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选考测试内容分析.docx
- 文档编号:2813106
- 上传时间:2022-11-15
- 格式:DOCX
- 页数:11
- 大小:23.66KB
高考选考测试内容分析.docx
《高考选考测试内容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选考测试内容分析.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选考测试内容分析
2010年高考选考测试内容分析
资料荟萃
05-250549
2010年高考选考测试内容分析
《2010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研究报告》第六章(节选)
一、试题概况
2010年全国语文高考试卷有15个进入高中课程改革的省市在《2010年全国语文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指导下,产生了13套“高考课标卷”:
课标全国卷(海南宁夏陕西卷)、山东卷、广东卷、江苏卷、北京卷、天津卷、安徽卷、福建卷、浙江卷、辽宁卷、湖南卷、江西卷,还得加上上海卷(已进入课改二期)。
这13套试题在对选修内容的考查上分自主选答和限定必答两种形式。
测试内容
表 2010年《考试大纲》文学类、实用类、论述类文本能力考查一览表
能力层级
文学类文本阅读
实用类文本阅读
论述类文本阅读
理解B
(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分析综合C
(1)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
(2)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2)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
(3)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2)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3)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4)分析概括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鉴赏评价D
(1)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
(2)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3)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
(1)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
(2)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
(3)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
探究F
(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2)探讨作品中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3)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的深层意蕴
(2)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3)探究文本中的终点和难点,提出自己的见解
Ⅰ.课标全国卷“选答”试题五级阅读能力层级比较
课标全国卷在现代文阅读选答题组各设置了4道题,第1道都是双项选择题,后面三道题都是简答题,具体测试内容如下:
表6-7 2010年课标全国卷现代文阅读选答题组测试内容比较
选作
(一)
选作
(二)
题目
测试内容
题目
测试内容
11.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解释推论:
整合文本中的多则信息,运用简单推断的能力辨别文本的主旨。
12.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解释推论:
整合文本中的多则信息,考虑多维标准的比较、对照和,处理文本中的干扰信息。
11.
(2)小说中的玛兰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请简要分析。
反思评价:
评价文本中提供的特定信息。
12.
(2)尽管被国际同行称为“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内心却“不由得黯然掠过一丝淡淡的悲哀”。
这是为什么?
请简要分析。
信息提取:
提取符合单一标准的一个或多个外显信息。
11.(3)小说后半部分引用了报纸上的一段报道,这样写对情节安排有哪些作用?
反思评价:
评价为了达到一个特殊的目的,所使用的特定写作技巧。
12.(3)有人说袁隆平送出的人才“都飞了”,他是“白费心血”,袁隆平却认为这种看法是“见识短浅”。
为什么?
请简要分析。
信息提取:
提取符合单一标准的一个或多个外显信息。
11.(4)这篇小说以“保护人”为题,有主题思想、人物塑造、情节结构等多方面的考虑,请选择一个方面,结合全文,陈述你的观点并作分析。
反思评价:
联系或比较文本和文本以外的知识,依据个人的生活经验或价值态度对文本进行解释或评价。
12.(4)袁隆平和斯瓦米纳森是同行,可他们一见面就为尊严“打了一仗”,最终又成为朋友,而且认为彼此的友谊“将更加长久”。
请你就对“同行”、“尊严”、“友谊”三个方面的理解,任选一个方面,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反思评价:
联系或比较文本和文本以外的知识,依据个人的生活经验或价值态度对文本进行解释或评价。
广东卷“选答”试题五级阅读能力层级比较
广东卷选答题组中3道题目均为简答题,具体的测试内容如表6-10所示:
表6-10 2010年广东卷现代文阅读选答题组测试内容比较
选作
(一)
选作
(二)
题目
测试内容
题目
测试内容
16.请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
解释推论:
整合文本中的多则信息,理解段落间的关系,梳理思路。
19.请在划线部分任选两处,指出其所用修辞方法,并分析所用修辞方法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反思评价:
评价为了达到一个特殊的目的,所使用的特定写作技巧。
17.文中划线部分分别表现了丈夫怎样的心理?
解释推论:
比较、对照文章中的信息,说明理由。
20.引用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历史事实,在上下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请简要分析。
反思评价:
确定为了特殊目的,评价文本使用某个特定信息的作用。
18.小说的主题是什么?
请结合全文分析。
解释推论:
整合文本中的多则信息,运用简单推断的能力辨别文本的主旨。
21.文章标题“让法律来保护阳光”的含义是什么?
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论述的?
反思评价:
分析的写作意图(目的)、评价的情感取向。
从表6-10可以看出,2010年广东卷的现代文阅读选答题组与当年课标全国卷、辽宁卷、山东卷都明显不同,文学类文本阅读的测试内容全部为“解释推论”,实用类文本阅读则全部为“反思评价”,“解释推论”就是就文本说文本,不需要考生调动以前所学知识,也不用按自己的想法来评价,只需要考生读懂文本,从文本中筛选、归纳信息;而“反思评价”一般都需要考生借助以前所学知识来完成答题,这实际上给考生制造了一定的答题难度,因为考生不光要对学过的知识熟悉,而且还要能把学过的知识套用到这篇新的文本中来,再通过对比等找到新旧之间的对应点。
可见实用类文本阅读在能力层级上的要求高于文学类文本。
测试材料的体裁
表6-13 2010年现代文阅读选答题组测试材料体裁一览表
卷别
文本类型
标题
体裁
课标全国卷
文学类
保护人
莫泊桑
小说
实用类
杂交水稻之父
庄志霞
人物传记
山东卷
文学类
骆驼祥子(节选)
老舍
小说
实用类
她只能活七小时
保罗·舍恩斯坦
新闻
广东卷
文学类
面包
沃尔夫冈·搏歇尔特
小说
实用类
让法律来保护阳光
梁衡
新闻
福建卷
文学类
春风
林斤澜
散文
实用类
“天人合一”的医学模式
王庆其
评论
辽宁卷
文学类
洗澡
王安忆
小说
实用类
黄遵宪的外交活动
郑海麟
人物传记
表 2010年现代文阅读选答题组测试材料来源一览表
卷别
文本类型
标题
选文出处
课标全国卷
文学类
保护人
《莫泊桑短篇小说选》
实用类
杂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传》
山东卷
文学类
骆驼祥子(节选)
《骆驼祥子》
实用类
她只能活七小时
《普利策新闻奖名篇快读》
广东卷
文学类
面包
《外国短篇小说百年精华》
实用类
让法律来保护阳光
《梁衡新闻作品导读》
福建卷
文学类
春风
1980年4月8日《北京晚报》
实用类
“天人合一”的医学模式
2010年1月2日《文汇报》《〈黄帝内经〉的现代魅力》(有删改)
辽宁卷
文学类
洗澡
王安忆
实用类
黄遵宪的外交活动
《黄遵宪传》
二、2007年—2010年选修试题宏观变化分析
测试内容
应该说,各省选答试题在测试内容仍然处于摸索阶段,选答题组测试内容的能力层级并不一致。
但在2007年—2010年现代文阅读部分各选答题组中,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对考生“反思评价”能力的重视。
例如:
【题目示例6-5】
对第三段“林冲等他发作过了,去取五两银子,陪着笑脸,告道”这句话,明末清初文学批评家金圣叹评点道:
“虽是摇出奇文,然亦实是林冲身份。
”试就小说内容,探究“亦实是林冲身份”指的是林冲的那一种身份,表现的是林冲什么样的性格和心理?
(2007年宁夏海南卷第14题)
【答案示例】
两种身份:
教头身份和配军身份;四种性格和心理:
谨慎小心、沉着冷静、隐忍顺从、顾及颜面。
这道题在“反思评价”这个能力层级中属于“评价文本中提供的特定信息”,也就是对人物形象进行分析。
从文本某个特定语句中分析出人物的性格和心理,需要考生对林冲这个人物有一定的了解,因为高中课本中学过《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考生可以根据已有知识推断林冲身份并且可以根据文本和以前学过的文本以外的知识对性格和心理进行分析作答。
【题目示例6-6】
为什么将标题取名为“绝妙的错误”请结合全文分析。
(2008年广东卷第21题)
【答案示例】
文章主要说明了DNA内部的不稳定性是物质进化的“推动力”。
正是这一不稳定性,引发了DNA的一次次变异,决定了地球物种的进化,而生物学上又找不到更完美的词来准确表述它,只好用“错误”一词。
DNA的这种错误在产生变异的过程中,又因外因的不同充满了各种偶然性,而且人类的智慧很难设计这种“错误”,因而,它具有人类难以掌控的绝妙特性。
这道题在“反思评价”这个能力层级中属于“评价为了达到一个特殊目的,所使用的特定写作技巧”。
实际上这道题需要考生对文本本身要理解透彻,也就是要明白为什么写这篇文章。
这里面还牵扯到文章题目的作用问题,无疑需要考生调动以前学过的知识来作答。
【题目示例6-7】
请结合阿庆这一形象,探究提出的“精神生活有时可以代替物质生活”这一观点。
(2009年福建卷第14题)
【答案示例】
探究要点:
精神生活需要一定的物质条件;在物质生活的需求之外,人们还有精神生活方面的需求;精神生活给人们带来的乐趣,是物质生活所不能替代的。
这道题在“反思评价”这个能力层级上属于“分析的写作意图(目的),评价的情感取向。
”这里的“探究”一词值得推敲,语文考试大纲中是这样定义探究的——探究:
指对某些问题进行探讨,有见解、有发现、有创新。
而这道题从问题看,就是要结合阿庆这一形象说说“精神生活有时可以代替物质生活”这一观点,主要是看考生能不能根据文本提供的形象来理解的观点。
从这个角度看没有“考纲”中所说的“有创新”这点,因为这道题不需要考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所以不可能出现有个性有创新的答案,因此这道题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探究题”。
从能力层级上看,就是评价的观点。
【题目示例6-9】
袁隆平和斯瓦米纳森是同行,可他们一见面就为尊严“打了一仗”,最终又称为朋友,而且认为彼此的友谊“将会更加长久”。
请你就对“同行”、“尊严”、“友谊”三方面的理解,任选一个方面,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2010年课标全国卷第12题第④小题)
【答案示例】
观点一:
同行有可能成为朋友。
彼此为同行,就有机会认识并可能成为朋友;同行的认可,又可能给人带来温暖,感受到自己的价值。
观点二:
维护尊严,既要斗争又要有一定的让步。
斯瓦米纳森曾因为担心“丢份”而“歧视”袁隆平,当看到他“准备拂袖而去”时就马上让步;斯瓦米纳森亲眼看到袁隆平的伟大成就后主动为他正名;袁隆平为维护中国科学家的尊严而严正抗议,斗争到底。
观点三:
经过“斗争”的朋友,友谊才会更加长久。
不打不相识,通过斗争可以加深了解,从而建立友谊;竞争对手间要保持友谊,必须真诚,让对方感到温暖。
又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 测试 内容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