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散文教案.docx
- 文档编号:28217338
- 上传时间:2023-07-09
- 格式:DOCX
- 页数:13
- 大小:26.03KB
小学语文散文教案.docx
《小学语文散文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散文教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语文散文教案
小学语文散文教案
【篇一:
中小学散文教学】
散文是中小学阅读教学的主导文类。
可以说妥善地解决散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的“教学内容”问题,无疑是改善语文课堂、提高语文教学效益的关键。
散文可以分为四种类型:
写景散文、状物散文、叙事散文和说理散文。
不同种类的散文有不同的艺术特征,因此在进行散文教学时,要抓住散文的特点,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在这里主要探究写景散文和叙事散文的教学方法。
对于写景散文的教学,比较好的方式是赏析式。
写景散文大都文辞优美、意境深邃、人文和谐,这些特点汇聚成一个字——美。
因此,可以采用情境式教学策略。
创设情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是十分常见的方式,也是一种很有效地教学手段,尤其在低段的教学中,创设情境法的运用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在写景散文的教学中,创设情境法也是十分有效地。
那么,如何在散文教学中创设情境呢?
首先,可以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创设的教学环境中快乐地学习。
比如《火烧云》一课,整篇课文详细地描写了火烧云上来时的美景,学生较少见到这样的情景。
可利用多媒体将自然界中这一瞬间所呈现出来的美再现出来,让学生一睹火烧云的壮丽,以更好地欣赏这篇散文。
其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开展有关活动。
比如组织学生到风景名胜地去旅游,然后阅读描写这些景点的优秀散文,进行欣赏和感悟,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例如仙居县的神仙居、景星岩、永安溪漂流等都是闻名遐迩的景区,作家们用生花妙笔,把这些景区描绘得美轮美奂,让人有身临其境、过目难忘的感觉。
组织学生在这些景点旅游后,再来阅读和欣赏这些散文,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功效。
写景散文的另一个特点是语言优美。
尽管各类散文都讲究语言美,但写景散文的语言美一般都达到了很高的境界,因而品味语言就显得更为重要。
而品味语言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对语言细节,特别是一些富有表现力的字词进行赏析。
如《庐山云雾》一课中,“万顷”“汪洋”写出了庐山云雾波及的范围之广;“云絮翻飞”“银涛雪浪”描绘了色彩斑斓、翻动荡漾的迷人雾色。
品味这些词句,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欣赏这篇散文。
叙事散文是以写人叙事为主的散文,这类散文善于通过某些生活片断、生活场景和细节的描写来表现人物的形神风貌,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
因此,采用感悟式教学策略较为恰当。
首先,要挖掘空白,丰富学生体验。
在叙事散文教学中,教师应抓住教材关键处的拓展空间,对课文做合理的续想,从而开拓学生思维,深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例如在教学《中彩那天》时,我抓住突破口:
父亲面对道德难题也曾有过犹豫:
“那k字用橡皮擦拭过,留有淡淡的痕迹。
”接着让学生想象:
你觉得父亲在擦去“k”字的那一刻究竟想到了些什么?
学生讨论后进行交流点拨。
由此可见,在叙事散文的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挖掘文本的空白处,让学生感受作者所表达的情感,从而受到情感的熏陶。
其次,要揣摩细节,品味感情叙事散文通过记人叙事来抒发感情,在选材上往往从细处落笔。
抓住了作者描写的细节(语言、动作、神态等)细细体会,便不难看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如教学《窃读记》一文时,我抓住了以下几个问题引导学生抓住细节去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
“‘这种窃读的滋味——我很快乐,也很惧怕。
’你是从哪儿感受到的?
”“‘急匆匆地赶’,‘总算挤到里边来了’,‘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
?
从这些词句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学生在细节阅读中不但感受到了作者的心情,而且领悟到了作者细腻的写法。
【篇二:
小学语文教学中散文的赏析】
小学语文教学中散文的散文,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占有一定的比例,大多是名家名作。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掌握一定的赏析散文的能力和方法,对于提高自身语文修养水平和语文教学能力,必然不无益处。
现代散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
说重,是因其语言精练、辞藻华丽、行文隽永、手法巧妙,对激发学生爱好语文、学好语文大有裨益。
说难,是因其虽“神不散”,但毕竟“形散”,不像记叙文那样完整,说明文那样明白。
要教好它,就一定要改革教学方法,要针对散文的特点,再现散文的意境,将动人的画卷展现在学生的面前,把感情的清泉引入学生的心田,让学生在深情的“涵泳”、“赏析”中,把握文脉,习得语言,领悟其蕴含的思想感情,掌握出神入化的表现技巧,从而提高散文教学的质量。
散文贵在意境。
散文中的“意”是指作者在文中流露出的思想感情。
这种感情,必须有所寄托,或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或因事明理。
这些可寄托作者情思的景、物、事就是“境”。
这就是环境与心境的统一,景和情的统一,意和境的统一。
因此,我们在教学散文时可以从即景、披事、体物入手探求散文的意境美,从而悟情、入情、察情,体验作者的思想感情,欣赏作品的内容之美、境界之高。
一、意境一致情景交融
散文贵在意境。
散文中的“意”是指作者在文中流露出的思想感情。
这种感情,必须有所寄托,或借境抒情,或托物言志,或因事明理。
这
些可寄托作者情思的景、物、事就是“境”。
这就是环境与心境的统一,景和情的统一,意和境的统一。
小学语文的课文,有很多是文质兼美,情文并茂的文学作品。
老师要抓住这些好文章予以分析,与学生一起领会文章中那幽深美好的意境。
课本中描写大自然风光,歌颂祖国壮美河山的文章就很多。
如,《桂林上水》中“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影水中;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下来。
”这些优美的文字画出了桂林山水的奇异美,将我们引入了一副神异的山水画中。
这时,我们指导学生要融入这美的意境之中,细细体会那美的语言,美的风光,美的山山水水,美的描写构思,从而使学生引发出一种阅读的情趣。
此外,《海上日出》、《梅雨潭》等作品,也以形象生动的语言描写表现了祖国河山的美好壮丽,融情于物,情景交融,它们是具有很美的意境和很强的艺术感染力的作品,教师不妨引导学生细细品读,深深体味其中的妙处,并融入学生的写作实践中去。
美的作品不但以深邃的意境见长,而且以精美的语言取胜。
尤其散文,语言更是流畅生动,清丽怡人。
或对偶排比,铺陈挥洒;或神驰万里,天上人间;或议论抒情,神情飞荡。
教师要指导学生捕捉文章中进行这些描写的句子和词语,体会其中的感情,领会其中的妙处。
如:
《金色的鱼钩》中的老班长吃鱼骨、嚼草根献出生命的形象描写;英勇杀敌,拒不投降而跳悬崖的狼牙山五壮士的高大形象的刻画;为了战争胜利而舍身炸碉堡的董存瑞形象的描写;日理万机,积劳成疾的周总理感人的展现,都运用了准确入深的语言进行描写。
教师找出关键词语,反复诵读。
深入赏析,细细品味。
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的兴趣。
二、抓住线索理清层次散文的基本特征是以情动人。
所谓“形散”,是指内容散、章法散、笔法散;而“神不散”,则是说题旨鲜明,意蕴通达。
不论内容怎样“散”,总有一条线索贯穿始终,不管结构笔法如何散,总有内在韵味、情趣笼罩着全篇,或清新、或隽永、或华美、或古朴,情趣虽异,归旨却为一。
抓文眼就是抓点,目的是以点带面。
要抓准文眼,需“入乎其内,出乎其外”,把自己安置在“情动而辞发”的“点”上,引导学生顺着文路揣摩,循着笔意思索。
然而,单是抓住文眼,还是不够的,还要指导学生理清思路,切实把握行文脉络。
比如:
《匆匆》结构也十分单纯,十一个问句是情绪消涨的线索。
问而不作答,飘忽而过,既显作品流畅感,也显出诗绪的跳跃性,使形象得以迅速展开。
一般诗句为显示情绪的跳跃性,往往别于一般的语言句法结构,不顾语法的限制,省略一些句子成分。
《匆匆》的问句,问而不答,而答意隐含之中,这既可启迪读者想象,引起深思,显出它的含蓄美,又合作者情绪的飞快流动,显出诗情跳荡的节奏美来。
对于这篇美文,我们不是让学生停留在泛泛的附和几声“美”上,而是要求学生真正地潜心阅读,体味作者是怎样表现出美的?
是句式的整齐铺排(如开头的排比句,给人一种音乐的节奏美);是修辞的新颖而贴切(日子如轻烟,如薄雾。
。
。
。
。
。
诗意的物象,让人触手可及);是叠词的运用(默默、伶伶俐俐。
。
。
。
。
。
情意的缠绵尽显其中)。
在引导学生学习行文时,一方面要指点学生明了本文新颖、精巧、别具匠心的艺术构思,另一方面还要指点学生把握文章的明暗两条线索,即空间线索和感情线索。
教学中只有紧紧抓住这两条线索,才能使学生分清层次,理清脉络,领会作者在委婉曲折的协警状物之中所蕴含的深邃的思想感情。
三、感受艺术提高阅读
选入教材的散文多为构思巧妙、用笔神奇的丽篇佳作,其借外在之景,抒内心之情传神地状物,精巧地升华,造成情深意浓的美学胜景与极强的艺术魅力,往往使你沉醉在美的享受中。
再加上其朴素而优美,自然而新奇,严谨而洒脱,通通俗而惊人的语言,触及你的灵机,拨动你的心弦,更使你流连忘返。
教学中,引导学生精读细研,努力挖掘它的语言精华,掌握它的表现手法,是又一重要任务。
小学作文,往往是不能有条理地组织材料,行文层次混乱,材料安排详略不当。
如果教师在阅读教学,注意抓住散文的结构特点进行分析,帮助学生赏析散文精美严密的结构,理清线索,理解散文灵活自由而中心明确的特点,就会使学生在不断的散文阅读中,逐渐学会围绕中心组织材料进行写作。
例如《鸟的天堂》一文,围绕中心组织材料就十分精妙。
该文以时间为线索,先写第一天晚上没有见到鸟,只有大榕树,静静的,这是略写。
而第二天早上看到的却是百鸟争鸣纷飞,极尽描写了鸟的羽毛之斑斓和鸟声之婉转,千姿百态,这是工笔,这样将情感推向了高潮,展现了提议“天堂”。
该文一静一动,一详一略,一虚一实,互为映衬,张弛有度,形似散而神实聚,先为抑而后为扬。
该文真是匠心独运,结构天然,悬念巧设,起伏跌宕。
教师在教学时要抓住该文结构上的特色予以赏析,并指导学生在习作中,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经过筛选,确立一条红线,一个中心,组织材料写文章。
只要教师引导得法,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心领神会,写出结构严密,浑然一体的好文章来。
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扩展和延续,是学生获取“精神粮食”的重要途径。
阅读各种课外读物,可以开拓视野,增长知识,陶冶情操。
“得发于课内,受益于课外”正是这个道理。
在课外阅读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养成欣赏分析的习惯,聪文章的结构,剪裁的方法,到语言的运用,多种表达手法的运用等,感受文章所表达的美的境界。
例如,我们在教课文《桂林山水》时,可以在课外指导学生阅读贺敬之诗歌《桂林山水歌》:
“云中的神啊,雾中的仙,神姿仙态桂林的山。
情一样深啊,梦一样美,如情似梦漓江的水。
。
。
。
。
。
。
啊,桂林的山来丽江的水——祖国的笑容这样美。
”通过课内和课外的对比阅读,可以使学生更深刻地领会那种对祖国山水的热爱之情,给人一种“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溢于海”的艺术感受,这样既增添了对桂林山水的飘渺感,又增添了作品的情趣,更利于提高学生的品读能力。
总而言之,散文是人类心灵的袒露,这就需要我们用心去理解,用心去鉴赏。
就会与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才能读懂散文,读深散文。
散文有散文的创作规律,散文也应该有相应的鉴赏规律,并且允许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情感体验丰富散文的内涵,进行多角度地解读,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实践告诉我们,探究和改进阅读方法,是提高语文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从赏析文章的高度去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
【篇三: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散文诗两首》教案】
24、诗两首
《金色花》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字词。
2、解诗歌中所表达的感人至深的亲情。
3、熟读背诵诗歌。
能力目标
1、掌握诗歌的朗读技巧,继续提高朗读能力。
2、学习和借鉴诗歌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抒发真情的写法。
德育目标
诗歌展示、歌颂母爱。
学习它,激发我们关爱母亲、回报母亲的炽热情怀,把独特的歌喉献给我们至爱的母亲。
教学重点
1、准确领悟诗歌所抒发的感情,把握机诗歌托物言情的写法。
2、熟读背诵诗歌。
教学难点:
深层品味诗句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学生自主、合作式学习,注重学生情感的熏陶、能力的培养。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有人说:
世界上只有一种最动听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声音;世界上只有一个最美丽的身影,那就是母亲的身影。
同学们:
世上有一部书是永远也读不完、写不完的,那就是母爱!
母爱就象一首田园诗,幽远纯净,和雅清淡;
母爱就是一幅山水画,洗去铅华雕饰,留下清新自然;
母爱就象一首深情的歌,婉转悠扬,轻吟浅唱;
母爱就是一阵和煦的风,吹去朔雪纷飞,带来春光无限。
这个世界上,我们什么都可以忘记,但不能忘记母亲给予我们的一切……今天,就让我们一起通过散文诗两首来再一次感受伟大的母爱吧。
二、了解散文诗:
散文诗是兼有散文和诗的特点的一种文学体裁。
它融合了诗的表现性和散文描写性的某些特点。
从本质上看,它有诗的情绪和幻想,给读者美感和想像,但内容上保留了有诗意的散文性细节;从形式上看,它有散文的外观,不像诗歌那样分行和押韵,但不乏内在的音乐美和节奏感。
它是用散文形式写成的诗篇,即“散文其形,诗意其质”。
三、作者简介
印度近代伟大作家、诗人、艺术家、社会活动家。
一生创作丰富,早期作品有诗集《暮歌》、《晨歌》和剧本《修道士》、《国王和国后》等。
著名散文诗集有《吉檀迦利》、《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等。
诗歌格调清新,具有民族风格,带有神秘色彩和感伤情调。
一九一三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其创作对印度文学的发展影响很大,对中国诗特别是散文诗影响也是广泛的。
他还擅长作曲和绘画,所作歌曲《人民的意志》一九五○年被定为印度国歌。
四、朗读感悟----从整体上把握诗歌所表达的主要内容与感情。
叶圣陶先生说:
“吟诵就是心、眼、口、耳并用的一种学习方法,……亲切地体会,不
知不觉之间,内容与理法化而为读者自己的东西,这是可贵的一种境界,学习语文学科,必须达到这种境界,才会终身受用不尽。
”
朗读,既是语感的,又是技能的;既是文学的,又是审美的。
朗读中要做到:
(1)循序渐进。
朗读诗歌时,要使学生的情感自然而然地与作者的情感交融在一起,入情入境,使学生朗读真正做到流畅自如,感情丰富。
因此,在朗读教学中绝不可急于求成,应引导学生由易到难,循序渐进,逐步深入。
(2)把握基调。
一篇诗歌反映的总的感情倾向即感情基调,朗读一篇诗歌的主要语调就是朗读基调。
要朗读好一篇诗歌,领会中心,首先就要把握好基调。
所以开始阶段,老师要指导学生朗读,把握诗歌大意及朗读基调,为理解诗歌作基础。
(3)体验情感。
在理解诗歌时,要注意讲解和朗读的有机结合,让学生用情的读,深入的理解。
感受、体会其节奏和音韵的优美,体验其思想和艺术、情感的魅力,增强诗歌语感。
(4)教学中可以采用集体读,分组读,男女声轮读的方法,读出诗的气韵。
1、由一个学生读诗,然后师生一起来朗读体会。
(读音、节奏、停顿、轻重缓急等)
①读准字音
②一首诗就像一幅画,这首诗向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图画呢?
明确:
这首诗向我们展现了“我”想像自己变成一朵金色花,与妈妈嬉戏的画面。
③顽皮可爱的孩子变成一朵盛开的金色花,与慈爱的妈妈逗乐嬉戏,他是怎样和妈妈
逗乐嬉戏的呢?
请用“当妈妈的时候,我就”说一说。
示例:
母亲做祷告时,我就开放花瓣散发香气(沁入妈妈的心脾)。
母亲读书时,我就将影子投在书页上(阳光太刺眼,这样可以保护母亲的视力)。
母亲去牛棚时,我就恢复原形求她讲故事。
④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和一个怎样的妈妈?
请你用“我读出了一个____________的孩子和一个____________的妈妈”的句式来回答。
请说说你的理由。
示例:
我读出了一个淘气的贪玩的孩子,一位慈祥的爱读书的妈妈。
我读出了一个伶俐可爱的孩子,一位温柔善良的妈妈。
我读出了一个活泼机灵的孩子,一位勤劳美丽的妈妈。
我读出了一个爱妈妈的孩子,一位爱孩子的妈妈。
我读出了一个聪明的孩子,一位圣洁的妈妈。
我读出了一个神奇的孩子,一位笃信宗教的妈妈。
2、学生散读,把握整首诗的朗读基调。
你认为该用什么样的语速和感情基调来朗读?
(明确:
稍快,喜悦、舒缓、温馨、深情,读出母子之爱和儿童特有的调皮)
3、学生朗读,深入理解,体验情感。
以下诗句应读出怎样的语气:
①、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为了好玩,长在树的高枝上,笑嘻嘻的在空中摇摆,
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
(要读出孩子的调皮,得意,骄傲。
)
②、你要是叫到:
“孩子,你在哪里呀?
”
(要读出母亲的焦急惦念。
)
③、“我不告诉你,妈妈。
”
(要读出孩子的淘气、机灵、撒娇、调皮和对母亲的爱恋。
)
④、“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
”-----为什么妈妈见了面,说“你这坏孩子”?
(要读出母亲的嗔怪、担忧、焦虑和欣喜。
)
五、意境感悟(3个步骤)
1、音乐感悟(配乐朗诵-----步骤1)
(1)选取与诗歌意境或感情表达相一致的音乐。
例如,《烛光里的妈妈》《春野》《乡
(2)配乐朗诵,在音乐与诗歌的整合中酝酿相应的情感、丰富诗歌的表现力。
(3)欣赏后放音乐,可以强化感情,提升诗歌感染力。
既与诗人情感达成共鸣,又在
另一方面领悟到诗歌音乐美的特点。
六、合作学习,质疑探究
探究质疑:
这首诗写了什么事,表现了什么?
讨论并归纳:
写孩子与妈妈的三次嬉戏,表现了纯真的母子之情
探究质疑:
三次嬉戏具体是什么?
讨论并归纳:
第一次嬉戏:
是在母亲祷告时,悄悄地开放花瓣散发香气;
第二次嬉戏:
是在母亲读《罗摩衍那》时,将影子投在母亲所读的书页上;第三次嬉戏:
是在母亲拿了灯去牛棚时,突然跳到母亲跟前,恢复原形。
1、为什么“我”想变成一朵金色花呢?
请在文中找出我变成金色花为妈妈所做的事?
并说说我为什么要“暗暗地”、“悄悄地”做这些事情?
为了能给妈妈做点事:
可以看着妈妈工作,可以让妈妈嗅到花香,可以让妈妈看书不伤眼睛。
孩子懂得母亲的奉献是无私的,对母爱的回报也应该是无私的。
他不图妈妈夸奖,但求妈妈生活得更温馨,所以他只是撒娇,还瞒着妈妈。
2、作者为什么把孩子想象为金色花?
金色花是美丽的圣树上的花朵,赞美孩子可爱。
那金黄的色彩,正反映着母爱的光辉。
人们喜爱花儿,花儿也惠及人们,正可以象征孩子回报母爱的心愿。
3、篇末,妈妈见到孩子为什么说“你这坏孩子”?
这是什么口吻?
而孩子为什么不告诉妈妈自己做了不少好事?
“坏孩子”:
妈妈找孩子找了很久,非常着急担忧,一见到孩子又惊又喜,嗔怪孩子一声不说就走,把妈妈急死了。
而“我”为自己能给妈妈做事而高兴,还要妈妈保密,让她莫名其妙才好,于是向妈妈撒起娇来了。
七、拓展延伸
你还想变成什么美好的事物来表达对妈妈的爱呢?
我要变作一串珍珠项链,挂在妈妈脖子上,让妈妈更美丽。
我要变作小鸟,时刻飞在妈妈身边,唱出美妙的歌给妈妈听。
我要变作影子,她到哪里我到哪里,永不分离。
我要变作手,代替她做烦琐的家务劳动。
假如我变成了一个美丽的发卡,我要别在妈妈的秀发上,让她更加年轻漂亮。
假如我变成了一个可爱的小丑,我要表演很多有趣的节目,逗妈妈开心,让她笑口常开。
假如我变成了一盏灯,我要为妈妈照亮夜行的路……
假如我变成了一把伞,我要为妈妈遮风当雨……
假如我变成了一把椅子,我要让妈妈下班后坐在椅子上消除一天的疲劳……
板书设计:
三母亲孩子(金色花——圣树)
次散发香气
嬉读书投影书页
戏恢复原形
《荷叶母亲》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文;
(2)整体感知课文,理解诗的思想内容;
(3)体会诗的写作特色。
教学重点、难点:
纯真的母子之爱
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整体感知课文,理解诗的思想内容。
难点:
体会诗的写作特色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国现代著名诗人徐志摩在《泰戈尔来华》中说冰心是“最有名神形毕肖的泰戈尔的私淑弟子”。
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冰心的《荷叶母亲》,感悟她所受到的泰戈尔的影响。
二、走近作者:
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中国现代史上第一位著名女作家,儿童文学家。
代表作有:
散文集《寄小读者》诗集《繁星》、《春水》冰心的创作内容大致包括:
母爱、童真、自然三个方面。
以宣扬“爱的哲学”著称,而母爱,就是“爱的哲学”的根本出发点。
她的诗文笔隽意,艺术精巧,独成一派,被称为“冰心体”。
三、字词加油站
四、初读课文,读懂诗意
1、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放声自由朗读课文,朗读课文时,有二个要求,一是我们要读准字音、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二是说说这篇文章的大致内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语文 散文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