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正公仲淹贫悴.docx
- 文档编号:28189673
- 上传时间:2023-07-09
- 格式:DOCX
- 页数:8
- 大小:22.22KB
范文正公仲淹贫悴.docx
《范文正公仲淹贫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范文正公仲淹贫悴.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范文正公仲淹贫悴
范文正公仲淹贫悴
【原文】
范文正公仲淹贫悴,依睢阳朱氏家,常与一术者游。
会术者病笃,使人呼文正而告曰:
“吾善炼水银为白金,吾儿幼,不足以付,今以付子。
”即以其方与所成白金一斤封志,内文正怀中,文正方辞避,而术者气已绝。
后十余年,文正为谏官,术者之子长,呼而告之曰:
“而父有神术,昔之死也,以汝尚幼,故俾我收之。
今汝成立,当以还汝。
”出其方并白金授之,封识宛然。
【注释】①悴:
忧。
②封志:
封存并加标志。
③而:
你。
④俾:
使。
⑤封识:
即标志。
⑥宛然:
依然如故。
②术者:
指以占卜、星相等为职业的人。
①贫:
缺少财物,贫困。
悴:
忧,忧愁。
②依:
寄居。
③睢(suī)阳:
古地名,今河南境内.④笃:
严重.⑥内:
同“纳”,放入.⑨成立:
长大。
11.解释上文中加点的词语。
(4分)
(1)会术者病笃( )
(2)吾善炼水银为白金( )
12.范仲淹“出其方并白金"给术者之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用原文句子回答)(2分)
13.对文中划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范仲淹正想推辞回避,那个术士气急败坏.
B。
范仲淹正想推辞回避,那个术士已经气绝而死.
C.范仲淹正想告别回避,那个术士气急败坏。
D.范仲淹正想告别回避,那个术士已经气绝而死。
14.从上文中可看出范仲淹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3分)
11.
(1)正好,恰巧。
(2)擅长.(每一词解释各2分)
12。
而父有神术,昔之死也,以汝尚幼,故俾我收之。
今汝成立,当以还汝。
或今汝成立,当以还汝。
(2分) 13。
B(3分) 14。
为人诚信,不贪恋钱财(讲出一点给1分,讲出两点且正确给3分)
1: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思。
(4分)
①会术者病笃 ( ) ②使人呼文正而告曰( )
③吾善炼水银为白金( ) ④不足以付 ( )
小题2:
与所给例句中的“以”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 )
例句:
以汝尚幼,故俾我收之
A.杀之以应陈涉(《陈涉世家》)
B.以啮人,无御之者(《捕蛇者说》)
C.不以物喜(《岳阳楼记》)
D.醒能述以文者(《醉翁亭记》)
小题3: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2分)
即以其方与所成白金一斤封志
小题4: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⑴文正方辞避,而术者气已绝.
⑵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与朱元思书》)
【小题1范仲淹死后,后人在祭文中称誉他“前不愧于古人,后可师于来哲”。
读了本文,你觉得范仲淹身上哪些品质值得后人垂范?
(2分)
小题1:
①适逢②叫,派③擅长,善于④能够,值得
小题1:
C(2分)
小题1:
即/以其方与所成白金一斤/封志
小题1:
⑴范仲淹正想推辞,术士已经气绝身亡.(2分)⑵办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2分)
小题1:
正直,不贪财。
(2分)
小题1: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语意思的能力。
除了要根据具体的语境,还要注意一些词语的特殊用法,比如“会”这个字,就要注意其古今义。
小题1: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意思的理解能力.A、来,B、如果,C、因为,D、用,例句中“以"的意思为“因为",所以选“C”。
小题1:
本题考查划分句子节奏的能力。
划分句子节奏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之外,还要注意句子的结构以及一些特殊用法。
小题1:
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翻译时,除了要注意到“方、绝、经纶、反”等关键词,有时还要补充冲省略的成份,同时还要让语句通顺即可.
小题1: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
根据文中范仲淹“出其方并白金授之,封识宛然”来分析他的品质即可.
范仲淹年轻时贫穷潦倒,寄居在睢阳一户姓朱的人家里,经常和一个术士游乐.正赶上那个术士病危了,便请人叫来范仲淹,告诉他:
“我善于把水银炼成白金,我的儿子年纪小,不能把这个秘方交托给他,现在我把它交给你。
”于是把这秘方和炼成的一斤白金封好,放在范仲淹怀中,范仲淹刚想推辞那个术士已经气绝而死.后来过了十几年,范仲淹当上了谏官,而当年那个术士的儿子长大了,范仲淹把他叫来说:
“你的父亲会使用神术,当年他过世的时候,因为你年纪还小,所以就托我先保管秘方和一斤白金,如今你已经长大了,应当把这些东西还给你。
”于是就拿出那个秘方还有白金一起交给术士的儿子,那个密封的标志依旧完好如初.
我为白菜狂的日子
12岁那年,一个临近春节的早晨,母亲叹息着,并不时把目光抬高,瞥一眼那三棵吊在墙上的白菜。
最后,母亲的目光锁定在白菜上,端详着,终于下了决心似的,叫我去找个篓子来。
“娘"我悲伤地问,“您要把它们……"
“今天是大集.”母亲沉重地说。
“可是,您答应过的,这是我们留着过年的……”话没说完,我的眼泪就涌了出来.“我们种了一百零四棵白菜,卖了一百零一棵,只剩下这三棵了……说好了留着过年包饺子的……”我哽咽着说。
母亲靠近我,掀起衣襟,擦去了我脸上的泪水。
透过矇眬的泪眼,我看到母亲把那两棵较大的白菜从墙上摘下来。
最后,那棵最小的、形状圆圆像个和尚头的也脱离了木橛子,挤进了篓子里。
我熟悉这棵白菜。
因为它生长在最靠近路边那行的拐角处,小时被牛踩了一脚,一直长得不旺。
我和母亲格外关照它。
尽管还是小,但卷得十分饱满,收获时母亲拍打着它,感慨地对我说:
“你看看它,你看看它……"在那一瞬间,母亲脸上洋溢着欣喜的表情,仿佛拍打着一个历经磨难终于长大成人的孩子.
去集市的路上。
寒风凛冽,有太阳,很弱,仿佛随时都要熄灭似的。
我的手很快冻麻了,篓子跌在地上,篓底有几根蜡条跌断了,那棵最小的白菜从篓子里跳出来,滚到路边结着白冰的水沟里,根跌损了.母亲在我头上打了一巴掌,然后小心又匆忙地下到沟底将它抱上来放进篓子.我知道闯了大祸,哭着说:
“我不是故意的,我真的不是故意的……”母亲的脸色缓和了,没再打骂我,只用一种温暖的腔调说:
“不中用,把饭吃到哪里去了?
"然后蹲下身,将背篓的木棍搭上肩头。
终于挨到了集上。
母亲将篓子放在七姥爷的旁边,就让我去上学。
我也想走,但看到一个老太太朝着我们的白菜走了过来.她用细而沙哑的嗓音问了白菜的价钱,摇摇头,看样子是嫌贵.但她没有走,而是蹲下,揭开那张破羊皮,翻动着我们的三棵白菜.她把那棵最小的白菜上那半截欲断未断的根拽了下来,然后又用枯柴一样的手指,逐棵地戳着我们的白菜。
撇着嘴说我们的白菜卷得不紧.母亲用忧伤的声音说:
“大婶子啊,这样的白菜您还嫌卷得不紧,那您就到市上,看看哪里还能找到卷得更紧的?
”
我对这个老太太充满了恶感,你拽断了我们的白菜根也就罢了,可你不该昧着良心说我们的白菜卷得不紧。
我忍不住冒出了一句话:
“再紧就成了石头蛋子了!
"老太太惊讶地看着我。
母亲转回头批评我:
“小小孩儿,说话没大没小的!
”
老太太撕扯着那棵最小的白菜上那层已干枯的菜帮子。
我十分恼火,便刺她:
“别撕了,你撕了让我们怎么卖?
!
”
“你这个小孩子,说话怎么就像吃了枪药一样呢?
"老太太嘟哝着,但撕扯菜帮子的手却并不停止.
她终于还是将那层干菜帮子全部撕光,露出了鲜嫩、洁白的菜帮。
这样的白菜包成饺子,味道该有多么鲜美啊!
老太太抱着白菜站起来,让母亲给她过秤。
终于核准了重量,老太太说:
“俺可是不会算账。
”
母亲因偏头痛,算了也没算清,对我说:
“社斗,你算。
”
我找了根草棒,用刚学的乘法,在地上算着.我报了一个数字,母亲跟着报出。
“没算错吧?
”老太太用不信任的目光盯着我说。
“你自己算就是了。
"我说。
“这孩子,说话真是暴躁。
”老太太低声嘟哝着,从腰里摸出一个肮脏的手绢,层层揭开,露出一沓纸票,沾了些唾沫,一张张地数着。
她终于将数好的钱交到母亲的手里。
我看到七姥爷尖锐的目光在我脸上戳了一下,然后移开。
我放了学回家,一进屋就看到母亲正坐在灶前发呆。
三棵白菜都躺在蜡条篓子里,那棵最小的因剥去了干帮子,已经受了严重的冻伤.我的心猛地一沉,知道最坏的事情已经发生了。
母亲抬起头,眼睛红红地看着我,许久,用一种让我终生难忘的声音说:
“孩子,你怎么能这样呢?
你怎么能多算人家一毛钱呢?
"
“娘"我哭着说,“我……”
“你今天让娘丢了脸……"母亲说着,两行泪挂在了腮上.
这是我看到坚强的母亲第一次流泪,至今想起,心中依然沉痛.
(选自《杂文选刊》2013.4有删改)
【问题】
16.文章题目是《我为白菜狂的日子》,请说说“我”的“狂"体现在文中哪些地方?
(4分)
17.文章第一段用了大量的细节来刻画母亲,找出这些词语并说说它们表现了母亲怎样的心理?
(4分)
18。
作者回忆了那年随母亲卖白菜的事,母亲的言行举止表现了她怎样的品质?
(4分)
19。
作者在文章结尾说“这是我看到坚强的母亲第一次流泪,至今想起,依然沉痛",这“沉痛”的背后流露出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4分)
20。
文章多次写到那棵最小的白菜,请你探究一下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4分)
【阅读答案】
16。
(4分)“狂”主要表现在:
母亲决定卖掉白菜时,“我”不愿意且埋怨(冲撞、责怪)母亲;老太太刁难“我"的白菜时,“我”不顾尊长,气愤地回击她;“我”算账时,故意多算一毛钱报复老太太;母亲要“我”算账时,不诚实,欺骗、伤害了母亲。
(一点1分,大意正确即可)
17.(4分)本段细节描写用了“叹息、抬高、瞥、锁定、端详”几个动词(2分),生动地表现了在艰苦的年月里,母亲对自己珍爱的白菜不想卖又不得不卖的矛盾、无奈和痛苦的心理。
(2分,大意正确即可,但没答出“不想卖又不得不卖”的意思扣1分)
18。
(4分)表现了母亲本性善良、为人诚信、朴实能干、严格教子的品质。
(一点1分)
呦呦之蒿,中国神药
①"呦呦鹿鸣,食野之蒿”,这是《诗经》中的句子.在2015年10月5日之前,有谁能想到,这句诗竟能和诺贝尔奖联系起来——名字来自《诗经》的中国药物学家屠呦呦,因首次提取出治疗疟疾的“神药”青蒿素,而被国际2016 年山东省济南市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学术界公认为”青蒿素之母",也因此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②青蒿素所对抗的疟疾是地球上最古老的、死亡人数极高的疾病之一,是一种极为可怕的瘟疫。
几千年来,人们深受其害却不知如何防治。
自1878年发现其“真凶”--疟原虫开始,全世界的科学家就发起了寻找抗疟药的“攻坚战”。
屠呦呦带领她的中草药抗疟研究小组,从古代医术《肘后备急方》中发现治疗疟疾的方法:
”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
”医术中所说的青蒿是一年生草本植物,采用乙醚提取的方法,经过190次的反复试验,终于在第191次提取出青蒿中的有效抗疟成分—青蒿素。
③青蒿素是一种味苦的无色针状晶体。
进入人体后,它首先作用于疟原虫的细胞膜、线粒体、内质网、并对核内染色质产生一定影响,让疟原虫的细胞内迅速形成自噬泡,并将细胞液不断排出虫体外,是疟原虫损失大量细胞液而死亡。
正是这一治疟原理,是青蒿素当之无愧地成为疟疾的“天然克星”.
④青蒿素治疗疟疾效果显著,是抵抗疟疾耐药性最好的药物。
中国发现青蒿素时,美国也研制出一种抗疟新药—化学合成的甲氟喹,但疟原虫很快就适应了它,产生耐药性,临床使用后患者还出现了明显的不良反应。
而对于青蒿素这种从中草药中提取的药物,疟原虫对它完全没有抵抗能力。
1976年1月,柬埔寨爆发疟疾,因疟原虫已经产生耐药性,疫情一时难以控制。
中国医疗队携带一批青蒿素在柬埔寨大显神威,挽救了一大批疟疾患者的生命。
⑤但青蒿素也有一定的局限和不足。
提取青蒿素的原料贵且稀缺,近十几年来,科学家一直在研究人工合成青蒿素,但收效甚微。
国内外许多著名化学公司也进行了长达30多年的化学合成研究,但回报率过低,目前难以形成产业化.
⑥中国传统中医药是一个伟大的宝库.青蒿素正是从这一宝库中发掘出来的“神药是我国传统中医药先给世界的礼物。
未来,通过不断地深入研究,传统中医药一定会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更好地为人类造福。
15.阅读全文,说说文章是从哪些方面来写“中国神药”青蒿素的。
(5分)
16.结合文章内容,说说第①段有什么作用。
(5分)
17.从说明方法的角度,简要分析第④段划线句的表达作用。
(5分)
1976年1月,柬埔寨爆发疟疾,因疟原虫已经产生耐药性,疫情一时难以控制。
中国医疗队携带一批青蒿素在柬埔寨大显神威,挽救了一大批疟疾患者的生命.
18.阅读第⑤段,分析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3分)
国内外许多著名化学公司也进行了长达30多年的化学合成研究,但回报率过低,目前难以形成产业化.
15、文章主要从青蒿素的提取之困难、形态和治疟原理、治疟效果显著和局限不足等方面来描写的。
16、点题,与题目呼应,为下文做铺垫,统领全文,引起下文。
17、用举例子的方法表现了青蒿素治疟的效果显著,使文章表达的意思更明确,更生动形象,读者更明白,增强说服力.
18、人工合成青蒿素的研究回报率极低,虽然国内很多化学公司进行了长达30多年的合成研究,但仍无过多进展,“目前”表现了人工合成青蒿素的工作任重而道远。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范文 正公仲淹贫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