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粮食新品种选育育种方向.docx
- 文档编号:28180081
- 上传时间:2023-07-09
- 格式:DOCX
- 页数:56
- 大小:60.51KB
浙江粮食新品种选育育种方向.docx
《浙江粮食新品种选育育种方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粮食新品种选育育种方向.docx(5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浙江粮食新品种选育育种方向
附件1
“十三五”浙江省粮食新品种选育育种方向
课题1:
三系法杂交水稻新品种选育与中试
研究内容:
开展基因组、转录组、表观组等水平的杂种优势机理研究,研发杂种优势预测与利用方法,建立杂种优势分子育种体系;分子育种与常规育种相结合,重点创制优质三系不育系、恢复系和抗病虫恢复系;开展三系法资源节约(营养高效利用、耐旱、抗逆)、环境友好(多抗)、优质杂交稻新组合选育与中试;抗倒、早熟等农艺性状有新突破的适合全程机械化作业、轻简化管理的籼粳超高产杂交稻新组合选育与中试。
考核指标:
(1)创制优质、绿色和超高产育种的理论与技术1-2项;
(2)创制易繁殖和制种安全、株型好、抗稻瘟病、配合力好、制种产量高的三系不育系(花粉镜检不育率达99.95%)2-3个;(3)育成通过浙江省或国家品种审定的新品种5-6个,其中2-3个新品种为浙江省或国家的主导品种,要求全生育期与同熟期对照相当,产量比同熟期对照增产5%以上,或产量相仿,品质指标达到农业部行业标准(NY/T59-2013)2级以上,抗稻瘟病等主要病虫害,耐逆、适宜机械化等轻简栽培;(4)示范推广新品种在全省累计推广面积300万亩以上,自育品种省内覆盖率达95%以上,重点培育浙江省内种业企业1-2家,(5)申请和获得植物新品种权5-8个,国家发明专利2项,在国内核心期刊或SCI收录期刊发表相关论文5-8篇。
课题2:
两系法杂交稻新组合选育与中试
研究内容:
分子育种与常规育种结合,重点开展水稻两系不育系选育和杂种优势利用新技术、新方法研究;通过特异资源利用和籼粳渗透等途径,创制兼顾制种安全和可繁性的两系不育系等骨干亲本,研究两系杂交稻组合及其不育系的安全高产制繁种技术;研究制定两系不育系育性鉴定方法,开展新育成两系不育系育性的统一鉴定;选育和示范推广优质、高产、抗病虫、适宜轻型栽培的两系杂交组合。
考核指标:
(1)研制水稻两系不育系选育和杂种优势利用新技术、新方法1-2项;
(2)创制不育起点温度和生理不育下限温度均低(不育起点温度≤23.5℃,生理不育下限温度≤18℃),兼顾易繁殖和制种安全,株型好、抗稻瘟病、配合力好、制种产量高的两系不育系2-3个,制种产量达到200公斤/亩以上;(3)育成通过浙江省或国家品种审定的新品种2-3个,要求全生育期与同熟期对照相当,产量比同熟期对照增产3%以上,品质指标达到农业部行业标准(NY/T59-2013)2级以上,抗稻瘟病等主要病虫害,耐逆、适宜机械化等轻简栽培;(4)示范推广两系杂交新组合150万亩以上,自育品种省内覆盖率达95%以上;(5)申请和获得植物新品种权3-5个,国家发明专利2项,在国内核心期刊或SCI收录期刊发表相关论文3-5篇。
课题3:
水稻新品种特征特性鉴定与配套栽培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
针对水稻新品种选育课题提供的不同类型水稻新品种,在浙江省不同生态区布置多个试验点,进行不同类型水稻新品种生育特性和产量潜力多点联品鉴定与评价,并对水稻优异新品种特征、特性与配套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对不同类型水稻新品种(常规稻、杂交稻,籼稻、粳稻,双季稻、单季稻)稻米品质性状、抗病(叶瘟、穗瘟、白叶枯病、稻曲病)、虫(稻飞虱)特性鉴定与评价。
研究目标:
(1)初步探明不同类型水稻新组合的品种特性、产量潜力、稻米品质表现和抗病虫性,筛选出综合性状明显优于对照的高产优良新品种,为进一步鉴定或审定提供依据;
(2)明确优异新品种产量对播栽期、种植密度和肥水调控的响应规律,集成基于品种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的因种配套栽培技术,为充分发挥优异新品种的产量潜力和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技术支撑;(3)在浙江省不同生态区进行优异水稻新品种和因种配套栽培技术多点小面积示范,加速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4)发表相关研究论文4-6篇。
课题4:
浙江省常规早籼稻新品种选育
研究内容:
研究与创新早籼稻育种技术与方法,加快分子技术在早籼稻新品种培育上的应用,开发与重要农艺性状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实现多个优异性状的快速同步聚合以创制优异育种新材料;培育和示范推广适合机械化、轻简化生产的绿色、优质、高产的常规早籼稻新品种。
考核指标:
(1)创新高效的早籼稻育种新技术、新方法1-2项;
(2)开发与产量、品质、抗病虫和耐逆等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5-6个,利用分子技术发掘与创制绿色(养分高效利用、籽粒镉低积累、抗主要病虫和耐逆)、优质、高产的水稻优异育种材料5-8份;(3)育成早熟、抗稻瘟病、适于机械化、轻简化生产(要求比对照早熟1-3天,聚合多个稻瘟病抗性基因,抗倒伏)的早稻新品种,或具有比对照增产8%以上的超高产潜力的加工专用型早稻新品种5个;(4)建立10个新品种繁育基地,自育品种省内覆盖率达95%以上;(5)获得植物新品种权5个,国家发明专利2项,在国内核心期刊或SCI收录期刊发表相关论文8篇以上。
课题5:
浙江省常规晚粳稻新品种选育
研究内容:
围绕提高品种产量、稻米质量和绿色安全生产,重点研究提高晚粳稻新品种选育效率,加快分子育种技术在常规晚粳稻新品种选育上的应用,开发与抗病、抗虫及重要农艺品质性状相关的实用功能分子标记,培育生产成本低、优质、稳产性好、农机农艺融合的常规晚粳(糯)稻新品种。
考核指标:
(1)开发与抗病、抗虫及重要农艺品质性状相关的实用功能分子标记5个;
(2)育成高产稳产、适宜机械化和轻简种植的单季晚粳(糯)稻新品种5个、双季晚粳(糯)稻新品种3个,要求产量比对照品种增产5%以上,或产量相仿、品质指标达到农业部行业标准(NY/T59-2013)2级以上,抗性达双抗(稻瘟病、白叶枯病、褐飞虱或不良环境因子)以上,实现对现有推广品种的主动替换;(3)育成新品种推广300万亩,团队育成品种省内覆盖率达95%以上;(4)攻关期间获得植物新品种权5个,国家发明专利5项,发表国内核心期刊或SCI收录论文10篇。
课题6:
重要种质创新共享与特用水稻新品种选育
研究内容:
为适应轻简生产、优质、环境友好等要求,以生产推广的水稻品种或骨干亲本为核心素材,利用生物技术、诱变技术和杂交转育技术,结合现代科学仪器分析技术,发掘创制富含增效因子(功能、营养和加工品质)、抗重要病虫害(稻曲病、稻瘟病、纹枯病、稻飞虱等)、低重金属吸收和N/P高效利用等满足绿色生态发展需求、以及适应特殊生境等具有重大育种与产业价值的水稻新种质,选育开发功能米、特色米和基质新产品,组织特用水稻新品种的示范开发,并探索特异新种质的共享机制。
考核指标:
(1)发掘抗稻曲病、稻瘟病、纹枯病、稻飞虱、低重金属吸收、耐淹、耐旱、N/P高效利用等特异水稻新种质6-8份,探索形成共享机制,供育种专项内交流使用;
(2)选育适用于“三高”和婴幼儿童、满足高端消费需求的特色水稻新品种(系)2-3个;(3)开发功能米、特色米、特膳食品等新产品4-5个;申请授权发明专利10个、植物新品种权5-6个;建立产业化基地2个;(4)国内核心期刊或SCI收录期刊发表相关论文10篇以上。
课题7:
薯类新品种选育
研究内容:
针对我省甘薯生产和市场需求,选育优质鲜食及加工专用甘薯新品种,注重提高产量、商品率和抗病耐储性,开展优质、多抗鲜食或加工专用甘薯新品种选育,开展甘薯胡萝卜素、花青素等营养强化聚合育种技术研究及种质创新;选育早熟、优质、抗病好的黄肉马铃薯新品种,创制高干率、短休眠、紫肉等马铃薯新种质;开展山药资源发掘、鉴定及应用研究。
考核指标:
(1)选育优质、多抗、耐储、干率28%以上的鲜食甘薯新品种1~2个;
(2)选育优质、高糖化度、干率30%以上的薯脯加工专用甘薯品种1~2个;(3)选育高胡萝卜素或高花青素等营养强化甘薯新品种1~2个;(4)选育优质高产鲜食黄肉马铃薯新品种1~2个;(5)创制甘薯、马铃薯优异新种质15份,鉴定、发掘山药等优良薯类种质资源3-5份,开展生产应用示范。
(6)2个甘薯品种列入省主导品种,自主育成薯类品种累计推广200万亩以上,自主育成甘薯品种覆盖率60%以上。
课题8:
油料新品种选育
研究内容:
将各项育种技术有机结合,加强油菜杂种优势利用研究,进一步改良油菜品质,重点开展:
(1)加强杂种优势利用研究,多途径开展油菜杂种优势利用,育成高产油量、双低且适合机械化种植的杂交油菜品种,提高单位土地面积的产出力,降低油菜生产成本,提高种植效益。
(2)选育高油酸、高油份的双低油菜新品种,进一步提高食用植物油的品质,更好满足人们对健康的需求。
(3)培育耐寒性强、耐迟播、抗耐菌核病的油菜品种,提升油菜品种的稳产性,降低灾害损失。
(4)资源创新。
目前我省油菜育种水平的提升面临突破性资源的瓶颈,急需通过资源创新改变这一状况。
考核指标:
(1)创制高含油量、耐迟播、抗耐菌核病、抗倒等特异育种新材料20份,优良亲本10份,收集、鉴定和保存芝麻种质资源30份以上;
(2)育成高产油量、双低、多抗且适合机械化栽培的杂交油菜新品种2-3个;油酸含量在80%以上、含油量高达46%以上的油菜新品种1-2个并初步产业化;高产、多抗、耐迟播、适合机械化种植的油菜新品种1-2个;(3)项目期内,2-3个自主育成品种成为省行业主导品种,自主育成品种累计推广面积900万亩以上、达到我省油菜种植面积的85%以上,新育成品种推广种植200万亩以上;(4)申报新品种权3-5个,授权或申请发明专利3-4项。
课题9:
麦类、玉米新品种选育
研究内容:
针对生产实际和市场需求,重点解决大面积提高大小麦产量、改善产品品质、增加经济和生态效益的关键技术问题。
开展功能成份评价技术和高效聚合育种技术研究及种质创新,选育适合我省生态条件和耕作制度、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耐迟播、优质、高产、多抗专用型大小麦新品种。
加强优质、高产、多抗、营养型鲜食玉米新品种选育,重点突出高产、多抗、优质特用型玉米新品种选育。
开展新品种、新产品与技术示范推广,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考核指标:
(1)创制大小麦高膳食纤维、高β葡聚糖、高麦绿素、高蛋白质、高淀粉、多抗性等特异种质20份;
(2)育成高附加值可用于营养食品加工的功能大麦新品种1个,育成耐迟播、亩产量潜力500公斤、优质、多抗的专用型大麦新品种2个;(3)育成耐迟播、抗赤霉病、替代扬麦系的功能型小麦新品种2个;(4)育成高产、优质、广适甜玉米品种、早熟救灾储备用玉米新品种和特色功能性鲜食玉米品种3-4个;(5)4个品种列入麦类、玉米列入省主导品种,自主育成麦类品种累计推广250万亩,小麦新品种逐渐替代扬麦系,玉米自主育成品种推广面积200万亩,自育品种市场覆盖率比十二五期间提高20%以上;(6)形成5-6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种权和发明专利。
课题10:
豆类新品种选育
研究内容:
充分发掘和创制大豆新种质,拓宽育种遗传基础,研发高效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加快新品种选育进程和提高选育精度,重点解决机械化收获、环境友好、品质和抗病性等影响因素,提高国际竞争力。
考核指标:
(1)创制高蛋白、高含硫氨基酸、高异黄酮、高固氮能力、抗裂荚、抗病毒病,适宜于机械化收获的大豆新种质20-30份;
(2)选育优质、抗病,适宜机械化采收的鲜食大豆新品种2-3个;(3)选育环境友好、高蛋白、低寡糖、适合全程机械化生产的加工专用型大豆品种1-2个;(4)自有育成品种推广面积占到浙江省大豆总面积的60%以上,1-2个品种入选省鲜食大豆主导品种。
十三五”浙江省蔬菜新品种选育育种方向
课题1:
番茄新品种选育和育种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
1.新品种选育:
大红果番茄以替代进口、提高风味品质和综合抗病性,粉红果番茄以改善品质、降低裂果率和提高综合抗病性,樱桃番茄以抗多种病害、抗逆和提高商品果率为主要目标开展新品种选育。
2.新种质创制:
通过杂交、回交等方式,创制抗病性强、风味营养品质好、抗逆性强、商品性好、耐贮运、可轻简化栽培的新种质。
3.育种技术研究:
研究开发与番茄抗病基因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建立标准化的番茄主要病害接种鉴定技术;开展番茄雄性不育系和优良突变体的筛选技术研究。
4.制种技术:
研究建立育成品种的制种技术,建立基于SSR等分子标记技术的种子纯度快速鉴定方法。
考核指标:
育成新品种4个,通过省认定,其中大红番茄以‘倍盈’为对照,口感风味明显改善,可溶性固形物5%以上,抗TY,兼抗番茄花叶病毒病或灰叶斑病、叶霉病、枯萎病、根腐病、根结线虫等3种以上病害;粉红番茄以‘浙粉702’为对照,畸形果率低,抗TY,兼抗灰叶斑病或叶霉病、枯萎病、根腐病、根结线虫等3种以上病害;樱桃番茄以‘千禧’或‘黄妃’为对照,抗TY等3种以上病害。
创制新种质8份,至少具有抗病性强、风味营养品质好、抗逆性强、商品性好、耐贮运、可轻简化栽培等3个优异性状。
获得可育种应用的新标记3个,遗传距离在5cM以内。
建立育种新技术3项、番茄新品种示范基地1个。
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项,发表相关论文5篇。
累计在浙江及全国适栽地区示范应用新育成品种2万亩,推广协作组成立以来育成品种200万亩以上。
课题2:
茄子辣椒新品种选育和育种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
1.新品种选育:
茄子以抗黄萎病/灰霉病、耐低温弱光/高温、粗纤维含量低,辣椒以微辣/中辣、抗病毒病或疫病、解决高温期畸形果率高、适采期长为主要目标开展新品种选育。
2.新种质创制:
通过杂交、回交等方式,创制多抗、优质、耐低温弱光或高温等新种质,创制不育性状稳定、不育率和保持率100%、配合力好的不育系和保持系。
3.育种技术研究:
研究开发辣椒雄性不育分子标记,建立标准化的主要病害接种鉴定技术和耐低温、耐高温和耐盐性精准鉴定技术。
4.制种技术:
研究建立辣椒雄性不育三系配套杂交制种技术,建立盆栽辣椒栽培技术。
考核指标:
育成新品种4个,通过省认定或品种登记,其中设施用茄子品种以‘杭丰1号’为对照,灰霉病发病率降低10%,早期产量增加8%,总产量提高5%,粗纤维含量降低10%;露地用茄子品种以‘引茄1号’为对照,黄萎病抗性指数低10%,产量提高5%,粗纤维含量降低10%;辣椒品种以‘鸡爪X吉林’为对照,微辣/中辣,抗病毒病或疫病,耐高温性强,亩产量提高10%;观赏鲜食兼用型辣椒株型紧凑,较耐寡照,嫩果玉白色、老熟果红色,适宜阳台、庭院盆钵栽培。
创制多抗、优质、耐低温弱光或高温新种质4份、雄性不育系和保持系2对。
获得可育种应用的新标记2个,遗传距离在5cM以内。
建立育种新技术2项、茄子辣椒新品种示范基地1个。
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项,发表相关论文5篇。
累计在浙江及全国适栽地区示范应用新育成品种3万亩,推广协作组成立以来育成品种100万亩以上。
课题3:
瓜类蔬菜新品种选育和育种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
1.新品种选育:
瓠瓜以鲜味氨基酸含量高、短棒、皮色绿,黄瓜以耐低温弱光性强、适宜江浙地区栽培,南瓜以小果型、雌花发生率高、品质优,嫁接用砧木以多抗、嫁接亲和性好、对品质影响少为主要目标开展新品种选育。
2.新种质创制:
通过杂交、回交、标记辅助选择等方式,创制优质、多抗、耐低温弱光或高温新种质。
3.育种技术研究:
研究建立高通量育种技术体系,开发与重要性状连锁的SNP、SSR等标记,建立标准化的抗白粉病、枯萎病等接种鉴定技术和耐低温弱光、盐碱等精准鉴定技术。
4.制种技术和嫁接技术:
针对育成新品种的特性,研究建立高效制种和种子纯度快速鉴定技术,建立以播种期、嫁接方法、温湿度管理等为核心的嫁接育苗技术。
考核指标:
育成新品种3-4个,通过省认定,其中瓠瓜新品种以‘浙蒲6号’为对照,短棒形,果肉不易褐变,鲜味氨基酸含量提高10%;黄瓜新品种以‘津优35’为对照,耐低温弱光性好,适宜江浙地区设施栽培,节成性提高5%;南瓜新品种以‘锦栗’为对照,单瓜重400-500g,质糯,雌花发生率50%以上;砧木品种耐低温高湿或高温,兼抗枯萎病和根腐病,嫁接亲和性好,对品质无显著影响。
创制多抗、优质、耐低温弱光或高温新种质6份。
研究建立基于基因组选择的瓠瓜高通量育种技术体系,获得可育种应用的新标记3个,遗传距离不大于5cM。
建立育种新技术3项、瓜类蔬菜新品种示范基地1个。
申请国家发明专利3项,发表相关论文6-8篇。
累计在浙江及全国适栽地区示范应用新育成品种2万亩,推广协作组成立以来育成品种60万亩以上。
课题4:
西甜瓜新品种选育和育种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
1.新品种选育:
中型西瓜以提高对枯萎病和炭疽病的抗性、降低裂果率,小型西瓜以替代进口、提高对枯萎病和炭疽病的抗性、降低裂果率,甜瓜以适于浙江省及我国南方地区设施/露地栽培,可替代‘玉姑’、‘东方蜜1号’为主要目标开展新品种选育。
2.新种质创制:
通过诱变、杂交、回交、标记辅助选择等方式,创制高中心糖度、多抗、耐低温弱光或高温新种质。
3.育种技术研究:
研究开发与抗枯萎病、蔓枯病、白粉病和炭疽病等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
4.制种技术:
针对育成新品种的特性,研究建立预防种子休眠和种子纯度快速鉴定等技术。
考核指标:
育成新品种4个,通过省认定或品种登记,其中中型瓜以‘早佳’为对照,单瓜重约5kg,产量提高10%,裂果率降低20%,果实中心糖度12%以上、边缘糖度8.5%以上;小型瓜以‘拿比特’为对照,田间裂果率不高于1%,第一批瓜商品果率95%以上,果实中心糖度12%以上、边缘糖度9.5%以上;南方型哈密瓜以‘东方蜜1号’为对照,田间裂果率不高于5%,果肉橙色,中心糖度15%以上,脆肉,抗枯萎病,对白粉病和蔓枯病抗性优于对照;簿皮甜瓜以‘玉姑’为对照,耐低温弱光,无裂果,中心糖度15%以上,抗蔓枯病,对白粉病和枯萎病的抗性优于对照。
创制高糖度、耐裂果、耐低温弱光或高温新种质8份。
获得可育种应用的新标记4个,遗传距离在5cM以内。
建立育种新技术4项、西甜瓜新品种示范基地1个。
申请国家发明专利3项,发表相关论文8篇。
累计在浙江及全国适栽地区示范应用新育成品种1.5万亩,推广协作组成立以来育成品种40万亩以上。
课题5:
花椰菜新品种选育和育种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
1.新品种选育:
针对目前生产上品种主要来源于国外或台湾地区的现状,培育能替代或部分替代国外进口的品种,且至少有1个性状超过进口品种。
2.新种质创制:
应用小孢子培养、杂交、回交等方式,创制富含萝卜硫苷、抗霜霉病等新种质;通过不育性转育,创制不育系和保持系。
3.育种技术研究:
研究开发与耐寒性、芥子油苷组分/含量、霜霉病和黑腐病抗性等重要性状连锁的分子标记。
4.制种技术:
研究建立以播种期、双亲比例、割球技术、花期调控、放蜂增产等为关键的杂交制种技术,建立杂交种纯度分子标记快速鉴定技术。
考核指标:
育成新品种4个,通过省认定,其中青花菜以日本‘绿雄90’、‘炎秀’、‘喜鹊’等为对照,在产量、品质、商品性、抗性等至少1个性状上优于对照,其它综合性状与对照相当;松散型白花菜以台湾庆农系列品种为对照,在产量、品质、商品性、抗性等至少1个性状上优于对照;紧花型白花菜以‘成功1号100天’或‘成功2号120天’或‘丰收1号140天’等为对照,在抗寒能力、花球耐毛花、自覆性、产量等方面至少2个性状优于对照。
创制新种质3份、雄性不育系和保持系3对。
获得可育种应用的新标记3个,遗传距离不大于5cM。
建立育种新技术3项、花椰菜新品种示范基地1个。
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项,发表相关论文6篇。
累计在浙江及全国适栽地区示范应用新育成品种2万亩,推广协作组成立以来育成品种50万亩以上。
课题6:
叶菜新品种选育和育种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
1.新品种选育:
大白菜以低温下生长速度快、不易先期抽薹、株幅小、心叶黄、快菜和娃娃菜兼用,青菜以质糯、耐抽薹、高抗霜霉病和软腐病为主要目标开展新品种选育。
2.新种质创制:
通过杂交、回交、定向选择等方式,创制多抗、耐抽薹、耐低温弱光或高温新种质。
3.育种技术研究:
开发与高产、高萝卜硫素、抗根肿病和抗旱等重要农艺性状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构建高通量、低成本、高效率的SNP全基因组筛选技术,完善白菜类蔬菜分子设计育种技术。
4.制种技术:
针对育成新品种的特性,研究建立以繁种适宜地带、双亲播种时间、父母本比例、安全隔离、雄蜂授粉等提高种子纯度和产量为核心的制种技术。
考核指标:
育成新品种3个,通过省认定或品种登记,其中大白菜以‘早熟5号’为对照,低温下生长速度快、不易先期抽薹、株幅小、卷心早,快菜和娃娃菜两用;青菜以‘矮箕’为对照,青梗、质糯,耐抽薹(晚抽薹约1周)、耐渍或增产7%以上。
创制耐抽薹、高萝卜硫素含量、耐盐碱、耐低温弱光或高温新种质4份。
获得可育种应用的新标记3个,遗传距离不大于5cM;构建高通量、低成本、高效率的SNP全基因组筛选技术。
建立育种新技术3项、叶菜类蔬菜新品种示范基地1个。
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项,发表相关论文6篇。
累计在浙江及全国适栽地区示范应用新育成品种5万亩,推广协作组成立以来育成品种100万亩以上。
课题7:
豆类蔬菜新品种选育和育种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
1.新品种选育:
菜用大豆以熟期配套、抗病毒病、提高可溶性总糖和淀粉含量,菜用豌豆以矮生、粒大、味甜、质糯、适宜轻简化栽培,长豇豆以条荚绿色、口感鲜嫩、抗锈病,菜用蚕豆以耐寒性强、蛋白质含量高、单宁含量低等为主要目标开展新品种选育。
2.新种质创制:
通过杂交、回交、化学诱变等手段,创制抗病、矮生、长荚、耐低温、耐高温/干旱等新种质。
3.育种技术研究:
开发与籽粒大小、荚长、耐高温/干旱、抗病等连锁的SNP/SSR分子标记;建立豇豆基因组选择育种技术体系;研究建立抗旱性、耐寒性、抗病性等精准鉴定技术。
4.制种技术:
开展原种提纯复壮,建立基于SSR等分子标记技术的种子纯度快速检测技术。
考核指标:
育成新品种4个,通过省审(认)定,其中菜用大豆以‘浙农8号’为对照,熟期提早5天以上,茸毛白色,三粒荚比例30%以上,抗病毒病,亩产量提高10%以上,可溶性总糖含量提高15%以上;菜用豌豆以‘浙豌1号’为对照,矮生,适宜轻简化栽培,鲜食加工兼用,味甜质糯,百粒鲜重60g以上,兼抗白粉病和枯萎病;长豇豆以‘之豇106’为对照,荚长60cm以上,荚色绿,口感鲜嫩,兼抗病毒病、锈病或枯萎病等2种或以上病害;菜用蚕豆以‘丽蚕1号’为对照,鲜食专用,耐寒性强,抗赤斑病或白粉病、3粒以上荚比例提高20%以上。
创制新种质8份。
建立豇豆基因组选择育种技术体系;获得可育种应用的新标记3个,遗传距离不大于5cM。
研究明确鲜食专用蚕豆品种与粮用品种籽粒发育过程性状差异特点。
建立育种新技术3项、豆类蔬菜新品种示范基地1个。
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项,发表相关论文5篇。
累计在浙江及全国适栽地区示范应用新育成品种10万亩,推广协作组成立以来育成品种200万亩以上。
课题8:
莲藕新品种选育和育种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
1.新品种选育:
以莲(藕莲、籽莲)为研究对象,以适于浙江及全国适栽地区栽培为主要目标,培育优质、抗病、商品性好的新品种。
2.新种质创制:
通过物理诱变(辐射、高温、低温等)、化学诱变和杂交等方式,应用分子标记技术辅助鉴定变异单株,创制新种质。
3.繁种技术:
针对育成新品种的特征特性,研究建立种苗消毒、实生苗去除及病虫株去除等为核心的繁种技术。
考核指标:
育成新品种1-2个,通过省认定,其中籽莲品种以‘十里荷1号’为对照,鲜食专用,单只莲蓬籽粒数20粒以上,鲜莲蓬产量4500个/亩,鲜籽莲350公斤/亩;藕莲品种以‘东河早藕’为对照,青荷藕甜脆,适宜炒食,枯荷藕粉糯,适宜炖煲,亩产量提高10%以上。
创制新种质2份,建立繁种新技术1项、新品种示范基地1个。
发表论文2篇。
累计在浙江及全国适栽地区示范应用新育成品种1万亩,推广协作组成立以来育成的水生蔬菜新品种10万亩以上。
课题9:
特色功能蔬菜引选和栽培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
1.从国内外引进特色明显或具有独特功能成份的蔬菜作物种质资源,进行试种、观察、比较,建立相应的栽培技术。
2.研究建立主要营养或功能性成份的高效检测技术和提取方法,明确不同种质资源间主要营养或功能性成份差异。
3.筛选出主要营养或功能性成份含量高的种质材料,开展示范应用。
考核指标:
从国内外引进特色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浙江 粮食 新品种 选育 育种 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