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襄阳三中高三模拟试题语文试题.docx
- 文档编号:28175185
- 上传时间:2023-07-09
- 格式:DOCX
- 页数:26
- 大小:41.25KB
湖北襄阳三中高三模拟试题语文试题.docx
《湖北襄阳三中高三模拟试题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襄阳三中高三模拟试题语文试题.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湖北襄阳三中高三模拟试题语文试题
襄阳三中高三年级3月14日周考语文试卷
出题人:
乔磊审题人:
彭静瑶
本试卷共10页,22题。
全卷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红楼梦》新版电视剧忠实于原著,集中体现在它用了大量的原著文字作为人物的对白、独白和旁白,并用字幕将文字打出,既补充了画面表现的不足,更让观众原汁原味地体味原著文字的妙处。
它对原著的忠实程度较之1987版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特别是在影视作品往往作为经典代读的今天,这种回归小说文本的努力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但问题是,我们究竟应如何理解忠实于原著?
首先,所谓忠实于原著,应是忠实于原著精神,而不是拘泥于形迹,追求表面的形似;更不是对原著亦步亦趋,不敢越雷池一步。
作为视听综合艺术的影视剧,理应充分调动各种艺术手段,充分发挥特点和长处,否则,便有可能使影视变成小说的图解,成为一种配以影像的广播剧。
《红楼梦》新版电视剧忠实于原著的出发点是好的,有些处理手法也相当不错,但总体上缺少对原著富有个性和新意的阐释,以及对时空的重新处理,感觉上只是按照一百二十回本的叙事时间和空间,按部就班地一集一集演下去。
相比之下,1989年的《红楼梦》电影版,就完全打破了原著的时空分割方式,把第五回作为电影的开头,以贾宝玉神游太虚幻境切入故事,而以暗示贾宝玉出家的悠扬钟声作为电影的归结,虚实相生,大开大合,显示出利用影视技术手段重新架构故事的气魄。
其次,忠实于原著也指对原著所反映的社会有本质的理解,是以更进步的思想意识照亮原著幽暗的一角,而不是把改编者自身的时代特点,生硬地添加到原著中去。
新版电视剧中个别有新意的演绎值得我们肯定。
比如王熙凤建议宝玉结婚的调包计,对于大家闺秀的薛宝钗来说,极大地伤害了她的自尊心。
原著中写她母命难违而感受的委屈只一笔带过,但是新版电视剧用她的眼泪滴落于红锦缎的特写方式,进行充分渲染。
这是基于现代人的思想意识对当时薛宝钗处境的深深同情,编导的处理相当到位。
遗憾的是,这样的成功例子不是很多,更多的是改编者的现代意识过度发挥。
曹雪芹笔下的贾府是礼法森严的大家族,虽然在日常生活中,个别人有偶然放纵的时候,但即便骄纵如贾宝玉,按老祖宗的说法,“见人礼数,竟比大人行出来的还周到”。
这种隐然存在的礼数对人的日常行为的制约,在新版电视剧中的许多场合被忽视了。
比如,元春让众姐妹入住大观园,贾政有他自己的理解,吩咐说是把宝玉禁管。
但新版电视剧加了一段王夫人当面反驳贾政的话:
娘娘让宝玉入园读书,老爷如何说这是禁管?
这在今天看来是最平常不过的,但在当时是非礼的。
类似的非礼之举在新版电视剧中还有很多,从表面上看,这似乎是编导为了增加戏剧冲突,让情节显得热闹一点而有意安排的,但这却带来“取闹而无礼”的影响。
当今天的演职人员以自身的时代性来演绎一个传统大家族的故事时,时代的民主进步意识给他们带来的却是一种误读时代的幻觉,他们对经典的演绎只能让里面的人物不断犯下时代的错误,结果模糊了人们对历史文化的差异性认识。
总之,如何在忠实于原著的基础上又融入富有新意的阐释,如何在回归小说文本的同时又发挥影视艺术的特点和长处,这是经典改编中面临的一个普遍问题,不独《红楼梦》而然。
我们只要对经典抱着敬畏的态度,在认真阅读和理解原著的基础上,对其进行适度阐释和再创作,虽然其间会有这样那样的不足和问题,但总的创作态度是值得肯定的。
(摘编自詹丹、孙逊《名著改编与经典代读》)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仅用原著文字作为影视人物的对白、独白和旁白,只是形式上忠实于原著。
B.影视剧打破原著时空安排,适当加入有新意的阐释未必妨碍它忠实于原著。
C.经典改编可用更进步的思想观照原著,但不得背离原著所反映的社会本质。
D.只要敬畏经典,认真阅读、理解,适度阐释,就可以做到改编忠实于原著。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从肯定《红楼梦》新版电视剧在忠实于原著方面的努力切入,阐述自己的观点。
B.文章由表及里,从个别到一般,阐述了影视剧在经典改编中如何忠实于原著的问题。
C.文章提出问题后从两方面展开论述,着重论证要对原著所反映的社会有本质的理解。
D.第二段通过比较,论证《红楼梦》新版电视剧因为一味追求形似而违背了原著精神。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经典改编时,影视剧若能充分发挥作为视听综合艺术的特点和长处,就能够避免变成给小说配以影像的广播剧。
B.在对原著的忠实度方面,作者认为《红楼梦》新版电视剧高于1989版电影,1989版电影又高于1987版电视剧。
C.对改编者而言,在本质上理解原著所反映的社会,可使剧中人物少犯时代的错误,利于观众理解历史文化的差异。
D.新版电视剧中,宝玉初会北静王,对方把御赐的念珠转赠给他,宝玉接过后欣喜地放到鼻子处闻,这忠实于原著。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按照无人值守超市门口张贴的指引,顾客从用手机注册,到进行人脸识别,整个过程只需30秒。
与传统超市不同,无人超市里有68个摄像头,系统能够由此识别每位顾客的脸,实时记录顾客的消费行为。
无人超市里的每一款商品都有专属的“电子身份证”,记录着类别、规格和价格。
顾客拿着商品通过智慧化结算通道,电子身份识别系统就会自动识别,并在屏幕上显示出所选货品的清单及价格,手机自动确认交费,完成结算过程。
在雄安新区,“刷脸”不仅可以便捷地购物,还可以便捷地入住酒店。
客人只需使用身份证,即可进入人脸识别自助认证系统,几秒钟完成自助选房和手机扫码支付,2分钟即可自助办理入住、续签、退房等手续。
客人入住时,无需使用房卡,只需站在门前即可通过人脸识别开门。
(摘编自“薏柏科技新闻资讯”《雄安新区无人值守超市和酒店的人脸识别技术》)
材料二:
识别技术
可靠性
稳定性
采集
安全性
便利性
响应速度
识别性能
指纹
中
中
中
高
较快
高
人脸
中
中
高
高
较快
高
声音
差
差
高
高
较快
差
虹膜
高
高
较高
较高
较快
高
视网膜
高
高
低
高
较快
较高
各类生物识别技术比较表
考虑安防系统本身的特点,识别特征采集的安全性、使用的便利性、系统的响应速度以及识别性能是非常关键的。
在这些方面,人脸、指纹是有优势的。
现有的基于生物识别技术的门禁系统多采用指纹、人脸作为识别特征。
另一方面,在安防系统中部署生物识别系统,必须充分利用现有的安防设备,对现有系统的改造宜尽可能小,成本造价宜尽可能低。
综上,我们认为人脸识别技术是现阶段与安防系统成功结合的首选。
(摘编自“中国安防网”《基于人脸识别的火车站监控解决方案》)
材料三:
人脸识别技术是基于人的面部特征信息进行身份识别的一种生物识别技术。
当前,人脸识别已经应用到地铁安检、动车检票、移动支付等多个日常生活领域,但存在滥用的风险。
网络中大量存在的针对电商平台、特定设备的“过脸”技术解答与教程,不断地钻技术漏洞,滥用人脸信息。
人脸识别企业也发生过相关数据泄露事件,超过250万人的核心数据被获取,容易滋生数据黑灰产交易,进一步扩大安全风险。
对于包括安全风险在内的人脸识别技术的诸多隐忧,我们该如何应对?
许多国家正在不断探索。
美国没有在联邦层面制定关于人脸识别数据收集和使用的统一的法律,而是由各州针对生物特征信息单独立法。
其中伊利诺伊州与加利福尼亚州颁布的《生物信息隐私法案》最为典型。
综合这两部法案,其对人脸识别的规制体现如下特点:
一是明确人脸识别数据属于生物信息;二是确立知情同意原则,法案要求初次收集面部数据需要告知当事人生物信息收集的情形、收集目的、信息留存时间,并获得书面同意,在未经当事人同意或者不符合法律规定的情况下不得将面部识别数据出售于第三方;三是规定企业法定期限删除义务,当面部收集数据的目的已达成或距信息主体与企业最后一次联络已满三年时,应该销毁相关数据;四是确立企业审计制度,需要对技术使用相关情况提供报告。
面对面部识别可能侵犯公民隐私的现状,欧盟成立了人工智能高级别专家组,进行伦理审查。
专家组此后发布报告,提议政府应承诺只部署和采购值得信赖的人工智能系统,其设计宗旨应尊重法律,符合伦理原则,保障技术对全社会的向善品质。
在专家组不断评估的同时,立法也不断跟进,以期保护公民免受公开监视,甚至为人工智能面部识别设定国际通行的清晰、可预测的标准。
(摘编自蔡雄山、袁俊《如何应对人脸识别技术的安全隐忧》)
4.下列最不需要运用人脸识别技术的一项是(3分)
A.无人驾驶汽车避开街上的行人
B.储户到银行柜台办理开户业务
C.警察用“天眼”寻找失踪人口
D.门禁系统阻拦陌生人进出小区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雄安新区的一些超市和酒店引进了人脸识别技术,顾客通过“刷脸”就可以获得便捷的服务,大大节约了时间。
B.指纹、人脸等五种生物识别技术应用于安防系统时,如果不考虑数据采集的安全性,视网膜识别技术最为适宜。
C.安防系统现阶段之所以首选人脸识别技术,是因为它在几个关键指标上存在综合优势且设备改造成本相对较低。
D.人脸识别企业核心数据泄露事件以及网络中大量的“过脸”技术解答与教程,引发了人们对人脸识别技术的隐忧。
6.针对人脸识别技术的安全隐忧,应采取哪些措施?
请根据材料简要概括。
(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钓鱼的医生
汪曾祺
⑴这个医生几乎每天钓鱼。
⑵你大概没有见过这样钓鱼的。
⑶他搬了一把小竹椅,随身带着一个白泥小灰炉子,一口小锅,提盒里葱姜佐料俱全,还有一瓶酒。
他的钓竿很短,鱼线也不长,而且不用漂子,就这样把钓线甩在水里,看到线头动了,提起来就是一条三四寸长的鲫鱼。
刮刮鳞洗净了,就手放到锅里。
不大一会,鱼就熟了。
他就一边吃鱼,一边喝酒,一边甩钩再钓。
这种出水就烹制的鱼味美无比,叫做“起水鲜”。
到听见女儿在门口喊:
“爸——!
”知道是有人来看病了,就把火盖上,把鱼竿插在岸边湿泥里,起身往家里走。
不一会,就有一只钢蓝色的蜻蜓落在他的鱼竿上了。
⑷这位老兄姓王,字淡人。
他是阴历九月生的,大名里还带一个菊字。
古人的一句“人淡如菊”,造就了一个好名字。
⑸王淡人的家很好认。
大门总是开着的,通道里挂了好几块大匾。
匾上写的是“功同良相”、“济世救人”、“仁心仁术”、“术绍岐黄”、“杏林春暖”、“妙手回春”……医生家的匾都是这一套。
匾都有年头了,只有一块很新,是去年才送的。
这块匾与医术关系不大,匾上写的是“急公好义”,字是颜体。
⑹进了过道,是一个小院子。
院里种着鸡冠、秋葵、凤仙一类既不花钱,又不费事的草花。
有一架扁豆,还有一畦瓢菜。
这地方不吃瓢菜,也没有人种。
这一畦瓢菜是王淡人从外地找了种子,特为种来和扁豆配对的。
王淡人的医室里挂着一副郑板桥作的对子:
“一庭春雨瓢儿菜,满架秋风扁豆花。
”他很喜欢这副对子。
⑺他这个医生是“男妇内外大小方脉”,什么病都看。
外科用的药,大都是“散”——药面子。
“神仙难识丸散”,虽然每一家药铺都挂着一块小匾“修合存心”,但是王淡人还是不相信。
外科散药里有许多贵重药:
麝香、珍珠、冰片……哪家的药铺能用足?
因此,他自己炮制。
他的老婆、儿女,都是他的助手,经常看到他们抱着一个乳钵,握着乳锤,一圈一圈慢慢地磨研。
⑻城里外科医生不多,——不知道为什么,大家对外科医生都不大看得起,因此,王淡人看外科的时间比较多。
一年也看不了几起痈疽重症,多半是生疮长疖子。
这些小病症,是不好意思多收钱的,而且本地规矩,熟人看病,都得要等“三节算账”,——端午、中秋、过年。
忘倒不会忘的,多少可就“各凭良心”了。
有的送来一些华而不实的礼物:
扇子、月饼、莲蓬、天竺果子、腊梅花。
乡下来人看病,一般倒是当时付酬,但常常不是现钞,或是二十个鸡蛋、或一升芝麻、或半布袋鹌鹑!
遇有实在困难,王淡人不但诊费免收,连药钱也白送了。
⑼有人说:
王淡人很傻。
⑽去年、今年,他就办了两件傻事。
⑾去年闹大水。
连天暴雨,一夜西风,运河决了口,浊黄色的洪水倒灌下来,大街上成了大河。
大河里流着箱子、柜子、死牛、死人。
大水十多天未退,有很多人困在房顶、树顶和高岗子上挨饿;还有许多人生病:
上吐下泻,痢疾伤寒。
王淡人就用了一根结实的长竹篙拄着,在齐胸的大水里来往奔波,为人治病。
在水特深的地方,就横执着这根竹篙,泅水过去。
他听说泰山庙北边有一个被大水围着的孤村子,但是那里正是洪水的出口,水流很急,不能容舟,过不去!
他和四个水性极好的水手商量,弄了一只船,在他的腰上系了四根铁链,每一根又分在一个水手的腰里,这样,即使是船翻了,他们之中也可能有一个人把他救起来。
船开了,看着的人的眼睛里都蒙了一层眼泪。
这真是玩儿命的事!
⑿水退之后,那个村里的人合送了他一块匾,就是那块“急公好义”。
⒀另一件傻事是给汪炳治“搭背”。
汪炳是和他小时候一块掏蛐蛐的朋友。
这人原先很阔,后来吃喝嫖赌抽大烟,把家业败得精光,最后只好在几家亲戚家寄食。
就这样,他还抽鸦片!
他一天夜里觉得背上疼痛,浑身发烧,早上歪歪倒倒地来找王淡人。
⒁王淡人一看,这是个“搭背”。
说:
“你不用走了!
”
⒂王淡人把汪炳留在家里住,管吃、管喝,还管他抽鸦片,——他把王淡人留着配药的一块云土抽去了一半。
王淡人祖上传下来的麝香、冰片也为他用去了三分之一。
一个多月以后,汪炳的搭背收口生肌,好了。
⒃有人问王淡人:
“你干吗为他治病?
”王淡人倒对这话有点不解,说:
“我不给他治,他会死的呀。
”
⒄王淡人的老婆是很贤惠的,但是她忍不住要问问淡人:
“你给汪炳用掉的麝香、冰片,值多少钱?
”王淡人笑一笑,说:
“没有多少钱。
——我还有。
”
⒅王淡人就是这样,给人看病,做傻事,每天钓鱼。
一庭春雨,满架秋风。
(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小说第3段详写王淡人钓鱼工具、钓鱼方式的独特之处,主要是为了表现他钓鱼技术的高超。
B.小说第5段中提到“急公好义”这块匾的独特,第12段中交代了这块匾的来历,这是一组伏笔和照应,体现了作者构思的严密。
C.小说第8段中写有些找王淡人看病的人不付现钱且送来的东西“华而不实”,暗含作者对这些人爱占小便宜的人性弱点的讽刺。
D.小说中写王淡人给汪炳治“搭背”,不但不收钱还供他吃住,是因为汪炳是他儿时的玩伴,这一情节体现了王淡人念旧情、重情义的品质。
8.汪曾祺的小说中往往会有一些看似与主要内容关系不大的“闲笔”,但这些“闲笔”其实是可以表现人物性格的。
请分别结合文中两处划线的地方加以分析。
(6分)
9.汪曾祺曾谈到自己所追求的语言风格是“淡而有味”,请结合本文谈谈你对“淡而有味”的理解。
(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姚崇,字元之。
少倜傥,尚气节,长乃好学。
契丹扰河北,兵檄丛进,崇奏决若流,武后贤之。
后尝语左右:
“往周兴、来俊臣等数治诏狱,朝臣相逮引,一切承反。
朕意其枉。
自俊臣等诛,遂无反者,然则向论死得无冤邪?
”崇曰:
“自垂拱后,被告者类自诬,今赖天之灵,发寤陛下,凶竖歼夷,朝廷乂安。
陛下以告牒置弗推,后若反有端,臣请坐知而不告。
”后悦曰:
“前宰相务顺可,陷我为淫刑主,闻公之言,乃得朕心。
”玄宗在东宫,太平公主干政,宋王成器等分典闲厩、禁兵。
崇与宋璟建请主就东都,出诸王为刺史,以壹人心。
帝以谓主,主怒。
太子惧,上疏以崇等惎间王室,请加罪,贬为申州刺史。
移徐、潞二州,迁扬州长史。
政条简肃,人为纪德于碑。
先天二年玄宗讲武新丰密召崇崇至乃咨天下事衮衮不知倦帝曰卿宜遂相朕崇知帝大度,锐于治,乃先设事以坚帝意,即阳不谢,帝怪之。
崇因跪奏:
“臣愿以十事闻。
”奏毕,帝曰:
“朕能行之。
”崇乃顿首谢。
翌日,拜兵部尚书。
帝将幸东都,而太庙屋自坏,帝问宰相,宋璟、苏颋曰:
“坏压之变,天所以示教戒,陛下宜停东巡。
”帝以问崇,对曰:
“坏与行会,不缘行而坏。
且陛下以关中无年,因以幸东都,为人不为己也。
”天子遂东。
他日,帝召崇曰:
“卿子才乎?
皆安在?
”崇揣知帝意,曰:
“臣二子分司东都,其为人多欲而寡慎。
”帝始以崇私其子,及闻,乃大喜,帝于是爱崇不私。
九年卒,赠扬州大都督,谥曰文献。
十七年,追赠太子太保。
(《节选自《新唐书•姚崇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先天二年/玄宗讲武新丰/密召崇/崇至/乃咨天下事/衮衮不知倦/帝曰/卿宜遂相朕/
B.先天二年/玄宗讲武/新丰密召崇/崇至/乃咨天下事/衮衮不知倦/帝曰/卿宜遂相朕/
C.先天二年/玄宗讲武新丰/密召崇/崇至/乃咨天下事衮衮/不知倦/帝曰/卿宜遂相朕/
D.先天二年/玄宗讲武新丰/密召崇/崇至/乃咨天下/事衮衮不知倦/帝曰/卿宜遂相朕/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檄,文体名,古代官府用来征召、晓喻、声讨的文书。
文中“兵檄”指军事檄文。
B.诏狱,指皇帝直接掌管的关押钦犯的牢狱,也指奉旨办理的案件,文中指后者。
C.禁兵,唐代指由皇帝直接管辖的警卫皇帝及皇宫的部队,又称为禁军、御林军。
D.太庙,又称大庙,是古代皇帝的宗庙,只有皇帝及其先祖的神位才可供奉其中。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姚崇思维敏捷,行事果断。
契丹进兵侵犯时,朝廷军务十分繁忙,姚崇处事迅疾,奏请裁决快如流水,深受武后赏识。
B.姚崇敢于进言,勇于担责。
武后曾任用酷吏,冤枉了不少人,姚崇主动指出她的错误,劝谏武后对告密文书搁置不理。
C.姚崇佐理朝政,才能非凡。
姚崇先后在武则天、唐玄宗等朝担任要职,深受倚重,他的很多政见得到了当权者的赞同。
D.姚崇善揣圣意,处事机巧。
玄宗要委以重任时,姚崇根据对玄宗的了解,故意不谢恩,借机向皇帝陈述了自己的政见。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自俊臣等诛,遂无反者,然则向论死得无冤邪?
(5分)
(2)且陛下以关中无年,因以幸东都,为人不为己也。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早玩雪梅有怀亲属①韩偓
北陆候才变,南枝花已开。
无人同怅望,把酒独裴回。
冻白雪为伴,寒香风是媒。
何因②逢越使③,肠断谪仙才。
【注】①此诗作于天祐元年(904年),诗人被贬于湖南醴陵。
②何因,怎么能够。
③逢越使,典出“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陆凯《赠范晔》)。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人触景生情,既咏梅花又怀亲人,感情丰富,全诗语言清新明丽。
B.首联写气候刚发生变化,而梅花已开上枝头,突出了一个“早”字。
C.颔联写诗人独自饮酒,徘徊于梅花旁,却无人与之同赏,怅惘若失。
D.尾联两处用典,表达了诗人被贬后思念远方亲人却无处诉说的痛苦。
15.后人评价颈联“花与人兼而有之”,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荀子在《劝学》中举例论证借助外物的重要性时说,终日殚精竭虑地思考,却“___________”,踮起脚极目远眺,却“__________________”。
(2)在苏轼《赤壁赋》一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侧面描写的手法表现洞箫声的悲凉。
(3)在《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齐王规定“受上赏”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而“受中赏”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在我国戏曲史上,元代是古典戏曲第一个大发展、大繁荣时期,也是我国富有民族特色的古典悲剧蓬勃出现的第一个高潮时期。
终元一代,广大人民群众处在民族压迫和阶级压迫的血潮火海之中。
生产力遭受破坏,人类文明被,文人儒士长期没有出路;法治堕隳,官府昏聩,恶棍横行,生灵涂炭。
面对这样残酷的现实,使元代文人无奈地放弃了驾驭时代的梦幻理想和建功立业的急迫追求,愤懑、悲观、失意为他们的思想心态所占据。
一部分人因此使精神体验趋于停滞和萎缩,或耽于耳目声色的享乐,或卷入隐逸之风;(),于是于下层人民群众和民间艺人之中,以最为大众化的戏曲为武器,采用悲剧的样式来反映时代的悲剧现实,揭示心灵深处的悲剧意识。
所以元杂剧中的悲剧能以超乎前代的思想深度和丰富多彩的艺术姿态,成为这个悲剧时代的精神产物。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抛弃置身厚重举世瞩目
B.毁弃隐身厚重引人注目
C.毁弃置身浓重引人注目
D.抛弃隐身浓重举世瞩目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面对这样残酷的现实,元代文人无奈地放弃了驾驭时代的梦幻理想和建功立业的急迫追求,他们的思想心态占据了愤懑、悲观、失意。
B.面对这样残酷的现实,使元代文人无奈地放弃了驾驭时代的梦幻理想和建功立业的急迫追求,他们的思想心态为愤懑、悲观、失意所占据。
C.这样残酷的现实,使元代文人无奈地放弃了驾驭时代的梦幻理想和建功立业的急迫追求,他们的思想心态占据了愤懑、悲观、失意。
D.面对这样残酷的现实,元代文人无奈地放弃了驾驭时代的梦幻理想和建功立业的急迫追求,他们的思想心态为愤懑、悲观、失意所占据。
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但坎坷的经历和压抑的环境,也让一部分人从中深刻悟得了人的生命的悲剧性质,激发了对外部悲剧世界作无情解剖的强烈愿望
B.但也有一部分人从坎坷的经历和压抑的环境中,深刻悟得了人的生命的悲剧性质,激发了对外部悲剧世界作无情解剖的强烈愿望
C.但也有一部分人从坎坷的经历和压抑的环境中,深刻悟得了人的生命的悲剧性质,对外部悲剧世界作无情解剖的强烈愿望被激发了
D.但坎坷的经历和压抑的环境,也让一部分人从中深刻悟得了人的生命的悲剧性质,对外部悲剧世界作无情解剖的强烈愿望被激发了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6分)
哺乳动物的体温很少超过38摄氏度,蝙蝠①,但体温却常年保持在38-40摄氏度之间。
体温高可以让蝙蝠的新陈代谢速度变快,但会损伤蝙蝠的身体,按理说蝙蝠的寿命会缩短,然而蝙蝠的寿命却很长,有些甚至可以达到40岁。
②,可能是它的身体演化出了自我修复的功能,体细胞一旦出现损伤,会及时修复,所以它的寿命比理论值要高许多。
这一切可以使它们即使感染了病毒,③,而是温和地与病毒“和谐相处”。
到目前为止,科学家们从世界各地的蝙蝠身上共发现了包括狂犬病毒、SARS病毒、埃博拉病毒等在内的4000多种病毒。
21.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
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45个字。
(5分)
日前,教育部印发《关于在疫情防控期间做好普通高等学校在线教学组织与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简称《指导意见》),要求采取政府主导、高校主体、社会参与的方式,共同实施并保障高校在疫情防控期间的在线教学,实现“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
各高校利用上线的慕课和省、校两级优质在线课程教学资源,依托在线课程平台、校内网络学习空间等,开展线上授课和线上学习等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湖北 襄阳 中高 模拟 试题 语文试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