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育种学知识汇总.docx
- 文档编号:28194931
- 上传时间:2023-07-09
- 格式:DOCX
- 页数:32
- 大小:42.76KB
作物育种学知识汇总.docx
《作物育种学知识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作物育种学知识汇总.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作物育种学知识汇总
作物育种学的基本任务:
1.研究作物的性状及其遗传规律2.搜集和创造种质资源3.培育农作物的新品种4.研究良种繁育的方法与技术
作物育种学的性质:
1.人工进化的科学2.以遗传学、进化论为主要基础理论的综合性科学3.应用科学人工进化的科学
进化:
作物由野生植物演变来的过程.进化的基本因素:
变异、遗传、选择
作物育种学的主要内容:
1.育种目标的制订及实现目标的相应策略。
2.种质资源搜集、保存、研究、利用和创新。
3.选择的理论与方法。
4.人工创造变异的途径、方法和技术。
5.杂种优势利用的途径与方法。
6.目标性状的遗传、鉴定及选育方法。
7.育种各阶段的田间试验技术
8.新品种的审定推广和种子生产。
作物品种:
作物品种是人类在一定的生态和经济条件下,根据自身的需要所选育的某种作物的某种群体;这种群体具有相对稳定的遗传特性,在生物学、形态学及经济性状上的相对一致性,而与同一作物的其他群体在特征、特性上有所区别;这种群体在一定的地区种植,在产量、抗性、品质等方面等符合生产发展的需要。
品种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1.提高单位面积产量2.改善产品品质3.减轻和避免自然灾害4.扩大种植面积5.有利于耕作制度的改革和复种指数的提高6.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及提高劳动生产率7.提高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
第一章作物繁殖方式与品种类型
作物繁殖方式:
有性繁殖:
自花授粉作物(小麦、大麦、燕麦、大豆、花生、芝麻、烟草、马铃薯)异花授粉作物(玉米、向日葵、甘薯、蓖麻、黑麦、白菜型油菜)
无性繁殖:
植株营养体繁殖(甘薯、马铃薯、甘蔗、草莓)
自花授粉作物:
指在自然条件下,同一株或同一朵花的花粉授于雌蕊而繁殖后代的作物。
主要栽培作物:
禾谷类:
水稻、小麦、大麦、燕麦。
豆类:
大豆、花生
其他作物:
烟草、马铃薯
异花授粉:
雌蕊柱头接受异株或异花花粉授粉的称为异花授粉。
雌雄同株异花:
玉米、黄瓜、甜瓜、南瓜、西瓜
雌雄同花自交不亲和:
黑麦、甘薯、白菜
雌雄同花不同熟或雌雄蕊异长:
荞麦、向日葵
常异花授粉作物的主要栽培作物:
高粱、棉花
作物自然异交率的测定:
自然异交率在4%以下的是典型的自花授粉作物;
自然异交率在50-100%的是典型的异花授粉作物;
天然异交率(%)=(F1中具显性性状的植株数/F1代总植株数)×100%
自花授粉作物遗传特点
(1)一致性:
群体同质,基因型纯合,基因型和表现型基本一致♀AbcDfE♂AbcDfE
(2)遗传性相对稳定(3)自交不退化
自花授粉作物的基因型:
个体间的基因型是同质的、纯合的,表现型是整齐一致的,表现型和基因型是一致的。
常异花授粉作物遗传特点
①自花授粉为主,天然异交率较高,群体存在异质性和杂合个体。
但农艺经济性状基本一致;②较耐自交:
无明显自交衰退现象
常异花授粉作物的基因型
①品种基本群体的纯合同质基因型;②杂合基因型;③非基本群体的纯合基因型。
异花授粉作物的遗传特点
1)异质性
对于个体来说,基因型是杂合的,基因型和表现型不一致。
AbcD×aBcD=AaBbccDD
对于群体来说,是一个复杂的群体,表现型是多种多样的。
AbcD×aBcD=AaBbccDD
AbcD×ABCd=AABBCcDd
(2)分离不稳定;单个个体的后代分离大,
(3)自交显著退化。
自交衰退严重。
异花授粉作物的基因型
(1)开放授粉条件下:
品种群体的基因型是高度杂合的,群体内个体间的基因型是异质的,因此,它们的表现型是多种多样的,且基因型和表现型不一致,
(2)在一个封闭系统中:
将保持遗传平衡状态。
作物品种的基本要求:
特异性.一致性.稳定性
纯系品种(自交系品种):
是对突变或杂合基因型经过连续多代的自交加选择而得到的同质纯合群体。
纯系品种群体的遗传组成特点:
①个体基因型是纯合的。
②群体同质。
③自交不退化。
杂交种品种:
在严格选择亲本和控制授粉的条件下,产生的各类杂交组合的F1植株群体。
杂交种品种群体的遗传特点:
①个体基因型高度杂合,表现出很高的生产力。
②群体同质,表现型整齐一致。
③近交分离,只利用F1的杂种优势
多系品种:
由若干近等基因系的种子、按一定比例混合成的播种材料。
无性系品种:
由一个无性系或几个近似的无性系经过营养器官的繁殖而成。
各类品种的育种特点
1.纯系品种的育种特点
(1)对纯系品种的基本要求:
①基因型高度纯合。
②性状优良而且整齐一致。
(2)育种特点:
①利用自然变异,采取自花授粉和单株选择相结合的育种方法。
②拓宽遗传变异范围,在大群体中进行单株选择。
2.杂种品种的育种特点
①包括自交系育种和杂交组合育种两个育种程序。
②对影响亲本繁殖和配置杂种产量的性状必须加强选择。
③需要建立相应的种子生产基地和供销体系
3.群体品种的育种特点
①创建和保持广泛的遗传基础及基因型的多样性。
②对后代群体一般不进行选择。
③对异花授粉作物群体,要在隔离条件下,多代自由授粉,以打破基因链锁,达到遗传平衡
4.无性系品种的育种特点
①采用有性杂交和无性繁殖相结合的方法,固定优良性状和杂种优势
②利用芽变培育新品种。
第二章种质资源的概念
种质资源的概念:
具有一定种质或基因的生物类型,称为种质资源
瓦维洛夫的作物起源中心学说
学说的内容:
作物起源中心:
凡遗传类型有很大的多样性且较集中、具有地区特有变种性状和近亲野生(栽培)类型的地区。
(1)作物起源中心有两个主要特征:
基因的多样性和显性基因频率高,又名为基因中心或多样化变异中心
(2)最初始的起源地称为原生起源中心,当作物由原生起源中心地向外扩散到一定范围时,在边缘地点形成次生起源中心
原生起源中心:
①有野生祖先②有原始特有类型③有明显的遗传多样性④有大量的显性基因
次生起源中心:
①无野生祖先②有新的特有类型③有大量的变异④有大量的隐性基因
瓦维洛夫提出8个作物起源中心
(1)中国—东部亚洲中心:
包括中国中部和西部山岳及其毗邻的低地。
主要起源作物:
黍、高粱、裸粒无芒大麦、大豆。
(2)印度中心:
包括缅甸和阿萨姆(印度东部的省)。
主要起源作物:
水稻、甘蔗。
2a.印度—马来亚补充区:
包括马来亚群岛,主要起源作物:
香蕉。
(3)中亚细亚中心:
包括印度西北部、克什米尔、阿富汗、塔吉克和乌兹别克及天山西部。
主要起源作物:
普通小麦。
(4)西部亚洲中心:
包括小亚细亚、外高加索、伊朗和土库曼高地。
起源作物:
一粒小麦、二粒小麦、黑麦、葡萄、苜蓿。
(5)地中海中心:
大量蔬菜作物,包括甜菜。
(7)南美和中美中心:
包括安的列斯群岛。
玉米起源于该中心。
(8)南美中心:
包括秘鲁、厄瓜多尔、玻利维亚等。
是块根类作物如马铃薯、木薯等作物的起源中心。
8a.智利中心:
重要的有花生。
种质资源的类别和特点
1.种质资源根据亲缘关系进行分类,Harland等将基因库分为:
(1)初级基因库【库内的各资源间能杂交,正常结实,无生殖隔离,杂交不实或杂种不育(种内材料)】
(2)次级基因库【此类资源间的基因转移是可能的,但存在一定的生殖隔离,杂交不实或杂种不育,必须借助特殊手段才能实现基因转移(种间各材料或近缘野生种)】
(3)三级基因库【亲缘关系更远的类型。
彼此间杂交不实,杂种不育现象更明显,基因转移困难(种间以上材料)】
2.按育种实用价值分类
(1)地方品种(农家品种):
在局部地区内栽培的品种,多未经过现代育种技术的遗传修饰特点:
有明显的缺点但具有独特的可利用的特性。
(2)主栽品种:
指经过现代育种技术改良过的品种,包括自育或引进的品种。
特点:
具有较好的丰产性和较广的适应性
(3)原始栽培品种:
指具有原始农业性状的类型特点:
多与杂草共生,有一技之长。
但不良性状遗传率高
(4)野生近缘种:
包括作物的近缘野生种和有价值的野生植物。
特点:
在某一地区的自然条件下经过长期自然选择形成的具有一般栽培作物欠缺的一些重要性状。
野生棉:
强大生活力和抗逆性
雷蒙德氏棉全株及花:
抗干旱,抗角斑病,抗叶跳虫,抗锈病。
具有提高纤维细度和拉力的潜在能力,生长旺盛。
野生大豆:
紫花园叶,小豆荚
半野生大豆:
种子皮黑,有泥膜。
(5)人工创造的种质资源:
人类通过诱变、杂交等手段创造的各种突变体及其它育种材料。
也称中间材料。
特点:
多具有某些缺点,但具有一些明显的优良性状。
收集材料的整理:
归类统一编号分类
种质资源的保存方法
①种植保存
每1-5年播种一次,繁殖种子,以保存生活力
②贮藏保存
控制贮藏条件(温度、湿度)以保持品种资源种子的生活力
原理:
迫使种子处于代谢作用的最低限度。
③离体保存:
用试管保存植物的组织和细胞的培养物。
原理:
植物细胞的遗传全能性
④基因文库技术
种质资源的鉴定与研究
种质资源鉴定和研究的主要内容有:
①特征、特性的观察与鉴定
在田间条件下观察品种资源的植物学特征和农艺性状及生育特性。
②性状遗传特点研究。
深入研究主要经济性状的遗传变异规律、性状相关、甚至进行基因定位、克隆等。
种质资源的利用
(1)通过杂交、诱变及其它手段创造新种质
(2)直接从中选择优良个体培育新品种
(3)通过杂交、诱变等,从后代中选择优良变异个体,培育成新品种
基因库(基因银行):
储备的具有形形色色基因资源的各种材料
第三章育种目标
育种目标(breedingobjective):
在一定地区的自然、耕作栽培和经济条件下,所要育成的新品种应具备的优良性状的指标。
(一)高产
高产:
单位面积产量高,是作物育种的主要目标
(二)稳产
影响因素:
①气候:
干旱、高温②土壤:
盐碱含量高③生物:
病虫害
抗病育种:
从抗单一病害渐向抗多种病害发展
抗虫育种:
以非选择性和抗生作用为目标其中由抗生作用产生的作用在育种上最有希望。
非选择性是害虫不愿意寄生的特性;抗生作用是不适于害虫发育和繁殖的特性;
耐性和补偿性是指即使受到虫害侵袭,但由于恢复和旺盛生长可降低危害程度的特性。
决定作物稳产的因素:
对病虫害的抗耐性抗倒伏性适应性
(三)优质
品质:
产品能满足一定需要的特征特性的总和
品质的内容:
营养品质,加工品质,卫生品质,商品品质
1谷类作物:
营养品质、加工品质、卫生品质、商业品质
2油料作物:
食用油品质
3纤维作物:
棉花品质
(四)适应机械化
生育期适宜,适应机械化
制定育种目标的原则
1立足当前,展望未来,富有预见性。
2突出重点,分清主次,抓住主要矛盾。
3明确具体性状,指标落实。
4必须面向特定的生态地区和栽培条件
生物产量:
作物整个生育期间,通过光合作用和生产积累有机物的总量(有机物质90%-95%,矿物质占5%-10%。
经济产量:
栽培目的所需要的经济价值的那部分产量(子粒、块根、块茎等)。
经济系数或收获指数(HI):
生物产量转化为经济产量的效率,即经济产量与生物产量的比值。
(收获指数高,说明有机物质利用率高。
)
高产品种的重要特征特性
前期:
早生快发,建立较大的营养体;
中期:
营养器官与产品器官健壮而协调生长,积累大量有机物质,形成足够量的贮藏光合产物的器官;
后期:
功能叶片多,叶面积指数高,叶片不早衰,保证有充足的有机物质向产品器官运转。
北方:
生育期短,气温低,源是主要矛盾,改善株型,提高光合率。
源要足、库要大、流要畅
作物产量的构成因素:
禾谷类作物:
理论产量=每亩穗数×穗粒数×粒重
高产育种策略
(1)矮秆育种(作用:
①降低植株高度,增加密度,降低茎秆比重,提高收获指数;②株高降低减少倒伏。
)
(2)理想株型育种
优良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集中在一个植株上,获最高光能利用率,并将光合产物输送籽粒中,提高产量。
(3)高光效育种:
提高作物本身光合能力和降低呼吸消耗
经济产量=生物产量×收获指数=净光合产物×收获指数=(光合能力×光合面积×光合时间﹣光呼吸消耗)×收获指数
第四章引种与选择育种
1广义的引种:
指从外地或外国引进新植物的各种遗传资源材料
2驯化:
人类对植物适应新的地理环境能力的利用和改造。
3引种和驯化的关系:
引种是驯化的前提,驯化是引种的客观需要.
气候相似论基本要点(20世纪初德国迈尔):
地区之间在影响作物生长的主要气候因素上,应相似到足以保证作物品种相互引种成功时,引种才有成功的可能性。
引种的生态条件和生态型相似性
生态因素(条件):
作物生存和繁殖中,对作物的生长发育有明显影响和直接为作物所同化的因素。
生态型:
指在同一物种变种范围内,在生物学特性、形态特征等方面均与当地的主要生态条件相适应,遗传结构也基本相似的作物类型。
生态型种类:
气候生态型、土壤生态型、共栖生态型、亲缘生态型
生态区:
对于一种作物具有大致相同的生态环境的地区
生态适应性:
农作物品种对环境条件正常反应。
如:
生育期、丰产性和稳产性、自然条件、耕作栽培条件
一般来说,生态条件相似的地区引入品种是易于成功在相同生态型之间相互引种比较容易成功,不同生态型之间相互引种有一定的困难。
影响引种成功的因素:
1温度2光照3纬度4海拔5栽培水平、耕作制度、土壤情况6植物的发育特性
(1)感温阶段:
植物要求有一定温度、水分、营养物质等条件的总体作用温度条件起着主导作用。
感温(春化)阶段:
种子萌动-性器官形成初期发芽-分蘖
(2)感光阶段:
光照和黑暗条件起着主导和决定性作用。
根据作物对光照长度的要求不同,可将作物三种类型。
(1)长日照作物
(2)短日照作物(3)中间性作物
根据作物对温度和光照要求的不同,可将其分为:
低温长日照作物:
如小麦
高温短日照作物:
如水稻、玉米
作物不同类型引种后的生长变化规律
植物驯化的基本原理:
改造植物的遗传保守特性,使其适应新的环境。
选择育种(系统育种):
指对现有品种群体中出现的自然变异进行性状鉴定、选择并通过品系比较试验,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培育农作物新品种的育种途径。
(一)选择育种的基本原理
纯系:
指自花授粉作物一个纯合个体自交所产生的后代,即由同一基因型组成的个体群
1纯系学说的主要内容
(1)在自花授粉作物原始品种群体中单株选择是有效的
(2)从同一纯系内继续选择是无效的
2作物品种自然变异原因
(1)自然变异:
自然异交引起的基因重组(天然杂交)
(2)自然突变:
来自自然因素、气象(温度、降雨量)、宇宙射线、土壤理化特性。
(3)剩余变异:
有些品种育成时,有些性状并未纯合,尤其是一些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以致在推广后仍然发生一些分离;有些性状在推广到新地区后,在新的生态条件下暴露出其中的变异。
(二)性状鉴定与选择
1选择的基本方法
(1)混合选择:
从品种群体中选择目标性状基本相似的个体,混合后加以繁殖,与原品种进行比较,从而培育新的品种。
个体选择;混合种植;混合鉴定;决定取舍
(2)单株选择:
从品种群体中选择优良的个体,分别脱粒保存,第二年分别各种一小区,根据各小区植株的表现来鉴定上年当选个体优劣,并据此淘汰不良个体的后代。
个体选择;单株成系;分系比较;择优去劣
株系:
一个单株的后代种成一个系统称为株系。
2鉴定的方法
(1)直接鉴定、间接鉴定
(2)田间鉴定、实验室鉴定(3)自然鉴定、诱发鉴定(4)当地鉴定、异地鉴定
鉴定是选择的依据,对育种有时起到关键的作用
(三)选择的育种程序
1单株选择和纯系育种程序
(1)单株选择法:
一个单株就是一个基因型,中选单株形成了一个谱系故又叫系谱选择法和基因型选择法
单株选择法分一次单株选择法和多次单株选择法
(2)纯系育种程序
原始品种群体——株行比较试验——品系比较试验——区域试验、生产试验、种子田——经审定合格品系成为品种——大面积推广
2混合选择与混合选择育种程序
(1)混合选择:
混合选择分一次混合选择和多次混合选择
(2)混合选择育种程序
选优良一致的个体,混和脱粒——混选群体与原品种比较试验——繁殖的优良种子,大面积推广。
(3)集团混合选择育种程序
(4)改良混合选择育种
第一年,从优良群体选优良单株。
第二年,选优良株系混合脱粒。
第三年,标准品种、改良选择混合种、原始群体产量比较。
第五章+杂交育种
杂交育种(breedingbyhybridization):
不同品种间杂交获得杂种,继而在杂种后代进行选择以育成符合生产要求的新品种,称杂交育种。
杂交育种的意义:
1杂交育种是选育作物新品种的主要方法之一(是适用作物最广的方法)2可综合双亲优良性状,并可获得超亲新性状。
(杂种后代有可能出现亲本所不具有的新类型)3杂交育种可与其它育种方法相结合应用。
组合育种:
将分属于不同品种、控制不同性状的优良基因随机结合后形成不同的基因组合,再通过定向选择育成集双亲优良性状于一体的新品种。
遗传机理:
基因重组和互作
超亲育种(transgressionbreeding):
将双亲控制同一性状的不同微效基因积累于同一杂种个体中,形成在该性状上超越任一亲本的类型。
遗传机理:
基因累加和互作。
亲本选配的重要性:
①亲本选配是杂交育种成败的关键②提供广泛而适宜的遗传基础,创造更多的选择机会
亲本选配的原则:
互补原则、适应性原则、遗传差异原则、配合力原则
1双亲都具有较多的优点,没有突出的缺点,在主要性状上优缺点尽可能互补(互补原则)理论依据:
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
2亲本之一最好为当地推广的优良品种(适应性原则)
3杂交亲本间在生态型和亲缘关系上差异较大(遗传差异原则)
4杂交亲本应具有较好的配合力
配合力:
亲本和其他亲本杂交,在杂种后代中产生优良个体的能力。
一般配合力:
某一亲本与其他若干亲本杂交,杂种后代在某数量性状上的平均表现
特殊配合力:
两个特定材料杂交组配后代在某个数量性状的表现。
杂交技术与方式
(一)杂交方式
1单交:
两个亲本进行杂交
2复交:
包含三个或三个以上亲本,进行两次或两次以上的杂交
(1)三交
(2)双交(3)四交(4)聚合杂交
3.回交:
两个亲本杂交后,子一代再与双亲之一重复杂交
杂种后代的选择
(一)系谱法:
自杂种第一次分离世代(单交F2复交F1)开始选株,分别种成株行,每株行成为一个系统(株系),以后各世代在优良系统中连续选单株,直到选出优良一致系统,升级进行产量试验。
特点:
以株建系,可查祖谱。
工作要点
(1)杂种F1代
去假杂种;淘汰有严重缺点的组合
(2)杂种第二代(F2)-选择的关键世代
淘汰不良组合,在优良组合中选优良单株.
(3)杂种第三代(F3)—对入选F2单株进一步鉴定和选择的重要世代
内容:
选拔优良株系,从优良株系中选择优良单株。
(4)杂种第四代(F4)—选拔优良一致的系统
从优良系统群中选系统,再从优良系统中选单株
(5)杂种第五世代(F5)及其以后世代
杂种各世代选择效果与依据
(1)同一世代不同性状遗传力不同。
(2)同一性状在不同世代的遗传力不同,选择效果不同
(3)同一世代的同一性状的个体和群体选择效果不同
选择:
首先选组合,再在优良组合中选优良株系,最后在优系中选优株。
(二)混合法
(三)衍生系统法衍生(派生)系统:
F2(F3)单株繁衍的后代群体。
方法
(1)单株选择
(2)派生系统混合种收(3)淘汰不良派生系统(4)系统内选单株成系(5)选拔优系升级
(四)单籽粒传法
自F2开始每一株上随机取一粒种子混合组成下一代(F3)群体,直到纯合化达到要求时(F5或F6),再按株(穗)收获,下年种成株(穗)行,从中选择优良株(穗)系混收。
进行产量比较试验。
(五)集团混合法
第六章回交育种
回交育种的特点:
优点:
1.群体较小,方向易控,准确性高2.只要目标性状能得到发展,在任何环境下都可以进行回交育种工作(异地异季加代)3.育成的品种容易被生产者接受缺点:
1.对原品种改进度小2.目标性状要有较高的遗传力且易于识别鉴别,否则效果不佳3.每回交一次需做大量的人工去雄授粉工作
回交育种的方法:
1.轮回亲本的选择(农艺性状好,只有个别缺点。
改良后发展前途)2.非轮回亲本的选择(
有轮回亲本欠缺的目标性状
目标性状突出且遗传传递力强度受少数基因控制
目标性状最好是显性—便于识别
除目标性状外,其他性状一般不做严格要求)
回交次数:
(一般经过4-5次)1.当双亲差异较小或被转育的目标性状是由单基因或寡基因控制的回交次数可适当减少2.当双亲性状差异较大或被转育的性状是由多基因控制的可增加回交次数3.目标性状和其他不良性状存在连锁关系时增加回交次数
多系品种:
由若干近等基因系组成的品种
第七章诱变育种
诱变育种:
是利用理化因素诱发变异,再通过选择而培育新品种的育种方法。
诱变育种的特点:
(1)诱变频率高,变异范围广
(2)改良作物个别单一性状比较有效(3)诱变的变异比较稳定,可以缩短育种年限(4)缺点:
变异方向难以把握,有益的变异的频率较低。
物理诱变处理的方法
诱变处理的材料:
1.种子2.绿色植株3.营养器官4.离体培养中的细胞和组织
辐射处理方法:
1.外照射2.内照射(浸泡法、注入法、施入法)
化学诱变的特点:
1.诱变点突变多,染色体畸变少2.诱变变异的专效性比物理诱变强3.在使用上比较经济方便,不需要特殊的设备,但需要注意安全,不要直接接触皮肤。
化学诱变剂的类型:
1.烷化剂(甲基磺酸乙酯EMS)2.叠氮化钠3.碱基类似物
诱变育种的程序:
1.处理材料的选择(选择综合性状好的只有个别缺点的品种、选用杂交材料或杂种、选用单倍体易识别品种)2.诱变剂量的选择3.处理群体的大小4.后代种植和选择方法[诱变一代M1的种植与选择(种植:
多种密植优管选择:
M1多为隐性突变,一般不进行选择,但被照射的杂种或单倍体时应选择)M2及其后代的种植和选择(稀点播或稀条播并加大群体、是选择的关键世代,具体选择方法与常规条件方法相同,后继世代选择方法与杂交育种相同、处理方法有系谱法和混合法)]
第八章+远缘杂交育种
远缘杂交育种的重要性:
1.远缘杂交是改良现有品种和创新种质的重要途径之一2.创造或合成新物种3.创造异染色体体系4.利用远交获得雄不育系,可扩大杂优利用范围5.诱导单倍体6.远缘杂交是研究生物进化的重要实验手段
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的方法(生殖隔离室不亲和的主要原因)
1、广泛测交,确定适当亲本
种内的不同变种或品种与另一物种间的亲和力有很大差异(中国春与矮粒多),在确定适当亲本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栽♀,野♂;
(2)染色体多为♀,少为♂
(3)以品种间杂种为♀
2、染色体预先加倍:
将染色体数目少的亲本先加倍,然后再杂交。
3、媒介法(桥梁法)米丘林首用。
两个物种直接杂交不成功时,先和第三个桥梁物种杂交。
4、采用特殊的授粉方式
(1)混合授粉:
母本花粉起“敲门砖”的作用。
(2)重复授粉:
碰时,渐适,消耗识别蛋白。
如用“蚂蚱麦”和长穗偃麦草:
授1次(0.2%),授2次(7.4%)
(3)提前或推迟授粉:
多用幼龄授粉。
(4)射线处理
γ-ray,x-ray,uv等照射雌穗可使抑制性蛋白变性or失活,进而使异源花粉脱离抑制状态由不亲和变为亲和。
5、外源植物激素处理
对柱头or花粉施用CA3等化学物质,有助于提高杂结实率。
如中科院用该法解决了棉种间杂交问难题。
6、其他方法: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作物 育种 知识 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