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养殖技术.docx
- 文档编号:28209577
- 上传时间:2023-07-09
- 格式:DOCX
- 页数:14
- 大小:29.41KB
鸡养殖技术.docx
《鸡养殖技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鸡养殖技术.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鸡养殖技术
肉鸡公母为什么要分开养
生长速度不同公鸡生长快,在4、6、8周龄时,公鸡体重比母鸡分别高13%、20%、27%。
如公母混养,体重大小不一样,食槽、饮水器高低要求不同,往往顾此失彼。
对营养需要不同公鸡沉积脂肪的能力比母鸡差,但公鸡比母鸡能更有效地利用蛋白质。
从2周龄起,公鸡饲料的蛋白质水平就应高于母鸡。
遗传性能不同母鸡7周龄后,生长速度相对下降,每增重1公斤耗料量急剧增加,所以,母鸡在7周龄左右出售,饲料利用率高;公鸡9周龄后生长速度才下降,故公鸡9周龄出售效益最好。
对环境要求不同公鸡羽毛长得慢,母鸡羽毛长得快,所以,公鸡前期对温度的要求比母鸡高些,而后期则比母鸡低些;公鸡体重比母鸡大,因此胸囊肿的发病率比母鸡高,要求垫料松散和适当加厚。
冬季预防肉鸡缺氧四妙招
一、加强舍内通风。
鸡舍内空气新鲜,鸡就爱长,发育得好。
由于鸡的体温高,呼吸的气体数量比哺乳动物大2倍多,所以需要氧气多。
解决的办法只有加强鸡舍内的通风,才能保证有足够的新鲜空气,鸡就活泼健壮,少生病。
通风即等于充氧,一般2~3小时通风一次。
每次20~30分钟。
通风前要提高舍温,并注意通风时风不直接吹到鸡体,防止鸡伤风而发病。
二、降低饲养密度。
肉鸡一般都是大群饲养,鸡群大、数量多,鸡在高密度饲养条件下,会使空气中氧气不足,二氧化碳增高。
特别在高温育雏和鸡多湿度大时,长期缺乏新鲜空气,常会造成雏鸡衰弱多病,死鸡率增加。
在饲养密度高的鸡舍里,空气传染病的机会增多,特别含氨量高时,常会诱发呼吸道疾病。
因此,要降低饲养密度,每平方米可养9只1.5千克左右的鸡,如用网上饲养,密度可增加一倍。
三、注意保温方法。
有些饲养场只强调保温,而忽视通风,把门窗紧闭,又不定时通风,造成鸡舍严重缺氧,常发生二氧化碳中毒。
特别在用煤炉保温时,火炉有时跑烟或倒烟,更容易发生煤气中毒。
即使正常取暖也和鸡争氧气,容易发生一氧化碳中毒(又称煤气中毒),要特别注意。
最好把炉灶砌在舍外的门洞里,可有效避免有害气体的毒害。
四、防止应激。
鸡神经敏感,胆小怕惊,任何新的声音、颜色、不熟悉的动作和物品的突然出现,都会引起鸡不安、惊叫,以致惊群、炸群或逃跑等一系列反常的有害应激,会消耗鸡大量的体能,增加鸡的耗氧量,对鸡的生长发育和增重更为有害。
所以,必须保持肉鸡正常有序的生活规律,保持鸡的安静和稳定,以减轻各种应激带来的损失,这正是今天现代商品化肉鸡高效生产所必需的,不可忽视。
冬春大棚养鸡谨防灾害
近年来,利用塑料大棚养鸡的饲养户越来越多,但塑料大棚养鸡冬季易发生灾害,造成损失。
近日,新郑市读者给本报打来电话,询问大棚养鸡如何防止灾害,希望读者能从本篇文章中得到些帮助。
从近年来塑料大棚养鸡发生的灾害来看,塑料大棚抗意外灾害性能较差,应对防灾有足够的重视。
灾害特点
主要发生在冬春两季寒流:
寒流侵袭期间,常常伴有暴风雪,气温骤降10℃左右,如大棚不牢固,很容易被暴风雪摧毁,造成伤亡。
火灾:
冬春两季大棚内需点火供暖,在供暖方式方法不完善,且思想麻痹时,容易发生火灾。
由于建棚材料大多为易燃品,遇火源一触即发,迅速蔓延,短时间内即波及全棚。
两棚间无隔火材料,邻棚极易株连受害。
预防措施
一、对于意外灾害要有高度警惕性。
特别是对寒流灾害的预防,由于冬春频繁多发,必须常抓不懈。
二、建造牢固的大棚。
从设计开始就要立足于防大风、抗大灾,建造大棚以其牢固程度足以抵抗10级以上大风的袭击为标准。
三、应将收听天气预报、及时了解寒流信息列为日常重要工作,以便在寒流到来之前采取预防措施。
四、大棚内如采用火炉供暖,炉灶和烟囱都要远离塑料;棚内严禁堆放秸秆等易燃物品;备足消防器材,并设置能够随时启用的消防水龙头。
五、大棚以外,要建造相应数量的普通鸡舍,配备必要的防灾、抗灾器材,以备大棚遇灾时转移、抢救受灾鸡群使用。
冬季养殖肉鸡控制温度应注意
一、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选无破损的并经过校对的温度计,挂在鸡舍的北墙上,以免太阳直射,远离火炉,温度计的下端略高于鸡背即可。
及时观察度数,达不到标准温度的尽快调节,尤其是新饲养户冬季育雏,缺少经验,主要依靠温度计实施控温。
二、看鸡室温
有经验的老户,看鸡群分布状态就可调控温度,如鸡群均匀分布在整个网床,呈“满天星”状,休息时抻腿抻脖,非常舒适,表明温度合适;如鸡群远离火源,靠近南北墙溜边,表明温度较高,若是张口喘气说明温度太高;如鸡群靠近火源,挤在一起,并发出叽叽的尖叫声,表明温度过低;如大部分分布正常,个别网床处无鸡,表明有贼风,检查漏洞及时堵严。
注意:
进鸡前一定要检修鸡舍和取暖设备等,另外不要盲目为了保温而忽视了通风,一定要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
养禽用药须纠正九误区
兽药是预防、诊断和治疗畜禽疾病的药物。
错误用药、滥用药物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
笔者接触过许多养禽户,发现他们在使用兽药上存在着种种误区,增加了养殖成本,影响了疗效,直接影响了经济效益。
误区一:
认为“抗菌素万能”
有些养禽户鸡生了病,也不管什么病,拿来抗菌素就用,一种不行再换一种。
殊不知,抗菌素不能包治百病,滥用抗菌素会造成耐药株的增加,容易造成二重感染,并且污染环境。
到了治病的关键时刻,挑选不到敏感的药物,给治疗带来困难。
对细菌感染的疾病,首先要诊断是什么病,再挑选相应的抗菌素,有条件的要做药敏试验,以达到确实疗效。
抗菌素用后再用微生态制剂(润生康)来调节肠道菌群,以增强机体抵抗力,促进机体康复。
误区二:
认为“疫苗也能治病”
如果鸡群发生病毒性疾病,可以用相应的“高免血清”或“高免卵黄液”来治疗,以中和体内的强毒。
这种免疫是短暂的,一般只有15天左右,痊愈后要用相应的疫苗主动免疫。
目前,市场上销售的“干扰素”或“免疫球蛋白”属于基因工程范畴,对病毒性疾病有—定的治疗作用。
实践认为,如果鸡群早期感染了病毒病,用有些疫苗紧急预防是有效的。
如果疫情发展到中后期,用疫苗就会加重病情,鸡群死亡率更高。
误区三:
认为“进口药比国产药好”
所谓药品的疗效好坏,主要是指药品的内在质量即有效成分。
临床证明,国内许多兽药生产企业生产的药品,其疗效不亚于进口药品,有的还比进口药好。
例如国内生产的抗球虫药,如球光、球必嘉等不比国外的“三安球虫粉”差。
误区四:
认为“人用药比兽药好”
许多养禽户专挑人用药来防治禽病,一是增加了成本,二是违反了法规。
国家在《兽药管理条例》中明确指出:
禁止将人用药用于防治畜禽疾病。
以前人用抗菌素只用几万到几十万单位就能治好病,而现在用几百万单位疗效也不显著。
究其原因,细菌有了耐药性。
误区五:
认为“药物可以随意混合”
由于病情复杂,联合用药已是目前消费品市场治疗禽病的方法。
药物之间有配伍禁忌。
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之间的混和,有的会产生协同或增强作用,如青霉素和链霉素;喹诺酮类与氨苄青霉素等。
有的则产生拮抗或减弱作用,甚至无效,如喹诺酮与氟苯尼考;红霉素与卡那霉素。
有的则产生理化作用或毒性作用,如氟苯尼考不能与磺胺类、卡那霉素混合。
所以,联合用药必须在兽医的指导下进行,千万不可擅自组合。
误区六:
认为“不消毒照样养好鸡”
一家一户的养鸡必须重视环境及鸡舍的清毒,带鸡消毒和饮水消毒,并经常使用不同性质的消毒药交替轮换使用。
经常性消毒可达至事半功倍的效果。
误区七:
认为“药物在治疗时的用量越大越好”
有些养鸡户求好心切,在给病禽用药时,不遵医嘱任意加大用量,结果适得其反。
是药三分毒,任何药物对机体都有副作用,任意加大用量造成药物中毒的病例屡见不鲜。
临诊上常见有喹乙醇中毒、痢菌净中毒、磺胺药中毒等。
笔者认为,任何药物的应用都有个“度”,超过了极限就会中毒。
实践证明,以畜禽体重来计算药物的用量疗效最好;个体治疗比群体治疗好;禽类饮水治疗比混料效果好。
误区八:
认为“原料药比制剂好”
有些厂家把原料药推向了市场,误导养殖户“纯粉治疗禽病好”,事实上并非如此,名义上成本降低了,实际上疗效不如制剂。
现在国家已明令禁止将原料药投放市场。
误区九:
认为“只要鸡病好,药残问不了”
畜禽的药残是关系到人类健康的大问题。
由于氯霉素、克球粉等药残使我国畜禽产品出口受阻的例子不少,导致国家经济损失惨重。
现在国家已三令五申要求解决药残问题,让人们吃上放心肉、禽、蛋。
养禽户应在兽医的指导下,合理用药,该停药时要停药,从根本上杜绝药残,以保护人类健康。
用米醋提高雏鸡成活率
在雏鸡出壳15天内,每天坚持用1份醋加10份水浸泡雏鸡料饲喂,或1份醋加20份水饮用。
若雏鸡出壳后头3天,在醋里加少量的食糖,其防病抗病效果更好。
农村散养户可用米醋浸碎米,以鸡平时的日粮量浸入米醋内12小时沥干后给鸡饲喂,喂料后2小时内不给饮水,或1∶5的比例米醋兑水,让鸡自由饮用,也可饲喂米醋浸料2小时后饮水,连用2~3天,治疗鸡白痢有特效。
15种养鸡新法汇总
1、截翅法:
近年来国外对雏鸡进行截翅,平均增重5-8%,产蛋量增加8-20%,出肉率提高10%左右。
2、杀鸡给鸡看增蛋法:
试验证明,杀鸡时让母鸡观看,可以促进母鸡下蛋。
其理论依据为动物的“负反授”信号,即动物临死时会向同伴发出信号,要求幸存的同伴加快繁殖,以避免种族的灭绝。
3、土料法:
在蛋鸡日粮中加喂3-5%膨润土,可增加采食量和产蛋量。
在肉鸡日粮中以加入3%的膨润土为好,增重率提高20%。
4、添加维生素C法:
研究发现,在每吨饲料中加维生素C50克,可使母鸡提高产蛋率11.7%,饲料消耗少。
5、饥饿法:
在母鸡的产蛋期前一个月内,每周先逐步减少饲料,以后将饲料控制在正常食量的20%以内,以饮水为主。
一个月后,逐步增添饲料,产蛋量提高30%左右。
6、添加羽毛粉法:
在饲料中加入35%的羽毛粉,可使鸡的瘦肉增加,肥肉脂肪减少,产蛋量可提高200%左右。
7、喂红辣椒粉法:
在鸡饲料内加入1%的红辣椒粉,并加入少许植物油喂鸡,可提高产蛋率8%。
8、冷饮法:
炎热季节,让产蛋鸡饮用冷水,能刺激食欲,增加采食,可使产蛋率提高12%左右。
9、彩色法:
将母鸡食槽涂上绚丽的彩色,可使鸡的食欲大增,产蛋率提高10%以上。
10、明暗法:
让母鸡光照2小时,然后在黑暗的房间关6小时,可使母鸡多产大蛋而且均匀。
11、喂废纸法:
把废书、旧报纸切成碎屑揉成小球拌在鸡食里喂鸡,一个月后,可使鸡的产蛋率提高30%。
12、喂菜籽饼法:
在鸡的饲料中加入7%经煮沸去毒的菜籽饼喂鸡,可提高产蛋率10-15%。
13、听音乐法:
国外研究人员发现,在其他条件没改变的情况下,在鸡舍内不断地播放优美的音乐,三个月后使鸡的蛋增大。
产蛋率也可上升10%左右。
14、终身免疫法:
美国禽畜专家在鸡蛋孵化到18天的时候,将蛋壳一点用醋酸软化,用注射器把疫苗注入胚胎中,这样孵出来的小鸡基本上可以终身免疫。
15、芳香法:
在母鸡产蛋期的饲料中均匀加入10%左右的芳香植物饲料,如葱、蒜、姜、韭菜、芹菜等,可使鸡的产蛋率提高10%。
鸡群接种疫苗四不宜
潜伏期或鸡群未完全健康时不宜防疫鸡群得病刚刚恢复健康,身体的各项机能还没有完全恢复,建议在防疫前用3~5天抗病毒中药,停1天,再进行防疫,效果较好。
转群与疫苗接种不宜同时进行在鸡转群时注射疫苗,意味着将多种巨大应激叠加起来共同作用于鸡体,从而导致鸡转群后体重非但没有增加反而下降,严重的还会有相当一部分鸡因应激而绝食、腹泻,甚至死亡。
建议转群后3~5天再进行免疫接种。
新城疫Ⅰ系疫苗与鸡痘等其他疫苗不宜混合注射因为鸡新城疫Ⅰ系疫苗可以强烈诱导鸡体产生抗干扰素,使与其同时接种的其他疫苗免疫效果大打折扣,从而造成免疫失败。
建议新城疫Ⅰ系疫苗和鸡痘疫苗等间隔1周接种。
不宜在鸡产蛋率上升期接种疫苗这是因为蛋鸡开产后由于巨大的生理反应,肌体防御机能变得十分脆弱,很容易感染疾病。
所以,对蛋鸡进行的所有免疫接种都应该在开产前或停产后进行。
养鸡巧用红糖
雏鸡出壳后
雏鸡出壳后从出雏室转入育雏室,先用5%~8%红糖水加维生素C饮水,再开食,之后连续饮用3天,可促进卵黄的吸收,减少发病,提高饲料转化率。
雏(种)鸡长途运输中
雏(种)鸡在经历长途火车和飞机运输后,易出现脱水、精神沉郁等不良现象。
到达目的地后,让其饮用5%~10%红糖水,能迅速恢复体力,同时提高防御能力,减少死亡率。
如果在长途运输前就给其饮用5%~10%红糖水再运输,可避免或减少由于长途运输出现的不良现象。
鸡应激期间
鸡转舍、断喙、变换饲料可导致鸡发育不良,产蛋率、免疫力下降,育成率、抗病力降低,发病率上升。
在鸡转舍、断喙、变换饲料、免疫前后2~3天给饮10%红糖水,可预防由于应激而造成的免疫机能下降,抗应激,调节体液平衡,刺激食欲,补充营养,加速鸡康复,提高生产性能。
在寒冷的冬季,给鸡饮用5%~10%红糖水,还可起到驱寒、化瘀、健胃的作用。
鸡病发生时
当鸡发生鸡白痢、大肠杆菌病、球虫病等传染性疾病时,在正常用药的同时,饮用5%~10%红糖水,连饮3~5天,可使鸡肠道内形成保护膜,减少有毒物质对肠道的刺激,减少死亡。
在鸡发生肾肿或肾炎时使用5%~10%的红糖水,同时使用辅助药物,能较好地消除肾肿。
红糖还是一种非特异性免疫调节剂,可加强鸡体防御机能,配合抗生素药物作用更好。
鸡发生中毒后
当鸡发生煤气中毒、药物中毒或饲料添加剂中毒时,立即停用中毒药品及添加剂,同时让其饮用10%红糖水,饮用3~5天,能有效缓解中毒症状,减少死亡,配合应用维生素C效果更佳。
应注意的是红糖水饮用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不超过1周,否则易引起消化系统紊乱。
养殖肉鸡有诀窍
肉鸡饲养要赚钱,必须做到一种、二料、三管理。
有了优良品种和全价饲料以外,还要做好管理,提高四率,即雏鸡成活率、育成鸡育成率、商品鸡商品率、饲料利用率。
提高雏鸡成活率
做好进雏前的准备工作按饲养计划修建好育雏舍,备足用具,冲洗干净地板、墙壁、天棚等,用两种以上不同药物进行交替消毒或熏蒸消毒,用具浸泡消毒。
修好照明设施,做好试温、调温工作,堵塞风洞、鼠洞等。
选好优质鸡苗选择健壮、羽毛清洁有光泽、活泼好动、叫声响亮、眼大有神、脐部愈合好、个体大小一致的雏鸡。
饲养密度、温度、光照等要按雏鸡日龄大小、公母鸡的要求调整。
按时接种疫苗,免疫防病,使雏鸡在30天成活率达97%以上脱温出栏。
提高育成率
把脱温鸡放到远离人口密集区、工厂区、饲养场等半年未放过鸡的林果等山地散养,鸡在幽静的林果等山地上自由活动,晒太阳,泥沙浴,采食天然饵料,如昆虫、白蚁、青草等,增加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做到按时接种疫苗免疫,提高抗病能力,减少疫病感染,降低死亡率,提高成活率;但对公鸡要适时去势,公鸡个体比项鸡重一倍,产值大,盈利多,但必须去势,才能适应消费者的需求。
公鸡去势一般在其开啼一星期后进行。
去势方法是阉割。
阉割前12小时最好只喂水,使肠道排空,减少阉割时流粪。
去势选择晴天早上进行,可减少伤口感染,提高成活率,使育成率达到98%以上。
提高商品率
育成鸡在林果等山地上散养80天,阉鸡130天后将体弱、采食量少、吃得慢的鸡挑出来单独喂养,首先进行驱虫健胃,加喂精料,加强管理。
加快其生长速度,使其羽毛丰满、色泽光亮、肌肉结实、皮下脂肪沉积均匀,与同群鸡一样,肉质保持传统养鸡风味,适应广大消费者需求。
但必须做到适时出栏,岑溪三黄鸡项鸡饲养110天~125天,体重1.1千克~1.4千克,阉鸡饲养180天~200天,体重2.2千克~2.4千克必须出栏完毕,超过时间,项鸡产蛋和体重下降,而且变成母鸡,消费者不欢迎,卖价低,盈利少;阉鸡沉积脂肪多,耗料多,饲养者不合算。
因此,必须适时出栏,使商品率达到99%以上,才能赚钱。
提高饲料利用率
肉鸡养殖成本主要由饲料、防疫费、人工和能源等组成。
其中饲料费占养鸡成本的70%左右。
因此,减少饲料浪费是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养鸡效益的重要措施。
料槽大小、深度要根据鸡的品种、日龄大小设计,育雏逐步转为用料槽。
脱温鸡后料槽槽底尖、肚大口小,两边上缘应加2厘米的卷边,以防鸡进入槽内抓出饲料或采食时饲料外溢浪费。
料槽放的位置要适宜,槽的上缘比鸡背高出两厘米,防止饲料被掀到槽外浪费。
搭配日粮要选择无残留、无污染、无公害的饲料原料和添加剂。
在配料时要按鸡的品种、日龄大小、公母、用途等来确定饲料中的蛋白质、能量、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成分比例。
尽量做到原料种类多样化;最好育雏鸡喂商品颗粒雏鸡料,脱温后逐步喂自配全价料,以满足鸡在各个阶段对营养物质的需要,又不浪费饲料。
定时定量饲喂投料做到少放勤添,一次投料量不超过料槽深度的1/3,防止浪费。
做好饲料保管饲料要放到通风、干燥、避光的地方,防止饲料氧化、霉烂变质,鼠、鸟偷食等。
断喙7日龄~10日龄雏鸡要断喙,可减少饲料被掀出槽外浪费。
适时驱虫鸡放在野外散养,易吃到有寄生虫卵的污泥、浊水、污物,感染寄生虫,育成鸡阶段应驱虫1次,不驱虫则鸡吃的饲料转变成营养后被虫吃掉,鸡吃料不增长,养鸡变养虫,浪费饲料,增大成本开支。
所以,一定要进行定期驱虫。
养鸡掌握春季育雏要点
育雏期是养鸡生产中的基础阶段,育雏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该鸡群整个生长期的正常发育。
雏鸡对饲料中能量与蛋白质水平要求较高,对环境条件要求更是严格,所以要求育雏人员一定要有较强的责任心。
做好准备工作
先将鸡舍清扫干净,用清水冲洗,后用2%烧碱溶液将墙壁1米以下和地面涂抹浸湿,24小时后用清水冲洗,而后可以空置7天。
进苗前一周,将保温室密封后用甲醛,按每立方米100毫升甲醛熏蒸消毒24小时。
进苗前3天,敞开通风,排除舍内的残留气体。
准备好育雏用的所有物品。
如保温用的温度计,清洗好的开食盘(6个/1千只—8个/1千只)、料桶、水桶(10个/1千只—15个/1千只雏鸡)、加料加水工具等,保温用的蜂窝煤、垫料等一系列用品。
检修育雏舍中的电路供电性能。
用棉布、毛毡或薄膜纸,将育雏舍内空间重新搭建起来,提高育雏的保温效果。
调试保温器具如烟道(煤炉、育雏伞、火炕等育雏器具)的保温效果,并于进苗前一天,将温度升至育雏所需温度,气温较低时,应提前1-2天升温。
做好接雏工作
提前联系好运输车辆,车辆要彻底消毒。
要做到“防雨淋、防寒、防闷、防压、防震荡”。
放鸡:
雏鸡拉回后要尽快卸下来。
放鸡要轻拿轻放,并均匀摆放在垫料上让其休息。
开饮开食:
雏鸡放下1小时,后可以开饮(第一次喂水),可用5%的葡萄糖或红糖加部分多维。
首次饮水时间不宜太久,防止饮水过量引起腹泻。
一般开饮约30分钟后,用雏鸡全价配合饲料开食。
用开食盘或报纸盛装均匀摆放,让鸡群都能就近采食到饲料。
因为雏鸡的肠道很短、很细,消化能力差,首次喂食不宜喂得过饱(八成饱即可),以免雏鸡产生厌食、消化不良。
要“少喂多餐”,一般前一周每昼夜加料6次。
育雏环境控制
温度:
温度合适与否直接影响雏鸡的成活率。
一般,育雏第一周温度33℃—36℃,以后每周均匀下降2℃。
根据品种的不同育雏的温度也不尽相同。
一般,可以“看鸡施温”:
如鸡群自然均匀分布于火源旁,精神良好,饮食、饮水正常则表示温度合适;如鸡群远离火源,饮欲大增,食欲减少,精神亢奋,尖叫不已则表示温度偏高;如鸡群聚集在火源周围,不愿走动,羽毛蓬松,发出“叽叽”的叫声,则预示温度偏低。
湿度:
第一周的湿度为70%—80%,以后湿度每周逐渐降低约10%。
湿度不能太大,以免垫料太湿易发生球虫病;湿度太小易导致垫料太干,舍内灰尘太大发生呼吸道疾病。
如湿度过大,可将温度升高,进行通风。
通风:
通风不良,鸡舍内氨气、二氧化碳浓度过大易导致雏鸡呼吸道病和雏鸡缺氧,发生腹水症。
所以,对雏鸡来说鸡舍内空气新鲜是保证雏鸡成活率的一大关键。
雏鸡的通风要把握一个原则即“由上而下,由内而外,灵活通风”。
所谓“由上而下”,即从打开顶棚开始通风,以防风向直吹鸡体造成应激。
“由内而外”,即先从小环境“屋中屋”内循环通风,随着天龄的增加,再逐渐扩大通风的范围和强度。
注意:
通风时不要让风直吹鸡体;要调节好通风和保温的关系。
通风时一定要先将温度升高,避免通风后,出现温度下降造成温差过大,对鸡群产生不良影响。
光照:
雏鸡的视力发育很差,加之它刚出壳对外界的新事物不敏感,为了刺激它的神经系统发育我们一般可以采用强光刺激,即前3天24小时、60W以上的白炽灯照明,4天—7天后可以减少光照强度,用40W白炽灯照明,灯高1.5米—2米,灯距2米—2.5米。
密度:
密度的大小直接影响雏鸡的成活率和均匀度,它的大小与鸡群的品种、形体大小有关。
一般,前一周雏鸡密度应为50只—80只/平方米,以后根据鸡群的生长速度及时扩栏调整密度。
分群、分栏:
雏鸡3天后必须进行大小、强弱分群,以减少不必要的死亡。
将弱苗挑出放在温度最合适的地方圈起,单独饲喂葡萄糖水和浓度较大的药水,对不能饮水的要尽可能的滴服,及时淘汰残次苗,减少饲料浪费。
一周龄雏鸡群体大小以500只—800只为一栏,中大鸡可1000只为一栏。
养鸡如何保成活
选择健康雏鸡健雏应眼大有神,喙、脚正常,精神活泼,两腿有力,羽毛有光泽,长短正常,肛门清洁无污物;体重适中,握在手中感觉有膘、饱满,挣扎有力;腹部柔软,大小适中,脐环闭合良好、干燥,其上覆盖绒毛;叫声宏亮而清脆。
科学饲养管理进行科学的饲养管理,以保证鸡体生长发育的营养需要,使其有个良好的环境,以利鸡体健康生长。
搞好疾病防治雏鸡进栏前1周对栏舍进行彻底清洗和消毒;按照根据本场情况制定的免疫程序及时接种疫苗;在饲料或饮水中定期投放防治鸡白痢和球虫病的药物;每隔10~15天对栏舍、饲料、饮水、用具等消毒1次,并谢绝外人参观;坚持每天早、晚巡栏,观察鸡群的精神、采食、饮水、排便等情况,发现病鸡及时隔离诊断、对症治疗,并对全群鸡投药预防。
同时,注意防害灭鼠,杜绝鼠、蛇、黄鼠狼等危害。
饲养土鸡疾病的防治
土鸡的抗病力相对较强,一些培育品种鸡易发生的疫病土鸡却很少发生。
影响土鸡健康的主要有三种病毒病、三种细菌病和三种寄生虫病。
针对土鸡的这些易发病并结合当地的疫病流行情况相应做好防治工作,可有效提高土鸡的成活率。
1、三种病毒病的防治。
这三种病毒病之一是鸡新城疫,由新城疫病毒引起,病鸡一般表现为呼吸困难、腹泻,粪便呈绿色,精神沉郁并有神经症状,头部和面部肿大,产蛋停止等,敏感鸡群的死亡率高达90%~100%。
其预防措施为:
雏鸡7~10日龄时用新城疫IV系疫苗饮水或滴鼻进行首免,鸡群18日龄时进行二免,鸡群60日龄以后用新城疫I系疫苗进行肌肉注射。
病毒病之二是传染性法氏囊炎,由传染性法氏囊炎病毒引起,临床症状为病鸡排白色或浅绿色稀粪,精神萎顿,头下垂,眼睑闭合,羽毛蓬松,最后极度衰竭而死。
其预防措施为:
于雏鸡14~21日龄时用法氏囊弱毒苗饮水,水中加2%的脱脂奶粉。
病毒病之三是鸡痘,由鸡痘病毒引起,病鸡身体各个部位可见结节,白喉型鸡痘可见口腔、食道、气管黏膜溃疡或有黄白色病灶。
其预防措施为:
于雏鸡14~21日龄时刺种鸡痘疫苗。
2、三种细菌病的防治。
这三种细菌病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养殖 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