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写作指导.docx
- 文档编号:28175768
- 上传时间:2023-07-09
- 格式:DOCX
- 页数:21
- 大小:36.41KB
记叙文写作指导.docx
《记叙文写作指导.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记叙文写作指导.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记叙文写作指导
记叙文是每个学生学习语文最早接触的文章体裁,也是每个学生学习写作的起始体裁,理应成为考生应对作文考试的得心应手的当家手段。
事实上,回顾近几年高考作文的情况,各地所推荐的优秀之作,其中就不乏记叙文。
但现实的情况是,不少考生在考场作文时不愿写或者不敢写记叙文,一些考生写出的记叙文得不到理想的分数,倒是因行文中不合体式的“硬伤”或者表达方面的原因而痛失分数。
因此,我们在作文训练中应确立这样的信念:
敢写记叙文,写好记叙文。
一、明确记叙文的体裁特征
记叙文主要指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一类的文章。
具体地说,它是借助叙述、描写、抒情等手段记叙社会生活中的人、事、景、物的情态及其发展过程,用以表现作者的思想、抒发作者某种感情的文章。
就文章的外部形式上的特征而言,记叙文还表现为诸如新闻、通讯、报告文学、人物传记、游记、日记、书信等诸多体式。
我们通常则把记叙文分为记人、叙事类,写景、状物类和抒情类三种。
记人、叙事密不可分。
记人,就是写人的活动,而人的活动无不表现为事件;叙事,就是写事件的过程,而任何事件的过程,又无不是人物活动的体现。
尽管如此,记人和叙事还是可以从它们写作的出发点和着眼点的不同加以划分。
人物记叙文着眼于写人,叙事。
是为了通过人物的行为、活动表现人物的思想面貌、精神品质和性格特点,无须过多渲染事件本身。
如朱自清的《背影》,围绕“送别”这一事件,有父子分别前家境的叙述,有临行时父亲精心关照的诸多情节的描写,如安排座位、买桔、话别等等。
这一系列的描述,无一不是以刻画父亲对儿子的挚爱深情为着眼点,处处都体现出儿子对父亲从未有过的怜爱与感激。
事件记叙文以描述事件为中心,尽管也有人物的活动,但不必刻意描绘,作文的着眼点在于展现事件过程,反映事物的本质与意义。
写景为主和状物为主的记叙文,比较容易鉴别,要注意的是它们与抒情类记叙文的区别。
诚然,写景、状物离不开抒情,而抒情又往往需要借助景和物,这就是所谓“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
一般说来,如果以写景或状物为主要内容,抒情只是其中的穿插或阐发,这就是写景记叙文或状物记叙文,前者如郁达夫的《故都的秋》,后者如贾平凹的《丑石》。
如果一篇文章,以抒发某种感情为主线,景物只是借以寄托的一种比拟或象征,这就是抒情性记叙文了。
如茅盾的《白杨礼赞》,尽管文中具体地描述了白杨的生活环境、白杨树的整体形象以至树干、树叶和婆娑的姿态等各个不同的侧面,表达对北方的农民、对民族解放战争的歌颂和赞美,全文贯穿了一种感情的主线,景物在这里成为一种象征。
二、掌握记叙文写作的一般方法
无论何种形式的记叙文,从下笔之前的构思到文字形态的呈现,总要经过作者精心独到的营构,这个过程之中,应特别注意下列方法的运用。
(一)确定一个好的主题
每篇文章都有主题,它是作者对文章所记写的内容的总的看法或评价。
在文章中,它是统率一切的灵魂,是贯穿全篇的红线,文章的选材、剪裁、结构、语言、表达等等,都要以此为据,自觉受其约束。
衡量文章主题确立是否够好的标准是:
1.正确指所确立的主题符合客观事物的本质规律,符合正确、高尚的审美观与价值观。
2.鲜明指文章的主题必须明确表示作者对所记写事物的理性判断和感情倾向。
3.集中一篇文章只能有一个主题,全部的记叙都必须围绕它展开。
有些材料的运用看似旁逸斜出,其实它们一般都是为了深化或升华主题。
(二)精心选择材料
记叙文的写作,无论是记人、叙事,还是写景、状物,首先要解决的是内容问题,为此,作者必须尽可能深地熟悉反映的对象,尽可能多地占有材料。
而作者所掌握的材料能否成为文章中的有用部分,关键在于选择和取舍,对此,著名作家茅盾形象地说“要像关卡的税吏们的百般挑剔”。
具体说来,这“挑剔”的标准就是:
1.围绕和突出主题所有占有、积累的素材,以文章的立意为标准,只有能说明和突出中心的,才可选而用之。
反之,与中心无关,则应舍而弃之。
2.真实而典型真实指生活中确有其人其事,而非虚构或杜撰(这是记叙文和文学作品的根本区别)。
但真实的材料只有能反映事物本质,具有代表性和说服力,才能恰当地表达主题,这就是“典型”的要求。
3.新颖而别致指选择别人未发现、未使用的材料,或者赋予别人已发现、已使用的材料以新意。
(三)谋定恰当的表现方法
记叙文的表现方法,就是行文的具体技巧。
具体包括:
1.线索安排一篇记叙文,哪怕只是记叙一件具体的事情,也应有一条把材料贯穿起来的线索,如果所使用的材料较多,线索的作用更显得重要。
记叙文的线索在具体的文章中可以表现为多种形态,如时间线索、感情线索、逻辑事理线索等。
2.详略剪裁文中使用众多的材料,最忌半斤对八两式的平均用力。
一般说来,只有那些最能表现文章中心、最能表现人物个性、最能揭示事物本质的内容,才应详细具体地展示,而那些在记叙中只起交代或衔接作用的内容,则应略写或省写。
3.结构和内容的调度相对于议论文等文体,记叙文的结构安排更加灵活自由,但如何开篇即引人入胜,结尾让人回味无穷,在结构安排上,是大有讲究的。
比如,在记叙顺序上,我们就可以使用倒叙、插叙等手段,使文章波澜起伏,摇曳生姿。
“文似看山不喜平”,记叙展开的过程讲求波澜起伏、摇曳生姿,我们除了注意记叙顺序的安排外,还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1)虚实法如李乐薇的《我们空中楼阁》,实写小屋的风景,虚写寄托于小屋的生活志趣。
(2)抑扬法如唐弢的《琐忆》,开头说鲁迅“多疑”、“世故”、“脾气大”、“不容易接近”,这是“抑”,它造成悬念,引起读者的思索。
接下来讲述几个故事,通过故事表现鲁讯先生对青年平易近人、亲切热情的特点,以及他对那些攀附阔佬的奴才、伪装的道学者、满嘴昏话的骗子、烧杀抢掠的屠伯的“脾气”和“骂”,这些都是“扬”,先抑后扬,很好地表现了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伟大人格。
(3)离合法如鲁迅的《藤野先生》,主要是怀念藤野先生,开头却用很大篇幅描述上野的樱花、“清国留学生”、中国留学生会馆、仙台几个职员的操心、居室的变换等等。
这些似乎“离题”的文字,却显示了藤野先生与“我”交往的广阔的社会历史背景,突出了师生之间关系的深刻意义。
在记叙了藤野先生对“我”在学习上的种种帮助之后,文章又插进日本学生轻视、嘲弄的一场风波,“我”看电影后的变化。
这又一次的“离题”,实际上将“我”与藤野先生的交往推向高潮,使文章的主题表现因为这些材料更高层次上的“合”更显深沉和厚重。
4.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一般的表达方式指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记叙文当然以记叙和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却并不排除使用其他手段,只是,对它们的使用要特别慎重,可用可不用时,坚决不用;必须用到时,也尽量简省笔墨。
千万不能下笔滔滔,掩盖或扭曲记叙文的文体特征。
三、考场佳作展示
2003年全国卷考的是话题作文,面对“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这个思辩色彩很强的话题,好多考生写出了记叙体裁的佳作,兹录三篇于后:
例文一:
明天一定记着开窗
河南考生
远远的我望见一个笨粗的身影倚在墙上,脚点在叠成的砖块上,费力地用一竹竿挑着一扇关闭的窗。
我知道,又是她在为我开窗,我的眼睛湿润了,心想:
明天一定记着开窗。
她是我的房东大娘,我因为在学校里老睡不好觉,才搬到她这里。
刚来时,她给我的印象很不好,笨粗的身子,木讷的表情,还有……总之,不好。
记得刚来的那天中午,天气很热,我跑到水龙头旁大洗了一通,又猛灌起凉水,正感到“淋漓尽致”的时候,她晃着身子,摇着扇子来到我面前:
“孩子,不能这样,会病的。
”“关你什么事儿?
水费我一个子儿都不会少的。
”我瞟了她一眼又继续我的“冷水计划”——大洗,猛灌。
她只是木在那里一动不动,我当时只是觉得好笑:
老人也贪财啊,为了点水费,唉!
可是那天晚上,我的坏运气来了。
上吐下泻,一个晚上上了十几趟厕所,当我正“奄奄一息”躺在床上的时候,她推门进来了。
我没有好气地说:
“以后进门记着敲一下。
”她又木在那里了,左手搓着衣襟,右手在口袋里摸了一会儿,伸了出来:
“药,药,治拉肚子的药。
”她把药放在桌子止,默默地走了。
这时我想起了我的母亲,她也曾经在我进行“冷水计划”的时候阻止我,而我却认为母亲是为我好,现在房东大娘也是如此,而我却误解她,伤害她,感情的亲疏对认识一个人、认识一件事的根本原来如此重要。
从吃了那包药以后,我对房东大娘的印象开始好转,但仍然对她提防着,因为“防人之心不可无”嘛,毕竟她不是我妈,可是……
那天我课间回来取东西时,发现她正站在砖头上,拿着竹竿挑我的窗户,难道……我喝了一声:
“你干什么!
”她吓得掉了竹竿,从砖头上跌了下来:
“我只是想为你开窗,因为电视上说‘非典’时期,要经常开窗,可你……”我惊了,感到惭愧,我扶她起来:
“对不起。
”她布满皱纹的脸露出了笑容。
起来后,她坚持要先给我开窗。
窗子开了,不仅是房上的,还有我心灵上的。
她现在还在为我开窗,我的泪淌在脸上,滴在心里:
明天一定记着开窗。
【点评】本文是一篇优秀的记叙文。
作者审题准确,通过记叙“我”和“房东大娘”的一段经历来表现话题的内涵。
本文突出的特点是情节曲折,由“印象很不好”到“觉得好笑”再到“误解她,伤害她”直至真相大白,作者一步一步展示房东大娘的精神世界,欲扬先抑,波澜迭出,很是吸引读者。
其次是精当的描写,作者运用多种描写人物的方法,使得主人公的形象栩栩如生。
再次是画龙点睛的议论,使文章的主题得以升华。
例文二:
路是月的痕
湖北考生
依稀想来,已有几年未踏上这一条洒满月光的小路了。
小路是父亲亲手用鹅卵石铺成,在月光下泛着朦胧柔和的光。
路的那头,连着那河边的小屋,连着我的父亲。
父亲啊,你是否依然执着地坐在岸边,哀怨地吹着笛子,等着儿子的归来?
父亲爱好吹笛。
小的时候,父亲的笛声载满了我童年的乐趣,像那条丝带一样的小河,牵引着我的童心在父亲爱的港湾里一晃一悠。
父亲很疼我这个唯一的儿子,老喜欢用粗糙的双手捏我的脸蛋,不顾我疼得哭起来,还兀自傻呵呵地笑。
每天的日暮,父亲带我到河边的草地上放牛。
父亲常常放开牛绳让牛自己吃草,自己便从背后的草篓里摸出笛子,鼓起腮,吹出世间最美妙的音乐。
我就靠在父亲腿上,看着天边的夕阳将父亲的头发染上点点金色。
我爱父亲,父亲的笛声最美。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开始讨厌起父亲,讨厌他满嘴烟味,讨厌他的黄牙,讨厌他背个草篓到学校找我,还从窗外傻傻地盯着我看,我还讨厌他没有本事,只知侍弄几亩薄地,连我的学费也没能赚回。
我和父亲逐渐隔膜了。
在被我吼了几次后,父亲不再打着赤脚去学校看我,不再唠叨着让我好好学习。
他保持沉默,而打破沉默的唯一方式就是吹笛,如怨如慕,而在我看来,这又成了不务正业的标志。
我到外地上学去了。
离去前一天晚上,我走上那条熟悉的小路,感觉到一丝眷恋与不舍。
路像是月光在地上划过的痕,也划过我的心,几年时间里,我未回过一次家。
母亲在电话里告诉我,我走后,父亲整日像掉了魂似的,茶饭不思,只知去河边吹笛子。
最终,我应母亲的请求回到了家。
回家里已是夜晚,月刚升起,当我怀着无尽的思绪在小路上行走时,遇到了等我的父亲。
我忽地一下子哭出来,紧紧抱住了父亲。
我请求父亲给我吹笛,父亲答应了。
哽咽的笛声又在耳畔响起,响在洒满月光的小路,勾起我的回忆。
我感觉到父亲眷眷的爱子之心,感到愧对父亲的笛声,父亲爱我,爱着自己的儿子。
他为我吹了十八年的笛子,而我此刻才发现它和我的心竟产生如此强烈的共鸣。
路很美,很美,是月划过的痕。
月是路的魂,父亲的笛声是我的心魂!
【点评】本文是一篇非常出色的记叙文,以我对父亲的感情变化为主线,展示了我读懂父爱的过程:
小时候,我爱父亲,父亲的笛声很美;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开始讨厌父亲,父亲的笛声如怨如慕;到外地求学几年后,我才真正地读懂父爱。
笛声,是“我”选定的作为父爱的一种载体。
笛声的变化(从最美到如怨如慕到哽咽)载着我对父爱的认识过程,紧扣作文要求。
本文语言优美,佳句迭出;构思精巧,仅取三个片断和“几点”笛声,就把凝重的父爱和我感受父爱的心理历程,表达得淋漓尽致,情真意切,是一篇难得的考场佳作。
例文三:
喝茶
河南考生
老李是市社会科学研究所的副所长。
他有两大爱好:
一是品茶,二是逗宝贝孙女玩。
说起品茶,老李是行家,怎么辨茶、闻茶、敬茶怎么区别各种不同种类的茶,什么信阳毛尖啦,清香茉莉啦,牡丹绣球啦,他能跟你说得一套一套的。
说起孙女,老李有两个,大的叫大兰,小的叫小兰。
虽然两个女孩一样乖巧可爱,衣着打扮完全相同,但老李私下里更喜欢小兰。
不仅仅因为大兰不是他的亲生孙女,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小兰嘴更甜,手脚更勤快。
每天老李回家,小兰总是为爷爷捧上一杯浓香可口的茶,而大兰不是正在看书就是躲在房里。
“到底是亲生的孩子疼爹妈呀!
”李老想。
一天下午,老李紧皱眉头一边思索着工作中的难题,一边往家里走去。
刚一进门,就见小兰捧着冒着热气的茶迎上来,脆生生的喊:
“爷爷,您喝茶!
”然后一边把茶杯捧到爷爷手中,一边把他扶到沙发上。
老李打心眼里高兴,工作中的烦恼一下子烟消云散了。
他一边抚摸着小兰的头,一边问:
“大兰呢?
”
“她呀,看书呢。
”小兰不以为然地朝里屋呶呶嘴。
老李不再说什么,细细地品起茶来。
第二天上午,老李突然回到家中取资料,一进门就见小兰正看电视,见爷爷回来了,小兰习惯性地端起茶几上的杯子,甜甜地喊着:
“爷爷,您喝……”这才发现杯子里什么也没有。
她忙倒上茶叶去拎茶壶,只见她晃晃悠悠的举起硕大的茶壶,那壶嘴就像个左顾右盼的蛇头,突然“呼”地一下叶出一股热水,直扑杯底,杯里少得可怜的几片茶叶全被扑出来了。
小兰忙放下茶壶,捡茶叶,捡好茶叶却又打翻了壶盖。
老李诧异地看着这一切。
大兰一声不吭地从里屋走出来了,她默默地洗好杯子,熟练地倒入茶叶,又仔细地倒好了水,然后轻轻吹了吹,把杯子递给小兰,看了爷爷一眼,又默默地转身进屋了。
小兰高举着杯子,欢天喜地地喊着“爷爷,爷爷,您喝茶!
”
李老一下子明白了。
原来每天为自己泡茶的,不是自己视为掌上明珠的亲孙女小兰,而是一直被自己冷淡的大兰。
而自己却……老李木然地接过杯子,却再也品不出先前的味来。
他突然找到了那个这几天一直困扰着自己的社会学难题的答案:
“感情亲疏不能代替对事物的正确认知”,释然地便放下茶杯,匆匆向所里赶去。
【点评】“大题小做”又能“以小显大”是这篇作文的特色。
考生面对“感情的亲疏与对事物的认知”这个充满哲理的话题,成功地将其“转化”为“喝茶”一件小事;又能以老李“喝茶”为线索,通过老李对两个孙女认识转变的切身感触,艺术地表达了主题:
感情亲疏不能代替对事物的正确认知。
二、明确记叙文的六要素:
人物、时间、地点、起因、经过、结果
这几个要素必须要在文章中有充分的体现,不论写人的记叙文,还是记事的记叙文,都要求写作时要注意利用好六个要素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
要素一:
人物
人物是记叙文中表达作者情感的重要部分,即使是写事的记叙文也要依靠人物来完成主题的表达,因而对作品中的人物进行描写就显得尤为关键了。
人物描写的手法主要有下面几种:
①行动描写 ②肖像描写 ③语言描写 ④心理描写
①行动描写
行动描写:
让人物自己来表现自己。
写人物的行动应该借助情节的发展、矛盾冲突的展开而进行。
a、《药》写刽子手康大叔,主要就是用行动描写来对他的流氓反动性格进行刻画的。
例:
老栓慌忙摸出洋钱,抖抖的想交给他,却又不敢去接他的东西。
那人便焦急起来,嚷道:
“怕什么?
怎的不拿?
”老栓还踌躇着,黑的人便抢过灯笼,一把扯下纸罩,裹了馒头,塞与老栓;一手抓过洋钱,捏一捏,转身去了。
嘴里哼着说,“这老东西……”(贪婪的一面)
“老栓只是忙。
要是他的儿子……”驼背五少爷话还未完,突然闯进了一个满脸横肉的人,披一件玄色布衫,散着纽扣,用很宽的玄色腰带,胡乱捆在腰间。
刚进门,便对老栓嚷道……(流氓形象)
b、老头儿身子一纵,扑上梳妆匣,似一头老虎扑上一个睡着的婴儿。
——巴尔扎克《守财奴》
通过人物动作描写,揭示人物内心世界。
动作描写是通过人物的行动来刻画人物的方法,是塑造人物,揭示人物性格的重要手段。
在动作描写时要注意:
1、不是人物的所有动作都有描写的必要。
2、动作描写的目的,不只是为了表现人物做了什么,更重要的是通过人物动作来刻画人物形象。
3、要善于抓住那些最能体现人物性格,最能反映人物内心世界的动作进行概要或细致的描写。
此类描写比较常见的失误:
1、不明白动作描写的目的,对人物的动作不加选择与取舍。
2、对人物缺乏细致的观察,动作描写与人物身份的年龄、性格不符。
3、动作描写不准确,不具体,不形象,词汇贫乏,语言表述力差。
②肖像描写:
人物外貌描写指对人物长相体态,衣着打扮,神态表情,姿势声音以及生理特征等的描写。
为此外貌描写应能抓住人物外形的特征,又体现出人物性格特征,并与人物的社会地位、身份、年龄、职业、性格等符合。
我们可以回顾一下鲁迅“画眼睛”的写法。
我们改变一下课文中的描写顺序,按时间先后体会一下肖像描写的独特魅力:
(初到鲁镇)年纪约二十六七,脸色青黄,但两颊却还是红的。
模样还周正,手脚都壮大,又只是顺着眼。
(二到鲁镇)仍然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脸色青黄,只是两颊上已经消失了血色,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
(三到鲁镇)五年前的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弱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
三次描写,都反映了人物不同阶段的人生境遇,“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这说得很对。
肖像描写不求形似要求神似,不求描写面面俱到,只求突出人物的身份、性格。
示例:
“常常微笑着,态度很温和”反复出现在《纪念刘和珍君》一文中,用以塑造刘和珍美丽的形象,更为了戳穿段政府的无耻谰言。
“他留着浓黑的胡须,目光明亮,满头是倔强得一簇簇直竖起来的头发,仿佛处处在告白他对现实社会的不调和。
”
男子汉素描
他,中等个子。
方正的脸,一头浓密的黑发又粗又短如同刺猬,让人感到不怒而威。
额头上依稀可辨的皱纹,也许是他年纪不大却阅历较多,涉猎较广的证明。
眉宇下,细长的眼睛充满了生命的活力和魅力,眼光时而犀利如X射线,仿佛能看穿人的五脏六腑;时而柔情如水,似乎积聚了全世界的温情。
适中的鼻子如同一块凸出的磐石,而“磐石”右边的一颗形似顿号的黑痣,正好像是他平常总像一扇大门那样紧闭着嘴的一个忠诚卫士。
③语言描写
人物语言是人物思想的直接表现。
因此语言描写最重要是能反映人物的心声,并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
一定要透过语言把握人物的身份、性格,也就是我们说的“语言描写的个性化”。
我们在描写人物语言的时候就应该抓住人物的身份、地位、年龄、性格去写作,否则就会很不谐调。
语言表达一定要得体。
赏析以下文字:
香烟在哪里
“磊磊,好磊磊,快告诉爸爸嘛,香烟藏在什么地方。
”
“不,妈妈不让。
”
“磊磊,你不知道吧,写文章抽支烟,一下子就写一大篇。
”
“爸爸,生活顾问从来没有这样讲过。
”
“磊磊,爸爸明天带你去玄武湖看猴子翻跟斗好不好,快告诉我。
”
“不嘛,我才不做叛徒呢!
就不告诉你。
”
此类描写的失误是:
1、 对人物语言不加选择或选择不当,使人物语言与其身份性格不符。
2、 语言无个性。
3、 语言拖沓重复枯燥。
借来一双慧眼
一天,我与吾母对镜晨妆,我好奇问母曰:
“我与隔壁之荣荣孰美?
”吾母欣然告之曰:
“吾女靓妞也,隔壁荣荣何敢望其项背。
”我闻之,喜不自禁。
翌日,我于隔壁窥荣荣风采,怅然若失。
沮丧回家,再问妈妈,母携我于镜前,惊指镜中,叹道:
“吾女绝妍,举世无双,荣荣何足道哉。
”听了妈妈的感叹,我被惊得清醒起来,顿觉悟透了一个人间事理:
准确无误地辨别是非,须借来一双慧眼,不戴有色眼镜的、不受感情干扰的一双慧眼。
此类描写的失误是:
未用规范的现代汉语写作,文白夹杂,人物语言脱离生活实际。
④ 心理描写
对人物内心活动的刻画是心理描写。
直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但在心理描写的方法上却可以分为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大致有以下几种:
a、直接描写心理。
往往表现为“××想”“他觉得……”。
b、用动作表情写心理。
如他“拖着铅一般重的腿。
”“母亲用手摸了摸箱子的冰冷的皮,将臂肘靠在上面,很满意地望着大家。
”
c、环境写心理。
如“每次开门的时候,就有一阵云雾似的冷空气吹到他脸上,这使他觉得很爽快,于是她把冷空气深深地吸进去。
”
d、内心独白写心理。
“完蛋了吗?
”母亲问自己道。
但是接着就颤抖地回答:
“大约还不妨吧……”
e、幻觉写心理,也可以通过梦境写心理。
《祝福》结尾:
从白天以至初夜的疑虑,全给祝福的空气一扫而空了,只觉得天地圣众歆享了牲醴的香烟,都醉醺醺地在空中蹒跚,预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
《荔枝蜜》中作者化为蜜蜂的描写也属此类。
老师,我对您说(节选)
这件事已闹得满校风雨,和我熟识的同学再也不愿与我结伴而行,全校同学都对我另眼相看了。
那天上课前,我又被您叫到了办公室,您苦口婆心地开导着我。
那么焦急,那么愤恨。
好像我确是一个小偷,好象我的脖子上正缠着一条毒蛇。
在一旁的校长倒背着双手,神色凝重,从厚厚的镜片中投出冷峻的目光。
我无法容忍,只是冷冷地看着您。
对您的问话,一语不发。
您气愤,您觉得我不仅虚荣,而且顽固不化。
然而,老师,您知道我有多伤心吗?
伯母的痛骂,堂姐的冷眼,我受得了,但我不能忍受一个曾爱过我的人,竟如此地不信任我。
我才17岁!
17岁的心灵怎能被迫背上沉重的负担?
17岁的我怎能用纯洁的心去体会这一切?
老师,我知道,您是为我好,为了我,您才如此焦急,可是老师,您为什么又要低估一个孩子的创造力呢?
幼小的心灵承受不下如此重荷,终于我哭着向您“承认”了:
“是我……我……偷的。
”我浑身颤抖着,手脚冰冷,而您一脸春风,“好了,没事了,改了就好。
”您把我那失去自尊的痛苦当作跳出泥潭的解脱。
要素二、三:
时间、地点
时间、地点为人物活动和情节发展提供了生活场景,同时,时间也有结构文章的作用,一般记叙文的写作要依照时间来行文,依时间划分,可以有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平叙等几种方式。
平叙就是平行叙述,即叙述同一时间内不同地点所发生的两件或两件以上的事,又叫分叙。
平叙有两种方式:
一种是“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即
先说甲的事,再说乙的事,两边都交待清楚;一种是时而
说甲,时而说乙,按照情节发展的需要轮番叙述,使读者
对甲和乙的命运都处于关心的状态中。
使用平叙的方式,
特别要注意交待事件起讫的时间,时间一乱,全局皆乱。
一般写作用顺叙,但为了突出结局,可以采用倒叙的方法,以设置悬念。
插叙、补叙往往起到扩充文章内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记叙文 写作 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