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佳节倍思亲》教学设计八.docx
- 文档编号:28203652
- 上传时间:2023-07-09
- 格式:DOCX
- 页数:7
- 大小:18.19KB
《每逢佳节倍思亲》教学设计八.docx
《《每逢佳节倍思亲》教学设计八.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每逢佳节倍思亲》教学设计八.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每逢佳节倍思亲》教学设计八
《每逢佳节倍思亲》教学设计八
作者:
佚名
转贴自:
转载
点击数:
166
教材内容
23每逢佳节倍思亲
唐代有位大诗人,名叫王维。
1岁那年,他就离开家乡,来到京城长安,不觉已经已经两年了。
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又到了。
一大早,大街上便热闹起来。
人们扶老携幼,兴高采烈地去登高游玩。
王维看着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情景,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
王维想,以前在家乡时,每逢重阳节,总要和兄弟们头插茱萸,手挽着手去城外登高远眺。
大家欢聚在一起,是多么让人高兴啊!
如今我们却天各一方,不能相会……此时此刻,兄弟们一定也在登高聚会,西望长安,思念着我呢。
王维思绪万千,提起笔来写下了《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教材解读:
《每逢佳节倍思亲》是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第五册的文,这是一篇典型的文包诗。
文包诗是苏教版一大编写特色,文题目源自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一句诗,这是全诗的中心句,也是脍炙人口、常被人引用的一句,以这句为题,使一股浓浓的亲情溢于纸面
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通过一个通俗易懂的故事,简要介绍了《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的写作的背景和缘由。
唐代诗人王维,1岁就离开家乡,两后的重阳节,看到家家户户登高游玩、欢度节日的情景,王维思绪万千,提笔写下《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借此抒发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明白如话的语言,贴近生活的故事,拉近了学生与诗人的距离,为学生理解诗句、感情意境、体验情感,作好了铺垫。
第二部分则是王维真情流露而写下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这首诗用词自然而凝练,一个“独”字和两个“异”字把那种独自在外、人地两疏的情景表达了出来,同时透露给人们一种寂寞的心情;一个“倍”字,真切地道出了诗人思乡情浓。
因此,也成为表达思乡之情的千古佳句。
文共四个自然段。
文第一自然段写王维1岁时就“离开家乡,来到京城长安”,不知不觉“已经两年了”,点明了诗人独自一人在“异乡”为“异客”的孤独处境。
第二自然段写“一年一度的重阳佳节又到了”,本来在“异乡”为“异客”思乡之情就难免,更何况“佳节”来临,人们扶老携幼,兴高采烈去登高游玩”,而王维形单影只,于是思念亲人的浓烈感情油然而生,然而,长安与家乡路途遥远,难以见到亲人的。
第三自然段写王维回忆、想象“以前在家乡时,每逢重阳节,总要和兄弟们头插茱萸,手挽着手去城外登高远眺“,今天他们还会思念着我吗?
在这段,王维通过“我”对“兄弟们”的思念,来遥想“兄弟们”对“我”的思念,在一种想象的感情交流中得到了心灵的慰藉。
第四自然段在前面一个故事的基础上,自然而然地引出原诗,让人进一步体会原诗的凝练和意境。
教学理念:
1、努力创设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对话氛围,让学生在与文本的对话中有自己独特的感受、体验与感悟,尊重学生的个性化感受与体验。
努力创设一种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感受到乐趣。
2、正确处理好学生自主和教师引导之间的关系,一方面关注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需求;另一方面也要通过教师的合理有效地引导推动学生更有效地学习与探究。
3、堂应该是学生、教师、文本三者深入对话的场所,师生应该在其间共同展开学习,互相进行思维碰撞,最终让师生都有所习得,进而让语文素养不断得到积淀。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背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
认识本的生字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借助文内容,理解诗句意思,通过对文的学习能说出“每逢佳节倍思亲”这句诗的意思,能体会诗人身居外地在重阳佳节思念家乡亲人的思想感情。
4、
让学生在读文悟诗中,感受到古诗文的魅力。
教学思路:
整体思路:
从题目入手引出诗句,由读猜诗句的意思产生疑问,激发学生阅读文本的兴趣,通过让学生将自己的解释和文本的解释进行对照,进一步加深对文本语言的理解和积累,让诗文在自然结合中深入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
贯穿主线“思亲”:
了解为何而“思亲”——体会为何而“倍思亲”——品悟“思亲”之情——感受“思亲”之心。
本文转载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导入题
1、
谈话:
同学们,大家都知道我国有许多传统节日,你知道哪些传统节日吗?
2、
我们把一些让人高兴的好的节日称作(板书:
“佳节”)边写边讲解,齐读。
3、
看到“佳节”这个词,我们的心情一般都会——(高兴),为什么?
是呀,好的节日总是让人很开心的。
4、
但是,唐代有位诗人在某一个佳节来临时,发出了这样的感叹:
(完成板书:
每逢佳节倍思亲)。
、
个别读题目。
6、
这句诗你在哪儿见过吗?
板块二:
初解古诗,激发学生走入文本欲望
1、
出示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
一读诗:
(1)
让我们再来读读这首诗吧!
要求把字音读准,把诗句读顺。
(2)
指名读
(3)
齐读
3、
二读诗:
(1)
请你再次自己读读这首诗,想想你读懂了什么?
你读不懂的又是什么?
(2)
指名交流。
(3)
解决:
“佳节”是——重阳节(九月九日)。
“茱萸”是一种——有浓烈香味的植物,古代人认为重阳节戴着它可以祛邪避灾。
它代表了人们一种美好的心愿。
(不懂处:
你很会读书,很爱思考。
大家都很会读书,那让我们一起带上这些问题走进文,看看这首诗背后的一段故事,在故事中你一定会对这首诗有更深的了解。
)
4、过渡:
在全家欢聚的重阳佳节,诗人为什么会如此感叹,让我们走进这首诗背后的一段故事,你可能会对诗有更多新的感受。
请同学们打开文,读读这首诗背后的故事吧。
板块三:
诗文对照,引领学生走入文本世界
学生自由读文。
1、
了解为何而“思亲”
(1)
出示第一小节。
谁来读读第一小节。
(2)
通过他的朗读,你知道了什么。
(板书:
王维)在这两年里,他会怎样?
谁也来读读这一小节。
(3)
是呀,王维小小年纪就远离家乡去长安求学(板书:
长安)独自一人在外,难免会有孤独的感觉,这就叫——“独在异乡为异客”。
(4)
离家两年里,他一定会常常思念亲人。
齐读第一小节。
2、
体会为何而“倍思亲”
(1)
那是什么让王维“倍”思亲?
请你再读读文。
(2)
学生交流,出示第二小节,
(3)
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又到了,王维看到了怎样的热闹景象?
指名读,“一大早,大街上便热闹起来。
人们扶老携幼,兴高采烈地去登高游玩”。
什么是“扶老携幼”?
读词。
王维还会看到——(想象佳节的热闹)。
再读句。
这热闹景象、欢乐气氛触动王维的思乡情怀。
齐读这句话。
(4)
引读:
王维看着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情景,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
现在你知道“倍思亲”的“倍”是在告诉我们什么吗?
(更加思念,比以往更思念了)。
读句。
()
别人的一家团聚,别人的欢乐气氛更增添了王维对家人的思念。
谁来读读第二小节,读出重阳节的热闹,读出王维的“倍”思亲的心情。
(6)
齐读。
3、
品悟“思亲”之情。
(1)
此时此刻,王维一定想起了许多许多。
他会想什么呢?
请你再读文。
走进王维心中好吗?
(2)
交流:
你感受到王维思念亲人的情感变化了吗?
引导:
他想起了什么?
(出示第三节)想到兄弟欢聚时他心情是——高兴。
谁来读一读。
想起两年前的那个重阳节,王维思绪万千:
我们曾经——我们曾经——我们曾经——
再想想如今引读——体会天各一方。
此时此刻,——(引)
心中真是——(学生说)。
读好“如今……我呢。
”
(3)让我们一起来感受王维对亲人深深的思念之情吧!
齐读第三小节。
4、
感受“思亲”之心。
(1)
描述:
重阳佳节,王维看着家家户户热闹欢庆的景象,想起了在家乡和兄弟相聚时的欢乐情景,想到不能和兄弟们一起登高,思乡之情愈发浓了,一时思绪万千,他就把这浓浓的思念融进了四行诗句中——(出示古诗)。
(2)
谁愿意来带着大家感受王维的此时的心情。
指名读。
评:
听了他的朗读,你看到了——你感受到了——。
(3)
齐读。
板块四:
拓展延伸,感受古诗文无穷魅力
1、“每逢佳节倍思亲”,有这样感叹的又岂止王维一个人呢?
在我国古代有不少诗人借诗来抒发自己心中思乡情。
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在月圆之夜就曾写下了《静夜思》,宋代著名的诗人王安石也曾写下了《泊船瓜洲》,这些都是诗中的思乡名作。
2、让我们一起用我们的真情吟诵这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吧!
本文转载http:
//blgeduln/user1/2082/arhives/XX/80837htl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每逢佳节倍思亲 教学 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