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史教学案.docx
- 文档编号:28191968
- 上传时间:2023-07-09
- 格式:DOCX
- 页数:21
- 大小:224.06KB
世界史教学案.docx
《世界史教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世界史教学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世界史教学案
世界史教学案
第七单元两极格局下的世界
一、知识结构图表
二、阶段特征:
(1)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高速发展并进入滞胀阶段
(2)社会主义曲折发展
(3)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高涨和第三世界兴起
(4)国际政治格局形成以美苏两极对峙为核心的国际关系新格局
三、经典试题:
1、与雅尔塔体系形成无关的是(99全国高考题)
A、西欧国家的普遍落B、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C、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头号强国D、苏联成为唯一能与美国相抗衡的大国
2、本世纪40年代末,南斯拉夫、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改革的共同点是
A、起因于国内爆发政治危机B、为了避免社会主义阵营发生分歧
C、放松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D、迫于国内外压力半途而废
3、二战后,联合国的成立反映了世界人民的和平愿望。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2002年全国高考文综题)
A、联合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宣告以维护世界和平为宗旨的国际组织
B、《联合国家宣言》提出了成立联合国的构想
C、联合国大会是惟一有权采取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行动的机构
D、除政治外,联合国的活动范围还涉及经济、文化等领域
4、美国提出“欧洲复兴计划”的根本目的是(98年全国卷)
A、稳定欧洲的资本主义制度B、推行“遏制共产主义”政策
C、向苏联和东欧地区进行经济渗透D、帮助西欧经济复兴
5、对20世纪60~80年代美苏关系的概括,较为全面的是(97年全国卷)
A、苏联不断加强对外扩张,美苏争夺世界霸权
B、美苏对峙,互有攻防,双方争夺世界霸权
C、美国采取强硬政策遏制和反苏联的全球扩张
D、美苏争夺全球战略优势,军备竞赛不断升级
6、概括20世纪60年代前后,西欧资本主义国家,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东亚、东南亚
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概况的特点。
同期的中国与此相比有何缺陷?
这些缺陷在后来是如何弥补的?
(2000年3+X高考“社会科学综合测试题)
7、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二战后,日本教育开始实行9年免费义务教育制度。
日本政府1957年提出
《科学技术振兴教育方案》,1958年决定按“充实基础学力,提高科学技术教育”的方针改革中小学课程。
60年代开始强调产学研相结合,由各大企业集团对大学提供资助,大学则为工业界培养人才。
1967年这一做法扩大到了农业、商业和水产业。
1961年决定增加理工科大学数量,扩大招生,1962年创办高等专科学校。
1965-1970年培养出19万工科中级技术人员。
研究生教育也在发展,1957年获理工农医专业博士学位的占博士总数的88%。
—据刘天纯的《日本改革史纲》
材料二:
二战后日本大力从国外引进先进技术,特别上购买技术专利权。
到1972年共买进专利1.7万项,耗资31亿美元。
1981年日本政府提出了“技术立国”的口号。
的开发科技方面,50年代用于引进外国技术的费用占科研总经费的45%左右,60年代降至24%,70年代再降至10%,对外国技术的领带明显降低。
—据刘天纯的《日本改革史纲》
材料三:
二战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单位:
亿美元)
年份
1952
1955
1958
1960
1963
1966
1968
1970
1972
1974
1976
产值
173
239
320
431
682
1026
1438
1969
2942
4545
5544
—摘自《国外经济统计资料(1949-1976)》
根据材料回答:
(1)战后日本教育、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各有什么特点?
(2)战后日本教育对科技发展的作用主要表现是什么?
教育、科技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是什么?
8、读以下材料(2000年高考全国卷)
材料一:
自朝鲜战争起,美国的全球扩张和争霸进一步加强,海外军事开支和各种
“援助“名目繁多。
这些开支50年代平均每年53亿美元,60年代平均每年近60亿美元,70年代前3年平均达71亿美元。
—据《世界经济统计简编(1978)》
材料二:
1950年-1975年间,美国工业生产平均年增长3.8%,英、法、联邦德国
5.4%,日本为12.4%。
1951年-1977年,美国工业劳动产生率平均增长3.2%,日本为8.8%,联邦德国为4.4%,法国为4.3%。
—《世界经济史》(宋则行、樊亢)
材料三:
美国的进出口贸易情况表(单位:
亿美元)
年代
1950
1960
1970
1973
与日本的贸易
+2.4
+2.0
-15.9
-19.4
与西欧国家的贸易
+2.0
+10.7
-5.8
-17.8
材料四:
资本主义世界黄金外汇储备比重变化表(%)
年代
1937
1950
1960
1971
1972
资本主义世界
100
100
100
100
100
美国
46.4
48.5
31.2
9.7
7.6
日本
6.1
1.3
3.2
12.4
12.3
西欧共同体国家
-
-
26.5
30
29.6
回答:
1973年,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
结合材料说明其原因。
第七单元两极格局下的世界单元训练
一、选择题
1、二战后世界经济发生的主要变化是①国际金融体系和贸易体系的形成②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空前发展③形成了以美苏冷战为特征的两极格局④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
A、①②B、②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2、对二战后初期世界政治经济形势叙述不正确的是
A、西欧国家普遍衰落B、美国工业总产值开始跃居世界第一
C、苏联影响大增,成为政治军事大国D、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货币制度建立
3、“二战”后,美国全球扩张政策不包括下列哪个选项:
A、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进行“冷战”B、在亚洲发动侵略朝鲜的战争
C、实施“马歇尔计划”D、控制和操纵联合国
4、美国“金元外交”与“马歇尔计划”所起作用的不同点是:
A、增强了美国对其它国家的支配B、稳定了资本主义秩序
C、帮助欧洲恢复了经济D、加深了美日之间的矛盾
5、杜鲁门声称:
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是“一个胡桃的两半“,其含义不包括:
A、都是美国“冷战”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B、都以经济和军事援助为主要形式
C、其目的都是反苏反共D、都是为了美国的国家利益
6、20世纪50至70年代西欧各国为维持经济的相对稳定和持续发展而采取的经济政策包括①不同程度地推行国有化政策②广泛推行社会福利制度③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宏观管理④大力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我们应该用对立统一的观点把握中美关系,既要认识到两国关系的曲折性,又要看到两国关系的不断发展以及两国关系在当今世界的重要地位和影响。
据此回答下列4-6题:
7、面对中国政府对美国出兵朝鲜的一再警告,美国统治者认为:
“如果中国人进入朝鲜,他们简直是自投死路”。
这句话表明:
A、美国准备入侵中国B、美国低估中国人民的决心和力量
C、美国引诱中国出兵D、美国以联合国军名义吓唬中国
8、促使1972年尼克松访华的主要原因是
A、为了便美国产品进入中国市场
B、美国人民要求改善同中国的关系
C、美国政府认识到孤立中国的政策失策
D、美国认为同中国实现关系正常化符合美国的战略利益
9、当前中美关系发展的最大障碍是
A、意识形态问题B、台湾问题C、人权问题D、贸易问题
10、二战后初期,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不包括
A、高度集中的体制弊端日益严重B、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有增无减
C、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遭到破坏D、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大量渗透。
11、欧亚社会主义阵营形成时,其中各国都
A、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B、已建立比较完备的工业体系
C、面临恢复和发展经济的任务D、已完成农村中的社会主义改造
12、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苏联与东欧国家进行改革的共同原因主要是:
A、苏联模式弊端日益暴露B、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自治制度的影响
C、稳定东欧、苏联的局势D、苏共二十大打破了斯大林大林的个人崇拜
13、下列对赫鲁晓夫批判斯大林个人崇拜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对从根本上铲除个人崇拜有积极作用B、反对个人崇拜有利于解放思想和改革创新
B、批判斯大林缺乏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方法D、也给反苏反共提供了可乘之机
14、东欧各国改革中,摆脱苏联模式,最早探索本国社会主义道路的国家是:
A、波兰B、捷克斯洛伐克C、南斯拉夫D、匈牙利
15、二战期间美苏合作关系在战后破裂的主要原因是:
A、美苏争霸的结果B、意识形态分歧的结果
C、两极格局形成的结果D、国家利益冲突的结果
16、日本投降后,美国派军队以“盟军”名义占领日本的最主要的目的是:
A、独霸日本B、防止日本发生日本革命
C、稳定日本社会秩序D、扩展在东亚的势力
17、联合国与国联的相同之处是:
①建立于世界大战后②都被资本主义大国所操纵③都宣称维护世界和平的安全为宗旨④都促进了国际合作、解决国际争端中起了积极作用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D、②③
18、二战后世界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突出表现在:
A、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关系格局被美国独霸世界的局面所取代
B、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关系格局被美苏共同主宰世界的局面所取代
C、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关系格局被美苏两极格局所取代
D、第三世界崛起,使原有的国际关系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19、20世纪70年代美国主动与苏联就限制战略核武器达成协议,其根本原因是:
A、和平发展成为世界历史发展主流B、美国军事、经济实力相对下降
C、美陷于侵越战争的泥潭D、中苏关系相对缓和
20、在亚非会议上,中国代表团团长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原则,当时各国“求同”的基础是
A、殖民主义造成的痛苦和灾难B、霸权主义的威胁
C、不同社会制度的存在D、追求和平发展的愿望
21、“我们认为,第三世界国家的人民要发展自己的经济,首要的前提是维护政治独立,归根到底,政治独立与经济独立是分不开的”根据以上观点,你认为①没有政治独立,就不能获得经济独立②没有经济独立,一个国家的政治独立是不完整的③政治独立是第一位的④经济独立是第一位的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22、第一次亚非会议所体现的“万隆精神”核心是:
A、争取民族独立B、发展民族经济
C、团结反帝、增进友谊D、维护世界和平
23、二战后影响第三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A、没有摆脱殖民主义控制B、原有经济基础差
C、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D、生产和经济方式落后
24、2001年4月2日,我国外交部长唐家璇约见日本驻华大使,就日本政府审定通过右翼学者编写的初中历史教科书问题向日方提出严正交涉。
此前韩国政府及东南亚等国也对日提出了异议。
据悉,在这本教科书中,日本把二战中对亚洲的侵略说成是“把亚洲从欧洲人统治下解放出来的正义战争”,而且公然宣称南京大屠杀存在历史的争议。
上述材料说明了:
A、世界和平面临严峻的挑战
B、广大日本人民是爱好和平的
C、日本右翼势力的复活及军国主义思潮的蔓延
D、日本在教科书问题上维护了其民族利益
25、新加坡经济的腾飞给予亚洲发展中国家最根本的启示是
A、选择先进的社会制度B、制定适合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
C、稳定社会秩序D、大力发展出口业
26、二战后,北约和华约相继建立,其最大的影响是
A、避免世界大战的爆发B、加剧了世界局势的动荡
C、标志着两极格局的最终形成D、造成了德国的分裂
27、美国策动成立北约,除企图“遏制”苏联外,还有一个意图是
A、凌驾于联合国之上B、控制和渗透西欧
C、称霸世界D、加强西欧军事力量
二、材料解析题:
2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45年底,(英国)议会通过大英银行国有化法案,建立了英国史上第一个国家银行,并将银行股票换成了国家股票。
1946年开始实施煤炭工业国有化。
……1947年8月以后,政府先后依据一系列国有化法令。
在铁路运输、电力、煤气、航空、电讯、航运等企业部门推行国有化。
材料二:
法国(60年代)实现经济高速增长的措施主要是:
加强通过国有
化手段实现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并辅之以资本主义的计划化,确定发展目标,努力促进经济增长;……鼓励和积极推进科技进步和全民教育事业,不惜投入巨额资金发展高科技产业和支持科学研究活动,国家投资开办职工职业培训工作,有力促进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材料三:
1949年1月5日,杜鲁门在提交国会的年度咨文中,正式提出“公
平施政”的政策纲领。
把过去各种建议合并起来,形成一个更广泛、更系统、更具体的计划。
计划包括,制订就业法案;继续冻结物价和房租。
控制通货膨胀,建造廉价公共住宅;实行国民健康保险;扩大社会保险范围,提高最低工资限额;保护和开发自然资源等。
……从而把政府的宏现调节提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以上材料均摘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
材料四:
1937年,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科研经费中,国家提供的份额,美国是
54%,联邦德国是47.1%,法国是56.4%。
—引自《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根据以上材料,指出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经济的共同政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性质和影响。
要求:
限150字。
超过180字要扣分。
29、材料一:
日本在历史问题一死不悔改甚至变本加厉的动向,应引起世人的警觉和深思:
日本政府为何对右翼势力如此纵容,右翼势力愈发猖獗的原因和社会基础何在?
历史的经验告诉人们,当一个国家处于经济衰退、政治混乱、社会动荡的状态时,往往会给民族主义提供天造的良机,20世纪90年代日本的状况正是如此。
因此这10年也是日本社会民族主义沉渣泛起的10年。
记得一位历史学家说过,民族主义实际上是老百姓丧失自信和感到绝望时最好的心灵慰藉。
日本这种民族主义的表象之一就是“历史修正主义”。
为恢复自信和自尊,日本民族主义首先选择的就是摘掉历史罪人的帽子。
如将南京大屠杀等一概归结为海外反日势力的“捏造”。
面对日本的这一举动,日本的邻国将如何制定自己的战略呢?
材料二:
近年来,日本自卫队多次参加联合军事演习,海军也不断出访,频频在国际舞台上亮相,借以扩大自己的军事影响。
与此同时,日本不断调整《美国安全保障》和新《日美防务合作指导方针》,增加其在日美军事合作中分担的任务,提高了其自主性。
阅后请回答:
(1)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日本右翼势力猖獗的主要原因。
(2)从材料二分析当今日本对外政策主要的战略意图是什么?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3)面对当前日本右翼势力猖獗的现象,作为日本的邻国的中国应如何制定自己的对策?
3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现有的军事集团正在发展成为越来越强大的军事、经济和政治集团,根据逻辑和它们的相互关系的性质看来,必然不时引起国际关系恶化。
冷战会变成真正战争的严重危险,已经成为国际关系局势的一部分。
……在这种情况下,和平共处的原则,是替代“冷战”和可能发生的全面核灾祸的唯一办法。
因此,这些原则—包括人民享有自决、独立和自由决定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和方式和方法的权利—必须成为一切国际关系的唯一的基础。
—1961年不结盟国家或政府首脑会议宣言
材料二:
……我们一致决心紧急地为建立一种新的国际秩序而努力,这种秩序将建立在所有国家的公正、主权平等、互相依靠、共同利益和合作的基础之上,而不问客观存它们的经济和社会制度如何,这种秩序将纠正不平等和现存的非正义而且使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日益扩大的鸿沟有消除,并保证目前一代和将来世世世代代在和平和正义中稳步地加速经济和社会发展。
—1974处“七十七国集团”起草、联大第六届特别会议通过的宣言
请回答:
(1)材料一宣言中提出什么核心主张?
目的何在?
(2)材料二宣言中提出什么主张?
目的何在?
(3)上述主张的得出,突出反映了什么现象?
三、问答题:
31、有学者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苏两极为中心的世界格局的形成和持续,代表着战后力量均势的出现和保持。
在这种力量均势被打破以前,两极格局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但是它又因国际力量对比的不断消长变化而受到撼动,并且日益受到逐步壮大起来的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战。
根据雅尔塔体系形成的过程说明战后两极格局的基本特征。
说明两极格局的“相对稳定性”及其作用,分析导致两极格局“撼动”和受到“挑战”的因素。
32、雅尔塔体系和“凡尔赛体系-华盛顿体系”有什么异同?
这种世界格局的变化对你又有什么启示?
33、简述20世纪50至80年代美苏争霸中各自战略意图的变化,并简要分析其原因。
经典试题参考答案:
第6题:
概括与特点:
(1)西欧各国充分利用现代科技先进成果(或第三次科技革命),提高劳动生产率,发展新兴产业;各国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宏观指导,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务国采取有效的经济政策,维持经济相对稳定的持续发展。
(2)东欧各国着手改革,试图改变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但改革大都无成效,经济依然陷于困境。
(3)、以韩国、新加坡为代表的东亚、东南亚国家利用发达国家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机遇,吸引外资和技术;适时调整经济发展战略;不断进行产业的更新换代,发展高科技产业;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发展外向型经济。
(4)、中国的缺陷:
没有适时抓住第三次科技革命发达国家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机遇,固步自封,缺乏改革,依然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缺乏与国际间的经济联系,以阶级斗争为纲,忽视了经济建设。
弥补:
中共十一届三全会以后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对内改革经济体制,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外开放,积极引进外资和技术,发展外向型经济;重视科教,积极利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抓住机遇发展经济。
第7题:
(1)教育:
日本政府重视教育、推行教育改革、教育与经济发展结合、注重培养高学历应用型人才。
科技:
由引进外国技术到依靠本国力量。
经济;60年代末出现高速发展。
(2)教育发展为依靠本国力量搞科技打下了基础。
教育、科技面向经济,为经济的发展培养人才,科技成果能迅速转化为生产力,促进经济高速发展。
第8题:
(1)、美国的海外军事开支和各种“援助”加剧了美元流向国外,增加其经济负担;
(2)、美国经济没有持续稳定增长,其发展速度低于西欧、日本;(3)、美国进出口贸易与西欧、日本相比,逆差趋势明显,难以回流美元;(4)、美国黄金大量外流,储备减少,使美元地位愈加难以巩固。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2、B3、D4、D5、B6、A7、B8、D9、B10、D11、C12、A
13、A14、C15、D16、D17、C18、C19、B20、D21、A
22、C23、C24、C25、B26、C27、B
二、材料解析题:
31、答案要点:
政策:
是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通过国家对经济进行干预,推动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性质:
是资产阶级国家对生产关系进行的调整。
影响:
这一调整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在一定限度内克服了资本主义生产的无序状态,有利于避免经济危机的爆发;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干预,缓和了阶级矛盾,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利用政权的力量,投巨资于科学研究领域,组织规模大、耗资大、风险大的尖端科研项目和基础研究项目,推动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展。
32、答:
(1)主要原因:
20世纪90年代日本的政治与经济状况导致民族主义的泛滥
日本政府的纵容;二战后美国为了自身战略利益,对日本的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思想没
有进行彻底的根除。
(2)努力谋求成为世界政治经济大国,摆脱二战战败国的影响。
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七
八十年代后日本经济的迅速发展;美国的扶植。
(3)发展自己的经济,提高综合国力,这是最根本的对策;进一步改善中美关系,促
使美国对日本的右翼势力保持高度的警惕;在国际政治中,与亚洲其它国家一起,坚决揭
露和反击日本政府的右翼势力行为。
33、答:
(1)、和平共处原则成为一切国际关系的唯一的基础避免“冷战”和可能发
生的核战争。
(2)、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缩小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距,保
证世界和平与经济的发展。
(3)、第三世界崛起,并且在国际事务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重
要。
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世界的面貌,有力地冲击了二战后国际关系的两极格局。
三、问答题:
34、答:
过程: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美苏根据自己的战略需要,在雅尔塔等国际会
议上,划分战后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开始建立新的国际关系格局——雅尔塔体系。
战后初期,成立联合国,审判德、日法西斯,德国分裂为东德、西德两个国家。
战后初期,冷战开始;50年代中期,美苏为首的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形成。
特征:
原则上倡导和平、民主,实际上以美苏实力均势为基础,以欧洲为重点划分势力范围,实行美苏为首的军事政治集团两极对抗。
“相对稳定性”体现在美苏两极格局存在40多年,两强相争使世界长期不得安宁,两强又不敢轻易动武,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撼动和挑战的因素:
美苏对峙争霸,发动地区性战争,各自力量相对衰落;苏联政治、经济弊端严重,国家日益陷入困境。
西欧、日本经济崛起,经济上与美国竞争,政治上奉行独立的外交政策,美国霸主地位受到冲击。
美苏两极以外的不结盟运动兴起,第三世界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国际政治舞台,联合开展反对两霸的斗争。
35、雅尔塔体系是在二战后形成的以美苏实力均势为基础的国际关系格局。
其与“凡尔赛体系-华盛顿体系”的异同主要表现为:
(1)、相同点:
都是在世界大战后结束后形成的国际关系新格局;都是大国间军事实力和经济实力对比和通过一系列国际相互斗争与妥协为基础建立的;实质上都是大国维护各自战略利益和重新划分势力范围的体系;大国都在体系中推行强权政治与霸权政策,损害了弱小国家利益;两个体系都有有关中国主权的内容,都损害了中国的国家利益;两个体系内部都存在着尖锐的矛盾,这种矛盾的激化造成了世界局势的动荡,也使体系逐渐走向瓦解;两个体系的形成都在一定程度上调整了大国之间的矛盾,使世界局势暂时的稳定,这
又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发展;两个体系都建立了维护机构,“凡尔赛体系-华盛顿体系”是国联,雅尔塔体系是联合国。
(2)、不同点:
第一、形成过程不同:
“凡尔赛体系-华盛顿体系”是在一战后两年内形成的,而雅尔塔体系则是在二战接近尾声时到战争结束不久后就形成了;第二、体系操纵的国家不同,“凡尔赛体系-华盛顿体系”由英法美操纵,雅尔塔体系由美苏两面三刀大国操纵;第三、体系中存在的主要矛盾与性质不同:
“凡尔赛体系-华盛顿体系”中存在的主要为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雅尔塔体系中存在的主要是以美苏矛盾为主,这种矛盾包含着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不同社会性质的矛盾,同时又是美苏争夺世界霸权的矛盾第四、影响的浓度与广度不同:
就时间和范围而言,雅尔塔体系的影响远远大于“凡尔赛体系-华盛顿体系”。
第五、解体的方式不同:
“凡尔赛体系-华盛顿体系”是以战争的形式宣告其瓦解,而雅尔塔体系是以苏东剧变(即以苏联一方的政治变动)宣告其瓦解的。
从世界格局这种变化可以看出:
格局的变动取决于大国之间经济军事等综合国力的较量;国家间的矛盾与争斗对双方实力都会造成削弱,只有采取和平共处,相互合作,才能共同发展。
36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世界史 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