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之战其它参考资料五年级语文教案模板.docx
- 文档编号:28117298
- 上传时间:2023-07-08
- 格式:DOCX
- 页数:19
- 大小:27.88KB
赤壁之战其它参考资料五年级语文教案模板.docx
《赤壁之战其它参考资料五年级语文教案模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赤壁之战其它参考资料五年级语文教案模板.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赤壁之战其它参考资料五年级语文教案模板
赤壁之战其它参考资料_五年级语文教案_模板
“思考·练习”2和“思考·练习”3可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教学过程中完成。
火攻可分为四步:
①黄盖写信,向曹操假投降;②选择刮东南风的一天,船上装上引火的材料,驶向曹营;③船接近曹营时,黄盖命人点火,火船冲进曹营,曹营火光冲天;④周瑜带兵追杀曹军,曹操从华容道逃跑。
第3题要求学生找出写东南风的句子,同时还要让学生明白这也是实施火攻的关键条件。
说明东吴的将领善于利用天时和地利等自然条件。
如果没有这一关键条件,火攻就不可能实施。
如果东南风不急,船行便不快,火攻也有可能因对方有了防备而失败。
所以,火攻计策之所以能取胜,归根结底是东吴的将领知己知彼又懂得利用天时之利的结果。
赤壁之战赤壁之战是三国时一个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典型战例。
公元208年秋天,曹操在统一了北方之后亲率号称八十万人的水军沿江南下,企图消灭刘备及孙权,统一中国。
孙权与刘备结成联盟,共同抗击曹军,两军在位于长江中游的赤壁相遇。
吴蜀联军根据曹操士兵都是北方人,不习水战以及他们的战船相连行动不便等不利因素,巧设诈降火攻之计,大破曹军。
曹操军队死伤无数,损失惨重,仓皇败走华容道,逃回北方。
此后曹操失去了统一天下的实力,刘备趁机夺取了益州、荆州,与魏、吴两国形成三足鼎立之势。
赤壁历史上发生赤壁之战的地方在今湖北省蒲圻县西北长江南岸的赤壁山。
其山高五十多米,岩石皆呈赭红色,是约一亿年前因砾石、砂子与铁质、钙质等物沉积胶结氧化而成,又因地质断层而露出地面,这种特殊的地貌被后人传说为火烧赤壁时烧成红色的,因而更增添了赤壁之战的神奇色彩。
此外湖北黄岗县西北的江滨有一赤鼻矶,也是悬崖峭壁赭红如火烧一般,兀立临江,因与“赤壁”同音,相传为赤壁古战场。
宋朝苏轼贬官任黄州团练副使时,曾经游历此地,追怀古事,写下了千古绝唱《赤壁怀古》和《赤壁赋》的文章,其实此处并非真正的赤壁古战场。
曹操(155—220)三国时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史称魏武帝。
曹操祖籍安徽亳县,小名阿瞒,字孟德。
东汉末年在镇压黄巾起义过程中,扩张了自己的军事实力,又于建安元年(196年)把汉献帝迎至许昌,遂“挟天子以令诸侯”。
建安13年做了丞相,赤壁之战被刘备孙权击败后回北方重整势力。
公元216年自封魏王,曹丕继位后追封其父为武帝。
曹操精通兵法,又长于诗歌,以诗抒发报负,今存诗20余首。
其诗被誉为“汉末实录,真诗史也”。
他“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诗句成为英雄老当益壮,志气冲天的代言,堪称千古绝唱。
周瑜(175—210)字公瑾,三国时吴国名将,庐江舒县(安徽舒城)人,出身士族,辅佐孙策、孙权建孙吴政权,又与孙权为连襟。
在建安13年曹操大军压境时与鲁肃等人力主迎战,并亲率大军破曹操于赤壁,赢得了千古英雄美名,后因病去世。
黄盖字公覆,吴国宿将,零陵泉陵(今湖南零陵)人。
赤壁之战中,他率领数10艘装满芦苇、火硝和硫磺等引火之物的小船诈降,趁机点火以火攻之计破了曹军船阵和兵营。
华容道华容是县名,设于西汉,在今湖北潜江县西南。
因曹操赤壁之战后取道华容县北归,故称华容道。
火硝又称土硝或硝石,白色或灰色,含有一种叫硝酸钾的化学物,受热分解后可释放大量氧气,是一种强氧化剂,可助燃,因而常用于制火药、火柴等。
又因其中含有氮和钾,且易溶于水,故又可作化肥使用。
硫磺硫的统称,为浅黄色结晶体,可用来制造硫酸、火药、焰火等,可作杀虫剂,又可用于治疗皮肤病。
许多温泉水或地热井中抽出的热水中就含有硫的成份,因而可以治疗皮肤病。
赤壁之战其它参考资料由范文先生网教案频道https:
//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在师生团聚会上的致词》教学设计之二
佚名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读懂课文内容,知道作者在文中讲了几点意思。
4、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体会对老师深深的敬仰和爱戴之情,激发学生理解、尊敬老师的情怀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体会对老师深深的敬仰和爱戴之情
[教学具准备及辅助活动]
[主要板书.计划]
自发团聚——师恩难忘——真诚祝愿
[作业设计、安排]
[课内]1、抄写生字词
2、据课文内容填空
[课外]1、写出课文中讲的几点意思
2、写一位自己敬爱的老师作为小练笔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⒈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⒉学会本文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⒊初步阅读课文,理清文章条理。
4、学习第一段
5、指导书写。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指名读课题
2、查词典理解“致辞”
你能说说在哪些场合见到有哪些人致辞吗?
教师点拨“就在今天的校园文化艺术节上,我们的高校长为艺术节开幕致辞了”
学生讨论
3、提问:
在这篇致辞中,谁致辞了?
他说了些什么?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1、带着问题自读课文。
要求:
(1)字字入目,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弄懂不理解的词语的意思。
2、检查自读情况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相机正音。
(2)理解部分词
(3)指导书写
“昔”上下相等,“谆”、“愧”左小右大,“鬓”笔画较多,注意笔画紧凑,以防松散
3、齐读词语
三、组织讨论,理清课文脉络
1、默读课文,说说作者讲了几点
2、讨论
3、小结
第一段(1-2)“我们”当年的“小调皮鬼”自发地来看望沈老师,团聚在沈老师身边,向她鞠躬献花,表达敬意。
第二段(3-5)回忆难忘的小学生活,回想起沈老师的谆谆教诲,对沈老师充满了感激。
第三段(6)“我们”真诚地祝愿沈老师永远年轻、美丽、意气风发。
四、学习第一段
(一)教学第一段。
1、生自由读第一段,准备用书是的语句回答老师的问题。
2、分小组用第一节中的语句回答齐答老师的问题:
3、师:
师生团聚会的时间是------?
生:
在结束小学生活,彼此分别28年的今天。
师:
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怎么样----?
生:
又自发地团聚在您的身边。
师:
此时此刻心情又怎样呢?
----
生:
再美好的语言也难以描绘我们的敬仰之情。
师:
让我们怎么样----?
生:
让我向您深深鞠一躬,并且献上一束鲜花。
师:
我们又想告诉沈老师什么呢?
----
生:
沈老师,您知道吗?
昔日的”小调皮鬼们”,是那么爱戴您!
师:
我出国学习好几年了?
这次回国探亲,朋友问我旅行的安排,我说什么?
----
生:
惟一不可变动的.计划就是看望小学班主任沈老师。
师:
是啊,他们不知道什么?
----
生:
沈老师对于我这个已经做了研究生导师的人来说,是何等的重要!
4、你从中体会到学生对沈老师什么样的感情?
5、同桌练习像老师一样一问一答,要求读出对老师的爱戴之情。
6、指名一组同学练读。
五、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体会作者对老师深深的敬仰和爱戴之情,激发学生理解、尊敬老师的情怀。
一、复习
二、学习第二段
1、过渡:
“我们”为什么如此爱戴沈老师?
自读3-5自然段。
2、细读第3自然段。
(1)默读第3自然段,画出直接抒发作者感情的句子。
(2)出示:
您在我们这些贪玩、不懂事的孩子身上……心血啊!
当我们的眼前又重新浮现起这些难忘的情景时,可曾想到……需要多大的勇气呀!
(3)理解
倾注了多少心血这里指什么?
谁能说说“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意思?
你怎样理解“我就不信,文盲能成为国家的栋梁”这句话的?
引读课文。
(4)指导朗读
从“多少”、“多大”这些词语中体会“我们”对沈老师的无限敬佩和感激。
3、细读第4自然段
(1)作者在这段中回忆了一件什么事?
(2)从这件事中,可以看出沈老师什么品质?
(3)这件事对“我们”有什么影响?
(4)指导朗读
(5)练习朗读
4、引读第5自然段
一二十年后,才羞愧地明白了老师的良苦用心。
(1)老师的朗苦用心指什么?
(2)从这句中你读出了什么?
(3)指导朗读。
5、将课文连起来朗读,感悟洋溢在字里行间的敬爱、感激老师的情意。
6、小结
三、学习第三段
1、自由读最后一段
2、说一说,在致辞的结尾,作者讲了什么?
3、指导朗读
沈老师我们敬仰您,沈老师我们爱戴您,沈老师我们感激您,沈老师我们留恋您,沈老师我们衷心地祝愿您,比一比,看谁的朗读最能表达出对老师无限敬意,及为有这样一个值得骄傲的老师而感到自豪的感情。
通过朗读读出对老师的无限敬意和为有一个值得骄傲的老师和倍感自豪的感情。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作业
1、读一读再抄写
2、朗读课文
3、练笔:
写一位你敬爱的老师
教后感:
文章激情洋溢,叙议结合。
我着重指导学生朗读课文、体会尊师感情。
但朗读还可以有层次些。
比如组织引读活动、朗读活动、说的活动、比一比谁读得好
《在师生团聚会上的致词》教学设计之二由范文先生网教案频道https:
//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一、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培养学生对诗的感悟及想象诗中所描绘画面的能力,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学习过程
第一学时
(一)学习《枫桥夜泊》。
1、借助拼音自读。
2、同座互读。
3、指名试读,正音。
4、在朗读的基础上,结合插图整体感受诗中的画面和意境。
(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泊船苏州城外的枫桥。
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着这位怀着旅愁的游子,使他领略到一种情味隽永的诗意美,写下了这首意境深远的小诗。
)
5、借助注释,弄懂诗句的意思。
(首句写了“月落、乌啼、霜满天”这三种有密切关联的景象。
上弦月升起得早,到“月落”时大约天将晓,树上的栖鸟也在黎明时分发出啼鸣,秋天夜晚的“霜”透着浸肌砭骨的寒意,从四面八方围向诗人夜泊的小船,使他感到身外茫茫夜空中正弥漫着满天霜花。
第二句写诗人一夜伴着“江枫”和“渔火”未眠的情景。
“渔火”,即“渔船上的灯”,江边的枫树,江面的“渔火”一静一动,一暗一明构成一幅幽美的江中夜景,带着旅愁的诗人一夜未眠。
前两句写了六种景象,“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及泊船上的一夜未眠的客人。
后两句只写了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的钟声传到船上的情景。
)
6、为什么诗人一夜未眠呢?
前两句是诗人看到的,后两句是诗人听到的,在静夜中忽然听到远处传来悠远的钟声,一夜未眠的诗人有何感受呢?
(游子面对霜夜江枫渔火,萦绕起缕缕轻愁。
这“夜半钟声”不但衬托出了夜的静谧,而且揭示了夜的深沉,而诗人卧听钟声时的种种难以言传的感受,也就尽在不言中了。
)
7、这首诗采用倒叙的写法,先写拂晓时景物,然后追忆昨夜的景色及夜半钟声,全诗有声有色,有情有景,情景交融。
8、朗读时,可按下列节拍进行: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前两句朗读时要略带感伤语调,语速要慢。
“姑苏城外寒山寺”要稍快,要有惊奇之感。
最后一句读得凄凉而悠长。
朗读时要想象诗中景象,体会诗中意境。
9、背一背(或搜集)夜晚思念(或感伤)的古诗。
春晓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注释]春晓:
春天的早晨。
晓:
天亮。
不觉晓:
不知不觉地天亮了。
闻:
听。
闻啼鸟:
听见鸟叫。
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注释]静夜思:
在静静的夜晚所引起的思念。
疑:
怀疑,以为。
举头:
抬头。
泊船瓜洲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注释]泊:
停船靠岸。
瓜洲:
在现在江苏省长江北岸,扬州市南面。
京口:
在长江南岸,现在的江苏省镇江市。
钟山:
现在南京市的紫金山。
数重:
几层。
绿:
吹绿了。
还:
指的是回到紫金山下的家里。
(二)学习《别董大》
1、简介。
《别董大》是高适漫游时写的送别诗,原题有两首,本诗是其中的第二首。
作者送别的朋友董大名叫董庭兰。
董庭兰是玄宗时代的著名琴手,曾经得到宰相房的赏识和宠信。
据说董庭兰善古琴,当时盛行胡乐,董氏受到冷落,高适送别他,可能也正是诗人失意的时候。
2、按上面方法自学。
(诗中一二两句写景。
千里黄云蔽空,日落时天色昏黄,这暗示了董大的失意境遇。
北风吹刮着大雁,大雪纷飞,写雪中的景致,同时也是隐喻董大即将分手远行。
日暮黄昏,且又大雪纷飞,于北风狂吹中,唯见遥空断雁,出没寒云,在此情此景中送别友人,作者难免有凄凉悲苦之感。
三四句是作者的劝勉,作者劝故人不要忧愁前面没有知己,天下哪个人不赏识你呢?
要相信天下有知己,前路有光明的远景。
作者没有承接前两句抒发悲苦的情调,而是表现昂扬的精神,豪壮的气概。
这同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一诗有相似之处,后两句比起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来,更具一种豪杰气概。
)
3、朗读时,可按下面节拍进行: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前两句景物描写朗读时语速较慢,要有凄凉之情,空旷之感。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两句要读出慷慨大度的气势。
4、背一背(或搜集)类似表达友情(或送行)的古诗。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注释]芙容楼:
润州(今江苏镇江)的城楼。
辛渐:
作者的一位朋友。
寒雨连江:
润州在长江边。
这句是说,夜里长江上下了寒雨。
吴:
春秋时的吴国在长江下游一带,所以称这一带为吴。
平明:
清晨。
楚山:
春秋时的楚国在长江中下游一带,所以称这一带为楚山。
洛阳:
今河南洛阳,是辛渐所去的地方。
冰心:
比喻心的纯洁。
玉壶:
冰在玉壶之中,进一步比喻人的清廉正直。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注释]元二:
姓元,排行第二,作者的朋友。
使:
出使。
安西:
指唐代安西都护府,在今新疆库车附近。
渭城:
秦时咸阳城,汉改渭城,在长安西北,渭水北岸。
朝雨:
早晨下的雨。
浥(yì):
湿。
客舍:
旅店。
阳关:
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是古代通西域的要道。
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注释]汪伦:
李白在桃花潭结识的朋友,性格非常豪爽。
这首诗就是赠给他的。
踏歌:
一边唱歌,一边用脚踏地打着拍子。
桃花潭:
水潭名,在今安徽泾县西南。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注释]黄鹤楼:
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传说有神仙在此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
孟浩然:
李白的朋友。
之:
往。
广陵:
即扬州。
故人:
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
烟花:
指艳丽的春景。
尽:
消失。
唯见:
只见。
天际:
天边。
赋得古原草送别 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注释]离离:
繁盛的样子。
原:
原野。
荣:
繁盛。
远芳侵古道:
伸向远方的一片野草,侵占了古老的道路。
远芳:
牵连一片的草。
晴翠接荒城:
在晴天,一片绿色连接着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这两句借用《楚辞》“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的典故。
王孙:
贵族。
这里指的是自己的朋友。
萋萋:
草盛的样子。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注释]九月九日:
指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
忆:
想念。
山东:
指华山以东作者家乡蒲州。
异乡:
他乡、外乡。
为异客:
作他乡的客人。
逢:
遇。
倍:
格外。
登高:
古有重阳节登高的风俗。
茱萸(zhūyú):
一种香草。
古时重阳节人们插戴茱萸,据说可以避邪。
第二学时
1、简介:
《暮江吟》是白居易“杂律诗”中的一首。
大约是长庆二年(公元822年)白居易赴杭州任刺史途中写的。
通过一时一物的吟咏,在一笑一吟中能够真率自然地表现内心深处的情思,从侧面反映出诗人离开朝廷后的轻松愉快的心情。
2、运用上面的学习方法自学。
(诗人选取了红日西沉到新月东升这一段时间里的两组景物进行描写。
前两句写夕阳照耀下的江水。
夕阳从地平线上平铺水中,江面上形成了一半碧绿一半红的景观。
“铺”字用得非常恰当。
“残阳”已经接近地平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过来的,确像“铺”在江上,很形象。
这个“铺”字也显得平缓,写出了秋天夕阳的柔和,给人以亲切安闲的感觉。
“半江瑟瑟半江红”,天气晴朗无风,江水缓缓流动,江面皱起细小的波纹。
受光多的部分,呈现一片“红色”;受光少的地方呈现出深深的碧色。
后两句写新月初升的夜景。
诗人流连忘返,直到新月升起,凉露下降的时候,眼前呈现出一片更为美好的境界。
江边的草地上挂满了晶莹的露珠,多么像镶嵌在上面的粒粒“真珠”。
一弯新月初升,如同在碧蓝的天幕上,悬挂了一张精巧的弓。
由此诗人在第三句对这种景象进行了赞美:
可爱的九月初三的夜啊!
诗人通过“露”、“月”视觉形象的描写,创造出多么和谐、宁静的意境,蕴含着诗人对大自然的喜悦、热爱之情。
)
3、读这首诗时,应想象诗中所描写的优美景色,四句出现两幅画面,在想象画面的基础上记住诗句。
(画图)
4、朗读这首诗时,可按下面节拍朗读: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月似/弓。
“一道残阳铺水中”要读得平缓、轻柔;“瑟瑟”和“红”要拉长语调,显示颜色的奇特;“可怜九月初三夜,露
《在师生团聚会上的致词》教学设计之一
佚名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绳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读懂课文内容,知道作者在文中讲了几点意思。
4、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体会对老师深深的敬佩和爱戴之情,激发学生理解、尊重老师的情怀。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对老师深深的敬佩和爱戴之情,激发学生理解、尊重老师的情怀。
教学准备:
录音机、挂图、光盘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指名读课题。
2、查字典理解“致词”。
(致词,指在某种仪式时说的勉励、感谢、祝贺等话,。
本课即是一位研究生导师在师生团聚会上发表的感谢小学班主任老师的讲话。
)
3、提问:
在这篇致词中,作者讲了哪些内容?
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
1、自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弄懂不理解的词语的意思。
2、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2)抽查有关词语的理解。
出示词语:
昔日抱歉羞愧幼稚骄傲深造坦诚谆谆教诲意气风发
①指名读。
②说说词语的意思。
昔日:
从前,往日。
深造:
进一步学习,以达到更高的程度。
坦诚:
坦率诚恳。
谆谆教诲:
形容恳切教导。
幼稚:
形容头脑简单。
骄傲:
自豪。
(3)齐读词语。
三、组织讨论,理清脉络,感知课文大意
1、默读课文,说说作者讲了几点。
2、讨论。
3、小结:
(1---2自然段):
我们这些当年的小调皮们自发地来看望老师,团聚在沈老师身边,向她鞠躬献花,表达敬意。
(3—5自然段):
回忆起难忘的小学生活,回想起沈老师的谆谆教诲,我们对沈老师充满了出自内心的感激。
(6自然段):
我们真诚地祝愿沈老师永远年轻、美丽、永远意气风发。
四、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课文。
2、讨论:
(1)这次聚会是在什么情况下举行的?
(2)参加聚会的有什么人?
(3)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们”是那么爱戴沈老师?
3、交流。
引导学生找出下列语句:
“彼此分别28年”“又自发地团聚”“再美好的语言也难以表达我们的敬仰之情”“深深鞠一躬,并且献上一束鲜花”“出国学习深造已经17年”“回国后惟一不可变动的.计划就是看望小学班主任沈老师”
4、指导感情朗读。
(1)教师范读。
(2)学生练习朗读。
(3)指名朗读。
5、小结。
第一段作者开门见山,巧妙地交待了聚会的时间、对象、缘由以及致词者的情况,用充满激情的、诗歌一般的语言,表达了
老师的敬仰和爱戴。
五、教学生字,指导书写
1、教学字形。
2、指导书写。
3、学生描红、临写。
六、作业
1、读词语,抄写词语。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读词语。
2、指名读第一段,说说这段写了什么?
二、学习第二段
1、过渡:
我们为什么如此爱戴沈老师?
2、读第3自然段。
(1)默读第三自然段,画出直接抒发作者感情的句子。
(2)出示:
您在我们这些贪玩、不懂事的孩子身上倾注了多少心血啊!
当我们的眼前又重新浮现起这些难忘的情景时,可曾想到,在那个年代里,您说出这样的话,作出这样的举动,需要多大的勇气呀!
(3)理解这些话。
“倾注了多少心血”指什么?
“这样的话”是什么样的话?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什么意思?
怎么理解“我就不信,文盲能成为国家的栋梁”
沈老师是这样说的,又是怎样做的?
引读课问:
“课堂上,您依然认认真真地教我们学语文、数学,教我们做人。
”为什么说在那个年代沈老师“说这样的话,做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赤壁之战 其它 参考资料 年级 语文教案 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