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诗》教案设计.docx
- 文档编号:28125610
- 上传时间:2023-07-08
- 格式:DOCX
- 页数:14
- 大小:67.67KB
《木兰诗》教案设计.docx
《《木兰诗》教案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木兰诗》教案设计.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木兰诗》教案设计
8木兰诗
【教材分析】
《木兰诗》是统编语文教科书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古诗。
学生在初一年级上册已接触过古诗词,对古诗词的格式和朗读方法有一定的认识。
《木兰诗》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长篇叙事民歌,与《孔雀东南飞》一起被视为我国南北朝诗歌中的“乐府双璧”。
诗歌记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回朝,建功受封,辞官还家的故事,充满传奇色彩。
《木兰诗》有丰富的人物形象和优美的诗歌语言。
学习这篇文章不仅要分析既有女儿的娇美又有男子的刚健的女英雄木兰的形象,也要仔细品味语言,学习各种修辞手法。
【教学目标】
1.诵读诗歌,识记重点文言词语,梳理课文故事情节。
2.反复诵读诗歌,把握诗歌中人物形象的特点,感受人物的魅力。
3.体会诗歌刚健明朗、质朴生动的民歌情味。
【预习提示】
1.日积月累
(1)我搜集的资料(课文和作者)
(2)我积累的字词(字音和字形)
2.思悟发现
(1)借助注释,阅读课文,试着梳理这首民歌讲述的故事。
(2)课文中哪些句子展现了木兰的英雄气概?
哪些句子表现了木兰的女儿情怀?
(3)读完全文,木兰的哪些品格最让你感动?
(4)读完全文,我的阅读感受是:
3.学贵有疑
预习中,我遇到的困惑是: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初识木兰
导入:
播放豫剧《花木兰》经典片段《谁说女子不如男》。
这段戏文唱出了女子的心声——女子一点都不比男子差。
在家种地纺织、操持家务,在外杀敌立功、保家卫国。
这戏文中为女子鸣不平的人物是谁?
(花木兰)千百年来,花木兰已成为了妇孺皆知的巾帼英雄。
今天,我们就共同走进这个具有传奇色彩的女性形象——花木兰,去听一听她那动人的故事。
(一)老师板书题目:
木兰诗
(二)出示任务:
1.题目“诗”的含义是什么?
(乐府诗)
2.交流搜集到的资料,说说花木兰其人。
(三)预设
1.生通过课下注释①介绍乐府诗;
2.结合预习资料介绍花木兰的故事。
(四)反馈指导:
1.教师补充介绍“乐府诗”及作家。
花木兰是古代时河南省虞城县人。
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屡立战功。
凯归,帝封官嘉奖,木兰不受,欲纳宫中,以死拒之。
唐初,追封为孝烈将军。
人们为纪念她,于唐代修建花木兰祠。
“乐府诗”起源于汉武帝时期,乐府最初是掌管搜集、整理民间歌谣、民间文学的政府部门,后来经历代演变,使乐府诗成为一种独立的文体,称“乐府诗”。
“乐府双璧”:
南朝:
《孔雀东南飞》北朝:
《木兰诗》
2.教师强调:
《木兰诗》并不是郭茂倩写的,他的真实作者无从考证。
郭茂倩收集整理了乐府诗,编成了《乐府诗集》。
过渡语:
同学们,我们在了解“木兰诗”和“乐府诗”之后,一定想进一步知道,这首诗歌写出了一个怎样的木兰?
接下来,我们就走进文本感受花木兰的人格魅力。
二、美读诗歌,读准音韵
(一)听读课文,读准字音
1.教师示范朗读,学生听读,初步识记字音。
2.预设
个别字音来不及记录
3.反馈指导:
(1)学生上黑板板书听读时自己圈画的字词,并为其他同学强调重点。
(2)教师提示学生注意以下加粗字的读音:
注音:
(3)补充课堂笔记,全班齐读字词。
(4)全班齐读诗歌。
(二)个人朗读,读出节奏
导语:
大家诗歌朗读时,字词读音已经比较准确了,但是缺少停顿、重音、语速、语调的处理,让我们再读课文,读出节奏。
1.请大家听朗读水平较好的同学配乐朗读,注意他在语调、语速、停顿、重音方面的优点。
听读的同时在书本上试着用单斜线标出节奏。
理解体会,,提高自己的朗读技巧。
2.预设
学生停顿标注不准确,例如“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3.反馈指导(PPT显示):
(1)唧唧/复/唧唧昨夜/见/军帖
可汗/大/点兵万里/赴/戎机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2)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3)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4)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4.反复朗读练习读准课文节奏,并指名反馈指导,重点注意反馈指导语调、语速、停顿、重音方面。
(三)师生联读,读出韵律
1.导语:
通过以上两个环节的朗读,我们读准字音、读出了诗歌的节奏。
让我们师生合作,读出诗歌的韵律。
出示任务(PPT):
师读: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女齐: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师读: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男齐: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女独: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女齐(重复第二句):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男独: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男齐(重复一遍):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师读: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全班齐读: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女齐: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2.反馈指导:
(1)师生合作朗读后,教师评价,不足之处再次朗读。
(2)小结后自由读,反复练习,读出本首诗的情感。
三、细读诗歌,疏通文意
(一)独立思考,疏通文意
1.学生结合课下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诗文意思。
(二)小组合作,积累文言词语
1.小组讨论交流、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语。
整理好不会的问题,全班交流。
当堂检测:
重点词语意思,古今异义词,尝试韵译诗句。
2.反馈指导:
预设:
(1)重点字词积累
A.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叹息声)B.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织布机只)
C.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中的文告我国古代西北地区民族对最高统治者的称呼)
D.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为了买)E.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早晨晚上)
F.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战事越过)G.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北方打更的器具铠甲)
H.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记功勋位每升一级叫一转有余)
I.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外城扶持)J.磨刀霍霍向猪羊(磨刀的声音)
K.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穿)L.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像云那样的鬓发同“贴”)
M.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动弹迷离靠近、临近怎能)
(2)古今异义(PPT显示)
A.军书十二卷(古义:
多为虚数今义:
数词,十二)
B.愿为市鞍马(古义:
买今义:
市场)
C.从此替爷征(古义:
父亲今义:
父亲的父亲)
D.但闻黄河流水(古义:
只今义:
却)
E.赏赐百千强(古义:
跑今义:
行走)
F.双兔傍地走(古义:
跑今义:
行走)
G.愿驰千里足(古义:
希望今义:
愿意)
H.出郭相扶将:
(古义:
外城今:
姓氏)
(3)诗句韵译(PPT显示)
A.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北方的寒气传送着战士的打更声音,清冷的月光映照着战士的铁甲战衣。
B.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征兵的名册有很多的卷宗,每卷的上面有父亲的名字。
C.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不远万里奔赴战场,关卡高山巧渡如飞。
D.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记功十二级最高,赏赐百千金有余。
3.教师强调:
(1)重点字词积累,采取同桌互查的方式。
目的是以最快的速度、最有效的方法、最大的范围,让全班掌握这些重点字词、课下注释,力求准确、到位。
(2)古今异义现象,在文言文阅读中常会遇到,古代作品中有不少的词与现代汉语词(字)形相同,但它们的词义都是完全不同,这一定要引起特别注意。
注意古今异义的区分,在翻译中才不会出错。
(3)韵译,是指在翻译诗词等有韵脚的文字时,译成的文字也押韵的翻译方式。
句式基本一致,注意韵脚的翻译。
这种翻译要求较高,不同于直译、意译,不仅词义到位,还要讲求押韵。
(三)概括诗歌,体会详略安排
1.仿照教师范例,用四字词语梳理课文的故事情节,批注在每段诗的空白处。
(个人发言)
这首诗在叙事的详略上有什么特点?
这样处理好在哪里?
(小组讨论)
2.预设:
学生归纳:
停机叹息、从军缘由、征途思亲、征战沙场、凯旋辞官、团聚改装、设喻回答
小组讨论:
停机叹息——略写;从军缘由——详写;出征准备——略写;征途思亲——详写,详写女儿情态;征战沙场——略写,略写英雄气慨;凯旋辞官——详写;团聚改装——详写;设喻回答——略写。
归纳好处(作用):
(在内容上)突出木兰的儿女情态,丰富了木兰的英雄性格,使得人物形象真实感人。
(在结构上)详略得当,使全诗显得简洁紧凑。
3.反馈指导:
总结:
详略安排是为文章的中心服务的:
突出中心——详写;有关中心——略写;无关中心——不写。
本文突出的是对木兰孝敬父母、热爱家园、勇于担当重任的性格的颂扬;隐含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祝福,对战争的冷淡和远离。
四、品读诗歌,感受人物
(一)品读诗歌,说说木兰是一个的形象,从文中看出。
(结合诗文内容,勾画具体句段,分析人物性格特点,把握人物形象)
(二)预设: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勤劳孝顺
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愿”——勇敢坚毅,忠孝两全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勇敢坚强
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不慕高官厚禄,热爱和平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俏皮活泼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机智谨慎……
(三)反馈指导:
要结合具体文章内容来分析,脱离文本的分析没有说服力。
(四)小结:
木兰既是普通人、平民少女、娇美的女儿,又是奇女子、巾帼英雄、矫健的勇士。
她既勤劳孝顺又勇敢坚毅,既淳厚质朴又机敏活泼,既热爱亲人又报效国家,不慕高官厚禄而热爱和平生活。
她既有英雄气概,又有儿女情长,是一个鲜活而丰富的人物形象。
五、细读诗文,探讨修辞
(一)小组讨论,解决问题
学生任选一题,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各组选代表就其中一题发表自己的看法。
通过自评、互评、师评,选出发言最好的小组。
PPT显示题目:
A.第三段用排比的句子把东西南北市都写到了。
为什么不在一个地方买齐东西?
这样写繁琐吗?
B.第5自然段写木兰辞官还家,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表现木兰的什么情操?
C.第6段写木兰回家与亲人团聚,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表现了她怎样的心情?
D.结尾附文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E.说说下列句子各有什么句式特点,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并找一些类似的例子。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复沓)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顶针、顶真)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对偶)
(二)预设:
A.乐府诗常用的一种写法——铺排。
渲染战前紧张的气氛,战事紧迫,家人对木兰从军的重视。
B.运用夸张、对偶。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写出木兰功劳之大,天子赏赐之多,木兰辞官不就,表现她不图功名利禄,向往和平的劳动生活的高尚情操。
C.运用了排比、对偶、互文。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运用排比,渲染了全家团聚、欢乐的气氛;“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运用对偶、互文,表现她那种欣喜若狂的心情、俏皮爱美的本性。
D.运用比喻,反问。
再一次表现木兰的机智谨慎,表达对木兰的赞美。
E.
(复沓)
(顶针、顶真)
(对偶)
(三)反馈指导:
1.理解各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及作用,并能举例说明。
A.复沓:
又叫复唱,指句子和句子之间可以更换少数的词语,是诗歌或散文创作中常用的一种艺术表现手法;它可以起到突出思想,强调感情,分清层次,加强节奏和提醒读者等效果。
举例: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引出下文“所思”“所忆”为何?
强调后文的花木兰是为了军书中让父亲从军的命令而担心、忧虑。
)
B.顶针(真):
亦称联珠、蝉联,是一种修辞方法,是指上句的结尾与下句的开头使用相同的字或词,用以修饰两句子的声韵的方法。
注意:
使用这个方式时,毋须限制上下句的字数或平仄,但上下句交接点一定要使用相同的字或词。
举例: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征兵文书很多卷,每卷都有父亲名。
不仅突出了征兵名册上父亲名字反复出现、出征已成定局的事实,而且音韵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
)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胜利归来朝见天子,天子坐在明堂论功行赏。
突出木兰凯旋而归的接受天子封赏的无上荣耀,让人为之一振。
)
C.对偶:
结构相同,字数相等的两个短语,句子或句子成分,相称地排列在一起表达相似、相反或相关的意思。
它节奏鲜明,音调铿锵,上口入耳,很有感染力。
举例: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上下两句结构相同,字数相等,上下句词性也一致,“对镜”与“当窗”“帖”与“理”,“花黄”与“云鬓”对称,写出木兰恢复女装的欢乐情绪。
)
旦辞……暮宿……不闻……,但闻……,旦辞……暮至……不闻……,但闻……(这是对偶句,但句中又有对偶,反复咏叹,写出木兰思亲之情和英雄气概。
)
D.排比:
它是由几个(一般有3个或3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短语,句子或句子成分排列组成,来增强语势,表示强调或逐层深入。
举例: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渲染归来的喜悦,强调回家的兴奋。
)
爷娘闻……;阿姊闻……;小弟闻……(表现亲人相聚时的热烈气氛。
)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用排比句看似不合情理,但却渲染了战争气氛和离家出征前准备工作的紧张。
)
E、比喻:
比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
反问:
反问是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以加重语气的一种修辞手法。
反问只问不答,人们可以从反问句中领会别人想要表达的意思。
反问也叫激问、反诘、诘问。
举例: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作者用兔作喻,从侧面赞扬了木兰的机智、聪明。
运用反问,巧妙地解答了木兰女拌男装的奥秘,妙趣横生而又令人回味无穷。
)
2.理解“互文”这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及作用,并能准确翻译诗句。
互文:
古诗文中,为了使语言简洁,上文中省去下文中将出现的词语,下文中省去上文中出现过的词语,读者要把上下文联系起来,使之参互成文,合而见义。
这种上下文“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现象,修辞上叫“互文”。
翻译句子:
A.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翻译:
到集市上四处买东西。
B.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翻译:
将军壮士有的百战死,将军壮士有的十年归。
C.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翻译:
开我东阁西阁门,坐我东阁西阁床。
D.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翻译:
当窗对镜理云鬓、帖花黄。
(四)总结:
全诗运用复沓、排比、比喻、夸张、互文等修辞手法,例如,“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以及木兰购鞍马东西南北都跑遍等,都起着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的作用。
全诗大半是类似的复沓、铺排式的语句。
运用这种手法,使这首诗歌的人物刻画、感情意蕴、音韵节奏等都具有浓郁的民歌情味,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六、拓展延伸,美德传承
(一)提问
今天我们学了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感人故事,不禁对巾帼女英雄肃然起敬。
你还知道哪些历史上女中豪杰的故事?
(二)预设
1.戏曲及小说《杨家将》中女英雄:
穆贵英挂帅破天门
2.宋代著名抗金女英雄:
梁红玉击鼓战金山
3.明末农民起义军领袖:
红娘子起义赴疆场
学生体会女英雄气概:
欣赏图片,齐读故事,读出对女英雄的敬佩之情。
(三)小结
前面女英雄的故事虽离我们时间久远,但历久弥新。
她们都有一个共同点:
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我们说到爱国时,可能有同学们会想到:
那就是扛枪打仗甚至是为国捐躯,或者是在洪水中抢救人民的生命财产,又或者是在更危险的时候为了人民的利益献出自己的生命。
爱国,这个词语它有着无上的荣光和沉重的分量。
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是新时代的爱国少年。
七、总结全文,激荡情怀
《木兰诗》这首叙事诗塑造了花木兰这个不朽的女英雄形象。
她既是一个云鬓花黄的少女,又是一个金戈铁马的战士。
在国家需要的时候,她挺身而出,驰骋沙场,立下汗马功劳。
得胜归来之后,她又谢绝高官,返回家园,重新从事和平劳动。
她爱亲人也爱国家,把对国家对亲人的责任融合在一起。
木兰的形象,集中体现出中华民族的勤劳、善良机智、勇敢、刚毅、敦朴的优秀品质。
与其说我们赞美女英雄,不如说我们喜欢这个真正的,有血有肉的女孩子,她所做的一切都在表现一个主题:
我们热爱和平,我们远离战争!
附:
板书设计
木兰诗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木兰诗 木兰 教案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