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和湖泊的教案基于资源的合作式.docx
- 文档编号:28206627
- 上传时间:2023-07-09
- 格式:DOCX
- 页数:14
- 大小:40.32KB
河流和湖泊的教案基于资源的合作式.docx
《河流和湖泊的教案基于资源的合作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流和湖泊的教案基于资源的合作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流和湖泊的教案基于资源的合作式
河流和湖泊
教学目标
①知道我国外流河、内流河的分布及其特点,学会搜集并运用地图和统计资料说明中国河湖的基本概况。
②通过地图、景观图片及统计资料的分析,了解黄河各河段存在的环境问题,并能够解释各河段产生灾害的原因以及提出治理的基本方案;正确理解长江“水能宝库”和“黄金水道”称号的意义,能够初步提出长江各河段开发利用的发展方向与措施。
③通过黄河治理和长江开发的案例,学会运用相关资料探究河流治理与开发的方向与措施,培养学生的地理综合应用能力与创新意识,逐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念、人地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教学重点
①运用资料分析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②通过分析黄河为中华民族发展所做出的巨大贡献及其带来的灾难,了解当前黄河面临的环境问题及其产生原因,探究黄河的治理方案。
③理解长江“水能宝库”和“黄金水道”称号的意义,探究长江各河段开发利用的方向与措施。
教学难点
①运用资料和已有知识分析黄河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②运用资料分析探究长江作为“水能宝库”和“黄金水道”今后开发利用的方向及措施。
教学准备
①学生分组搜集有关黄河、长江的资料。
②学生准备活动卡片。
③教师准备各课时相关内容的多媒体课件、地图、景观图片、音像资料。
④教师准备中国政区拼图。
教学建议
①注意学生兴趣的培养和活动的主动参与,通过课堂活动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原则。
②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设计教学过程,突出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③注重课本知识与学生生活世界的联系,让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在应用中逐步提高对地理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④通过组织抢答竞赛、小组讨论等课堂活动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探究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课时安排
3课时。
推荐网站
建设部科技发展网
中国长江在线
http:
//www.ccol.tv/
长江三峡网
长江、黄河保护基金会:
黄河规划设计:
http:
//www.yrcc—
黄河网:
黄河风情:
http:
//www.yellowriver.org/
教学设计
□师生活动
第一课时
众多的河湖
导入新课
教师:
播放录像——我国众多的河流和湖泊。
导语:
同学们看到了,在我国辽阔的大地上,既有许多奔腾不息的巨江大川,也有很多悠悠流淌的小溪小河,大大小小的湖泊,更是星罗棋布,它们与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
那么你可知道,河流和湖泊能给我们提供哪些便利?
又给我们带来过什么灾害?
学生:
讨论回答:
利——灌溉、航运、渔、盐、旅游、水能……害——水灾
教师:
我们研究河流、湖泊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兴利除害。
课堂活动1——认识我国主要河流、湖泊的分布。
教师:
多媒体出示我国主要河流和湖泊图,指到主要河流时,河流能闪烁几次,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
教师:
指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从图上认识我国主要河流、湖泊的空间分布。
学生:
由小组推荐代表到前面指图说出河流的名称,其他组补充,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
师生:
总结我国主要河流有长江、黄河、松花江、珠江、怒江、塔里木河、额尔齐斯河……我国主要湖泊有青海湖、洞庭湖、鄱阳湖……
课堂活动2——内流河和外流河。
活动形式:
快速抢答
活动目的:
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活跃课堂气氛,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
教师:
在河流湖泊图上叠加我国地形图,提出问题,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快速抢答。
第一组抢答题:
①我国东部地区河流的主要流向是怎样的?
为什么?
②我国的大部分河流注入什么大洋?
③还有哪些流入其他大洋的河流?
请说出河流名称。
教师小结:
最终流入海洋的河流为外流河,外流河所在的区域为外流区。
第二组抢答题:
①我国西北内陆区的河流最终流入哪里?
□师生活动
②什么叫内流河?
什么叫内流区?
③我国最长的内流河是哪条?
教师总结:
我国西北内陆地区的大多数河流最终流入内陆湖泊或中途消失在沙漠中,这种最终没有流入海洋的河流为内流河,内流河的流域为内流区,我国最长的内流河是塔里木河。
教师:
出示中国河流和湖泊图及内流湖和外流湖图。
学生:
讨论明确外流湖、内流湖与淡水湖、咸水湖成因及它们相互之间的关系。
学生练习:
利用教材中图2.31,给空白图例分别涂上不同的颜色,并根据所选颜色对三大外流区及内流区进行填涂。
通过填涂巩固知识,培养动手能力。
教师小结:
我国外流区的面积大,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3,外流河也多,水量超过全国河流总水量的95%;我国的外流河主要分布在东南部外流区内。
课堂活动3——河流的水文特征。
形式:
角色扮演——我是长江(黄河、松花江……)
目的:
培养学生搜集并运用地图和图表资料说明各地理要素对河流水文特征影响的能力。
教师:
大家说说要想认识一条河流的特征,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呢?
学生:
从多个方面谈自己的认识,如历史的和现实的状况、河流的宽窄、支流的多少、流域面积的大小等水系特点,还有流量、流速等水文特点。
教师:
大家说得都很好,但是在上述众多方面中,以研究河流的水文特征最为重要,主要包括河流的水位、流量、含沙量、结冰期等方面的特点。
现在我们分组活动,小组可自主选择所关注的河流,根据给出的有关地图,填写下表,并选派代表汇报。
教师:
出示中国地形图、中国政区图、中国气候类型图、中国的内流区和外流区图,并巡回指导,解答疑难。
学生:
讨论、填表、汇报、补充,达成共识。
教师归纳:
受上述因素的综合影响,我国不同地区河流的水文特征有明显的差异。
1.外流河水文特征的共同点
教师:
出示教材图2.29,启发学生利用图表分析得出我国外流河水文特征的共同点。
□师生活动
学生:
读图讨论。
教师总结:
我国外流河大都流经季风气候区,夏季降水多,形成汛期,汛期径流量一般占全年径流量的60%~80%;而冬季降水少,形成枯水期。
2.外流河水文特征的差异
教师:
请同学们继续根据上表中所列的地理要素,分析我国各外流河的水文特征有何不同?
学生:
分析讨论。
教师总结:
长江、黄河、松花江三大河流虽然都位于我国的东部地区,但又有显著差异:
秦岭—淮河以南的河流,流量大,含沙量小,冬季没有结冰期;而秦岭—淮河以北的河流,流量小,含沙量大,冬季出现枯水期,有结冰现象,甚至断流(特别是黄河,由于流经植被破坏严重、千沟万壑的黄土高原,是我国含沙量最大的河流);东北地区的河流流量大、含沙量小、结冰期长。
教师:
设置实践活动题:
搜集资料对比黄河和长江流量年内变化的差异,分析这种变化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可能会有什么影响?
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建立开放性思维,让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3.内流河的水文特征
教师:
利用多媒体播放有关塔里木河源地、沿岸风光的录像资料。
提出问题:
①塔里木河的水源是不是以降水为主?
②水量变化有什么规律?
主要影响因素是什么?
③为什么会有断流现象?
学生:
阅读教材图2.30,对塔里木河有所了解,讨论得出结论。
教师总结:
我国西北内陆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气候干旱,降水稀少,一些地区为无流区。
这里的内流河与塔里木河相似,沿途多沙漠、戈壁,蒸发和渗漏严重,很多河流成为季节性河流,季节性河流在地图上常用虚线表示。
教师:
登录网站
教师小结:
胡杨林在减少,罗布泊已干涸,我们该怎么办?
我国政府已有重大举措,在我国两部大开发战略中,把西北的环境保护作为一项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希望西北的环境有个美好的明天。
教师课堂总结:
在祖国辽阔的大地上,除了众多的天然河流外,还有许多人工开凿的河流——运河,从古至今,它们为我国的航运、灌溉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举世闻名的京杭运河就是一个典型的实例,它是世界上开凿最早、最长的人工河。
历史上,京杭运河起过沟通南北交通的重要作用,现在江苏、浙江境内的河段,仍是重要的水上运输线,年运输量仅次于长江;今天,在南水北调工程中,它还是长江水北上到达京津的输水通道。
□师生活动
第2课时
黄河的治理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导语:
我国河湖众多,河流被称为“大地的动脉”,湖泊被誉为“大地的明珠”,河流和湖泊提供了丰富的淡水资源,塑造了富饶的冲积平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摇篮。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了解我国的第二大河——黄河。
板书:
黄河
课堂活动1——黄河知多少
①学生拿出课前预先准备好的活动卡片,在上面写出与黄河有关的地理事物和现象。
②将卡片收集,在组内交流,组长总结本组同学所列出的主要内容在班内做汇报。
③请相应的同学对内容做出简单的解释。
教师总结:
从同学们的回答中可以看出:
黄河为中华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可以说她呵护并关注着华夏民族的成长,是炎黄儿女的生命之河,但她同时也给黄河流域的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我们该如何看待黄河的“功”与“过”呢?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黄河的地理概况。
教师:
同学们可能都记得我国唐代诗人李白的诗“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诗中蕴涵了黄河的哪些知识?
(看有关黄河的多媒体资料,或看课本的黄河流域水系图,以获得初步的感性认识)
教师:
播放黄河概况多媒体资料,出示讨论题。
学生:
根据所看资料,小组自主讨论学习,解答以下问题:
诗中的“天上”和“海”各指的是什么?
黄河流经了我国的哪些省区和地形区?
黄河的上、中、下游是如何划分的?
学生:
小组总结,组长汇报,其他同学做补充,实现新旧知识的迁移,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
教师总结:
黄河,是我国的第二大河,发源于我国青藏高原上的巴颜喀拉山,干流呈巨大的“几”字形,沿途流经九个省区、四大地形区,全长5500千米,注入渤海。
多少年来,她用自己的乳汁哺育着一代代中华儿女,我们亲切的称她为“母亲河”。
板书:
奉献——功
□师生活动
课堂活动2——母亲河的奉献
①学生展示课前收集的黄河景观图片或资料,讨论找出哪些是属于反映黄河奉献的内容?
②登录黄河网
③利用四幅具有代表性的景观图片,分组讨论黄河水资源的利用类型:
a.黄河发源地——中华民族发祥地
b.龙羊峡水电站——水能资源
c.宁夏平原——灌溉作用
d.壶口瀑布——旅游资源
④学生进一步举出反映黄河奉献的实例(如华北平原的形成等等),以丰富课本知识,加强课本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
教师总结:
黄河不仅有壮丽的景观,丰富的资源,而且是中华民族发展的摇篮,她不愧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但是自古以来,黄河流域就存在着洪水泛滥、泥沙淤积等问题,下游多次决口和改道,曾给两岸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图2.34历史上黄河下游泛滥范围图)。
板书:
忧患——过
课堂活动3——中国的忧患
①学生汇报课前搜集的有关黄河危害的资料、图片。
讨论归纳出历史上的黄河之害主要表现为洪水威胁和泥沙淤积。
②联系我国气候和地形的有关知识,分析黄河洪涝灾害的成因。
③观察图2.33黄河干流泥沙沿途变化图,对比黄河各河段的年平均含沙量和年平均输沙量,归纳得出黄河泥沙主要来自于中游的黄土高原。
教师:
利用多媒体播放反映黄土高原地区的降水、地表植被等状况的图像资料,提示学生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个方面进行感知。
④小组讨论黄河中游水土流失严重、泥沙含量大的原因及产生的危害,绘成问题树(教师可根据学生基础状况先介绍问题树的画法:
中心写问题,下面写原因,上面写后果,用箭头标明它们相互间的联系)。
⑤小组展示各组的问题树,组长代表本组做解法。
⑥总结全班观点,形成共识:
□师生活动
教师总结:
黄河是世界上公认的最复杂、最难治理的河流,古人就有黄河“一石水,六斗泥”的说法;一位外国朋友曾经惊讶地说:
黄河流走的不是泥沙,而是中华民族的血液;不是微血管出血,而是主动脉破裂。
这充分说明了黄河问题的主要症结在于泥沙。
千百年来“根治黄河水患,开发黄河水利”的梦想一直延续在华夏民族的治河历程中,融入了龙的传人的血脉中,砥砺着治黄人不断探索的脚步。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加,人与自然的关系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黄河除了洪水威胁、水土流失之外,又出现了水资源紧缺、断流频频发生、水污染加剧等诸多新矛盾,这些因素直接影响着黄河流域经济的发展。
请为治理黄河献计献策。
课堂活动4——我为黄河把把脉。
①学生小组自主选择黄河上、中、下游的任一河段作为研究对象。
②根据教材活动1、2所提供的资料,找出各河段存在的环境问题,注意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方面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
③探究解决各种环境问题的方法。
④组长汇报,全班分享。
其他同学可提出质疑和发表建议。
师生总结:
黄河各河段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及解决措施:
河段病症药方
上游干旱、荒漠化严重还林还草、南水北调
中游水土流失严重植树造林、兴修水利
下游地上河、断流加筑堤坝、水量调度
教师:
利用多媒体出示黄河凌汛及防治的有关资料和新闻图片,说明凌汛是黄河上特有的一种灾害。
学生:
结合所看资料讨论回答下列问题:
①找出黄河出现凌汛的河段,看一看这些河段的流向有什么相似之处?
②分析凌汛发生的原因。
□师生活动
③探究防治凌汛危害的措施。
教师总结:
从以上讨论可以得出:
凌汛的产生主要是自然因素,我们知道水污染的产生却主要是人为因素,而黄河流域很多环境问题的产生既有自然因素的影响,也有人为因素的影响,所以治理黄河必须标本兼治。
板书:
治标——治理——治本
教师:
虽然黄河被公认为是世界上最难治理的河流,但是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下,综合治理黄河已经取得了重大的成绩,不仅安全度过了多次大的洪峰,而且把昔日的黄泛区建成了花果园。
教师:
登陆黄河网
学生:
利用资料了解治理黄河工作取得的瞩目成就,通过诸如黄河首次调水调沙实验开启治理黄河新里程、特枯年份下的黄河水量调度等重大事件,增强学生根治黄河的信心和勇气,同时更要明确根治黄河任重而道远,必须依靠各级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先进的科学技术,坚持科技治黄。
作为学生从小就要怀爱国之心、立报国之志,树立人地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念,为保护母亲河做出自己的贡献。
课堂活动5—我为黄河绘蓝图。
①教师引导学生到网上查询有关黄河今后治理发展方向、宏伟目标和美好蓝图的资料,
重点推荐:
a.《黄河近期重点治理开发规划》
b.谋求黄河长治久安的四“不”目标:
堤防不决口、河道不断流、水质不超标、河床不抬高
c.建设“三条黄河”:
原型黄河、数字黄河、模型黄河
②学生浏览教师推荐资料,展望黄河治理的美好前景。
③学生绘画或幻想作文,描绘未来的黄河,举办学生作品展。
④教师登录黄河风情网http:
//www.yellowriver.org/“黄河风情”或利用多媒体播放黄河流域景观图片,开展师生黄河万里行活动,在愉悦的气氛中巩固知识,结束学习。
●○板书设计
功—奉献—黄河—忧患—过
↓
治标—治理—治本
□师生活动
第3课时
长江的开发
导入新课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长江三峡的美丽风光,同时播放歌曲《长江之歌》,师生伴随音乐齐声歌唱。
教师:
多么美丽的风光,多么雄壮的旋律,多么深情的赞歌,这就是我国的第一大河——长江。
课堂活动1——话说长江。
学生:
各小组展示课前搜集的有关长江的资料、图片,选派代表讲述有关内容。
教师总结:
长江无论是长度、流量还是流域面积都是我国最大的河流,而且也是世界著名的水能丰富、航运便利的大河。
课堂活动2——长江万里行。
学生:
阅读《中国政区图》,找出长江干流流经的省级行政区,在空白《中国政区图》上描绘出长江干流。
学生:
以小组为单位,利用中国政区拼图,拼出长江干流流经的省区,拼图快而正确的小组为优胜小组。
学生:
阅读课文和图2.36长江流域水系,找出长江之最、发源地和最终注入的海洋、上游和中游的分界点——宜昌、中游和下游的分界点——湖口,并把它们填注在空白《中国政区图》上。
学生:
阅读《中国地形图》,找出长江干流流经的地形区。
教师:
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长江流域不同河段的景观图片(或利用课本插图)。
学生:
找出长江上游河段的图片,分析得出其特点:
落差大,水流急。
这样既能够进一步加深对长江上、中、下游各河段划分的巩固,又可了解长江各河段的地形特征和水文特征。
课堂活动3——长江探宝。
教师:
指导学生阅读分析图2.37长江干流剖面和《中国地形图》,分析找出长江水能资源较丰富的河段。
结论:
上游的横断山区和巫山地区水能丰富。
学生:
阅读图2.36长江流域水系,找出长江流域的主要水电站,并在空白《中国政区图》上填出,实验验证答案和巩固知识的双重目的。
□师生活动
教师:
宜宾以上河段水能最为丰富,为什么大型水电站却较少?
学生:
小组讨论。
教师:
推荐网站:
中国长江在线:
http:
//www.ccol.tv
长江、黄河保护基金会:
长江三峡网:
学生:
浏览网上相关资料,自主学习。
学生:
网上了解长江流域水电站的建设和规划情况。
学生:
展示自己所查到的水电站的资料和图片,阐述自己的观点(不能上网的,教师印发相关资料,让学生通过学习了解水电站的建设,不仅与水能资源蕴藏量的多少有关,还与地质构造、工程复杂程度、投资大小、经济效益等因素有关)。
教师:
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长江“水能宝库”的含义,那么“黄金水道”又指的什么呢?
学生:
阅读图2.38长江航运,从通航里程、货运量等方面了解长江航运的重要价值,理解长江“黄金水道”的含义。
课堂活动4——群英献策。
学生:
角色扮演:
各小组分别自主选择“水利部长”“船长”“商人”“游客”换位思考,选派代表表演:
怎样使长江更好地发挥“水能宝库”和“黄金水道”的作用?
教师:
归纳总结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做适当的评价,鼓励学生的创新表演。
教师总结:
长江既有丰富的水能资源,又有重要的航运价值,但是目前开发利用率还比较低,还远没有发挥它的应有作用,如何更加有效地开发长江的水能资源和航运价值是我们当前探讨的重要课题。
教师:
长江不仅水能丰富,航运便利,还富灌溉之利。
俗话说“湖广熟,天下足”,长江中下游平原被称为“鱼米之乡”,上游的成都平原被称为“天府之国”,这都与长江水的滋养有关,长江确实是我国一宝,那么长江是不是就百利而无一害呢?
当然不是,1998年夏天长江流域的特大洪水想必同学们还记忆犹新。
学生:
阅读教材中的“长江流域三次特大洪水比较”,感知长江洪水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的危害,了解1949年以后抗洪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
教师:
提出问题:
长江发生洪涝灾害的原因有哪些?
学生:
讨论长江发生洪涝灾害的原因,以小组为单位总结汇报。
教师:
利用多媒体播放反映长江流域的降水、地表植被变化,人与水争地等状况的录像资料,引导学生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学生:
阅读活动2给出的材料,比较长江发生洪水灾害的时间频率。
□师生活动
教师:
为什么长江发生洪涝灾害间隔的时间越来越短呢?
学生:
阅读图2.40洞庭湖面积和容积变化和阅读材料《平垸行洪导长江》,分组讨论人与水争地带来的严重后果。
学生:
小组辩论:
一组代表农民,要建圩垸,种粮养家糊口;一组代表政府官员,要平圩垸导流防灾。
教师:
总结说明人类对长江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已造成严重的环境问题,人类必将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人类要改造自然、发展生产,必须充分考虑经济活动给整个生态系统所带来的影响,一旦超过一定的限度,人类必将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同学们要从小树立人地协调观念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师:
怎样才能使长江不再发生洪水呢?
学生: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
教师总结:
长江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便利的内河航运价值,充足的灌溉水源,美丽的自然风光,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经济文化的发源地、东西运输的大动脉。
我们对长江的开发就是要兴利除弊。
同学们应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爱护花草树木,积极参加环保活动,履行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让古老的长江在祖国的经济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河流 湖泊 教案 基于 资源 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