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YUT逻辑题解211章.docx
- 文档编号:28125629
- 上传时间:2023-07-08
- 格式:DOCX
- 页数:42
- 大小:107.21KB
TYUT逻辑题解211章.docx
《TYUT逻辑题解211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TYUT逻辑题解211章.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TYUT逻辑题解211章
练习题参考答案
第二章概念
一、
二、下列句子中标有横线的语词表达何种概念(单独或普遍、集合或非集合)?
⑴单独、集合⑵普遍、非集合⑶单独、集合⑷普遍、非集合
⑸普遍、非集合⑹普遍、非集合
三、请用图形表示下列各句中标有横线的概念之间的外延关系。
各题标有横线的概念依次用abcd表示。
⑴⑵c⑶
ababbcad
⑷⑸
a
ab
dbc
c
⑹⑺
b
dc
aba
cd
⑻
c
ab
四、请自选且有下列各图所示关系的概念,分别填在图中。
aa
bcbc
a城市a文学家
b省会b诗人
c大城市c爱国者
b
acbac
a作家a非洲国家
b中国人b发展中国家
c巴金c中国
五、对下列概念进行一次限制和概括。
⑴唯物主义限制为:
辩证唯物主义概括为:
哲学思想⑵科学限制为:
自然科学概括为:
知识体系
⑶生产关系限制为: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概括为:
经济关系⑷社会主义国家限制为:
中国概括为:
国家
⑸大学生限制为:
女大学生概括为:
学生:
⑹剧本限制为:
电影剧本概括为:
文学作品
⑺行星限制为:
火星概括为:
天体⑻工艺品限制为:
象牙雕刻概括为:
艺术作品
六、下列语句作为定义是否正确?
为什么?
⑴不正确。
违反“定义不能是否定的”规则,犯了“定义否定”的错误。
⑵不正确。
违反“定义项不能直接或间接包含被定义项”的规则,犯了“循环定义”的错误。
这个定义是同意反复。
⑶不正确。
违反“定义项和被定义项外延必须相等”的规则,犯了“定义过窄的错误”,因为政治经济学不仅研究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而是研究一切社会的生产关系。
⑷不正确。
违反“定义项不能直接或间接包含被定义项”的规则,犯了“循环定义”的错误。
⑸不正确。
违反“定义不能是一个比喻”的规则,犯了“以比喻代定义”的错误。
⑹不正确。
违反“定义项和被定义项外延必须相等”的规则,犯了“定义过宽”的错误”,资本家以雇佣工人为剥削对象。
⑺不正确。
同上,定义过窄。
货币出现以前已经存在商品交换了。
⑻不正确。
同上,定义过宽。
菱形。
七、下列划分是否正确?
为什么?
⑴不是划分,而是分解。
⑵不正确。
标准不同一,子项相容。
⑶不正确。
同第⑴题。
⑷不正确。
越级划分;划分不全。
⑸不正确。
划分不全;标准不同一;子项相容。
⑹不正确。
同第⑴题。
⑺不正确。
多出子项。
⑻不正确。
划分不全。
八、请运用有关概念的逻辑知识具体分析并改正下列语句中的逻辑错误。
⑴集合概念“词汇”不能用数量词修饰,应改为“单词”。
⑵绝对平均主义、自由主义都属于非无产阶级思想,是从属关系,不能使用“和”把“非无产阶级思想”同“绝对平均主义”、“自由主义”并列使用,应将“和”改为“等”。
⑶“避免”、“不再”构成双重否定,应去掉一个。
⑷“自己”这一概念是指老师还是指这个学生,有歧议,应改为“我”或“我自己”。
⑸“补上”和“弱点”两个概念搭配不当,应将“补上”改为“克服”。
⑹“好”、“坏”对于学习方法是矛盾标准,应改为“好的学习方法是取得良好成绩的重要条件之一”。
九、填空题。
⑴内涵、外延⑵交叉、反对⑶全异、全同(同一)
⑷危害社会的、触犯刑律的、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⑸过窄⑹属种、全异⑺限制、概括⑻多出子项、划分不全
十、单项选择题。
⑴a⑵c⑶d⑷d
⑸c⑹d⑺a⑻c
第三章简单命题及其推理(上)
一、下列语句哪些直接表达判断?
为什么?
⑴不直接表达判断,只是祝愿,无所断定。
⑵祈使句不直接表达判断。
⑶反诘句直接表达判断。
⑷纯疑问句不表达判断。
⑸陈述句直接表达判断。
二、下列命题属于何种性质命题?
其主项和谓项的周延情况如何?
⑴全称肯定命题,主项“事物”周延,谓项“有矛盾的”不周延。
⑵全称肯定命题,主项“革命的根本问题”周延,谓项“国家政权问题”不周延。
⑶全称肯定命题,主项“资本家”周延,谓项“唯利是图的”周延。
这是一个不规范的性质判断,应调整为“所有资本家都是唯利是图的”。
⑷全称否定命题,主项“人”周延,谓项“不犯错误的”周延。
这是一个不规范的性质判断,应调整为“所有人都不是不犯错误的”。
⑸特称否定命题,主项“劳动产品”不周延,谓项“商品”周延。
⑹特称肯定命题,主项“劳动产品”不周延,谓项“商品”不周延。
⑺单称肯定命题,主项“阿Q正伟”周延,谓项“鲁迅创作的中篇小说”不周延。
⑻全称否定命题,主项“事物”周延,谓项“不可认识的”周延。
三、根据性质命题的对当关系,回答下列问题:
⑴已知A为假,则E真假不定,O真。
⑵已知O为假,则I为真,E为假。
⑶已知下列命题为真,请指出素材相同的另三个性质命题的真假。
A.A真,则E假,I真,O假。
b.I真,则A不定,E假,O不定。
c.O真,则A假,E不定,I不定。
d.E真,则A假,I假,O真。
四、请将下列命题进行换质,并用公式表示之。
⑴不热爱自己祖国的人不是马克思主义者→不热爱自己祖国的人是非马克思主义者。
SEP→SA
。
⑵有些劳动模范是科技工作者→有些劳动模范不是非科技工作者。
SIP→SO
⑶一切文化都是历史现象→一切文化现象都不是非历史现象。
SAP→SE
⑷有些著作不是哲学著作→有些著作是非哲学著作。
AOP→SI
五、下列命题能否换位?
若能,请用公式表示之。
⑴能。
SIP→PIS。
⑵能。
SAP→SIP。
⑶不能。
SOP不能换位。
⑷能。
SEP→PES。
六、下列推理是否正确?
若正确,请把省略的推理步骤补充完整。
⑴不正确
⑵不正确
⑶SEP→PES→PA
→
IP→
O
⑷不正确
七、填空题。
⑴SOP
⑵真包含于
⑶全同、真包含于
⑷真假不定
⑸特称、肯定
⑹SI
真
八、单项选择题。
⑴c⑵d⑶d⑷d⑸c⑹d
九、双项选择题。
⑴de⑵de⑶bc⑷bc
十、概念S与概念P的外延具有交叉关系,试问:
以S为主项、P为谓项的四个性质命题中,哪几个取值为真?
这些取值为真的命题中,哪几个可以进行有效的换位法推理?
请用公式表示这些换位法推理。
取值为真的是:
SIP、SOP。
SIP可以进行有效的换位法推理,公式为:
SIP→PIS。
十一、下列三句话中只有一句是假话,请问:
甲班班长是否懂电子计算机?
三句话可用公式表示如下:
A:
SAPB:
SIPC:
SEP
分析:
B、C两句是矛盾关系,不可同真,必有一假,据题意只有一句是假话,并且锁定在B、C之中,所以A:
SAP必真。
既然甲班所有学生都懂电子计算机,那么班长当然也懂。
十二、下列三句话一真两假,试确定S与P的外延关系。
A:
有S是PB:
有S不是PC:
有P不是S
分析:
A、B两句话是下反对关系,不可同假,必有一真。
据题意,则C:
有P不是S必假,又据矛盾关系可知“所有P都是S”为真,那么S和P的关系是全同关系或真包含关系。
十三、课中作为例题,答案省略。
第四章简单命题及其推理(下)
一、指出下列三段论推理的格和式,并指出其中的大项、中项、小项以及大前提、小前提、结论。
⑴第一格,AAA式,大项:
一定要胜利的,中项:
正义的事业,小项:
我们的事业。
⑵第三格,AAI式,大项:
能导电,中项:
石墨,小项:
非金属,大前提:
石墨能导电,小前提:
石墨是非金属,结论:
有的非金属能导电。
⑶第二格,AEE式,大项:
文学作品,中项:
需要创造艺术形象,小项:
学术论文,大前提;一切文学作品都需要创造艺术形象,小前提:
学术论文不需要创造艺术形象,结论:
学术论文不是文学作品。
⑷第二格,AEE式,大项:
鱼,中项:
用腮呼吸的,小项:
鲸,大前提:
鱼都是用腮呼吸的,小前提:
鲸不是用腮呼吸的,结论:
鲸不是鱼。
二、下列三段论是否正确?
如不正确,违反了什么规则?
⑴首先将负命题调整为规范的性质命题,原三段论改写如下:
凡共青团员都是青年,有的青年工人不是共青团员,所以有的青年工人不是青年。
不正确。
①按一般规则,违反“前提中不周延的项,在结论中也不得周延”的规则,犯了“大项扩大”的错误。
②按各格的特殊规则,这个三段论是第一格形式,违反“小前提必肯定”的规则。
⑵将原三段论必定如下:
有的唯物主义者是马克思主义者,而所有共产主义者都是马克思主义者,因此,所有共产主义者都是唯物主义者。
不正确。
①违反“中项在前提中至少周延一次”的规则,犯了“中项不周”的错误。
②违反第二格规则“二前提中必有一个是否定的”。
①②
⑶不正确。
大前提中的“物质”是集合概念,小前提中的“物质”是非集合概念,该推理犯了“四概念”错误。
⑷不正确。
违反“中项在前提中至少周延一次”的规则,犯了“中项不周错误”,同时违反“两个特称前提推不出结论”的规则。
⑸大前提需要用性质命题变形法加以改写,以使概念统一,原三段论改写如下:
有的快车是带邮件的,下次列车是快车,所以下次列车是一定带邮件的。
这个推理不正确。
①违反“中项至少要周延一次”的规则,犯了“中项不周延”的错误。
②违反第一格“大前提必全称”的规则。
⑹不正确。
中项“甲班同学”在大小前提中都是不周延的,违反“中项至少周延一次”的规则,犯了“中项不周延”的错误,同时违反“两个特称前提推不出结论”的规则。
三、在下列括号内填入适当的符号,构成一个正确的三段论,并写出解题过程。
解题过程:
⑴因为大前提是全称肯定命题,有一个周延的项,能保证中项周延,所以小前提可以是AEIO任一个。
若A为小前提,则不能是第二格,因为第二格要求必须有一个否定前提。
在不违反规则的情况下,可以是第一格:
AAA、AAI式
第三格:
AAI式和第四格:
AAI式。
若E为小前提,则不能是一、三格,因这两格都要求“小前提必肯定”。
所以只能是:
第二格:
AEE、AEO式和第四格:
AEE、AEO式
若I为小前提,则不能是二、四格,因为第二格要求有一个否定前提,第四格有一条规则“若大前提肯定,则小前提必全称”。
所以只能是:
第一格:
AII式和第三格:
AII式
若O为小前提,则不能是一、三、四格,因为一、三格小前提必肯定,第四格任何前提不能是O命题,而只能是第二格:
AOO式。
⑵填空如下:
解题过程:
①小前提不能是否定的,否则将导致大项扩大,也不能是I命题,(两个特称前提推不出结论),所以小前提只能是A命题。
②中项应为小前提的主项,以使中项至少周延一次,S自然是谓项了。
③结论应当是I命题,因S、P在前提中都是不周延的,在结论中也不得周延。
⑶⑷
四、请运用三段论知识,回答下列务题。
⑴题中尚未规定何为大前提,何为小前提,所以可以进行下列两种推理:
有些A是B所有的B是C
所有的B是C有些A是B
有些C是A有些A是C
由给出的二前提可以推出CIA或AIC的结论。
⑵同理,可以进行下列两种推理:
所有的A都不是B所有的C都是B
所有的C都是B所有的A都不是B
所有的C不是A所有的A不是C
(有的C不是A)(有的A不是C)
⑶一、三格要求小前提必肯定,所以只能用二、四格进行推理,形式如下:
⑷根据三段论一般规则,有一个否定前提,结论必否定;有一个特称前提,结论必特称,由此可知,结论既是否定的,又是特称的,即SOP。
⑸三个项都周延两次,这个三段论是EEE式,两个否定前提推不出结论。
所以,正确三段论不能三个项都周延两次。
⑹若结论否定,则大项周延,那么它在大前提中也必须周延,而I命题的主、谓项都是不周延的,这样便会出现“大项不当扩大”的错误,所以大前提不能是I命题。
五、试分析如下一段话,指出这个人在推理时所犯的逻辑错误。
这个人的话中包含一系列错误的三段论:
①“甲生疮,甲是中国人,所以中国人生疮了”(小项扩大)。
②“中国人生疮了,你是中国人,所以你生疮了”(大前提虚假,因为它是前面错误三段论的结论)。
③“卖国贼是说谎的,你是说谎的(省略),所以你是卖国贼”,其中小前提“你是说谎的”是根据错误的前提推出来的,同时这个三段论犯有中项不周延的错误。
④“凡骂卖国贼的都是爱国者(省略),我骂卖国贼,所以我是爱国者”,大前提虚假。
⑤“爱国者的话是最有价值的,我的话是爱国者的话,所以我的话是不错的(最有价值的)”,小前提“我的话是爱国者的话”是从“我是爱国者”推出来的,其真实性同样有待证明。
⑥“我的话是不错的,我的话是‘你是卖国贼’(省略),所以你是卖国贼无疑了”,大前提“我的话是不错的”是从虚假前提中推出来的。
另外,从③~⑥的论辩过程就可以发现,用“你是卖国贼”来论证“我的话是不错的”,又用“我的话是不错的”来论证“你是卖国贼”,这个人原来在玩弄“循环论证”的把戏。
六、设a、b两类,b、c两类分别有以下关系,问a、c两类有什么关系?
⑴a类与b类全异可写成:
“所有a不是b”。
b类与c类交叉可写成:
“有b是c”、“有c是b”、“有b不是c”、“有c不是b”。
用以上性质命题可以组成两个有效的三段论:
所有a不是b有c是b
有b是c所有a不是b
有c不是a有a不是c
⑵a类包含b类可写成:
“所有b是a”、“所有a是b”。
c类包含b类可写成:
“所有b是c”、“所有c是b”。
由上述性质命题可交叉组成8个三段论,其中有6个可以推出结论。
综合a、b两类和b、c两类的关系,其中含有结论:
“有a是c”、“有a不是c”、“有c是a”、“有c不是a”,由此可见,a类与c类是交叉关系。
七、下列各混合三段论的形式是否正确?
为什么?
⑴正确。
没有违反混合三段论的任何规则。
⑵不正确。
违反“前提中的性质命题必须是肯定的”规则。
⑶正确。
没有违反混合三段论的任何规则。
⑷这个推理不是关系三段论,而是直言三段论,推理形式不正确,犯了“大项扩大”的错误。
八、证明题。
⑴若大前提是I命题,小前提是否定命题,则结论否定,大项P周延,而I命题的主项谓项都是不周延的,这样便导致大项扩大。
若大前提是O命题,小前提只能是肯定命题,否则违反“两个否定前提推不出结论”的规则。
总之,若一个三段论的大前提是I命题,则其小前提只能是肯定命题。
⑵若大前提是O命题,则大项扩大。
若小前提是O命题,则中项不周延。
⑶反证:
①若结论全称,则小项S周延,结论中周延的项,在前提中也必须周延,S、M都周延,则小前提必为E命题。
②由于小前提是E命题,则结论应是否定的,大项P周延,P在前提中也必须周延,P和M都周延,则大前提必为E命题。
综上所述,若结论全称,便导致大、小前提均为E命题,而两个特称前提推不出结论,所以,若一个三段论两个中项都周延,则其结论不能是全称的,必然是特称命题。
⑷证明如下:
①若小前提否定,则这个三段论不能是一、三格,只能是二、四格,因一、三格有一个共同的规则“小前提必肯定”。
在二、四格中大项P处于主项位置。
②由于小前提是否定命题,所以大前提必肯定。
③由于小前提否定,则结论必否定(据一般规则“有一个否定前提,则结论必否定”)。
结论否定,则大项P在大前提中必须周延,P又是主项,所以大前提是全称命题。
由②③可知,大前提既肯定又全称,所以是全称肯定命题。
⑸证明如下:
(C、D是矛盾关系)
⑴若C肯定,则A、B均为肯定(若结论肯定,则前提中没有否定命题);
若C肯定,则D否定(C、D是矛盾关系);
所以,A、B、D中有两个肯定命题。
⑵若C否定,则A、B中必有一个肯定、一个否定命题(若结论否定,则前提中必有一个否定命题);
若C否定,则D肯定(C、D是矛盾关系);
所以,A、B、D中有两个肯定命题。
总之,无论结论是肯定命题或否定命题,A、B、D中肯定命题必然有两个。
九、欧拉图解题
首先根据各题的条件,写出其推理形式,再用欧拉图表示结论中S、P外延间的关系。
⑴
或
S、P可能具有的关系:
真包含、交叉、全异关系。
欧拉图如下:
PP
⑵
S、P可能具有的关系:
除全异关系以外的全部关系。
欧拉图省略。
⑶
S、P可能具有的关系:
全异关系。
欧拉图省略。
十、可用判定有效式的方法来判定。
⑴有效⑵有效⑶无效⑷有效
十一、试从对称性和传递性两方面指出下列关系的逻辑性质。
⑴对称、传递。
⑵反对称、传递。
⑶对称、非传递。
⑷对称、反传递。
⑸非对称、传递。
⑹对称、传递。
第五章复合命题及其推理(上)
一、下列命题属于何种复合命题?
请写出其逻辑形式。
⑴p∧q。
⑵p∧q。
⑶有两种情况:
①充分条件假言命题。
没有文化(p),马列主义学不进去(q),逻辑形式为p→q。
有文化(p),马列主义能学进去(q),逻辑形式为p←q。
⑷充要条件假言命题。
p←→q。
⑸本题与⑶题类似,有两种情况:
①必要条件假言命题。
入虎穴(p),得虎子(q),逻辑形式为p←q。
②充分条件假言命题。
不入虎穴(p),不能得虎子(q),逻辑形式为p→q。
⑹相容的选言命题。
p∨q。
⑺不相容选言命题。
p
q。
⑻必要条件假言命题。
p←q。
⑼充分条件假言命题。
p→q。
⑽充分条件假言命题。
p→q。
二、简答下列问题。
⑴A应取真值。
参照下表进行分析,若A取假值,则对应A∨B的值有真有假,不合题意。
若A取真值,则对应A∨B的值为真,符合题意。
而对于B则不考虑其真假,因题中说“对任何B而言”。
以下各题分析方法相同。
A
B
A∨B
1
1
1
1
0
1
0
1
1
0
0
0
⑵A应取假值。
⑶A应取假值。
⑷一个复合命题为真,它的支命题不一定为真,而是可真可假,甚至支命题都假。
如“如果猫会飞,那么猫有翅”。
前后件都是假的,而充分条件假言命题是真的。
⑸“能打开收录机”是“收录机属于甲”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
所以打开了收录机并不足以说明收录机就是甲的,所以审判员回答“不对”。
若甲打不开收录机,而、则足以说明收录机不是甲的,因为“打不开收录机”是“收录机不是甲的”充分条件。
三、下列推理是否正确?
为什么?
⑴不正确。
这是相容的选言推理,肯定否定式是错误的推理形式为。
⑵不正确。
对于充分条件假言推理来讲,否定前件式是错误的推理形式。
⑶不正确。
这是必要条件假言推理的否定后件式,是错误的。
⑷不正确。
充分条件假言推理肯定后件式是错误的推理形式。
四、不改变下列语句的内容,把它们改成充分条件的假言命题。
⑴“除非……不……”,这是必要条件假言命题的正规联结词之一。
用p、q表示支命题,他是运动员(p),他能路过这道沟(q),此命题的逻辑形式为:
p←q。
此形式可转换为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形式:
。
则原命题可改为:
“如果他不是运动员,那么他就不能跳过这道沟”。
转换等值式为:
(p←q)←→(
)
⑵x>3对于x>5来说是必要的,应当用必要条件假言命题表示为:
只有x>3,才会x>5。
若用充分条件假言命题来表示,则为:
如果x≯3那么x≯5,或如果x>5,那么x>3。
转换等值式为:
(p←q)←→(q→p)。
⑶原命题为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前后件为:
不畏艰险的人(p),胜利到达顶点(q),若改为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则为:
如果胜利到达顶点,那么就是不畏艰险的人。
转换等值式为:
(p←q)←→(q→p)。
⑷这是个相容的选言命题。
他会下围棋(p),他会打桥牌(q),逻辑式:
p∨q。
若转换为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其等值式为:
,具体命题是:
如果他不会下围棋,那么他会打桥牌。
五、单项选择题。
⑴d⑵d⑶c⑷c
⑸b(提示:
用真值表方法或写出逻辑式找矛盾关系)。
⑹c(提示:
先以“A并且B”为前提,用联言推理推出结论B,再以“非B或者C”和B为前提,用相容的选言推理否定肯定式推出结论C)。
六、综合题。
⑴①据题意“他们之中背黃书包的人说”,可见黃书包已有人背了,而且不是小蓝。
又据题意,小蓝的书包也不是蓝色的。
用选言推理的否定肯定式,可推出小蓝的书包是白色的。
②根据选言推理的否定肯定式,由小黃的书包不是黃色的,也不是白色的,可推出小黃的书包是蓝包的。
小白的书包颜色应当是去掉白色和蓝色,即黃色。
⑵设:
手表不是在宿命里丢失的(P),手表是在校园丢失的(q),手表是在大街上丢失的(r),出宿命时看过手表(s),有失物招领启事(t)。
调查的情况可用公式表示如下:
a.P→(q∨r);
b.s→P
c.s
d.q→t
e.
推导过程:
①由b+c可推出P;
②由a+①可推出q∨r;
③由d、e可推出
(充分条件假言推理否定后件式);
④由②+③可推出r(选言推理否定肯定式)。
由r真,可知手表丢在大街上。
⑶设:
甲盗窃了财物(P),乙盗窃了财物(q),作案时间不在零点以前(r),零点时商店灯光灭了(s),甲尚未回家(t),乙的证词正确(m),
a.P∨q。
b.P→r。
c.s∧t。
d.m→
。
e.
←
。
推导过程:
①由c推出s。
②由e+①推出m。
③由d+②推出
。
④由b+③推出
。
⑤由a+④推出q。
由q真,可推断乙是盗窃者。
⑷设:
甲不是第一(P),乙不是第二(q),丙不是第三(r)。
三句话表示如下:
A:
P→q
B:
P→r
C:
P
第1种解法:
充分条件假言命题有一个定理,即如果前件P为假,则对于任何后件来说,该充分条件假言命题都是真的。
据此定理,若第3句话C为假,则前两句话均为真,这与该题假设(一真两假)不符,所以,第3句话只能为真,又据一真两的假设,前两句为假。
①由第1句话假可推出
,即乙是第二。
②由第2句话假可推出
,即丙是第三。
③由第3句话真,可知甲不是第一。
甲又不是第二和第三,根据选言推理的否定肯定式,可推出甲是第四。
据此排出如下名次:
丁、乙、丙、甲。
第2种解法是真值表方法。
列出3个变项P、q、r的真值表,写出三句话的真值情况,
p
q
r
P→q
P→r
p
1
1
1
0
0
0
1
1
1
1
1
0
0
0
1
1
0
1
1
0
1
0
1
0
0
1
1
1
0
0
0
1
1
0
0
1
0
1
1
1
0
0
1
1
0
0
1
0
1
0
1
1
1
0
0
0
1
1
1
0
1
1
0
0
0
0
1
1
1
1
1
0
上表第4行显示,3句话一真两假,对应的是:
p真、q假、r假,据此可排定名次为:
丁第1,乙第2,丙第3,甲第4。
PMS
⑸(a)若P不与M全异,则S与P全异;
(b)若S与M全异,则S与P交叉;
(c)S不与P全异,也不与P交叉。
①由(c)推出“S不与P全异”(联言推理分解式)。
②由(c)推出“S不与P交叉”(联言推理分解式)。
③由(a)+①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TYUT 逻辑 题解 2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