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小升初阅读短文复习.docx
- 文档编号:28157610
- 上传时间:2023-07-08
- 格式:DOCX
- 页数:56
- 大小:64.66KB
六年级语文小升初阅读短文复习.docx
《六年级语文小升初阅读短文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语文小升初阅读短文复习.docx(5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六年级语文小升初阅读短文复习
教学课题:
怎样阅读儿歌、寓言和童话故事?
【上节课重点知识回顾】
知识要点:
状物,就是把事物的形状、颜色、性能等特点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出来。
这里说的“状物文”指的是侧重于状物的文章,一般分为“状景物文”、“状动物文”、“状植物文”。
阅读此类文章,先要在结构上弄清它有哪些突出的特点:
(1)弄清描写顺序,把握整体印象;
(2)抓住事物特点,理解写作目的‘(3)分析文章结构,理清文章层次。
在阅读的时候,要根据事物的特点展开合理的联想,体会作者借描写这种事物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阅读状物类的文章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1.抓住描写事物的手法。
任何物体,无论是花草树木、飞禽走兽,还是无生命的静物,无不有其自身的形态。
要准备地抓住描述对象对物的形状、大小、颜色等方面的描写入手。
2.注意把握描述对象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物体各部分之间是紧密相连的,阅读时要从整体把握,注意抓住状物的顺序。
3.了解文章运用的修辞手法。
为了将物描写得更生动,更形象,作者常会运用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修辞手法,以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我们在阅读时细细体味,对于解答这方面的问题也大有好处。
体会作者对描述对象的思想感情,或喜爱,或厌恶,或赞美。
我们在阅读时应准确把握作者的真情实感,可以有助于我们解答相关习题。
一、复习并巩固第三单元知识点。
本单元围绕“诗文精粹”这一主题安排了3篇精读课文——《三打白骨精》《词两首》《螳螂捕蝉》,以及一篇自读课文《读书要有选择》。
编写的意图是吸收祖国传统文化,丰富学生的文学素养。
《三打白骨精》描述了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故事,体现了孙悟空善于识别妖魔诡计和勇于降妖除魔的本领。
《词两首》中的第一首词《如梦令》,词人李清照回忆了一次愉快的郊游情景。
《渔歌子》则勾勒了一幅具有浓郁江南风味的“垂钓图”。
《螳螂捕蝉》是一篇寓言故事,借助“螳螂捕蝉”的故事来说明不能只看重眼前利益的道理。
《读书要有选择》则向我们介绍了如何在茫茫书海中选择适合自己阅读的课外读物的方法。
8.三打白骨精
1.《三打白骨精》通过记叙孙悟空三次棒打白骨精的故事,体现了孙悟空善于识别妖魔诡计和勇于降妖除魔的本领,赞扬了孙悟空的坚定、机智和勇敢。
2.《三打白骨精》这个故事选自中国四大名著《西游记》,作者吴承恩(明),通过课文我们认识了机智勇敢、本领高强的孙悟空;贪婪、狡猾、诡计多端的白骨精;不能识别妖魔、心地善良的唐僧。
《西游记》中还有很多脍炙人口的故事,如齐天大圣大闹天宫,美猴王出世,八戒大战流沙河……四大名著另外三部是《红楼梦》(清曹雪芹)《三国演义》(明罗贯中)《水浒传》(明施耐庵)。
3.《三打白骨精》故事的六大要素是:
①时间:
去西天取经路上的一天;②地点:
一座高山中;
③人物:
唐僧师徒四人及白骨精;④起因:
白骨精要吃唐僧肉;
⑤经过:
孙悟空三打白骨精;⑥结果:
白骨精被打死。
4.四大名著中含“三”字的故事名:
《西游记》:
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三借芭蕉扇
《三国演义》:
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三气周瑜,桃园三结义
《红楼梦》:
刘姥姥三进大观园,金鸳鸯三宣牙牌令
《水浒传》:
三打祝家庄,鲁提辖三拳打死镇关西,三山聚义打青州,宋江三败高俅。
一、读拼音写汉字,看谁写得最规范最美观。
tángsēngyáoguàizhāifànlàihāmájǐngūzhòuyǐnmán
()()()()()()
二、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近义词:
机会——()非常——()哀告——()
反义词:
责怪——()推辞——()保护——()
三、人物形象分析,用一个四字词语来概括。
1.白骨夫人___________________
2.唐僧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孙悟空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给下面的多音字选拼音,写在括号里。
(1)看(kānkàn)星期天,爸爸妈妈要去医院看()望奶奶,嘱咐我看()好家。
(2)卷(juànjuǎn)上课了,老师拿着一卷()数学试卷()走进教室。
(3)正(zhēngzhèng)正()月十五元宵节那天,爸爸正()好从外地出差回来。
(4)行(xíngháng)他穿过人行()横道,到马路对面的银行()去存钱。
(5)更(gènggēng)已经二更()天了,屋外的风刮得更()大了。
(6)没(mòméi)提起小刚的游泳本领,没()有不佩服的,他敢在没()头深的水里游泳。
(7)着(zhāozhuó)考试时,遇到不会的题千万不要着()急,只有沉着()冷静才能取得好成绩。
五、“三打白骨精”是《西游记》当中的一个小故事,你还知道哪些小故事呢?
请写出两到三个:
六、《西游记》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其作者是()。
请你试着其他的三部作品及其作者的名字,他们分别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一、唐僧妖怪斋饭癞蛤蟆紧箍咒隐瞒
二、机遇经常哀求表扬接受破坏
三、1.诡计多端2.慈悲为怀3.机智勇敢
四、1.kànkān2.juǎnjuàn3.zhēngzhèng4.xíngháng
5.gēnggèng6.méimò7.zhāozhuó
五、真假美猴王、三界芭蕉扇、大闹天空
六、吴承恩《红楼梦》曹雪芹《水浒传》施耐庵《三国演义》罗贯中
9.词两首
1.《如梦令》中词人回忆了一次愉快的郊游情景,因酒醉在归途中误入藕花丛中,把栖息的水鸟都吓飞了。
表现了作者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
《渔歌子》描绘了春天秀丽的水乡风光,塑造了一位渔翁形象,赞美了渔家生活情趣,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
2.《如梦令》和《渔歌子》都是词牌,我还知道的词牌有:
清平乐、忆江南,水调歌头。
3.《如梦令》中“醉”表明词人心情愉快,是开怀畅饮的结果。
“不知归路”的原因可能是日暮和词人醉了;也可能是词人兴致很高,流连忘返。
两个“争渡”表现了词人急于从荷花丛中找到正确的路经的心情。
4.《渔歌子》描写的自然景物有:
西塞山,白鹭,桃花,流水,鳜鱼,风雨,构成了一幅魅力的春天景物图。
5.《渔歌子》中张志和说“斜风细雨不须归”,表面看“不须归”的原因是雨小、鱼肥而且穿戴了斗笠蓑衣,渔翁已经陶醉在春天的美景中了,实际是“不想归”,原因是不愿再涉足朝廷的风浪,表现了诗人的淡泊之情和对大自然的喜爱。
6.《渔歌子》勾勒了一幅具有浓郁江南风味的“垂钓图”,塑造了一位悠闲自得的渔翁形象,透露出词人淡泊之情和对大自然的喜爱。
7.《渔歌子》中出现的颜色有白、青、绿,诗中“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表现渔人的悠闲自得.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或字。
1.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兴尽()藕花()
2.青箬笠,绿蓑衣。
箬笠()蓑衣()
3.斜风细雨不须归。
不须()
二、据课文内容填空。
1.《如梦令》的作者是时代的女词人;你还知道他作的、等诗词,这首词表达了作者。
2.《渔歌子》的作者是的这首词描写的是的景色;这首词表达的是。
三、根据要求写词。
1.例:
风:
和风、狂风、金风、清风、疾风……
2.笑:
、、、、、……
3.兴:
、、、、、……
四、填字成词。
()云()雾()变()化火()金()明察()()
大显()()除()务尽大()天宫来去无()
齐天()()生机()()西天()()天下太()
五、漫话“三国英雄”。
1.《三国演义》塑了许多有血有肉的英雄,如的关羽,神机妙算的,的曹操……
2.《三国演义》中还有你心中最仰慕的英雄吧,就请你仿照上面的分析方法,把它们写下来吧(至少2个)。
六、词是我国古诗歌的一种,词的句子有长有短,因此又叫。
如“如梦令”、“渔歌子”,除此之外,你还知道的有哪些:
、、、……
答案:
一、1.游兴得到满足荷花2.竹篾、竹叶制成的斗笠用草或棕毛制成的、披在身上的防雨用具。
3.不一定要。
二、1.南宋李清照《声声慢》、《一剪梅》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
2.唐张志和春天秀丽的水乡风光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
三、2.大笑、微笑、狂笑、傻笑、含笑
3.兴奋、复兴、高兴、兴旺、广兴
四、腾云驾雾千变万化火眼金星明察秋毫
大显身手除恶务尽大闹天空来去无回
齐天大圣生机盎然西天取经天下太平
五、1.英勇善战诸葛亮知人善任
2.优柔寡断的刘备
六、长短句《水调歌头》《浪淘沙》《沁园春》
二、文学常识。
知识要点:
文学常识主要包括古今中外名著(作品名、作者、时代、主要内容、主要人物);古今中外著名文学家的姓名、学号、时代、代表作等。
填空题既补充和细化了最新教材中的“知识点”,也拓展了小学生的课外知识范围,做到了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和实用性的高度统一。
选择题有单选和多选两种,完成试题的关键是平时的积累。
判断题要求我们要明断是非,抓住关键词进行判断。
连线试题相对容易一些,可以在对比中进行分析连线。
典型题1.文学常识填空。
1.我国唐代诗人杜牧的《》一诗反映了枫树等植物的树叶到了秋天会由绿变红得特点。
2.独白是个演员念词,对白是由个演员念词。
3.“炼石补天”和“捏土造人”这两个神话的主人公是
4.唐代诗人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所歌咏的庐山位于我国的省。
分析:
本题属于填空题型,涉及历史、文学等方面的知识,所以应认真审题,注重积累。
解答:
1.山行2.一两3.女娲4.江西
典型题2多项选择题。
1.四大名著是我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以下作品中属于四大古典名著的是()。
A.《西游记》B.《三国演义》C.《红楼梦》D.《水浒传》E.儒林外史
F.聊斋志异
2.下列诗人中,()都是晚唐诗人。
A.李商隐B.杜牧C.杜荀鹤D.皮日休E.李商隐F.苏轼
3.下列()是我国的传统节日。
A.端午节B.劳动节C.中秋节D.春节
分析:
在完成选择题时,要进行对比思考和细致的甄别,才能选出正确的答案,尤其是多选题,既不要选多,也不要漏选。
解答:
1.ABCD2.ABCD3.ACD
典型题3判断对错。
1.“白云苍狗”是一个用来表现景物变化的成语。
()
2.诗句“疑是银河落九天”采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
3.“巨龙似的万里长城蜿蜒在中华大地上”一句中把“巨龙”比做“万里长城”。
()
4.《滕王阁序》的作者王勃是“晚唐四杰”之一。
()
5.《三毛流浪记》是台湾女作家三毛的自传体小说。
()
分析:
判断题的难度比其他题型都要大,往往选择一些混淆的知识来检测,所以对平时学习和记忆的要求较高,本题涉及的角度也很广泛,所以要细致分析。
解答:
1.对2.对3.对4.错5.错
典型题4
1.将下列成语和其涉及的人物请用线连起来。
东窗事发韩信
四面楚歌刘禅
乐不思蜀项羽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秦桧
2.下面是我国历史上的四圣,他们各指谁?
书圣张仲景
医圣王羲之
画圣杜甫
诗圣吴道子
分析:
此类试题主要是运用连线的方式对文学常识进行检测,主要涉及的是作者与作品、历史典故与历史人物。
解答:
1.东窗事发---秦桧;四面楚歌---项羽;乐不思蜀---刘禅;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韩信2.书圣---王羲之;医圣---张仲景;画圣---吴道子;诗圣---杜甫。
典型题5请写出下面诗句表现的时令或节日。
1.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
2.遥知兄弟登高处,路上行人欲断魂。
()
3.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
答案:
1.清明节2.重阳节3.中秋节
三、口语交际。
口语交际的核心是“交际”二字,互动性是其最显著的特征。
口语交际注重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是一个听者与说者双向互动的过程,不是听与说的简单相加。
在日常生活中,交际双方的来言去语,一般都是围绕着双方感兴趣的话题进行的。
典型题1
读听力内容,请注意倾听,并说说你听到了什么,你认为停时应听些什么。
树木、花草美化环境的本领很大。
它们是“氧气制造厂”,能放出大量氧气,供人类利用;它们是“气候调节器”,能吸收、遮光、调节气温;它们还是“气体净化所”,能降低风速,减少沙尘,并吸收有害气体。
1.这段话主要讲什么?
2.这段话把树木、花草叫做、和。
3.听了这段话你有什么想法?
分析:
第一题是基本信息的“填空”、“判断”,第二题是内容的理解概括:
“概括主要内容”、“明道理,写感受”。
听前要认真看看需要做的内容,听时要全神贯注,边听边想边记,联系前后内容揣摩理解。
解答:
1.主要讲树木、花草美化环境的本领。
2.“氧气制造厂”“气候调节器”“气体净化所”
3.我感到大自然的树木花草本领无穷,让人赞叹。
妙招集锦:
当遇到不会写的字词时怎么办?
1.找近义词代替:
如“聚精会神”的“聚”若不会写,就考虑用“全神贯注”或“专心致志”等近义词代替。
2.换一种说法:
用反义词加“不”表达,如“他很瘦”,如果“瘦”字不会写,可用“不胖”来表达。
典型题精选
刘军同学到学校图书馆区还书,管理员接过书翻了一下,说:
“呀!
刘军同学看书可真认真,书上画了那么多杠杠,有的还做了旁批呢!
”刘军听了,挺不好意思的。
管理员的言外之意是:
。
如果你是刘军,你应该这样说:
。
答案:
言外之意:
你在借来的书上乱涂乱画是不对的。
刘军说:
“对不起,我下次会注意的。
至于这一次我会想办法补救的。
”
四、怎样阅读儿歌、寓言和童话故事
考点解释
儿歌的阅读
儿歌是以低幼儿童为主要接收对象的具有民歌风味的简短诗歌。
它是儿童文学最古老也是最基本的体裁形式之一。
儿歌按其功用,大致可分为三类:
游戏儿歌、教诲儿歌、训练语言能力的绕口令等。
一般比较短小,句式多样,富有变化,节奏鲜明,朗朗上口,易念易记易传。
表现手法有拟人、反复、重叠、对答、排叙、比喻、夸张、联想等。
其中运用较多的是拟人。
阅读儿歌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强朗读吟诵
诗的语言是最精练的,而且由于它的押韵和分行,读起来节奏感特别强,具有音乐之美。
因此,在阅读时,首先要通过反复朗读,读到朗朗上口,熟读吟诵,才能体会出诗的感情,从而进入到诗的意境。
二、展开丰富的想象
阅读儿歌要展开想象的翅膀,使诗歌中描绘的形象在头脑中形成一幅幅色彩鲜明的图画,这样一方面可加强对儿歌的理解,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和发展自己的想象力。
三、领会儿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诗歌是诗人感情的凝聚和结晶。
因此读儿歌,一定要体会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
寓言的阅读
寓言是一种重要的文学样式,它最显著的特点是借助故事说明道理,也就是通过一个具体形象的小故事,运用比喻、比拟、象征等艺术手法,来阐发一种深刻的哲理,这种哲理就是寓言的寓意——从生活中总结出来的有益的经验或教训。
阅读寓言应掌握以下几个问题:
一、先了解寓言讲了什么故事
因此寓言要说明的道理是要读者通过故事来领会的,不能靠主观判断,必须在故事提供的内容之内。
二、了解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寓言的故事一般很容易读懂,也比较含蓄,从结构来看,大部分寓言分故事和教训两个部分,教训就是寓言要告诉我们的道理。
三、了解寓言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寓言故事的情节一般都非常新奇,往往借助夸张、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来叙述,读的时候不要忽视对其表现手法的理解,要联系我们的生活实际去深入体会它给我们的教育意义。
童话的阅读
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
它用想象、夸张、拟人、象征等手法,把心中最美好的东西积聚起来,汇聚成另一个奇幻世界。
它具有奇妙的幻想、曲折的情节、优美的语言、有趣的内容,深受儿童乃至成人的喜爱。
阅读童话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弄懂童话中塑造的形象是什么
作者根据童话故事在编写上较自由的特点,选择能反映主题思想的事物来塑造形象,也可能是人,也可能是动植物,也可能是机器等其他东西,但无论是什么事物,进入了童话,就成为具有其本身特点的活生生的人了。
阅读此类文章时要明确这一点。
二、了解童话的基本情节
阅读童话故事,还要了解其情节,尤其对曲折生动,富有夸张和幻想特色的情节要熟记,这样才能开拓你的联想,想象空间,激发你的灵感。
三、欣赏童话的离奇,理解其现实意义
童话由于体裁自由,作者在童话中会经常运用夸张、拟人、想象、等多种手法进行描写,这样才会给童话增添新奇、神秘的色彩。
在阅读童话时,如果善于分辨、把握,既可以使你对故事情节充满向往,加深印象,又可调动你的想象力,激发写作兴趣。
真题示例
例1: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蜜蜂和蚂蚁
人们喜爱蜜蜂,赞美蜜蜂的辛勤劳动。
画家画了不少采蜜图,诗人写了不少赞蜜诗,甚至刚学会说话的孩子也唱着“我们的生活比蜜甜……”
蚂蚁很忌妒蜜蜂,心里一直搁着个疑团:
蜜蜂一早出工,我们也一早出工;蜜蜂天黑回窝,我们也天黑回窝。
我们干的活不比蜜蜂少,也不比蜜蜂慢,可人们只夸蜜蜂,不称赞我们,这不是太偏心了吗?
蚂蚁想来想去想不通。
有一天,蚂蚁爬到花枝上觅食,见到一只小蜜蜂“翁翁”地飞来采蜜,就抬头气呼呼地说:
“____________________”
“啥问题?
你说吧!
”小蜜蜂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和我们一样,整天忙个不停,当然勤劳啊!
”
“那人们为什么只夸奖你们,从来不称赞我们呢?
”
小蜜蜂想了一会,笑着说:
“这个问题嘛,我觉得不难回答。
因为你们的勤劳是为了自己,我的勤劳却是为了人们......”
蚂蚁听了,心服口服,因此再也不嫉妒蜜蜂了。
1.填空:
蚂蚁嫉妒蜜蜂的是,蚂蚁想来想去想不通的是______________,蜜蜂的勤劳是_________,蚂蚁勤劳为的是__________。
从中看出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两个省略号,第一个表示,第二个表示______________。
3.从文中找出三个意思相同的词。
。
4.联系上下文,在“____________”上补全对话。
5.看了这个故事,你懂得什么?
。
分析:
本文是一篇寓言故事,通过蜜蜂和蚂蚁的对话告诉我们只有多为别人做些有益的事,才能收到人们的尊敬。
本文共设五道题,第1道是根据短文内容填空,做这道题先要读熟短文,弄懂短文的大概意思,然后再填空;第2道题是考察省略号的的作用,要在理解句子的基础上进行;第3道的考察点是近义词,通读全文,再找出意思相同的三个词语;第4道是根据短文内容补全对话,回答这道题先要读懂短文的内容,再联系上下文的问题和回答来补充,只要意思符合即可;第5道是回答从这篇寓言中懂得的道理,能写出主要意思,把寓言组织通顺就可以。
答案:
1.受到人们的赞美/自己也同样劳动,为什么得不到夸奖/为人们酿蜜/自己/为别人着想的人才能受到赞美
2.引文中的省略号/话未说完
3.赞美/夸奖/称赞
4.喂,小蜜蜂,我问你一个问题。
/你说我们蚂蚁勤劳不勤劳?
5.只有多为别人着想,多为别人做事,才能受到大家的称赞。
例2:
阅读童话,回答问题
院子里长着一棵小柳树和一棵小枣树。
小柳树的腰真细,树枝绿得又光又亮,真好看。
小柳树看看小枣树,树枝弯弯曲曲,麻麻裂裂的,一点儿也不好看。
小柳树就说:
“嘻,小枣树,你的树枝多难看啊!
你看我,光光溜溜,多漂亮!
”
小枣树没出声。
小柳树高兴了心想哈小枣树不敢和我比我比他好
春天,柳树发芽了,小枣树还是光秃秃的。
小柳树说:
“喂!
你的叶子长的太晚啦!
你看我,多漂亮!
”
小枣树没出声。
小柳树更高兴了,他想:
“你根本不敢和我比,我比你好得多!
”
过来好些日子,小枣树才长出叶子。
叶子亮亮的,光光的。
又过了好些日子,小枣树开了很香的花儿。
花儿落了,又长出了不少绿色的小豆子。
那些绿色的小豆子越长越大。
到了秋天,小豆子就变成了又红又大的枣子。
人们把枣子摘下来,装了好几筐。
小柳树看看自己,自己什么也没结出来。
他想:
“糟啦!
从前我老是跟他比,老是说他不好,这回,他该说我啦!
”可是,等呀等,小枣树什么也没说。
后来,小柳树自己再也忍不住了,他问:
“小枣树,你怎么不说我呀?
”
小枣树不明白,他问:
“说你什么呀?
”
小柳树低下头说:
“说我不会结枣子呗……”
小枣树温和地说:
“你虽然不会结枣子,可是春天的时候,你绿的最早,小朋友一见你,就知道春天来了。
到了秋天,你的叶子落得比我晚。
你还比我长的快。
到了夏天,人们在你的树荫下歇凉,那有多好啊!
”
小柳树听了,觉得非常不好意思。
1.给第五自然段加上标点。
2.“柳”字共有画,第九画是;用音序查字法应查大写字母,再查音节;用部首查字法应查部,再查画。
3.填空。
小枣树拿小柳树的和自己的比,说明了小枣树的
。
4.小柳树听了小枣树的话,为什么觉得非常不好意思?
5.用“√”给短文选择正确的中心思想。
①这则童话故事,通过小柳树和小枣树对待别人的长处和短处的不同态度,说明了小柳树骄傲自满,最后失败了。
()
②这则童话故事,通过小柳树和小枣树对待别人的长处和短处的不同态度,说明小枣树比小柳树好。
()
③这则童话故事,通过小柳树和小枣树对待别人的长处和短处的不同态度,说明人各有长短,不能拿自己的长处去比别人的短处,同时要正确对待别人的长处和短处。
()
分析:
本文是一篇童话故事,讲述了小枣树和小柳树的故事,说明了人各有长处,既不能骄傲,也不能自卑的道理。
本文共设五道题,第1题考查的是对标点符号的掌握,要先读懂句子,再加上相应的标点;第2题是对查字典知识的考查;第3题根据文章内容填空,要在理解短文内容的基础上回答;第4题是理解题,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作答,符合文章内容即可;第5题考查的是对中心思想的掌握情况,通过对文中语言的分析概括,总结本文的中心思想,再选择正确答案。
答案:
1.,:
“!
,。
”
2.9竖Lliǔ木5
3.长处短处很谦虚,宽宏大量
4.因为他觉得自己以前拿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短处进行对比,而小枣树却用自己的短处和他的长处进行对比,使他认识到要正确对待自己和别人的长处和短处。
5.③√
解题秘诀
阅读寓言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把握寓言中的故事。
寓言从结构上看,大多分为故事和教训两部分。
所以,首先要把寓言当做故事,弄清楚寓言叙述的主要故事情节。
2.领会寓言的寓意。
阅读寓言仅仅停留在故事上市远远不够的,最重要的是通过对故事的分析,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把握寓言的寓意。
3.体会寓言包含的生活哲理。
寓言经常使用拟人、夸张、讽刺等表现手法揭露讽刺我们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
掌握这方面的知识,对于回答寓言里的主观题有很大的帮助。
阅读童话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理解童话中的幻想内容。
童话的魅力来自它的幻想和夸张,但幻想不是胡思乱想,夸张不是不合逻辑的随意编造,它们都离不开社会现实而独立存在,我们要正确理解。
2.把握童话中的比拟特征。
童话采用的是人格化手法,我们在阅读时,要充分理解,才能灵活运用。
3.明白童话中的现实意思。
不论是童话的幻想、比拟、夸张,还是它的思想内容,都源于现实生活,折射于现实生活。
我们要理解其中的现实意义,才能更准确地完成练习题。
答案:
1.刚刚,起初。
低头。
2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六年级 语文 小升初 阅读 短文 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