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史地陕西省地理学业水平考试复习知识点大全.docx
- 文档编号:28096947
- 上传时间:2023-07-08
- 格式:DOCX
- 页数:124
- 大小:1.66MB
政史地陕西省地理学业水平考试复习知识点大全.docx
《政史地陕西省地理学业水平考试复习知识点大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政史地陕西省地理学业水平考试复习知识点大全.docx(1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政史地陕西省地理学业水平考试复习知识点大全
地理学业水平测试复习提纲
高中地理学业水平测试考前重点内容记诵
南师附中2010年高中地理学业水平测试考前20天“临门一脚”材料
答题“基本思路”和“得分要点”
----2011江苏小高考复习指要
南师大附中孙小红2010年12月10日
三年过去了……
●大部分学生主观上想考好学业水平考试,缺乏的是不知道如何做,因此教师的指导空间很大,也有弹性。
●小部分同学缺乏主动性,因此需要鼓动他们冲A:
如:
去年我校的学生得A率都达97%以上,只要你肯努力你就能成功,不努力,可能就成为了3%中的一员,你要为高考拿下第1分……
●学业水平考试并不难,只要认真完成老师要求的同学都能得A
●因为B、C没有意义,课堂应为冲A的同学服务
●每年考试都有平时考的好的同学最后没有考到A,原因在于知识点有疏漏、答题不规范,导致成绩不稳定。
●有可能得D的同学除了少数特殊的学生,一定都是重视程度的问题。
三年后的今天,教师对于考纲的解读不准确,大都不是过浅,也不是单向的在某一点挖得过深,而是带有结构性的错位……
地理学业水平测试复习提纲
必修一
P4天体系统的级别
P4八大行星
P6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和原因
条件:
1。
适宜的温度2。
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3有液态水
原因:
1外在原因:
稳定的太阳光照、安全的运行轨道
2内在原因:
日地距离适中、地球体积质量适中、有液态水
P10太阳大气的分层(光球、色球、日冕)
太阳活动的标志(光球层上的黑子、色球层上的耀斑、日冕层上的太阳风)
太阳活动周期:
11年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电离层扰动2磁暴3极光
P13恒星日:
23小时56分4秒(周期)
太阳日:
24小时(昼夜周期)
P14-15地球速度:
近日点:
1月初,公转速度快;远日点:
7月初,公转速度慢
地转偏向:
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赤道不偏。
P19黄赤交角:
23度26分。
黄赤交角变大,热带寒带变大,温带变小。
P21夏至日:
H北回归线及其以北达一年中最大值,南半球达最小值。
P23大陆下33千米处莫藿界面,2900千米处古登堡界面
地球内部分:
地壳、地幔、地核三层
P30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
P31大气逆辐射对地面起保温作用
P32大气运动最简单形式:
热力环流
海陆风:
白天吹海风,海洋吹向陆地
P34高空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作用,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近地面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作用,风向与等压线斜交
等压线越密集,风力越大。
P37上升低压多雨,下沉高压少雨
P41东亚季风:
1冬季风-西北季风;2夏季-东南季风
南压季风:
3冬季-东北季风;4夏季-西南季风
原因:
123—海陆热力性质差异;4—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气压带或风带
分布地区
气候特点
热带雨林气候
赤道低压带
赤道及其南北两侧
全年高温多雨
温带海洋性气候
西风带
南北纬40-60大陆西岸
全年温和湿润
地中海气候
副热带高压带和西风带
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
夏--炎热干燥
冬—温和湿润
P44:
锋---1.冷锋;2.暖锋;3准静止锋
P44-45.锋与天气:
1冷锋过境前气温较高,气压较低;过境时刮风下雨,伴有雨雪天气;过境后气温下降,气压升高,天气转晴。
暖锋过境前气温较低,气压较高;过境时连续性降水;过境后气温升高,气压降低,天气晴朗。
P47
水平
垂直
天气
气旋(北逆南顺)
辐合
上升
多雨
反气旋(北顺南逆)
辐散
下沉
晴朗
P49全球气候变化三阶段:
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近代气候变化。
P49近代气候变化呈波动上升趋势
P51-52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1海平面上升,1农业影响(低纬度减产,高纬度产量增加)
P53全球气候变暖原因-二氧化碳浓度增加1燃烧化石燃料,释放二氧化碳2毁林
水循环P58地球上的水体包括海洋水、陆地水和大气水,其中海洋水是最主要的、占全球水储量的96.53%。
地球淡水中冰川是主体。
(2/3)。
可利用的淡水主要为:
部分地下水、湖泊水、河水。
P59水循环的类型:
海陆间大循环、陆地水循环、海洋水循环
海陆间循环的过程:
(六个环节)
P59海陆间循环的意义:
陆地水不断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更新
P60水循环的地理意义,1)水资源不断更新。
2)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3)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4)进行能量交换和物质转移。
P61洋流概念:
略动力:
盛行风类型:
寒流,暖流
读图判断:
为北半球寒流
理由:
水温低的海区流向水温高的海区(10℃---30℃)为寒流。
高温区靠近赤道,所以赤道在南,所以为北半球
洋流模式:
P61-62
太平洋:
①北赤道暖流②日本暖流③北太平洋暖流④加利福尼亚寒流⑤阿拉斯加暖流⑥千岛寒流⑦南赤道暖流⑧东澳大利亚暖流⑨西风漂流⑩秘鲁寒流
大西洋:
①北赤道暖流②墨西哥湾暖流③北大西洋暖流流④加那利寒流
北印度洋海区:
季风环流夏顺冬逆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P62-63
1、对气候:
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西北欧温暖湿润(温带海洋性气候),北极圈内出现不冻港(摩尔曼斯克)----北大西洋暖流增温增湿);(南美西部沙漠直逼海岸----秘鲁寒流降温减湿)
2、对海洋生物:
寒暖流交汇处,往往形成大渔场,如:
北海渔场、北海道渔场(日本暖流与千岛寒流交汇)、纽芬兰渔场。
秘鲁渔场(秘鲁寒流上升流)
3、对海洋污染:
既利于污染物扩散,又可能使污染范围扩大
4、对航海事业:
如哥伦布第二次航行时间短原因:
顺加纳利寒流和北赤道暖流。
郑和冬季下西洋:
冬季吹西北季风,顺风。
三大类岩石:
岩浆岩:
喷出岩:
岩浆喷出地表冷却形成。
如玄武岩
侵入岩:
岩浆侵入地壳裂隙(未喷出地表)冷却形成。
如花冈岩
沉积岩:
在外力作用下地表物质,在低地堆积,固结成岩。
如石灰岩
变质岩:
在高温高压作用下,发生变质作用形成。
如大理岩
之间关系:
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
风化:
侵蚀:
风力侵蚀(风蚀蘑菇)
流水侵蚀(v形峡谷)
冰川侵蚀(U形谷、角峰)
海浪侵蚀(海蚀崖)
搬运
堆积:
风力堆积(沙丘、黄土高原)
海浪堆积(沙滩)
流水堆积(三角洲)
背斜成谷、向斜成山:
原因:
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岩性较疏松,容易被外力侵蚀成谷地;向斜槽部受挤压力作用岩性较坚实,不易被外力侵蚀反而成为山岭。
背斜:
适宜建隧道,找石油、天然气
断层线:
不宜建大型工程,有泉水出露。
褶皱山:
连绵的山体,如喜马拉雅山脉、阿尔卑斯山脉、安第斯山脉
断块山:
独立山体,有陡崖,如华山、庐山、泰山
P92自然地理环境五要素有:
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
P93地理要素相互作用产生生产功能和平衡功能
P94生产功能是自然地理环境合成有机物的能力(整体功能)
平衡功能指自然地理要素保持稳定的能力
P96地理要素的变化可“牵一发而动全身”
P99从赤道向两极的分异以热量为基础,在低纬高纬明显
从沿海到内陆的分异以水分为基础,在中纬明显,自然景观呈现森林-草原-荒漠的变化
地中海气候下形成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分布在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的气候类型有:
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分布在大陆的东西岸
P100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受水热状况的影响
必修二
P5人口增长模式分为:
原始型、传统型和现代型
P6原始型高高低,传统型高低高,现代型低低低
中国现代型
世界人口模式由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
P8二次大战前后,拉丁美洲由迁入变为迁出,欧洲由迁出变为迁入,北美洲大洋州始终为迁入
国内人口迁移分为二阶段:
从新中国成立大80年代中期,计划经济,户籍管理,人口迁移有计划有组织进行,从东向西
80年代以来,改革开放,自发迁移,从西向东
P10美国人口由东北向西部和南部迁移
P12影响人口环境容量三要素:
资源、科技、生活文化消费(资源是最主要因素)
P13人口合理容量指最适宜的人口数
P18平原地区城市形态呈团块状,山区或丘陵地区呈分散式(条带和组团)
P20住宅区面积最大,占城市空间40%-60%,中高级住宅在城市外围,低级住宅在内城和工业区附近
CBD(中心商务区)既是商业中心又是服务中心
P21工业区趋向于城市外围,沿交通线分布
P22城市空间结构的形成有经济因素、历史因素、文化宗教等因素,其中经济因素是最主要因素
P23城市由里向外分为:
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
P26城市等级越高服务种类越多,服务范围越大
P27上海成为中国人口规模最大城市的原因:
1上海位于南北海岸线的中点,长江的出海口
2上海有发达的铁路网,人口稠密
3上海位于长江三角洲,有充足的原材料,广阔平坦的土地,巨大的市场
P31城市化的三要素:
1城市的数目增多,2城市的用地规模扩大,3城市人口在总人口的比重增多
城市化概念:
人口向城镇积聚,乡村地区变为地区的过程
P32城市的拉力:
就业机会多,社会福利保障好程度高,文化设施齐全,交通便捷
农村的推力:
人口增长快,对土地压力大,自然灾害,收入低
P33城市化的进程分为:
初期阶段、加速阶段、后期阶段
加速阶段主要在发展中国家,出现了劳动力过剩,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环境恶化
后期阶段主要在发达国家,出现了逆城市化的现象
P36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负面影响有:
1环境质量下降(大气污染、水污染、垃圾污染和噪声污染)2生物多样性减少3热岛效应明显4城市水量水质和地下水运动发生变化
P42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区位因素有哪些?
(10个)
(补充)东北的区位优势:
地形平坦广阔,土壤肥沃,机械化水平高,不足:
热量不足河西走廊的种植业---灌溉农业,限制因素:
水源江南丘陵的茶叶种植土壤海南的橡胶气候(热量)吐鲁番的瓜果光照
黑龙江的大豆土壤上海郊区的乳蓄业市场宁夏平原的水稻水源(灌溉)
P45农业地域类型:
1混合农业----澳大利亚
区位优势:
(1地势平坦开阔(2)灌溉条件好(3)气候暖湿(4)地广人稀,机械化程度高(5)政策鼓励
P472季风水田农业———东亚、南亚、东南亚的季风气候区
P48主要特点:
1小农经营2单位面积产量高,但商品率低3科技、机械化水平低4水利工程量大
P493商品谷物农业———美国1分布图3。
14(中央大平原):
2区位条件(图3。
13)
1自然条件优越,交通运输便利,市场广阔,地广人稀,机械化程度高,农业科技先进。
P49美国商品谷物农业与我国商品谷物农业的区别?
(家庭/国营)
P50请分析商品谷物农业与亚洲水稻种植业的特点有何不同?
1机械化程度2商品率
P51世界大牧场放牧业的分布:
气候条件,分布在干旱半干旱气候区
P51分析潘帕斯草原大牧场放牧业的区位优势,1,气候暖湿,草类茂盛2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距海港近附:
注意两个港口名称:
布宜诺斯艾利斯,布兰卡港
P52阿根廷人为促进牧牛业发展做了哪些工作?
1改善交通,2开辟水源3培育良种牛4种植饲料
P52乳畜业分布在世界上什么地区?
西欧
P53中国是否有乳畜业?
如果有,分布在哪里?
为什么?
P54分析西欧乳畜业的形成因素:
1,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凉多雨,日照少,有利于多汁牧草生长.2地形:
平坦,3市场:
西欧城市化程度高,人们有饮用牛奶的习惯,4机械化程度高,缓解劳动力缺乏特点机械化程度高,生产规模不大
P42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区位因素有哪些?
(10个)
(补充)东北的区位优势:
地形平坦广阔,土壤肥沃,机械化水平高,不足:
热量不足河西走廊的种植业---灌溉农业,限制因素:
水源江南丘陵的茶叶种植土壤海南的橡胶气候(热量)吐鲁番的瓜果光照
黑龙江的大豆土壤上海郊区的乳蓄业市场宁夏平原的水稻水源(灌溉)
P45农业地域类型:
1混合农业----澳大利亚
区位优势:
(1地势平坦开阔(2)灌溉条件好(3)气候暖湿(4)地广人稀,机械化程度高(5)政策鼓励
P472季风水田农业———东亚、南亚、东南亚的季风气候区
P48主要特点:
1小农经营2单位面积产量高,但商品率低3科技、机械化水平低4水利工程量大
P493商品谷物农业———美国1分布图3。
14(中央大平原):
2区位条件(图3。
13)
1自然条件优越,交通运输便利,市场广阔,地广人稀,机械化程度高,农业科技先进。
P49美国商品谷物农业与我国商品谷物农业的区别?
(家庭/国营)
P50请分析商品谷物农业与亚洲水稻种植业的特点有何不同?
1机械化程度2商品率
P51世界大牧场放牧业的分布:
气候条件,分布在干旱半干旱气候区
P51分析潘帕斯草原大牧场放牧业的区位优势,1,气候暖湿,草类茂盛2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距海港近附:
注意两个港口名称:
布宜诺斯艾利斯,布兰卡港
P52阿根廷人为促进牧牛业发展做了哪些工作?
1改善交通,2开辟水源3培育良种牛4种植饲料
P52乳畜业分布在世界上什么地区?
西欧
P53中国是否有乳畜业?
如果有,分布在哪里?
为什么?
P54分析西欧乳畜业的形成因素:
1,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凉多雨,日照少,有利于多汁牧草生长.2地形:
平坦,3市场:
西欧城市化程度高,人们有饮用牛奶的习惯,4机械化程度高,缓解劳动力缺乏特点机械化程度高,生产规模不大
P58工业区位类型
原料导向型工业制糖厂、水产品加工厂、水果罐头厂
市场导向型工业啤酒厂、家具厂、印刷厂等
动力导向型工业炼铝厂
劳动力导向型工业普通服装、电子装配、包带、制伞、制鞋
技术导向型工业集成电路、卫星、飞机、精密仪表
P59鞍钢接近原料、燃料宝钢接近市场
钢铁工业
煤炭
铁矿
市场
德国鲁尔区
我国包钢、武钢、鞍钢
攀枝花、北美五大湖
上海宝钢、日本太平洋沿岸工业带、意(塔兰托)
P61污染工业的区位选择
污染水源:
印染厂、造纸厂、电镀厂、皮革厂、炼油厂化工厂污水排放口远离水源地及河流的上游
污染空气:
水泥厂、酿造厂、化工厂、发电厂、钢铁厂工厂设置在居民区长年盛行风向的下风地带
固体废弃物污染:
发电厂、钢铁厂远离居民区和农田
P62工业联系工序上的联系空间上的联系
工业集聚的效益:
1可以加强个企业间的信息交流和技术协作,2降低中间产品的运输费用和能源消耗.降低成本,取得规模效益.3共同利用基础设施,节约生产建设投资.
工业地域:
发育程度较高的工业地域:
重工业(钢铁工业石油化工工业)----工业城市
工业分散:
主要电子器件企业。
条件:
现代化交通运输方式,现代化通讯技术和手段。
P65、鲁尔工业区
兴起原因:
1、丰富的煤炭资源2、离铁矿区较近3、充足的水源4、便捷的水陆交通5、广阔的市场
衰落原因:
生产结构单一:
煤炭和钢铁工业是全区经济的基础2煤炭能源的地位下降3世界性钢铁过剩4新技术革命的冲击5环境污染
P67鲁尔区综合整治的措施:
P69意大利新工业特点P图4。
17特色:
P71高新技术产业特点:
P72美国硅谷区位优势
P58工业区位类型
原料导向型工业制糖厂、水产品加工厂、水果罐头厂
市场导向型工业啤酒厂、家具厂、印刷厂等
动力导向型工业炼铝厂
劳动力导向型工业普通服装、电子装配、包带、制伞、制鞋
技术导向型工业集成电路、卫星、飞机、精密仪表
P59鞍钢接近原料、燃料宝钢接近市场
钢铁工业
煤炭
铁矿
市场
德国鲁尔区
我国包钢、武钢、鞍钢
攀枝花、北美五大湖
上海宝钢、日本太平洋沿岸工业带、意(塔兰托)
P61污染工业的区位选择
污染水源:
印染厂、造纸厂、电镀厂、皮革厂、炼油厂化工厂污水排放口远离水源地及河流的上游
污染空气:
水泥厂、酿造厂、化工厂、发电厂、钢铁厂工厂设置在居民区长年盛行风向的下风地带
固体废弃物污染:
发电厂、钢铁厂远离居民区和农田
P62工业联系工序上的联系,空间上的联系
工业集聚的效益:
1可以加强个企业间的信息交流和技术协作,2降低中间产品的运输费用和能源消耗.降低成本,取得规模效益.3共同利用基础设施,节约生产建设投资.
工业地域:
发育程度较高的工业地域:
重工业(钢铁工业石油化工工业)----工业城市
工业分散:
主要电子器件企业。
条件:
现代化交通运输方式,现代化通讯技术和手段。
P65、鲁尔工业区
兴起原因:
1、丰富的煤炭资源2、离铁矿区较近3、充足的水源4、便捷的水陆交通5、广阔的市场
衰落原因:
1生产结构单一:
煤炭和钢铁工业是全区经济的基础2煤炭能源的地位下降3世界性钢铁过剩4新技术革命的冲击5环境污染
P67鲁尔区综合整治的措施:
1调整工业结构2调整工业布局3发展第三产业4优化环境
P69意大利新工业特点1以中小型企业为主2以轻工业为主3集中了大量同类或相关企业4生产高度专业化5企业分布在小城镇甚至农村,生产过程分散
特色:
以中小企业集聚的工业小区为独特的发展模式
生产—销售—服务网络一体化
P71高新技术产业特点:
1从业人员具有高水平的知识和技能2产品更新换代周期短3研究开发费用在销售额中所占的比例较高4产品面向世界市场
P72美国硅谷区位优势1地理位置优越,环境优美2气候宜人3交通便捷4全世界的人才高地5市场稳定6创新环境和创新文化
P78铁路运输运量大、速度快、运费较低、连续性好;占地面积大,短途运输成本高。
公路运输机动灵活,从门到门;运量小,成本高,运费较贵。
水路运输运量大,成本低;速度慢,灵活性和连续性差。
航空运输速度快(适宜运输的产品—轻薄短小,贵重急需);运量小,能耗大,运费高。
管道运输运量大,损耗小,连续性强;设备投资大,灵活性差。
P79集装箱运输属于专业化
P80交通运输网中的线和点是交通运输发生的基本要素。
布局受到经济社会自然等因素的影响。
P81南昆铁路东起南宁西至昆明。
建设南昆铁路的意义:
1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2促进西部地区的外向型经济发展3促进民族团结
建设南昆铁路的区位因素:
1国民经济的发展2人口城市的分布3科技的进步
P82火车拉来的城市有:
株洲、石家庄、蚌埠、宝鸡
交通线变化会影响聚落的兴盛和衰落
扬州济宁的衰落与京杭大运河有关
P84一个地区商业网点的密度,交通运输至关重要
山区地势起伏,交通运输线路稀少,商业网点较少
商业网点已交通最优和市场最优为原则
交通最优:
市区环路的边缘或市区边缘的高速公路沿线
P90采猎文明---崇拜自然,改造环境的能力微弱
农业文明---改造自然,局部环境遭到生态破坏
工业文明---征服自然,人地矛盾激化,环境污染严重
P94城市环境问题---环境污染;乡村环境问题—生态破坏
全球性环境问题有:
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土地荒漠化
P95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严重原因:
1人口增长快,承受发展和人口的双重压力2经济落后,治理污染的能力差3发达国家污染转嫁
P96生态持续—基础,经济持续—条件;社会持续—目的
公平性原则:
同代人之间、代际之间、人类与其他物种之间、不同国家与地区之间
持续性原则:
人类活动必须保持在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之内
共同性原则:
各国共同参与
P99我国面临的问题:
1人口过多2人均资源占有少3环境污染严重
中国21世纪议程白皮书,全球国家级第一部
P101循环经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
工业生产可持续---清洁生产
农业生产可持续----生态农业
北京留民营村发展生态农业的措施:
1调整产业结构2实现综合循环利用3开发利用沼气太阳能等新能源
必修三
P2区域有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
区域的边界有明确的有模糊的
P3长三角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稻土,水田,人多地少,主要农产品有—水稻、小麦、油菜、棉花和淡水鱼
松嫩平原温带季风气候,黑土,旱地,地广人稀。
主要农产品有---春小麦、玉米、大豆
长三角依托当地的发达农业基础发展轻工业
长三角从国外运进矿产资源发展中工业,综合性工业基地。
松嫩平原利用当地丰富的石油资源和附近的煤铁资源发展重化工业,重化工业基地。
P14遥感用于地理信息数据的获取,遥感在农业方面的运用包括土地资源调查、土地利用现状、病虫害和农业生态调查与监测,农作物长势监测和估产
全球定位系统主要用于地理信息的空间定位,包括三大部分:
空间部分,地面控制部分,用户设备部分。
共有24颗卫星
地理信息系统主要用于对地理信息数据进行管理、查询、更新、空间分析和运用评价。
P18荒漠化是指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引起土地沙漠化(西北)、石质荒漠化(西南)、次生盐碱化(华北)。
P19西北地区深居内陆,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形成草原荒漠为主的景观特色。
贺兰山以东半干旱的草原,贺兰山以西干旱荒漠草原
河西走廊的农业区,祁连山的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
宁夏平原河套平原,黄河水灌溉
P20雨量的变化对荒漠化的发生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P21形成荒漠化的人为原因:
一方面来自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另一方面是由于人类活动不当。
西北地区荒漠化的人为因素表现为:
1过度樵采2过度放牧3过度开垦4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P26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1合理利用水资源2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3调整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4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5控制人口增长。
P31目前世界森林面积约为38。
6亿公顷,森林覆盖率为30%。
现存的原始森林集中分布在亚寒带针叶林和热带雨林地区
P32东南亚地区、非洲刚果河流域、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是热带雨林的三大集中分布区。
P33热带雨林作用:
1地球之肺2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3世界生物基因宝库
P34雨林的养分几乎全部在植物体内,土壤一般很贫瘠---雨林的脆弱性
P37亚马孙雨林被毁的根本原因---人口增长和贫困导致发展需求
亚马孙雨林被毁的直接原因---1焚耕开垦(迁移农业)2大规模的农场和牧场开发3商业性木材采伐4以及采矿、水利和公路建设。
P43三江平原作为商品粮基地的优势:
1耕地面积广阔2地广人稀,商品率高3土壤肥沃4耕地集中连片
P46山西省40%土地下分布煤田,大同煤田是优质动力煤田,河东煤田是主焦煤基地
P48山西省的煤炭转换1坑口电站,变输煤为输电2发展炼焦业,输出焦碳
P49山西运煤铁路1北有大秦线2中有神黄线3南有焦日线
P51山西煤炭、铁矿、铝土矿资源丰富,构建煤电铝、煤焦化、煤铁钢三条产业链。
P53山西省调整产业结构,一方面调整重化工业,产品深加工高附加值,另一方面大力发展农业轻纺、高新和旅游业,降低重化工业的比重
P55田纳西河发源于阿巴拉契亚山,注入俄亥俄河
P56流域内多山,地形起伏大
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冬末春初多降水
水系发达,支流众多,地形起伏大,水量不稳定
P57田纳西河早期开发带来的问题:
1土地退化2植被破坏3环境污染
P58田纳西河综合开发措施:
将河流的梯级开发作为河流开发的核心;从防洪入手,综合开发利用水资源;电力先行,发展高能耗工业;调整农业、林业、牧业结构,提高森林覆盖率和草原面积;将改善生态环境与旅游开发相结合,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建大坝的作用:
防洪、发电、旅游、水产养殖、灌溉、蓄水
P69东北的耕作农业主要分布在松嫩平原、辽河平原、三江平原,主要种植玉米、大豆、小麦、水稻。
林业和特产分布在大小兴安林和长白山。
大兴安林为兴安落叶松,小兴安林为红松。
辽南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陕西省 地理 学业 水平 考试 复习 知识点 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