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天水市一中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学段考试试题.docx
- 文档编号:28134459
- 上传时间:2023-07-08
- 格式:DOCX
- 页数:16
- 大小:30.45KB
甘肃省天水市一中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学段考试试题.docx
《甘肃省天水市一中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学段考试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肃省天水市一中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学段考试试题.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甘肃省天水市一中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学段考试试题
甘肃省天水市一中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学段考试试题
(满分:
100分时间:
120分钟)
一、实用类文本阅读(6分,每小题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作者是文本的初始创造者,作者按文字规则和审美要求书写的能被公众阅读、欣赏、评论的语符系统便是文学作品。
在语符系统中作者对外在世界的理解、自我生活的经验皆被对象化在文学作品之中并被作品显现,这就是作者的文本意图。
文学作品是文学文本的基础和载体,它在文学阅读、欣赏、评论中成为文学文本。
而作为文学本文基础和载体的文学作品也就独立于作者,它在对象化作家的主观世界的同时,成为客观独立的文本,不再为作者所控制和改变。
。
阅读是极为复杂的精神意识和语言使用活动。
而在阅读中,作品与读者则是一与多的关系,所以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阅读具有个体心灵选择与心灵赋予的主观自由性。
读者的这种主观自由性也使对一个文学作品的每一次阅读都具有独一无二性和不可重复性。
文学阅读之所以是一种文本阐释活动而不是一般的认知活动,就在于读者在阅读文本时,作者的生活经历可以被理解为读者当下的生活意义。
读者通过对文本的阅读,与作者和作者创作的生活之间不仅达成一种认知的交往,而且实现了一种意义的确认。
对文本的阅读也就成为对读者自己的意义的发现,对文本的阐释也就变为对读者所居生活的评说。
评者是一种特殊的读者。
发现文本中的作者意图,判明读者意图的合理性,进而昭示评者的意图,从而释出文学文本意义,使一个具体的文学作品成为包括过去、现在和将来全部生活意义与人生价值的文化显现,实现文学文本对现实生活的超越,这些都是评者阅读文本、阐释文本的根本目的所在。
在马克思的文学评论中,人不是西方启蒙思想中观念的人,而是现实的人。
在马克思所处的十九世纪的资本主义时代,现实的人是被物化奴役的个体人,也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具体人,这正是马克思高度评价十九世纪英法现实主义小说成就的根本原因。
同时,一些批评与理论实践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黑格尔逻辑主义批评观的影响。
评论者认为每个文学文本中的意义都潜藏着支配一切文本意义的普遍规律,而且这种普遍规律贯穿在历史过程中。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阶级性、人民性等也因之成为文学评论的基本观念和普遍标准,在古代文学评论中就出现了“扬杜抑李”的现象。
而二十世纪与二十一世纪之交,我国评论界又盛行以审美意义取代意识形态的批评观念,认为审美才是文学艺术的本质,出现了“贬鲁迅、赞周作人”的怪现象。
综上所述,文学文本的意义是作者创作、读者阅读、评者评论三者共同建构的。
曾经作为历史的作品在当下的阐释中成为现在的文本。
由此,民族文学的传承、外国文文学的借鉴不仅是发现、描述、说明,而且是当下文化的增值,现代意义的深化,这样,文学活动将真正引导着人们自主地从现在走向未来。
(《摘编自张政文《文学文本的意义之源》)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文学作品中作者的文本意图是作者对外在世界的理解被对象化在文学作品之中并被作品显现。
B.文学作品成为文学文本,独立于作者之外,成为客观独立的文本,此时读者的阅读完全不受作者控制和改变。
C.文学阅读不是一般的认知活动,读者对文本的阅读成为对读者自己的意义的发现,不是对作者的认知。
D.评者不能实现文学文本对现实生活的超越,其阅读文本、阐释文本的根本目的就不能全部达到。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文章第一段提出了“文学作品”和“文学文本”这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使后面的论述更为清晰。
B.文章把马克思和黑格尔对待文学评论的不同态度进行对比,揭示了黑格尔理论中的某些不足之处。
C.文章第二段指出阅读是极为复杂的精神意识和语言使用活动,并较为深入地阐述了阅读的复杂性。
D.文章从作者创作、读者阅读、评者评论三个角度进行论述,这三个方面在一定程度上构成递进关系,层次分明。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读者在阅读中将自己的体验融入作品中,而不同的读者或同一读者在不同时期,因读者的自由主观性,对同一部作品也可能会有不同的解读。
B.马克思高度评价十九世纪英法现实主义小说成就,是因为这些作品所描写的人是被物化奴役的个体人,也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具体人。
C.出现“扬杜抑李”的现象,说明评论者遵循的是马克思的理论;出现“贬鲁迅,赞周作人”的现象,说明评论者遵循的是黑格尔的理论。
D.如果在传承民族文学和借鉴外国文学时,在描述、说明之外,能增加当下文化的价值,深化现代意义,就可以引导人们自主地从现在走向未来。
二、古代诗文阅读(32分)
(一)文言文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徐达,字天德,濠人,世业农。
达少有大志,长身高颧,刚毅武勇。
太祖之为郭子兴部帅也,达时年二十二,往从之,一见语合。
及太祖南略定远,帅二十四人往,达首与焉,寻从破元兵于滁州涧,从取和州,子兴授达镇抚。
予兴执孙德崖,德崖军亦执太祖,达挺身诣德崖军请代,太祖乃得归,达亦获免。
从渡江,拔采石,取太平,与常遇春皆为军锋冠。
从破擒元将陈野先,别将兵取溧阳、溧水,从下集庆。
太祖身居守,而命达为大将,帅诸军东攻镇江,拔之,号令明肃,城中宴然。
授淮兴翼统军元帅。
寻拜征虏大将军。
达尤长于谋略,所至不扰,即获壮士与谍,结以恩义而为己用。
由此多乐附大将军者。
至是,太祖谕诸将御军持重有纪律,战胜攻取得为将之体者,莫如大将军达。
洪武元年,太祖即帝位,以达为右丞相,册立皇太子,以达兼太子少傅。
每岁春出,冬暮召还,以为常。
还辄上将印,赐休沐,宴见欢饮,有布衣兄弟称,而达愈恭慎。
帝尝从容言:
“徐兄功大,未有宁居,可赐以旧邸。
”旧邸者,太祖为吴王时所居也。
达固辞。
一日,帝与达之邸,强饮之醉,而蒙之被,舁卧正寝。
达醒,惊趋下阶,俯伏呼死罪。
帝觇之,大悦。
乃命有司即旧邸前治甲第,表其坊曰“大功”。
胡惟庸为丞相,欲结好于达,达薄其人,不答,则赂达阍者福寿使图达。
福寿发之,达亦不问;惟时时为帝言惟庸不任相。
后果败,帝益重达。
十七年,太阴犯上将,帝心恶之。
达在北平病背疽,稍愈,帝遣达长子辉祖赍敕往劳,寻召还。
明年二月,病笃,遂卒,年五十四。
帝为辍朝,临丧悲恸不已。
达言简虑精在军令出不二诸将奉持凛凛而帝前恭谨如不能言善拊循与下同甘苦士无不感恩效死以故所向克捷尤严戢部伍,所平大都二,省会三,郡邑百数,闾井宴然,民不苦兵。
归朝之日,单车就舍,延礼儒生,谈议终日,雍雍如也。
帝尝称之田:
“受命而出,成功而旋,不矜不伐,妇女无所爱,财宝无所取,中正无疵,昭明乎日月,大将军一人而已。
”
(节选自《明史·徐达传》,有删改)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达言简虑精/在军令岀不二/诸将奉持凛凛/而帝前恭谨如不能言/善拊循/与下同甘苦/士无不感恩效死/以故所向克捷/
B.达言简虑精/在军/令出不二/诸将奉持凛凜/而帝前恭谨如不能言/善拊循/与下同甘苦/士无不感恩效死/以故所向克捷/
C.达言简虑精/在军令出不二/诸将奉持凛凛/而帝前恭谨如/不能言善拊循/与下同甘苦/士无不感恩效死/以故所向克捷/
D.达言简虑精/在军/令出不二/诸将奉持凛凛/而帝前恭谨如/不能言善拊循/与下同甘苦/士无不感恩效死/以故所向克捷/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太祖”是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高祖、太宗、钦宗等。
B.“洪武”是年号,古代帝王用来纪年,汉武帝即位后首创,此后形成制度,一个皇帝只能有一个年号。
C.“休沐”,休息洗沐,犹休假,是古代官员的休假制度。
汉代规定官员五日一休沐,唐朝时改为“旬休”或者“旬假”。
D.“敕”,中国古代帝王诏令文书的名称之一,用于任官封爵和告诫臣僚,如“敕令”即皇帝下的命令.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徐达有情有义。
太祖被孙德崖的军队抓住,徐达挺身而出代替太祖,太祖才能脱身,最终徐达也获免逃脱。
B.徐达恭敬谨慎。
太祖要把自己做吴王时所用的旧居赐给徐达居住,徐达却坚决地予以拒绝。
C.徐达深受重用。
徐达五十四岁因病去世,太祖因此停止临朝听政,亲临丧礼悲恸不已。
D.徐达治军严格。
徐达对部队要求非常严格,所平元都二个,省会三个,郡邑数以百计,各地街巷置办宴席犒劳军队,百姓从不以当兵为苦。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达尤长于谋略,所至不扰,即获壮士与谍,结以恩义而为己用。
(4分)
(2)胡惟庸为丞相,欲结好于达,达薄其人,不答,则赂达阍者福寿使图达。
(4分)
(二)古代诗歌鉴赏(10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骤雨
【宋】华岳
牛尾乌云泼浓墨,牛头风雨翩车①轴。
怒涛②顷刻卷沙滩,十万军声吼鸣瀑。
牧童家住溪西曲,侵早③骑牛牧溪北。
慌忙冒雨急渡溪,雨势骤晴山又绿。
【注】①车:
指水车。
②怒涛:
汹涌的波涛。
③侵早:
天刚亮,拂晓。
8.下列对这首诗相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鉴赏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
A.首联“泼浓墨”,喻云色之黑;“翩车轴”形容风雨之声。
一以写暴雨将至未至;一以写风已经到来。
B.颔联“卷”和“吼”两字运用夸张的手法,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既写出了骤雨袭来时的迅猛态势,又写出了骤雨声势之大。
C.尾联下句“骤晴”写雨来得急、去得快,暗扣诗题,“山又绿”写出了下雨前后景色的变化,隐含牧童因雨停而轻松的心情,^
D.作者巧妙地把风雨骤至之场景提到开头,先声夺人,和结尾的骤然停止形成呼应;体现出作者谋篇布局的艺术匠心。
E.本诗语言工于雕凿,夏日阴晴瞬息变化的奇景,在作者的笔下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使人读罢为之叫绝。
9.本诗在写夏日暴雨景象时,以哪几个场面突出描写雨势之骤?
请结合诗句分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8分,每空1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六国论》中,苏洵以“悲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以六国破灭的教训讽刺北宋赂敌国。
(2)《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曾皙希望自己在暮春时节具体想做的事情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三、现代文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11—13题。
月出龙门山
王飞
伊河向龙门奔涌过来,从对峙的两山间穿流而过时,多了万千的从容与虔诚。
远古的伊水流逝了曾经的历史烟云,漾潆的水气中似乎又隐约着曾经步履蹒跚的文明。
我在岸上临流而坐,感受到今天的这条河流似乎是以一种朝圣的心态与我们对话。
两千余座石窟、十万余尊佛像从北魏开始启程一路逶迤走到唐的时空廊坊。
一代复一代的工匠勒绳搭架在山崖钎凿锤打,劳作的汗渍在衣衫上形成片片云图,他们湿漉漉的发髻几近浸透了半个洛阳城。
诸佛、菩萨、罗汉、力士、夜叉、飞天……或立或坐或卧,姿态万千,神情自若,既悲又悯,俯视世间芸芸众生的喜怒哀乐……佛的目光要把这一切包容了,无论你是谁,从哪里来,在智慧与光明的化身面前,多舛的肉身就如一粒尘埃。
光明使所有的物象透明空盈,苦思冥想日日追求的重如泰山的名利权势,在此且放下。
因为,你在佛的面前永远是孩子。
中华山河表里形胜,自然的奇迹似乎是顽皮的山鹿率性奔跃之后留下的斑驳蹄印。
在龙门西山的半山崖上,有一个露天摩崖大佛龛,寺里“住”着卢舍那大佛。
这是龙门石窟中最大的一尊佛像,通高五丈一尺多,单一只耳朵就长达两米。
卢舍那是佛的报身像,表示证得绝对真理获得佛果而显示了佛的智慧的佛身。
卢舍那大佛的双眼向下俯视,无论从任何一个角度仰视,都感觉与她的目光恰好交汇,似乎在启示碌碌众生,世间无数的争端纷扰,在历史面前,都将如同眼前的伊水,随着岁月的流逝,滚滚而去。
卢舍那的美丽无以伦比,是中国雕塑史上的一个标志,①那极具魅力的微笑,用任何华丽的语言来形容它都会显得平淡而苍白,一双微笑的慧眼,直将你逼到心灵的湖底,你只有深深地去悟。
在这样的微笑面前,蒙娜丽莎也要退而却步。
今天的雕艺师提到唐代的圆刀刻法,往往会说到佛像衣纹流畅飘逸,力士夜叉突起的肌肉,充满了雄壮的气势和奔放的力量。
这些都是卢舍那大佛最显著的艺术价值。
被雕刻、被信仰的龙门石窟卢舍那大佛造像石,②慈祥而自信地微笑着,那神态几乎就是情满中华的盛唐气象。
上世纪初,一些来到中国的西方探险家、汉学家却虚怀若谷、独具慧眼,他们用文化比较的思维,发现了龙门的雕塑之美。
瑞典汉学家喜龙仁拿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刻作品和中国的佛像作比较。
喜龙仁认为卢舍那大佛“几乎没有个性,也没有显示出任何用力的地方和任何欲求。
主题的内在蕴涵显示在艺术家的作品中。
这是一件完美的艺术品,一种精神性的追求在鼓动着,并且感染着观者。
这样的作品使我们意识到,文艺复兴的雕刻虽然把个性的刻画推得那么远,其实那只不过是生命渊泽之上一些浮面的漪沦”。
在喜龙仁的眼里,龙门的佛雕洞悉了世间的一切喜乐悲苦,无论它们的外部表情如何,我们都可以看出其静穆与内在的和谐。
因此,喜龙仁堪称卢舍那大佛的“知音”。
龙门的劫难是民族劫难的一个缩影。
卢舍那在颤粟,承受着劫后余生;伊河默默流淌,如同长泪一行。
上世纪三十年代初,美国人普爱伦来到龙门石窟,在宾阳中洞发现了两幅浮雕。
到北京后,普爱伦找到古董商行的岳彬。
于是岳彬找人进行盗凿。
浮雕凿下来后,都是碎块,他们将其运到北京。
经过拼接,这些浮雕被运往美国。
浮雕在美国展出时,已经是千疮百孔。
身首异处的佛像浸透了泪水,这些飘零在异国的艺术珍品总让人记起国家在贫弱时被欺凌掠夺的耻辱。
盛唐是所有炎黄子孙乃至东方世界求远的骄傲,但白居易一首《长恨歌》,就给其画上了句号。
站在诗人中间的一代女主武则天,其风流也被雨打风吹去。
只有卢舍那始终坐在龙门的高山上禅定.一轮皎然的明月从卢舍那大佛的头项升起采了,龙门像莲花般洁白,伊河的水漾着两岸入画的山景,③那个感动了世界的卢舍那大佛的笑在月色里依然迷人。
(有删减)
1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先写伊河、龙门,再写龙门石窟群像,然后才呈现卢舍那大佛雕像,层层铺垫,步步蓄势,突出卢舍那大佛的重要地位。
B.文章第一段写到伊河以朝圣的心态与我们对话,其实这是作者心态的表现,表达了作者对龙门石窟艺术珍品的敬畏之情。
C.文中“自然的奇迹似乎是顽皮的山鹿率性奔跃之后留下的斑驳蹄印”一句,运用比喻、拟人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中华山河的奇异。
D.作者引用喜龙仁对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刻和卢舍那大佛雕像的比较,是为了突出卢舍那大佛雕像的艺术价值已经超过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刻。
12.文中写普爱伦盗佛的事件,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5分)
13.文中三处(序号①②③加点处)写到了卢舍那大佛的笑,试结合全文,分别探析这三处“笑”的意蕴。
(6分)
四、语言文字应用(18分)
14.下列各句中画线成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他爱好广泛,喜欢安静的棋类运动,对热闹的纸牌游戏也来者不拒;欣赏通俗感性的流行歌曲,对庄重恢宏的交响乐也甘之如饴。
B.荧屏上,他沉着大方,点评时事亦庄亦谐,精辟的见解让人折服;镜头外,他开朗乐观、热心助人,是邻居、朋友心中的活雷锋。
C.虽然最初并不相信自己涉嫌犯罪,但由于电话那头的骗子言之凿凿,加上所谓最高检的“全国通缉公告”,信息闭塞的受害人最终成了骗子的猎物。
D.在媒体的长枪短炮前,明星们也许悟出了言多必失的道理,鲜有人会在聚光灯前竹筒倒豆子,少说、不说成了他们自我保护的明智选择。
1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2分)()
A.社会公益事业是增进民生福祉、惠及社会大众的事业,对于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传承民族精神、引领社会风尚具有重要意义。
B.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强调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导向下,中国经济之路到底通向何方以及中国如何设定2018年经济社会发展备受关注。
C.一个民族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强弱有赖于思想上的团结统一,一个国家要实现现代化必须以科学的理论为行动指南。
D.监察体制改革要做到蹄疾步稳、又快又好,离不开党中央高瞻远瞩、精心谋划、分步走的战略部署起到关键作用。
16.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2分)()
A.李华起草了一份寻物启事“7月11日,我在图书馆丢失了一本《2017年全国中小学生行为准则》,如有拾获,请速速归还。
”
B.我刚在姑姑家坐下来,她就有事失陪了,我只好无聊地翻翻闲书,看看电视。
C.这种壁纸是最近才研制出来的,环保又美观,贴在您家里会让寒舍增色不少。
D.这么珍贵的书您都毫不犹豫地借给我,太感谢了,我会尽快璧还,请您放心。
17.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6分)
气候是一种复杂的自然现象,不仅决定着土壤、植被类型的形成,改变着地表形态,①。
人们的生活、生产、建设无不需要考虑气候的影响。
气候已成为一种自然资源,供人类充分利用,为人类造福。
但是,②,有时会带来某些灾害。
所以,人们会利用一些方法,在一定区域内改变气候状况,③。
18、下面是某权威机构的一组统计数据,请根据要求完成后面的题目。
(6分)
2009-2011年全国电视剧题材播出比重(百分比)
题 材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谍战剧
5.1%
19.1%
27.6%
家庭剧
22.0%
23.6%
22.1%
古装剧
25.1%
26.2%
23.4%
军事剧
4.3%
13.5%
21.2%
言情剧
32.8%
13.2%
3.2%
农村剧
10.7%
4.4%
2.3%
(1)请概括图表中近三年来全国电视剧播出比重的变化情况。
(3分)
(2)请从电视剧多元化发展的角度,给电视剧创作者提一条建议。
(3分)
五、写作(30分)
1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800字的议论文。
不要去追一匹马,用追马的时间种草,待到春暖花开时,就会有一群骏马任你挑选;不要去刻意讨好一个人,用讨好别人的时间,提升自己的能力,会有一大批的朋友与你同行。
所以,丰富自己比取悦他人更有力量得多!
这段话曾被当作屠呦呦获得2015诺贝尔医学奖时的感言被大量转载。
尽管后来证明这是一段山寨感言,但仍然有大批网友点赞。
请你就这段“感言”的理解写一篇文学。
要求:
①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③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答案
(满分:
100分时间:
120分钟)
一、实用类文本阅读(6分,每小题2分)
1.(2分)答案:
D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能力。
A表述不完整,作者的文本意图还应包括显现自我生活的经验;B“此时读者阅读完全不受作者控制和改变”错,原文的意思是文学作品成为文学文本之后,作者就不再控制和改变文学文本中的意图;C“不是对作者的认知”错,从原文“读者通过对文本的阅读,与作者和作者创作的生活之间不仅达成一种认知的交往”可以看出也包含对作者的认知。
2.(2分)答案:
B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把马克思和黑格尔对待文学评论的不同态度进行对比”错,文章只是列举了马克思对待文学评论的态度,也提到了黑格尔的文学评论理论,但没有将两者进行对比。
3.(2分)答案:
C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扬杜抑李”的现象,把意识形态作为基本观念和普遍标准,“贬鲁迅,赞周作人”的现象,认为审美才是文学艺术的本质,都说明评论者受到了黑格尔逻辑主义批评观的影响,认为每个文学文本巾意义都潜藏着支配一切文本意义的普遍规律,且这种普遍规律贯穿在历史全过程中。
2、古代诗文阅读(32分)
(1)文言文阅读(14分)
4.(2分)答案:
B
【试题分析】:
此题考核文言断句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
此题注意“在军”是在军中的意思,是状语,应与后文断开。
“不能言”是“如”的宾语,应与“如”连在一起。
5.(2分)答案:
B
【试题分析】:
“一个皇帝只能有一个年号”说法错误,遇到“天降祥瑞”或内讧外忧等大事、要事,一般都要更改年号。
一个皇帝所用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
6.(2分)答案:
D
【试题分析】:
D项,“各地街巷置办宴席犒劳军队”错,“宴然”的意思是“安定的样子”,“百姓从不以当兵为苦”错,“苦兵”的意思是“为军旅所苦”。
7.答案:
(1)(4分)徐达特别擅长谋略。
他所到之地百姓不受惊扰,如果得到勇士或间谍,就施恩义结交他们,使他们为自己所用。
【解析】:
长:
擅长;即:
如果;结以恩义:
状语后置,施恩义结交;
(2)(4分)胡惟庸当丞相时,想要与徐达结交,徐达很轻视此人,不予理睬,胡惟庸便贿赂徐达的守门人福寿,让他设法对付徐达。
【解析】薄:
轻视;答:
理睬;图:
设法对付
(二)古代诗歌鉴赏(10分)
8.(4分)答案:
BE
【解析】B项,夸张手法错误;E项语言不事雕琢。
9.(6分)答案:
①首联说乌云尚在牛身后,但大雨己经打翻了牛前的水车车轴。
此种雨在云先的奇特景象,表明雨势之急猛,有急促突发之感。
②颔联写山洪暴发的情景。
用“十万军声”写大雨中山洪倾泻奔吼的声势,创意颇新。
③五、六、七句由牛引出牧童,在溪流猛涨时骑牛过溪,又急又慌。
【解析】此题考核鉴赏诗歌的形象的能力,要求答出“哪三个场面突出描写雨势之骤”,注意强调的是“雨势之骤”要求回答的是“场景”,根据诗中的“牛尾乌云”“牛头风雨”“顷刻卷沙滩”“十万军声吼鸣瀑”“侵早骑牛牧溪北”三个场景分析。
实际上是分析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三)名篇名句默写(8分,答案略)
三、现代文阅读(14分)
11.(3分)答案:
D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鉴赏作品的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
“是为了突出卢舍那大佛雕像的艺术价值已经超过丈艺复兴时期的雕刻”错,应是喜龙仁认为卢舍那大佛雕像在某个角度比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刻要好,作者引用喜龙仁对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刻和卢舍那大佛雕像的比较,是为了印证龙门的雕塑之美。
12.(5分)答案:
①通过普爱伦事件,侧面衬托出龙门石窟艺术品的珍贵价值。
(1分)②点明龙门的劫难是民族劫难的一个缩影,反思历史,引人思考。
(2分)③表达了对珍贵文物被欺凌掠夺的无限愤慨以及被摧毁得千疮百孔的痛心。
(2分)
13.(6分)答案:
①卢舍那大佛包容世间芸芸众生的喜怒哀乐,是光明和智慧的化身,笑看无数名利权势的争端纷扰随岁月而流逝。
②卢舍那大佛慈祥而自信,是情满中华的盛唐气象的象征。
③繁盛的朝代和权倾一时的皇帝化为历史烟尘,但静穆与内在和谐的卢舍那大佛却永恒地留在人间。
(每点2分)
四、语言文字应用(18分)
14.(2分)答案:
A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成语的运用能力。
A选项“甘之如饴”,比喻甘愿承受艰难困苦。
15.(2分)答案:
A
【解析】试题分析:
B项,成分残缺,“设定……的目标”,在“社会发展”的后面,加“的目标”;C项,一面对两面,删除“强弱”;D项,句式杂糅,“离不开”“起到关键作用”杂糅,去掉“起到关键作用”。
16.(2分)答案:
D
【解析】A“速速归还”不恰当;B““失陪”一词应是自己不能陪别人时的客套语。
C项“寒舍”是称自己家的谦词,不能用于别人家。
17.(6分)答案:
①而且还影响着人类的活动;②气候对人类也有不利的一面;③使它向着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
【解析】试题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甘肃省 天水市 一中 学年 语文 下学 第一 考试 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