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精生产毕业实习报告.docx
- 文档编号:28104778
- 上传时间:2023-07-08
- 格式:DOCX
- 页数:23
- 大小:310.23KB
味精生产毕业实习报告.docx
《味精生产毕业实习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味精生产毕业实习报告.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味精生产毕业实习报告
摘要
谷氨酸是利用微生物发酵生产的一个具有代表性的产品,生产工艺涉及种子培养、发酵、提取、脱色、离心和干燥等重要的单元操作和工程概念。
通过对谷氨酸车间的实习参观,可以加强对自己对所学知识的综合利能力。
通过本毕业实习训练,可以提高自己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工程设计方面的能力。
味精又称谷氨酸一钠,其基本成分为L-谷氨酸,具有强烈的肉类鲜味。
将其添加在食品中可使食品风味增强,鲜味增加,故被广泛使用。
味精在胃酸作用下生成的谷氨酸,被人体吸收后,参与人体内许多代谢反应,并与其他氨基酸一起共同构成人体的组织蛋白。
谷氨酸能用来预防和治疗肝昏迷,还能促进中枢神经系统的正常活动,对治疗脑震荡和脑神经损伤有一定功效[1]。
我国的味精生产始于1923年,上海天厨味精厂最先用水解法生产。
1932年沈阳开始用脱脂豆粉水解生产味精。
我国从1958年开始谷氨酸生产筛选及其发酵机理的基础性研究,1964年首先在上海进行工业化试生产。
目前国内味精生产已全部用发酵法。
所以,今后菌种,工艺技术和生产规模方面还需加大改革力度,使生产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
目前,企业生产味精都是以发酵法生产,但每生产1吨味精要排放20~25吨母液,其属于高浓度有机酸性废水,需对母液进行回收,发展高效提取工艺,提高谷氨酸提取率和降低工艺用水,减少废水排放量,实现味精的清洁生产,在发展工业经济的同时走上可持续发展的文明道路,这样,我国的味精工业不但真正收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共同丰收,而且也会减轻政府对行业的管理负担,形成多种因素和谐统一,走上良性运行可持续发展的健康道路。
第一章生产概况及产品概述
1.1公司简介
内蒙古阜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世界第一大谷氨酸生产商——中国阜丰集团的核心企业。
成立于2006年3月,坐落于呼和浩特经济技术开发区金川南区,是呼和浩特市重点招商引资项目。
阜丰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在香港主板上市的国际化生物制品公司。
主要致力于生物发酵产品的生产、经营和研发,是全球第三大黄原胶生产商。
公司目前下辖谷氨酸、味精、淀粉、葡萄糖、复混肥、热电、黄原胶、新型建材厂等多个分厂。
主要产品及年产量为谷氨酸20万吨,味精10万吨,淀粉80万吨,结晶葡萄糖15万吨,复混肥30万吨,黄原胶2万吨。
主导产品谷氨酸、味精、黄原胶销往全国二十多个省市,并出口到世界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公司先后被授予“呼和浩特市农牧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和“呼和浩特市经济发展突出贡献奖”,被国家科技部认定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蒸压加汽混凝土砌块”被自治区经委认定为资源综合利用产品。
生产厂家设置了糖化车间、发酵车间、提取车间和精制车间作为主要生产车间。
另外,为保障生产过程中对蒸气的需求,同时还设置了动力车间,利用锅炉燃烧产生蒸气,并通过供气管路输送到各个生产需求部位。
为保障全厂生产用水,还要设置供水站。
所供的水经消毒、过滤系统处理,通过供水管路输送到各个生产需求部位。
1.2产品概述
学名:
L-谷氨酸单钠盐-水化合物
商品名:
味精、味素、谷氨酸钠,因味精起源于小麦,俗称麸酸钠
英文名:
MonosodiumL-Glutamate,简写MSG
结构式:
HOOC-CH2-CH2-CH-COONa·H2O
︱
NH2
分子式:
NaC5H8O4N·H2O,分子量:
187.13
谷氨酸是一种酸性氨基酸。
分子内含两个羧基,化学名称为α-氨基戊二酸。
谷氨酸是里索逊1856年发现的,为无色晶体,有鲜味,微溶于水,而溶于盐酸溶液,等电点3.22。
大量存在于谷类蛋白质中,动物脑中含量也较多。
谷氨酸在生物体内的蛋白质代谢过程中占重要地位,参与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中的许多重要化学反应。
医学上谷氨酸主要用于治疗肝性昏迷,还用于改善儿童智力发育。
食品工业上,味精是常用的仪器增鲜剂,其主要成分是谷氨酸钠盐。
过去生产味精主要用小麦面筋(谷蛋白)水解法进行,现改用微生物发酵法来进行大规模生产。
谷氨酸是生物机体内氮代谢的基本氨基酸之一,在代谢上具有重要意义。
L-谷氨酸是蛋白质的主要构成成分,谷氨酸盐在自然界普遍存在的。
多种食品以及人体内都含有谷氨酸盐,它即是蛋白质或肽的结构氨基酸之一,又是游离氨基酸,L型氨基酸美味较浓。
L-谷氨酸又名“麸酸”或写作“夫酸”,发酵制造L-谷氨酸是以糖质为原料经微生物发酵,采用“等电点提取”加上“离子交换树脂”分离的方法而制得。
第二章主要原材料和产品的物化性质及产品的用途
2.1理化性质
2.1.1物理性质
(一)谷氨酸的立体异构体
(1)谷氨酸分为L型、D型、DL型三种。
(2)谷氨酸具有一般氨基酸的性质,其分子具有不对称的碳原子,所以有旋光性。
它的氨基在不对称碳原子右方的称为D型(或右型),在不对称碳原子左方的称为L型(或左型),在化学命名中以前左旋用“l”表示,右旋用“d”表示,消旋体用“dl”表示。
现在化学才统一用D型、L型和DL型表示光学异构体,而左旋和右旋则用(-)与(+)表示。
所以L型谷氨酸旧的命名为1-谷氨酸,因为它的水溶液中是右旋,故沃尔—罗登宝命名法叫做L-(+)-谷氨酸,现在统称L-谷氨酸,又名d-α-氨基戊二酸。
同样D型谷氨酸旧的命名为1-谷氨酸,因为它的水溶液为左旋,故称为D-(-)-谷氨酸,又名1-谷氨酸,又名1-α-氨基戊二酸。
而DL型谷氨酸即消旋异构体。
(3)在动植物和微生物等生物机体中天然存在的,都是L型谷氨酸,L-谷氨酸是味精的前体。
(二)谷氨酸结晶的特征
(1)谷氨酸结晶体是有规则晶形的化学均一体其晶形结构是以原子、分子或离子在晶格结合点上呈对称排列。
谷氨酸在不同的结晶条件下,其晶格形状、大小、颜色是不同,通常分为α型结晶和β型结晶。
α型的密度为1.535g/cm3,β型的密度为1.570g/cm3.
(2)α型和β型结晶的外观和X射线衍射图形均不同。
表1-1谷氨酸两种结晶型比较
结晶型
α型
β型
光学显微镜下的晶体形态
多面棱柱形的六面晶体,呈颗粒分散,横断面为三或四边形、边长与厚度相近
针状或薄片状凝聚结集,其长和宽比厚度大得多
晶体特点
晶体光泽,颗粒大,纯度高,相对密度大,沉降快,不易破碎
薄片状,性脆易碎,相对密度小,浮于液面和母液中,含水量大,纯度低
晶体分离
离心分离不碎,抽滤不阻塞,易洗涤,纯度高
离心分离困难,易碎,抽滤易阻塞,洗涤困难,纯度低
母液中晶形的显微镜观察
颗粒状态小晶体
分散的针状结晶
(三)谷氨酸的溶解度
(1)谷氨酸在水中的溶解度
表1-2
温度/℃
溶解度/(g/100g)
温度/℃
溶解度/(g/100g)
0
0.341
45
1.816
5
0.411
50
2.186
10
0.495
55
2.632
15
0.596
60
3.160
20
0.717
65
3.816
25
0.864
70
4.594
30
1.040
75
5.532
35
1.250
80
6.660
40
1.508
100
14.00
(2)谷氨酸对酸、碱的溶解度谷氨酸在水中的溶解度除温度外,还与pH有关,且随着pH变化,影响很大。
(3)谷氨酸在乙醇中的溶解度
表1-3
乙醇浓度/%
在25℃时的溶解度/(g/100ml)
乙醇浓度
在25℃时的溶解度/(g/100ml)
24.5
0.292
74.35
0.037
50.75
0.131
95.14
0.0094
2.1.2化学性质
(1)谷氨酸可以与酸作用
(2)谷氨酸与碱作用
①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谷氨酸单钠和水
②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氨酸单钠和水,放出二氧化碳
(3)加热谷氨酸长期加热,经脱水后生成焦谷氨酸(无鲜味)。
(4)谷氨酸与亚硝酸作用谷氨酸与亚硝酸反应生成羟基酸,释放出氮气
(5)谷氨酸的脱羧作用在谷氨酸脱羧酶的催化下,谷氨酸生成γ-氨基丁酸和二氧化碳
(6)谷氨酸在氨的存在下,通过谷氨酰胺合成酶的催化能生成谷氨酰胺
(7)谷氨酸与茚三酮反应谷氨酸或其它α-氨基酸在pH2.5-5.0与茚三酮共热,能显示蓝色或蓝紫色,按其显色的深淡度可作为α-谷氨酸定性或定量分析的依据。
(8)甲醛反应氨基酸与甲醛反应后,碱性的氨基被遮盖,用标准NaOH溶液滴定羧基。
2.2应用
2.2.1下游产品开发
将有一定反应活性的双功能基试剂氯乙醇和L—谷氨酸直接酯化保护羧基,用三光气活化成其相应的N—羧酸酐,可直接得到侧链具有一定反应活性的聚L—氯乙基谷氨酸酯。
谷氨酸的结构中有一个氨基和两个羧基,在光气的作用下,羧基和氨基会形成环状N—羧酸酐,由于羧基也较为活泼,可能会参与成环反应,因此在成环反应之前,通常用苄醇将羧基进行保护,这样得到的聚合物的侧链活性极低,一般需经进一步氢化脱苄或胺解脱苄,才能得到有反应活性的侧链,我们选用双功能基试剂氯乙醇作保护基因,在聚合之后可直接得到有反应活性的侧链,可有效地简化合成路线。
侧链酯化过程是一个可逆反应,随着体系内水含量的不断增加,反应速度会降低,导致产率不高。
在形成谷氨酸苄酯时,采用分子筛脱水,操作大大简化。
新型的聚合氨基酸,含有氨基的药物或靶向基因,可以方便的接入聚谷氨酸的分子中,形成大分子前药或靶向大分子载体,接入特异性的基因,可进行特殊的分离或提纯,这一聚合物在医药领域会有很广泛的应用前景。
谷氨酸可生产许多重要下游产品如L—谷氨酸钠、L—苏氨酸、聚谷氨酸等。
2.2.2食品业
氨基酸作为人体生长的重要营养物质,不仅具有特殊的生理作用,而且在食品工业中具有独特的功能。
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主要有20多种。
在食品工业中应用较多的氨基酸有谷氨酸、赖氨酸、半胱氨酸、胱氨酸、苏氨酸、精氨酸、缬氨酸、色氨酸、丙氨酸等。
各种氨基酸都有自己独特的呈味效应,其中应用较多的有谷氨酸钠和甘氨酸。
谷氨酸钠俗称味精,是重要的鲜味剂,对香味具有增强作用。
谷氨酸钠广泛用于食品调味剂,既可单独使用,又能与其它氨基酸等并用。
用于食品内,有增香作用。
在食品中浓度为0.2%-0.5%,每人每天允许摄入量为0—120微克/千克(以谷氨酸计)。
在食品加工中一般用量为0.2—1.5克/公斤。
甘氨酸具有甜味,和味精协同作用能显着提高食品的风味。
谷氨酸作为风味增强剂可用于增强饮料和食品的味道,不仅能增强食品风味,对动物性食品有保鲜作用。
2.2.3日用化妆品等
谷氨酸为世界上氨基酸产量最大的品种,作为营养药物可用于皮肤和毛发。
用于生发剂,能被头皮吸收,预防脱发并使头发新生,对毛乳头、毛母细胞有营养功能,并能扩张血管,增强血液循环,有生发防脱发功效。
用于皮肤,对治疗皱纹有疗效。
N—酰基谷氨酸钠系列产品是由谷氨酸缩合而成的性能优良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广泛用于化妆品、香皂、牙膏、香波、泡沫浴液、洗洁净等产品中。
生物表面活性剂N—酰基谷氨酸钠不同于化学法合成的表面活性剂,它不但性能优良,并且具有良好的生物降解性和安全性,在人体内能分解为氨基酸和脂肪酸而吸收利用。
N—酰基谷氨酸钠耐硬水,能在碱性、中性和弱酸条件下使用。
这种表面活性剂具有明显的发展优势,其新的使用性能包括具有良好的洗净力和发泡力,对人体无毒无害,无异味,性质柔和无刺激,能稳定酶的活性,是高档香波和浴液的主要原料,能牢固地吸附在头发和皮肤上,增加和保持头发的柔软、蓬松、光泽,使皮肤舒适光洁,对毛发角质损伤有保护和修复作用。
N—酰基谷氨酸钠可用于肥皂的改性剂,在香皂中加入N—酰基谷氨酸钠可缓和对皮肤的刺激,提高香皂在硬水中的钙皂分散性,使泡沫细腻持久,提高发泡性和洗净力,易于被皮肤吸收,使皮肤保持滋润光滑。
N—酰基谷氨酸钠具有抑菌效果,由于无刺激性常可用于儿童洗涤制品和皮肤病患者,N—酰基谷氨酸钠溶液,具有突出的发泡能力和稳泡力,常可与其它表面活性剂复配,具有协同增效作用。
谷氨酸为天然植物成分,由世界上最先进的生物酶工程技术制取,以护发生发、护肤类化妆品为日用化妆品的发展方向,用谷氨酸合成生物表面活性剂具有大的市场。
聚谷氨酸是一种出色的环保塑料,可用于食品包装、一次性餐具及其它工业用途,可在自然界迅速降解,不污染环境。
随着科学的进步,研究的深入,谷氨酸新的应用领域将越来越广。
2.2.4医药行业
谷氨酸还可用于医药,因为谷氨酸是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之一,虽然它不是人体必须的氨基酸,但它可作为碳氮营养与机体代谢,有较高的营养价值。
谷氨酸被人体的吸收后,易与血氨形成谷酰氨,能解除代谢过程中氨的毒害作用,因而能预防和治疗肝昏迷,保护肝脏,是肝脏疾病患者的辅助药物。
脑组织只能氧化谷氨酸,而不能氧化其它氨基酸,故谷酰胺可作为脑组织的能量物质,改进维持大脑机能。
谷氨酸作为神经中枢及大脑皮质的补剂,对于治疗脑震荡或神经损伤、癫痫以及对弱智儿童均有一定疗效。
用谷氨酸制成的成药有药用谷氨酸内服片,谷氨酸钠(钾)注射液,谷氨酸钙注射液,乙酰谷氨酸注射液等。
味精2004年的全球市场约为170万吨,2010年将增长到210万吨。
我国是味精生产大国,2003年中国味精产量118.9万吨,占世界53%,2006年产量136万吨,居世界第一[2]。
味精曾一度被怀疑是不可安全食用的增鲜调味品[3]。
1973年FAO/WHO食品添加剂专家联合组织一度规定,味精的ADI值0mg~120mg,即摄入量每天每千克人体体重不得超过120mg。
但国际上许多权威机构都做过味精的各种毒理试验,到目前为止,还未发现味精在正常使用范围内对人体有任何危害的依据,即证明食用味精是安全的[4]。
2.3谷氨酸的生物合成途径
2.3.1谷氨酸合成方式
许多研究者利用不同的谷氨酸产生菌对其合成方式和途径进行了研究。
这些研究表明,谷氨酸产生菌菌体内形成谷氨酸的方式主要有两种,即氨基酸的转移作用和还原性氨基化作用。
①氨基转移作用在氨基转移酶的催化下,除甘氨酸以外,任何氨基酸都可以与α—酮戊二酸变成谷氨酸。
同样谷氨酸与其他α—酮酸之间在转氨酶的催化下,也能生成α—酮戊二酸和新的氨基酸。
②还原性氨基化作用在NH+和供氢体(还原型辅酶Ⅱ,即NADPH2)存在的条件下,α—酮戊二酸在谷氨酸脱氢酶的催化下形成谷氨酸。
2.2.2谷氨酸合成途径
谷氨酸生物合成途径主要有糖酵解途径(EMP途径)、磷酸己糖途径(HMP途径)、三羧酸循环(TCA)、乙醛酸循环体、二氧化碳固定和还原氨基化反应等。
生成谷氨酸的有关酶类主要有苹果酸酶、丙酮酸羧化酶、异柠檬酸脱氢酶、异柠檬酸裂解酶、酮戊二酸脱氢酶、谷氨酸脱氢酶等。
第三章工艺流程
3.1糖化工段
3.1.1发酵原料
发酵生产谷氨酸的原料——淀粉
淀粉来自粮食原料,通常利用各种谷类或薯类淀粉,如北方常用玉米,南方常用番薯淀粉等。
非粮淀粉原料主要指甜菜或甘蔗糖蜜﹑醋酸﹑乙醇﹑正烷烃(如液体石蜡)等。
内蒙古阜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使用的的是玉米。
3.1.2淀粉水解
淀粉在酸或酶的作用下,其颗粒结构被破坏,α-1,4和α-1,6糖苷键被切断,分子质量逐渐变小,经中间产物蓝糊精、红糊精、无色糊精、低聚糖、麦芽糖,最后生成葡萄糖。
淀粉在酸或酶作用下,发生的主要反应如下:
淀粉水解产生葡萄糖的总反应可用下式表示:
3.1.3糖化方法
在工业上,淀粉的处理主要是指糖化,制得的水解糖叫淀粉糖。
可制备淀粉水解糖的原料很多,主要有薯类、玉米、小麦、大米等。
制糖方法有酸解法、酶酸法和双酶法;三种糖化工艺,各有其优缺点。
从糖液质量、收得率、耗能以及对粗淀粉原料的适应情况看,酶解法最佳、酸酶法次之、酸法最差。
但酶解法生产周期长,糖化设备较庞大。
从糖浆的黏度来看,酶法最低、酸法最高。
而阜丰生物科技公司使用的糖化原料是玉米,糖化方法是双酶法。
双酶法制备葡萄糖可分为两个过程,即液化过程和糖化过程。
液化是利用α-淀粉酶将淀粉液化,转化为糊精及低聚糖;糖化过程即利用糖化酶将液化的糊精及低聚糖进一步水解转化为葡萄糖。
3.2配料及连续灭菌
3.2.1玉米淀粉制备
3.2.1.1玉米子粒的特征与淀粉生产工艺的关系
从玉米子粒中提取淀粉需要把子粒的各种化学组分进行有效地分离,以便最大程度地提纯淀粉,并回收其他成分。
湿磨是目前惟一有效的方法。
风干状态的玉米子粒,含水量在15%左右,子粒坚硬,机械强度大,子粒内部各个结构部分及各种化学组分紧密结合在一起,加工时要根据子粒的特点和各种化学组分相互结合的状况采用适当的工艺方法进行分离。
玉米子粒硬度大,要采取浸泡法使其吸水软化。
玉米子粒皮层结构紧密,通透性差,浸泡时要采取添加SO2等成分增加皮层膜的透性。
胚芽含油量大,但韧性强,加工时根据这个特点,对玉米进行粗破碎、分离胚芽。
可溶性成分一般通过浸泡工艺分离出来。
玉米胚乳中淀粉与蛋白质的结合非常牢固,比小麦淀粉与蛋白质结合要牢固得多,在湿法加工中,单用水不能使蛋白质和淀粉很好地分离,要通过所添加的SO2氧化还原性质打开包围在淀粉粒表面的蛋白质网膜。
皮层及纤维则主要是在湿磨后采取筛选方式去除。
3.2.1.2玉米淀粉提取工艺流程
玉米淀粉提取采用湿磨工艺,自1842年开始在美国应用以来,100多年中,人们对玉米湿磨工艺进行了许多改进。
中国玉米淀粉工业起步较晚,湿磨工艺是1956年从前苏联引进的,直到20世纪80年代末期,中国的玉米淀粉工业开始有较大幅度的发展。
现在,我国淀粉年产量约400万t,其中玉米淀粉约占80%。
玉米淀粉生产包括3个主要阶段:
玉米清理、玉米湿磨和淀粉的脱水干燥。
如果与淀粉的水解或变性处理工序连接起来,可以考虑用湿磨的淀粉乳直接进行糖化或变性处理,省去脱水干燥的步骤。
玉米淀粉生产的工艺流程,大致可分为4个部分:
①玉米的清理去杂;②玉米的湿磨分离;③淀粉的脱水干燥;④副产品的回收利用。
其中玉米湿磨分离是工艺流程的主要部分。
原料玉米
↓
净化→杂质
↓
硫磺→燃烧→二氧化硫→亚硫酸→浸泡→稀玉米浆→浓缩→玉米浆胚芽饼
↓↑
破碎→胚芽分离→洗涤→脱水→干燥→榨油
↓↓
精磨玉米油
↓
筛洗→渣皮→脱水→干燥→粉碎→纤维粉
↓
麸质分离→稀蛋白质→浓缩→干燥→蛋白粉
↓
清水→淀粉洗涤
↓
离心脱水
↓
气流干燥
↓
玉米淀粉
↓
计量包装
玉米淀粉生产的工艺流程图
3.2.2配料流程
将料液、玉米浆、糖蜜及无机盐原料通入配料罐,将料液通入换热器进行换热后,泵入维持罐,蒸汽升温后,再次通入换热器降温第一次,用冷凝水降温第二次。
将料液通入发酵罐,进行发酵。
3.3发酵工段
3.3.1发酵培养基
谷氨酸发酵培养基主要成分有碳源、氮源、生长因子和无机盐等。
(1)碳源大多数谷氨酸生产菌可以利用葡萄糖、蔗糖、果糖等,极少数可以直接利用淀粉。
除这些糖质原料外还可以利用醋酸、酒精、石蜡油等为碳源生产谷氨酸由葡萄糖生成谷氨酸的总反应式如下:
C2H12O6+NH3+1/2O2→C5H9NO4+CO2+3H2O
上面反应式表示,1g分子葡萄糖产生1g分子谷氨酸,两者之间存在着定量关系。
其原理转化率等于89.7%,因此从理论上讲,糖浓度越大,谷氨酸产量越高。
但实际上糖的浓度越过一定限度时,反而不利于细菌细胞的增值和谷氨酸的合成。
反之,培养基葡萄糖浓度过低,虽能提高糖酸转化率,但谷氨酸总量上不去。
所以,在配制培养基时,应综合考虑以上问题,选择适当的浓度。
(2)氮源谷氨酸产生菌细胞中的蛋白、核酸、磷脂、某些辅酶及其他主要产物(谷氨酸)等均为含氮化合物,为了合成这些化合物,在培养基中必须添加氮源物质。
谷氨酸发酵所采用的氮源数量要比一般发酵大很多,通常工业发酵所用培养基碳和氮的比值(C/N)为100/(0.5-2),而谷氨酸发酵所要求的C/N为100/(20-30)。
实际生产中,一般用尿素或氨水作为氮源。
(3)无机盐它们是构成细胞和调节菌体生命活动的营养物质。
如镁、磷、钾、锰、铁等,是代谢中辅酶或辅基的组分,是培养基不可缺少的。
在谷氨酸发酵中,常应用K+、Mg2+、Fe3+、Mn2+等阳离子和PO43-、SO42-、Cl-等阴离子作为无机盐。
它们通常用量是:
磷酸氢二钾(或磷酸氢二钾)0.05%-0.2%,硫酸镁0.005%-0.1%硫酸亚铁0.0005%-0.01%,硫酸锰0.0005%-0.005%。
(4)生长因子凡是微生物生长不可缺少,而其自身又不能合成的微量有机物质都称为生长因子。
生物素是当前谷氨酸身长菌的重要生长因子。
其含量多少,对促进谷氨酸菌的生长、繁殖和积累谷氨酸有着密切的关系。
除生物外,谷氨酸产生菌还需要维生素B1(硫胺素)等。
一般生产原料中(如玉米浆、麸皮水解液)都含B族维生素,因此谷氨酸发酵常以这些物质提供生长因子。
(5)发酵培养基营养成分的配比常因菌种、设备和工艺不同而异,此外与原料来源和质量不同有关。
3.3.2培养基灭菌
谷氨酸发酵培养基一般采用淀粉水解糖为主要碳源,实罐灭菌条件是105-110℃保温6min。
连续灭菌所采用的灭菌条件是,连消塔灭菌温度为110-115℃,维持罐温105-110℃,约6-10min。
培养基灭菌后冷却至30℃左右,即可接入种子进行发酵。
3.3.3发酵控制
主要指发酵条件的管理,包括温度、通气、pH值与泡沫的控制。
要获得谷氨酸发酵的产品率,除了选用优良菌种外。
在发酵条件控制和严格无菌操作方面是极其重要的。
(1)温度对发酵的影响在发酵中,谷氨酸产生菌的生长繁殖与谷氨酸合成都是在酶的催化下进行的。
不同酶促反应所需的温度各异。
谷氨酸发酵分前期和后期两个阶段。
前期(0-12h)主要是合成细胞物质,菌体大量增殖阶段。
而控制这些合成反应的最适温度为30-32℃;在发酵中后期,是谷氨酸大量积累阶段,而催化谷氨酸合成的谷氨酸脱氢酶的最适温度为32-36℃,故在发酵中后期应适当提高罐温,以利谷氨酸形成和积累。
不同菌种对温度的敏感性也不一样,故应视菌种进行温度控制。
(2)pH值对发酵的影响在发酵中,发酵液pH值的变化是微生物代谢过程的综合标志。
主要是通过培养基配比及发酵条件的控制,使其适宜于生产菌的PH值。
发酵前期,应创造有利于谷氨酸产生菌生长的最适pH(偏碱性),通常控制pH在7.5-8.0左右。
发酵中后期,应满足催化谷氨酸合成的酶对pH的要求(中性或弱碱性),故将其发酵pH控制在7.0-7.5。
(3)通风量与搅拌对发酵的影响谷氨酸产生菌(谷氨酸棒杆菌)属兼性好气菌,在供氧充足与不足的条件下都可生成,但其代谢产物不同。
通风量小,供氧不足时,进行不完全氧化,葡萄糖进入菌体后经糖酵解途径产生丙酮酸,丙酮酸则还原成乳酸。
如果通气量过大,葡萄糖在菌体内被氧化成丙酮酸。
继而进一步氧化成乙酶辅酶A,进入三羧酸循环,生成α-酮戊二酸,但由于供氢体(NADPH2)在氧气充足的条件下经呼吸链被氧化成水,而没有氢的供给,谷氨酸合成受阻,α-酮戊二酸大量积累;只有在供氧适当时还原性辅酶Ⅱ大部分不经呼吸链被氧化成水,在充足的NH+条件下,才有利于谷氨酸脱氢酶的催化,还原氨基化反应,大量形成并积累谷氨酸。
通风的实质除了供氧外,还使菌体培养基密切结合,保证代谢产物均匀扩散,以及维持罐内正压的作用。
搅拌可以提高通风效果,使空气变成小气泡,增加气液接触面积,提高溶解氧量。
因为微生物呼吸时只能利用溶解于培养集中的氧气,而空气进入发酵罐后,其氧分子并不是全部被发酵液吸收,所以在讨论通气量时,必须考虑氧的溶解系数(以Kd表示),Kd表示摩尔分子氧/(毫升·分钟·大气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味精 生产 毕业 实习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