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电阻的四种巧法.docx
- 文档编号:28116906
- 上传时间:2023-07-08
- 格式:DOCX
- 页数:19
- 大小:65.79KB
测量电阻的四种巧法.docx
《测量电阻的四种巧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测量电阻的四种巧法.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测量电阻的四种巧法
文件排版存档编号:
[UYTR-OUPT28-KBNTL98-UYNN208]
测量电阻的四种巧法
测量电阻的四种巧法
一.等效替代法测电阻
【方法解读】等效替代法测电阻:
测量某电阻(或电流表、电压表的内阻)时,用电阻箱替换待测电阻,若二者对电路所起的作用相同(如电流或电压相等),则待测电阻与电阻箱是等效的。
1.电流等效替代
该方法的实验步骤如下:
(1)按如图电路图连接好电路,并将电阻箱R0的阻值调至最大,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置于a端。
(2)闭合开关S1、S2,调节滑片P,使电流表指针指在适当的位置,记下此时电流表的示数为I。
(3)断开开关S2,再闭合开关S3,保持滑动变阻器滑片P位置不变,调节电阻箱,使电流表的示数仍为I。
(4)此时电阻箱连入电路的阻值R0与未知电阻Rx的阻值等效,即Rx=R0。
2.电压等效替代
该方法的实验步骤如下:
(1)按如图电路图连好电路,并将电阻箱R0的阻值调至最大,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置于a端。
(2)闭合开关S1、S2,调节滑片P,使电压表指针指在适当的位置,记下此时电压表的示数为U。
(3)断开S2,再闭合S3,保持滑动变阻器滑片P位置不变,调节电阻箱使电压表的示数仍为U。
(4)此时电阻箱连入电路的阻值R0与未知电阻Rx的阻值等效,即Rx=R0。
【针对练习】1.某同学准备把量程为0~500μA的电流表改装成一块量程为0~V的电压表。
他为了能够更精确地测量电流表的内阻,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电路,图中各元件及仪表的参数如下:
A.电流表G1(量程0~mA,内电阻约100Ω)
B.电流表G2(量程0~500μA,内电阻约200Ω)
C.电池组E(电动势V,内电阻未知)
D.滑动变阻器R(0~25Ω)
E.电阻箱R1(总阻值9999Ω)
F.保护电阻R2(阻值约100Ω)
G.单刀单掷开关S1,单刀双掷开关S2
(1)实验中该同学先合上开关S1,再将开关S2与a相连,调节滑动变阻器R,当电流表G2有某一合理的示数时,记下电流表G1的示数I;然后将开关S2与b相连,保持________不变,调节________,使电流表G1的示数仍为I时,读取电阻箱的读数r。
(2)由上述测量过程可知,电流表G2内阻的测量值rg=________。
(3)若该同学通过测量得到电流表G2的内阻为190Ω,他必须将一个________kΩ的电阻与电流表G2串联,才能改装为一块量程为V的电压表。
(4)该同学把改装的电压表与标准电压表V0进行了核对,发现当改装的电压表的指针刚好指向满刻度时,标准电压表V0的指针恰好如图乙所示。
由此可知,该改装电压表的误差为________%。
解析:
(1)当电流表G2有某一合理的示数时,记下电流表G1的示数I;然后将开关S2与b相连,保持滑动变阻器R阻值不变,调节R1,使电流表G1的示数仍为I时,读取电阻箱的读数r。
(2)电流表G2的内阻与电阻箱的阻值相同,为r。
(3)将电流表改装成电压表要串联电阻分压,串联的阻值为R=
-rg=kΩ。
(4)由题图乙可得,标准电压表V0的示数为V,由此可知,该改装电压表的误差为
×100%≈%。
答案:
(1)滑动变阻器R阻值 R1
(2)r (3) (4)
2.某同学现利用图甲所示的电路来测量一电阻Rx的阻值。
(1)完成下列实验步骤中的填空:
①闭合开关S1,断开开关S2,调节电阻箱R和滑动变阻器R′,使电流表指针指向一个适当的位置。
记下此时______________和电阻箱的阻值R1。
此时电阻箱的读数如图乙所示;
②闭合开关S2,保持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位置不变,然后________________,使______________,
记下此时电阻箱的读数R2,此时电阻箱的读数如图丙所示;
(2)在步骤①中电阻箱的读数为R1=________Ω;在步骤②中电阻箱的读数为R2=________Ω。
(3)电阻Rx的阻值为Rx=________Ω。
[解析]
(1)略。
(2)由图乙和图丙可知R1=60Ω,R2=80Ω。
(3)由于R1加上Rx在电路中所起的作用与R2相同(电流表指针指示同一位置),则有R1+Rx=R2,故有Rx=R2-R1=80Ω-60Ω=20Ω。
[答案]
(1)①电流表的示数I ②调节电阻箱R的电阻 电流表的示数仍然为I
(2)60 80 (3)20
3.为了测量一微安表头A的内阻,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电路。
图中,A0是标准电流表,R0和RN分别是滑动变阻器和电阻箱,S和S1分别是单刀双掷开关和单刀单掷开关,E是电池。
完成下列实验步骤中的填空:
(1)将S拨向接点1,接通S1,调节____,使待测表头指针偏转到适当位置,记下此时________________的读数I。
(2)然后将S拨向接点2,调节____,使________________,记下此时RN的读数。
(3)多次重复上述步骤,计算RN读数的________,此即为待测微安表头内阻的测量值。
解析:
(1)将S拨向接点1,接通S1,调节R0使待测表头指针偏转到适当位置,记下此时标准电流表读数I。
(2)然后将S拨向接点2,调节RN,使标准电流表的读数仍为I,记下此时RN的读数。
(3)多次重复上述过程,计算RN读数的平均值,此即为待测微安表头内阻的测量值。
答案:
(1)R0 标准电流表(或A0)
(2)RN 标准电流表(或A0)的读数仍为I (3)平均值
4.小明用如图甲所示的电路测量电阻Rx的阻值(约几百欧)。
R是滑动变阻器,R0是电阻箱,S2是单刀双掷开关,部分器材规格图乙中已标出。
(1)根据图甲实验电路,在图乙中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实物图连接完整。
(2)正确连接电路后,断开S1,S2接1。
调节好多用电表,将两表笔接触Rx两端的接线柱,粗测其阻值,此过程中存在的问题__________。
正确操作后,粗测出Rx的阻值为R′。
(3)小明通过下列步骤,较准确测出Rx的阻值。
①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调至图甲中的________(选填“A”或“B”)端。
闭合S1,将S2拨至1,调节变阻器的滑片P至某一位置,使电压表的示数满偏。
②调节电阻箱R0,使其阻值________(选填“大于R′”或“小于R′”)。
③将S2拨至“2”,保持变阻器滑片P的位置不变,调节电阻箱的阻值,使电压表再次满偏,此时电阻箱示数为R1,则Rx=________。
(4)实验中,滑动变阻器有两种规格可供选择,分别是:
R2(0~10Ω);R3(0~5000Ω)。
为了减小实验误差,滑动变阻器应选________(选填“R2”或“R3”)。
解析:
(1)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图,如图所示:
(2)测量电阻时,要把电阻与其他元件断开。
(3)①闭合开关前,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调至图甲中的A端,使电压表示数都为零;②调节电阻箱R0,使其阻值小于R′;③将S2拨至“2”,保持变阻器滑片P的位置不变,调节电阻箱的阻值,使电压表再次满偏,则此时并联部分的电阻相等,Rx的阻值等于电阻箱的阻值,即Rx=R1。
(4)由于电阻Rx的阻值约几百欧,为方便调节,滑动变阻器应选R3。
答案:
(1)见解析图
(2)待测电阻未与其他元件断开 (3)①A ②小于R′ ③R1 (4)R3
二.电表半偏法测电阻
【方法解读】电表有着自己神奇的一面,那就是当它接入电路中时,可以显示自己的读数,因此我们便可以利用它自身读数的变化(如半偏)巧妙地测量出它的内阻。
半偏法常用于测量电表的内阻,对于半偏法测电表内阻有以下两种设置方法:
(一)电流表半偏法
1.实验步骤
(1)按如图所示连接实验电路;
(2)断开S2,闭合S1,调节R1,使电流表读数等于其量程Im;
(3)保持R1不变,闭合S2,调节R2,使电流表读数等于
Im,然后读出R2的值,若满足R1?
RA,则可认为RA=R2。
2.实验条件:
R1?
RA
3.测量结果:
RA测=R2 4.误差分析 当闭合S2时,总电阻减小,总电流增大,大于原电流表的满偏电流,而此时电流表半偏,所以流经R2的电流比电流表所在支路的电流大,R2的电阻比电流表的电阻小,而我们把R2的读数当成电流表的内阻,故测得的电流表的内阻偏小。 (二)电压表半偏法 1.实验步骤 (1)按如图连接实验电路; (2)将R2的值调为零,闭合S,调节R1的滑动触头,使电压表读数等于其量程Um; (3)保持R1的滑动触头不动,调节R2,使电压表读数等于 Um,然后读出R2的值,若R1? RV,则可认为RV=R2。 2.实验条件: R1? RV 3.测量结果: RV测=R2>RV 4.误差分析 当R2的值由零逐渐增大时,R2与电压表两端的电压也将逐渐增大,因此电压表读数等于 Um时,R2两端的电压将大于 Um,使R2>RV,从而造成RV的测量值偏大。 显然半偏电压法适于测量内阻较大的电压表的电阻。 【针对练习】1.如图所示是用半偏法测量电压表内阻的电路图。 以下是备用仪器: A.待测电压表(3V,内阻1500Ω左右) B.电源E(4V,2A,内阻很小) C.电阻箱(0~Ω) D.电阻箱(0~9Ω) E.滑动变阻器(0~20Ω,3A) F.滑动变阻器(0~2000Ω,2A) G.开关两个,导线若干 (1)为保证测量精度,电阻箱应选________;滑动变阻器应选________。 (填代号) (2)完善下列实验步骤: a.闭合开关K2并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调至________,然后闭合开关K1; b.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压表恰好满偏; c.____________________,使电压表的指针恰好指在中间刻度(半偏),此时电阻箱的示数为R。 那么,该电压表内阻的测量值为________。 测量值和真实值比较数值__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相等”)。 解析: (1)在半偏法测电阻的实验中,电阻箱的阻值应与待测电压表的阻值相近,故电阻箱应选D,而滑动变阻器采用分压式接法,为了调节方便,故滑动变阻器应选最大阻值较小的E。 (2)a.在测量数据时,电压要从较小数值开始变化,因而滑动变阻器开始时应在最左端。 c.由于采用半偏法测量,因而应断开开关K2,调节电阻箱的阻值,使电压表的指针恰好在中间刻度,即半偏,由串联电路知识可知,电压相等,电流相等,因而电压表的内阻的测量值为R。 但开关K2断开,电阻增大,分压增大,而电压表示数为原来的一半时,电阻箱分压要略大于一半,故电阻箱的阻值即测量值比电压表的内阻要偏大。 答案: (1)D E (2)a.最左端 c.断开开关K2,调节电阻箱的阻值 R 偏大 2.有一电流表A,量程为1mA,内阻rg约为100Ω,要求测量其内阻。 可选用的器材有: 电阻箱R0,最大阻值为99Ω;滑动变阻器甲,最大阻值为10kΩ;滑动变阻器乙,最大阻值为2kΩ;电源E1,电动势约为2V,内阻不计;电源E2,电动势约为6V,内阻不计;开关2个,导线若干。 采用的测量电路图如图所示,实验步骤如下: a.断开S1和S2,将R调到最大; b.合上S1,调节R使电流表A满偏; c.合上S2,调节R1使电流表A半偏,此时可以认为电流表A的内阻rg=R1。 试问: (1)上述可供选择的器材中,可变电阻R1应该选择________;为了使测量尽量精确,可变电阻R应该选择________;电源E应该选择________。 (2)认为内阻rg=R1,此结果与真实值相比________。 (填“偏大”“偏小”或“相等”) 解析: (1)根据半偏法测电阻的原理,R1必须选R0;由于电流表的电阻很小,要求R的阻值很大,故R应选滑动变阻器甲,电源选择电动势较大的E2,误差较小。 (2)根据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及电路特点可得,合上S1,调节R使电流表满偏,Ig= ,合上S2,调节R1使电流表半偏,电路中的总电流I= ,故I>Ig。 通过电阻箱的电流I1> Ig,根据并联电路的特点知rg>R1,故认为内阻rg=R1,结果比真实值偏小。 答案: (1)R0 滑动变阻器甲 E2 (2)偏小 三.安安法、伏伏法测电表的内阻 【方法解读】安安法、伏伏法测电表内阻的分析 实验原理 1.安安法测电流表内阻 (1)如图甲所示,将两电流表并联,根据I1r1=I2r2求出电流表 (或 )的内阻r1(或r2)。 (2)如图乙所示,将电流表 与定值电阻R0并联再与电流表 串联,根据I1r1=(I2-I1)R0,求出 的内阻r1(该法又称为电流表差值法测电流表内阻)。 2.伏伏法测电压表内阻 (1)如图丙所示,将两电压表串联,根据 = ,求出电压表 (或 )的内阻。 (2)如图丁所示,将电压表 与定值电阻R0串联再与电压表 并联,根据U2=U1+ R0,求出电压表 的内阻(此法又称为电压表差值法测电压表的内阻)。 方法分析 方法 电路 实验条件 实验结果 安安法 图甲 ① 、 的满偏电压相等或差不多 ②r1、r2已知其一 r1= r2或r2= r1 图乙 ① 的量程大于 的量程 ②R0已知 r1= 伏伏法 图丙 ① 、 的满偏电流相等或差不多 ②r1、r2已知其一 r1= r2或r2= r1 图丁 ① 的量程大于 的量程 ②R0已知 r1= R0 【针对练习】1.实际电流表有内阻,可等效为理想电流表与电阻的串联。 测量实际电流表G1内阻r1的电路如图所示。 供选择的仪器如下: ①待测电流表G1(0~5mA,内阻约300Ω), ②电流表G2(0~10mA,内阻约100Ω), ③定值电阻R1(300Ω), ④定值电阻R2(10Ω), ⑤滑动变阻器R3(0~1000Ω), ⑥滑动变阻器R4(0~20Ω), ⑦干电池V), ⑧开关S及导线若干。 (1)定值电阻应选________,滑动变阻器应选________。 (在空格内填写序号) (2)用连线连接实物图。 (3)补全实验步骤: ①按电路图连接电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闭合开关S,移动滑动触头至某一位置,记录G1、G2的读数I1、I2;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以I2为纵坐标,I1为横坐标,作出相应图线,如图所示。 (4)根据I2-I1图线的斜率k及定值电阻,写出待测电流表内阻的表达式____________。 [解析] (1)定值电阻R1阻值与待测电流表内阻大约相同,实验中两电流表可同时达到满偏,读数误差较小;滑动变阻器为分压式接法,R4阻值小,调节方便。 (2)如图所示。 (3)为保证开关S闭合前待测电流表电压为零,应将滑动变阻器滑动触头移至最左端;实验中要多次测量,减小偶然误差。 (4)由串并联规律: I2=I1+ =I1 ,图线斜率k=1+ ,r1=(k-1)R1。 [答案] (1)③ ⑥ (2)见解析图 (3)①将滑动触头移至最左端 ③多次移动滑动触头,记录相应的G1、G2读数I1、I2 (4)r1=(k-1)R1 2.用以下器材测量待测电阻Rx的阻值。 待测电阻Rx,阻值约为100Ω; 电源E,电动势约为V,内阻可忽略不计; 电流表A1,量程为0~50mA,内阻R1约为20Ω; 电流表A2,量程为0~300mA,内阻R2约为4Ω; 定值电阻R0,阻值为20Ω; 滑动变阻器R,最大阻值为10Ω; 单刀单掷开关S,导线若干。 (1)测量中要求两电流表的读数都不小于其量程的 ,试在方框中画出测量电阻Rx的实验电路原理图(原理图中的元件用题干中相应的英文字母标注)。 (2)若某次测量中电流表A1的示数为I1,电流表A2的示数为I2,则由已知量和测量量计算Rx的表达式为Rx=________。 解析: (1)在尝试设计电路中,很容易设计出图甲所示的测量电路,通过代入已知数据估算可得,此时电流表A2的最大电流值只能是70mA,远小于其量程的三分之一,所以不满足实验要求。 另一种测量电路如图乙所示,电流表A1和待测电阻的串联阻值约是120Ω,和定值电阻R0的比是6∶1,通过电流表A2的最大电流值接近量程最大值,所以这个电路符合要求,然后连接滑动变阻器来进行调节测量多组数据即可。 最终的电路图如图丙所示。 滑动变阻器用分压式、限流式接法都可以。 (2)用字母表示待测电阻阻值可得Rx= R0-R1。 答案: (1)见解析图丙(R作为限流电阻也可) (2) R0-R1 3.某物理实验小组利用实验室提供的器材测定电压表V1的内阻,可选用的器材如下: A.待测电压表V1: 量程3V,内阻约3kΩ B.电压表V2: 量程15V,内阻约20kΩ C.电流表A: 量程3A,内阻约Ω D.定值电阻R0: kΩ E.滑动变阻器R1: 0~200Ω F.滑动变阻器R2: 0~2kΩ G.电源E: 电动势约为12V,内阻忽略不计 H.开关、导线若干 (1)现用多用电表测电压表V1的内阻,选择倍率“×100”挡,其它操作无误,多用电表表盘示数如图所示,则电压表V1的内阻约为________Ω。 (2)为了准确测量电压表V1的内阻,两位同学根据上述实验器材分别设计了如图实Ⅸ-8甲和乙两个测量电路,你认为________(选填“甲”或“乙”)更合理,并在实物图中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电路图补充完整。 (3)该实验中滑动变阻器应该选用________(选填“R1”或“R2”)。 (4)用已知量R0和V1、V2的示数U1、U2来表示电压表V1的内阻RV1=________。 [解析] (1)用多用电表测得的电压表的内阻为34×100Ω=3400Ω; (2)甲图中,因为电压表V2的电阻与R0阻值相当,通过电压表V2的电流不能忽略,故用通过R0的电流作为通过V1的电路,则误差较大;故用乙电路较合理;电路连接如图; (3)实验中滑动变阻器要用分压电路,故应选取阻值较小的R1; (4)根据欧姆定律可知: RV1= = 。 [答案] (1)3400 (2)乙 连图如解析图 (3)R1 (4) 4.要测量某电压表V1的内阻RV,其量程为2V,内阻约2kΩ。 实验室提供的器材有: 电流表A,量程A,内阻约为Ω; 电压表V2,量程5V,内阻约为5kΩ; 定值电阻R1,阻值为30Ω; 定值电阻R2,阻值为3kΩ; 滑动变阻器R3,最大阻值10Ω,额定电流A; 电源E,电动势6V,内阻约Ω; 开关S一个,导线若干。 (1)请从上述器材中选择必要的器材,设计一个测量电压表V1内阻RV的实验电路。 要求测量尽量准确,试画出符合要求的实验电路图,并标出所选元件的相应字母代号。 (2)写出电压表V1内阻RV的表达式________,式中各符号的物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测得V1内阻RV=kΩ,现要将V1改装一个与V2量程相同的电压表,则需在V1两端________联一个电阻,电阻的阻值应为________。 解析: 电路如图所示。 (2)电压表V1内阻RV的表达式为RV= ,其中U1表示电压表V1的读数,U2表示V1和R2串联的总电压即电压表V2的读数。 (3)要将V1改装一个与V2量程相同的电压表,则需在V1两端串联一个电阻,电阻的阻值应为R= = kΩ=kΩ。 答案: (1)见解析图 (2)RV= U1表示电压表V1的读数,U2表示V1和R2串联的总电压(或电压表V2的读数) (3)串 kΩ 四.电桥法测电阻 【方法解读】电桥法测电阻的分析 实验原理 电桥法是测量电阻的一种特殊方法,其测量电路如图所示,实验中调节电阻箱R3,当A、B两点的电势相等时,R1和R3两端的电压相等,设为U1。 同时R2和Rx两端的电压也相等,设为U2,根据欧姆定律有: = , = ,由以上两式解得: R1×Rx=R2×R3,这就是电桥平衡的条件,由该平衡条件也可求出被测电阻Rx的阻值。 方法分析 在上面的电路图中: (1)当 = 时,UAB=0,IG=0。 (2)当 < 时,UAB>0,IG≠0,且方向: A→B。 (3)当 > 时,UAB<0,IG≠0,且方向B→A。 注意: 在用电桥法测电阻时要注意两点,一是要明确电路的结构,电路中由四个电阻先两两串联,然后在中间串上电流计,那么串联电流计的那部分就是“桥”,二是要明确电桥平衡的条件。 【针对练习】1.用如图所示的电路可以测量电阻的阻值。 图中Rx是待测电阻,R0是定值电阻,? 是灵敏度很高的电流表,MN是一段均匀的电阻丝。 闭合开关,改变滑动头P的位置,当通过电流表? 的电流为零时,测得MP=l1,PN=l2,则Rx的阻值为( ) R0 R0R0R0 [解析] 根据电桥平衡的条件及电阻定律可易知,当灵敏电流表的电流为零时,有 = ,可得Rx= R0。 [答案] C 2.同学们测量某电阻丝的电阻Rx,所用电流表的内阻与Rx相当,电压表可视为理想电压表。 (1)若使用如图甲所示电路图进行实验,要使得Rx的测量值更接近真实值,电压表的a端应连接到电路的________点(选填“b”或“c”)。 (2)测得电阻丝的U-I图如图乙所示,则Rx为________Ω(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实验中,随电压进一步增加电阻丝逐渐进入炽热状态,某同学发现对炽热电阻丝吹气,其阻值会变化,他们对此现象进行探究,在控制电阻丝两端的电压为10V的条件下,得到电阻丝的电阻Rx随风速v(用风速计测)的变化关系如图丙所示。 由图可知当风速增加时,Rx会___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 在风速增加过程中,为保持电阻丝两端电压为10V,需要将滑动变阻器RW的滑片向________端调节(选填“M”或“N”)。 (4)为了通过电压表的示数来显示风速,同学们设计了如图丁所示的电路。 其中R为两只阻值相同的电阻,Rx为两根相同的电阻丝,一根置于气流中,另一根不受气流影响, 为待接入的理想电压表。 如果要求在测量中,风速从零开始增加,电压表的示数也从零开始增加,则电压表的“+”端和“-”端应分别连接到电路中的________点和________点(在“a”“b”“c”“d”中选填)。 解析: (1)由于电流表的内阻与Rx相当,即Rx较小,所以电流表外接时误差较小,故电压表的a端应接电路的c点。 (2)由U-I图像可知电阻Rx= = Ω≈Ω。 (3)根据Rx-v图像可知,风速越大时电阻Rx越小。 要使Rx两端的电压不变,需增大与Rx并联的RW的电阻,即将滑动变阻器RW的滑片向M端滑动。 (4)当风速增大时,受气流影响的电阻丝Rx的阻值逐渐减小,d点的电势逐渐降低。 开始时,b、d两点电势差为零,所以电压表的“+”端接b点、“-”端接d点时能满足条件。 答案: (1)c (2)~均可) (3)减小 M (4)b d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测量 电阻 四种巧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