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检测石家庄一中16学年度下期高一学情反馈考试.docx
- 文档编号:28175256
- 上传时间:2023-07-09
- 格式:DOCX
- 页数:17
- 大小:30.74KB
教学检测石家庄一中16学年度下期高一学情反馈考试.docx
《教学检测石家庄一中16学年度下期高一学情反馈考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检测石家庄一中16学年度下期高一学情反馈考试.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学检测石家庄一中16学年度下期高一学情反馈考试
教学检测:
石家庄一中2015-16学年度下期高一学情反馈考试
石家庄一中2015级高一第二学期第一次学情反馈
语文试题
第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6分,每小题2分)
幸福悖论的道德反思
冯春芳刘爱莲
幸福悖论,指幸福增长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不一致问题,也即通常所说的更多财富没有带来更大幸福。
随着能源危机、资源短缺与环境污染等问题的日趋严峻,与生活质量相关的幸福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西方国家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即开展了幸福指数的相关调查研究。
1974年,美国加州大学经济学教授理查德·伊斯特林发表了著名论文——《经济增长可以在多大程度上提高人们的快乐》,提出收入增加并不一定导致快乐增加,这一论点被称为伊斯特林悖论,也称幸福悖论幸福——收入之谜。
国家之间的比较研究以及长期的动态研究表明,人均收入的高低同平均快乐水平之间没有明显的关系。
在收入达到某一点以前,快乐随收入增加而增长,但超过那一点后,这种关系却并不明显。
在任何一个国家内部,人们的平均收入和平均快乐之间也没有明显的关系,包括文化特征在内的许多其他因素会影响快乐。
作为社会福利衡量指标的国民生产总值没有能将一些看不见的,但又非常重要的东西纳入衡量之列:
如内心的平静和幸福,而这恰恰被许多人当作生活的最终目标。
幸福悖论问题的出现有着深刻的理论根源和切实的经验依据。
传统的经济学认为,增加财富是增加幸福的主要方式。
首先,财富的增加使人们有可能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购买消费的物品;其次,更多的财富给了人们更多的选择的权力,人们可以自由地选择消费或不消费某些商品,因此,更多的财富会带来更大的幸福。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金钱和财富成为幸福的代名词。
一般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的幸福感应该增强,特别是在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不是很高,人们收入较少,处于贫穷阶段时,收入的增加、财富的增长无疑是人们幸福生活的重要影响因子。
但是,物质丰裕并不是幸福的充分条件,人不仅要活着,而且要活得有意义和价值。
幸福是快乐和意义的结合,温饱问题得到解决后,精神上的追求就显得愈益迫切。
如果人们依然把物质财富的增长与积累作为生活的唯一目标,人类的精神和道德发展自然就被放逐而沦亡。
有学者认为当今社会虽然变富了,可是没有更快乐,就是因为许多人不懂得人生真谛,正在做钱的奴隶而变得痛苦。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把所有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都锁定在物质财富的增加上,其实就是把钱当作唯一的目标,无疑起了不好的作用。
幸福悖论并不是真正的逻辑悖论,其之所以作为悖论而引起人们的,恰恰体现了人类生活的丰富性、复杂性和统一性,同时也提示我们,人类对幸福的认知仍处于启蒙阶段。
(选自《求实》,2014年5期)
1.下列关于幸福悖论相关内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2分)
A.幸福悖论指人在获得更多的财富后,没有得到与财富增加相应的幸福快乐的增加。
B.幸福悖论是在目前能源危机、资源短缺与环境污染等问题日趋严重情况下产生的。
C.幸福悖论最早由美国伊斯特林提出的,这个概念也可以表述为幸福——收入之谜。
D.幸福悖论不是逻辑悖论,它引起人们体现出人类生活的丰富、复杂、统一性。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2分)
A.研究表明,平均快乐水平与人均收入的高低没有明显的关系,决定人们快乐的因素是文化特征。
B.国民生产总值没有将被许多人当作生活的最终目标的内心平静和幸福等纳入社会福利衡量体系中。
C.物质本身并不是幸福的充分条件,换句话说,就是物质的丰富性并不是幸福生活的唯一条件。
D.有学者认为有些人感觉不到生活的快乐是因为他们把赚钱作为唯一目标,也认同学者观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对幸福悖论的研究范围比较广泛,既有对一个国家内部的研究,也有国家之间的对比研究。
B.幸福悖论问题既有理论根源,也有经验依据,比如传统经济学的观点就是其主要根源之一。
C.在收入达到某一点以前,快乐随收入增加而增长,但超过那一点后,这种关系却并不明显。
D.当今社会变富了,可没有更快乐的重要原因是人们在追求物质财富的过程中忽略了精神追求。
二、古代诗文阅读(33分)
(一)文言文阅读(16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李通,字次元,南阳宛人也。
父守,身长九尺,为人严毅。
初事刘歆,为王莽宗卿师。
通亦为五威将军从事,出补巫丞,有能名。
莽末,百姓愁怨,通素闻守说谶云刘氏复兴,李氏为辅,私常怀之。
且居家富逸,为闾里雄,以此不乐为吏,乃自免归。
及下江、新市兵起,南阳骚动,通从弟轶,亦素好事,乃共计议:
今四方扰乱,新室且亡,汉当更兴。
南阳宗室,独刘秀兄弟泛爱容众,可与谋大事。
会光武避吏在宛,通闻之,即遣轶往迎光武。
光武初以通士君子相慕也,故往答之。
及相见,共语移日,握手极欢。
时守在长安,通因具言其计。
光武既深知通意,乃遂相约结,定谋议,期以材官都试骑士日,欲劫前队大夫及属正,因以号令大众。
乃使光武与轶归舂陵,举兵以相应。
遣从兄子季之长安,以事报守。
季于道病死,守密知之,欲亡归。
会事发觉,通得亡走,莽闻之,乃系守于狱。
会前队复上通起兵之状,莽怒,守家在长安者尽杀之。
南阳亦诛通兄弟、门宗六十四人,皆焚尸宛市。
时,汉兵亦已大合。
通与光武、李轶相遇棘阳,遂共破前队,杀甄阜、梁丘赐。
更始立,使通持节还镇荆州。
通因娶光武女弟伯姬,是为宁平公主。
光武即位,征通为卫尉。
建武二年,封固始侯,拜大司农。
帝每征讨四方,常令通居守京师,镇百姓,修宫室,起学宫。
五年春,代王梁为前将军。
六年夏,领破奸将军侯进、捕虏将军王霸等十营击汉中贼。
公孙述遣兵赴救,通等与战于西城,破之,还,屯田顺阳。
时天下略定,通思欲避荣宠,以病上书乞身。
诏下公卿臣议。
大司徒侯霸等曰:
通怀伊、吕、萧、曹之谋,忘身奉主,有扶危存亡之义。
功德最高,海内所闻。
通以天下平定,谦让辞位。
夫安不忘危,宜令通居职疗疾。
欲就诸侯,不可听。
于是诏通勉致医药,以时视事。
其夏,引拜为大司空。
通布衣唱义,助成大业,重以宁平公主故,特见亲重。
然性谦恭,常欲避权势。
素有消疾自为宰相谢病不视事连年乞骸骨帝每优宠之。
令以公位归第养疾,通复固辞。
积二岁,乃听上大司空印绶,以特进奉朝请。
十八年卒,谥曰恭侯。
帝及皇后亲临吊,送葬。
(节选自《后汉书李通传》)
【注】巫丞:
巫县(今重庆巫县北)县丞。
避吏:
逃避狱吏的追捕。
消:
病名,即糖尿病。
特进:
官名。
授予列侯中有特殊地位的人,位在三公下。
4.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通从弟轶,亦素好事
素:
一向,向来
B.期以材官都试骑士日
期:
约定
C.乃系守于狱
系:
D.以病上书乞身
乞身:
请求辞官回家
5.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素有消疾/自为宰相谢病不视/事连年/乞骸骨/帝每优宠之
B.素有消疾自/为宰相/谢病不视事/连年乞骸骨/帝每优宠之
C.素有消疾/自为宰相谢病/不视事/连年乞骸骨/帝每优宠之
D.素有消疾/自为宰相/谢病不视事/连年乞骸骨/帝每优宠之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李通心怀鸿鹄之志。
他虽然先后为刘歆、王莽做事,后来因谶语刘氏复兴,李氏为辅而辞去王莽授予的官职,等待日后恢复刘姓汉室的机会。
B.李通极力支持在外逃亡的光武帝(后来称帝的刘秀)。
在下江、新市起兵后,李通与堂弟李轶共议迎接光武帝,并与光武帝谋划起兵之事。
C.李通功高位显。
他为光武帝建功立业,而且又迎娶了光武帝的妹妹宁平公主,所以备受光武帝器重,也被大臣认可。
D.李通能审时度势,不重权位。
虽有朝臣赞誉,官位显赫,但在天下太平之后常以病请求辞官退养。
7.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会前队复上通起兵之状,莽怒,守家在长安者尽杀之。
(5分)
(2)通布衣唱义,助成大业,重以宁平公主故,特见亲重。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注】唐玄宗开元十七年(729年),已是不惑之年的孟浩然赴长安应试不第,在第二年便黯然离京,东游吴越,寄情山水。
8.这首诗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请详细描述。
(5分)
9.结合全诗及写作背景,分析本诗是如何写愁的。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
,子无良媒。
,秋以为期。
(2)众女嫉余之蛾眉兮
。
固时俗之工巧兮,
。
(3)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___________________,而又何羡乎!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4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24分)
杏花
安海
杏树是我国古老树种之一,北方居多,南方也不稀有。
因而,杏花作为一种意象而多次出现在古人的诗词中。
如北宋王安石的《北陂杏花》:
一陂春水绕花身,身影妖娆各占春;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
南宋陆游的名句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以及宋朝志南和尚的名句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诗境都很美。
但我感觉大都写的是南方的杏花。
花虽都是一样的花,但意趣却终究是不同的。
南方的杏花能以枝来卖,说精巧、纤弱、柔媚应该都是不为过的,这也是与南方温润气候相关的,这种美是与北方杏花的美完全不同的。
北方杏花的美以一个壮观统领着,说妩媚有一点儿,但绝不纤弱。
我想,如果诗人们面对北方的万亩杏花,会做如何的感想呢?
杏花是造物主献给北中国灿烂春天的一份礼物。
杏花开了,开在北方春寒料峭的时节里,她应该是花色贫瘠的北方春天里第一枝灿烂的花朵,因此给她贯之以造物主献给北中国春天的礼物并不为过。
花开时节,这些满山满园壮观的美色不仅有蜂蝶欣赏,也正在有越来越多的城里人像蜂蝶一样跑来欣赏。
他们在城市的水泥森林里蛰伏了整整一个冬天,春天一到便迫不及待地跑到乡下,亲近泥土,续接地气。
聪明的地方领导也便适时地迎合着城里人的这种寻春行为,杏花节便这样诞生了。
城里的赏花者盯着满田野的杏林花海,举办者则盯着城里人的腰包。
杏花则什么都没盯着,她只是兀自开放着,迎接着扑向她们的蜂蝶。
过不了多久,你如果留心一下,会在某些场合,看到一些城里人吟咏杏花的文字,或柔媚,或雄壮,或平和,或激荡。
这些文字其实流通的范围很小很小,根本抵达不了开满杏花的乡村;流通的时间也很短很短,在文字的海洋中眼就沉了底,顶多做为一种浮力,托举着那些流传了千古的经典文字。
你如果再留心一下,还会发现,在杏乡的某些公文里,会罗列着杏花节的种种成绩:
有多少城里人外地人来此参观,那些城里人喝掉了多少矿泉水,吃了多少当地的小吃,带动了多少当地的经济指标……杏花依然不管这些,她们只管自己开放着,她们知道自己前面的路有多长。
花开有期,在那些城里人走了没多久,万亩杏园就已经是落英缤纷、蕾生叶长了。
和众多的赏花者一样,我也曾是家乡杏花的欣赏者。
每年的春天,我和家人一起徜徉在杏花带来的春色中。
至今我的相册里还保存着众多与杏花相伴的瞬间。
但现在我却感到我们其实只是一很肤浅的赏花人,我们只是蛊惑于杏花的美色,沉迷于杏花的芬芳,感叹于杏花的壮观,我们并没有真正读懂杏花。
那一年到有名的杏乡观看了万亩杏林花海之后,一场冰雪忽然于夜间降临,覆盖了家乡的广袤田野,冰冻了杏花的一场春梦。
我回到家乡的老村后,看到乡亲们面对受冻的杏花而流露出来一种深深的无奈,那是一种欲哭无泪的表情。
这表情深深地刺痛了我,那一刻,我忽然感到了自己的浅薄,感到了乡亲们才是杏花真正的知音。
事实上,这众多的杏树正是乡亲们用勤劳的双手种植出来的,如果说杏花是北中国春天使者的话,那么这使者也是乡亲们派遣的。
种植杏树,从育苗、植苗,到锄草、裁剪、驱虫,哪一步没有浸透着他们的心血呢?
而做为杏花本身来讲,它是杏树生命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实际上就是杏树的繁殖器官,它的美色和芬芳其实是专为蜂蝶而释放的,它是杏树通往杏果的一条生命的必经之路。
我们许多人只是垂涎于杏花的美色,往往忽略了杏树的生命存在,就像我们过多于人的漂亮颜面而忽略了她们本身一样。
而只有乡亲们才是杏花真正的知音,他们不仅懂得欣赏杏花的美,更懂得欣赏杏树的美,他们非常清楚,杏花美只是杏树美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四月的杏花美只是杏树犹抱琵琶半遮面似的流露出的美的一角而已,是杏树在春天丢给人们的点点希望罢了。
杏树的大美在七月流火的季节,缀满红杏的杏树表露出来的美才是一种成熟的美、完满的美。
因此,乡亲们才会在面对杏花时,既能欣赏到杏花的美色,更能领会到寓于美色中的那一种生命的气息和希望。
他们会将杏花的花事常挂在口头嘴边,挂在街头巷议,挂在地角旮旯。
他们会说今年空花少、实花多,杏树能丰收,会说今年空花多、实花少,是树太瘦了,会说去年杏结得太多,今年该休枝了,会说可不要再下冷雨了,不然杏花该冻了……说这些话时,好像面对的不是杏花、不是杏树,而是他们精心哺育的孩子,语气中流露的是一种为父为母者对子女的无边的牵挂。
这种深邃诚挚的情思,是众多的赏花者难以企及的。
(选自《散文百家》2013年第12期,有删改)
(1)首段引用三位诗人的诗句,有何好处?
分析正确的两项是(4分)
A.强调了南国杏花的精巧、纤弱、柔媚之美。
B.强调了南国杏花美远胜北国杏花之美,但二者各有千秋。
C.激活了人们心中关于杏花的审美情绪,表明南国杏花比北国杏花更值得赞美。
D.增强了文学色彩,说明了人们不论朝代和地域,对杏花都有同样的喜爱之情。
E.为下文突出北国杏花的壮观美作了反面的铺垫。
(2)请简要说出第段最后一句但现在我却感到我们其实只是一很肤浅的赏花人,我们只是蛊惑于杏花的美色,沉迷于杏花的芬芳,感叹于杏花的壮观,我们并没有真正读懂杏花的作用。
(6分)
(3)文中两处写到乡亲们才是杏花真正的知音,请结合文本,分析这样写的理由。
(6分)
(4)文章通过抒写杏花节赏花、杏花知音等内容,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8分)
第II卷表达题
四、语言文字运用(27分)
12.下列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纤(qin)细蕈
(xn)菌将(qin)子无怒给(j)予答复
B.修姱(ku)溘(h)死
小人所腓(fi)一叶扁(bin)舟
C.主簿(b)吐哺(b)
酾(sh)酒临江清流激湍(tun)
D.嗟(ji)悼修禊(x)
冯(pn)虚御风放浪形骸(hi)
13.下列各组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2分)
A.浅尝辄止竟相诽谤鉴署杯盘狼藉
B.骇人听闻无济于事枷索流觞曲水
C.巍巍峰巅终南捷径訾詈鼓瑟吹笙
D.苍海一粟取之无禁脉胳夙兴夜寐
14.依次在下列句子中的横线处填入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2分)
人们的国家制度、法的观点、艺术
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他的毕生的真正使命,就是以这种
那种方式参加推翻资本主义社会
所建立的国家制度的事业……
这张支票将给予我们宝贵的自由和正义的
。
A.以致
或
以及
保障
B.以致
和
以其
保证
C.以至
或
及其
保障
D.以至
和
以及
保证
1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获得教养的途径有许多种,比如阅读经典,比如求师问道,比如社会实践等,但独立思考的意识和能力更应该是我们着力培养和处心积虑追求的东西。
B.中国羽毛球队全体队员不畏强敌,英勇拼搏,铩羽而归,夺得了汤姆斯杯,完成了赛前的既定任务。
C.旅居国外已30年的黄老先生思念故土,思念亲人,最近,他写信给老家的政府部门,表达他安土重迁的愿望。
D.世界文学的辉煌殿堂对每一位有志者都敞开着,谁也不必对它收藏之丰富而望洋兴叹,因为问题不在于数量。
1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2分)
A.稳定物价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在保增长、控通胀、稳民生之间寻找一条平衡道路是必不可少的措施,这需要政府的智慧、耐心和持久的努力。
B.一种政治体制越是缺乏对权力的制约,就越容易形成
既得利益集团,这个集团就越容易为了保卫自己的既得利益而反对改革。
C.武力手段是不是解决南海问题最适合的手段?
在中国周边动用武力是否会对我国的经济建设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很多人对此持否定态度。
D.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统计,截至2011年12月,我国网络文学用户已突破2亿多人,这些用户以学生、白领等年轻人为主。
17.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它收录了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
《诗经》的体例是按照音乐性质不同划分的,分为风、雅、颂三类。
B.《孔雀东南飞》选自南朝宋的徐陵编的《玉台新咏》,是保存下来的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与北朝的《木兰诗》并称为乐府双璧。
乐府原指一种官署,后指一种新诗体。
C.《左传》也称《左氏春秋》,为春秋三传之一,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历史著作,《左传》的传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的传都是一种史书体例。
D.司马迁是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其著作《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多年的历史,与《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四史,鲁迅称赞《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18.下列各句所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组是(
)(2分)
让他一个人留在房间里还不到两分钟,等我们再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是永远地睡着了。
知识如同沙石下面的泉水,掘得越深越清澈。
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着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
正义的光明的一天不到来,叛乱的旋风就将继续动摇这个国家的基础。
A.
B.
C.
D.
19.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2分)
狗是忠义、勇敢而又聪明的动物。
,。
,。
,,使狗成为人的得力助手。
专门训练军犬、警犬,把狗用于军事、案件侦破等方面
它的嗅觉细胞数量是人的24倍,可以分辨大约两万种不同的气味
比如牧民的狗,为了保护羊,敢于同恶狼猛斗
人们充分利用狗的这种特殊的天赋
狗可以听到10万赫兹以上的声音
代替主人做一些危险的事
A.
B.C.
D.
20.请你针对下列情况,谈谈你的看法。
(5分)
为了让自己的广告更加吸引市民的眼球,商家们绞尽脑汗,使用新词新语,成语不断地换上新面孔:
‘骑’乐无穷(山地车)、‘鳖’来无恙(补品)、一‘明’惊人(眼镜)、‘饮’以为荣(饮料)……
21.请仿照下面的示例,再写两个句子,使之构成一组排比句。
(6分)
秋是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透露出的萧瑟。
秋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展示出的壮阔。
五、作文(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有一条鲤鱼,想要跃过那道高高的龙门。
它腾空一跃,结果方向不对,掉在了堤岸上。
几次挣扎后,它自觉回河乏力,就放弃了努力,绝望地等待着死神的来临。
这时,一蚂蚁围了过来。
它们喊着整齐号子,要发挥集体的力量,把鲤鱼拖回家。
众蚂蚁一起去狠狠地咬那条倒霉的鲤鱼的尾部。
那条鲤鱼痛痒难忍,一边骂它们残暴,一边蹦跳着想弹掉尾部的蚂蚁。
蚂蚁们咬紧牙关,坚持不懈,鲤鱼弹来跳去却怎么也甩不掉,只好一次又一次地弹跳。
鲤鱼每弹跳一次,身体就往前滑一步。
鲤鱼闻到了水草的气息,奋力拼搏。
这时,那蚂蚁赶紧松口,落到了安全的地面上。
那条鲤鱼终于蹦到了河里,摆脱了死神。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语文答案
1.B(曲解文意。
原文是随着能源危机、资源短缺与环境污染等问题的日趋严峻,与生活质量相关的幸福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西方国家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即开展了幸福指数的相关调查研究。
)
2.A(说法片面。
文中说包括文化特征在内的许多其他因素会影响快乐)
3.B(不合逻辑。
传统经济学的观点就是其主要根源之一。
)
4.C(抓捕)
5.D
6.A(李通没有为刘歆做过事,而是其父李守曾跟着刘歆做事)
7.
(1)恰逢前面部队又上报李通造反的情况,玉莽动怒,在长安的李守的家人都被杀掉。
(会杀状各1分,守家在长安者定语后置1分,大意1分,共5分)
(2)李通以平民百姓身份倡导起事,帮助成就帝业,又因为宁平公主的缘故,特别被皇帝亲信重用。
(布衣倡议重各1分,特见亲重的被动句式1分,大意1分,共5分)
8.这首诗描写了一幅孤舟夜泊的画面。
(1分)诗人以舟泊暮宿为背景,着力写了移舟近岸所见:
天高地远,野旷无垠,(2分)明月高挂,倒映江中。
(2分)融愁入景,情景交融,构成了一个人宿建德江,心随明月去的意境。
9.【参考答案一】直抒胸臆。
(2分)直接写出在日暮时刻又添新愁,这种愁是羁旅之愁。
(2分)通过注释可知新愁之前的旧愁应是应试不第、仕途失意之愁。
(2分)
【参考答案二】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2分)在开篇写移舟到烟渚之中,这里的景中含愁,应是羁旅之愁。
(2分)之后描写空旷田野的夜景,寓情于景,江上的明月陪伴让他获得了慰藉,驱赶了凄苦与哀愁,带着淡淡的喜悦欣赏江景。
(2分)
【参考答案三】动态描写情绪变化:
在夕阳烟雾之中弥漫的是江南羁旅生活的愁思与孤独,(2分)这使游子在仕途失意的旧愁又添新愁,(2分)低垂的天幕、空旷的原野放大了内心的惆怅,江上的明月陪伴让他获得了慰藉,驱赶了凄苦与哀愁,带着淡淡的喜悦欣赏江景。
(2分)
10.
(1)匪我愆期,将子无怒
(2)谣诼谓余以善淫。
偭规矩而改错
(3)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11.
(1)AE(答对一个得2分,两个全对得4分)
(2)说明了我们只是在欣赏杏花的色、香、势,是一很肤浅的赏花人;(3分)为下文写乡亲们才是杏花真正的知音做了足够铺垫,突出了乡亲们才是了解杏花、懂得杏树生命的人。
(3分)(共6分。
答过渡也可以适当给分。
意思对即可)
(3)乡亲们面对受冻的杏花流露出无奈、欲哭无泪的表情。
种植杏树,每一步都浸透着他们的心血。
他们不仅懂得欣赏杏花的美,更懂得欣赏整个杏树的美。
乡亲们既能欣赏到杏花的美色,更能领会到寓于美色中的那一种生命的气息和希望。
乡亲们谈论杏花的语气中流露的是一种父母对子女的无边牵挂之情。
(共6分。
答出三点即得满分)
(4)颂扬了乡亲们对杏花、杏树真挚的关爱和欣赏之情;(3分)暗讽了吟咏杏花文字的城里人和追求杏花节种种成绩的官员,他们也只是在利用杏花,满足自己的需要而已;(3分)外行者只欣赏外在美是肤浅的,创造美的人才是真正懂得呵护美、欣赏美的人。
(2分)(意思对即可,共8分)
12.
D(A项纤读xin;B项溘读k,扁读pin;
C项,簿读b。
)
13.
C(A项,竟—竞、鉴—签;B项,索—锁;D项,苍—沧、胳—络。
)
14.C
15.D
16.B(A,句式杂糅,删掉第一个需要或者是必不可少的措施;C,两面对一面,否定态度表意不明;D,不合逻辑突破2亿多人。
)
17.C
18.B
19.
B按狗的特点及这种特点的作用分述。
20.参考:
成语是人们惯用的,把它作为广告词且改头换面或偷梁换柱,的确便于消费者对广告的记忆,可以促进消费,殊不知,在使人们记住广告内容的同时,也使人们记住了篡改后的成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学 检测 石家庄 一中 16 学年度 下期 高一学情 反馈 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