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鞍山市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纲要.docx
- 文档编号:28120849
- 上传时间:2023-07-08
- 格式:DOCX
- 页数:10
- 大小:22.87KB
马鞍山市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纲要.docx
《马鞍山市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纲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鞍山市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纲要.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马鞍山市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纲要
马鞍山市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纲要
马鞍山市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纲要
(征求意见稿)
现代物流业作为降低原材料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以外的第三利润源,在全球范围内已获得了迅速发展。
作为极具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现代物流业正在迅速成长为促进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特别是推动第三产业快速增长的主要力量,其发展水平和质量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
为此,本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实现“两个率先”目标为主线,按照《马鞍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和《马鞍山市服务业跨跃式发展实施纲要》的总体要求,结合马鞍山城市建设总体布局和综合交通规划编制本《规划纲要》。
一、我市物流业发展基本情况
(一)发展现状
工业经济持续增长,工业物流需求进一步扩大。
2007年全市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91.11亿元,总量居全省第2位。
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842.03亿元,其中钢铁、汽车、电力、机械、建材、轻工、纺织和化工等八大重点行业实现工业总产值764.86亿元。
与此同时,适应市场需求的工业产品产量保持较快增长。
2007年生产铁矿石1019.15万吨,各类钢、铁、材3993万吨,专用汽车辆5641辆,发电108.19亿千瓦时,机制纸及纸板48.91 万吨,服装1436.72万件,啤酒84952千升。
工业的持续、快速发展,推动了工业原材料、产成品的内外流动,扩大了工业物流需求的规模。
商贸经济快速增长,商贸物流需求崭露头角。
随着一批国内外知名商品零售企业、建材大市场纷纷落户马鞍山,我市的商业氛围和环境得到了进一步改善,消费市场日趋繁荣。
2007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86.53亿元,外贸进出口总额23.5亿美元。
在高新技术产品和机电产品出口双双快速增长的推动下,外贸出口增长强劲,全市出口总额达8.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6%。
国内商业和对外贸易的持续增长,推动了我市商贸物流需求加速扩张。
农村经济发展加快,农副产品物流需求稳中有升。
“十一五”以来,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加快,农业基础地位得到加强。
2007年,全市主要农副产品产量合计约为76万吨,其中粮食总产量45.88万吨,油料产量为4.52万吨,棉花产量为5231吨,蔬菜15.68万吨,肉类总产量为2.79万吨,水产品产量为6.68万吨。
总体来看,我市农副产品物流量呈现小幅增长的平稳发展态势。
物流企业实力逐步壮大,竞争力逐渐增强。
我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了物流企业的成长壮大,其竞争能力也得到了有效提升。
一些综合实力较强的物流企业开始出现,其中一些依托大企业做配套服务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尤为突出,如为马钢、华菱、山鹰、圣戈班、回转支承等大中型企业服务为主的长运集团、港口集团、联运公司、快捷物流等。
随着“十一五”期间马钢、华菱、山鹰等一批企业产能的进一步扩大,我市物流企业的发展空间将会得到进一步拓展,实力将会得到进一步增强。
货运量持续增长、物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渐显现。
“十五”以来,我市物流业保持较快增长。
货运总量由2001年的838万吨猛增到2007年6900万吨,年均递增42%。
物流业增加值从2001年8.01亿元增加到2007年的近30亿元,年均增长24.6%。
其中2007年物流业增加值比上年增加了32%,超过GDP增长率近14个百分点。
十五”期间物流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比重“基本保持在13%左右,2006年上升到16%,2007年则进一步上升到19%,物流业在整个经济中的地位正逐步得到提升。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工商企业对物流外包认识不到位,存在着“重生产、轻物流、重自给、轻外协”的思想,相当一部分企业停留在传统物流层面;二是我市现有物流企业和物流设施规模较小、服务功能单一、缺乏综合竞争实力;三是物流人才培养滞后,物流专业人才普遍匮乏;四是物流发展环境有待改善,物流管理体制改革尚需进一步深化。
二、我市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条件
1.良好的外部环境,为现代物流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一是国家和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
“十五”以来,国家及相关部委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旨在扶持物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并在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中首次提出优先发展交通运输业,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
南京都市圈、安徽沿江城市群也把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作为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工作重点,共同打造区域现代物流圈。
与此同时,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我市物流业的发展,已在“十一五”规划中把物流业作为服务业的发展重点加以扶持。
二是国际、国内产业梯度转移的良好机遇。
当前部分制造业和服务业由东南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给中部地区崛起带来了机遇。
在新一轮的产业梯度转移过程中,作为安徽省最具备与长三角对接条件的城市之一,我市现代物流业发展将面临良好的外部发展机遇。
三是区域经济发展对物流形成的强大需求。
据统计,2007年长三角地区16个城市共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6672亿元,南京都市圈八市经济总量超过7668亿元。
如此大的经济总量为这一地区现代物流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作为紧邻和处于这两大经济圈的马鞍山市,无疑具备了发展现代物流业的得天独厚条件。
随着长三角经济进一步向中部腹地扩展,以及《南京都市圈共同发展行动纲领》、《安徽沿江城市群“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纲要》的逐步实施,我市的投资环境将会得到进一步改善,发展现代物流业的条件将更加优越。
2.独特的区位优势,为现代物流业发展提供了便利的基础条件
我市市临江近海,紧邻目前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区域性经济实体之一的长三角,属于南京都市圈中的核心层,沿江城市群的重要成员,是安徽省“东向”战略的东大门,沿江开发的经济主战场,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
作为工业之城、绿色之城、港口之城和安徽“东向”战略的门户、南京都市圈核心城市和“马芜铜”经济带的重要成员,距离上海仅3个小时高速路程,到南京市区和禄口国际机场只需30分钟左右;沿江铁路、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宁铜铁路贯穿全境,与京沪、京九、皖赣、宣杭等铁路干线相连;长江马鞍山港是天然深水良港、国家一类口岸,对外籍轮开放,可停靠万吨级船舶。
随着长江大桥和城际铁路的建成通车,我市发展物流业的区位优势将更加突出。
3.强劲的内部需求,为现代物流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十一五”以来,我市经济继续保持又好又快发展,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地区生产总值连续突破400亿元和500亿元大关,2007年达到了540亿元。
全市人均GDP达5600美元,继续位居全省首位。
固定资产投资继续保持较快增长,2007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为331.34亿元,投资额位居全省第3位。
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2007年全市三次产业结构为3.8:
67:
29.2。
随着我市“工业强市”战略的逐步实施,马钢、山鹰、海螺、蒙牛、雨润等一批重点建设项目产能的逐步释放,一批重大招商引资项目的相继投产,我市的工业化进程将会进一步加快,经济总量将进一步放大。
预计到2015年,全社会物流总量将达到4000亿元,物流增加值将达到120亿元,货运总量将达到1.5亿吨。
如此巨大的物流需求,无疑为我市物流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三、加快我市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发展定位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实现“两个率先”目标为主线,充分发挥我市区位、交通、产业优势;坚持规划先行、合理布局、整合存量与优化增量并重,大力推进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物流综合服务体系,优化物流发展环境;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以信息技术为手段,运用供应链管理思想积极改造、提升传统物流业;积极引进和培育现代物流企业,促进企业内部物流社会化,降低社会物流成本,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努力把我市建设成为皖江钢铁特色物流中心、泛长三角地区重要的物流节点城市。
(二)发展定位
1.立足本地、辐射周边的服务业主导产业。
物流业作为生产性服务业,在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动经济增长,提高综合竞争力方面的作用日显重要。
从我市实际来看,物流业占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已接近20%,并呈逐年增加趋势。
随着我市以及区域经济的不断发展,物流需求将会进一步增加,物流在服务业中的主导地位将日渐显现。
2.立足长三角、辐射全中国的皖江钢铁特色物流中心。
作为一个以钢铁为主的工业城市,钢铁经济在我市的经济结构中占据着主导地位。
随着国家《钢铁产业发展政策》的逐步落实,马钢在泛长三角中的地位将得到进一步提升,因此建立“立足长三角,辐射全中国的皖江钢铁特色物流中心”既十分必要,又完全可行。
3.皖江城市群物流中心、南京都市圈物流次中心,泛长三角物流体系中的重要节点。
作为皖江城市群核心,南京都市圈重要成员,地处经济高速增长、产业结构急剧变迁的长三角经济区的边缘,马鞍山理应成为皖江城市群物流中心。
同时,随着长三角产业逐步向中部梯度转移,马鞍山作为承接转移最便利的城市,其南京都市圈物流次中心,泛长三角物流体系中的重要节点地位将会得到逐步确立。
四、我市现代物流业发展目标
依托我市区位优势和产业特色,重点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和信息平台建设;规范物流市场秩序,优化物流发展环境;壮大物流产业规模,引进和培育一批具有现代物流服务品牌和核心竞争力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形成规模化、专业化的现代物流企业群;建立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体系健全、结构合理、高效便捷和特色显明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
到“十一五”期末,全市物流业实现增加值年均递增20%左右,物流业在服务业中的地位逐年提升,全社会物流成本逐年下降,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基础框架基本建成。
到2015年,物流业增加值在2010年基础上实现翻一番,年均递增15%以上;物流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0%以上,物流业成为推动第三产业增长的主要力量和地方经济的支柱产业,形成立足本地、服务周边、面向全国的泛长三角重要的物流节点。
五、我市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空间布局
(一)空间布局依据
1.我市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状况和区域经济发展趋势对物流的需求;
2.城市建设总体布局和综合交通规划;
3.我市产业布局和产业结构特点;
4.整合利用现有和即将开发的物流资源;
(二)空间布局
我市物流业发展的空间布局是:
一基地、两园区、三中心,简称为“123”。
1.一基地:
沿江港口物流基地
以港口集团、长江港口现有物流资源为支撑,依托中心港区、人头矶等七大港区,建成以大宗原材料和产成品的中转、仓储、加工配送以及集装箱业务等综合物流服务为主的沿江港口物流基地。
规划区域:
长江自上而下沿江区域带,上自姑溪河港区、下至慈湖港区。
纵深规划控制在距离岸线800-1000米。
2.两园区:
马鞍山钢铁物流园区和马鞍山综合物流园区
(1)马鞍山钢铁物流园区
充分发挥港口、公、铁路综合交通优势,立足马钢,依托现有钢材经销商和钢材加工、仓储、运输配送企业,在慈湖经济开发区和金家庄工业集中区集聚形成以钢铁特色物流为主,集钢材贸易、包装仓储、回收拣选、加工配送、钢铁信息服务和钢铁电子商务等高端物流服务为一体的,兼顾现有工业企业的钢铁物流园区。
规划面积:
1000亩。
(2)马鞍山综合物流园区
依托现有物流企业,在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南区、雨山工业园、当涂经济技术开发区、新桥新区规划建设以工业原材料、半成品、产成品物流为主,集汽车及其零部件物流、食品冷链物流、机械加工及金属制品加工物流、纺织服装物流、磁性材料物流等为一体的,服务于全市及周边地区的工业企业综合物流园区。
规划面积:
1500亩。
3.三中心:
花山商贸物流中心、安民农副产品集散中心、博望刃模具集散中心
(1)花山商贸物流中心
依托现有大型连锁超市、商贸企业、建材批发市场,联合物流服务商在花山工业集中区以南、马濮路以北、霍里山大道以西(毗邻花山工业集中区),规划建设一个集现代仓储、商品批发、终端配送,以及商品会展、商务洽谈和商贸信息服务为一体的、兼顾花山集中区的具备综合服务功能的、服务本市辐射长三角的商贸物流中心。
规划面积:
500亩。
(2)安民农副产品集散中心
将现有安民市场扩建成为集农副产品批发零售、仓储包装、加工配送、产品检测、信息发布等具备增值服务功能的、服务全市的农副产品集散中心。
规划面积:
140亩。
(3)博望机械刃模具集散中心
依托博望机械刃模具专业市场,规划建设一个集仓储配送、加工包装、产品交易、商务会展、综合服务、信息发布为一体的、立足本地服务国内外的机械刃模具集散中心。
规划面积:
400亩。
六、加快我市现代物流业发展的主要任务
1.加快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建设规划方案中各类物流节点的内外部道路(包括外部与主干线连接通道和内部主要通道)、管线(包括必要的供水、污水、通讯、供电等管线)等市政设施、口岸功能配套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
重点建设和改造沿江物流带和钢铁物流园区外部通道,充分利用宁芜铁路、205国道、314省道、宁马芜高速、禄口机场通道、长江黄金水道以及马鞍山长江大桥等重要交通设施拓展辐射范围,构筑高效畅达的物流基础设施网络。
2.推进现代物流体系建设
推动物流企业引入现代物流理念,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与管理手段,创新经营管理机制,加快传统物流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的转变。
鼓励生产制造型企业按照分工协作的原则,剥离或外包物流功能,运用供应链管理和信息技术,整合企业物流资源,实现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的一体化运作,提高制造业物流发展水平。
加快发展商贸服务业物流配送体系,完善城市物流配送功能,促进商业物流发展。
完善物流网络,发展多式联运业务,不断提高公路、铁路货运配载的信息管理水平。
以南京经济圈为依托,扩大对中西部物流的辐射能力。
整合公路、铁路、水路等运输资源,加强宏观协调,形成综合物流服务体系。
3.构筑现代物流信息系统
坚持“政府引导,多方参与”原则,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生产流通企业和物流企业加强物流信息平台建设。
引导企业发展电子商务,实现订单处理一体化、仓库管理职能化、货物跟踪全程化、客户咨询自动化,提升企业的物流管理水平。
建立健全物流信息交换标准体系,整合各系统物流信息资源,构建由公共物流管理信息、物流业信息交换和行业、企业物流信息处理三个层次组成的公共物流信息平台。
推进公共物流信息平台与电子政务系统、行业和企业信息系统及其他区域物流信息平台间的互联互通,实现资源共享、数据共用。
4.促进物流增长方式转变
以培育大型企业为重点,提高物流企业竞争力。
促进现有运输、仓储、货代等行业进行服务延伸和功能整合,加快传统物流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的转变;鼓励工商企业与物流企业整合供应链,加快物流社会化和专业化进程;吸引国内外知名物流、货代企业进入我市;鼓励传统物流企业通过参股、兼并、联合、合资、合作等多种形式进行资产重组,培育一批服务水平高、竞争力强的大型专业物流企业;鼓励民营资本进入物流领域,增强行业活力;鼓励物流企业积极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提高管理水平,创新管理方法,提高服务质量,促进物流增长方式转变。
5.加强物流标准化建设
积极引导企业在物流设施、设备选用和更新期间,以国家推荐的标准进行改进。
生产企业与物流企业在实施物流信息系统时,采用国家推荐的代码、文件格式、接口标准,以及物流操作程序与规范。
通过在有条件的企业内,逐步采用GPS、GIS、WMS、RFID等物流信息技术,实现运输合理化、装卸机械化、控制可视化等,促进物流运作的无缝化连接,有效整合物流网络节点与通道,提高物流网络体系的运行效率。
6.推进物流金融服务
物流金融服务是物流与金融相结合的产物,其不仅能提高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服务能力,经营利润,而且可以协助企业拓展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提高资本的使用效率,同时也为商业银行创造了盈利空间。
结合国内运作实践,积极推进代客结算、仓单质押和保兑仓三种物流金融服务模式。
同时,引导和规范有条件的物流企业开展其它形式的物流金融业务,使“物流银行”的金融业务真正实现银行、生产企业、物流企业三方的共赢。
七、加快我市现代物流业发展的保障措施
1.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和推动作用,建立统一协调的现代物流管理体制。
参照国家的模式,成立市发改委牵头,财政、商务、国税、地税、交通、人行等部门共同参与的现代物流工作协调领导小组。
市政府主管领导担任领导小组组长,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发改委。
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能是:
负责我市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的实施;研究和制定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扶持政策;统一研究协调全市物流业发展的重大问题等。
2.营造有利于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社会环境。
进一步强化为发展现代物流产业服务的观念,着力发挥政府的组织、协调、规划的职能,重点是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物流业发展规划的实施,物流市场法律法规的完善等。
建立公平、开放、有序、规范的物流市场环境,完善低成本的金融、法律、信息、外贸、工商、税务等配套服务体系,积极帮助企业解决在跨地区经营中遇到的工商登记、办理执照、统一纳税、进出口通关查验货物方面的困难,逐步建立与国际接轨的现代物流服务管理体系。
3.落实重点物流建设项目。
以重点物流项目为抓手,推动我市物流业的快速发展。
对落实的重点物流项目,建立多元投入机制。
通过加大物流项目招商引资力度,积极支持有一定知名度的国内外物流企业进入我市物流市场,参与物流基础设施建设,鼓励物流企业与外商合资、合作建设物流项目。
对落实的重点物流项目,按照有关规定在资金、政策、税收、用地等方面予以重点支持,确保其能尽快地发挥效益。
4.建立“物流业发展引导资金”。
市财政每年安排500万元资金作为“物流业发展引导资金”,专项用于符合规划的物流园区、物流信息系统、仓储设施、重点物流项目开发建设的贴息、担保。
同时拿出一部分资金用于物流人才的引进与培养。
5.加快人才培养,为物流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针对我市当前物流人才短缺的状况,采取多种形式加速人力资源开发。
一是通过短期培训、在职培训,尽快实现物流从业人员知识更新;二是鼓励物流企业与物流研究咨询机构进行技术融合,形成利益共同体,通过物流策划、服务咨询,借用“外脑”,尽快提高物流运作水平;三是促进产学研结合。
充分利用我市安工大的师资和人才优势,培养一批熟悉物流业务,具有跨学科综合能力的物流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
6.加快新技术应用,为物流产业升级提供技术支撑。
在着力打造城市物流信息公共平台的同时,积极鼓励物流企业提高行业自主创新能力,推广先进物流技术应用,并在政策上给予更多的支持。
通过推广应用先进、适用的现代物流技术和装备,推进机械化、自动化和信息化进程,提高物流企业的整体运作和管理水平,从而为提高我市物流企业的效率,实现物流业的产业升级,提高物流企业竞争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马鞍山市 现代 物流 发展规划 纲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