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幸福感研究.docx
- 文档编号:28142628
- 上传时间:2023-07-08
- 格式:DOCX
- 页数:19
- 大小:31.78KB
小学生幸福感研究.docx
《小学生幸福感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生幸福感研究.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生幸福感研究
分类号密级
UDC编号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影响小学生幸福感因素的对比研究报告
系别教育与心理科学系
专业名称小学教育
年级08级
学生姓名龚婷
学号0850920061
指导教师李菁
二○一二年四月
文献综述
一、概述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物质生活的日益丰富,近几年,有关现代人的“幸福感”被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讨论。
每个人对幸福的理解都有所不同,影响人的幸福感的因素成分也不尽相同。
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期,这时的心理状态势必影响着他们的成长,他们在学习中对幸福的体验和评价也可以很大程度的反映出考学校素质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成果。
也为如何发展利于孩子成长的环境提供了建议。
目前,对于幸福感的研究大部分集中在大学生和中老年人群体,研究小学生幸福感,特别是对比研究小学生幸福感的成分差异较少。
笔者观察到近年来,校外培优教育盛行,许多小学生双休都要参加课外培训。
本文将从培优教育与普通教育的角度,来对比研究影响小学生幸福感的差异。
二、主题
通过对有关幸福感文献的查阅和分析,得到的总结如下。
1.普遍认同的有关幸福感的定义。
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well-being,简称SWB)专指评价者根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整体性评估,是衡量个体生活质量的重要综合性心理指标。
关于SWB的结构,一般认为主要有三个维度:
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
生活满意度是个体对生活总体质量的认知评价;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是指个体生活中的情感体验。
Diener认为主观幸福感有三个特点:
①主观性,指对它的评定主要依赖于行动者本人内定的标准,而不是他人或外界的准则;②相对稳定性,指虽然在评定主观幸福感时会受到情境和情绪状态的影响,但研究证实它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值。
它并不随时间的流失或环境的一般性改变而发生重大变化。
③整体性,指主观幸福感是一种综合评价。
三个维度。
2.幸福感相关研究的发展进程。
在这过去的四十年中,可以把幸福感研究概括为描述比较、理论建构和测量发展三个阶段(Diener,1997)。
描述比较阶段是幸福感研究的第一阶段,这一阶段的研究内容是人口学统计方面对幸福的影响,主要采取两种研究取向或研究策略(Diener,1984)对不同群体的幸福感进行描述与测量;即探讨影响幸福感的客观因素与主观因素。
理论建构阶段是第二阶段。
研究重点是发展幸福感的理论与解释范式,研究幸福感形成的心理机制,这一阶段形成了许多的理论,例如,适应理论、自我决定理论、目标理论、认知理论、活动理论等,这些理论从不同角度对幸福感进行理论解释,促使幸福感研究的深化。
测量发展阶段即第三阶段则进入对幸福感测量技术的完善与发展,主要对幸福感的测量范式进行比较分析,建构了多种理论支持的幸福感整合模型,提出了幸福感测量的多种指标。
3.幸福感评估和研究方法。
由于人们对幸福理解的不同,有自己的标准。
将幸福指数绝对化,简单化,偏激化都是错误的。
目前,研究幸福感的方法和工具有“单题测量工具”,例如:
Fordyce(1988)编制的文字单题量表,Cantril(1965)的梯形量表和山形量表、Andrews和Withy(1976)的脸形量表等图形量表。
“多提测量工具”,“例如:
美国国立卫生统计中心制定《总体主观幸福感量表》、Mpbel编制《幸福感指数量表》、由Diener等人编制《国际大学调查表》、CarolRyff编制的《心理幸福感量表》、邢占军编制的《中国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量表》、苗元江编制的《综合幸福感量表》,其他测量方法”,未达到研究效果的最优化,一般选用混合式测量工具,尽量使研究效果最为准确,接近真实。
4.对小学生幸福感的研究较少,特别是通过比较研究小学生的幸福感差异特别少。
目前的研究成果有潘利若的《城乡小学生幸福感的分野》,她在文中指出,城乡小学生生活满意度差异不明显,与家庭经济地位显著有关。
城乡小学生感到幸福的事件中,休闲娱乐,父母关心的引用频数大大高于其他方面的引用频数。
总之,城乡小学生的幸福成分既有相同的地方又有差别,受环境对个体方面影响,小学生幸福感成分存在一定差别。
生活满意度是幸福感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姚玉香的《新课改后中小学生学校生活满意度调查》中指出,学生的主观感受具有代表性,学生学校生活满意度对于我们研究学校教育质量和学校教育状况无疑具有重要影响。
调查结果显示新课改以来,学生对学校的主观情感呈现总体认同态势,但考试,分数,名次,升学仍然是学校生活的主题,评价标准也未从单一走向多元。
5.在如何创造有利条件,培养小学生的幸福感方面。
包翠萍在《论小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培养》提出了四点措施培养小学生幸福感,⑴在教学中帮助学生寻找幸福⑵在活动中引导学生体验幸福⑶在和谐中协助学生创造幸福⑷在实践中鼓励学生传播幸福。
在曾玲娟,周友方的《论中小学生幸福感的生成》中也从三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培养学生的幸福感,即⑴注重早起良好亲子关系的建立,⑵培养智慧的认知能力,⑶给中小学生参与幸福活动的机会。
三、结论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研究幸福感的资料已很丰富,既有一线老师的经验又有专家学者的理论支持。
但是研究小学生幸福感的资料还不是很多,主要集中在对小学生幸福感在学校领域的培养方面和城乡小学生幸福感的对比研究。
而缺乏从不同的角度对比研究小学生的主观幸福感。
随着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许多孩子都参加了校外培训机构,这一现象普遍存在。
本文拟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对比研究培优教育和普通教育下小学生的幸福感差异,经分析并结合有关理论,对学校和家庭如何创造有利条件培养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提出意见和建议。
参考文献:
[1]姚玉香,杨进:
《新课改后中小学生学校生活满意度调查》,《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第33卷第1期
[2]潘利若:
《城乡小学生幸福感的分野》,《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1月26日第008版
[3]曾玲娟,周友方:
《论中小学生幸福感的生成》,《山东省团校学报青少年研究》2010年第2期
[4]包翠萍:
《论小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培养》,《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第12期
[5]王珵:
《学生幸福指数研究与测评工具》,《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1.
[6]何瑛:
《主观幸福感概论》,《重庆师院学报哲社版》1999年第四期
[7]杜小陆:
《正在消逝的幸福感》,《教育评论》2000年第6期
原创性说明
摘 要: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来对比研究参加培优班的学生和没有参加培优班的学生对幸福的理解有什么不同,分析比较影响他们主观幸福感因素的异同,发现参加培优班的学生的幸福感比没有参加培优班学生的幸福感偏低,主要是因为学生过分看重成绩分数,没有过多的时间休闲娱乐。
据此,笔者从家庭,学校和给学生自由玩耍的时间等角度有针对性的提出提高小学生主观幸福感的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
小学生幸福感学习成绩家庭因素
Abstract:
Thisarticlethroughthequestionnairesurveyandinterviews,tocontrastresearchintrainingtheexcellentstudentsanddidnotparticipateinthetrainingtheexcellentstudentsunderstandingofhappinesswhatisdifferent,analysisandcomparisonofeffectsoftheirsubjectivewell-beingdifferencesinfactors,find,intrainingtheexcellentstudentsthesenseofwell-beingthandidnotparticipateinthetrainingtheexcellentstudentshappinessislow,mainlybecauseofover-emphasisonstudentsachievementscores,nottoomuchtimeforrecreation.Accordingly,theauthorfromthefamily,schoolandgivestudentsthefreedomtoplaytimeangleputforwardtoimprovethepupils'subjectivesenseofhappinessofwayandmethod.
Keywords:
ElementarystudentThesenseofhappinessLearningachievementFamilyfactors
一、问题的提出
二、调查过程
(一)问卷调查
(二)访谈
三、调查结果和成因分析
(一)调查结果
(二)成因分析
四、结论和建议
(一)家庭因素
(二)学校因素
(三)课余时间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一、问题的提出
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美国,受到来自父母专业和半专业的权威观点的轰击,美国社会强调早起学习的重要性。
他们警告父母们,如果不在孩子年幼时就开始加强教育,那将会失去学习的黄金时机,相当多的学校里幼儿园就开始接受测验,写作业,练习,以便为进入小学而做准备,这一年级做的事其实是下一年级上的内容。
这种拔苗助长式的教育方式,有了这样的警句“早成熟,早腐烂”
“企图加速儿童掌握学业技能的步伐的做法被认为是糟糕的教养方式的例证”
而这样的教育方式正在如今的中国如火如荼的上演着。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社会竞争日益加剧,越来越多的小学生加入课外培优大军,寒暑假的到来,各种培训便会如期展开。
迫于考试评价,选拔制度的缺陷,高考,中考,甚至小升初都是以考试成绩来衡量一个学生的能力的,如今,小学生也渐成了各种培优的主力军了。
从这一角度,可以把小学生分为参加课外培优和没有参加培优的两大群体。
很多老师和家长甚至社会,主要关注的都是成绩偏下,学习困难的学生,围绕如何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而展开的讨论数不胜数,而对于培优小学生的心理状态,他们的幸福感如何很少有人关注。
值得注意的是,一个人的发展成功与否在绝大程度上并不取决于智商之高或是分数的高低,社会需要的不仅是人才,更需要一个身心发展健康的人。
因此,研究普通教育和培优教育下的小学生幸福感成分差异显得尤为有意义。
著名的美国教育哲学家内尔·诺丁斯在《幸福与教育》一书中谈到“在当代,许多儿童生活在一种幸福缺失、幸福匮乏的校园生活中,滥用毒品、校园暴力、应试教育、学业压力、社会公正遭到践踏、生态环境恶化等,无不威胁着学生的幸福生活。
幸福需要教育,教育同时也需要幸福,幸福是教育的目的,我们需要的是一种面向幸福,为了幸福的教育。
”他还谈到幸福的教育应该体现在私人生活领域中和公共生活领域中,小学生的生活圈尚还狭小,大多数时间都是在家里即私人领域和学校即公共生活领域度过的,因此,这两大因素也影响着小学生的幸福感。
公认的小学生的幸福感由生活满意度,情感体验和自我满意度综合构成。
情感体验包括正向情感如快乐,高兴,和负向情感如紧张,忧虑。
本文从四个方面研究小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包括家庭,学校,人际交往,自我。
试图通过对比调查两大群体即培优教育和普通教育下的学生之间幸福感在这四方面的差异,以期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
二、调查过程
影响小学生幸福感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有人际关系的好坏,如在学校和同学之间的关系,在社区与朋友间的关系;有物质环境和精神状态的因素,如精美的文具或者矿产明亮的教室,上课的精神状态;有学习成绩的压力,如考试成绩是否达到了自己的期望值等等。
我把这些因素分别归于四个方面,即家庭方面,学校方面,人际方面和自我方面。
基于此,本人自制问卷并在实习学校和兼职培训机构发放并回收了问卷。
在实习期间,通过面对面的和网络的交流,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
以便取得更为可信的数据材料。
(一)问卷调查
本文是通过比较来分析两大群体关于主观幸福感的差异。
因此我利用自己兼职的便利在巨人教育发放了我的调查问卷,我想说明的是那里的奥数班的学生是通过了选拔才开始学习的,根据程度来培优的,因此学生的成绩是可以得到保证的,在实习学校对两个班发放了我的调查问卷,然后把没有参加培优的学生分为一组,这样最后参加培优和没有参加培优的人数分别是65和78人,无效问卷共5份。
即参加培优学生的有效问卷为63份,未参加的为75份。
我选择的学生都是五年级的学生,因为他们正是小学生培训的主力军,也不像低年级学生那样完成问卷有困难,他们能够更好的完成问卷调查配合工作。
六年级学生正面临毕业所以也不在我的调查范畴内。
(二)访谈
我是通过两种方式对学生进行访谈的。
一种是在实习期间,在课余时间和同学们聊天,问他们对培优教育的看法和自己对幸福的理解。
笔者在访谈时没有当场记录,只是事后回忆,这样更有利于学生说真心话。
另一种是在网络上和同学们畅所欲言。
笔者认为后一种方式更能够真实的反应出学生的主观状况。
在网络环境下,学生更加放松,更会说知心话,他们也需要他人的倾听,因为访谈不能面面俱到,所以我选择饿了具有代表性的两个学生,位是参加培训而且多次获得奖项的同学,一位是没有参加过培训,在班上成绩属于中等偏下水平的同学。
三、调查结果和成因分析
(一)调查结果
1、问卷调查结果
表一(培优教育下小学生的幸福感调查)
1.你和社区小伙伴的关系怎样
60.2%
经常往来
16.2%
偶尔往来
22.5%
不熟,很少
1.1%
从不往来
2.父母经常陪你玩吗
26.5%
经常陪我
70.1%
有时候会陪
2.6%
很少,他们忙
0.8%
几乎没有
3.你经常跟父母说心里话吗?
42.1%
经常会
39.2%
有时候会
17.9%
很少会
0.8%
几乎不会
4.你认为自己学习成绩怎样
88.3%
非常好
9.5%
中上等
1.7%
中下等
0.5%
不好
5.用一个词形容和老师的关系
70.6%
亲密融洽
25.3%
客客气气
3.5%
害怕或陌生人
0.6%
互不理睬
6,你的家庭教育方式是?
50.6%
民主商量
24.9%
温和我做主
24.5%
严肃他们做主
0%
放任自流
7.你觉得学校生活快乐吗?
49.8%
非常快乐
32.1%
比较快乐
9.2%
一般
8.9%
不快乐
8.你认为父母最关心你的是?
59.2%
考试成绩
40.2%
身心发展
0.6%
道德品质
0%
他人评价
9.你对现在学习的感受是?
36.9%
非常感兴趣
20.7%
比较感兴趣
7.2%
枯燥
35.2%
不得不学
10.你感到自己精神状态如何
61.9%
精力充沛
23.6%
一般
7%
时好时坏
7.5%
无精打采
11.你认为89分和90分区别大吗
26.3%
很大
62.8%
看具体情况
10.9%
不大
0%
不清楚
12.你有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吗?
9.2%
天天有
18.5%
看作业量,不多
62.1%
双休被占据
10.2%
基本没有
13.你现在觉得自己幸福吗?
35.9%
非常幸福
35.8%
比较幸福
13.2%
一般
15.1%
不幸福
表二(普通教育下小学生的幸福感调查)
1.你和社区小伙伴的关系怎样
75.1%
经常往来
22.3%
偶尔往来
1.6%
不熟,很少
0.7%
从不往来
2.父母经常陪你玩吗
42.1%
经常陪我
44.2%
有时候会陪
12..3%
很少,他们忙
1.4%
几乎没有
3.你经常跟父母说心里话吗?
49.3%
经常会
42.3%
有时候会
7.8%
很少会
0.6%
几乎不会
4.你认为自己学习成绩怎样
35.2%
非常好
41.8%
中上等
15.4%
中下等
7.6%
不好
5.用一个词形容和老师的关系
68.3%
亲密融洽
24.9%
客客气气
5.3%
害怕或陌生人
1.5%
互不理睬
6,你的家庭教育方式是?
68.7%
民主商量
29.4%
温和我做主
1.9%
严肃他们做主
0%
放任自流
7.你觉得学校生活快乐吗?
62.7%
非常快乐
32.2%
比较快乐
2.8%
一般
2.3%
不快乐
8.你认为父母最关心你的是?
49.2%
考试成绩
33.1%
身心发展
16.8%
道德品质
0.9%
他人评价
9.你对现在学习的感受是?
51.3%
非常感兴趣
42.1%
比较感兴趣
4.8%
枯燥
1.8%
不得不学
10.你感到自己精神状态如何
65.2
精力充沛
24.9%
一般
7.6%
时好时坏
2.3%
无精打采
11.你认为89分和90分区别大吗
26.2%
很大
35.9%
看具体情况
37.9%
不大
0%
不清楚
12.你有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吗?
28.7%
天天有
67.9%
看作业量,不多
2.1%
双休被占据
1.3%
基本没有
13.你现在觉得自己幸福吗?
44.1%
非常幸福
43.2%
比较幸福
9.8%
一般
2.9%
不幸福
表三(小学生对幸福的理解及感到不幸的因素排序)
基本内容
培优教育下的学生
普通教育下的学生
14.你认为拥有了幸福就是拥有了?
(五项排序)
①和睦的家庭
②优秀的学习成绩
③充裕的休闲时间和丰富的娱乐
④健康的心理素质
⑤融洽的师生,生生关系
①和睦的家庭
②健康的心理素质
③优秀的学习成绩
④充裕的休闲时间和丰富的娱乐
⑤融洽的师生,生生关系
15.哪些因素最能增加你现在的幸福感?
(三项排序)
①充裕的休闲时间和丰富的娱乐
②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
③优秀的学习成绩
①优秀的学习成绩
②融洽的师生,生生关系
③充裕的休闲时间和丰富的娱乐
结合表一表二可知:
(1)参加普通教育的家庭类型多集中在民主型和温和亲切型,而参加培优教育的家庭有24.5%为专制型。
(2)在与老师的关系方面,多数学生和老师都是亲密和谐的关系,培优教育的学生比普通教育下的学生与老师的关系略好。
(3)培优教育下有81.9%的学生认为学校生活是快乐的,普通教育下这样认为的学生占到了94.9%。
(4)与同伴的关系上看,培优教育下的学生有23.6%的学生很少与社区小朋友交往,而普通教育下的学生很少与社区小朋友交往的比例为2.3%
(5)参加培优的学生和学生家长更看重学习成绩。
只有10.9%的学生认为“89和90分的差别不大”家长对孩子的关注集中在学习成绩和身心发展。
普通教育下的学生则更能理性的看待成绩,家长对孩子的关注既包括学习成绩和身心发展,还有道德品质。
(6)参加培优教育的学生的课余时间明显少于普通教育下的学生。
他们的双休被占据的有62.1%,有35.2%的学生对学习的感受是“不得不学”,57.6%的学生对现在的学习感到比较有兴趣。
而普通教育下的学生认为学习是“不得不学”的只占到了1.8%,对现在的学习都比较感兴趣。
(7)普通教育下的学生比培优教育下的学生感到更幸福。
有87.9%的学生认为自己非常幸福和比较幸福,只有2.9%的学生认为自己不幸福。
培优教育下有71.9%的学生认为自己非常幸福或比较幸福,但也有15.1%的学生认为自己不够幸福。
为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培优学生与未培优学生在幸福感成分比例上的差异,我设置了两道多选题供学生选择,结合表三分析:
(8)大部分学生都认为幸福包括“和睦的家庭”“优秀的学习成绩”“充裕的休闲时间和丰富的娱乐”“健康的心理素质”“融洽的师生,生生关系”,并且都把“和睦的家庭”排在第一位。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培优教育下的学生把“健康的心理素质”排在了“优秀的学习成绩”之后。
(9)在最能增加你现在的幸福感的首要三个因素中,培优教育的学生把“充裕的休闲时间和丰富的娱乐”排在了首位,“发展兴趣爱好”排在了第二的位置,对比普通教育下的学生则把“优秀的学习成绩”排在了第一位,把“融洽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排在了第二的位置。
2.访谈结果
通过深入访谈两位学生,我发现,培优班的学生更有自信,而普通班的学生更有幽默感。
跟我交谈的时候,培优班的学生诉苦较多,大部分时间都是再谈学习怎么累,或者学校的卷子如何简单,对于我称赞他很聪明非常高兴,而普通班学生的话题则更加丰富,他会跟我聊最新校园里流行的游戏,问我会不会打篮球,当我聊到他的成绩时,明显他没有那么兴奋了。
二人对于幸福的理解也不尽相同,培优班学生认为幸福就是每天可以看一个小时动漫,普通班学生则说幸福是不开家长会。
对于网上的讨论,学生反应比较热烈,他们的看法是学习成绩好不一定觉得幸福,但是学习成绩不好一定就不幸福。
由此,我认为在考试评价制度还未变的形势下,学习成绩必然是影响小学生幸福感的一个重要内容,对于培优的学生来说好的学习成绩是一切的前提,而未培优的学生则认为好的学习成绩是提高幸福感的一种途径。
得到父母的关爱成为了两大群体共同的幸福感来源。
良好的家庭环境氛围也是影响小学生幸福感的重要原因,无论是培优与否的小学生,他们的第一任老师都是父母,所以父母的思想也深刻影响着孩子的非智力因素的成长。
(二)成因分析
本文从家庭,学校,人际交往和自我四个方面分析培优教育下的学生幸福感没有普通教育下的学生强烈的成因。
1.家庭方面
每个学生的父母都是关爱孩子的,但是他们的方式不尽相同,参加培优教育的学生父母大部分则认为培优能够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
现在的考试评价制度还未有很大的改变,想要升入好的初中也需要拿成绩说话,因此许多家长认为“成绩好才是硬道理”,孩子的其他方面,可以以后在培养。
一位小学生在访谈中表示家长经常在耳边叨唠升中学的事,甚至是大学,而年老的外公外婆过年过节时则是喜欢拿成绩说事,与其他同龄人比较。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们对孩子有满腔的爱意,但是缺乏相应的教育理论知识,在实际生活中,容易受到外界的误导,他们认为孩子有巨大的潜能,像一个深不可测的井一样,殊不知儿童也需要时间去张情感,长智力,而不是牺牲了成长需要和条件而学与自己年龄不相符的知识,儿童是很难消化这些东西的。
成人把自以为好的东西教给儿童,但未必就适应儿童的发展需要。
2.学校方面
参加培优教育的学生比普通教育下的学生对学校的生活感到并不是那么快乐,但与老师关系较好。
因为他们大多被超前教育,他们在休息时间已没有多少能够自己支配的时间,在学校,也要受到老师和学校的制约,因此对学校生活没有多少“好感”,他们更喜欢“出去玩”
3.人际交往方面。
小学生的人际交往包括和同伴之间的,和老师之间的还有与家长之间的关系。
这里主要谈的是与同伴和老师的关系。
参加培优的学生与社区的小朋友之间交往不多。
一方面,他们的课余时间本来就少,双休很大一部分时间被培优占据,晚上不少学生也会选择在家看电视玩游戏,没有多少机会与社区小伙伴交往。
另一方面,通过访谈得知,有的参加培优的小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生 幸福感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