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案《昆虫》两篇.docx
- 文档编号:28178424
- 上传时间:2023-07-09
- 格式:DOCX
- 页数:7
- 大小:19.11KB
小学科学教案《昆虫》两篇.docx
《小学科学教案《昆虫》两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科学教案《昆虫》两篇.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科学教案《昆虫》两篇
小学科学教案《昆虫》两篇
篇一
教学目的:
1.指导学生认识昆虫的特点,初步认识昆虫的概念;
2.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细心的科学态度,唤起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
电脑课件、实物投影仪、蝴蝶等昆虫。
学具准备:
1.每人捉一些当地常见易捉的各种小虫子;
2.每人一个放大镜。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新课
1.课前,老师让大家捉虫子,都带来了吗?
(提出这个问题的目的有两个:
一是调查学生是否完成了捉虫子的任务;二是看看学生带来了哪些虫子,带来了多少虫子。
让学生带来一部分虫子,既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的研究兴趣,又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
)
2.再看看桌子上摆的是什么?
猜猜看,这堂课我们要研究什么?
(学生回答后板书:
虫子)
3.这堂课你们想知道些什么?
(让学生提出学习目标,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此设计的目的是激励学生学习的动机,使学生产生一种渴望学习的冲动。
]
二、探讨创设情景
(一)提出问题
1.你桌面上有哪些虫子?
(让学生说出各自带的虫子的名称,增加对虫子的熟悉程度,在学生头脑中再现一次捉虫子的情景以及回想这些虫子的生活习性的情形,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想像力,并为下一步的研究打好基础。
)
2.按照学生的回答,教师利用实物投影仪依次出示各种小虫。
(通过放大的虫子逼真有趣,既可以让学生全面认识,又充分利用了学生的好奇心,活跃了课堂气氛。
)
(二)引导探究
1.提出问题: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桌面上的虫子,他们具有什么特点?
比一比,看谁观察得最仔细,发现的特点最多。
(这是课文的重点部分,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对大量虫子的观察,找出每一只虫子的特点,这样一来,既给学生一个发散思维的机会,让学生动脑筋想办法,又让学生用自己想出的办法找出虫子的特点,很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观察探究。
(这一过程在于为学生提供民主、宽松的探究氛围,时间放长一些给学生以观察的“自由”,讨论的“自由”,相互交流的“自由”。
在观察完自己组的虫子之后,可以到其他组去观察虫子,进行交流活动。
为学生提供多方位、多角度的观察机会,让学生更具体地感知虫子的外部特征。
)
3.汇报观察结果。
用投影仪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
三、归纳形成科学认知
1.指导学生建立昆虫的概念。
提出问题:
如果让你给这些虫子分类,你打算怎样分?
[相信学生,充分发掘学生的内在潜能。
]
2.显示学生的分类结果。
(有的按翅膀分、有的按足分,把同类的虫子依次分别集中在一起。
)
3.观察昆虫。
(1)提出问题:
若按足分类,几对足的昆虫最多?
(三对)那现在我们就单独研究三对足的虫子的外形有什么相同点?
(2)讨论上面的问题,汇报。
在学生基本上说出昆虫形态的相同点后讲解:
三对足的虫子在外形上有共同的特征,它们是同一类动物,叫做昆虫。
(板书课题:
昆虫。
)自然界中的昆虫很多,有100万多种。
(3)讨论:
请你根据我们研究的这些昆虫外形的共同特征,推想所有的昆虫有什么特征?
要求学生做好观察记录。
(引导学生按归纳推理的思维过程进行推想。
由于有了上面的观察基础,学生很快就可以得出昆虫外形的共同特征是:
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胸部都有三对足。
它们都属于昆虫,由此可以推想:
所有的昆虫身体都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
凡是不具备这些特征的动物都不是昆虫。
)
4.指导学生辨认昆虫。
电脑课件出示课文插图中的9种小动物。
(借助电脑的“光、音、色、像、大、动”等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在学生主动参与的状态下进行教学。
)
提出问题:
图中这些动物,哪些是昆虫?
哪些不是昆虫?
为什么?
(要求学生按演绎推理的思维过程进行表述。
为了简单,可以只根据三对足这个最重要的共同特征进行判断。
)
四、实践应用,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1.读报道,电脑显示,介绍自然界中昆虫的种类及分布情况。
(目的是让学生对昆虫有更多的了解,开拓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对昆虫的研究兴趣。
)
2.对昆虫的开发和利用。
(养蜜蜂产蜜等)
3.课后延伸:
你们还想知道昆虫的哪些事情?
请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查阅资料或从网上阅读或向家长请教等方式找到答案。
篇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蝴蝶的翅、蝇的眼、蟋蟀的耳、昆虫的触角等方面的特殊构造,了解蚜虫和草蛉之间的生活习性,从而获得对昆虫世界更多的了解。
过程与方法:
会使用放大镜耐心仔细地观察昆虫的特殊构造和本领,发现昆虫王国的更多秘密;知道使用工具比只用眼睛观察获得的信息更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获得更多昆虫知识的过程中,进一步激发探索昆虫世界的兴趣。
教学准备:
1.分组材料:
昆虫或昆虫标本、放大镜、学生活动手册。
2.有关昆虫世界的图片、视频资料和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对话:
我们曾经观察过蚂蚁、蝗虫、蚕蛾,他们的身体分为几个部分,有哪些共同特征?
2.讲解:
像蚂蚁、蝗虫、蚕蛾这样,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上有触角,胸部有三对足的动物都属于昆虫。
3.你知道蝗虫头上的触角是什么样的吗?
谁能来画一画?
像昆虫的触角、眼睛、耳朵这些细小的器官我们平时看得并不是很清楚,今天我们就借助放大镜来观察它们的特殊构造,也许会发现昆虫世界的许多秘密。
二、观察昆虫的部分器官
1.教师提供昆虫或昆虫标本,学生分组观察蝴蝶的翅,蜻蜓或蝗虫的眼睛,昆虫的各种触角、口器等。
要求先用眼睛观察,再用放大镜观察,边观察边记录在学生活动手册里。
2.交流自己的发现。
蝴蝶的翅
交流自己对蝴蝶翅的观察与发现。
教师利用多媒体素材展示蝴蝶的翅,并呈现文字“每个美丽的鳞片都有一个小柄,像鱼鳞似的镶嵌在翅上的鳞片窝里。
鳞片上有几十条到上千条脊纹,它们具有很好的折光性能。
脊纹上还有很多并列的薄片,像书页一样叠合在一起。
这些脊纹在光照下闪射出美丽的光芒”。
昆虫的复眼
交流自己对昆虫复眼的观察与发现。
教师利用多媒体素材展示蜻蜓的复眼,并呈现文字“蝴蝶有1.2~1.7万个小眼,蜻蜓则有1~28万个小眼,家蝇有4千个小眼。
昆虫的复眼虽然由许多小眼组成,但它们的视力远不如人类的好,蜻蜓可以看到1~2米远,苍蝇只能看到40~70毫米。
可是,昆虫对于移动物体的反应却十分敏感,当一个物体突然出现时,蜜蜂只要0.01秒就能做出反应”。
昆虫的耳朵
交流自己对昆虫耳朵的观察与发现。
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蟋蟀的耳朵,并呈现文字“耳朵长在前足胫节上,是一个膜状构造,称为鼓膜听器。
螽斯、蟋蟀的听器外形为卵圆形或缝隙状,鼓膜里有100~300个感觉细胞,可以很快接受到同种发出的召唤、求爱、交尾、攻击、报警等声音信号,从而做出回答。
据测定,螽斯科一些属听器的最适频率为1万~1.7万周秒,蟋蟀的足听器为700~5000周秒,但它们能够感受到的音波范围要比最适范围广得多。
蝗虫的耳朵,长在腹部第一节的两旁;蚊子的耳朵,长在触角上;螽斯、蟋蟀的耳朵,长在前足的小腿上;飞蛾的耳朵,长在胸腹之间;蝉的耳朵,长在腹部下面”。
昆虫的触角
交流自己对昆虫触角的观察与发现。
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各种昆虫的触角,并呈现文字“触角是主要的感觉器官,有嗅觉、触觉和听觉的功能。
触角能够帮助昆虫寻找食物和配偶,并探明身体前方有无障碍物。
有些昆虫的触角还有其他用处,例如雄性芫菁在交配时用来握住雌虫,魔蚊幼虫用来捕捉食物,仰泳蝽的触角在水中能平衡身体,水龟虫则用来帮助呼吸”。
3.教师小结:
通过自己的亲身观察和看了昆虫复眼、耳朵、触角的介绍,
我们对昆虫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在课外,我们还可以继续去观察昆虫,努力发现昆虫更多的秘密。
三、启发学生进一步观察昆虫世界的秘密
1.谈话:
我们前面观察的都是昆虫的标本,如果我们到大自然中去,在它们活蹦乱跳的情况下观察它们,在蔚蓝的天空下,在蝉的歌唱声中去观察,一定是一件有趣的事情,并且还会发现更多的秘密。
2.阅读教材上的观察范例“蚜虫和它的天敌——草蛉”。
3.制定观察计划,包括观察的内容、地点、方法。
4.交流观察计划。
5.教师提出观察要求,包括环境保护和安全注意事项。
知识链接:
动物的复眼简介
复眼是相对于单眼而言的,它由多数小眼组成。
每个小眼都有角膜、晶椎、色素细胞、视网膜细胞、视杆等结构,是一个独立的感光单位。
轴突从视网膜细胞向后伸出,穿过基膜汇合成视神经。
一些节肢动物的复眼中含有色素细胞,光线强时色素细胞延伸,只有直射的光线可以射到视杆,为视神经所感受,斜射的光线被色素细胞吸收,不能被视神经感受。
这样每个小眼只能形成一个像点,众多小眼形成的像点拼合成一幅图像。
光线弱时,色素细胞收缩,这样通过每个小眼射入的光线,除直射的光线到达视杆,光线还可通过折射进入其他小眼,使附近每个小眼内的视杆都可以感受相邻几个小眼折射的光线。
这样在光线微弱时,物体也能成像。
家蝇的复眼由4000个小眼组成,蝶、蛾类的复眼有28000个小眼。
小眼面的大小,不但在不同种的昆虫中不同,而且同一个复眼中不同部位的小眼面也可不同,如雄性牛虻,复眼背面的小眼面较大;有些毛蚊(Biblio),其前后部的小眼面的大小也不同,可划分为两个区域。
这些变化与它们的生活习性等有关。
昆虫的复眼虽然由许多小眼组成,但它们的视力远不如人类的好,蜻蜓可以看到1~2米,苍蝇只能看到40~70毫米。
可是,昆虫对于移动物体的反应却十分敏感,当一个物体突然出现时,蜜蜂只要0.01秒就能做出反应。
捕食性昆虫对移动物体反应能力更加迅速敏捷。
昆虫与人类一样,可以分辨不同的颜色,但与人类感受的波长不同。
昆虫能感受到的波长范围为240(紫外光)~700(黄、橙色)毫微米。
蜜蜂不能区分橙红色与绿色;荨麻蛱蝶看不见绿色和黄绿色。
一般昆虫不能感受红色。
【小学科学教案《昆虫》两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昆虫 小学 科学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