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小学生教育课外阅读兴趣课题研究方案设计.docx
- 文档编号:28177349
- 上传时间:2023-07-09
- 格式:DOCX
- 页数:6
- 大小:20.08KB
培养小学生教育课外阅读兴趣课题研究方案设计.docx
《培养小学生教育课外阅读兴趣课题研究方案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培养小学生教育课外阅读兴趣课题研究方案设计.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培养小学生教育课外阅读兴趣课题研究方案设计
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课题研究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我们认为,影响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因素是学生课外阅读的数量和质量,学生的阅读仅局限于课内教学时间,而学生课外阅读几乎一片空白。
其原因关键在于学生没有阅读的兴趣,阅读习惯是在学校养成的,而学校的读书,属语文科最为需要,因为语文教育的终极目的是为了学生一生发展奠定宽厚的文化根基,为学生人文素质的形成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但由于某些学生的父母认为学生在学校能把课本读好就不错了。
学生自然是课外阅读量少,知识面过于封闭、狭窄、单一,习作上常是畏难情绪重,且内容单调、干巴,无真情实感。
二、课题的界定和依据
(一)课题的界定
课外阅读:
课外,学校上课以外的时间。
阅读,看(书报等)并领会其内容。
本课题课外阅读就是指学生利用教学作息时间以外进行的一种自主性阅读行为。
从本质上说,一切的语文改革都应当指向大量阅读,因为只有当学生的阅读量上去了,语言积累才能成为现实,只有具备了丰厚的语言文字积累,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发展才有基础。
(二)、理论依据
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阅读教学要“培养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其中小学阶段阅读量达成145万字”。
2、《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学生阅读的课外读物提出了建议,如童话、寓言、故事、科普、诗歌、散文等,鼓励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倡导课堂阅读教学延伸到课内外,体现了现行语文教学对课外阅读指导的重视。
3、新基础教育倡导者朱永新教授说:
“读书不但可以提升个人精神生命的质量,而且对于民族和国家具有特殊意义,因为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
世界上那些生命力强大的民族,几乎都是热爱阅读的民族,善于阅读的民族。
”
4、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
少年儿童个体智力发展的一个突出特点是记忆力强而理解力弱,注意力宜引到记忆类似事物而不宜分散到难以理解的多种事物中去。
这就表明:
少年时期应该有一个强化读书,大量积累语言信息的阶段。
“读经典的书,做有根的人”,让孩子与好书打交道,与书中人物对话,与写书大师对话,惠及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
三、课题研究目的与意义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
“小学阶段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
”我们五年级语文组通过思考,反复琢磨,决定进行课外阅读兴趣的研究。
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让学生能在阅读的过程中自主选择方法,自主吸收,加工信息,获得主体感受,有效地弥补课外阅读的不足,形成综合的语文能力并以阅读促进写作。
以达到课外阅读不是“课外”,而是语文训练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让阅读成为学生生活中的一种常态,使每个学生都能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要让读书成为需要,让读书成为习惯,让读书成为生活方式!
四、研究的对象与内容。
(一)研究的对象:
我校二年级学生。
(二)研究的内容:
1、调查我校二年级学生读书现状,通过学生及家长问卷调查获取一系列数据。
2、如何尽快改变家长对读书“无用论”“耽误学习成绩”的看法,并能亲子共读。
3、开展“献两本,读百本书”活动,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充分利用现有的图书借阅平台,开展各种活动,培养学生的阅读的兴趣。
保障学生的小学阶段要完成的145万字的课外阅读需求。
4、有效地进行课外阅读的指导,将指导阅读和课外阅读进行衔接和整合。
5、研究要让学生知道读什么、怎么读、怎么评价、如何反馈的问题。
掌握适宜自己读书方法并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五、研究的过程与方法
(一)研究过程设计
研究准备阶段:
潜心学习有关教育理论,阅读相关文献,搜索国内外相关研究动态,编辑研究资料,并制定研究方案。
研究实施阶段组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及家长对课外阅读的状况,收集系列数据。
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操作:
(1)优化环境,营造阅读氛围
(2)创造条件,促进阅读(3)介绍方法,指导阅读(4)开展活动,推动阅读。
研究总结阶段:
概括整理研究成果,通过学习研究的经验总结,撰写有关论文,回顾课题所取得的全过程,写出结题报告《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研究》。
六、课题研究主要措施
进入课题实施也就是课题研究主要阶段,我围绕以上问题紧紧抓住儿童心理特点主要做了三方面工作。
(一)家校携手共创读书环境。
我在班级建立了图书角,让学生在课余时间随时翻阅,书籍来源一方面来自学生个人书籍,经我亲自筛选后分享阅读;另一方面是从学校阅览室借阅。
并选出专人管理,每两个月更换一次。
每天早读和每周一节校本课为阅读时间。
其次建立家庭图书架,学校向家长下发了“致家长的一封信”后,我又利用家长会倡议家长为孩子定期购买或借阅适合孩子阅读的书籍,并动员和孩子一起读书,营造“亲子阅读”氛围。
为了进一步促动家长参与,我组织学生在家长会上作读书交流展示,让家长感受课外阅读对孩子成长的影响,从而带动家长督促和参与孩子的课外阅读。
(二)推荐书目,拓展阅读范围。
1.依据年段推荐书目。
学段不同,年龄不同,学生的心理特点也不同,其阅读的倾向,阅读的兴趣也有所不同。
因此,我根据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差异性向学生推荐读物。
低年级学生识字量少,我就推荐看图文并茂、情节动人、浅显易懂、篇幅短小的童话、寓言故事;中年级学生有一定的理解能力,我就推荐一些儿童文学、科普读物、奇闻趣事;等到了高年级随着学生阅读速度加快、阅读能力和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就开始推荐中长篇文章、人物传记、青少版的名著了。
并列出详细书目让孩子从中选择阅读。
2.依托教材推荐书目。
叶圣陶先生说:
“课文无非是个例子。
”我从教材出发,抓住教材与课外读物间存在的联结点,向外辐射。
记得学完课文《松鼠》后,我根据课后资料向学生推荐《森林报》一书。
学生被大自然中那无穷的奥秘所吸引,学生阅读积极性高涨,连平时不爱读书的同学也被书中有趣的现象吸引,纷纷购买借阅。
我还利用晨读时间进行连续森林播报,共同感受大自然的无穷奥秘。
教材中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如学完《触摸春天》后,向学生推荐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还有学完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灰雀》《小摄影师》等四篇课文后,引导学生读《名人传》或其他名人的故事等等。
3.榜样带动。
同一个班的学生之间也具有较大的差异,有的已经读完上百本,有的却只读寥寥几本。
女生喜欢故事性的书籍,而男生喜欢科幻、体育等内容一些书籍。
针对这些情况,我有意地将全班同学根据兴趣分成几个不同的小组,人数可不固定,不定期地让一个小组发言推荐所读书籍。
让读书多的学生经常交流介绍读书的收获,老师再极力表扬鼓励,以此带动。
这样不仅扩大了学生的阅读范围,还促进了学生读书心得的相互交流,促进了后进生的阅读兴趣。
(三)多种方法,调动阅读兴趣提高阅读效率。
1.以“讲”诱发兴趣。
我经常地、有意识地向学生讲述课外阅读的意义、作用,用生动、有说服力的例子诱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给学生描述中外仁人志士读书的故事等,通过教师的讲述、介绍使学生了解课外阅读的魅力所在,激起他们强烈的读书欲望,激发阅读兴趣。
2.使用推荐技巧,调动学生阅读兴趣。
悬念调动法,故事梗概法,讲故事、利用影视作品营造阅读氛围也是一个很投机的办法。
如在电视台播放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的时候,就引导学生进行同步阅读。
3.教给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率。
苏霍姆林斯基反复强调:
必须教会孩子阅读,谁不善于阅读,他就不善于思考。
年级的不同方法则侧重点不同。
以低年级为例我着重从几方面加以指导:
(1)指导学生有序读文。
①按顺序看懂文章。
每读一本书,一篇文章,都要弄明白怎样从头说到尾,先说什么,再说什么,最后说什么。
俗话说得好“不动笔墨不读书”,再让孩子读书时,我教会孩子用一些符号在书上圈圈画画,如:
碰到不懂的地方打上问好,对于一些好词好句,用小圆圈画出来等,以便他们在阅读的时候留下思考的痕迹。
还鼓励孩子把在课外阅读中弄懂的新词语抄下来,低年级时每天两个词语,一个佳句,随着年级的升高扩展到词语、句子或段落,但不强求,量力而行,以免给孩子造成压力,厌倦读书。
②分步阅读,边读边想边记。
遇到一篇文章先通读全文,掌握主要内容,然后分步阅读,边看边想原文说了什么人和事,懂得了什么道理,最后做以标注。
③图文并重。
在课堂教学中,从题目入手,让学生审清题目,根据题目说出在学习本课前想知道什么。
低年级课外读物大都是图文结合,可坚持引导学生从看图到读文。
如指导他们看封面和书名,讲讲书中可能写些什么事。
图画能帮助儿童理解文字意思。
因此,要求学生当众讲出主要内容。
这样把听、说、写紧密结合起来,融合为一体。
(2)加强课内和课外的关系。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抓住课文,实行精讲多读,教会学生独立阅读的方法,提高学生独立阅读的自觉性。
随着阅读教材的进度,我们坚持“一篇带多篇,课内得法,课外受益,课内打基础,课外求发展”。
学生在课内学到的语文知识和读书方法,教师要引导他们在课外阅读的实践中得到运用。
学习《回声》一文,就让学生读《十万个为什么》中相关的声波文章,以此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如此的课外阅读,开阔了同学们的视野,增加了他们的知识量,同时加深了他们对课内知识的理解,效果颇佳。
4.开展各种活动,巩固阅读兴趣。
为了检查学生课外阅读的效果,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和交流的机会,我定期组织了汇报展示活动。
开展了读书专题活动,如好书推荐、同读一本书、故事会、读书交流、读书手抄报、读书演讲等活动学生都很感兴趣。
对优胜者予以表彰和奖励。
展示学生优秀的读书笔记,互相评比,互相学习,使学生养成认真做读书笔记的好习惯。
并定期开展“读书知识竞赛”。
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充分享受进步、收获喜悦。
七、预期成果
小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的实践研究”的课题实验,推动了教师的成长,影响着学生和家长。
在课题实验结题时我又做了一次同样的问卷调查。
对比了学生和家长的变化。
课题实验前后的对比可见其中的变化。
(一)课外阅读氛围得到改善,校内外提供了广阔的阅读空间。
课题实验让教师带领学生走出“小课堂”,引导学生博览群书,并因势利导,让学生在语文课外阅读中成为能学、乐学、好学的主体,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课题实验也影响着家长,让他们认识到了课外阅读对人一生的重要性。
并积极参与到“亲子阅读”活动中,亲子阅读带动的不仅仅是孩子,更是一个个家庭,它的辐射作用意义重大。
学生的课外书拥有量逐年增加,课外阅读涉及的范围随之变宽。
(二)学生阅读的方法得到了教师和家长的有效指导,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方法,阅读能力不断增强。
课题实验中,在老师和家长经常性的指导、检查和督促的外因条件下;带动了内因的改变。
每天的阅读培养了学生善于利用时间的良好阅读习惯。
读书时的多思善问,多种感官一齐积极活动,让学生养成了勤思考的阅读习惯,充分发挥了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精神。
从而开启自己的内心世界,激荡起品味人生,升华人格的内在欲望。
阅读还促进了写作能力的提高。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培养 小学生 教育 课外阅读 兴趣 课题 研究 方案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