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的预设与生成.docx
- 文档编号:28157289
- 上传时间:2023-07-08
- 格式:DOCX
- 页数:7
- 大小:18.86KB
课堂的预设与生成.docx
《课堂的预设与生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堂的预设与生成.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课堂的预设与生成
课堂的预设与生成
课堂的预设与生成
■问道
■本期对话嘉宾
■陈茵
上海市徐汇区龙华小学副校长
■陈华忠
福建省福清市岑兜中心小学副校长
■齐刚山
东省淄博市临淄区教研室教研员
■徐振升
山东省潍坊市昌乐县第二中学教科室主任
■刘春丽
湖北省黄冈市英山县第一中学教师
■代安荣
重庆市铜梁县大庙中学教师
■对话主持:
郭瑞发现高效课堂密码(4)
关于预设与生成,有一个有趣的比喻:
预设与生成是课堂上的两张网,学生正像渴求食物的
“鱼”,老师可用预设的网先逮“大鱼”,再用生成的网捕逮住“小鱼”。
对于一些不往两张网里钻的“鱼”,老师要善于观察、呵护、引导、点拨,从而催生新的精彩生成。
本期“问道”,锁定课堂预设与生成的技巧和非预设性生成等问题展开多元时话,希望对读者有所启发。
◎概念解读:
预设是有目的的计划,生成是现时的生发课堂教学的生成,是一个师生共同学习、共同建构的教学发展过程,是一种开放的、互动的、多元的新型教学形式。
郭瑞:
如何理解课堂中的预设与生成?
齐刚:
预设是指教学预测与设计,是课前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设想与安排。
生成是指课堂教学的生长和建构,是指在师生和生生之间合作、对话、碰撞中,现时生发的超出教师预设方案之外的新问题、新情况。
预设体现出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对文本的尊重,生成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
陈茵:
课堂教学的传统思维模式强调预设,而新课程的理念则倡导生成。
所谓课堂教学的预设,显然是不言而喻了。
课堂教学的生成,强调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心理需求作出价值判断,调整预设的教学活动,以适应和促进学生更加有效地学习。
课堂教学的生成,是一个师生共同学习、共同建构的教学发展过程,是一种开放的、互动的、多元的新型教学形式。
◎关系解析:
预设生成是对立统一体预设与生成也有其对立的一面:
两者体现的教学理念和价值追求不一样,追求的教学目标不一样。
郭瑞:
预设与生成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陈茵:
课堂教学的预设和生成,是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
课堂教学不能没有预设,但课堂教学也需要有生成,以持续显现不断发展的生命活力。
课堂教学的预设,其特点在于目的性强,教师对教学设计和运作的过程比较熟悉和易于掌握,课堂教学目标较易落实,能够保证学生在知识技能方面的基本发展。
课堂教学的生成,最大的优点在于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发挥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与创造性,让学生学得更生动、更有效。
如能将两者有机结合,在教学预设时,深思熟虑,课堂中抓住机会展开生成时,深入浅出,那样的课堂教学必然是生动活泼、师生互惠了。
陈华忠:
预设与生成具有统一的一面,课堂教学既需要预设,也需要生成,预设与生成是课堂教学的两翼,两者具有互补性。
但是,预设与生成也有其对立的一面:
两者体现的教学理念和价值追求不一样,追求的教学目标不一样。
预设重视的是显性的、结果性的、标准性的目标,生成则关注隐性的、过程性的、个性化的目标。
预设过度必然导致对生成的忽视,挤占生成的时间和空间;生成过多也必然影响预设目标的实现以及教学计划的落实。
从实践层面上,不少有价值的生成是对预设的背离、反叛、否定,还有一些则是随机偶发的神来之笔,生成和预设无论从内容、性质还是从时间、空间讲都具有反向性。
正是基于这一点,我们特别强调,无论是预设还是生成,都要服从于有效的教学和学生的发展。
◎做法解答:
实现预设生成的动态平衡预设与生成互为补充,但它们之间却没有一个绝对的比例关系。
我们不能说,预设80%、生成20%就是好课,预设60%、生成40%就不是好课,不能绝对化。
郭瑞:
教师总是在努力追寻着预设与生成之间的动态平衡,以实现重视学习的效率的同时注重学生生命体验的过程和质量。
那么教师如何把握两者的平衡度呢?
徐振升:
预设与生成互为补充,但它们之间却没有一个绝对的比例关系。
我们不能说,预设
80%、生成20%就是好课,预设60%、生成40%就不是好课,不能绝对化。
课堂上能不能生成,生成什么样,有时不是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
但教师是可以判断的,教师要能够迅速判断学生生成的内容是“奇思妙想”还是“胡思乱想”,是“钻牛角尖”还是“穷根究底”。
对“奇思妙想”,教师要善于进行“点石成金”“拨云见日”式的引导;对于“胡思乱想”,教师要善于“拨乱反正”,要让学生“头撞南墙”及时回头,这都需要教师的判断力。
陈华忠:
要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就应该把握好预设与生成之间的动态平衡。
首先,课前精心预设应留有生成空间,要追求开放化和集约化。
从教学的全局来看,预设只能是一个教学的准备,真正的有效教学是在课堂中动态生成的。
所以,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到课堂上可能会出现的情况,给生成留足空间,促进课堂有效生成,处理好预设与生成之间的平衡。
其次,课中及时调控生成空间。
课堂教学是千变万化的,难免会发生诸多意外,一旦出现“不速之客”,教师要灵活应对,及时调整预设,给生成腾出空间,有时巧妙利用意外的“生成资源”,也许会成为我们课堂中一个预料之外的精彩之举。
代安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堂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
因此,生成是随意的,是在刻意预设中的随意生成。
教师只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预设环节围绕教学目标、任务,围绕自己知识和视野的范围、围绕学生兴趣、需要和认知起点即可。
能否生成,还得看学生的素质、课堂情境,以及教师的素质和上课的状态等因素。
备课关注教师“教”,预设基于学生“学”
教学预设与传统的备课有质的区别,要关注教和学的平衡发展,关注学生的学,而不是仅仅立足于教师的教。
郭瑞: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对于教学这项有计划、有目标的活动,预设就成了基本要求。
预设与备课有什么区别?
教师在课前应该预设些什么呢?
齐刚:
教学预设与传统的备课有质的区别,预设要关注教和学的平衡发展,关注学生的学,而不是仅仅立足于教师的教。
预设应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流程、学生状态、教师心理状态的预设,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而不是以教师、教材、教案为中心。
陈华忠:
我赞同齐刚老师的观点。
过去,我们备课过多考虑教师是怎么教的,备教师的过渡语言、课堂提问、启发引导以及练习设计等。
而实施新课程,预设关键在于考虑学生的学习和需要,确定“以学定教”的原则,教师要把工夫花在钻研教材二次开发、了解学生、设计课堂环节上。
因而,教师在预设时,只需预设各环节的安排、活动的组织等大体轮廓,它给各种不确定性的因素留下足够空间,这样才能有效促进课堂的动态生成。
徐振升:
我说一下教师对课程标准的预设问题。
教师要判断所学内容这个“部分”对教材这个“整体”的价值。
然后是研究教材。
教材的重点在哪里?
难点在哪里?
重点和难点有时是统一的,有时又不是。
难点不是重点的要“点到为止”,难点是重点的要“刨根问底”。
重点、难点确定之后,才可以据以设计问题,决定答案,这都是预设的内容。
另外,教师还要对学生的预习进行调查研究,不仅要明白学生整体情况,更要明白个体学习差异。
对学生感觉难、同时又是重点的问题要充分设计、层层递进、彻底解决;对学生感觉不难的重点问题,教师要灵活处理,减少题目,减少讨论解决的时间。
抓住生成点,让思维走向开放教师要对学生的“求异”、“钻牛角尖”甚至是“刁难”小心呵护。
正是学生这种可贵的“求异”,才能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
郭瑞:
课堂教学有一些生成的节点。
把握这些节点,生成可能更精彩。
如何把握这些生成点呢?
陈茵:
教师要以积极进取的心态,深入思考并切实把握课堂教学的生成点。
课堂教学的生成,往往是在学生的学习需求中生成,在师生的互动对话中生成,在情境显现和生活实践中生成,在对文本的多元解读中生成,在合作探究和拓展活动中生成,在学习反思创造思维中生成。
刘春丽:
具体说,我认为生成主要在六点。
第一,质疑点。
学生对教材观点提出质疑。
第二,闪光点。
学生在互动中出现的思维亮点,如独特见解、求异思维、创新精神等。
第三,失误点。
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出现的知识性错误、思维误区或认识上的偏差。
第四,争论点。
学生在讨论中针锋相对,对同一问题出现两种或多种彼此不相融的观点。
第五,燃烧点。
师生在某一情境中实现了情感的共鸣、沟通、升华。
第六,意外点。
课堂中出现偶发事件,如学生违纪行为。
教师可以抓住这些生成点,引导学生的思维走向开放。
陈华忠:
我补充一点,当学生的表情出现细微变化时,很可能他内心正涌动着不同或新奇的想法。
教师应当巧妙地挖掘出来,哪怕学生说出来的想法是错误的。
教师要对学生的“求异”、“钻牛角尖”甚至是“刁难”小心呵护。
正是学生这种可贵的“求异”,才能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
善于捕捉非预设性生成资源所谓“预设性生成”,教师还是在扮演着“如来佛”的角色,学生们还是“孙猴子”,怎么跳还是跳不出如来佛的手掌心,这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生成,充其量是教师在“导”,学生在“演”。
郭瑞:
很多时候学生不满足学习目标而自主探究,达到了非预设性生成的效果,是否可以说这是预设性生成的最高境界?
徐振升:
所谓预设性生成,教师还是在扮演着“如来佛”的角色,学生们还是“孙猴子”,怎么跳还是跳不出如来佛的手掌心,这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生成,充其量是教师在“导”。
学生在“演”。
非预设性生成,则是真正的“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学生不仅是在问题的解答上有生成,而且能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齐刚:
非预设性生成能够为我所用,达成目标,能够进一步产生更有价值的问题才是最高境界。
非预设性生成是教师可遇不可求的,但是能够捕捉和驾驭。
如果教师能够利用好非预设性生成,会产生“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
教师要捕捉非预设性生成必须要注意倾听,随机应变,顺应
学情;借机施教,深化生成。
刘春丽:
但是,这种非预设性生成不能脱离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否则,就降低了课堂效率和教学的有效性。
没有预设,就不会出现有意义的非预设性生成。
由于这些非预设性生成的存在,才使课堂教学过程充满了生命力,并成为师生个性化的创造过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课堂 预设 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