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高三生物总复习第30讲生态系统的结构与能量流动学案含答案.docx
- 文档编号:2817755
- 上传时间:2022-11-15
- 格式:DOCX
- 页数:26
- 大小:227.75KB
届高考高三生物总复习第30讲生态系统的结构与能量流动学案含答案.docx
《届高考高三生物总复习第30讲生态系统的结构与能量流动学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高三生物总复习第30讲生态系统的结构与能量流动学案含答案.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考高三生物总复习第30讲生态系统的结构与能量流动学案含答案
第30讲 生态系统的结构与能量流动
[考纲要求] 1.生态系统的结构(Ⅰ)。
2.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应用(Ⅱ)。
考点一 生态系统的结构
1.生态系统的概述
(1)概念:
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2)范围:
有大有小,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
(3)结构:
由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构成。
(4)功能:
进行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
2.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1)各成分的作用及地位
项目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生产者
消费者
分解者
实例
阳光、热能、水、空气、无机盐等
自养生物,主要是绿色植物
异养生物,主要是动物
主要是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
作用
生物群落中物质和能量的根本来源
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并将能量储存在有机物中
加速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分解动植物的遗体和动物的排泄物
地位
__
生态系统的基石
生态系统最活跃的成分
生态系统的关键成分
(2)相互关系
生产者和分解者是联系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的两大“桥梁”。
特别提醒 走出对生态系统成分认识的4个误区
错误说法
特例
细菌都是分解者
硝化细菌是自养生物,属于生产者;寄生细菌如结核杆菌属于消费者
动物都是消费者
以动、植物残体为食的腐食性动物属于分解者,如秃鹫、蚯蚓、蜣螂等
生产者都是绿色植物
硝化细菌等自养生物也是生产者,正确的说法是:
生产者包括绿色植物
植物都是生产者
菟丝子营寄生生活,属于消费者
3.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1)食物链(捕食链)
①概念:
生态系统中各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形成的一种联系。
②特点:
起点是生产者,为第一营养级;终点是最高营养级,一般不会超过5个营养级。
只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
③营养级与消费者级别的关系消费者级别=营养级级别-1。
(2)食物网
①概念:
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成的复杂营养结构。
②形成原因:
生态系统中,一种绿色植物可能是多种植食性动物的食物,而一种植食性动物既可能吃多种植物,也可能被多种肉食性动物所食。
③特点:
同一种消费者在不同的食物链中,可以占据不同的营养级。
(3)食物链和食物网的作用:
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渠道。
1.有关生态系统成分的判断
(1)一个完整生态系统的结构应包括生物群落及其无机环境( × )
(2)生产者都是自养生物,但未必都是植物;消费者营异养生活,但未必都是动物( √ )
(3)细菌都是分解者,但分解者并不都是细菌( × )
(4)生产者、分解者是联系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与生物群落的桥梁,其中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 √ )
(5)理论上分析,只有消费者不是生态系统必需的基础成分( √ )
2.有关食物链与食物网的判断
(1)在捕食食物链中,食物链的起点总是生产者,占据最高营养级的是不被其他动物捕食的动物( √ )
(2)自养型生物一定都是生产者;腐生型生物一定都是分解者;生产者一定处于第一营养级
( √ )
(3)在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中,食物网可使每种生物都限定在同一营养级上( × )
(4)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其体型必然越大( × )
(5)食物网中两种生物间只能有一种种间关系( × )
(6)食物链纵横交错形成的复杂营养结构就是食物网。
食物网的复杂程度取决于该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 × )
(7)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主渠道,是生态系统维持相对稳定的重要条件( √ )
某岛屿居民与该岛上的植物、兔、鼠、鼬和鹰构成的食物网如下图,据图分析:
(1)该食物网中,共有多少条食物链?
提示 6条。
(2)说出鹰与鼬的种间关系。
提示 捕食和竞争。
(3)此食物网没有表示出生的态系统成分是什么?
提示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分解者。
(4)通常情况下,寄生在鼠身上的跳蚤对鼠种群数量的影响与鼬对鼠种群数量的影响,哪种影响大一些?
提示 后者影响大些。
1.食物链(网)中各营养级生物数量变动情况分析
(1)若处于食物链中第一营养级的生物(生产者)数量减少,整个食物链中的其他生物都会减少,简单记为:
“一级生物若减少,其他生物跟着跑。
”
(2)“天敌”一方减少,短时间内被捕食者数量会增加,但从长时间来看,会先增加后减少,最后趋于稳定,简单记为:
“如果天敌患了病,先增后减再稳定”。
(3)若处于中间营养级的生物数量减少,则这种生物数量的变化视具体食物链而定:
“中间生物被捕杀,不同情况要分家”。
大体遵循如下思路:
①生产者数量相对稳定原则,即消费者某一种群数量发生变化时,一般不考虑生产者数量的增加或减少。
②最高营养级的生物种群数量相对稳定原则,即当处于最高营养级的生物种群的食物有多种来源时,若其中一条食物链中某种生物减少,该种群的数量不会发生较大变化。
③在食物网中,当某种生物因某种原因而数量减少时,对另一种生物数量的影响,沿不同的食物链分析结果不同时,应以中间环节少的为分析依据。
2.构建食物链(网)的方法
(1)根据图1构建食物链
①信息:
营养级越低,生物数量往往越多;营养级较低者,先出现波峰。
②食物链:
丁→乙→丙→甲。
(2)根据图2构建食物网
①信息:
能量逐级递减;若两种生物能量差距过小(不在10%~20%内),则很可能位于同一营养级。
②食物网如图所示:
(3)根据重金属、农药的含量构建食物网
某相对稳定的水域生态系统中食物网主要有甲、乙、丙、丁、戊5个种群,各种群生物体内某重金属的含量如表所示。
已知水中的该重金属被生物体吸收后难以通过代谢排出体外。
假设在这5个种群构成的食物网中,消费者只能以其前一个营养级的所有物种为食。
种群
甲
乙
丙
丁
戊
重金属含量(μg/kg鲜重)
0.0037
0.0036
0.035
0.036
0.34
①信息:
重金属(农药、一些难于降解的物质)随着食物链富集,营养级越高,含量越高,甲、乙中重金属含量差别不大,所以处于同一营养级,同理,丙、丁处于同一营养级。
②食物网如图所示:
。
命题点一 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判断
1.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每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只能处在一个营养级上
B.动物都属于消费者,其中食草动物处于第二营养级
C.自养生物都是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
D.细菌都属于分解者,其异化作用类型有需氧型和厌氧型两类
答案 C
解析 每种生物在食物网上可能处在多个营养级上,A项错误;动物多数是消费者,但像蜣螂等属于分解者,B项错误;生产者可以自己制造有机物,属于自养型生物,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C项正确;细菌中多数是分解者,但硝化细菌等属于生产者,D项错误。
2.(2017·江西新余四中段考)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各成分(丁为非生物环境)之间的关系,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光能通过甲输入生态系统
B.参与构成食物链的成分有甲和乙
C.碳元素在乙与丙之间以CO2形式传递
D.丙主要是指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
答案 C
解析 依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甲为生产者,乙为消费者,丙为分解者。
光能通过生产者的光合作用输入生态系统,A项正确;参与构成食物链的成分是生产者和消费者,即甲和乙,B项正确;碳元素在乙和丙之间以有机物的形式传递,C项错误;分解者主要是指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D项正确。
生态系统成分的判断方法
(1)根据生物类型判断生态系统的成分
①“自养型生物”=“生产者”,包括光能自养生物(如绿色植物和蓝藻等)和化能自养生物(如硝化细菌、硫细菌、铁细菌等)。
②“捕食异养或寄生异养型生物”=“消费者”,其不能直接把无机物合成有机物,而是以捕食或寄生方式获取现成的有机物来维持生活。
③“腐生异养型生物”=“分解者”,其是能把动植物的遗体、残枝败叶转变成无机物的腐生生物,也包括少数的动物(如蚯蚓等)。
(2)根据结构图判断生态系统的成分
如图所示,先根据双向箭头确定D、C为“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和“生产者”,则A、B为消费者和分解者;再根据出入箭头数量的多少进一步判断,在D、C中指出箭头多的D为“生产者”,指入箭头多的C为“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最后根据D→A→B确定A为消费者、B为分解者。
命题点二 食物链(网)的分析
3.(2018·西安模拟)如图表示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食物网中共有6条食物链
B.该食物网中的所有生物构成生物群落
C.蝗虫和老鼠在不同食物链中都属于同一营养级
D.若老鼠全部死亡消失,对狼的影响比对猫头鹰显著
答案 C
解析 食物链的起点是草,终点是不被其他营养级捕食的生物,则食物链共有5条,故A项错误;食物网中只包括生产者和消费者,构成生物群落还应该包括分解者,故B项错误;蝗虫和老鼠都位于第二营养级,属于初级消费者,故C项正确;猫头鹰的食物来源只有老鼠,狼的食物来源有浣熊、鹿和老鼠,若老鼠全部死亡消失,对狼的影响比对猫头鹰小,故D项错误。
4.如果一个生态系统中有4种生物,并构成一条食物链,在某一时间分别测得这4种生物(甲、乙、丙、丁)所含有机物的总量如图所示。
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A.该食物链是:
丙→甲→乙→丁
B.丙种群数量增加,甲、乙、丁的种群数量均增加
C.丁的体型最大,单个个体占有的能量最多
D.在其他食物链中,乙和丁之间也可能存在竞争关系
答案 C
解析 由上图可知,丙种群的有机物总量最多,应是该生态系统的第一营养级,所以上述4种生物构成的食物链是丙→甲→乙→丁,A项正确;丙种群数量增加,甲、乙、丁都随丙的增加而增加,B项正确;丁的营养级最高,但是体型不一定最大,单个个体占有的能量也不一定最多,C项错误;不同的食物链中,动物占有的营养级不同,在其他食物链中,乙和丁之间也可能存在竞争关系,D项正确。
命题点三 食物网中生物数量的变化分析
5.如图所示为某湖泊的食物网,其中鱼a、鱼b为两种小型土著鱼,若引入一种以中小型鱼类为食的鲈鱼,将出现的情况是( )
A.鲈鱼的产量不能弥补土著鱼的减少量
B.土著鱼在与鲈鱼的竞争中处于劣势
C.浮游动物总量锐减后再急升
D.浮游植物总量急升后再锐减
答案 A
解析 鲈鱼与土著鱼之间是捕食关系;引入以中小型鱼类为食的鲈鱼后,土著鱼a、b的数量都下降,短期内浮游动物总量先急升后下降最后趋于稳定,相应地浮游植物先锐减后急升最后趋于稳定,A项正确。
6.如图表示在某生态系统中,a、b、c三个种群数量变化相互关系,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a肯定是生产者,b肯定是初级消费者
B.a→b→c构成一条食物链
C.a与b、b与c为捕食关系
D.a与c为竞争关系
答案 C
解析 根据图中数量关系可以判断a、b、c三者构成的捕食关系为c→b→a,a为次级消费者,A项错误;c→b→a构成一条食物链,B项错误;a与b、b与c为捕食关系,C项正确;a与c不存在竞争关系,D项错误。
考点二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1.能量流动的概念理解
—
⇓
—
⇓
—太阳能→有机物中的化学能→热能
⇓
—
2.能量流动的过程
(1)写出图中甲、乙、丙、丁、戊代表的内容:
甲.生产者,乙.初级消费者,丙.次级消费者,丁.呼吸作用,戊.分解者。
(2)据图分析食物链中甲营养级能量的去向
①通过自身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
②被下一营养级同化。
③残枝败叶等被分解者分解。
④未被利用。
3.能量流动的特点及意义
(1)能量传递效率:
指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同化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 生物 复习 30 生态系统 结构 能量 流动 学案含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