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上学期一轮复习测试7 人教新课标.docx
- 文档编号:28205439
- 上传时间:2023-07-09
- 格式:DOCX
- 页数:20
- 大小:30.97KB
高三语文上学期一轮复习测试7 人教新课标.docx
《高三语文上学期一轮复习测试7 人教新课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语文上学期一轮复习测试7 人教新课标.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语文上学期一轮复习测试7人教新课标
2012—2013学年度上学期高三一轮复习
语文单元验收试题(7)【新课标】
古诗文鉴赏
1、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半山春晚即事
王安石
春风取花去,酬我以清阴。
翳翳陂路静,交交园屋深。
床敷①每小息,杖屦②或幽寻。
唯有北山鸟,经过遗好音。
【注】①床敷:
安置卧具。
②杖屦:
扶杖漫步。
(1)本诗题为“半山春晚即事”,诗人笔下“半山春晚”有什么特点,请简要概括。
(2)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尾联“唯有北山鸟,经过遗好音”的表现手法。
2、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楼夕望招客
白居易
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
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
能就江楼消暑否,比君茅舍较清凉。
(1)诗的第三联精妙传神,请加以赏析。
(2)关于此诗,有人说“夕”字统领全篇,有人说“望”字统领全篇,你的看法呢?
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3、阅读下面的宋词,根据提示,完成赏析。
(7分)
少年游
北宋柳永
参差烟树霸陵桥,风物尽前朝。
衰杨古柳,几经攀折,憔悴楚宫腰。
夕阳闲淡秋光老,离思满蘅皋。
一曲阳关,断肠声尽,独自凭兰桡。
兰陵王柳
北宋周邦彦
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
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
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
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
闲寻旧踪迹,又酒趁哀弦,灯照离席。
梨花榆火催寒食。
愁一箭风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递便数驿,望人在天北。
【注释】(①蘅臯:
生长香草的江边高地。
②隋堤:
汴河之堤,隋炀帝时所修。
③寒食:
清明前一天为寒食。
榆火:
朝廷于清明节取榆、柳之火以赐百官。
(1)划线句都借折柳伤别,但写法不同,请简要分析。
(4分)
(2)请分析两首词末句中“独自”和“愁”在情感表达上的妙用。
(3分)
4、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野步
宋·周密
麦陇风来翠浪斜,草根肥水噪新蛙。
羡他无事双蝴蝶,烂醉东风野草花。
野步
清·赵翼
峭寒催换木棉裘,倚杖郊原作近游。
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
(1)从人物形象的角度,谈谈两首诗分别呈现了怎样的一个野步者的形象。
(2)这两首诗的三、四句都重点运用了同一种表现手法来表达作者的内心情感,请作简要赏析。
5、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清溪行
李白
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
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
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
向晚猩猩啼,空悲远游子。
[注]清溪,流经安徽贵池城,与秋浦河汇合,出池口入长江。
(1)诗的颔联、颈联分别采用什么手法描写清溪水色的?
请简要分析。
(2)诗的尾联描绘了什么情境?
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情感?
6、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南柯子·忆旧
仲殊
十里青山远,潮平路带沙。
数声啼鸟怨年华,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
白露收残月,清风散晓霞。
绿杨堤畔问荷花:
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①?
【注】①家:
句末语气词,加强语气。
(1)这首词的上片在写景时用了哪些技巧?
试结合词句分析。
(2)这首词抒发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
你的依据分别是什么?
7、阅读郑谷《菊》一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菊
郑谷
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
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
(1)诗中的菊花是怎样的一个形象。
(2)本诗用了什么手法来展现这一形象的,试结合第四句进行分析。
8、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少年游早行
林仰
霁霞散晓月犹明,疏木挂残星。
山径人稀,翠萝深处,啼鸟两三声。
霜华重迫驼裘冷,心共马蹄轻。
十里青山,一溪流水,都做许多情。
(1)诗题为“早行”,诗人是如何表现“早”的?
请作具体说明。
(2)诗人写“啼鸟两三声”,营造了什么样的氛围?
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3)词的下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又是如何表现的?
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9、阅读下面的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菩萨蛮
舒亶
画船捶鼓催君去,高楼把酒留君住。
去住若为情①,西江潮欲平。
江潮容易得,只是人南北。
今日此樽空,知君何日同?
【注】①若为情:
何以为情,难为情。
(1)“催”字在词的前两句中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请简要分析。
(2)这首词在情与景的处理上很有特色,宋人曾季貍称赞说“甚有思致”,请结合下片句子,谈谈你的理解。
10、阅读下面两着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8分)
登城望湖楼晚景
刘敞苏轼
雨映寒空半有无,横风吹雨入楼斜,
重楼闲上倚城隅,壮观应须好句夸。
浅深山色高低树,雨过湖平江海碧,
一片江南水墨图。
电光时掣紫金蛇。
(1)两诗均写江南雨景,但景色有异,两诗分别写了怎样的江西雨景?
两诗第三句都描写相对静止的画面,请分别说说它们在原诗结构中的作用。
(4分)
(2)以上两首诗,刘诗优美,苏诗壮美,请结合诗句赏析。
(4分)
11、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
(7分)
清溪行①
李白
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
借问新安江②,见底何如此?
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
向晚猩猩啼,空悲远游子。
【注】①本诗写于天宝十二载(753年),诗人离开繁华而混杂的长安后游池州(今安徽贵池)时作。
②新安江:
在浙江境内流入钱塘江,以清澈闻名。
(1)本诗着重描写了清溪怎样的特点?
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3分)
(2)诗的颔联、颈联分别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描写清溪水色?
请简要分析。
(4分)
12、阅读下面的清词,然后回答问题。
(7分)
苏幕遮·大明湖泛月
蒋士铨
画船游,明月路。
古历亭边,面面朱栏护。
百顷明湖三万户,如此良宵,一点渔灯度。
棹开时,香过处,说道周遭、荷叶青无数。
却被芦花全隔住,泛遍湖湾,不见些儿露。
(1)请简要概括词的上片与下片的内容。
(3分)
(2)请从虚实角度简要分析这首词的下片。
(4分)
1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
(2)题。
途中见杏花
吴融
一枝红艳出墙头,墙外行人正独愁。
长得看来犹有恨,可堪逢处更难留。
林空色暝莺先到,春浅香寒蝶未游。
更忆帝乡千万树①,澹烟笼日暗神州。
【注】①帝乡,此指长安。
长安多杏树。
(1)请说明这首诗的首联有怎样的表达特色。
(5分)
(2)这首诗中流露出诗人的哪些情感?
请简要分析。
(6分)
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
(2)题。
苏秀道中自七月二十五日夜大雨三日,秋苗以苏,喜而有作
曾几
一夕骄阳转作霖,梦回凉冷润衣襟。
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
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
无田似我犹欣舞,何况田间望岁心。
(1)古人写诗讲究一字传神,请简析“梦回凉冷润衣襟”中“润”字的妙用。
(4分)
(2)这首诗颈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是怎样表现的?
(4分)
1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
(2)题。
归嵩山作
王维
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注]①这首诗是王维仕途失意,辞官归隐嵩山途中所作。
次年王维即在张九龄的荐举下结束隐居,出任右拾遗。
②长薄:
绵延的草木丛。
③闭关:
佛家闭门静修。
(1)请简要分析颔联主要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5分)
(2)本诗的前两联、颈联、尾联,所透露出来的情感有着细微的不同,请简要分析。
(6分)
16、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1)~
(2)题。
淮村兵后
南宋戴复古
小桃无主自开花,烟草茫茫带晚鸦。
几处败垣围故井,向来一一是人家。
(1)诗中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请简要分析。
(5分)
(2)请简要概括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情感。
(6分)
17、阅读下面这首宋代诗歌,完成
(1)~
(2)题。
病起书怀
陆游
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天地神灵扶庙社,京华父老望和銮。
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
(1)这首诗中诗人提到了他在很多诗中提到的千古名文,这篇文章是()写的《》。
请你用你自己的话说说诗人“夜半挑灯更细看”细看的这篇名文的哪些方面的内容?
(5分)
(2)仔细品读这首诗,分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复杂的思想情感?
(6分)
18、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
(1)~
(2)题。
春寒同儿辈赋未开海棠二首(之二)
陈与义①元好问②
二月巴陵日日风,春寒未了怯园公。
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
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
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
【注】
陈与义:
南北宋之交的著名诗人。
诗人曾自注,“借居小园,遂自号园公”。
此诗写于南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二月。
当时金兵连陷青州、徐州,进攻楚州,大有席卷江北之势。
②元好问:
金代著名文学家、诗人、历史学家。
金亡不仕,隐居故里,潜心编纂著述。
(1)请分析陈诗前两句在全诗中所起的作用。
(5分)
(2)简要分析两首诗中诗人借助海棠花的形象所表达的不同思想感情。
(6分)
19、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
(1)—
(2)题。
(7分)
南乡子·送述古①
苏轼
回首乱山横,不见居人只见城。
谁似临平山上塔,亭亭,迎客西来送客行。
归路晚风清,一枕初寒梦不成。
今夜残灯斜照处,荧荧,秋雨晴时泪不晴。
[注]①述古:
陈襄,字述古,苏轼任杭州通判时的同僚与好友。
(1)仔细品味这首词,简要回答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分)
(2)有人认为,这首词中“荧荧”一词极具表现力,请结合语境,作简要赏析。
(4分)
20、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7分)
枕上述梦
陆游
江湖送老一渔舟,清梦犹成塞上游。
生马驹驰铁蹄腕,古铙歌奏锦衣褠①。
玉关雪急传烽火,青海云开见戍楼。
白首不侯非所恨,咿嘤床箦②死堪羞。
[注]①褠(gōu):
直袖单衣。
②床箦(zé):
床席。
(1)请概述本诗首联中“渔舟”意象的意蕴。
(3分)
(2)请结合诗句内容分析本诗颈联“急”、“开”两字的表达效果。
(4分)
21、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题目。
(8分)
书边事
[唐]张乔
调角断①清秋,征人倚戍楼。
春风对青冢,白日落梁州。
大漠无兵阻,穷边有客游。
蕃情似流水,长愿向南流。
【注】断:
占尽。
(1)这首诗描写了一种怎样景象?
表达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
(3分)
(2)首联“调角断清秋”中的“断”字,“征人倚戍楼”中“倚”字用得好,请说明理由。
(4分)
22、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别舍弟宗一
柳宗元
零落残魂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
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
桂岭瘴来云似墨,洞庭春尽水如天。
欲知此后相思梦,长在荆门郢树烟。
(1)请结合全诗谈谈作者心情“黯然”的原因有哪些。
(4分)
(2)颈联中两处比喻各有什么妙处?
(4分)
2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各题。
(8分)
秋登万山寄张五
孟浩然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平沙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1)清人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评价孟浩然诗歌为“语淡而味终不薄”,请结合本诗的七至十句,谈谈你对这一评价的理解。
(4分)
(2)请简要分析诗歌结尾两句在篇章结构和思想内容方面的作用。
(4分)
2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两个小题。
(8分)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①
(唐)元稹
残灯无焰影幢幢②,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注】①本诗是元稹在通州听到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的消息时写的。
②幢幢(chuángchuáng):
昏暗、摇曳的样子。
(1)“惊坐起”三字表现力极强,请作简要分析。
(4分)
(2)请从情景关系的角度鉴赏首尾两句。
(4分)
25、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
岳飞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
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
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
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
膏锋锷。
民安在?
填沟壑。
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
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
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注】万岁山、蓬壶殿:
指宋徽宗时构筑的土山苑囿、亭台宫殿。
(1)这首词中的对比是由哪两个句子领起的?
“万岁山前珠翠绕”一句中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4分)
(2)词的开头写作者登黄鹤楼遥望中原,结尾说“再续汉阳游,骑黄鹤”,反映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何变化?
(4分)
参考答案
1、
(1)春花凋谢,春风和煦,树木茂盛,空山鸟鸣,环境静谧。
(2)①以动衬静(或:
以有声写无声)。
诗歌前两联突出了环境的安静,第三联截取两个生活片断写出了诗人安静悠闲的生活,在此宁谧的氛围里,突然传来清脆悦耳之声。
②寓情于景。
从“唯有”“好音”可以看出,诗人对半山生活的喜爱之情。
2、
(1)晴本无雨,夏本无霜。
风吹古木,声如落雨;月照平沙,似见寒霜。
这两句借助联想和想象,运用新奇的比喻,逼真而传神地写出了夏夜清凉优美的风光,意境高妙。
(2)示例一:
全诗以“夕”字统领全篇。
首联写海天茫茫,山川阔长,都是“夕”中之景。
颔联写“灯火”“星河”,颈联写风吹古木,月照平沙,这些景物都笼罩在“夕”字之中。
正因为身处“夕”中的江楼能够消暑,故作者在尾联向朋友发出邀请,回应题中“招客”。
示例二:
全诗以“望”字统领全篇。
首联写眺望的远景,壮阔而又高远;颔联写近景,万家灯火,映在水中的星河闪烁,都是俯视之景;颈联由上而下写风吹古木,月照平沙;而尾联则是“东望”所感,向朋友发出邀请。
3、
(1)柳词写的是秋柳,用的是比喻,诗人借伤柳以伤别,一反古人“乐景写哀情”做法,以哀景映衬手法,突出了人间离恨之深。
周词写的是春柳,用的是夸张,设想在长亭路上,年复一年,送别时折断的柳条恐怕要超过千尺了。
表面看来是爱惜柳树,而深层的涵义却是感叹人间离别的频繁。
情深意挚,耐人寻味。
(2)“独自凭兰桡”句,收景出人,以人物行动见意,把读者引入词情最苦处,“独自”二字下得沉重,写出自己带着深深的别离愁情倚着船浆孤身飘零而去的愁苦况。
“愁一箭风快”“愁”字下得新奇,代行者设想,风顺船疾,行人本应高兴,词里却用一“愁”字,因为有人让他留恋着。
回头望去,那人已若远在天边,只见一个难辨的身影,“愁”字包含着无限的怅惘与凄惋。
4、
(1)第一首诗给我们呈现的是一个陶醉于春天美景,悠然漫步于郊野的隐逸者形象;第二首诗给我们呈现的是一个在阵阵秋寒中带着哀愁,只能倚杖在近郊漫步的老者形象。
(2)两首诗三、四句都运用了拟人的手法:
周诗赋予蝴蝶以人的感情,和煦的春风让纷飞的蝴蝶陶醉了,“烂醉”二字形象地表现出蝴蝶沉醉花丛,留恋不去的如醉形态,也把作者目睹此景时的陶然之情和盘托出;赵诗将“秋风”拟人化,认为它是个“管闲事”的家伙,染红了枫叶,染白了人头,一年年秋风吹走了一年年时光,它撩起人的种种愁绪,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将自己老之将至之感形象地表达出来。
5、
(1)颔联运用衬托的手法,以新安江水色之清衬托出清溪水更清。
颈联运用比喻手法,以明镜比喻清溪,岸上景物倒影清溪之中,写出了水的清澈。
(2)诗的尾联描绘了凄凉清寂的情境,流露出诗人内心的一种寂寞抑郁的情绪。
6、
(1)①写景采用了远近结合的手法。
“十里青山远”是远景,“潮平路带沙”是近景。
②用了视听结合的手法。
前两句是视觉描写,而“数声啼鸟”是听觉描写。
③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数声啼鸟怨年华”一句其实是表达作者内心的愁怨。
(2)①抒发了作者年华易逝、青春易老的忧伤之情,从“数声啼鸟怨年华”一句可以看出这一点;②抒发了作者对漂泊天涯的厌倦之情,从“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一句可以看出;③抒发了作者故地重游既喜悦又感慨的复杂心情,“绿杨堤畔问荷花:
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写的是词人站在荷塘边,突然想起来原来有一年,也是这个时候,他到过此地,在附近的酒家买酒喝,并乘着酒意还来观赏过荷花。
他禁不住向着塘里的荷花问道:
“荷花啊,你还记得那年买酒喝的那个醉汉么?
”
7、
(1)不求高位、不慕名利的高士形象。
(2)主要用了对比、拟人手法。
作者以池岸边的菊花与高屋上的瓦松作对比,意在说明菊花虽生长在沼泽低洼之地,却高洁、清幽,毫不吝惜地把它的芳香献给人们;而瓦松虽踞高位,实际上“在人无用,在物无成”。
在这里,菊花被人格化了,作者赋予它不求高位、不慕荣利的思想品质。
“由来”与“不羡”相应,更加重了语气,突出了菊花的高尚气节。
8、
(1)描写特征性的景物表现“早”:
早霞已散,晓月犹明,残星未落,寒霜犹重。
(2)清幽静谧(清静),以动衬静。
(3)诗人的心境是轻松愉悦。
有直接表现:
尽管霜重天冷,但诗人心情轻松,便觉马行轻快。
间接表现:
以景写情,心情愉悦,便觉青山流水皆有情,赏心悦目。
9、
(1)“催”字表现击鼓开船,催促离人上船出发;而“留”字表现楼上把酒话别,难舍难分。
同一时间,不同地点,一“催”一“留”,鲜明的对比把将别而又不忍离别的情景映衬得十分强烈。
(2)江潮来去容易,友人一别难相逢。
饮尽此杯,不知何日才能重逢同饮。
(或答“今日樽空而潮载君去,但未知潮水何日能复送君归来”)借江潮抒别情,那茫茫的江潮似乎融汇着词人难以用语言表达的浩渺的情思。
从将别想到别后,笔意拓展,以问句结尾,表达了作者与好友的深厚友情和依依惜别之情,寄托了重逢的希望,情深意长。
10、
(1)《登城》写的是和风细雨,《望湖楼晚景》写的是疾风骤雨。
刘诗第三句承接前两句,并与蒙蒙细雨叠加,以形成下句江南水墨图意境;苏诗第三句从“横风吹雨”转入“雨过潮平”,为描写雷电蓄势。
承上启下
(2)①刘诗通过写雨映寒空,山深树幽,倚楼眺望的一幅水墨画,运用白描手法,描绘出一幅江南水墨图。
②苏诗通过写横风斜雨,潮江涌动,运用比喻手法,写出了雨前,雨后的壮观美景。
11、
(1)水色的清澈(1分)。
寄托诗人喜清厌浊(喜欢清新的大自然,厌恶混浊的长安,或答出清寂之中又含空悲孤寂,或远游他乡而悲切、内心落寞忧郁的情绪)的情怀。
(2分)
(2)颔联运用衬托的手法(1分),以新安江水色之清衬托出清溪水更清。
(1分)颈联运用比喻手法(1分),以明镜比喻清溪,岸上景物倒映清溪之中,写出了水的清澈。
(1分)(答“颔联侧面描写,颈联正面描写”,言之有理的可酌情给2分)
12、
(1)上片写泛舟大明湖所见的美景,下片写寻找荷叶未见的情趣。
(2)“荷叶青无数”的情景是未见之景,是虚写,“闻到荷香“看到芦花”是所见所闻,是实写,虚实结合,把作者寻找荷叶时从希望到失望的情感表现出来,写出了寻荷的情趣。
13、(1分)首联运用了反衬的艺术手法(或:
以乐景衬哀情)。
(2分)早春时节,一枝俏丽鲜艳的杏花伸出墙头,昭示着春天的生气,可是作者面对这美好的景象,却感到忧愁、苦涩。
(2分)(乐景的介绍为1分,作者的感受为1分)
(2)①惜春之情(1分)。
杏花开放了,带来春天的消息,却无蜂蝶采赏,只能自开自落(1分);自己行色匆匆,更无法等到花朵开尽(1分)。
②流离之苦(或:
身世之叹)(1分)。
诗人飘零在外,纵逢赏心悦目之景也难停留(1分);杏花独自盛开于早春,无蝶欣赏,正是诗人孤独寂寞的写照(1分)。
③故国之思(1分)。
诗人由眼前鲜艳的杏花联想到当年在京城看到的千万树杏花盛开的绚丽景象,这幅长安杏花图代表着作者深心忆念着的长安生活(1分),与今日的流离在外形成对比,说明诗人虽然落魄飘零,却依然心系朝廷(1分),点出了自己的愁怀所在。
(三点任意答出两点即可给6分,但每点必须附带分析。
具体到每点,答出情感给1分,分析给2分)
14、
(1)“润”浸润、滋润(1分);久晴亢旱,骄阳似火,人们期盼着甘霖。
诗人一夜梦醒,忽感霖雨已降,炎氛全消,(2分);“润”字不仅传出那种浸透全身的生理上的舒适感、清凉感,而且传达出久旱逢甘霖后心理上的熨贴感、喜悦感。
(2分)。
(2)①颈联“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酣畅淋漓的抒发出诗人久旱逢甘霖,秋田将以苏的欣喜之情。
(2分)②诗人想象“大雨三日”的作用:
千里平畴,一片青绿,生机勃勃。
(1分)然后收归眼前,直抒“听雨”之喜:
把雨落梧桐的潇潇声响当作最美妙的的音乐来欣赏。
(1分)虚实相生(1分)、直抒胸臆。
(1分)
15、
(1)①拟人。
②这两句以“如”和“相与还”赋予“流水”和“暮禽”人的思想感情,仿佛它们对诗人有深长的情意,在和诗人结伴而归。
③表面写物,实则写人,旨在表现自己归山时悠然自得之情。
(“拟人”1分。
解释其运用2分,思想感情2分。
)(以下答案可酌情给分:
(1)对偶,句式整齐,有节奏感;
(2)比喻:
流水句比喻一去不复返的意思,表示归隐的坚决态度。
)
(2)①前两联写出发时看到的景色,反映出诗人安详闲适的心境。
②颈联以荒城、古渡、落日、秋山等意象,描绘了一幅黯淡凄凉的傍晚野外秋景图,衬托出作者接近归隐地时的凄清心境。
③尾联,作者写自己要闭门谢客、静心独处、不问世事,情绪又趋向平和。
(分三点,每点情感1分,分析1分。
)
16、
(1)描写的是一幅南宋时,江淮一带战乱后农村的残破景象。
(3分)人已逃亡,桃花寂寞地开着。
烟草茫茫,晓鸦聒噪,围墙坍塌,水井荒废,人烟稀少;一切都已荡然无存了。
(2分)(分析没必要面面俱到)
(2)①表达了诗人对战乱给农村带来破坏的痛心,②对侵敌的仇恨,对战争的厌恶。
(每点3分)
17、
(1)这篇文章是(诸葛亮)写的《出师表》。
①《出师表》中诸葛亮北定中原的政治理想。
②《出师表》中诸葛亮为国尽忠、心忧国家的心情。
③《出师表》中诸葛亮对后主亲贤臣远小人的劝诫引起陆游的共鸣。
(2)①作品都贯穿了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②都表现诗人壮志难酬的深深的慨叹和感伤。
③都有虽然年已老大,但是诗人对前途仍然充满着希望的执着。
④收复中原统一国家信念。
18、
(1)前两句交代了阴冷的自然环境:
早春二月,日日风寒,细雨飘零,春寒袭人。
(1分)为下文描写海棠在寒风冷雨中独立开放做铺垫,(2分)烘托出海棠花的大无畏精神。
(2分)(如答“一语双关,‘风’‘寒’不仅仅是自然界的风寒,更主要的是社会的风寒——金兵南侵,南宋小朝廷处于风雨飘摇之中”亦可。
)
(2)陈诗中海棠花冒寒在风雨中开放,表现了海棠与春寒斗傲的孤高绝俗的精神,寄托了诗人虽处家国离乱之中却仍不畏艰难困苦,忠贞爱国的情怀。
(3分)
元诗中海棠红蕾深藏,不像桃李那样在春风中炫耀自己,赞扬了海棠的矜持高洁,不趋时,不与群芳争艳的品格,这正是作者坚守自已节操,独善其身形象的写照。
(3分)(答“元诗中诗人借海棠暗示、告诫自己的儿女们要稳重行事,要像海棠一样不轻易显露自己的芳心,保持自己的心的纯洁”亦可。
)(分析海棠形象1分,概括精神品格1分,寄托作者情怀1分)
19、
(1)表达了词人与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2)“荧荧”既指“残灯斜照”,又指泪光,比喻贴切新颖(2分)。
一方面表现了作者对友人的离别而哀伤,因思念而泪流满面(1分);另一方面表现了作者对友人的担忧,因思念而彻夜难眠,读来令人叹惋不己(1分)。
20、
(1)“渔舟”在中国传统文学中含有退隐江湖的意思(1分),在本诗中表达了作者闲居在家、郁不得志的情怀(2分)。
(2)“急”既写出了边塞大雪纷飞的情景(1分),也点明烽火连传的危急战事(1分);“开”则有云开日出之意(1分),写出经过奋战后边关安定之景(1分)。
含蓄地表达了诗人驰骋战场、收复失地建功立业的愿望。
21、
(1)描写了一种和平安宁的景象,表现出诗人渴望民族团结和平的思想感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三语文上学期一轮复习测试7 人教新课标 语文 上学 一轮 复习 测试 新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