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花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x
- 文档编号:28206632
- 上传时间:2023-07-09
- 格式:DOCX
- 页数:14
- 大小:160.43KB
落花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x
《落花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落花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落花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落花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
2、分清课文的主次。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议花生”部分。
教学过程: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齐读:
落花生
2、由笔名引入课文:
作家许地山有个笔名叫落华生,他为什么取这个笔名呢,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文中,走进许地山童年的时光。
3、翻开书,这篇课文围绕落花生写了哪几件事?
对作者影响最大的是哪件事?
4、那天晚上,在茅亭下,他们谈论花生的什么自由轻声地朗读课文。
5、分角色朗读,老师读叙述部分,其他孩子边听边勾画,他们各自认为花生的好处是什么?
6、引读齐答:
对于花生的好处,姐姐说:
哥哥说:
我说:
爸爸说:
7、其中谁的谈话对“我”的影响最大?
8、指名读爸爸的话,其他的孩子勾画出父亲认为花生最可贵的地方是?
什么
9、全班齐读。
10、从父亲的话语中,你知道花生最可贵的地方是什么?
11、从这里可看出爸爸将=花生和苹果,石榴,桃子乡比较在哪一点上赞美了花生?
12、自己想一想,读一读。
引导:
爸爸在赞美花生的什么精神,学生结合爸爸的谈话内容谈,不炫耀,默默奉献的精神。
13、全班一起读,读出这种精神。
14、爸爸只是在赞美花生的精神?
吗不是的。
他是在教孩子们做人的道理,做什么样的?
人因此,父亲接下去说:
引读第12自然段。
15、爸爸教育孩子们做什么样的人?
呢联系爸爸的话,你的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
是啊,爸爸教育孩子门做一个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不摹虚名,默默奉献。
怎么读爸爸的话?
练读,指名读,全班读。
16、爸爸由赞美花生的可贵之处,谈到怎样做人,许地山听懂了爸爸的话吗?
所以,他说:
引读
17、年幼的我是怎么理解父亲的话?
的联系上下文,谈谈你的理解。
18、许地山懂了,同学们也懂了,男孩子读,女孩子读。
引读:
人,要做:
不要做:
19、许地山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他长大后埋头苦干,默默奉献,成为著名的教授和作家,他也因此取了个笔名叫落花生,这就是他笔名的由来,在抗日战争中,他为抗日奔波劳累过度而去世,年仅48岁,他的确是一位具有花生精神的人。
让我们再一次有感情的朗读许地山说的话。
20、学到这里,我们知道课文是将花生与桃子,石榴,苹果作比较,来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那么,你长大以后,准备做象花生一样的人,还是准备做像桃子,苹果,石榴那样的人呢?
为什么?
21、这篇课文主要内容是议花生这部分,作者为什么把议花生作为主要内容来写?
22、这篇课文朴实无华,使读者明白了做人的道理,感染着千千万万的中国人,相信也感染着你,把你感受最深的自然段,有感情的读一读,再练习背一背。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落花生》教学设计3
来源:
网络收集 点击:
210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8个生字、正确读写“吩咐、茅亭、榨油、价钱、石榴、爱慕”等词语。
2、分角色朗读,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理解“父亲”所说的话的深刻含义,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4、学习作者主次分明、借物喻理的表达方式。
教学重点:
1、理解“父亲”所说的话的深刻含义,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2、初步学习分清文章主次的阅读方法。
教学难点:
如何把花生的品格与做人的道理联系起来进而悟出做人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老师出个谜语,看看谁能猜出它是哪种植物。
“根根胡须入泥沙,自造房屋自安家,地上开花不结果,地下结果不开花。
”(板书:
花生)
2.花生又叫落花生,(图示花生生长过程)因为花生的花落了,子房柄就钻到土里长成花生荚,所以叫落花生。
(板书:
19.落花生)
这篇课文的作者许地山是现代小说家、散文家。
他给自己取的的笔名是“落华生”。
这是因为小时候父亲关于落花生的一番话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成为他一生做人的准则。
那么,他的父亲关于花生谈了些什么,是怎样谈的呢?
我们来看课文。
二、初步感知:
自由选择你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题目写了哪些内容?
其中哪部分是主要的?
(板书:
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
三、重点学习“议花生”
1、默读3—15自然段,看看一家几个人在一块谈论花生?
2、分角色朗读课文,思考:
一家人是怎样议论花生的好处的?
3、兄妹们所说的花生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而父亲指出的却是花生常常被人忽视的一个特点。
下面我们来看看父亲对花生是怎样评论的?
(板书:
花生——桃子、石榴、苹果)
4、齐读父亲的话。
思考:
父亲是怎样通过比较说明花生可贵之处的?
(父亲认为桃子、石榴、苹果高高地挂在枝头,炫耀自己,而花生却埋在地里。
)
5、该抓住哪些关键词语来突出花生的可贵之处?
(板书:
埋在地里、高高地挂在枝上)
6、指导朗读。
7、桃子、石榴、苹果鲜红嫩绿,惹人喜爱,而花生却将成熟的果实理进泥土,等待人们来挖掘,来利用。
由此,你体会到花生可贵的品质是什么?
(默默奉献、无私奉献、不求名利,朴实无华……)
8、父亲这样谈花生的用意是什么?
用——划出来。
谁来读读?
(父亲由花生的特点引申出去,进一步用花生来比喻怎样做人,由物及人,借物说理,使意思更进一层。
)
4、作者“我”对父亲的话是不是理解了?
从哪看出来的?
(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作者把“外表好看”引申为“只讲体面”,把“没有实用”引申为“对别人没有好处”,这说明作者不但理解了父亲的话,而且深有体会。
说出了父亲没有说出的话。
2、理解“父亲”所说的话的深刻含义,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3、分角色朗读,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4、学习作者主次分明、借物喻理的表达方式。
5、如何把花生的品格与做人的道理联系起来进而悟出做人的道理。
通过深情朗读、小组合作,抓住文中的具体词语和句子,联系生活来想象。
小组合作探究,答疑解惑。
【知识链接】
★许地山是我国现代著名的作家、学者。
他出生于台湾一个爱国志士家庭。
许地山小时候,父亲曾以“落花生”作比喻教育子女,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长大后默默奉献,埋头苦干,成了著名的教授和作家,因此也取了个笔名叫“落花生”。
《落花生》是其代表作,后收入作者的散文集《空山灵雨》。
【自主学习】
词语解释:
居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体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可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用恰当的关联词语把每组中的两个句子合并成一个句子。
(1)那天晚上天色不大好。
父亲也来了。
———————————————————————————————————————————
(2)花生味儿美。
花生可以榨油。
四、课内探究平台。
1、《落花生》一文是按____、____、____、____、的顺序写的。
其中____是主要内容,____、____、____是次要内容。
2、《落花生》这篇课文借写________________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
【合作探究】(分小组细读全文,讨论思考:
)
1、看看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一些什么事情,然后完成这个填空:
(按课文顺序填空)
(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
2、我们兄弟姐妹是怎样评论花生的?
父亲又是怎样说的?
—————————————————————————————————————
—————————————————————————————————————
—————————————————————————————————————
3、父亲拿什么来与花生进行对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父亲通过花生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如何理解“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说说生活中有“花生”一样品格的人吧!
【练练测测】
一、找朋友(连线)
花生洁白无瑕,纯洁高尚
小草勤勤恳恳,默默无闻
老牛牺牲自己,照亮他人
蜡烛生生不息,顽强不屈
雪不求虚名,默默奉献
二、选词填空。
开辟开垦开拓
1、母亲说:
“让它荒着怪可惜的,你们那么爱吃花生,就()出来种花生吧。
”
2、这片肥沃的土地是青年突击队()出来的。
3、改革开放需要我们有()精神。
、
三、课文内容我知道:
我爱花生,它的好处很多,它虽然没有_________,但可贵的是______。
我们的____不正像花生一样吗?
读了课文我明白了人要做________,不要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联系本课内容,想想要怎样做一个有用的人,把想到的写下来。
第二课时
一、质疑,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1.这节课的主要任务就是把你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互相交流一下,通过交流进一步深入理解课文,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思想感情的。
2.明确本节课主要解决的问题。
(投影出示)圆明园以前是如何的辉煌,它又是怎样被毁灭的?
二、讨论、交流、解决难点
1.自读课文,自己思考上面的问题。
2.小组讨论,相互交流。
(四个人为一小组,由小组长进行组织,争取小组成员共同参与讨论。
3.交流讨论结果
(1)通过交流体会圆明园以前的辉煌景观。
①先从圆明园的布局来理解它的辉煌。
(简单说说圆明园的布局是怎样的,然后画圆明园的平面图,教师作简单解说,重点理解“众星拱月”一词,通过这个词,体会两点a.小园多;b.当时景色美。
)
②通过想象,描述圆明园的美景,以体会它的辉煌景观。
(结合第三自然段,先找出说感受的一句话,然后对这句话简单理解。
老师读这一段,请同学们充分展开想象,看看在你头脑中的圆明园是什么样的。
老师读时要把学生带入情境。
)
③学生交流自己想象到的圆明园的美景。
(用投影出示一些美丽的图片,让学生结合图片想象美景,然后指导他们用优美的语言描述出来。
描述时不必每一处景点面面俱到,可选择学生熟悉的:
如“金碧辉煌的殿堂”“买卖街”“平潮秋月”“狮子林”等。
同学之间可互相补充。
对于“西洋景观”等可引导学生结合自学资料谈谈。
)
④感情朗读第三自然段。
(把圆明园梦幻般的美读出来。
)
⑤结合第二、三自然段,说说为什么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可先引导学生找出书中评价圆明园的这句话,然后在理解“瑰宝”“精华”的意思后,让学生简单概括。
)
⑥通过了解圆明园的文化,以体会它的辉煌。
结合第四自然段,说说为什么圆明园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主要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回答:
a.东西多;b.物品珍贵;c.年代久远。
⑦此时,当你了解了圆明园的灿烂文化和辉煌景观之后,你对它产生了什么样的情感?
(学生可自由发言,结合学生回答板书:
爱)
⑧教师点拨:
课文的二、三、四自然段介绍了圆明园以前的辉煌景观。
请同学们想一想:
课文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可为什么用较大篇幅写它辉煌的过去?
(2)通过交流体会圆明园是怎样被毁灭的。
①出示圆明园被毁灭后的图景,引导学生观察。
(在出示图景之前,教师可用语言进行过渡,感染学生由爱到恨。
)
②结合第五自然段,谈谈英法联军是怎样毁灭圆明园的?
(在学生简单概括后,放录像,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恨并产生共鸣。
看完录像后,说说自己此时的心情。
)
(学生畅所欲言,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
恨)
③联系重点词句深入理解这一自然段。
(引导学生抓住“闯进、凡是、统统、实在、任意”等词语谈理解。
)
④烧掉一幅历史名画只用几秒钟,烧掉一个建筑,比如“平湖秋月”只需几分钟。
(放无声录像,纯粹是大火焚烧圆明园的镜头)“火烧”半分钟,想象会烧掉什么?
大火连烧三天会烧掉什么?
至此,圆明园所拥有的一切,现在都“没有了”──(在三自然段的景物前前面加“没”、“了”。
一边添加一边让学生跟读。
比如,圆明园中,“没有了”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没有了”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没有了……也没有了……,没有了……还没有了……)
师:
还可以换一种说法,比如,金壁辉煌的殿堂──没有了”,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也没有了”!
”
⑤教师:
圆明园,我国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这样一座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竟然在几天之内化为一片灰烬。
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奇耻大辱,是英法列强侵略中国。
践踏人类文明的铁的罪证。
感情朗读第五自然段,带着无比痛恨之情来读。
(3)理解第一自然段
①齐读,说说圆明园的毁灭造成的损失有多大?
(理解“不可估量”)
②联系全文说说圆明园的毁灭造成的损失为什么是不可估量的?
(学生联系板书说。
)
(4)联系时代背景,进行思想教育。
①联系当时的背景,谈谈侵略者为什么胆敢如此为非作歹
(补充资料):
圆明园是皇帝享用的。
当圆明园被烧,咸丰皇帝
无奈,只好带着慈禧等仓皇逃跑了。
在皇帝看来,圆明园被毁是他最大的屈辱。
为了这“屈辱”,皇帝以平民的生命为代价,发动“复仇”战争,反而却丧失了15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这惨痛的损失永远无法弥补!
英法联军以什么借口烧毁圆明园?
人们想当然的认为:
帝国主义对外扩张的本性决定了他们的野蛮行径。
其实真正的原因是“奉行‘磕头外交’”与“国际外交惯例与国际法准则”这两种不同文明所导致的行为冲突。
在清朝皇帝看来外国使臣在他面前不磕头有失天朝“天下一统”尊严;在英法国家看来,拘禁、虐杀外交官违反国际法与人类文明的。
本来要烧故宫紫禁城,为了给皇帝点颜色看看,才决定烧毁圆明园。
焚毁圆明园的前几天,英法联军列队入城,清军士兵夹道跪迎,北京居民观者如市。
英法联军两次洗劫圆明园的其间、其后,中国平民也成群结队闯进去,带走他们所能找到的一切。
军阀混战时期,一些军阀又进行洗劫,圆明园最后只剩几块残垣断壁。
据说,中国人龚橙──著名诗人龚自珍的儿子是火烧圆明园的主谋,因他带的路。
师:
当我们的思维视角停留在一个方面的时候,我们的思考就会停止。
刚才的体验只是让我们对照一下历史。
读了上面的词条,现在,再读“圆明园”这三个字的时候,难道你心中仅仅是自豪和愤怒吗?
②师过渡:
这痛苦的耻辱一直刻在我们心里整整144年了,让
我们“走出圆明园”(出示文字课件)。
我想,无论怎样,我们走不出历史的阴影。
如果历史可以改写,现在,让我们假设一下历史,回到144年前做一次小小的体验。
如果你是决定国家前途命运的一国之君──“皇帝”;如果你是辅佐皇帝参与国家管理的大臣(展示课件);如果你是保卫国家领土的士兵;如果你是普普通通的生活北京的老百姓──
师:
面对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行径,你会怎么做?
请自己选择一个角色静静想一想,一会请你实话实说。
(学生讲其中的一个角色的时候,老师紧紧围绕这个角色进行讨论,直到完了再下一个角色。
)
三、总结全文
1.总结;这篇课文讲述了圆明园当年的辉煌景观和它的毁灭,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强盗行径的仇恨。
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四、拓展延伸
关于要不要重修圆明园,有几种不同的意见,你的意见呢?
和同学们讨论讨论,说说你的理由和主张。
五、布置作业
假如此时你正在圆明园的废墟旁,你想说些什么?
把想到的写下来。
课时目标:
1.通过朗读,了解课文的写作特点。
(借物喻人、有详有略、主次分明、重点突出。
)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
教学过程:
一、引入本课时,激发兴趣
同学们,都吃过花生吧,喜欢吃吗?
(喜欢)那么著名作家许地山写的这篇《落花生》是不是告诉我们花生什么样子?
如何好吃啊?
(不是)而是以“落花生”为题,以“落花生”为线索写了一件事,什么事?
(我们种花生,过收获节的事)(板书:
种花生,过收获节。
)
二、朗读提问
指名分段读课文,大家看课文种花生和过收获节两部分内容,哪一部分是详写?
学生读后回答。
(过收获节是详写,是重点。
)
三、分析重点段
(一)自己大声读“过收获节”一段。
1.思考:
有谁来参加我们的收获节?
这个收获节是怎么过的?
2.回答问题:
回答“1”后,读书上的句子:
“那晚上天色不大好,可是父亲也来了,实在很难得。
”你是怎么理解的?
抓重点词语谈体会。
(“天色不大好”、“难得”,体会到父亲对我们的关心和爱。
①肯定我们的劳动成果,分享劳动的快乐;②借这个机会教育我们。
)
3.回答:
这个收获节是怎么过的?
(吃花生,谈花生)哪个是重点?
(谈花生)
(二)默读第二段,划出:
有哪些人谈花生?
怎么谈的?
谁谈的重要?
(板书:
我们谈,父亲谈)
1.回答前两个问题后,分角色朗读。
2.回答谁谈的重要?
(父亲谈)
3.指名读父亲的谈话内容。
思考:
父亲的话有几方面意思?
(赞花生、学花生)哪方面是重点?
(学花生)
4.赞美花生的什么?
学花生的什么?
自己读父亲两次说的话,思考以上问题。
5.指名分别读父亲第一、二次说的话,回答:
花生的好处很多,它最可贵的地方是什么?
父亲将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相比,在哪一点上赞美了花生?
板书:
6.指名读父亲第二次说的话,做填空练习(见课后)。
多读(2遍),体会花生的可贵之处。
(三)这时,“我”在父亲的启发教育下说……齐读一遍,分析这句话的意义,字面意思抓“只”。
在句中理解“只”的意思。
概括这句话的意思。
(做有用的人。
)
问:
什么叫有用?
(有真才实学。
)对谁有用?
(别人、社会、国家。
)
谁来举例谈一谈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齐读,体会其中的含义。
四、总结全文,归纳中心
这篇课文以议花生的可贵之外,来说明做人的道理,是什么道理?
学生说中心思想。
(本文告诉我们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这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为了突出中心,作者在写作方法上,有什么特点?
(借物喻人,有详有略,突出重点。
)
五、总结深化
1.这篇课文借“落花生”来喻做人的道理——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作者许地山始终没有忘记他父亲的教诲和希望,后来就以“落花生”作为自己的笔名,时刻激励自己,做一个有用的人,终于成为一个著名作家。
2.大家齐读最后一节。
(我们谈到深夜才散……)
父亲的话深深地印在了作者的心上,也印在了我们大家的心上,希望同学们好好学习,要有真才实学,有本领,将来做一个对别人、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栋梁之才!
六、作业:
①造句;②听写词语;③抄写句子。
(课后练习3)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落花生 第二 课时 教学 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