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科学研究是一种特殊的职业.docx
- 文档编号:28196720
- 上传时间:2023-07-09
- 格式:DOCX
- 页数:10
- 大小:25.41KB
第二讲科学研究是一种特殊的职业.docx
《第二讲科学研究是一种特殊的职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讲科学研究是一种特殊的职业.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二讲科学研究是一种特殊的职业
第二讲科学研究的职业化进程回顾
在竞争中的成功只有通过极端的专门化实现。
为了在科学共同体中得到和保持一定地位,人们在实际中必须把自己的研究集中在某个学科中的非常有限的领域内,集中在非常狭小的问题上。
科学的高度专门化是常常是人感到遗憾的熟悉事实;然而,这是从每个科学家的处境的逻辑自然地得出的。
——齐曼《元科学导论》
第一节科学的职业化进程
科学的真正职业化只有百年的历史。
直到19世纪末,很多著名的科学家原本是业余科学家。
例如,微生物的发现者列文虎克(A.Leeuwenhoek1632-1723)是市政大厅的看门人;氧气燃烧学说的创立者拉瓦锡(A.L.Lavoisier,1743-1794)是地方政府的财税官员,遗传学的奠基人孟德尔(G.J.Mendel,1822-1884)是修道士,爱因斯坦创立狭义相对论时是瑞士伯尔尼专利局的审查员。
而到了今天,每一年的诺贝尔科学类奖项获得者无一不是职业科学家。
他们要么来自于大学的研究室,要么来自于政府支持或者其他资金赞助的科研院所,要么来自于企业的研究院。
一、非职业化时期的科学发展
研究科学的历史和科学家的历史总是要追溯到古希腊。
那时,科学与哲学没有分家,没有专门从事科学的人。
科学只是一些有闲阶级以及政治家、哲学家、宗教的首脑们凭自己的兴趣在工作之余进行某些科学方面的思考、辩论和研究;或者说科学只是他们工作的一部分。
这些人广泛涉猎关于人、神、政治、伦理、社会、道德、自然等各个领域。
泰勒斯首先是橄榄油商人、政治家、技师,其次才是哲学家、天文学家。
亚里士多德是一个百科全书似的人物,在哲学、政治学、伦理学、逻辑学和科学等方面均有著述。
后来的情形要好一些,因为从哲学家中有一部分人分化出来专门研究某种知识,例如阿基米德研究工程、欧几里得专门研究几何、托勒密研究天体运动,类似于现在的科学研究院的博学院也已经出现。
可惜好景不长,在短暂的繁荣后是长期的衰落。
到了中世纪,欧洲的科学、文学和艺术进入黑暗时期。
这时科学中心转移到阿拉伯、印度和中国。
6~12世纪是阿拉伯文化的全盛时期,科学昌盛的中心在大马士革、巴格达和西班牙。
如大马士革在公元700年建立了天文馆,巴格达在829年建立了天文馆,埃及在955年建立了科学院。
阿拉伯从事科学的主要有政府供养的从事天文学的人和御医、炼金术士。
但是,阿拉伯、伊斯兰国家的科学与宗教迷信的紧密相连和中国重经验轻理论的文化传统使得它们失去了超过欧洲的机会,科学仍然没有成为有保障的职业。
文艺复兴时期,科学活动开始重新抬头,回到古希腊的传统。
这时的科学家也是集手工艺者、工程师、艺术家(画家、雕塑家)和学者于一生的人,比如画家达·芬奇绘制了无数精美的机械。
这时的科学中心在意大利。
二、科学由业余向职业过渡
17世纪是近代科学的起点,也是科学体制化的起点,或者说是科学从业余向职业过渡的起点c:
\iknow\docshare\汪丰云文件\诺贝尔科学奖与科学精神\LocalSettings\Temp\Rar$EX00.434\02.htm-注。
1662年成立的皇家学会是欧洲第一个获得官方承认的科学组织,这时英国是世界的科学中心。
1666年法国成立了巴黎科学院,开始出现以科学为职业的专业科学家。
受法国的影响,1700年德国建立柏林科学院,1725年俄国成立帝国科学院。
尽管科学得到广泛的尊重和官方的鼓励,直到18世纪后期,大多数科学家还是业余的。
这些业余科学家主要来自中上层阶级和医生、牧师等自由职业者,他们有一定的时间和设备进行私人研究,尝试进行一些科学实验,如当时最像职业科学家的拉瓦锡也不得不当一个包税人,每周只有一个全天做科学工作,其余的时间都是边搞研究边搞商业。
而这时某些学会却开始成为达官贵族炫耀的地方,如英国皇家学会的500名会员中最多只有100名称得上是科学家。
18世纪后期,科学中心开始向法国转移。
这一阶段的著名科学家有培根(F.Bacon,1561-1626)、伽利略(G.Galileo,1564-1642)、开普勒(J.Kepler,1571-1630)、笛卡尔(R.Descartes,1596-1650)、波义耳(R.Boyle,1627-1671)、帕斯卡(B.Pascal,1623-1662)、牛顿(I.Newton,1642-1727)、莱布尼兹(G.W.Leibniz,1646-1716)、拉普拉斯(M.P.S.Laplace,1749-1827)等。
三、职业化科学家的出现
到了19世纪,实验科学开始全面繁荣,许多科学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科学家人数开始剧烈增加,科学研究大规模进入大学(其标志为科学家以教授身份从事研究、大学开始授予科学学位、技工学校和理工学院出现、教学研究实验室建立等),研究生教育制度开始建立(如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先后建立研究生院),工业实验室开始出现(如爱迪生1876年建立发明工厂、贝尔1887年建立实验室),一大批专业科学学会等学术团体开始改组或者陆续建立,科学家从此踏上了职业化道路。
19世纪科学的中心从法国转移到德国。
在德国,几乎所有的科学家不是大学教师就是大学里的研究学者,实验科学中的研究工作大多在研究所里有组织地进行。
研究所成为永久性的科研组织,尽管通常附属于大学,但它有自己的全套设备、科研人员和辅助人员。
这时我们已经无法用一张表列出科学家的名字了。
20世纪20年代后,随着科学中心从德国转移到美国,科学作为一种成熟职业在美国完成了定型。
美国的高等院校特别是研究型大学,成为从事基础研究的当代科学家最活跃的舞台,而大型企业则是从事应用性研究的科学家的集聚地。
四、科学活动中心的转移
在一个历史时期内,如果某个国家对科学技术的贡献,超过了该时期全世界科学成就的25%,就认为科学活动中心己转入该国。
科学中心的转移与科学家人数的变化有很大关系。
大凡科学中心的国家,都是杰出科学家云集的地方,而科学落后的民族一般都缺乏这样杰出的科学家队伍。
例如、十七世纪的英国皇家学会。
又如单只1950年统计,美国就有189名杰出的科学家,占全世界同年总数(452名)的42%。
这些科学家为美国做的贡献约占全世界总数的57%。
第一个科学活动中心在意大利(1540一1610年)。
那里是文艺复兴时代的第一个大舞台,需要巨人也产生巨人。
随着列奥纳多、维萨留斯和哥白尼而来的力学、解剖学和天文学上的创新。
以达·芬奇和伽里略为代表的意大利科学家,继承和发展了古希腊的科学文化,开创了实验科学的传统,使自然科学开始从神学中解放出来。
但是,随着教会把布鲁诺送上火刑柱(1600年),意大利的光荣就成了明日黄花。
第二个科学活动中心在英国。
英国大革命期间,伦敦成了世界科学的中心。
从培根、伽里略和笛卡尔开始,到牛顿告终的;建立了一种新的、数学—力学的世界模型。
标志是1662年英国皇家学会的成立,在皇家学会周围,云集了一大批科学家,他们之中有物理学家牛顿、虎克和波义耳,有天文学家哈雷和布拉德雷,有数学家瓦利斯、哈克和麦克劳林等等。
在1660年——1730年间,英国共有六十余名杰出的科学家,约占当时全世界科学家总数的36%以上,他们的科学成果占总数的40%。
英国成为世界科学活动的中心,与牛顿有很大的关系,他的名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于1687年,被认为是近代科学臻于成熟的里程碑。
在牛顿(1727年)死后,英国科学急骤衰落。
第三个科学活动中心在法国。
法国大革命促进了法国科学的崛起。
以工业的不列颠和革命的巴黎为中心,法国科学的全盛时期在法国革命的百科全书时代和拿破仑一世时期。
1792年,法国创办了欧洲最早的一批技术专科学校,建立了国家的综合教育体制,此后有了专职的科学家。
这时期,法国为世界贡献了一大批卓越的科学家和出色的科学成果,著名的数学家拉格朗日和拉普拉斯又是伟大的《力学教程》和《天体力学教程》的作者。
此外,还有一大批出色的工程师。
可以说,是法国革命使法国的科学得到繁荣。
第四个科学活动中心在德国。
1848年革命使德国科学的天空群星灿烂。
德国科学的兴隆,是随着柏林大学成立的1809年开始的,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失败,绵延110年。
由国家组织科学研究数德国最早。
1873年德国建立“国立物理研究所”,1877年建立“国立化工研究所”,1879年又建立了“国立机械研究所”。
德国科学发展虽然起步较晚,但有一支基础扎实、训练严格的科技队伍,在国家组织下,大力抓应用研究,从煤焦油化学方面取得了突破。
十九世纪后半叶,德国不但成为科学活动中心,也成为最强的资本主义帝国。
第五个科学活动中心在美国。
美国科学的兴起,也是南北战争以后的事情。
现代科学的革命,改变了旧工业并创造了新工业和渗透了生活每一方面的。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科学活动的中心转移到美国。
在十九世纪,美国主要是搞技术发明,并且努力引进和推广欧洲的技术。
这时代表美国科学精神的当属爱迪生。
第一次大战后,美国成为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开始转移到科学技术全面发展的轨道上来。
正当希特勒德国排犹之际,美国大量引进人才,使美国云集第一流的科学家。
爱因斯坦、弗兰克、费米等,都是被迫流亡美国的。
这些人到美国后,为美国的科学事业作出了宝贵的贡献。
处于科学中心国家的科学家平均年龄:
意大利,在1530一1570年,平均年龄在30—45岁之间;
英国在1640—1680年,平均年龄在38—45之间;
法国1760一1800年,平均年龄在43—50岁之间;
德国在1780一1840年,平均年龄在41—45岁之间;
美国在1860一1920年,平均年龄始终保持50岁左右
科学发现的最佳年龄:
在一生之中,总有一个记忆力方兴未艾、而理解力却没有明显衰退的时期,即记亿力和理解力都好的时期。
这个时期,就是一个人创造力最好的“黄金时代”,或者说是科学发现的“最佳年龄区”。
通过将历代1249名杰出的科学家和1928项重大科学成果按其发现那年的年龄,做成统计曲线,不难发现,最佳年龄区在25—45岁之间,其最佳峰值年龄为37岁左右,而首次贡献的最佳成名年龄为33岁左右。
诺贝尔科学奖统计结果表明,科学创造的最佳年龄段:
物理学的平均年龄是35.3岁;
化学奖是41.7岁;
医学奖是39.1岁;全部平均38.9岁
在25—45岁之间,做出重大贡献的可能性(几率)是比较大的,尤其是37岁左右几率最大。
最佳年龄不断增大:
25——28——32——37。
第二节科学研究作为一种职业活动的特征
职业是社会分工的产物。
职业活动区别于业余活动的基本特征包括稳定的工作场所、较长的工作时间、需要专门的知识或者技能、对服务对象的责任、交换劳动获取报酬、共同的行为规范等。
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科学逐步由业余发展为职业。
科学研究又具有与别的职业活动的不同特点,因此它是一种特殊的、专门化的职业。
一、稳定的工作地点
科学研究同其他职业活动一样,有比较稳定的工作地点,那就是各种各样的实验室或者图书馆。
科研仪器、科研试剂、实验动物和文献信息是科学家工作岗位必备的条件。
现在,一个大规模的实验室的投资规模可以和一个现代化的制造公司不相上下。
二、固定的工作时间
与自由职业者或者业余爱好者不同的是,任何一个职业者都必须把除去睡眠和必要的休息之外的大部分时间用在他所从事的职业上。
尽管科学家有时会在行政管理上花去一些时间,但这些事务通常与研究活动直接相关,或者直接关系到该研究领域的人事变动。
与其他职业不同的是,科学研究工作者的工作时间具有明显的机动性,不像一般职业那样有固定的上下班时间;科学家多把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用于学习,而一般人则把它用于文体或者社交活动。
三、专门的知识或者技能
科学研究需要专门的知识或者技能。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科学制度化和专业化程度特别高,只有通过正规的学习获得严格的训练才能成为科学家,这是由高等教育来完成的。
通过学习,学生们接受专业知识、锻炼智力(包括理解能力、判断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掌握学习方法、培养自学能力。
现在,要在一个研究所或者大学里谋求一个研究职位,没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是不可能的。
美国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中,除第一个获奖人迈克尔孙(A.A.Michelson,1852-1931)没有获得过博士学位外,其余全部获奖者都获得过博士学位。
当然,科学家不像律师、会计等除学位外还需需要另外申请资格证书才能上岗。
只要愿意参与,你就可以随时从事科学研究活动,但要进入科研机构也不容易。
更为重要的是,与律师、医生、教师、财会人员等职业不同,科学家具备的专业知识主要不是供他在工作时重复应用,而只是提供了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工具,科学工作必须是创造性的,也就是说只有创新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科学家。
相对于其他职业而言,经验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小一些,因此年青科学家能够做出重要的发现。
四、对服务对象负责
科学研究也必须对服务对象负责。
科学研究一般分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
基础研究指没有特定商业目的,以创新探索知识为目标的研究活动。
其研究过程没有时间限制和具体实际研究,其成果体现为学术论文、学术专著,是没有保密性、人类共享的知识体系,很少能够商业化、企业化。
应用研究指运用基础研究成果和有关知识为创造新产品、新方法、新技术和新材料的技术基础所进行的研究。
其研究过程有一定的目标和计划性,但不是太严格。
其成果体现为学术论文、专利和原理模型等,少部分能够商业化、企业化。
开发研究指应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有关知识为创造新产品、新技术、新材料、以生产产品或完成工程我那个任务而进行的技术研究活动。
开发研究有明确的目标和特定的目的,其研究过程计划性强,受严格的时间和经费控制,其成果有很强的保密性,为个别组织或企业专有。
开发研究的成果体现为专利设计、工艺图纸、论证报告和试制产品等。
作为一项特殊职业,科学研究的服务对象有两类,一类是大型企业和政府;另一类是科学共同体(即某一领域科学家团体本身)。
企业和政府通过各种计划项目(主要是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以合同方式委托给科学家,科学家以各种学术报告、科学论文、技术成果等形式完成项目合同规定的预期目标;科学共同体则往往通过科学家申请把科学基金项目(主要是基础研究)委托给某一科学家,科学家以各种学术报告、科学论文等形式完成项目申请时的承诺。
科学成果必须通过由一系列人员组成的鉴定或者通过同行评议确认其研究活动的现实或者预期的价值。
只有通过了研究成果的鉴定或者得到了同行认可,某一科学项目才算是完成了任务。
当然,由于科学发现的不可预测性以及发现与应用之间的时间差距,科学研究特别是基础研究的服务质量不会像律师对于当事人、医生对于病人、教师对于学生那样明确,因此科学家也不必为科学研究的失败(未能达到预期的目的)承担过多的责任,但他们的心理负担可能一点也不轻松,因为失去政府、企业和科学共同体的信任,意味着失去资金的赞助,也意味着他不能适应科学家这个职业对他的要求。
五、交换劳动获取报酬
科学家作为一种职业角色,他承担着知识的生产者、熟练雇员和技术工作者以及专家咨询的三重任务,也以此获得报酬。
作为知识提供者,他为社会公益事业服务,其薪金像政府官员一样,由国家财政支付;作为熟练雇员或者技术工作者,他往往兼任教授(大学里的科学家)、行政(政府里的科学家)、应用及开发研究(企业里的科学家)等其他角色,可以用这种劳动获取报酬;同时,在进行很多重大决策时,社会往往问计于科学家,科学家获取他作为咨询人员的报酬。
报酬的主要形式是薪金,像其他职业一样,不管是政府、企业界还是大学,薪金和待遇的差别往往是诱导科学家到其部门从事科学活动的重要手段。
科学界普遍的高薪和社会给与做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以丰厚的报酬,更是吸引贫穷家庭的子弟参与科学活动的功利动因之一。
六、独立的职业规范
任何职业都要求其成员遵守职业道德。
职业道德是规范该职业的成员的行为、维护职业声誉而有职业成员共同制定、每个成员必须遵守的基本准则。
科学作为一种职业,不仅要求其成员遵守普遍的社会规范,包括社会伦理道德、法律法规等;也要遵守科学共同体特有的行为规范,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学术道德、科学精神。
科学是一个相对自治的职业,对职业规范的遵守是确保自治的基础。
如果科学家过多地违反了职业规范即出现了大量的科研越轨行为,外界干预就不可避免。
七、较高的职业声望
任何社会职业都有一个职业声望,职业声望的高低决定了从事这一职业人员的竞争和冲突的激烈程度。
职业声望越高,内部的竞争和冲突就越激烈。
科学家具有较高的职业声望,因此科学家之间的竞争和冲突也比较突出。
尽管在科学界之外的人看来,科学家之间充满了和谐,这只不过是冲突与竞争的表现形式不同而已。
通过以上特征的分析表明,科学作为一种职业,既有与一般职业共同的特点,也有区别于一般职业的特殊的特点。
了解这些特点,不论对从事科学研究的科学家本身,还是对将来希望从事科学研究的学生,以及对从事科技管理的行政人员,都会促进对科学事业和科学家的理解。
第三节科学职业化的影响
当人们回首赞叹二十世纪科学技术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时,无不流露出对科学这一神圣职业的尊敬。
前些年,在美国进行的职业声望调查中,科学家的声望指数名列前茅,甚至能成为一位杰出的物理学家要比当美国总统还令人尊敬。
科学这一职业之所以在现代社会获得如此高的声誉,除了表明科学对社会的影响日益重要并且得到了社会公众的广泛承认之外,还与它的特殊职业规范有关。
当然,与其它职业领域一样,科学共同体内部也存在着名利之争。
科学社会学家默顿注意到科学史上发生的科学发现“优先权”之争,如牛顿与莱布尼兹围绕着微积分、本廷与麦克劳德关于胰岛素发现优先权之争,认为这种现象并不表示科学家群体是一些虚荣心强的人,而是科学共同体的规范使得科学家唯一拥有的是社会对他们工作的承认,应该把它视为一个正常的社会现象。
他把普遍性、有条理的怀疑主义、公有性和无私利性作为科学家共同体所具有的独特的“精神气质”,是科学家应当遵守的行为准则。
但是,这些行为规范是理想化的,在现实情况下很难得到遵守。
因为随着科学研究作为一种社会职业以及科学与社会联系日趋紧密,各种社会经济政治因素都介入了科学研究领域,致使科学家难以坚持默顿所概括的特有“精神气质”。
自从1834年“科学家”一词出现以来,科学的职业化进程在世界各国得到了迅速发展,并且随着科学对社会产生的巨大影响成为各国政府重视、全社会成员尊敬的特殊职业。
科学职业化的高度发展,无论对科学的发展还是科学家的行为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首先,科学的职业化极大地促进科学的发展。
在科学职业产生以前,科学研究主要是科学家个人高雅的业余爱好,就连科学研究的经费也主要由科学家个人承担。
例如,举世闻名的英国格林威治天文台,最初是由天文学家弗莱姆斯蒂德个人出资兴建的;“近代化学之父”玻义耳,出身于贵族家庭,自己建立了他的私人实验室;伽俐略为了将全部精力放在科学研究上不得不靠与美第奇家族的良好关系来维持生计;大科学家牛顿则出身贫寒,只有在得到哈雷的慷慨解囊之后,他的巨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才能得以出版。
在科学可成为一种社会职业后,一方面,科学家不再用为生计担忧,科学研究的经费也由社会和政府来承担,各种现代化的实验室得以建立,极大地促进了科学技朮的发展;另一方面,科学的建制不断完善,科学研究的人力物力得到了合理的配置和使用。
科学家也不再像以前那样孤军奋战,而是与其它科学家进行着充分的交流与合作,大大提高了科学研究的效率。
其次,科学职业化和体制化的发展,也使得科学研究不再是一种单纯的“为学术而学术”的知识追求,而成为既受社会、经济、政治制约又反过来对它们产生影响的社会活动。
为了使科学研究工作能够顺利开展,科学工作者必须得到必要的生活保障以及基本的研究经费和设施。
作为一种交换,科学研究也必须为社会提供具有直接或间接应用价值的成果,来证实自己的价值以便得到社会更多的理解和支持。
因此,严格地说,科学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它是一个高度“自治的领域”,它受到种种社会因素的制约。
“曼哈顿计划”是“二战”的产物,“阿波罗登月计划”则是“冷战”的结果。
社会需求不但影响了科学发展的速度和方向,同时也影响到科学共同体的价值取向。
第三,从个人的角度来说,作为一种职业,科学研究不仅是为了“探索自然真理”的伟大事业,同时也是一种谋生的手段。
从这种意义上来说,科学工作者与其它人没有什么两样,都需要完成相应的工作得到相应的报酬和奖励。
但是,与其它一些社会职业不同的是,科学研究成果的评价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
因为科学研究是一种创新活动,并且只有最先完成的人才能得到社会的承认。
此外,科学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有些重大的科研成果在一开始并没有得到充分的认识。
相反,也会有一些研究成果在当时看来并不重要,后来逐渐变得重要起来。
如果再考虑到其它一些因素,要想建立起易操作的、客观的、公正的标准至少在原则上是不可能的。
这种情况下,随着近年来我国各种奖励措施的实施,科学研究领域中也在某种程度上出现了急功近利的现象。
甚至,有的人不惜破坏学朮规范,伪造实验数据或剽窃他人的成果。
这不仅违反了科学共同体的行为准则,也是对基本的道德原则的粗暴践踏。
因此,科学工作者的行为主要还得靠科学界自身来约束。
虽然默顿所概括的科学家的“精神素质”过于理想化,但是,至少在科研成果评价上维护和保持科学家群体的相对独立性和自主性,通过老一辈科学家榜样的力量建立起我国科学界的职业道德规范是十分必要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二 科学研究 一种 特殊 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