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通病防治方案.docx
- 文档编号:28225889
- 上传时间:2023-07-09
- 格式:DOCX
- 页数:26
- 大小:35.38KB
质量通病防治方案.docx
《质量通病防治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质量通病防治方案.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质量通病防治方案
一、编制说明及编制依据
1、编制说明:
为确保本工程施工质量,有效防治质量通病,确保质量通病防治措施落到实处,按《青岛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开展住宅工程质量通病专项治理活动的通知》(青建管字【2010】51号)有关规定,编制此方案。
2、编制依据:
(1)青岛市旅游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和人防建筑设计院设计并提供的施工图纸。
(2)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3)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规程JGJ/T10-95
(4)国家现行施工规范、标准及青岛市地区施工规范、标准及要求。
(5)《青岛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开展住宅工程质量通病专项治理活动的通知》(青建管字【2010】51号)
附件1:
关于开展住宅工程质量通病专项治理活动的实施方案
附件2:
青岛市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手册
(6)关于印发《加强预拌混凝土质量管理的暂行规定》的通知
二、工程概况
本工程位于青岛市市北区普集路15、17号,东为大港居住区及昌乐河,西靠铁路大港站和港口,南临泰山路居住区,北为青岛站,该地原为青岛站北货场。
工程含一地下车库和29个单体楼座,规划建设总建筑面积约
65.27万平方米。
地上建筑面积53.55万平方米,高层住宅25栋,建筑面积51.23万平方米,5763户;幼儿园1749.6平方米;十二班小学5267.4平方米,商业服务及配套设施建筑面积12487.4平方米。
三、组织管理措施
1、成立质量通病专项防治领导小组
组长:
张富卷
组员:
徐学政、袁兴林、金长宝、况毅、李涛、李颖毅、周向东、周华国、李吉铭、张繁荣
2、领导小组每月定期对施工现场存在的质量通病进行检查,并做好相关记录,分析出现通病的原因,依据本施工方案选择合理的解决方法,并开展调研活动或采用新的施工工艺防治质量通病的出现。
四、质量通病专项质量方案及施工措施
(一)现浇混凝土楼板裂缝防治措施
——预拌混凝土生产与供应
1、订购预拌混凝土前,应根据工程不同部位和环境提出对混凝土性能的明确技术要求。
掺合料总掺量不应大于水泥用量的25%,最大不应超过30%。
2、预拌混凝土生产应严格控制原材料质量,严格配合比设计及计量。
掺合料和外加剂的品种和掺量等施工技术参数,应满足预拌混凝土供货合同以及国家相关标准和有关规定要求。
3、预拌混凝土生产单位在供应预拌混凝土时,应向施工单位提
供《预拌混凝土产品说明书》,其中应明确混凝土防治裂缝施工的以下注意事项:
(1)混凝土初、终凝时间;
(2)混凝土强度达到75%以上的预计龄期;
(3)混凝土自浇筑起至吊装钢筋、模板等施工荷载时间应按青岛市的相关规定;
(4)混凝土养护方式及时间建议;(5)混凝土自身特性可能引起裂缝的其他施工注意事项。
4、严禁在运输途中随意向预拌混凝土内加水和外加剂。
——楼板裂缝施工过程控制
1、预拌混凝土进场验收
(1)预拌混凝土进场时,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应根据已提交的施工参数核查预拌混凝土配合比通知单内容,按规定对预拌混凝土坍落度及和易性、保水性等性能进行逐车检查,并做好检查记录;
(2)预拌混凝土站应参加预拌混凝土进场验收,参与混凝土试块留置、坍落度测试等,并在有关记录上签字。
(3)严禁在施工现场随意向预拌混凝土内加水和外加剂。
2、模板体系施工
(1)模板支撑系统必须经过计算。
模板材料的选取与支撑体系的支设,除满足设计计算和有关规定外,还应考虑施工中吊装荷载撞击效应对模板体系刚度及稳定性产生的影响。
(2)模板支撑体系除满足强度要求外,还必须有足够的刚度和
稳定性。
立杆上、中、下部位应设置必要的横向杆件,确保整个模板体系稳定可靠。
(3)模板支撑体系立杆底应设置垫板。
(4)模板体系周转套数不应少于4套。
(5)模板体系周转使用前应检查修补,调换可能导致质量问题的残缺部件。
3、钢筋绑扎与线管敷设
(1)应加强对现浇楼板负弯矩钢筋位置的控制。
负弯矩钢筋位置应设置足够强度、刚度的通长钢筋马镫,其间距不超过800mm马镫底部应有防锈措施。
(2)板底钢筋保护层厚度应符合设计、规范要求,垫块数量每
0.8m2不少于1个。
(3)管线应尽量布置在梁内,当楼板内需埋置管线时,线管应敷设在板上、下两层钢筋中间,且与钢筋成斜交布置或平行于板短跨方向。
1线管敷设不宜立体交叉穿越,确需立体交叉的不应超过二层管线。
严禁三层及三层以上线管交错叠放。
2线管在敷设时交叉布线处可采用线盒,同时在多根线管的集散处应采用放射形分布,尽量避免紧密平行排列,以确保线管底部的混凝土浇筑顺利且振捣密实。
3当两根以上管并行时,水平间距不小于50mm,沿管方向应增加Φ4@150宽500mm的钢筋网片,做到在应力集中部位有双层
布筋
4线管直径大于20mm时宜采用金属导管。
4、混凝土浇捣与养护
(1)合理确定混凝土浇筑方案,不得随意留置施工缝。
(2)在混凝土浇筑时,对裂缝易发生部位和负弯矩筋受力最大区域应铺设临时性活动跳板。
(3)采取有效控制措施,确保楼板厚度控制准确。
本工程采用拉控制线法。
施工要点:
楼板施工前,在每跨柱子的插筋上(剪力墙结构在暗柱插筋上)根据标高标出结构+50点,且用红油漆做好标识。
+50点之间对角拉设细绳水平线,且保证水平线拉紧。
浇注混凝土时,操作工人在每跨之间,根据水平线做出混凝土板面的控制点,控制点要均匀分布,距离不要超过2m,控制点与水平线的距离为500mm。
最后根据控制点,采用两米刮尺将每跨的混凝土面找平。
(4)应根据预拌混凝土初凝时间和出厂时间,确定混凝土浇捣时间,保证在混凝土初凝前完成浇捣找平工作。
(5)混凝土终凝前应对板面进行抹压。
板面抹压工作结束后,应立即采用塑料薄膜覆盖,进行保湿养护,养护时间不应少于14d。
5、板面上荷与模板拆除
(1)严格控制板面上荷时间。
板面上人放线时间不得早于混凝土终凝后18h(4月-11月)和24h(12月-次年3月);板面吊运模板、钢筋等材料时间不得早于混凝土终凝后36h(4月-11月)和48h
(12月-次年3月)。
(2)吊运材料应做到少吊轻放,材料堆放处应事先铺设木垫板,位置应避开楼板跨中部位,力求减少吊运荷载对楼板造成的冲击。
(3)严格控制楼板拆模时间。
楼板混凝土同条件养护试块达到规范规定的强度值报监理批复后,方可拆除支承模板。
(4)后浇带处应采用独立的模板支撑体系,浇筑前和浇筑后混凝土达到拆模强度之前,后浇带两侧梁板下的支撑不得拆除。
6、主体验收前,应对现浇楼板进行检查,发现裂缝立即处理,并形成记录。
(二)满堂脚手架搭设通病防治措施
1、常见质量问题:
(1)立杆间距过大;
(2)扫地杆离地过高;(3)扫地杆、中部水平杆、顶部50杆布设间距过大;(4)顶托丝杆外露超过0.2米,顶托偏芯。
2、质量控制措施:
(1)加强职工夜校培训和技术交底,提高管理人员及作业人员质量意识,督促管理人员加强过程质量控制,严格报验制度。
(2)满堂架的搭设应严格按照方案执行,做到以下要求:
立杆间距0.9米,步距不大于1.8米;扫地杆离地高度不大于0.2米;立杆底部应设通长垫板;剪刀撑应纵横设置,间距5-6米;顶托丝杆露出长度不得超过0.2米。
三)墙柱钢筋绑扎通病防治措施
1、常见质量问题:
(1)墙柱竖筋、水平筋、箍筋间距不均匀;
(2)拉钩不按梅花形布设,拉钩弯钩在主筋交接点上,拉钩弯头未作135°弯折;
(3)主筋未蹬箍筋、拉钩的角;
(4)偏位钢筋处理不当;
(5)预留洞口随意割断主筋,不设洞口加强筋;
(6)箍筋与主筋不垂直,交点未绑牢;
(7)钢筋搭接长度不够;搭设范围内未绑三道扎丝,只绑二道或一道;
(8)保护层垫块布设不到位、数量不足;
(9)剪力墙外水平筋在转角处搭接;
(10)墙、柱钢筋定位不准确,固定不牢固。
2、质量控制措施:
(1)加强技术交底工作,提高管理人员及作业人员质量意识;督促管理人员加强过程质量控制。
(2)指导和督促严格按设计图纸和相关规范图集进行钢筋下料,确保钢筋质量从源头得以控制。
(3)墙柱钢筋安装绑扎时,必须做到横平竖直、间距均匀,且应严格按图纸及规范要求设置洞口加强筋,均匀设置保护层垫块,绑扎搭接处钢筋应在搭接范围内绑扎三道扎丝。
(4)混凝土浇筑前和浇筑过程中,做好墙柱钢筋的竖向定位工
作,要求预留插筋至少需设置三道定位箍筋,且要在离板面标高5cm处设置一道。
(四)模板安装通病防治措施
1、常见质量问题:
(1)翻样不认真,模板制作马虎,拼装时接缝过大;
(2)模板内未清理干净,残留各种垃圾;
(3)墙、柱模板不垂直、倾斜变形;
(4)梁、板底模标高及预埋件、预留孔洞的标高偏差;
(5)板底模平整度差;
(6)加固、支撑不牢固,导致浇筑砼时产生涨模、变形。
特别是墙、柱、梁的交接部位阴阳角位置的模板加固不到位;
(7)对拉螺栓、顶撑、木楔等未逐一紧固,产生松动;
(8)跨度大于4m的梁、板未按设计要求起拱;
(9)墙、柱模板底部封堵不严,造成漏浆。
2、质量控制措施:
(1)加强培训和技术交底,提高管理人员及作业人员质量意识;督促管理人员加强过程质量控制;督促作业工人严格按交底要求进行作业,避免返工和质量问题的发生。
(2)严格过程控制:
在模板安装过程中,技术人员要对支撑体系及每一处模板的加固进行检查,特别要督促作业人员对墙柱模板的垂直度、阴阳角的模板加固处理、对拉螺栓、顶托及木楔逐一进行复查,对不合格的部位要严格整改。
确保模板工程质量。
(3)模板要严格按设计图纸进行配板设计,模板安装前要求涂刷脱模剂,安装时要求拼缝严密,墙脚采用砂浆封堵或贴密封胶条;混凝土浇筑前将模内杂物清理干净,对模板进行洒水湿润;混凝土振捣要求密实;严格执行模板拆除申请制度。
(五)梁板钢筋绑扎通病防治措施
1、常见质量问题:
(1)板筋绑扎不牢、间距不均匀、不顺直、较混乱;
(2)梁板底保护层垫块设置不足,砼浇筑后露筋;
(3)主筋保护层厚度不够;
(4)梁箍筋与主筋不垂直,绑扎不牢;
(5)箍筋倾斜、偏倒;
(6)马凳支垫不牢,未使用通长马凳;
(7)砼浇筑时不铺设通道垫板,随意踩踏钢筋。
2、质量控制措施:
(1)加强技术交底工作,提高管理人员及作业人员质量意识;督促管理人员加强过程质量控制。
(2)指导和督促严格按设计图纸和相关规范图集进行钢筋下料,确保钢筋质量从源头得以控制。
(3)现浇板钢筋安装绑扎时,必须做到横平竖直、间距均匀,且应严格按图纸及规范要求设置洞口加强筋,均匀设置保护层垫块,绑扎搭接处钢筋应在搭接范围内绑扎三道扎丝,并应均匀设置通常板凳筋。
板筋绑扎好后应立即铺设垫板通道,避免钢筋踩踏移位。
(4)梁筋安装绑扎时,要确保主筋锚固长度、搭接或连接位置及连接质量要满足规范要求,同时要确保箍筋的间距均匀、且不倾斜偏倒。
(六)混凝土浇筑及养护通病防治措施
1、常见质量问题:
(1)砼出料口与浇筑面高度过高,造成砼离析;
(2)砼振捣不到位,欠振、漏振或者过振;
(3)浇筑砼时,下料不当或一次下料过多,没有分段分层浇筑砼浇筑以前,未认真清理模板内的垃圾杂物;
(4)养护不及时,造成砼表面开裂;
(5)拆模过早;
(6)楼板面上人上料时间过早。
2、质量控制措施:
(1)加强技术交底工作,提高管理人员及作业人员质量意识;督促管理人员加强过程质量控制。
(2)混凝土浇筑前将模内杂物清理干净,对模板进行洒水湿润;混凝土振捣要求密实。
梁板混凝土浇筑后应及时采用草垫或塑料薄膜进行覆盖;混凝土终凝后要及时进行洒水养护,且要保证混凝土表面随时处于湿润状态;混凝土养护时间要满足规范要求。
墙柱模板拆除后要及时在墙柱表面涂刷混凝土养护剂。
(3)严格执行模板拆除申请制度。
拟进行梁板底模拆除前,必须以试验室对同条件试块进行试压后并达到规范要求的模板拆除强
度要求时,方可按模板拆除申请程序申请梁板底模拆除。
(七)混凝土表面损伤质量控制措施:
1、麻面:
(1)产生原因:
模板表面不干净或者没刷脱模剂;拼缝不严,漏浆;砼振捣不密实,气泡没完全排除。
(2)质量控制措施:
按工区成立专业刷模小组,确保模板使用之前,事先均匀涂刷脱模剂。
模板拼缝要严格,后背木肋规格尺寸要统一标准,不符合要求处要重新支,否则严禁混凝土浇筑。
控制好墙柱砼每一浇注层高度,振捣要密实,直至不再有气泡排出,表面均匀泛浆为止;墙柱砼振捣完成后要有专人用手锤敲击或振捣棒振捣模板外表面,特别是阴阳角部。
2、漏筋:
(1)产生原因:
保护层太小,垫块不足;漏振;振捣棒振捣时碰撞钢筋使其产生位移。
(2)质量控制措施:
混凝土浇筑前要检查垫块是否足够,钢筋位移要检查无误后方可支模。
振捣棒的移位距离为20-30cm,以免漏振,操作时要选择钢筋间距较大的地方振捣避免碰撞钢筋,钢筋密集部位用直径30mm的振捣棒进行振捣。
3、蜂窝,柱、墙烂根:
(1)产生原因:
砼配合比不准确,石子多,砂浆少;砼和易性差,振捣不密实;下料不当砼离析,石子集中;墙、柱根部模板未封好,漏浆。
(2)质量控制措施:
砼搅拌时,各项目部要派试验人员专人监管,严格按配合比施工,对于运到现场的混凝土有离析或目测不合格的,不能浇筑。
混凝土拌合要均匀,浇筑时要分层,振捣时间要符合规范要求。
混凝土自有倾落高度不能超过2m,超过时用溜槽。
柱墙根部要用海绵或密封胶带塞紧,并在模板下口用砂浆封堵严密。
墙柱砼振捣完成后要有专人用手锤敲击或振捣棒振捣墙柱根部的模板外表面,以避免漏浆产生墙柱脚烂根现象。
(3)处理措施:
凿除烂根部位的松散混凝土;用钢丝刷将凿除部位灰土刷干净并用清水清理;修补前,先用水湿润界面,并涂刷素水泥浆一道;如剔凿深度在2cm以内,采用与墙身砼相同水灰比的水泥砂浆(约1:
2)进行修补抹光;待修补好的水泥砂浆达到一定强度后,进行洒水养护;如剔凿深度在2cm以上,应在剔凿的砼面外支设模板,采用细石砼灌注,并用小型振捣棒或铁棍插捣密实;待7天以后拆除模板,并对突出的砼面进行剔凿打磨平整。
4、孔洞:
(1)产生原因:
钢筋密集,预留孔洞处,混凝土浇筑不畅通;混凝土振捣;一次下料过多,底部混凝土未振。
(2)质量控制措施:
对钢筋密集处应沿其周围振捣,使之在振捣棒作用范围以内,预留洞处应从两侧浇筑混凝土。
振捣要按顺序以防漏振,采取垂直振捣方法,振捣棒应快插慢拔。
下料要分层,待前一层振捣完毕后方能浇筑后一层。
(3)处理措施:
先凿出并清理孔洞中的松散石子,经清洗干净
后按要求重新支楔形模板,然后浇筑比原有混凝土高一标号的微膨胀细石混凝土并振捣密实,混凝土浇筑前先洒水湿润并刷素水泥浆一道;浇筑完成后进行洒水养护;待7天以后将模板拆除,再对突出的砼面进行剔凿并打磨平整。
5、缝隙夹层:
(1)产生原因:
施工缝隙清理不干净,其中包括浮浆。
(2)质量控制措施:
在浇筑之前施工缝要认真清理浮浆,木屑、木块、纤维袋等必须清除干净,砼振捣要密实。
6、缺棱、掉角:
(1)产生原因:
拆模过早;成品保护不当,加强砼浇注后的防护和保护措施。
(2)质量控制措施:
侧模要在砼强度达到1.2Mpa时方可拆除(夏季为24小时,冬季为48小时)。
加强砼浇注后的防护和保护措施。
冬季混凝土浇筑完成后立即做好保温工作,以防受冻。
7、板面不平整:
(1)产生原因:
砼浇筑后表面未按标高控制线进行抹面搓平;砼未达到一定的强度就上人上料。
(2)质量控制措施:
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要分三次进行找平,第一遍为初平,第二遍要安拉好标高线进行找平,第三遍用木抹子抹平收光。
砼在未达到强度时,不得随意上人上料。
8、柱、墙、轴线偏移歪斜凹凸:
(1)产生原因:
没有及时调整误差,使误差积累过大。
模板支
撑不牢打灰时胀模,或模板没有吊铅垂找直。
(2)质量控制措施:
放线完后,要组织技术、质检、作业工长验线,存在误差要及时调整。
模板支撑要牢固,混凝土浇注要分层,不允许一次下混凝土过厚。
模板必须吊线找直,不允许超过规范要求。
9、表面裂缝:
(1)产生原因:
混凝土浇筑后未及时覆盖,养护不及时。
(2)质量控制措施:
梁板混凝土浇筑后应及时采用草垫或塑料薄膜进行覆盖;混凝土终凝后要及时进行洒水养护,且要保证混凝土表面随时处于湿润状态;混凝土养护时间要满足规范要求。
墙柱模板拆除后要及时在墙柱表面涂刷混凝土养护剂。
10、混凝土上口标高不平:
(1)产生原因:
混凝土浇筑时没有认真控制标高,模板上口标高过低。
(2)质量控制措施:
测量人员放出标高控制线,混凝土浇筑时要拉线控制,模板制作时控制好模板高度尺寸。
11、混凝土强度不足:
(1)产生原因:
养护不好,冬季受冻。
混凝土原材料不符合要求。
(2)质量控制措施:
冬季混凝土浇筑完即要做好保温工作。
水泥必须有出厂合格证,砂、石必须干净,混凝土不得随意加水。
试块要认真养护。
(八)填充墙墙面(混凝土、砖砌体墙面抹灰)裂缝防治措施
砌体原材料质量控制
1、蒸压(养)砖、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类的墙体材料至少养护28d后方可用上墙砌筑。
2、严格控制砌块的含水率。
施工现场具备存放条件时,宜提前将墙体材料购进存放。
3、墙体材料现场存放时应设置可靠的防潮、防雨淋措施。
4、搬运墙体材料应注意成品保护,防止出现断裂、缺棱掉角现象。
5、砌筑砂浆(包括预拌砂浆)的品种、强度等级应符合设计要求。
施工时应严格控制抹灰砂浆配合比,保证砂浆有良好的和易性和保水性。
砂浆用砂采用中砂,含泥量不得大于5%。
不得采用细砂、特细砂和含泥量超标的中砂拌制砂浆。
砌筑砂浆采用“砂浆王”等外加剂时,必须严格按配合比计量。
——墙体砌筑质量控制
1、墙体砌筑前,需将墙体材料适当洒水湿润,水浸入深度宜小于1cm。
严禁将墙体材料在水中提前浸泡或雨水淋湿后上墙。
2、墙体砌筑时,应采用皮数杆挂线砌筑,控制好灰缝厚度和平直度。
砌块墙体采用普通砂浆砌筑时,灰缝厚度一般控制1.5cm~2cm。
3、砌块墙体水平饱满度均要达到90%以上,竖向灰缝砂浆饱满度均要达到80%以上。
砌墙时,为确保竖向灰缝砂浆饱满度,施工时宜采用打顶头灰或二次灌浆法。
严禁使用落地砂浆和隔日砂浆嵌
缝。
4、填充墙底部应砌筑高度不小于20cm实体砖墙或混凝土坎台。
5、填充墙与周边混凝土结构竖向衔接处,预留1.5cm~2cm灰缝。
待墙体砌筑完成后,采用干硬性砂浆二次嵌缝,并确保密实。
采用的干硬性砂浆可掺加不大于水泥重量的5%的膨胀剂。
6、填充墙砌体应分次砌筑。
每次砌筑高度不应超过1.5m,日砌筑高度不应大于2.8m;
7、填充墙砌筑接近梁板底时,应留一定空间,至少间隔7d后,再将其补砌挤紧。
当采用顶部“滚砖”补砌时,“滚砖”两端及中间宜采用预制异型砼块进行补砌,滚砖斜度宜控制在约60度;如采用梁(板)底预留30-50mm,应用干硬性C25膨胀细石混凝土填塞(防腐木楔@600mm挤紧)。
8、在填充墙上剔凿设备孔洞、槽时,应先用墨线弹出边线,用切割锯沿边线切开,后将槽内砌块剔除,应轻凿,保持砌块完整,如有松动或损坏,应进行补强处理。
剔槽深度应保持线管管壁外表面距墙面基层15mm,并用1:
3水泥砂浆抹实。
9、填充墙砌体临时施工洞处应在墙体两侧预留2Ф6@500拉结筋,补砌时应润湿已砌筑的墙体连接处,补砌应与原墙接槎处顶实。
10、消防箱、配电箱、水表箱、开关箱等预留洞上的过梁,应在其线管穿越的位置预留孔槽,不得事后剔凿,其背面的抹灰层应满挂钢丝网片。
墙体砌筑质量冬季控制措施
1、砌筑前将粉煤灰砖和加气砼砌块表面的污物、冰、雪、霜清除掉,遭水浸泡冻结后的砖或砌块不得使用。
2、不得采用含有直径大于1cm的冻结块和冰块的砂拌制砂浆。
3、砌筑砂浆的稠度,宜比常温施工时适当增加。
可通过增加石灰膏的办法来解决。
4、砌筑砂浆标号不应低于M2.5,重要部位和结构不应低于M5,因此严格按本工程设计要求的标号且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进行拌制。
5、拌合砂浆时,水的温度不得超过80℃,砂子的温度不得超过40℃。
在环境最低气温低于-10℃以内时,砂浆的温度不应低于5℃。
当环境气温在-10℃至-20℃时,则不应低于10℃。
砌筑时砖表面与砂浆的温差不宜超过30℃。
砂浆的稠度一般控制在9-12cm。
——墙体抹灰质量控制
1、墙体抹灰前,应先清理基层,除去附着在墙体表面上的砂浆、灰尘和污垢。
2、墙体抹灰前应采用1:
3水泥砂浆将砌块开裂(先剃槽)、凹凸不平部位抹平,并对光滑的混凝土表面进行凿毛或喷浆处理。
3、不同基体材料交接处、剔槽部位、临时施工洞处两侧应采取钉钢丝网等抗裂措施。
钢丝网与不同基体的搭接宽度每边不小于100㎜。
钢丝网片的网孔尺寸不应大于20mm×20mm,其钢丝直径不应小于1.2mm,应采用热镀锌电焊钢丝网,并宜采用先成网后镀锌的后热镀锌电焊网。
钢丝网应用钢钉或射钉加铁片固定,间距不
大于300mm
4、在墙表面喷涂抹灰结合层。
喷涂结合层前,墙面应充分喷水湿润。
结合层应采用界面剂与水泥浆拌合或1:
1水泥砂浆加水泥重量20%的801胶。
结合层养护至少三天后再进行墙体抹灰。
5、抹灰前墙面应适量浇水,浇水量应根据墙体材料和气温不同分别控制。
6、墙体抹灰应分层进行,一般不应少于两层。
底层抹灰完成后,应在不同基体材料交接处、剔槽部位、临时施工洞处两侧等易开裂部位,增贴一道防碱网格布。
7、抹灰砂浆宜掺加聚丙烯抗裂纤维、碳纤维或耐碱玻璃纤维等纤维材料。
必要时,可在底层抹灰和面层之间增加玻纤网。
如墙面抹灰有施工缝时,各层之间施工缝应相互错开。
8、墙面抹灰应控制抹灰每层厚度。
抹灰总厚度超过35㎜时,
应采取加设钢丝网等抗裂措施。
(九)外墙外保温墙面裂缝、渗漏防治措施
——基本要求
1、保温材料及产品进场后,应按相关标准和设计要求委托法定检测机构进行复验,验收合格,经监理工程师签字后方可使用,严禁使用不合格的材料及产品。
2、外墙外保温系统组成材料应与其系统型式检验报告一致。
3、保温材料应有青岛市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出具的节能技术(产品)备案证。
EPS板自然条件下陈化期不得低于42天,60度恒温
蒸汽养护不得低于5天;XPS板陈化期不得低于28天
4、建筑外墙外保温工程应编制专项施工方案,经保温专业承包单位、项目总承包单位、监理单位逐级审批后,方可施工。
5、建筑外墙外保温工程施工前,应在施工现场采用相同的材料和工艺制作样板墙面,经建设、监理、总承包单位检查符合要求,报所在地工程质量监督机构确认后,方可进行施工。
样板墙面应包含外墙外保温系统起端、终端处、门窗洞口以及外墙挑出构件等部位。
6、外墙装饰线、空调搁板等外墙热桥部位,应按设计要求采取隔断热桥保温措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质量 通病 防治 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