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古诗鉴赏答题技巧+诗歌鉴赏专项练习.docx
- 文档编号:2813465
- 上传时间:2022-11-15
- 格式:DOCX
- 页数:18
- 大小:31.94KB
高考语文古诗鉴赏答题技巧+诗歌鉴赏专项练习.docx
《高考语文古诗鉴赏答题技巧+诗歌鉴赏专项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古诗鉴赏答题技巧+诗歌鉴赏专项练习.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语文古诗鉴赏答题技巧+诗歌鉴赏专项练习
高考语文古诗鉴赏答题技巧
按内容分类:
1.怀古诗:
形式标志:
古迹、古人名、“怀古”
写法特点:
借古讽今、借景抒情、对比
内容特点:
1)表达像古人那样建功立业的志向,抒发对古人的缅怀之情或壮志难酬。
2)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多借古讽今。
3)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劳动人民的疾苦,担忧国家大前途命运。
2.咏物诗
形式特点:
物象为题、“咏”
写作特点:
托物言志、托物抒情
3.山水田园诗
形式特点:
景物描写
写作特点:
借景抒情、融情于景
内容特点;
1)热爱自然美景
2)喜欢田园生活恬淡闲适
3)归隐,厌弃官场,对现实不满
4.战争诗
形式特点:
“塞”、“征”、“军”、行文中有“胡”字
写法特点:
典故使用
内容特点:
1)建功立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
2)山河沦丧的痛苦,久居边关的乡愁
3)塞外生活的艰辛,连年战争的惨烈
4)报国无门的怨愤,归家无望的痛苦
5.行旅诗
形式特点:
特殊意象
写法特点:
借景抒情、对写法、想象、联想
内容特点:
1)旅途的艰辛、寂寞、飘零之感
2)思乡怀人
6.闺怨诗
1)妇女队征战在外的丈夫的思念
2)盼归
3)希望丈夫建功立业
4)对战争的厌恶
7.送别诗
形式特点:
“赠”、“送”、“别”
写法特点:
渲染气氛、借景抒情、想象
内容特点:
1)依依不舍
2)慰勉或告白
3)想象别后
4)祝愿
答题方法
一、鉴赏人物形象型
提问方式:
你从诗中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本诗塑造了怎样的形象?
答案构成
(1)什么形象;(性格特征+身份)
(2)结合诗句分析形象的基本特征;
(3)形象的意义。
1.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
如李白
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
如杜甫
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
如陶渊明。
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
如陈子昂
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
陆游和辛弃疾。
6.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
如李白的
7.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
如王翰的《凉州词》
8.爱恨情长的形象。
如柳永
9.孤寂、落寞(惆怅),愁苦幽怨的形象。
如王昌龄的《闺怨》
10.积极乐观,笑傲人生的形象。
如苏轼。
11.爱民惜才的形象。
如龚自珍
二、鉴赏事物形象型
提问方式:
作者为什么要描写这一形象?
某某指什么?
某某在诗中是什么意思?
某某的寓意是什么?
答题步骤:
1)概括诗中所描绘诗中的主要物象
2)分析物象的特点,探求其象征意义
3)结合诗人自身的经历、思想感情剖析所托之情。
意象:
冰雪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草木繁盛反衬荒凉
菊花象征隐逸品格的高洁
折柳表惜别
梅花象征傲霜斗雪、坚强纯洁的精神
松树象征坚贞高洁。
竹象征正直谦虚的胸怀
梧桐象征凄凉悲伤
莲花象征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人格
杜鹃鸟象征凄凉哀伤
鹧鸪鸟象征离愁别绪
落叶代表悲秋、失意
落花流水象征韶华易逝、美人迟暮
闻雁叫而思归
望月怀远(思人、感慨人生)
西风:
落寞、惆怅、衰败、游子思归
鹿车:
归隐山林
草木茂盛:
表现荒凉、凄冷,以茂盛来反衬之,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漏声:
时间短暂
渔樵:
隐士归隐山林
落叶落木:
凋零失意人生、事业的挫折,岁月的衰老。
鹰:
刚劲自由人生的搏击事业的成功
猿猴:
哀伤凄厉沙鸥:
飘零伤感
玉:
高洁、脱俗
沧州:
隐居。
蝉:
高洁寒蝉:
凄凉。
露:
人生的短促生命的易逝.春雨是清新,凉爽的,让人感受到自然人生美好的一面.秋天的雨是冰冷的,是绵延不绝的,让人体会到悲凉,愁苦,冷清
二、鉴赏意境型(或景物形象)
提问方式:
这首诗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这首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氛围?
这首诗歌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
景物有什么特点?
答题步骤: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要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常用意境词:
雄浑壮丽、清幽明净、沉郁孤愁、和谐静谧、开阔苍凉、高远辽阔、苍凉、雄浑、莽苍、辽阔、高远、壮阔、晦涩、深远、空寂、幽静、宁谧、朦胧、萧条、明快、荒凉、冷寂、清新、淡雅
三、鉴赏诗歌的语言
1.鉴赏炼字型
提问方式:
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字是哪个字?
为什么?
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比另外某字)好在哪里?
结合诗句评析某字的艺术效果。
答题步骤与要点:
A、首先表明看法;
B、用一两句表明该字在诗句中的准确含义;
C、结合诗歌的有关内容具体分析这个字所描述的景象。
D、适当联想和想象,说说这个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公式:
⑴含义+(手法)+表达作用(应关注词语的不同词性)
2.鉴赏关键词型
提问方式:
(1)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2)本诗中哪个词是关键词?
请找出来并分析它的作用。
解题方法:
该词对突出主旨有什么作用;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公式:
对主旨的作用+在结构上作用
四、鉴赏表达技巧型
提问方式:
这首诗采用了何种表现手法(艺术手法、修辞)?
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感情的?
有何效果?
答题步骤与要点:
准确指出诗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或技巧;
结合诗句说说这个手法或技巧所表现的内容;这种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表现怎样的主旨。
公式:
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表现手法:
对比、衬托(正衬、反衬)、烘托、象征、对照、铺垫、总起、白描、虚写与实写、直说与用典、点面结合、虚实结合、托物言志、寓情于景、细节描写、欲扬先抑、前后照应、铺陈渲染用典、动静结合、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借古抒怀、借古讽今、托物言志、
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景写乐情、想象、卒章显志、明贬实褒、由远及近、由外而内、即事抒怀
修辞手法:
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反复、对偶、排比、设问、反问、互文、夸张、拟人
双关、比兴、用典等。
表达方式:
抒情、议论、叙述、描写、说明等。
托物言志诗人借自然界中的某物自身具有的特征,来表达某种志向或情感,诗中的物带有了人格化的色彩。
渲染本是一种国画技法,一般是在需要强调的地方浓墨重彩,使画面形象的某一方面更为突出。
用于艺术创作,就是从正面着意描写。
烘托本是国画的一种技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外面渲染衬托,使物象明显突出。
用于艺术创作,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
动和静艺术创作中离不开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或以动衬静,或以静衬动,或一动一静,相辅相成。
虚和实虚实结合的写法,可以使作品结构更加紧凑、形象更加鲜明。
柳咏《雨霖铃》上片寒蝉凄切,对长亭晚……是实写。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是虚写。
全诗虚实相生,收到相得益彰的效果
对照又称对比,就是把对立的事物(或景,或境,或人,或情),前后相叙,以增强艺术效果的表现手法。
用典作用:
言简义丰
反复作用:
强化情感,形成回环往复的美
排比作用:
增强语势,节奏美和韵律美,使感情抒发强烈
比兴作用:
生动形象,扩大诗歌意境,丰富诗歌内容
叠字作用:
声律和谐,突出景物特征,营造意境氛围
五、理解诗句意义型
提问方式:
某句该如何理解?
请结合全诗分析。
某句包含了哪些意思?
请结合诗歌简要赏析
试从内容主旨鉴赏这首诗?
答题步骤与要点:
阐明诗句表面意思,并发掘其深层含义;
指出诗句的描写作用,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和主旨。
公式:
表意+深意+(手法)+感情主旨+评价
思想感情:
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痛苦、孤独、烦闷、悲叹、恬淡、闲适、欢乐、喜悦、留念、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愉悦、欢快、激愤、沉痛、悲愤、哀伤、悲凉、赞美、仰慕、惜别、依恋、豪迈、闲适、恬淡、迷恋、热爱、忧愁、寂寞、伤感、孤独、烦闷、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内容:
思乡思亲、热爱大自然、怀才不遇、歌颂劳动人民、反对官府厌恶战争、关心民间疾苦等
六、评价观点态度型
提问方式:
有人认为本诗表达什么,有人认为则是表达什么,你同意哪种看法?
答题步骤与要点:
明确表明你的观点;
结合诗句进行分析,找到原诗中能支持自己观点的地方阐述理由。
公式:
观点+理由(表现手法、形象特征,主旨)
七、鉴赏诗歌的语言风格
设问方式:
1.这首诗歌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2.这首诗歌具有怎样的语言风格?
3.分析诗歌的语言特色?
解题方法:
明特色(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整首诗的语言特色)、举例证(结合诗中语句、内容及思想感情具体分析这种特色)、析情感(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语言特点
含蓄、幽默、风趣、直露、洗练、沉郁、委婉、平实、典雅、通俗、自然、清新、雄浑、优美、质朴、华丽、准确传神、言简意丰、音韵和谐等。
平实淳朴、含蓄委婉、清新雅致、形象生动、绚丽飘逸、婉约细腻、幽默讽刺、雄浑磅礴、豪迈奔放、沉郁顿挫、悲凉慷慨、英俊飒爽
二、高中诗词鉴赏
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别刘秀才
许浑①
三献②无功玉有瑕,更携书剑客天涯。
孤帆夜别潇湘雨,广陌春期鄂杜③花。
灯照水萤千点灭,棹惊滩雁一行斜。
关河万里秋风急,望见乡山不到家。
【注释】①许浑:
早年屡试不第,直至42岁才考中进士。
此诗作于诗人早年应考途中。
②三献:
春秋楚人卞和得璞玉,献之楚厉王、楚武王,均不被认可。
后卞和又将璞玉献给楚文王,楚文王命人将这块璞玉雕琢成玉壁,并将玉壁命名为和氏以表彰卞和。
③鄂杜:
郭县和杜陵,代指京都。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歌首句中的“三献”暗指诗人多次科考不第,含蓄地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情感。
B. 诗歌颔联写诗人与刘秀才在潇湘雨中分别后,走大路,春天到达了京城,并在那里赏花。
C. 诗歌颈联描写诗人夜航所见:
水中千点萤光被船灯照后变暗,沙滩上的宿雁被桨声惊飞。
D. 诗歌写景富有艺术性,颔联两句形成暗与明、冷与暖的对比,颈联则由近及远、以动衬静。
(2)诗人为什么“望见乡山不到家”?
请简要分析。
【答案】
(1)B
(2)①诗人参加科考屡试不第,怀才不遇,客居他乡,无心回家;②诗人想在春天到达京城,以求取功名,所以跨越万里山河,远远的望见家乡,却不愿回家;③表达了诗人为求取功名万里奔走,功名不就誓不还乡的坚定决心。
【解析】【分析】
(1)B项,“走大路,春天到达了京城,并在那里赏花。
”分析错误,诗歌第四句“广陌春期鄂杜花”,是诗人对在秋天分别后的行程的设想,诗人想从大路出发,在春暖花开之时到达京都,可见选项的“并在那里赏花。
”错。
故选B。
(2)首先在诗中找到“望见乡山不到家”,是诗歌尾句,然后联系上文来分析,由诗的首联“三献无功玉有瑕,更携书剑客天涯。
”,结合注释一可以知道,诗人是因为科考屡试不第,天涯漂泊,客居异乡,无心归家;诗歌颔联写诗人与刘秀才在潇湘雨中分别后,诗人想从大路出发,在春暖花开之时到达京都,可见诗人因想在春天到达京城,以求取功名,所以跨越万里山河,远远的望见家乡,却不愿回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 语文 古诗 鉴赏 答题 技巧 诗歌 专项 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