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docx
- 文档编号:28119630
- 上传时间:2023-07-08
- 格式:DOCX
- 页数:23
- 大小:31.96KB
建筑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docx
《建筑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建筑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
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
前言
建筑工程质量通病是个长期的、涉及面广的而又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环节,质量通病重在预防,一旦产生质量通病,甚至酿成事故,即使尚可补救,但已造成损失,留下缺憾,事后处理,实属无奈,亡羊补牢,终究不是上策。
住宅工程质量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提高工程质量,消除各类质量通病,改善居住环境和居住功能,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要求。
针对工程特点对工程质量通病在施工中事先采取周密的预防措施,做到未雨绸缭,防患于未然,确保工程质量。
第一章主体结构工程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
模板工程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
1.轴线位移
通病现象:
柱、墙实际位置与建筑轴线位置有偏移
预防措施:
a.模板轴线测放后,组织专人进行技术复核验收,确认无误后才能支模。
b.墙、柱模板根部和顶部必须设可靠的限位措施,如采用现浇楼板混凝土上预埋短钢筋固定钢支撑,以保证底部位置准确。
c.支模时要拉水平、竖向通线,并设竖向垂直度控制线,以保证模板水平、竖向位置准确。
d.根据混凝土结构特点,对模板进行专门设计,以保证模板及其支架具有足够强度、刚度及稳定性。
e.混凝土浇筑前,对模板轴线、支架、顶撑、螺栓进行认真检查、复核,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处理。
f.混凝土浇筑时,要均匀对称下料,浇筑高度应严格控制在施工规范允许的范围内。
2.粱模板
通病现象:
粱身不平直、粱底不平及下挠、粱侧模炸模、局部模板嵌入柱粱间、拆除困难。
防治措施:
a.支模时应遵守边模包底模的原则,粱模与柱模连接处,下料尺寸一般应略为缩短。
b.粱侧模必须有压脚板、斜撑、拉线直后将粱侧钉固。
粱底模板≥4M时按规定起拱,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起拱高度宜为全跨度的1‰~3‰。
c.混凝土浇筑前,模板应充分用水浇透。
3.柱模板
通病现象:
炸模、断面尺寸鼓出、漏浆、混凝土不密实,或蜂窝麻面、偏斜、柱身中间柱模偏位。
防治措施:
a.根据规定的柱箍间距要求加固;
b.成排柱模支模时,应先两端柱模,校直与复核位置无误后,顶部拉通长线,再立中间柱模;
c.四周斜撑要牢固;
d.浇筑砼时,速度不宜过快,一次浇灌高度不得超过40㎝,振捣不宜过分。
4.板模板
通病现象:
板中部下挠,板底混凝土面不平。
防治措施:
a.楼板模板厚度要一致,搁栅木料要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搁栅面要平整。
所有搁栅均刨至统一尺寸;
b.支顶要符合规定的保证项目要求;
c.模板按规定起拱。
混凝土工程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
1.蜂窝
产生原因:
振捣不实或漏振;模板缝隙过大导致水泥浆流失,钢筋较密或石子相应过大。
预防措施:
按规定使用振捣器。
停歇后再浇捣时,新旧接缝范围要小心振捣,模板安装前应清理模板表面及模板拼缝处的浆,才能使接缝严密。
若接缝宽度超过2.5mm,应予填封,地板钢筋过密时应选择相应的石子粒径。
2.露筋
产生原因:
主筋保护层垫块不足,导致钢筋紧贴模板,振捣不实。
预防措施:
钢筋垫块厚度要求符合设计规定的保护层厚度,垫块放置间距适当,钢筋直径较小时垫块间距宜密些,使钢筋下沉挠度减少;使用振捣器必须待混凝土中气泡完全排除后再移动。
3.麻面
产生原因:
模板表面不光滑;模板湿润不够;漏涂隔离剂。
预防措施:
模板应平整光滑,安装前把粘浆清除干净,并满涂隔离剂,浇捣前对模板要浇水湿润。
4.孔洞
产生原因:
在钢筋较密的部位,混凝土被卡住或漏振。
预防措施:
对钢筋较密的部位应分次下料,缩小分层振捣的厚度;按照规程使用振捣器,特殊部位采用Φ35小直径振捣棒仔细振捣。
5.缝隙及夹渣
产生原因:
施工缝没用按规定进行清理核浇浆,特别是台阶面及墙根处。
预防措施:
在墙模施工缝面位置开100mm×100mm出“口”模板,以清除杂物,墙模板脚应留≥200mm×200mm模板,墙按≤1000mm设置。
浇筑混凝土前应全面检查,清除模板的杂物和垃圾。
6.墙底部缺陷(烂脚)
产生原因:
模板下口缝隙不严密,导致漏水泥浆,或浇筑前没有先浇灌足够50mm厚以上水泥砂浆。
预防措施:
模板缝隙宽度超过2.5mm应予填塞严密,特别防止侧板吊差;浇筑混凝土前先浇筑50~100mm厚的水泥砂浆。
7.粱柱结点处(接头)断面尺寸偏差过大
产生原因:
柱头模板刚度差,或把安装柱头模板放在楼层模板安装的最后阶段,缺乏质量控制和监督。
预防措施:
安装粱模板前,先安装粱柱接头模板,并检查其断面尺寸、垂直度、刚度,符合要求方允许接驳粱模板。
8.楼板表面平整度差。
产生原因:
振捣后没有用拖板、刮尺抹平;斜水部位没有用符合尺寸的模具定位;混凝土未达终凝就在上面行人和操作。
预防措施:
浇捣楼面应提倡使用拖板或刮尺抹平,跌级要使用平直、厚度符合要求的模具定位;混凝土达到1.mpa后才允许在混凝土面上操作。
9.轴线位移,螺孔、埋件位移
产生原因:
模板支撑不牢,埋件固定措施不当,浇筑时收到碰撞引起。
预防措施:
基础混凝土是属于厚大的构件,模板支撑系统要予以充分考虑混凝土捣至螺孔底时,要进行复线校对,及时纠正。
浇筑混凝土时应在螺孔周边均匀下料,对重要的预埋螺检尚应采用钢架固定。
必须时二次浇筑。
10.混凝土表面不规则裂缝
产生原因:
一般是淋水保养不及时,湿润不足,水分蒸发过快或大构件温差收缩,没有执行有关规定。
预防措施:
混凝土终凝后立即进行淋水保养;高温或干燥天气要加麻袋草袋等覆盖,保持构件有较久的湿润时间。
11.缺棱掉角
产生原因:
投料不准确,搅拌不均匀,出现局部强度低;或拆模板过早,拆模板方法不当。
预防措施:
指定专人监控投料计量准确;搅拌时间要足够;拆模应在混凝土强度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有不应在拆除模板而受损坏时方能拆除。
拆除时对构件棱角应予以保护。
12.钢筋保护层垫块脆裂
产生原因:
垫块强度低于构件强度;放置钢筋时冲力过大。
预防措施:
垫块的强度不得低于构件强度,并能抵御钢筋放置时的冲击力,当承托较大的钢筋时,垫块中应加钢筋或钢丝增强;垫块制作完毕应浇水养护。
13.塑性沉降裂缝
产生原因:
在施工过程中,砼在塑性阶段无任何强度时,有一基础和砼自身沉降,模板胀动或砼表面出现较厚泌水情况时发生的。
这种裂缝,一般较宽且深,对于沿着水平筋出现在这种纵间裂缝,是引起钢筋锈蚀的一个主要原因,对结构存在一定的不安全隐患。
防治措施:
控制砼的水灰比,加强振捣,对模板及支撑刚度加强。
14.塑性收缩裂缝
产生原因:
在砼即将凝固前,当多余水从混凝土表面以极快速的速度蒸发掉形成的,以及砼在硬化期间成硬化后在表面尚出现的裂缝。
防治措施:
a.在炎热环境中降低表面的温度。
b.施工用料采用中粗砂,石子的粒径采用5-31.5㎜,砼掺加减水剂,减小砼施工用料的收缩。
c.浇筑后及早进行覆盖表面,及早洒水养护。
15.温差应力产生的裂缝
产生原因:
在施工期间引起的温度裂缝,一般是由于水泥水化热或因环境温度过高引起的,一般于结构截面垂直。
防治措施:
a.可用钢筋来加强,配置分部均步的细钢筋。
b.采用低水化热的水泥。
c.采用冷却措施和散热办法使浇筑温差控制在20℃。
16.因配钢筋不当引起的开裂
产生原因:
钢筋保护层太薄,上层钢筋网空隙太大,数量较少,钢筋被踩踏下沉,支撑拆除过早等原因引起的裂纹。
防治措施:
a.钢筋网的间距不能太大,局部应增加构造钢筋。
b.在浇筑砼时钢筋整理,专人值班,被踩踏下沉的钢筋应复原。
钢筋工程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
1.钢筋加工
通病现象:
钢筋下料长度不准箍筋歪斜扭曲,绑扎间距不均,钢筋贴模板,负筋下榻等。
预防及纠正措施:
a.指派熟练工人操作钢筋机械,定期校核调直机的计量部件。
b.加工箍筋时一次性加工个数不宜过多。
c.粱板及墙柱钢筋绑扎时,先划线,后绑扎,严格按线绑扎。
d.严格用按规定厚度的具有足够强度的混凝土垫块将粱板钢筋垫起,墙柱钢筋的保护层垫块绑扎牢固。
e.板面负筋要用固定马凳垫起,数量要足够,绑扎要牢固,避免踩踏。
2.钢筋电渣压力焊
现象:
a.焊接接头的轴线偏移大于0.1d或超过2㎜;
b.接头弯折角度大于4°。
防治措施:
a.钢筋端部歪扭不直和不直部分在焊前应采用气割或矫正,端部歪扭的钢筋不得焊接。
b.两钢筋夹持于夹具内,上下应同心;焊接过程中上下应保持垂直和稳定。
c.夹具的滑杆和导管之间如有较大间隙,造成夹具上下同心时,应修正后再用。
d.钢筋下送加压时,顶压力应适当,不得过大。
e.焊接完毕后,不能立即卸下夹具,应在停焊后约2min再卸夹具,以免钢筋倾倒。
砌筑工程
1.砌体工程
通病现象:
水平灰缝厚薄不均,垂向缝隙有通道、死缝、墙面粗糙、顶砖倾斜角度不够。
预防措施:
a.砌筑工程开始前先立皮数杆。
b.根据皮数情况确定板面C15混凝土厚度,一般为100mm高左右。
c.底层砌块应预排。
d.正反手墙面多余的砂浆应随砌随清理。
e.顶砖延后7天砌筑,并双面勾缝。
2.预留孔洞
通病现象:
孔洞漏留、留洞不准。
预防措施:
a.图纸会审应对预留孔洞的数量、位置和尺寸认真审核。
b.对预留洞,在结构施工前必须按有关方提供有关资料进行施工,避免再打凿孔洞损害工程主体结构。
3.砌砖墙体裂缝
通病现象:
a.在纵墙的两端,通过窗口的两个对角发生的斜裂缝,其方向向沉降较大一变倾倒,由下向上。
b.在窗口墙的上下对角处成对的出现水平裂缝,沉降大的一边裂缝在下,沉降小的一遍裂缝在上。
c.纵墙中央的顶部和底层窗台处促现竖向裂缝,上宽下窄。
预防措施:
a.设计上合理设置沉降缝并应有足够的宽度。
b.加强基础整体性,加强上部结构的刚度,提高墙体抗剪强度。
c.施工中注意不要把沉降缝浇筑在一起,保证宽度符合设计要求。
d.砌体施工严格按照规范留槎,加设拉结筋,提高砂浆饱满度,保证砖层间粘接。
e.地基软弱部位应按规定进行处理后方可进行基础施工。
f.对于墙体产生的裂缝应先做好观察工作,视裂缝性质及严重成都,由设计部分提出是否加固。
g.将基层充分润湿后再进行底层抹灰,在检查底层抹灰无空鼓,无裂纹时,再进行中层和面层抹灰。
4.砌块墙体裂缝
通病现象:
a.圈粱底墙体水平裂缝。
b.内横墙和纵墙尽端阶梯形裂缝。
c.竖缝和底层窗台下有竖向裂缝。
d.砌块周边裂缝。
防治措施:
a.配制砂浆的原材料必须符合要求,设计配合比应有良好的和易性和保水性。
b.不准使用刚出厂的热砌块,砌块出厂存放30天以上,待砌块收缩基本稳定后再使用。
c.砌筑前应清除砌块的表面污物,保持砌块湿润。
d.纵横墙相交处,按砌块模数字,一般每隔二皮加一道2φ6水平拉结筋或网片。
e.设计上考虑采取一些增强房屋整体刚度的措施,如窗洞口处加设水平钢筋;在房屋四周大角、楼梯间角处,沿房屋全高设置构造柱。
f.按规定设置伸缩缝,伸缩缝内不得留有砖、木、垃圾等硬物。
外墙门窗质量的控制
1.在门窗安装前,先用配合比为1:
2:
6(HB砂浆改性剂:
水泥:
中砂)的聚合水泥砂浆修正预留洞口,使其与门窗框四周的时间隙为10㎜。
2.门窗框四周按内外墙抹灰方法分别收口,使窗台的内外高差的不小于10㎜,且内沿高度不小于30㎜,外窗台做1:
6排水破,在门窗框与防水砂浆层及装饰接缝处留(7-10)㎜×5㎜(宽×深)的凹槽,嵌填高弹性密封胶。
3.门窗拼缝处:
螺钉。
铆钉处、螺丝固定处的窗材料的接口处,均嵌填高弹性聚氨脂密封胶。
第二章装修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抹灰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1、空鼓
产生原因:
a.基层处理不好,清扫不干净,墙面浇水不透或不匀,影响该层砂浆与基层的粘结性。
b.一次性抹灰太厚或各层抹灰间隔时间短收缩不均匀,或表面撒干水泥粉。
c.夏季施工砂浆失水过快或抹灰后没有适当浇水养护,以及冬季施工受冻。
防治措施:
a.抹灰前,应给基层表面清扫干净,脚手眼等孔洞填严实。
b.基层墙面应于施工前一天浇水,要浇透均匀。
c.表面较光滑的砼柱面和墙面,拌底灰前宜先涂刷一道107胶素水泥浆粘结层。
d.夏季应避免在日光曝晒下进行抹灰。
e.加强抹灰层的养护,外墙抹灰尽可能避免在冬季施工以防表面受冻。
2、缝格不均匀
产成原因:
由于选料不严,未及时检查调整,拨缝不均匀引起的。
预控措施:
在施工中,同一房间使用的地砖长、宽、厚尺寸必须相同,不合格的产品不得使用。
缝隙应用油刀把缝隙拨直,拨匀,坚持按水平标高线,拉纵横线检查,发现错误立即纠正。
窗台倒泛水向室内渗水
通病现象:
雨水沿着窗台板向室内倒灌,破坏了室内装修,影响室内美观。
预防措施:
1.室外窗台应低于室内窗台板20㎜为宜,并设置顺水坡,雨水排放通畅。
外窗框的下框应设置止水板、泄水孔、金属窗外框与室内外窗台间隙必须采用密封胶进行密封,确保水密性,防治产生渗漏。
2.室外窗台应采用细石混凝土做垫层,浇筑的混凝土必须铺压密实结合牢固,并应加强养护防治产生收缩和塑性裂缝。
3.室外窗台开裂雨水易从有缝隙中渗透,为了避免窗台出现裂缝,除加强基础的刚性和个曾增设圈粱之外,还要尽量推迟窗台的抹灰时间,使结构沉降稳定后进行。
窗台抹灰加强养护,以防治砂浆的收缩而产生与原色相同。
门窗口部位渗水
通病现象:
窗框与砌体相接触,由于各种原因在框边产生裂缝。
刮风下雨时,雨水便沿着缝隙进入砌体,向灰缝或砌块孔洞内渗透。
预防措施:
1.窗框安装时要首先检查其平整度和垂直度,同时要待塞缝完成,牢固程度得到保证后才能拨去安装固定的木契。
窗框下档应采取软材料保护,乙方涂沫时损坏下档。
2.安装窗台时,下部座浆要密实,板两侧入墙砂浆饱满,不能留空隙。
3.墙体预埋件安装数量、规格必须符合要求,固定牢固,严禁距离过大和预埋松动或者砖墙上采用射钉。
4.铝合金和深色镀锌钢板门窗挎框与墙体的缝隙填塞,应采用柔性材料。
5.塑料门窗框与洞口的间隙应用泡沫塑料和油毡卷条填塞,填塞不宜过紧。
一面框体变形。
6.涂色镀锌钢板门窗安装节点。
7.安装钢窗防止周边渗水。
砌体女儿墙渗漏
通病现象:
女儿墙裂缝既损伤外观立面效果,又引起渗漏使影响房屋使用功能,而且维修操作比较麻烦,是建筑工程中较为突出的质量通病之一。
预防措施:
1.在工程设计中,应将顶层圈粱设计在屋面板下。
2.为使顶层圈粱与女儿墙砌体又良好的粘接,在圈粱施工前应将砌体上杂物清理干净,并在墙面上做湿水处理;顶层砌体砂浆强度等级不得低于M2.5,砖强度等级不得低于M7.5。
3.房屋两端跨的预制屋面板的端缝不得浇灌细石混凝土而应灌满塑料油膏。
4.保温层与女儿墙断形,预留50-80㎜伸缩缝,内嵌卷才或密封材料。
5.女儿墙下的抹灰层坡向应流向屋面并设置滴线以防止雨水爬墙。
墙体裂缝渗漏
通病现象:
建筑物墙体裂缝渗漏,对结构影响是多方面的。
在使用功能上,它将影响建筑物的安全、美观和使用功能等要求。
对建筑结构本身,裂缝使砌体的整体性受到破坏,降低结构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在风、雨及温度变化外界条件下,裂缝将加快砌体材料的破坏。
预防措施:
1.地基土有异常时,房屋结构类型不同,房屋部分有地下室和部分无地下室时应设置变形缝。
2.窗台下且砌体应增加配筋或砌筑反拱,抵抗基础的反作用力。
3.砌体砂浆必须保证饱满度。
4.浇筑顶层粱板、檐口板及天沟等处混凝土时,要选用水热化较低的水泥。
5.做好突出墙面线条的滴水槽。
抹灰面不平,阴阳角不垂直,不方正
通病现象:
墙面抹灰厚,经质量验收,抹灰面平整度。
阴阳角垂直或方正达不到要求。
预防措施:
1.抹灰嵌按规矩找方,横线找平,立线吊直,弹出准线和墙裙线。
2.先用托线板检查墙面平整度和垂直度,决定抹灰厚度,在墙面上的两上角用托线板在墙面的两下角做出灰饼,拉线,间隔1.5~1.5米作墙面灰饼,冲纵筋砼灰饼平,再次利用托线板和拉线检查,无误厚方可抹灰。
3.冲筋较软时抹灰易碰坏灰筋,抹灰厚墙面不平;但也不宜在冲筋过干厚再抹灰,一面抹灰面干厚灰筋高出墙面。
4.经常检正抹灰工具。
5.抹阴阳角时应随时检查的方正,及时修正。
6.罩面灰施抹前应进行一次质检验收,验收标准同面层,不合格必须修正厚再进行施工。
外墙面空鼓、裂缝
通病现象:
外墙面用水泥砂浆抹灰后,有的部位出现空鼓、裂缝,严重的会有脱落现象发生。
预防措施:
1.主体施工中严禁控制其垂直和平整度。
2.水泥砂浆没面宜选用较低强度等级的水泥或掺加适当的掺和料。
3.外墙面的脚手孔洞,框架结构中梁与砌体交接处的缝隙必须作为一道工序,由专人负责堵孔和沟缝工作。
4.抹灰前应将基层表面清扫干净。
5.从上到下进行抹灰打低。
6.表面光滑的混凝土和加气混凝土墙面,抹灰前应先刷一道108素胶水浆粘接层,以增加砂浆与基层的粘接能力,可避免空鼓和裂缝。
7.室外水泥砂浆抹灰一般长度较长,高度较高,为了不显接槎,防止抹灰砂浆收缩开裂,应设分格缝。
8.炎热夏天应避免在日光爆晒下进行抹灰,砂浆应随拌随用。
9.冬期室外抹灰,砂浆使用温度不宜低于5℃,当室外气温低于0℃时,应掺加能降低冰点的外加剂。
10.窗台抹面易产生裂缝,其原因主要是结构与基础受力性质有关系,由于窗口和窗间墙自重和受力大小不同,传递到基础上的承受压力和沉陷量也就不同,沉陷设计上应加强整体基础刚度,逐层设置圈梁,窗台处增设钢筋混凝土腰带等措施,以求尽量减少基础不均沉降外,在施工中应尽量推迟抹窗台时间,使结构沉降稳定后再施抹,并加强养护,以防砂浆收缩内力和负弯矩引起的外力组合在一起,加速产生抹灰的裂缝。
第三章楼地面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楼地面起砂
通病现象:
地面表面粗糙,颜色发白,不坚实。
走动后,表面先有松散的水泥灰,用手摸时象干水泥面。
随着走动次数的增多,砂粒逐渐松动或有成片水泥硬壳剥落,露出松散的水泥和砂子。
预防措施:
1.小面积起砂且不严重时,可用磨石将起砂部分水磨,直至露出坚硬的表面。
也可以用纯水泥浆罩面的方法进行修补,其操作顺序是:
清理基层→充分冲洗湿润→铺设纯水泥浆(或撒干水泥面)1~2mm→压光2~3遍→养护。
如表面不光滑,还可水磨一遍。
2.大面积起砂,可用107胶水泥浆修补,具体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如下:
a.用钢丝刷将起砂部分的浮砂清除掉,并用清水冲洗干净。
地面如有裂缝或明显的凹痕时,先用水泥拌合少量的107胶制成的腻子嵌补。
b.用107胶加水(约一倍水)搅拌均匀后,涂刷地面表面,以增强107胶水泥浆与面层的粘结力。
c.107胶水泥浆应分层涂抹,每层涂抹约0.5mm厚为宜,一般应涂抹3~4遍,总厚度为2mm左右。
底层胶浆的配合比可用水泥:
107胶:
水=1:
0.25:
0.35(如掺入水泥用量的3~4%的矿物颜料,则可做成彩色107胶水泥浆地面),搅拌均匀后涂抹于经过处理的地面上。
操作时可用刮板刮平,底层一般涂抹1~2遍。
面层胶浆的配合比可用水泥:
107胶:
水=1:
0.2:
0.45(如做彩色107胶水泥浆地面时,颜色掺量同上),一般涂抹2~3遍。
d.当室内气温低于+10℃时,107胶将变稠甚至会结冻。
施工时应提高室温,使其自然融化后再行配制,不宜直接用火烤加温或加热水的方法解冻。
107胶水泥浆不宜在低温下施工。
e.107胶掺入水泥(砂)浆后,有缓凝和降低强度的作用。
试验证明,随着107胶掺量的增多,水泥(砂)浆的粘结力也增加,但强度则逐渐下降。
107胶的合理掺量应控制在水泥重量的20%左右。
另外,结块的水泥和颜料不得使用。
f.涂抹后按照水泥地面的养护方法进行养护,2~3d后,用细砂轮或油石轻轻将抹痕磨去,然后上蜡一遍,即可使用。
3.对于严重起砂的水泥地面,应作翻修处理,将面层全部剔除掉,清除浮砂,用清水冲洗干净。
铺设面层前,凿毛的表面应保持湿润,并刷一度水灰比为0.4~0.5的素水泥浆(可掺入适量的107胶),以增强其粘结力,然后用1:
2水泥砂浆另铺设一层面层,严格做到随刷浆随铺设面层。
面层铺设后,应认真做好压光和养护工作。
地面空鼓
通病现象:
地面空鼓多出现于面层与垫层之间,或垫层与基层之间,用小锤敲击有空鼓声。
使用一段时间后,容易开裂。
严重时大片剥落,破坏地面使用功能。
预防措施:
1.严格处理底层(垫层或基层):
a.认真清理表面的浮灰、浆膜以及其它污物,并冲洗干净。
如底层表面过于光滑,则应凿毛。
门口处砖层过高时应予剔凿。
b.控制基层平整度,用2m直尺检查,其凹凸度不应大于10mm,以保证面层厚度均匀一致,防止厚薄悬殊过大,造成凝结硬化时收缩不均而产生裂缝、空鼓。
c.面层施工前1~2d,应对基层认真进行浇水湿润,使基层具有清洁、湿润、粗糙的表面。
2.注意结合层施工质量:
a.素水泥浆结合层在调浆后应均匀涂刷,不宜采用先撒干水泥面后浇水的扫浆方法。
素水泥浆水灰比以0.4~0.5为宜。
b.刷素水泥浆应与铺设面层紧密配合,严格做到随刷随铺。
铺设面层时,如果素水泥浆已风干硬结,则应铲去后重新涂刷。
c.在水泥炉渣或水泥石灰炉渣垫层上涂刷结合层时,宜加砂子,其配合比可为水泥:
砂子=1:
1(体积比)。
刷浆前,应将表面松动的颗粒扫除干净。
3.保证炉渣垫层和混凝土垫层的施工质量:
a.拌制水泥炉渣或水泥石灰炉渣垫层应用“陈渣”,严禁用“新渣”。
所谓“陈渣”,就是从锅炉排出后,在露天堆放,经雨水或清水、石灰浆焖透的炉渣。
“陈渣”经水焖透,石灰质颗粒消解熟化,性能稳定,有利于地面质量。
b.炉渣使用前应过筛,其最大粒径不应大于40mm,且不得超过垫层厚度的1/2。
粒径在5mm以下者,不得超过总体积的40%。
炉渣内不应含有机物和未燃尽的煤块。
炉渣采用“焖渣”时,其焖透时间不应少于5d。
c.石灰应在使用前3~4d用清水熟化,并加以过筛。
其最大粒径不得大于5mm。
d.水泥炉渣配合比宜采用水泥:
炉渣=1:
6(体积比);水泥石灰炉渣配合比宜采用水泥:
石灰:
炉渣=1:
1:
8(体积比),拌合应均匀,严格控制用水量。
铺设后,宜用滚子滚压至表面泛浆,并用木抹子搓打平,表面不应有松动的颗粒。
铺设厚度不应小于60mm。
当铺设厚度超过120mm时,应分层进行铺设。
e.在炉渣垫层内埋设管道时,管道周围应用细石混凝土通长稳固好。
f.炉渣垫层铺设在混凝土基层上时,铺设前应先在基层上涂刷水灰比为0.4~0.5的素水泥浆一遍,随涂随铺,铺设后及时拍平压实。
g.炉渣垫层铺设后,应认真做好养护工作,养护期间应避免受水浸蚀,待其抗压强度达到1.2MPa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
h.混凝土垫层应用平板振捣器振实,高低不平处,应用水泥砂浆或细石混凝土找平。
4.冬期施工如使用火炉采暖养护时,炉子下面要架高,上面要吊铁板,避免局部温度过高而使砂浆或混凝土失水过快,造成空鼓。
第四章屋面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屋面找坡不准,排水不畅
通病现象:
找平层施工后,在屋面上容易发生局部积水现象,尤其在天沟、檐沟和水落口周围,下雨后积水不能及时排水。
预防措施:
1.根基建筑物的使用宫女那嘎,在设计中应正确处理分水,排水和防水之间的关系。
2.天沟。
檐沟纵向坡度不应小于1%;沟底水落差不得超过200㎜;水落管内径不应小于75㎜。
1根落水管的屋面最大汇水面积宜小于200㎡。
3.屋面找平层施工时,应严格按设计越度拉线,并在相应位置上社基准点。
4.在防水层施工前,应将屋面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建筑 质量 通病 预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