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杜甫诗歌的艺术风格.docx
- 文档编号:28160342
- 上传时间:2023-07-08
- 格式:DOCX
- 页数:19
- 大小:35.09KB
论杜甫诗歌的艺术风格.docx
《论杜甫诗歌的艺术风格.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杜甫诗歌的艺术风格.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论杜甫诗歌的艺术风格
综述
“沉郁顿挫〞一直被视为杜甫诗歌的典型风格。
本文认为“沉郁顿挫〞确实是杜甫大局部诗歌的艺术风格,“沉郁〞主要表达为杜甫诗歌之思想容的博大精神和情感的深沉厚重,“顿挫〞主要表达为构造的曲折开阖和音律的抑扬变化,容的“沉郁〞要求形式的“顿挫〞,形式的“顿挫〞也能加深容的“沉郁〞。
然而,对于中国最伟大的诗人——“诗圣〞,对中国最具有现实意义的诗歌——“史诗〞,过于单一化、绝对化的评价又过于偏激,不够全面、客观,因此需要对杜甫诗歌做更细致、全面的阐述、提醒。
站在前面这个角度上,除了沉郁顿挫之外,本文又概括出杜甫诗歌的三种风格类型:
清新自然、险怪奇拔、雄放俊逸。
杜甫诗歌之清新自然主要表达在他的草堂诗歌之中,表现了杜甫高雅的情趣和细腻的审美,流露出他热爱现实人生的赤子之情和忧民的博大胸怀;险怪奇拔的风格更是杜甫的首创,他崇高博大的诗心和奇诡波澜的诗艺深深影响后人贺;雄放俊逸的诗风,从中可以窥见放旷不羁的一面,亦可理解为现实主义之外浪漫主义在杜甫身上的反映。
1杜甫诗歌的总体特征——沉郁顿挫
唐代伟大诗人杜甫,一生创作诗歌近三千首,其特点历来被公认为“沉郁顿挫〞。
清人方东树曰:
“沉郁顿挫,苍凉悲壮,随意下笔而皆具元气,读之而无不感动心脾者,杜公也。
〞其实最早用“沉郁顿挫〞四个字形容杜甫诗歌特点的不是他人正是杜甫本人,其?
进雕赋表?
曰:
“自七岁所辍诗笔,向四十载矣,约千有余篇。
……虽不能鼓吹六经,先鸣诸子,至于沉郁顿挫,随时敏捷,扬雄之流,庶可及也。
〞沉郁顿挫确实是对杜甫诗歌局部诗歌、尤其是一批最能表达杜甫诗歌水平的优秀诗歌风格的典型评价和概括。
2杜甫诗歌的多样性
杜甫,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最伟大的诗人,其诗歌,堪称中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的璀璨明珠,其气象万千、美不胜收的艺术景象令后人无比尊敬和崇拜。
杜甫作为中国古典诗歌开展的顶峰,后人对其诗歌竭力推崇、褒誉,并以最美好、最精炼、最经典的词语去称扬和赞颂杜甫及其诗歌。
在这些最美好、最精炼、最经典的词语中,又有三种说法最为历代治诗、治史、治学者所承受,即:
“诗圣’,“诗史〞,“集大成〞。
所谓“集大成〞,正是对杜甫诗歌风格多样性的经典性概括。
传统上一向称杜诗的风格为“沉郁顿挫〞,乃是主要取其悲抑苍劲的意味和深沉凝重的基调。
确实,历代诗人,没有谁比杜甫的忧患意识和愤激之情更深了。
“沉郁顿挫〞在诗中无疑是极具有代表性的风格特征。
然而,杜诗“集大成〞的成就及其对后世多方面的影响决非仅此可以概括。
对于杜诗的风格,我们不能只强调一点,或者仅抓住一面,而无视其他重要的方面。
杜诗诗风的“沉郁顿挫〞,只不过是他诗风的一个方面,至多是极为重要的一个方面,在“沉郁顿挫〞之后,更应该看到杜甫这位伟大的诗人其诗风多样性的一面,只有这样,才能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理解杜甫的伟大之处。
除沉郁顿挫外,杜诗中至少突出地呈现出以下几种迥异的风格:
清新自然、雄放俊逸、险怪奇拔。
3杜甫诗歌多样性的原因
杜甫诗歌的风格是多样的,造成杜诗风格多样性的原因亦是多样、复杂的。
时代的风云变化、人生际遇的跌宕起伏、思想的大融合、诗风的多样化、文学的开展规律以及杜甫的文学观等都是造成杜甫诗歌多样性的原因。
唐代,尤其是盛唐,本身就是一个兼容并蓄、包罗万象、海纳百川的时代,这种经济、社会下的文学必定不是一潭死水,这也就从源头上决定了杜甫的诗歌不是单一的、平面的,必定是立体的、饱满的。
儒、释、道三家思想融合,社会思潮多元化,这也与杜甫诗歌风格多样化一脉相承。
当然,诗人本人的性格、个人经历、社会政治的突变会左右、改变其诗风,使其诗歌呈现与他人迥异的特点,这就造就了杜甫诗歌“沉郁顿挫〞主流,这并不与其诗歌风格多样化矛盾。
杜甫是伟大的诗人,其诗歌也是博大精深,多角度、立体得对待其诗歌,符合社会实际情况、诗人的性格特点等,我们也可以全面了解杜甫、杜诗。
论杜甫诗歌的艺术风格
丁
指导教师:
金荣
〔农业大学文法学院271018〕
【摘要】文学风格,是作家作品相区别的重要标志。
前人论杜甫诗歌艺术风格,多以“沉郁顿挫〞称之,这确实是杜甫诗歌的典型特征和经典概括。
思想之深广博大、感情之深沉厚重谓之“沉郁〞;表现形式构造开阖、音律铿锵,此之谓“顿挫〞,从而到达了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
然而,对于杜甫这位经历丰富、思想丰富的大诗人,对于他千余首诗歌,我们不能单一化得评定,除了沉郁顿挫之外,本文又概括出了:
清新自然、雄放俊逸、险怪奇拔。
从而得知杜甫诗歌风格也是具有多样性的,进而分析这种多样性的原因。
【关键词】杜甫风格沉郁顿挫多样性原因
Theoryofdufu'spoetryartstyle
DingXinguang
〔SchoolofHumanities&Laws,ShandongAgriculturalUniversity,Tai’an,Shandong271018,China)
Abstract:
Literaturestyle,isthatdistinguisheswritersandworksofimportantsymbol.Previoustheoryofdufu'spoetryartisticstyle,morerestrainedby"thestall"saysdufu'spoetry.Indeed,itisthetypicalfeaturesandclassicgeneralizations.Theideaofthegreat,deepfeelingsof"depressed"darkheavy";Formsstructurewasclosing,refusestoopen,andthisisthy",soastoachievethestall"theperfectbinationofcontentandform.However,forthedufutheexperienced,thoughtrichgreatpoet,forhemorethan1000poem,wecannotsimplification,inadditiontoassessbeyondsullen,thispaperandstallsummarized:
pureandfreshnature,maleputelegance,risksblameJiBa.huslearnedofdufu'spoetrystylealsoistohavediversity,andthenanalyzesthereasonthisdiversity.
KeyWord:
Dufustyledepressedandsonorousdiversityreason
1杜甫诗歌的总体特征——沉郁顿挫
唐代伟大诗人杜甫,一生创作诗歌近三千首,其特点历来被公认为“沉郁顿挫〞。
清人方东树曰:
“沉郁顿挫,苍凉悲壮,随意下笔而皆具元气,读之而无不感动心脾者,杜公也。
〞其实最早用“沉郁顿挫〞四个字形容杜甫诗歌特点的不是他人正是杜甫本人,其?
进雕赋表?
曰:
“自七岁所辍诗笔,向四十载矣,约千有余篇。
……虽不能鼓吹六经,先鸣诸子,至于沉郁顿挫,随时敏捷,扬雄之流,庶可及也。
〞
沉郁顿挫确实是对杜甫诗歌局部诗歌、尤其是一批最能表达杜甫诗歌水平的优秀诗歌风格的典型评价和概括。
分析诗歌作品,无外乎容与形式两方面,沉郁和顿挫分别沉着、形式上给予了评价,容的神广博大、深沉厚重需要有曲折开阖、抑扬变化的形式做载体,而形式上的曲折开阖、抑扬变化又加深了容的深广博大、深沉厚重,二者严密联系在一起。
1.1沉郁——思想容的深广博大,情感的深沉厚重
“沉郁〞这种风格,主要表达为杜甫诗歌思想容的深广博大和情感的深沉厚重。
1.1.1思想容的深广博大
杜甫的诗歌之反映社会现实,全部都来自切身感受,无论写景、叙事、议论、抒情,均有感而发、有为而作,故能写够写出质实饱满、有血有肉的动人诗篇。
尤其是那些反映人民疾苦、心系国家命运的诗歌,更是贯穿诗人的整个创作历程,深刻得表达了其思想容之深广博大。
安史之乱使唐王朝由盛转衰,国家风雨飘摇,岌岌可危,人民更是灾难重重。
这一时期,杜甫怀着对祖国前途、人民命运的万分忧虑,写出了许多不朽的诗篇,如?
悲?
、?
哀江头?
、?
羌村?
等。
这些作品都真实的反映了当时的现实,渗透着诗人国破家亡的无比悲哀,诗的沉郁悲壮的情调更为浓重。
?
悲?
开头概括战场上的惨况:
“孟冬十郡良家子,血作泽水中〞,指出在战场上为国家英勇奋战,浴血牺牲的都是良民、百姓,他们全军覆没,血染泽,致使原野显得格外空旷,世界也仿佛变得格外寂寥——野旷天清无成声,这种寂寥,不是因为和平宁静的生活,而是因为“四日义军同日死〞的惨烈结局。
这首诗,在天地同辈的风味里,再现了唐王朝在平叛中遇到的重大挫折,表达了诗人对战死战士的悲悼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
哀江头?
那么是从曲江风光移换写起,转入贵妃专宠骄奢以至绕死马鬼坡的历史悲剧。
国破家亡的悲哀是贯穿全诗的中心思想。
诗的情节安排,从眼前景到回忆往事,又从回忆往事转到现实生活,贯穿在诗中的感情,先是哀,触类伤情,事事堪哀,后转乐,回忆、豪奢生活的逸乐,再转而写哀,把亡国的哀痛推向高潮。
全诗哀乐交替,既突出了两者的因果关系,也更好地表达了诗人难以抑止的哀愁,使全诗曲折纤曲,意境深邀,表达出杜甫对历史的深刻反思。
“安史之乱〞发生后,诗人和人民一道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共同经历了战乱的痛苦。
这时候,他对人民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与人民的感情也更加密切了。
于是他写出了更多的反映人民疾苦的不朽之作,其沉郁的风格也表现得更为显著,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便是“三吏〞、“三别〞。
如?
石壕吏?
写官吏夜晚捉人的情景,诗人以时间为顺序,由“暮〞而“夜〞而“天明〞,把“夜捉人〞的整个过程都描述出来了。
头二句先写黄昏诗人投宿石壕村,夜间就有县吏来捉人,点出“捉人〞的题旨。
三、四句一写老翁,一写老妇,两人的行动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接下去十六句就转入具体表达了:
先写县吏的咆哮如雷,老妇哭泣啼叫,形成强烈的对照。
次写老妇前致词,有三层意思:
一是她的三个儿子都被征调到邺城去,两个已战死;二是家中只有一个媳妇带着吃奶的子,这样的母亲不应被征调;三是老妇表示自己“请从吏夜归〞,“犹得备晨饮〞。
最后四句,回应开头,涉及所有人物,写出事件的结局和诗人的感受。
全诗叙事层层深入,笔法变化多端,迂回婉曲,首尾照应,悲怨之情,贯穿始终。
诗中老妇诉说战乱给她家带来的不幸,声声泪,句句血,感人至深。
从某种程度上讲,杜甫诗风的“沉郁〞正是其深广博大的思想在作品中的反映。
众所周知,杜甫是较早地在诗歌作品中反思“安史之乱〞的诗人,更是当时在作品中反映社会现实最多的诗人,故他的诗才有“诗史〞之称。
从思想容上讲,他的诗既不像以前盛唐诗人少年似的青春、天真、乐观,也不像后来大历诗人老年似的事故、通达、无望,而是中年似的深沉、雄厚、博大。
因而,他的诗,也就既不是骨气端翔、光英朗练、兴象玲珑的情来、神来、气来,也不是气骨顿衰、江河日下的凄冷衰飒、寂寥落寞,而是在雄壮中有愁郁、在沉痛中有大方、在悲怨中有峭拔的沉郁。
1.1.2情感的深沉厚重
诗歌要有深厚的容,首先就要求诗人有真情实感,释惠洪说:
“吾是知文章以气为卞,气以诚为主,故老杜之诗一谓之‘诗史’者,其大过人在老实耳。
此说颇具眼力,正因为杜甫敦厚老实,情感深沉厚重,发而为诗,以我手写我心我情,杜诗才具有“沉郁〞之风。
试看?
春望?
一诗: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替。
这首诗作于唐肃宗至德二年(757)二月,时安史叛军已陷长安。
杜甫在逃难中为叛军所获,虏至长安,想逃却逃不掉,又正逢春天,春草深,春花发,春鸟鸣,风光一片绚丽,可是国破家亡,一切在昔日看来美好悦人之景,今天看了却令人伤感心惊。
诗首言国破,足以生悲;复言山河在,草木深,其悲又深一层。
感时因及思家,思家因及恨别,国愁家恨,纵横交织,又深一层;忧国思家又无人诉,仅对花鸟,那么愁又加孤独,更深一层。
“烽火连二月,家书抵万金〞,前句接“感时〞,后句接“恨别〞,国土烽火硝烟,家乡亲人无音,双重‘愁不可解脱,只有白发越搔越短,稀稀疏疏简直不能瞥了。
整首诗容深厚,思想纠结不可解,感情悲壮,结句非常含蓄,充分表达了杜诗沉郁的风格。
诗中既表达了个人遭遇,也反映了时代悲剧。
个人遭遇仅是战乱与诗人个人卜的冲突;时代悲剧那么是叛乱以及整个社会的矛盾。
双重矛盾产生了诗中的双重感情,构成了诗歌的沉郁风格。
1.2顿挫——构造的曲折开阖和音律的抑扬变化
深广博大的思想和深沉厚重的情感最终还要靠适当的艺术表现形式反映出来,容的“沉郁〞要求形式的“顿挫〞,形式的“顿挫〞也能加深容的“沉郁〞。
构造的曲折开阖和音律的抑扬变化,正是杜诗“顿挫〞风格的主要表达。
1.2.1章法构造的起伏转折、纵横开阖
杜甫是十分讲究诗歌章法的诗人,他孜孜不倦地追求与容相适应的诗歌章法。
他的诗的容千汇万状,浑涵汪茫,极为丰富而深刻,而他的忧国忧民的感情又是那样的深沉勃郁,表现这样的容和感情,自然需要一种有着广阔盘旋余地的表达方式,需要一种纵横跌岩、波澜起伏的章法。
这种“顿挫〞构造可以概括为三种形式:
一、迂回曲折式,“三吏〞、“三别〞都鲜明地表现这种特色。
以?
前出塞?
为例,这组诗以一个被征召入伍的士兵自述的方式,曲折地表达了他的军戎生活和思想感情的变化,从而展示出反对穷兵默武的主题。
一开场,他“戚戚去故里,悠悠赴交河〞,心头笼罩着疑云:
“君已富土境,开边一何多。
〞他的情绪是消沉的。
接着,作者把笔锋轻轻一转,随着时间的推移,他渐渐熟悉军戎生活了,开场对豪壮的军旅生活产生兴趣,“走马脱髻头,手中挑青丝,捷下万初岗,俯身试寨旗〞,而且勉励自己以身许国,甚至天真地梦想着“功名图麟麟〞。
到这里,他的情绪已转为高昂发奋。
然而,诗人紧紧地把握着全诗悲愤抑郁的基调,接着这些“自奋轻生〞之语的后面,又是“被驱迫而叹〞;而戍边生活又比行军时更加艰辛了:
“驱马天雨雪〞、“指落层冰间〞。
这就更加触动了他想念故土和亲人的心情,悲叹着“已去汉月远,何时筑城还?
〞接着,又是一个逆转:
他毕竟还不能理解他所投身的战争的性质,当他站在边疆上,面临着“单于寇我垒,百里风尘昏〞的情况,一种朴素的民族自尊心和忠于祖国的感情,鼓舞他奋勇迎敌,“虏其名王归,系颈授辕门〞。
接下去,又一转:
这个普通士兵虽然立下了战功,却未得到丝毫的封赏,只落得“潜身备行列〞的困穷的命运。
这位士兵的命运,是在几番迂回、“顿挫〞中表现出来的,诗人是用一种抑扬交互、迂回曲折的章法表达的。
二、层层递进式,诗的主题和意境是层层展开的,诗人感情的表达是层层递进的。
这类诗,往往从写景或叙事开场,一般是平平而起,在景物的渐次展现或事件的渐次展开中,步步深入地展示诗人的情怀。
诗的完毕,往往就是诗的高潮。
?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等诗可以作为这种章法的代表。
解析?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
诗的开头表达茅屋为秋风所破,比拟平实。
接着写群童抱茅入竹去,诗人唇焦口燥呼不得。
这一个插曲增添了事件的悲剧气氛,比第一层深刻了。
再接下去,写夜雨侵迫的景况,层层深入地展示风吹屋破给诗人带来的痛苦。
如写布袅,却分五层意思说出。
写屋漏,又是分四层意思说出。
诗人就是这样层层递进地展示自己的凄苦境况和悲楚心情。
还不止此,诗人又从眼前的境况,联想到战乱以来长期漂泊,贫病交加的生活。
这就扩大了诗的生活容,深化了诗的主题。
诗如果写到这里就完毕,也是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的,因为它真实地反映了诗人自身的生活遭遇,因而也就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社会凋蔽、民不聊生的现实情况。
然而诗人却又开拓一层,把他的诗推向一个更高的境界。
他从个人的不幸想到了因战争的浩劫而处于水深炽热之中的广阔士民,“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诗人的感情一直升腾到“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顶点。
诗完毕了,而它的思想力量和艺术力量这时也在读者心头掀起了更大的波澜。
这是另一种形式的“顿挫〞。
它不是迁回曲折的,而是节节高起、层层推进的。
三、纵横开阖式,诗人以“乾坤万里眼,时序百年心〞观察世界,他往往从生活中对他触动最深、震动最强的一点出发,产生丰富的联想,天上地下,古往今来,山水林泉,家园身世,故旧新交,世运时局,国计民生,纵横驰骋,大开大阖。
种种联想都围绕着一个主要事件,附丽于一个主题,从而构成完整和谐而壮阔的意境。
诗人的思绪从一个联想过渡到另一个联想,从一个形象跳跃到另一个形象,既有明显的思想感情的脉络可寻,又有很大的跨度,如百金战马,注坡蓦涧。
这样在构造上就形成了飞动跳跃,纵横开阖的特点。
1.2.2音韵节奏的顿挫抑扬
表达杜诗“顿挫〞特色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诗歌音律方面的奇正变化。
杜甫是十分精通诗歌音律的诗人。
一方面,他严格遵循既有的音律规,“遣词必中律〞,在这个规之发挥他的艺术才能,求得创作的自由。
他的大局部作品都是格律精严的。
这种“中律〞的诗,本身具有抑扬顿挫的音乐美。
另一方面,他又不墨守既有的格律,而善于从稳定中求突破,从整齐中求参差,从规律中求变化,这就使他的另一些作品在音律方面形成一种新的“顿挫美〞。
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诗歌节奏方面的变化。
诗歌的节奏是通过句式表现的。
一般地说,五言诗为“二、三〞句式,七言诗为“二、二、三〞句式。
这种奇偶相配的句式使诗歌表现出优美和谐的节奏感。
其次,押韵方面的变化。
同韵的字按一定的规律在诗篇中反复出现,它们之间便会产生互相照应,交互鸣和的艺术效果。
但是,如果同一韵脚的字太多太密,又会显得重复、单调。
所以押韵贵在变化。
杜甫是深通此道的。
他的一些古诗,往往根据容和章法的变化而变换不同的韵脚,最根本的形式是平声韵和仄声韵交互运用。
三是平仄方面的变化。
最突出之点是诗人喜欢打破固定而匀整的平仄规,运用拗格写律诗,或者说,在律诗中插进一些失粘失对的古风式的句子(即拗句),使整首诗具有一种古拗的风味。
这些拗格律诗大都是写他的困难苦恨,抒发他的悲愤牢骚。
这说明他是有意识地通过奇突拗涩的格律,表现他胸中的突兀不平、与世不偕的拗情,发泄他的愤慈,使感情和格律得到统一。
2.杜甫诗歌的多样性
杜甫,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一部杜诗,堪称中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的璀璨明珠,其气象万千、美不胜收的艺术景象令后人无比尊敬和崇拜。
杜甫作为中国古典诗歌开展的顶峰,后人对其诗歌竭力推崇,并以最美好、最精炼、最经典的词语去称扬和赞颂杜甫及其诗歌。
在这些最美好、最精炼、最经典的词语中,又有三种说法最为历代治诗、治史、治学者所承受,即:
“诗圣’,,“诗史〞,“集大成〞。
所谓“集大成〞,正是对杜甫诗歌风格多样性的经典性概括。
传统上一向称杜诗的风格为“沉郁顿挫〞,乃是主要取其悲抑苍劲的意味和深沉凝重的基调。
确实,历代诗人,没有谁比杜甫的忧患意识和愤激之情更深了。
“沉郁顿挫〞在诗中无疑是极具有代表性的风格特征。
然而,杜诗“集大成〞的成就及其对后世多方面的影响决非仅此可以概括。
正如北宋观在?
愈论?
对杜诗的评述:
“昔武、陵之诗,长于高妙:
植、公干之诗,长于豪逸;潜、阮籍之诗,长于冲淡;灵运、鲍昭之诗,长于峻洁;徐陵、庚信之诗,长于藻丽。
于是杜子美者,穷高妙之格,极豪逸之气,包冲淡之趣,兼峻洁之姿,备藻丽之态,而诸家之作所不及焉。
然不集诸家之长,杜氏亦不能独至于斯也。
岂非适当其时故耶?
〞王安石?
题杜甫画像?
诗也说:
“吾观少陵诗,谓与元气作。
〞以元气形容杜诗,说的就是杜诗的深广,浑然一气,包罗万象。
对于杜诗的风格,我们不能只强调一点,或者仅抓住一面,而无视其他重要的方面。
杜诗诗风的“沉郁顿挫〞,只不过是他诗风的一个方面,至多是极为重要的一个方面,在“沉郁顿挫〞之后,更应该看到杜甫这位伟大的诗人其诗风多样性的一面,只有这样,才能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理解杜甫的伟大处。
除沉郁顿挫外,杜诗中至少突出地呈现出以下几种迥异的风格:
清新自然、雄放俊逸、险怪奇拔。
2.1清新自然的风格
2.1.1概述
杜甫在创作上非常重视清新诗风,在评论诗歌时,不管古人的诗和当时人的诗,其以“清新〞两字作评语的不少。
以“清规〞?
偶题?
里说:
“后贤兼旧制,历代各清规〞。
对历代诗歌总概括之,其中也就包含清新诗风,肯定一个清字。
具体到?
解闷十二首?
称“清词丽句必为邻〞;?
偶题?
诗里称“永怀江左逸〞;对梁的代表作家庚信更以“清新〞肯定之,称“清新庚开府〞;对阴铿、何逊以“清省〞肯定之,称“阴何尚清省〞。
这些说明杜甫慧眼独具,对古人清新诗风予以高度重视。
杜甫观察事物细致入微,毫发毕见,并善于抓住事物的突出特征进展传神描写。
杜诗虽不乏想象、夸的诗句,但总的说来是偏重写实的。
体物工细、摹写传神是杜诗的一个显著特点。
正如?
杜诗说注•附编?
引吴齐贤?
论杜?
曰:
“同一咏月也,‘光细弦欲上,影斜轮未安’,初间上半夜之月也。
‘未缺空山静,高悬列宿稀’,望夕之月也。
‘旧艳金波爽’,十六夜之月也。
‘秋月仍圆夜’,十七夜之月也。
‘虾蟆动半轮’,望后之月也。
‘四更山吐月,残夜水明楼’,将晦下半夜之月也〞。
杜诗笔法之细腻由此可见。
又如杜甫的写景名句“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石林诗话?
评价云:
“老杜‘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此十字,殆无一字虚设。
雨细著水面为沤,鱼常上浮而;假设大雨,那么伏而不出矣。
燕体轻弱,风猛那么不能胜,唯微风乃受以为势,故又有轻燕受风斜〞。
可见诗人对自然的体察描摹,精微至此,着实令后人叹服。
再如?
夜宴左氏庄?
:
“风林纤月落,衣露净琴。
暗水流花径,春星带草堂〞。
诗中的“纤月’、“暗水〞、“春星〞等词都细腻生动勾画出了此情此景物的主要特征,使整个景物描写显得具体而优美,这与白、王维相对概括的写景诗有很大的区别。
诗人杜甫对自然万物一片深情,而这种对自然万物的情与诗人对国家、对百姓、对亲友的情是连为一体,相互相通的。
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敏锐感受,对自然生灵的呵护珍惜与诗人对美好和平生活的向往,对劳苦群众命运的深深关切,对国家前途的日夜忧虑紧紧交织在一起,而这一切都源自诗人那种常人难及的博大仁爱的胸怀,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颗博大仁爱之心,才有了其诗中的那份对国家、对亲友、对他人,对自然美景以及对宇宙间一切生命的浓浓的情。
因此,诗人的这些洋溢着真情之美的诗篇之所以千古流芳,不仅在于其艺术上的魅力,还在于其烙上了作者本人独有的人格魅力,难怪闻一多先生在其文?
杜甫?
中给予了杜甫极高的文化上的评价,称他是我们“四千年文化中,最庄严、最瑰丽、最永久的一道光荣〞。
2.1.1草堂诗:
清新自然风格的代表
草堂之诗,无论容、形式和风格较之以前都发生了转变,有所深入和开展,草堂诗作在题材上田园化,思想容上恬淡化,风格上清新化。
我们从这些诗中可以看出,举凡山川草木,花鸟虫鱼等自然外物,以及与他人共在的日常琐细生活,都被诗人写入诗中,成为诗人观照、审美、诗化的对象。
在这里,杜甫不自觉地沉浸于对自然外物的观照玩味之中,而自然外物也就自然顺畅地进入了诗人的心灵体验之域。
自然外物好比一种触媒,促使、引发了诗人的某些在情感体验,诗人又借助对自然外物的吟咏摹写来言说自己心灵的体验,从而到达了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互化的境界。
草堂诗歌一个最引人注目的特征就是对于自然美的吟咏。
这种美不是贵族园林中人工雕琢的富艳精致之美,不是山林隐逸那里的云烟缭绕的清幽静寂之美,而是朴素的带有世俗人情味和浓郁的泥土芳香之美。
草堂背向城郭,临近百花潭,是一个极幽雅的江村。
春天的烷花溪畔“稠花乱蕊裹江滨〞。
诗人沿江春游,漫步到黄四娘家,但见满园都是鸟语花香,“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诗人沉醉在妮紫嫣红的芳菲世界,希望春光长留人间。
夏天的烷花村,“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但见“自来自去堂上燕,相亲相近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杜甫 诗歌 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