物,是某种社会力量的某种观念的载体,分析时应通过这些人物的言行,认识其代表的社会势力及其观念。
《祝福》中表现封建贞洁观念,主要是让鲁四老爷作为这种观念的载体。
表现迷信观念,主要是让柳妈作为这种观念的载体。
因此,在欣赏时,我们就要从鲁四老爷的话语中看到封建礼教,从柳妈的话语中看到迷信观念。
只有这样进行透彻的分析,才能从中认识到作品所提出的社会问题。
示例6:
《项链》主人公命运的社会根源。
明确:
当时法国社会视女性为玩物,这种恶劣价值观弥漫于整个社会,是制约玛蒂尔德人生理想和生命情致的一副精神枷锁;追求享乐,爱慕虚荣的风气,又是导致玛蒂尔德悲剧的深层社会原因。
小说在讽刺玛蒂尔德爱慕虚荣的同时,也将批判的矛头对准了造成这一类人间悲剧的资本主义社会。
环境描写的作用:
①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写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②暗示及社会环境,揭示社会本质特征;③揭示人物心境,表现人物性格;④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⑤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4、小说的主题
小说的主题就是小说通过对现实生活的描绘和艺术形象的塑造所表现出来的中心思想。
主题是小说的灵魂。
分析小说主题的角度:
①从小说的人物、情节入手,进行认真的考察;②联系小说典型环境描写;③结合作家写作的时代背景和创作动机。
5、小说的叙事手法
顺叙:
能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地进行记叙。
倒叙:
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插叙:
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补叙:
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
平叙:
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二、小说备考要点及题型
(一)人物形象
文学即人学,以叙事为主的小说更是以写人为中心。
人物形象,是作品内容的重要因素,是作品的主要构成部分。
小说的核心任务就是通过刻画人物、塑造典型人物形象来揭示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方面,从而表现作品的主题的。
所以,要评价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就要认真分析作者对人物的描写——外貌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等,从而评价人物的性格特征,进而发掘出各色人物善恶美丑的精神世界。
在阅读小说时,命题者自然会从分析人物形象这一角度设置试题,具体说来,大致可能涉及到指出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概括指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对文中人物进行客观公正的评析(包括作者自身对人物的态度和读者对人物的评价)等。
※常见题型:
1、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人物形象。
2、XXX是一个怎样的人物?
3、XXX有哪些优秀的品质?
4、分析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及其作用。
面对这些题型,我们该如何解答呢?
一般可从四方面揣摩:
第一,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因为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
第二,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描写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
第三,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活动的,所以分析人物就应把他们放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去理解。
第四,从情节的发展中把握人物形象,因为情节是人物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历史。
第五,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
(二)故事情节
小说的主题需要在情节的发展过程中展现出来,有的小说甚至有多条线索多种矛盾相互交错,要准确地理解作品的主题,必须理清作品的线索和情节。
分析情节,要善于把握故事发生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这四个环节,并能概括各部分的要义,为提炼主题思想做准备。
同时,我们还须从情节的发展中把握人物形象,因为情节是人物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在事件发展的过程中,才能显现出人物灵魂深处的东西来,离开了情节,就不知道人物怎样做事,也就无法分析人物性格特征。
鉴于小说的情节在表现主题和刻画人物方面的重要性,命题者往往围绕情节构思及其作用命题。
※常见题型:
1、文中写了XX情景在小说中起到什么作用?
2、XX事物、XX人物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
解题思路:
明确情节构思为表现人物的宗旨,结合情节的一般作用(①创造悬念,引人入胜;②前后照应;③侧面衬托、埋下伏笔;④线索作用)。
然后根据题目要求,结合文章作答。
3、概括
①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
②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
③用填空的形式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指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
分析小说的故事情节,可以从理清小说的结构,寻找线索,抓住场面等几方面入手,要特别注意情节的设计如何有力地表现人物性格,情节的发展是否由人物性格的内在力量所推动,人物的行动和行动方式是否由其独特的性格决定等较为深层面的意义。
(三)环境描写
小说的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描写对揭示小说的中心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也不可忽视。
恰当的环境描写有助于人物的刻画和主题的表达,人物的性格通过环境得以凸显,环境是为人物而设置的,小说中的人物是生活在特定的历史背景和特定的生活环境之中的,人物的思想感情总要打上时代的烙印,留下环境的痕迹。
小说追求相对完整的人物形象塑造,就要着力于人物所处的环境的描绘,人与人之间所酿成的气氛和整体意境的形成,无不包含着某种真挚的思想情感。
对小说的环境描写的考查,一般会要求找出描写环境的句子,或就指定的环境描写说出其作用等。
※常见题型:
1、在文中准确地找出描写环境的句子;
2、就指定的环境描写说出其作用;
3、依据文章内容发挥想象续写一段环境描写。
面对这种题型,我们可从五方面进行思考:
①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写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②暗示社会环境,揭示社会本质特征或展示世态风情;③揭示人物心境,表现人物性格;④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⑤奠定情感基调;⑥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为刻画人物作铺垫,打基础等。
(四)主题思想
小说的主题就是小说通过对现实生活的描绘和艺术形象的塑造所表现出来的中心思想。
小说的主题是小说的灵魂,而小说的主题寓于小说中的题材和人物形象之中。
一般来讲,可以通过环境甚至小说的标题来了解小说的主题;也可以通过人物、情节了解小说的主题。
另外要注意,分析要恰如其分,符合实际情况,不能随意拔高或主观臆断。
※常见题型:
1、找出体现小说主题的句子(或用自己的话概括作品的主题);
2、读了全文后,文章让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本文对你有何启迪?
谈谈你的一点体会);
3、结合全文主题,谈谈你对某一句话(某一个问题)的理解或看法。
如何把握小说的主题?
1、从小说的题目入手思考小说的主题;(标题的作用通常有以下几种:
①设置了悬念。
②标题就是小说的线索。
③为塑造和突出人物形象服务。
④推动情节的发展或推动了故事情节的转折,化解了人物矛盾冲突。
⑤一语双关,对主题的表现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
2、从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入手;
3、联系作品的时代背景及典型的环境描写,认识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上所打上的时代烙印,把握住人物形象所折射出的时代特征,达到揭示小说主题的目的;
4、从小说的精巧构思中把握作品的主题。
在把握主题时,要从作品的客观实际出发,不能出现认识上的偏见和情感、情绪上的偏激;在没有认真阅读原文,不能拿自己已知的道理去生搬硬套硬套,评价作品缺乏针对性。
(五)表达技巧
质量上乘的作品,离不开精妙的写作技巧。
写作技巧是作家驾驭文学语言,运用多种艺术表现手法及表达方式、修辞手段等来构思文学作品塑造文学形象时所表现出的熟练的而又独具特色的艺术才能。
对于表达技巧的考查多在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及其作用方面设题。
※常见题型:
1、文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方法(细节描写、象征、对比、衬托、铺垫、照应、悬念、巧合等)以及用它塑造形象时所起的作用;
2、文中特有的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是如何为作者表情达意服务的;
3、在语言运用上有何特点(例如:
语言精炼、句式整齐而有节奏感、用词准确而形象、词语丰富而多样),给读者提供哪些艺术审美情趣。
对表达技巧的评价鉴赏,就是分析文章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表达了什么内容,达到了什么艺术效果等。
对表达技巧的分析鉴赏,可以从下几方面去分析:
1、表达方式。
一般涉及到描写的角度,叙述人称的选择(第一人称:
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第二人称:
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第三人称:
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叙述顺序的安排(顺叙:
按照时间或空间顺序较清楚地进行记叙。
倒叙:
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插叙:
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补叙:
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
平叙:
俗称“花开两枝,各表一朵”——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描写的特点(白描、细节描写、景物描写等的作用。
白描:
纯用线条勾画,不加渲染烘托。
以小见大,寥寥几笔勾勒出画面,表现了性格、主题。
人物对话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
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
也可描摹人物的语态,收到一种特殊的效果。
景物描写:
具体描写自然风光,营造一种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人物肖像、动作描写、心理描写:
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
)
2、表现手法角度。
看是否运用了象征法、对比法、衬托法、先抑后扬法、托物言志法、借景抒情法等手法,以及用它们塑造形象所起的作用;
3、从结构安排角度。
看是否开头结尾各有特色;是否结构严谨,完整匀称;烘托铺垫,前后照应;设置悬念,制造波澜;起承转合,曲折有致等。
(六)小说的语言。
这类型的题目主要是词语、句子的含义,句子在文中的作用命题。
※常见题型:
1、某一词语在文中如何理解?
2、某句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
有什么作用?
解题思路:
一是瞻前顾后,结合语境来理解;二是抓住关键词语理解句子。
然后根据题目要求,结合文章作答。
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
XX词语(句子),写了……,表现了……
3、语言特点、修辞、表达效果
总之,小说备考应注重实效性,要关注文本,走出题海战的误区。
(六)小说探讨题应对
1、回答探讨题三注意
①探究题主要是对文本的探究,故小说探讨题必须深钻文本后从小说情节结构特点及技巧、人物性格及塑造方法、主题或创作意图、环境作用、表现手法等方面多角度回答。
②要审准题目:
明确探究的重点是在于人物方面,是在情节方面,还是在技巧方面;要求提出自己的看法这种题型命题人往往要求考生结合作品谈谈自己的看法或见解,不允许考生脱离文本海阔天空发挥,一定要与文本不即不离;要求联系现实这种题型要求考生联系现实结合文本作者的观点、态度、价值观等进行探究。
③答题模式:
开头表明自己的观点;再扣文本、联实际分条列出事实依据,陈述理由;最后总结自己的观点。
2、探究题答题误区
①“不尊重文本”,忽略文本材料,只是就题解题,往往断章取义;只是摘取词句,把关键材料或关键细节撂在一边。
②“浅人浅出”,即浮浅地了解一下文本,勉强写几句答案。
③“泛化解题”,没有个性化阅读,没有自己的创意,没有独特的认知,落人人云亦云的俗套。
小论文写作,缺乏说服性,往往只抓一点,不及其余。
④“角度单一”,解题角度单一,不能对文本多元解读和有创意解读。
“多元无界”,一味多元,没有界限,虽有创意解读但胡思乱想。
⑤没有健康的积极的价值观。
三、小说应考阅读的特点及步骤
1.应考阅读是一种快速高效的整体阅读
考场阅读是一种快速的精阅读,与平时的浏览或慢品有区别。
它要求能用10分钟左右的时间把一篇千字文读两遍。
它是考生必须练就的本领,只有平时有意识地训练快速阅读,方能在考场上方寸不乱,成竹在胸。
快速阅读要善于抓标题、开头、结尾及意蕴深刻处,同时圈点勾画出自己认为重要的段落和语句。
快速阅读的目的是在做题前整体把握文章。
一篇文章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读一篇文章如果没有着眼于全篇的目光,没有整体把握的意识,其结果只能是事倍功半。
只有整体把握了全文,将文章的骨骼、精髓看得透彻、明白,才能把命题人的命题指向、意图看得清楚、明晰,才能快速而准确地答题。
所谓整体阅读,就是能初步把握小说情节,初步认识人物形象,初步概括小说主题。
2.应考阅读应遵循五个步骤
步骤一:
寻找并理清线索
小说线索是贯串整个作品情节发展的脉络,它可以是小说中的某个人物、某个事物,也可以是作者的情感、小说的事件,还可以是故事中的空间、时间。
阅读小说,抓住线索是把握小说故事发展的关键。
线索有单线和双线两种。
要求分析的“小说线索”,一般都是双线结构,一明一暗,相互交织。
必须注意的是明暗交织的双线必须是由一个共同点来连接。
示例7:
《祝福》线索:
明线----祥林嫂的遭遇;暗线----我在鲁镇的所见所闻。
示例8:
《药》线索:
明线----买药、吃药、谈药、药死小栓;暗线----革命者被杀、革命者的血被吃、革命者成为闲人的谈资是暗线。
小说以两条线的交织表现了群众的愚昧、革命者的悲哀。
步骤二:
切分层次,概括情节
情节是人物性格的发展史,情节是否合理,是小说能否成功的关键。
小说的情节一般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有的作品前边有序幕,后边有尾声。
在作品中,情节的安排取决于作者的艺术构思,有的有着完整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有的把高潮安排在结尾,总之,这四个部分并不是缺一不可的,但不论故事情节如何安排,情节的发展总是为塑造人物服务的。
把握小说情节主要途径:
先切分层次,概括层意,然后按照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来梳理。
步骤三:
观描写、重细节、思人物
描写是小说区别于其他文学样式的最大特点。
不管是白描还是工笔,都是使小说中的人物显得栩栩如生的基础。
注重小说的描写类型,如人物的外貌、神情、语言、行动、心理描写,尤其是细节的描写,这些描写能揭示人物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
示例9:
《守财奴》中,葛朗台看到金子后的动作:
“老头儿身子一纵,扑上梳妆匣,好似一头老虎扑上一个睡着的婴儿。
”这个细节描写,形象地刻画了葛朗台饿虎扑食般攫取钱财的丑态和不择手段掠夺钱财的伎俩,塑造了一个为金钱而执着发狂的守财奴的形象。
示例10:
《孔乙己》中,孔乙己会“回”字的四种写法,典型地表现了这个人物的迂腐和呆气。
示例11:
吴敬梓的《儒林外史》第六回,严监生临终前望着灯盏里点了两茎灯芯而不肯断气,入木三分地表现了这一人物的吝啬和刻薄。
示例12:
孙犁《荷花淀》细节描写
在写到水生突然提出参军要走,“明天我就到大部队上去了。
”女人猝不及防 ,心里受到极大震动,原本让苇眉子在怀里跳跃的编席能手慌乱中竟让苇眉子划破了手。
她放在嘴里吮了一下,这一“吮”字可让人体味出:
事情来得太突然,水生嫂非常吃惊,但她又强忍着感情,努力平衡自己的情绪,水生嫂是识大体、明事理、有觉悟的农村妇女,不能让丈夫说自己软弱、落后、拖后腿。
小结:
小说中的细节描写既表现了人物的性格,又为情节的发展作了有力的铺垫。
小说是最能表现人的艺术,分析人物形象独特、鲜明的个性,还需要结合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因素去考虑。
步骤四:
析环境、联主题
作品中的环境是作品中的人物赖以生存发展活动的地方,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环境描写不仅是小说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且更重要的是能够创造气氛,烘托人物性格,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为主题服务。
步骤五:
多思考、获主旨
小说的主题不是像贴标签一样明显地张榜在作品的前头,而是蕴藏于作品的所有艺术形象中,蕴藏于情节的发展变化中,蕴藏于典型的环境中。
它有待于读者去寻找,去挖掘,去发现,去获得。
还要格外注意标题和主旨的关系。
四、分析小说段落或情节的作用
小说的情节主要有两方面的作用:
一是内容上为塑造人物、表现主题服务,为情节发展服务;二是结构上呼应标题、设置悬念、照应文段、埋下伏笔、为后面情节做铺垫、推动情节发展等。
1.小说开头段的作用
小说开头常用的两种方式:
①悬念式。
在作品开头提出疑问,然后在行文过程中或结尾回答疑问。
作用是造成悬念,引出下文,并引起读者思考,吸引读者阅读下去;或者突出人物形象,揭示小说主题。
②写景式。
作用主要是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奠定感情基调。
2.小说中间段(情节)的作用
这一作用可以从以下三点进行考虑:
①考虑某个情节与全文中相关情节的关系。
主要是照应和伏笔。
照应就是文学作品前后文之间的呼应。
照应能使情节连贯,脉络清晰,结构紧凑。
伏笔是指文学作品中,在前段里为后段所做的提示或暗示。
在小说中使用伏笔,能使小说情节曲折,结构紧凑,构思精巧,前后呼应。
②考虑情节与主题的关系。
3.小说结尾段的作用
小说结尾大致有以下几种方式:
①出人意料式。
这种结尾,从结构安排上看,能使平淡的故事陡生波澜,猛烈撞击读者的心灵,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从表现手法上看,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在情理之中。
②戛然而止、留下空白式。
这样的结尾能够让读者充分地驰骋想象,进行艺术的再创造。
③补叙式。
这种结尾常有对上文情节的呼应和解释悬念的作用,使人物形象更加完整,深化主旨。
④卒章显志式。
这种结尾往往有解释悬念、揭示主题的作用。
⑤令人感伤式。
这种结尾,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从表现人物性格上看,能很好地塑造人物性格,增强悲剧色彩;从表现效果上看,令人感动,令人回味,引人思考。
⑥大团圆式。
这种结尾,从表现效果上看,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从读者的感情体验上看,与主人公、作者的意愿构成和谐的一体,给人以欣慰、愉悦之感;从主题上看,能凸显出美好的人性,符合大众对审美的追求,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五、分析形象的作用
1.主要人物的作用
小说的人物形象众多,其中置于中心地位,被作者着力塑造的就是小说的主要人物。
刻画人物是小说的核心,但不是根本目的,刻画人物的美丑善恶无非是为反映现实服务的,小说的最终落脚点是借助形象透露出作者对社会生活的某些方面的感受和体会。
人物形象的典型性,即人物形象折射出的社会现象以及带给人们某种启示,是主要人物形象承担的重要任务。
简言之,主要人物承担着揭示小说主题的作用。
2.次要人物的作用
次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 小说 阅读 应试 策略 讲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