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上学期开学阶段性考试语文试题.docx
- 文档编号:28100297
- 上传时间:2023-07-08
- 格式:DOCX
- 页数:25
- 大小:39.15KB
高二上学期开学阶段性考试语文试题.docx
《高二上学期开学阶段性考试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上学期开学阶段性考试语文试题.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二上学期开学阶段性考试语文试题
【全国百强校】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阶段性考试(8月)语文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他虽是著名学者,但却_______向别人讨教。
②这个集团内外_______,干了不少违法的勾当。
③他的胸中_______着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A.不耻沟通包含
B.不齿沟通饱含
C.不耻勾通饱含
D.不齿勾通包含
2.(题文)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①唐宋田园诗的创作非常兴盛,作者多为文人或仕宦,他们不吝笔墨,讴歌瓜田李下、“把酒话桑麻”的田园生活。
②中国古代文论追求行文如高山流水般顺畅自然。
要达到这种境界,文章中的每一个句群就要做到语流通畅,毫无阻滞。
③在传统文化继承上,我们不能抱残守缺,应该积极创新,让传统文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重放光彩。
④在西安嘉天国际公寓爆炸事件后,很多小煤气站依然不按照操作规章工作,干着厝火积薪之事,实在令人担忧。
⑤张艺谋是中国电影的领军人物,曾经导演过执牛耳的《红高粱》,但最近的《满城尽带黄金甲》却引来了一片争议。
⑥当年的那支国王队,与今天相比,同样找不出分毫的影子,没有人留守到今天,彼时的三剑客早已风流云散,并不复勇猛。
A.①②⑤
B.①⑤⑥
C.②③④
D.③④⑥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句是()
A.塑料现在成了破坏环境的罪魁祸首,每年大约有800万吨左右的塑料流人海洋,有的被冲到海岸上,有的则漂流入海。
B.所谓的“大数据杀熟”,有的人将其定义为互联网厂商利用自己所拥有的用户数据,对老用户实施价格欺诈的行为。
C.高校自主招生工作陆续启动,与此同时,教育部强调要净化高校考试招生,维护教育公平,坚决打击弄虚作假行为。
D.根据全部选票统计结果显示,普京在日前举行的俄罗斯大选中胜出,当选总统,整个选举过程透明,结果合法有效。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谣言,作为一种舆论,特别是作为一种危害性极大的舆论,对它的战争,就不能仅仅局限于法律途径和行政手段,。
①精确地克敌制胜,才能把谣言的破坏性和危害性降低到最小程度
②并掌握其作为一种特殊细胞的生长与繁殖规律,才能够找到应对之策
③特别是要分析和掌握谣言作为一种特殊舆论,其产生和传播的规律
④正如解决癌症问题,必须认识到癌细胞首先是一种细胞
⑤对于谣言这种舆论的癌细胞,就要因时因地,运用不同的舆论武器,抢时间,争阵地,夺取舆论高峰
⑥而且必须拿起舆论的武器
A.④⑤②⑥③①
B.⑥③④②⑤①
C.④②⑤⑥③①
D.⑥③②④⑤①
5.下面几个情境中,语言表述得体、准确的一项是()
A.萧峰对段正淳说:
大理段王爷,令千金在此,你好好管教管教吧!
说着携起阿紫的手,走到段正淳身前,轻轻将她推过去。
(小说《天龙八部》)
B.以自身的品性、资质和特定条件下的作为来论,汉献帝在历代帝王中可算中上水平,如果按照大众对贤君的惯常定义,汉献帝也完全可以忝列其中。
(某电视节目评价汉献帝)
C.参加中国围棋世界冠军争霸赛的选手古力赛前表示:
“明天的对手是江维杰,他在上届比赛中曾把我打下了冠军的宝座,希望他明天能承让。
”(某网站体育消息)
D.这份购房合同是我方当事人在中介的忽悠下签订的,依法应认定无效。
(某律师向法庭呈送的上诉状)
6.(题文)下列句中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内容,有错误的一项是()
A.莼鲈之思,晋朝吴地人张翰,字季鹰,他在洛阳做官,在秋季西风起时,想到家乡莼菜羹和鲈鱼脍的美味,便立即辞官回乡,后来把只知谋求私利而不关心国家安危的心理称为莼鲈之思。
B.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济南人。
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
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语言清丽。
后人有《漱玉词》辑本。
C.宫调,我国古代音乐以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为七声,以其中任何一声为主,均可构成一种调式,凡以宫声为主的调式称“宫”,以其他各声为主的称为“调”,合称“宫调”。
D.孝廉,汉朝由地方官(太守)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被举荐的人称为“孝廉”。
7.下列各句式,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①虞常果引张胜②引赵使者蔺相如
B.①幸蒙其赏赐②今日幸为开宴
C.①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②(卫律)复举剑拟之,武不动
D.①独畏廉将军哉②何独眷眷于长吉而使其不寿耶
8.(题文)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A.①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②宰惊魂,拜谢曰:
“不知翰林至此”
B.①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②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于魏,让魏公子曰
C.①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②吾母与弟在汉,幸蒙其赏赐
D.①自痛负汉,加以老母系保宫②璘败,累系浔阳狱
9.下列四组句子,句式相同的一组是()
A.见犯乃死,重负国(被动)相如闻不肯与会
B.甘心老是乡也(省略)此五霸之伐也
C.何以汝为见(宾前)坐归来堂烹茶
D.求人可使报秦者(定后)又去古器之无款识者
10.从词类活用角度分析,下列加点词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组是()
①羝乳乃得归(名作动)②毕礼而归之(使动)③留军壁邺
④坐客乃西顾而叹(名作状)⑤已却秦存赵(使动)⑥剑斩虞常已
⑦或移坐更近之(形做动)⑧归璧于赵(使动)⑨大将军邓骘奇其才
⑩反欲斗两主(使动)⑪公子自骄而功之
⑫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形作动)⑬盖马伶耻出李伶下
A.①⑪/②③⑤⑩/④⑥/⑦⑧⑫/⑨⑬
B.①③/②⑤⑧⑩/④⑥/⑦⑫/⑨⑪⑬
C.①⑪/②⑤⑧⑩/③④⑥/⑦⑫/⑨⑬
D.①③/②⑤⑩/④⑥/⑦⑧⑫/⑨⑪⑬
11.下列句子中,全都含有通假字的一组是()
①或移坐更近之②以中否角胜负③一时收禽,上下肃然
④帝每欲官,妃辄沮之⑤意骄矜而有自功之色⑥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
⑦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⑧决负约不偿城⑨始谋食去重肉,衣去重采
A.①②④⑤⑦⑨
B.②③④⑥⑧⑨
C.①③④⑤⑧⑨
D.①③④⑥⑦⑨
1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不全是古今异义词的一组是()
A.①白,字太白,山东人②衡下车,治威严
B.①于是相如前进缶②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C.①于是公子立自责②期明年春再具舟载之
D.①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②谢汉使曰:
“武等实在”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来护儿,字崇善,未识而孤,养于世母吴氏.吴氏提携鞠养,甚有慈训,幼儿卓荦;初读《诗》,舍书叹曰:
大丈夫在世,会为国灭贼以取功名!
群辈惊其言而壮其志,及长,雄略秀出,志气英远。
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进位上开府,赏物一千段,仁寿初,迁瀛洲刺史,以善政闻,频见劳勉,炀帝嗣位,被追入朝,百姓攀恋,累日不能出境,诣阕上书致请者,前后数百人,帝谓曰:
昔国步未康,卿为名将,今天下无事,又为良二千石,可谓兼美矣。
大业六年,车驾幸江都,谓护儿曰:
衣锦昼游,古人所重,卿今是也,乃赐物两千段,并牛酒,令谒先人墓,宴乡里父老,仍令三品已上并集其宅,酣饮尽日,朝野荣之,十二年,驾幸江都,护儿谏曰:
陛下兴军旅,百姓易咨怨,车驾游幸,深恐非宜,伏愿驻驾洛阳,与时休息,陛下今幸江都,是臣衣锦之地。
臣荷恩深重,不敢专为身谋,帝闻之,厉色而起,数日不得见。
后怒解,方被引入,谓曰:
公意乃尔,朕复何望!
护儿因不敢言.及宇文化及构逆,深忌之。
是日旦将朝,见执。
护儿曰:
陛下今何在?
左右曰:
今被执矣。
护儿叹曰:
吾备位大臣,荷国重任,不能肃清凶逆,遂令王室至此,抱恨泉壤,知复何言!
乃遇害。
护儿重然诺,敦交契,廉于财利,不事产业。
至于行军用兵,特多谋算,每览兵法,曰:
此亦岂异人意也!
善抚士卒,部分严明,故咸得其死力。
(节选自《北史来护儿传》)
1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
B.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
C.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
D.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
1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名是出生后不久父亲起的,字是二十岁举行冠礼后才起的。
B.谥号是古代帝王、大臣等死后,据其生平事迹评定的称号,如武帝、哀帝,炀帝。
C.嗣位指继承君位,我囯封建王朝通常实行长子继承制,君位由最年长的儿子继承。
D.阙是宫门两侧的高台,又可借指宫廷:
诣阙既可指赴朝廷,又可指赴京都。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一项是()
A.来护儿少有大志,成年后秀拔于群。
他自幼而孤,得到吴氏教诲,立下为国杀敌、求取功名的志向;长大以后,更是雄略超群,志气英发。
B.来护儿推行善政,深受百姓拥戴。
在瀛州刺史任上,他声名远闻,屡受嘉奖;炀帝时,百姓舍不得他回朝廷任职,上书请愿者达数百人。
C.来护儿直言劝谏,后被奸人杀客。
他谏请炀帝停驾洛阳,不再远游江都,引发炀帝大怒,以致宇文化及杀害他时,炀帝也没有设法保护。
D.来护儿廉于财利,用兵极有谋略。
他信守承诺,注重友情,轻视钱财,不置产业;善待士卒,处事严明,谋略多合兵法,部属争相尽力。
1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陛下兴军旅,百姓易咨怨。
车驾游幸,深恐非宜。
(2)不能肃清凶逆,遂令王室至此,抱恨泉壤,知复何言!
三、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临江仙·登凌歊台感怀
李之仪①
偶向凌歊台上望,春光已过三分。
江山重叠倍销魂。
风花飞有态,烟絮坠无痕。
已是年来伤感甚,那堪旧恨仍存!
清愁满眼共谁论?
却应②台下草,不解忆王孙。
(注释)①李之仪(1038-1117)北宋词人。
宋徽宗初年,李之仪因得罪权贵蔡京被除去名籍,编管太平州(今安徽当涂),本词应作于李之仪居太平期间的某年春天。
②“却应”即“岂应”,相当于现代汉语“难道是……么”。
17.下列对这首词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A.起句照应诗题“偶向”二字透露出词人平日幽居、极少出门的境况,“望”字领起下文,引出对登台所见之景的描写。
B.“春光已过三分”紧承首句,写登台远望的整体印象,既点明时令已是暮春,又寄托着强烈的悲愤。
C.飞花、坠絮本是自然之物,但在词人眼中,飞花姿态优美,坠絮落地无痕,二者一有情一无情,可谓不着一字,褒贬分明。
D.“那堪”与“已是”呼应,语意上更进一次,写旧恨新愁相继,让人难以承受,突出了忧愁之深重绵长。
E.“清愁满眼”把抽象的愁写得具体可感,仿佛愁绪弥漫空际,触目所见,无不含愁,但又不言因何而愁,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空间。
18.全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请简要分析。
四、句子默写
1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行道之人弗受;_________,乞人不屑也。
《鱼我所欲也》
(2)臣之妻私臣,__________,__________,皆以美于徐公。
《邹忌讽齐王纳谏》
(3)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出师表》
(4)皓月千里,_________,______,渔歌互答。
《岳阳楼记》
(5)若夫日出而林霏开,___________,晦明变化者,_________。
《醉翁亭记》
(6)余立侍左右,__________,__________。
《送东阳马生序》
(7)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__________,_________《小石潭记》
(8)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__________,________。
《观刈麦》
(9)安得广厦千万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10)蒹葭萋萋,__________。
所谓伊人,_________。
《蒹葭》
五、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作品,完成后面各题。
庄重朱以撒
①在绿树掩映的弘一法师骨塔前,时光的力量已经渗透到旁边巨大的山石上——每一个游客都可以看到深深勒入石上的“悲欣交集”四个字,斜阳照在上边,又是一年深秋了,这四个字在萧瑟的松声里会诉说一些什么?
它的含意太飘渺了,一些场景被放置在过去时上,把玩之下只能听到远来的风声。
我想起来了,当时的情景也是在深秋,就要进入那个理想状态的世界了,法师挺着病体,已知未来。
墨色在干裂的秋风里粘稠了,不是十分滋润,法师要来了纸笔,蘸满墨,闲闲澹澹地落下。
字型依旧是清癯修长,像法师此时的一道影子。
弟子们在旁屏息敛声,四周死一般岑寂,法师清瘦的面容和深陷的双目,流露出欣慰和平静之光——所有的感受都简化了,浓缩在这四个大字里。
当笔轻轻搁下时,暮色已然卷进了高墙。
我通常把这种寂静肃穆下的场景归于庄重。
是的,怀揣庄严和深重,这种心情让人速长几岁。
②人生的一些场景如果不懂得庄重,心就总是悬浮无着。
③来到这个省会城市的初期,我租住在城市边缘的老房子里,开始了没有人管束的大学生活。
我忙着读书写字,不知道这个城市的走向,对这个城市的习俗浑然无觉。
一个清晨,从铜管乐的吹奏声中醒来,这是一个阳光灿烂的星期天,我伸着懒腰循声走去,婉转的《花儿与少年》在晨风里飘荡。
接下来我吓了一跳,原来是办丧事——这是我第一次从侧面见到这个城市对远走的人的送别方式。
后来,人陆续地到来,花圈慢慢地铺排展开,就有些人开始坐着喝茶抽烟、聊天说笑。
这样的人多起来,气氛就有些变。
庄重的场合一旦不庄重了,对其他人来说是一种隐痛,也使场景滑稽起来,模糊了主题。
④古人云:
“死生亦大矣。
”这是很有道理的。
人不像树,一棵树倒下的时候,内部昭示了它生前隐藏的秘密。
人的内部没有年轮,他的出生日就成了一种值得重视的记录——满月、周岁、每年的生日,仪式落满了俗世的尘埃,却郑重其事地举行着。
一个人辞别这个世界,仪式的庄重是不亚于出生的。
凄美的清明,春雨滋润,空气中布满潮湿,无数的祭奠仪式。
我想这就是一种转换,一个人到来了,一个人远去了,他们擦肩而过,都郑重其事。
⑤唯有心真正地投入,庄重的神情才会浮现。
对于庄重的感受,最初是一个人给予我的。
她就是我的二姨。
自幼残疾使她对生活倍加珍惜,在她有生的日子里,她的善良、宽容和博爱让邻里无不称赞。
每次用餐前,我见她闭目默祷,然后,徐徐用箸。
她感谢上天给予的一日三餐的美食,细嚼慢咽,庄重的神情下用心品尝。
其实,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是城市居民生活的低谷,日子贫瘠粗砺。
粮店凭票证供给的陈年老米,淘米时一片浑浊,入口时一股酸气、霉味;配搭的玉米粉、洗去淀粉后如树皮的地瓜片,令人难以下咽。
她常年的胃痛加剧了,却仍然吃得那么香甜,如甘饴入口,点滴不曾遗漏。
吃饭时不要说话,二姨如是说。
这里的道理是什么呢?
后来,我悟出来了,它不纯是生理卫生意义上的,主要是心灵感应上的——安静,有益于用心地品味造物主的赐予,心怀感恩。
⑥在离开家乡之前,我一直被这种庄重的神情熏染着,远离家乡的日子里,它不断涌出来。
我最喜欢的还是独自用餐,慢条斯理,从容不迫。
像二姨那样,我品尝到了大地的芳香。
布莱克说:
“从一粒细砂里看出一个世界,一朵鲜花便是天堂……”这“看”里肯定有心的投入,不是任何人用眼一瞥就可以那么轻易地感受。
⑦庄重的高级形式乃是敬。
还是引朱熹的话来展开,“不要放肆,不要戏慢,整齐严肃,便是主一,便是敬”(《朱子语类》)。
敬天地、敬社稷、敬祖宗、敬人伦,都是有道理的。
人不是独立不倚的存在,连绵而下的遗传、血缘使人与这个世界的前前后后充满了联系。
庄重的举止,使自己的心得到妥帖的安顿。
不过,生活中这样的举止毕竟太少,无任何敬畏、禁忌,轻浮、放荡、粗野把更多时间与空间充塞了。
在这个越来越娱乐化的世界里,戏说正在迅速消解着庄重;失去了敬,怀旧、伤春、悲秋、闺怨、别离这些恒久的主题,也会渐渐变得轻浮起来,甚至沦为世俗。
⑧放下书本,夜幕降临的时刻走到城市高处,在闪烁着艳丽的灯影里,我看到一个城市在娱乐中漂浮无定。
这个城市早年生长过许多慷慨激昂的人物,我对他们是怀有崇敬之情的,把这些英灵看成城市的骨骼。
他们的历程伴随着苦难与雄心,每一个人要被考证或阐释,都可以带出与之相伴的那段沉重的时光。
可惜——没有噱头。
他们的故居此时大门紧闭,黯淡无光,本该让城市所铭记的人,在娱乐声色中,渐渐被遗忘了。
一个时代不庄重了,戏说搞笑如潮水浸湿了我们的生活,日子肯定浮华起来。
时光如果像一盘不变质的录影带就好了,它可以倒卷,让我们看到一些凝重严峻的细节,包括每一个眉眼里那些值得崇敬的东西。
⑨那么,自问:
你,在什么时候显得稍稍庄重一些呢?
⑩庄重,它所持有的庄严、深重的气息,令今日的生命感到难以承受之重。
太多的娱乐色彩,冲淡了我们生命中原有的厚实部分,阻止我们顺利追求一些本质的东西。
在初秋的树干上,我看到夏日遗留在上边的三五蝉壳,风吹过来,微微作响。
主人扔下它们远去,此时恍若三五空屋。
(取材于朱以撒的同名散文)
20.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来省会初期,作者租住在城市边缘的老房子里,就是为了更好地了解这个城市的习俗。
B.作者认为人生需要各种仪式,在遵循这些仪式的过程中,人就能体会庄重,懂得敬畏。
C.食物难以下咽,二姨却以庄重的神情用心品尝,甘之如饴,因为她对造物主心怀感恩。
D.繁华的生活让城市的人们沉溺于娱乐,失去庄重之心,所以作者渴望回到艰难的过去。
21.从全文来看,作者笔下的“庄重”表现在哪些方面?
22.请结合文章内容,简析作者引用朱熹的话有怎样的作用。
六、材料作文
2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杰克是一个嗜酒如命的人,后来因杀人罪而被判终身监禁。
他有两个儿子,年龄相差才一岁,大儿子与他老爸一样有很重的毒瘾,靠偷窃和勒索为生,日前他因杀人罪而坐监。
小儿子却担任一家大企业的分公司经理,有美满的家庭,既不喝酒也不吸毒。
为何同样的环境却有不同的命运呢?
当人们问起其中的原因时,两人的答案竟然是相同的:
“有这样的老子,我还能有什么办法。
”
要求:
全面理解材料,选好角度构思作文。
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写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参考答案
1.C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
题干要求选出“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这是考查近义词的辨析和运用。
“不齿”,指不与同列(表示鄙视),如“人所不齿”。
“不耻”指不以之为羞耻。
如“不耻下问”。
第一句中,句中是说他虽是著名学者,却不以向别人求教为耻,应使用“不耻”。
“沟通”,谈话。
“勾通”,暗中勾结串通。
第二句中,从后面“干了不少违法的勾当”可知,前面应是说勾结串通,应使用“勾通”。
“包含”是事物本身所含有的意思。
“饱含”是充满的意思。
第三句中是说他的内心充满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应使用“饱含”。
故选C。
【点睛】
解答近义词的方法如下:
(1)语素分析:
“留同析异”,分析出不同的语素进行组词再作区别。
比如,“沟通”和“勾通”,不同的语素是“沟”和“勾”,“沟通”是言语进行交流;“勾通”,意思是“暗中勾结串通”。
(2)语境分析:
对词语的运用,一定要在上下文中找到相应的信息,重点是使用场合上的搭配。
(3)语素都不相同的词语,重点从用法方面考虑。
2.D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成语意思和用法的辨析。
首先把握成语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辨析正误。
“瓜田李下”,比喻容易引起嫌疑的场合,此处用于形容质朴简单的乡村生活,使用错误,属于望文生义。
“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
也比喻乐曲高妙,不能用来形容行文的自然流畅,故错误。
“抱残守缺”,形容保守不知改进。
从语意来看,句中说传统文化继承不能保守,此处使用符合题意。
“厝火积薪”,把火放到柴堆下面,比喻潜伏着很大的危险;句中形容小煤气站不规范的操作所存在的危险,正确。
“执牛耳”,在某一方面居领导地位,指人;句中形容《红高粱》这部影片,对象不当。
“风流云散”,比喻原常相聚的人四下离散。
句中使用正确。
故选D。
【点睛】
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
切忌望文生义,比如“瓜田李下”,从句中来看,误把该成语理解成田园生活,故错误。
第二,辨析感情。
第三,辨析用法。
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
如“执牛耳”一般指人,句中用来形容影片,故错误。
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3.B
【解析】
试题分析:
题干是“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和修改。
A项,语义重复。
错在“大约有800万吨左右”。
“大约”和“左右”重复。
删去其中一个。
C项,成分残缺,“净化”缺宾语,应该为“净化高校考试招生的环境”。
D项,句式杂糅。
“根据”和“显示”杂糅,应改为,“根据全部选票统计结果”或“全部选票统计结果显示”。
点睛:
考查语病,先抓典型的语病标志,比如两面词、判断词、并列动词;然后压缩句子,保留主干,看是否残缺、是否搭配。
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
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
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
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
4.B
【解析】
试题分析:
此类题目要在快速阅读整段文字,初步感知大体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根据上下文的句子结构、逻辑顺序等来分析推理、判断。
考点:
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5.A
【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的得体,解答时要注意以下四点:
①依据语境,用语准确句式恰当;②看准对象,用语讲究分寸;③适应场合,巧妙用语;④把握语体。
另外,考生在平时学习和复习中要注意积累并能够正确使用生活中常见的谦敬词语。
A项,“令千金”表示对对方女儿的敬称;句中用于萧峰对段正淳说段正淳的女儿阿紫,使用正确。
B项,“忝列”是一个谦辞,指自己有愧于列在其中;句中用于评论汉献帝,使用错误,“忝列”应改为“名列”。
C项,“承让”是承蒙相让的意思,一般为比赛后优胜者谦虚时说的话;句中用于比赛前请对方“承让”,使用错误,“承让”应改为“手下留情”。
D项,“忽悠”属于方言口语,句中购房合同属于司法文书,要使用规范的书面语,“忽悠”应改为“欺骗”。
故选A。
6.A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
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句中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内容,有错误的一项”,这是考查文学文化常识的识记能力。
A项,“后来把只知谋求私利而不关心国家安危的心理称为莼鲈之思”错误,应该是将思念家乡、弃官归隐称为莼鲈之思。
选项对典故的分析有误。
此题考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上学 开学 阶段性 考试 语文试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