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 中考语文 最新模考 江苏专用解析版.docx
- 文档编号:28160219
- 上传时间:2023-07-08
- 格式:DOCX
- 页数:13
- 大小:26.74KB
诗歌鉴赏 中考语文 最新模考 江苏专用解析版.docx
《诗歌鉴赏 中考语文 最新模考 江苏专用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歌鉴赏 中考语文 最新模考 江苏专用解析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诗歌鉴赏中考语文最新模考江苏专用解析版
冲刺小卷12诗歌鉴赏.
一、(2019年江苏省无锡市积余教育集团中考二模)阅读下面的一首词,回答问题。
鹧鸪天·送人
辛弃疾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①。
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
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注】这首词作于宋孝宗淳熙五年春,作者自豫章赴行在临安途中。
这时候,他在仕途上已是经过不少挫折。
①馀:
多余。
加餐:
多吃饭。
1.“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这句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2.结合我们学过的诗人的作品,说说“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中“行路难”的弦外之音?
【答案】1.诗人通过描写别时阴晦的景象,营造了冷寂、凄清的氛围,并寓情于景,表达了翘首远望,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山高水长,前程迷茫的郁闷之情;路途艰险,祝福平安的关切之情。
2.辛弃疾主张抗金,收复失地,统一国家,建功立业,与当政的主和(投降)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抒发了他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思想感情。
【解析】1.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
“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写送别时翘首遥望之景,景显得生动,用笔也很浑厚,而且天边的流水远送无穷的树色,和设想行人别后的行程有关;雨中阴云埋掉一半青山,和联想正人君子被奸邪小人遮蔽、压制有关。
景句关联词中的两种不同的思想感情,不但联系紧密,而且含蓄不露,富有余韵。
这句诗蕴含了作者离别的凄凉伤感、祝福平安的关切、前程迷茫的郁闷、报国无门的悲愤。
2.可结合他的另一篇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理解分析。
陈同甫先后写了《中兴五论》和《上孝宗皇帝书》,积极主张抗战,因而遭到投降派的打击。
“天下事”指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大业。
“生前身后名”,意谓生前死后都留下为祖国、民族建立不朽功勋国的美名。
字里行间洋溢着爱国激情。
“可怜白发生”吐尽壮志难酬的无限感慨,揭示了理想与现实的尖锐对立,抒发了报国有心,请缨无路的悲愤。
“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中“行路难”的弦外之音与此相同。
二、(2019年江苏省宿迁市中考模拟)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野色
范仲淹
非烟亦非雾,幂幂①映楼台。
白鸟忽点破,残阳还照开。
肯随芳草歇,疑逐远帆来。
谁会山②公意?
登高醉始回。
【注】①幂幂,浓密状。
②山公:
晋山简,镇守襄阳,喜酒,常登山游览,尽醉而归。
1.诗人在首联之后描写了哪几幅画面,请依次概括。
2.尾联中的“醉”字包含哪些思想感情?
请简要作答。
【答案】1.白鸟飞翔,夕阳高照,芳草萋萋,帆影片片。
2.对自然的喜爱及旷达乐观的情怀。
【解析】1.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
抓住写景的句子加以概括即可。
“白鸟忽点破,残阳还照开。
肯随芳草歇,疑逐远帆来”通过写白鸟、残阳、芳草、远帆的动作与变化,描绘了四幅画面:
白鸟在野地里飞,把野色给点破;夕阳照着野外,把野色给剖开;野色弥漫,芳草萋萋;帆影片片,渐渐逼近。
2.本题考查诗人情感。
要结合诗歌内容分析。
此诗实中有虚,透过朦胧野色,描摹出一幅玲珑剔透、笔墨淋漓的山水画:
天上挂着红色的夕阳,空中飞着白色的鸟儿,烟岚笼罩着楼台,芳草连接着江边,帆影露出于江中,还有自远山醉归的主人。
这些景物与野色相映照,构成一幅美丽迷人的图画。
在这幅图画里,体现出作者豪爽的性格和对自然的喜爱。
诗的用意正是要通过野色和这美丽的画面来表现作者的旷达乐观精神。
三、(2019年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国际学校等五校中考二模)阅读诗歌,完成小题。
长相思
(清)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1.以景写情是该词最大特色,“夜深千帐灯”历来被人称道,请写出这句词富含的意蕴。
2.词中的“一程”“一更”用得很妙,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答案】1.①出征将士野外扎营场面壮观,透着灯光的营帐漫山遍野;②夜深了,出征将士丝毫没有睡意,他们在思乡怀亲。
2.“一程”写出了路途的艰难遥远。
“一更”写出了风雪交加,环境的恶劣。
运用反复手法(或:
巧妙地将数量词叠用),含蓄地表达了孤寂凄凉的思乡怀亲之情和对从军生活的厌恶。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词句意思的理解。
“深夜千帐灯”意思是入夜,营帐中灯火辉煌,宏伟壮丽,说明了军帐之多。
由此看出是写将士们夜晚宿营于旷野。
正因为是“宿营于旷野”,所以才有了下面“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的感受,此处写景是为引出下片的“乡心”蓄势。
2.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词关键词。
程:
道路、路程,山一程、水一程,即山长水远;更:
旧时一夜分五更,每更大约两小时。
风一更、雪一更,即言整夜风雪交加。
“一程”写出了路途的艰难遥远,“一更”写出了风雪交加,环境的恶劣。
作者巧用数量叠词,含蓄地表达了孤寂凄凉的思乡之情和对从军生活的厌恶。
四、(2019年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州区,连云区,灌南县中考二模)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小题。
军城早秋
(唐)严武
昨夜秋风入汉关,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哪些景象?
这样写有何作用?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1.夜晚、秋风、汉关、寒云、冷月、西山,诗的前两句描绘的是一幅初秋边关阴沉凝重的夜景,寓意边地局势的紧张。
2.表现了诗人作为镇守边疆的将领,斗志昂扬,坚信必胜的豪迈情怀。
【解析】1.题干要求概括诗的前两句描绘了哪些景象。
读懂诗句后作答。
“昨夜秋风入汉关,翔云边月满西山”:
昨夜萧瑟的秋风卷入驻守的关塞;极目四望,但见边月西沉,寒云滚滚。
前两句用“昨夜”“秋风”“汉关”“翔云”“边月”“西山”等意象,描绘了秋边关阴沉凝重的夜景,战云密布的“眼中形势”,预示着边境上的紧张时刻又来临了。
2.考查诗歌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读懂诗句后,结合知人论世的方法解读。
安史之乱以后,唐王朝国力削弱,吐蕃趁虚而入,曾一度攻入长安,后来又向西南地区进犯。
严武两次任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天,他率兵西征,他击败吐蕃七万多人,失地收获,安定了蜀地。
这首《军城早秋》,让我们看到诗人作为镇守一方的主将的才略和武功。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催动飞将追击骄横的残寇,决不让来犯者一人一马活着回去。
“更催”二字暗示战事已经按照主将部署胜利展开。
两句一气而下,笔意酣畅,字字千钧,既显示出战场上势如破竹的气势,也表现了主将刚毅果断的气魄和胜利在握的神情,而整个战斗的结果也自然寓于其中了。
所以诗歌表现了诗人作为镇守边疆的将领,斗志昂扬,坚信必胜的豪迈情怀。
五、(2019年江苏省盐城市建湖县中考二模)阅读下面古诗词,完成下面小题。
寻幽居不遇
庄翱
满庭花落迷行路,绕院泉声写半山。
向暮此中回首去,洞门深处鸟关关。
1.请概述诗中“幽居”的一个特点,并结合相关内容分析。
2.这首诗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答案】1.落花满径,从“满庭花落迷行路”可见;依山而居、清泉淙淙,从“绕院泉声写半山”可见;鸟语声声,从“洞门深处鸟关关”可见。
2.对寻访不遇的遗憾惆怅之情,对幽居生活的向往之情。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分析能力。
此类题目在做答中要注意,首先要理解诗词大意,然后要到诗句中寻找描写对象及明显的语言标志。
根据“满庭花落”“绕院泉声”“鸟关关”“半山”可知,“落花满径、依山而居、清泉淙淙、鸟语声声”写出了朋友幽居之处清闲、淡雅、难寻的特点。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人思想感情把握的能力。
把握诗中诗人的思想感情,要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作者所处的时代及诗歌的具体内容来理解、分析作者的感情基调,同时,要联系诗中的景、物、意象来体会。
本诗描写友人居住的环境及特点,“回首去”“鸟关关”等表达了对寻访不遇的遗憾及幽居生活的向往之情。
六、(2019年江苏省盐城市滨海县中考总复习第一次学情研判)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宣城见杜鹃花①
(唐)李白
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
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②。
【注】①写这首诗的时候,李白已是迟幕之年。
他被朝廷判流夜郎,遇放后流落江南,寄人篱下。
②三巴:
巴郡、巴东、巴西三郡,即指蜀国。
1.一、二两句通过哪些意象渲染了一种怎样的氛围?
2.请品味三、四两句的妙处。
【答案】1.示例:
通过“子规鸟”、“杜鹃花”等意象渲染了一种悲凉伤感的氛围。
2.示例:
子规鸟啼叫起来,没完没了,诗人的愁肠也断成一寸一寸。
暮春三月,这鸟鸣花开的时节,游子正思念他的故乡三巴。
诗的三、四句反复运用“一”、“三”两个数字,纡结萦回,表达了作者乡思袭来时无比的悲痛之情。
【解析】1.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意象的理解。
诗的一、二句,真实地再现了触动乡思的过程。
这两句的语序倒置:
本来是先看见宣城的杜鹃花,才联想到蜀国的子规鸟,诗人却将它倒了过来,先写回忆中的虚景,后写眼前的实景。
渲染了一种悲凉伤感的氛围。
作者把故国之思放在了突出的位置上,表明这故国之思原本就郁积于心,此时一旦勾起,大为凄苦强烈。
2.本题考查对诗句的赏析。
三、四句,分别承接一、二句,进一步渲染浓重的乡思。
首句说“曾闻”,第三句则强调了真切如闻:
子规鸟的俗名,就叫断肠鸟,“一叫一回肠一断”,它啼叫起来,没完没了,诗人的愁肠也断成一寸寸了。
末句点明时令,用“三春三月”四字,补叙第二句;“忆三巴”三字,则突现了思乡的主题,把杜鹃花开、子规悲啼和诗人的断肠之痛融于一体,以一片苍茫无涯的愁思将全诗笼罩了起来。
诗的三、四句看似对仗,其实对得又不甚工。
诗句把“一”“三”两个字各自串连起来,纡结萦回,使人感到乡思袭来时无比的悲切伤痛。
据此理解作答。
七、(2019年江苏省常州市中考全真模拟)阅读清朝诗人郑燮的绝句,完成填空与简答。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
下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
【注】释龙孙:
竹笋的别称。
凤池:
凤凰池,这里指周围生长竹子的池塘。
1.从内容看,这首诗的题目应该为“”。
2.这首诗主要表达了两代人之间怎样的关系?
【答案】1.新竹。
2.在老一代的积极扶持下,新一代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解析】1.此题考查的是拟写诗歌的标题。
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我们发现诗中描写的是新长的竹子,所以可以把题目定为“新竹”。
据此作答。
2.此题考查的是对诗歌的理解。
这首诗运用比喻证明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而新生力量的成长又须老一代积极扶持。
前两句是回顾,既表达了“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胜旧人”,又表达了后辈不忘前辈扶持教导之恩;后两句是展望,用以表达新生力量将更好更强大。
据此理解作答。
八、(2019年江苏省常州市中考全真模拟)阅读唐朝诗人元稹的绝句,完成填空与简答。
酬乐天三月三日见寄
元稹
当年此日花前醉,今日花前病里销。
独倚破帘闲怅望,可怜虚度好春朝。
1.标题中的乐天指唐代诗人。
2.诗中作者感到“虚度好春朝”。
结合全诗,分析原因。
【答案】1.白居易
2.帘外花开依旧,景色宜人,可自己独自卧病在床,心情失落,从“独倚”可知身边也无朋友相伴,这样的美好时光白白的浪费了。
【解析】1.此题考查的是文学常识。
题目的“乐天”是白居易。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诗人。
2.此题考查的是对诗句的理解。
结合诗句“当年此日花前醉,今日花前病里销”可知虽然窗外花开得正艳,但自己却病了,所以只能“独倚破帘闲怅望”,感觉把好好的光阴给浪费了。
据此理解作答。
九、(2019年江苏省无锡市省锡中中考二模)阅读唐朝诗人元稹的绝句,完成填空与简答。
别舍弟宗一①
零落残魂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
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
桂岭②瘴来云似墨,洞庭③春尽水如天。
欲知此后相思梦,长在荆门郢④树烟。
【注】①柳宗元的堂弟宗一从柳州到江陵去,柳宗元写此诗送别,柳宗元此时已被贬为柳州刺史。
②桂岭:
这里泛指柳州附近的山。
③洞庭:
在柳州至江陵途中。
④郢:
古楚都,今湖北江陵西北
1.诗歌首联有何作用?
2.尾联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1.首联写在送兄弟到越江边时,双双落泪,依依不舍。
诗人在极度艰苦恶劣的环境中生活,需要亲情友情支撑他那即将崩溃的精神世界,然而贬谪以来,亲人相继弃世,此时宗一又要北去,诗人更觉形单影只,愁苦无依。
这两句诗既是铺叙,又是情语,充分表现出诗人苦涩的心境和兄弟之间的骨肉情谊。
2.表现手法:
想象,融情于景,想象在梦中和宗一于江陵相会。
抒发了与宗弟的依依惜别之情。
【解析】1.此题考查重点诗句的作用,需要联系写作背景来分析。
在二弟宗直暴病身亡之后,大弟宗一又要北适湘鄂之地安家,作者经不起这样大的打击,故曰“残魂”且已“零落”,神情“黯然”却又加“倍”,首联在叙述中流露出贬谪之苦,孤寂之意。
2.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表现手法的辨析以及作者思想感情的把握。
诗人说此后的“相思梦”在“郢树烟”,情谊深切,意境迷离,具有浓郁的诗味,这是寓情于景的写法。
兄弟远隔两地,再难相见,只能在梦中寄以思念之情,从而体现作者对宗弟的留恋以及兄弟之间的深厚情感。
十、(江苏省东台市第二联盟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淮村兵后
戴复古
小桃无主自开花,烟草茫茫带晚鸦。
几处败垣围故井,向来一一是人家。
【注】①淮村:
南宋江淮一带中的一个村庄。
②戴复古:
江湖诗派著名诗人。
1.“小桃无主自开花”一句,“无主”一词有什么表达作用?
2.请简要概括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情感。
【答案】1.盛开的桃花前加上“无主”二字修饰,使乐景顿生凄凉,表现了战乱后百姓逃亡,农村荒凉无人的景象。
2.表达了诗人对农村遭受战乱破坏的无比痛心,对百姓因战乱而失去家园的无比同情,以及对入侵之敌的仇恨,对战争的厌恶。
【解析】1.鉴赏诗歌的语言。
品味关键字词是诗歌考查的主要内容。
学生应留心字词在诗中的意思,体会该字词在诗中创设的意境,学会分析该字词所传达的情感。
“小桃无主自开花”:
小小桃树虽然失去了主人,但依然在春天里绽开了艳丽的红花。
诗人在盛开的桃花前加上“无主”二字修饰,给乐景平添了凄凉。
桃花不识人间悲苦,花开依旧。
这早春的艳阳景色,反衬兵后逃亡,人烟稀少的凄凉,为后面两句点题的诗蓄势。
2.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情感态度。
学生应全面了解背景,把握形象内涵,体会意境特点,明确抒情方式。
诗人借对寂寞而开无主的桃花、迷茫的春草和晚鸦的描写,把蓬勃的春景写得如此不堪,不写荒凉而荒凉自现;后两句以“几处”破败的住家为点,又以“一一人家”为面,点面结合,写出战乱后江淮农村的荒凉破败的景象,寄托了诗人对遭受兵乱之苦百姓的同情,对战乱给农村带来破坏的痛心,对侵敌的仇恨和战争的厌恶。
十一、(2019年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实验中学中考模拟)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小题。
送友人入蜀
李白
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
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
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
【注】这首诗作于天宝二年(743年),诗人当时在长安受到权贵的排挤。
①见说:
听说。
蚕丛:
传说中古代蜀王之名,此处代指蜀地。
②秦栈:
从秦入蜀的栈道。
③蜀城:
成都。
④升沉:
指功名得失。
⑤君平:
西汉人,隐居不仕,曾在成都以算命占卜为生。
1.第三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2.从全诗看,作者想要表达什么情感?
请简要分析。
【答案】1.笼:
表现了树木繁茂幽深、峰壑起伏陡峭的景象;绕:
表现了山水相依、水流曲折绵长、峰峦蜿蜒的景象。
2.既是劝导朋友不要沉溺于功名利禄之中,又寄寓作者在长安政治上受人排挤的深层感慨。
【解析】1.本题考查诗歌炼字赏析。
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
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芳树笼秦栈”的意思是“山岩峭壁上突出的林木,枝叶婆娑,笼罩着栈道”,这是从远处观看到的景色。
秦栈是由秦入蜀的栈道,在山岩间凿石架木建成,路面狭隘,道旁不会长满树木,“笼”字准确地描画了栈道林荫是由山上树木朝下覆盖而成的特色。
“春流绕蜀城”的意思是“春江碧水绕流蜀地的都城”,“绕”写出了山下春江环绕成都而奔流的美景。
2.本题考查描绘诗中展现的画面和对作者情感的把握。
此类题目的答题方法如下:
先要通读全诗,从全诗中找到可以表现出作者感情的词,如果没有找到,就分析诗词中的画面,看这画面中是否蕴含着作者的感情,当然还要注意联系写作背景和作者的个人遭遇。
李白了解他的朋友是怀着追求功名富贵的目的入蜀,因而临别赠言,便意味深长地告诫:
个人的官爵地位,进退升沉都早有定局,何必再去询问善卜的君平呢!
李白借用君平的典故,委婉地启发他的朋友不要沉迷于功名利禄之中,可谓谆谆善诱,凝聚着深挚的情谊,而其中又不乏自身的身世感慨,语短情长。
十二、(2019年江苏省常州市中考模拟)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
(宋)苏轼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
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
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注】这首词是苏轼谪居黄州时所作。
红蕖,红荷花的别名。
1.这首词体现了作者被贬黄州之后怎样的心情?
2.请简要分析“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一句景物描写方面的特点。
【答案】1.“浮生”是说人生飘忽不定,有过一天是一天的意思,带有一定的消极情绪,表现了诗人抑郁不得志,内心悲凉忧郁、百无聊赖、无可奈何、想自寻安慰的心境,(意思对即可)
2.“见”“香”,通过视觉和味觉描写,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白鸟在天空自由翻飞,满池荷花散发出柔和的芳香的清新淡雅,充满诗情画意的景象。
渲染了优美深邃的意境,为下片抒发情感作铺垫。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思想感情的把握。
“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的句意:
昨夜天公殷殷勤勤地降下一场微雨,今天又能使漂泊不定的人享受一日的爽心清凉。
“浮生”,是说人生飘忽不定,是一种消极的人生哲学。
“又得浮生一日凉”中的“又”字,分量很重,对揭示主题,起着重要的作用,它表现词人得过且过、日复一日地消磨岁月的消极情绪。
纵观全词,从作者对特定环境的描写和作者形象的刻画,就可以看到一个抑郁不得志的隐者形象。
2.本题考查景物描写角度的分析,注意景物描写的角度有听觉、视觉、嗅觉、触觉,远近结合,动静结合,色彩搭配,使用叠词等,能结合具体词句分析所描写角度及内容即可。
“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句意:
空中不时有白色的小鸟飞过,塘中红色的荷花散发幽香。
①视觉、嗅觉相结合。
从视觉写色:
“白鸟”翻飞与“红蕖”照水;从嗅觉写味:
“细细香”香气绵长。
②远近结合。
“翻空白鸟”是远景,“照水红蕖”是近景。
③动静结合。
白鸟在空中翻飞,属于动静;红蕖散发幽香,属于静景。
④俯仰结合。
白鸟在空中翻飞,这是仰视角度;水中红蕖,这是俯视角度。
⑤色彩搭配。
白色的鸟与红色的荷花,红白相间,引人入胜。
⑥运用叠词。
“时时”写出了白鸟之多,翻飞之迅疾;“细细”运用通感,将香味视觉化,写出红蕖香气之细腻。
据此分析选择角度作答即可。
十三、(2019年江苏省泰兴市实验初中教育集团联盟中考二模)阅读下面一首陈子昂①的《感遇》,回答问题。
兰若②生春夏,芊蔚③何青青。
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
迟迟白日晚,袅袅秋风生。
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
【注】①陈子昂:
唐代诗人,有政治抱负却屡遭排挤。
②兰、若,指兰花和杜若,皆是草本植物。
③芊蔚,草木茂盛。
④朱蕤,红色的花。
蕤(ruí):
花草下垂的样子。
1.下列说法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笔下的兰若红花紫茎,生长茂盛,芬芳秀丽,压倒群芳。
B.诗的前四句赞美兰若风采的秀丽,感叹其芳华的零落。
C.“迟迟白日晚,袅袅秋风生”,由夏入秋,白天渐短,“迟迟”二字即写出了这种逐渐变化的特点。
D.这首诗与《登幽州台歌》都表达了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寂寞苦闷之情。
2.赏析画线句。
【答案】1.B
2.托物言志(或“象征”“比喻”)的手法,诗人表面上以“幽独空林色”着力赞美兰若压倒群芳的风姿,实则是借此比喻(象征)自己出众的才华。
【解析】1.“诗的前四句赞美兰若风采的秀丽,感叹其芳华的零落”理解错误。
正确说法应该是:
诗的前四句赞美兰若风采的秀丽,后四句转而感叹其芳华的零落。
故选B。
2.赏析诗句。
可从托物言志或炼字的角度赏析。
“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
在空寂的山林中幽静独处空有丽色,红色的花朵覆盖着紫色的枝茎。
两句主要运用了托物言志(或“象征”)的手法。
以着力赞美兰若压倒群芳的风姿来比喻自己出众的才华。
再如,“朱蕤冒紫茎”一句,是由茎及花,从正面刻画了兰若风采。
这一笔着以“朱”“紫”,浓墨重彩地加以描绘,并下一“冒”字,将“朱蕤”“紫茎”联成一体。
不但画出了兰若的身姿,而且突出了它花簇纷披的情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诗歌鉴赏 中考语文 最新模考 江苏专用解析版 诗歌 鉴赏 中考 语文 最新 江苏 专用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