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井市中心城区供热专项规划.docx
- 文档编号:28094292
- 上传时间:2023-07-08
- 格式:DOCX
- 页数:49
- 大小:115.66KB
龙井市中心城区供热专项规划.docx
《龙井市中心城区供热专项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龙井市中心城区供热专项规划.docx(4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龙井市中心城区供热专项规划
龙井市中心城区
供热专项规划
(2009——2020年)
(初审稿)
吉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二○○九年三月
编制资质证书:
[建]城规编第(081024)
证书等级:
甲级
龙井市中心城区供热专项规划
(2009——2020年)`
吉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二○○九年三月
项目名称:
龙井市中心城区供热专项规划(2009—2020)
规划编号:
规设2009-06-04
编制单位:
龙井市人民政府
承编单位:
吉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编制资格:
甲级
编制资质证书:
[建]城规编第(081024)
院长:
张晓艳
副院长:
张洪杰
总规划师:
王斯伟
副总规划师:
左群英、吕昌海、林春健
项目负责人:
左群英
参编人员:
艾莉莉、户哲、赵亚男
前言
为保证龙井市城市集中供热的合理布局和有序发展,本着合理利用能源,改善环境,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经龙井市人民政府委托,依据《龙井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并参考《龙井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30)送审稿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原建设部、国家计委【1995】126号文件《关于加强城市供热规划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编制《龙井市中心城区供热专项规划》(2009——2020年)。
本次供热专项规划是对《龙井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在供热专业规划的细化和完善,将为龙井市中心城区供热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依据。
龙井市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实施资源转化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大力发展生态环保效益型经济体系,不断提高工业集约化、农业产业化和城市化水平,增强城市综合经济实力和竞争力,推进国民经济跨越式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龙井市城市性质是吉林省东部生态轴上的节点,延龙图地区的次中心,是具有朝鲜族民族特色的、以旅游服务业和加工制造业为主的城市。
近几年龙井市在延吉市的带动下发展很快,延吉市的一些住宅区已逐步在龙井市建设拓展。
2008年,全市生产总值实现17.7亿元,增长13.7%。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9.02亿元,增长39.8%。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4.29亿元,增长1.3%;实现利润1.07亿元,增长2.7倍。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6.02亿元,增长18.9%。
外贸进出口总额实现1.51亿美元,增长21.0%。
粮食总产量完成19.8万吨,增长9.2%,创历史新高。
全口径财政收入实现1.73亿元(扣除非正常收入),增长11%。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8025元,增长18.7%;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183元,增长13.6%。
龙井市紧紧抓住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改革开放的双重机遇,实现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与此同时,城市供热质量却愈加无法满足龙井市生活采暖及工业生产的需要。
2008年,龙井市中心城区总供热面积为347万m²。
集中供热锅炉房供热的面积达225万m²;由分散的小锅炉供热面积为43万m²;其它用户均采用民用小火炉和炉灶。
这些分散的小锅炉房效率低,供热质量差,加上民用小火炉、炉灶存在安全隐患,不仅浪费能源,而其污染环境,极大地阻碍了龙井市的城市发展。
因此,编制《龙井市中心城区供热专项规划》(2009——2020),对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对指导今后供热的发展和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概述
1.1供热规划编制背景
城市集中供热系统是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体现一个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使城市综合服务功能高低的具体体现。
发展城市集中供热已成为我国城市建设的一项基本政策,是国家能源政策的具体体现。
随着国家有关节能政策贯彻落实的逐步深入,人们充分认识到发展集中供热不仅是一项温暖工程,也是一项环境工程、更是一件民心工程、节能工程。
集中供热不仅能给城市提供稳定、可靠的高质量热源,改善居民生活环境,提高市民的生活质量,而且能明显发挥规模效益作用,在节约能源,有效减少城市污染,节省城市建设用地,落实科学发展观等诸多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龙井市的建设正处于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是市场机制下城市快速发展的前提,为适应城市建设的发展应对总体规划中在供热专业规划进一步细化和完善。
为此,龙井市人民政府提出编制《龙井市中心城区供热专项规划》(2009——2020)的要求,逐步补充和完善以集中供热为主的供热模式。
以适应城市现代化建设的要求,指导新时期城市供热工程的建设工作。
1.2城市概况
1.2.1地理位置
龙井市隶属于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位于吉林省的东南部,长白山脉的东麓,地理坐标:
东经128°54′~129°48′、北纬42°21′~43°24′。
南和东南隔图们江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相望,边境线长142.5公里;北部与延吉市相接,东北与图们市接壤;西南、西部与和龙市毗邻;西北与安图市相接。
全市东西长72公里,南北宽78公里,幅员面积2188.21平方公里。
龙井市区位于市域的中西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29°24′~129°26′、北纬42°26′~42°48′。
龙井市区四周由帽儿山、马鞍山、琵岩山及大炮山环绕,形成马蹄状盆地,海兰江横贯市区。
龙井市区被智新镇所包围,市区东至东山与东盛涌镇相连,北与朝阳川镇交界,西至琵岩山,南至大炮山与和龙县毗邻。
朝开铁路和朝和铁路横穿市区,公路网伸延四方,汪清至大蒲柴河高速公路从市区西部通过。
1.2.2地形地貌
龙井市地貌从边缘山地到中部盆地中心,显现着地层由老到新,地势逐渐降低的规律性,属于完整的山间丘岗性盆地。
东有兀良哈山脉(属南岗山脉),南有南岗山脉,西有英额岭,北有哈尔巴岭。
四周群山突起,地势高峻,层峦叠嶂,组成盆地东、南、西、北部边缘。
中部龙井市区和西北部老头沟镇区坐落在海兰江、布尔哈通河两河谷平原,地势低洼,形成盆地低凹中心。
平原与山地间广布波浪起伏的丘岗地。
市域境内最高点为南岗山脉的昆石列山,海拔1331米,最低点在东部布尔哈通河泄口处,海拔101米,地势坡降大,平均约为2.5%左右。
根据地势特点和地貌特征,龙井市可分为生物堆积地貌(沼泽地)、侵蚀切割地貌(沟谷地)、冲积堆积地貌(河谷平原)、剥蚀堆积地貌(台地)、侵蚀构造地貌(山地)和侵蚀、剥蚀地貌六种,其中山地、台地地貌类型较多,丘陵地貌次之。
1.2.3水文条件
龙井市河流属图们江水系,境内长10公里以上的大小江河有30条,主要河流有图们江、布尔哈通河、海兰江、朝阳河、细鳞河、六道河、八道河、依兰河等。
1.2.4气候条件
龙井市属中温带大陆性湿润季风气候区,但平原区的小气候却属于半湿润性气候。
一年四季分明,冬冷夏热。
全年多西风,年平均风速2.6米/秒,极大风来自西北方向,风速达22.3米/秒。
全市全年日照时数2429.1小时,年平均气温5.6℃,冬季室外采暖计算温度-20℃,采暖期室外平均温度-6.9℃,采暖天数为174天,最大冻土深度为1.6m。
龙井市地处长白山脉北坡,降水偏少,年平均降水量为549.3毫米,年平均相对湿度为62%,年平均蒸发量为1172.4毫米,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干燥度为1:
1,水分不足,但不过干。
北部山区初霜早,终霜迟,与平原地带对比各相差13~15天,平均无霜期为143天。
龙井市全年平均降雪日数为24.5天,最大积雪深度为40米。
1.2.5能源资源状况
龙井市森林资源丰富,以天然次生林为主。
有林地面积166885公顷,森林覆盖率为68%,主要树种有赤松、沙松、红松、黄菠萝、水曲柳、椴、杨、桦、柞等。
龙井市水资源总量为7.8亿立方米/年,其中地表水5.64亿立方米/年,地下水2.16亿立方米/年。
龙井市矿产资源丰富,其地下资源种类较多,分布较广,现已探明矿种32种,有岩金、砂金、铜、铅、安山岩、硅灰石、大理石、石灰石、玄武岩、硅石、砖瓦粘土、建筑石、矿泉水、煤等。
煤储量约1000万吨,主要分布于老头沟、三合、开山屯等地;金储量约1.8吨,重点分布在八道等地;硅灰石储量约500万吨,分布在老头沟、智新等地;石灰石储量约3000万吨,其中可用于工业水泥原料的1700万吨;油田面积约1000平方公里,储量约1亿吨;含有钙、镁、钠等多种微量元素的矿泉水已被大量地开发利用,成为不可多得的饮品。
1.2.6基础设施
龙井市交通条件便利。
铁路有五条干线穿越境内,公路有图乌、松老等干线与市内公路网相接。
延吉机场位于龙井市东北部,与龙井市区相距13.5公里,已开通了长春、沈阳、大连、北京、青岛、上海等航线。
市域内现有三合、开山屯二个国家一级陆路开放口岸,三合口岸距朝鲜清津港只有87公里,龙井距罗津港227公里,是经朝鲜进入日本海,走出太平洋的理想通道。
现状供热主要以热电厂、区域锅炉房供热为主,另外还有零散小锅炉供热。
龙井市主要供水水源为第三水厂,日供水能力为3.5万立方米/日,运行设备良好。
龙井市区管道排水采用雨污合流制,就近排入流经市区的六道河与海兰江。
龙井市区內现有省内主干光缆通过。
龙井市电信局现有固定电话程控交换机容量29952门,实装24218门;市区电话普及率约为27部/百人,市话接通率53.7%,长途自动来话接通率43.1%,长途自动去话接通率44.9%。
龙井市现有一座邮政局,邮政支局6处,农村支局10个,19个储蓄网点。
龙井市污水排放量为392万立方米/年,合流制排水管道长49公里。
龙井市区现状除周围山体外绿化面积较少,市区内只有两处公共绿地;市区东南的“井源”遗址,六道河路北的间岛日本领事馆旧址均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1.2.7社会经济
近年来,龙井市各族人民,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以“工业立市、农业稳市、民营兴市”为主线,全力推进项目建设、新农村建设、对外开放、城镇化建设、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和软环境建设,实现了龙井经济社会的新发展。
2008年,全市(包括朝阳川镇,下同)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7.7亿元,增长13.7%。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9.02亿元,增长39.8%。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4.29亿元,增长1.3%;实现利润1.07亿元,增长2.7倍。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6.02亿元,增长18.9%。
外贸进出口总额实现1.51亿美元,增长21.0%。
粮食总产量完成19.8万吨,增长9.2%,创历史新高。
全口径财政收入实现1.73亿元(扣除非正常收入),增长11%。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8025元,增长18.7%;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183元,增长13.6%。
1.2.8能源消耗及环境状况
根据龙井市2008年能源消耗统计:
龙井市中心城区全年耗电量为0.925亿kwh;消耗汽油量为1万吨;消耗柴油量为1.2万吨;消耗润滑油量为100吨;耗标煤量为15万吨,采暖锅炉消耗的燃料来源于黑龙江老黑山及延边煤矿。
龙井市中心城区环境空气中主要污染物为PM10,其次是TSP、NO2和SO2。
2008年龙井市环境空气污染物指数为:
TSP为0.12mg/m³,SO2浓度为0.016mg/m³,NO2浓度为0.025mg/m³,PM10为0.077。
采暖期主要污染源是燃煤锅炉和民用的小火炉和炉灶,从全年来看各项指标都达标,但在采暖期PM10和TSP均超出国家二级标准,而非采暖期各项指标均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1.3城市发展总体规划
1.3.1城市性质
吉林省东部生态轴上的节点,延龙图地区的次中心,是具有朝鲜族民族特色的、以旅游服务业和加工制造业为主的城市。
1.3.2城市规模
《龙井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年)中确定2015年建成区内居住人口为12.2万人,规划城市建设用地13.4Km2。
随着龙井市城市和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到2008年底,中心城区内实际居住人口已达9.7万人,建成区面积达到了10.4Km²。
本规划末期建成区居住人口规划为13.7万人,规划城市建设用地为14.8Km²。
1.3.3城市布局结构
本次规划以海兰路、东山街、延龙街和龙太路为主要发展轴,以海兰江、六道河为主要发展景观带,将城市建设用地划分为三大片区,构成城市的“一环、两带、三分区”的布局结构。
(1)一环:
以海兰路、东山街、延龙街和龙太路围合而成的城市环路。
海兰路:
是城市南部东西向的主要发展轴线,也是龙井城市雏形形成的骨干道路,通过对现状海兰路的向西延伸,使之成为连接老城区和河西区的主要通道。
自城市东南部的商饮服务业和财税金融业中心过渡到文体科技及教育娱乐业中心,形成城市的公共服务建筑景观风貌轴线。
东山街:
是城市东部南北向的主要发展轴线,也是老城区原有外围道路向北的延伸,通过对现状东山街的向北延伸,使之成为连接老城区和工业集中区的主要通道。
在道路两侧规划布置20米宽的绿化带,形成城市东部的一条绿轴。
龙延街:
是城市西部南北向的主要发展轴线,也是龙延公路老道。
在道路两侧规划布置20米宽的绿化带,形成城市西部的一条绿轴。
龙太路:
是城市北部东西向的主要发展轴线,也是龙井市城西区与工业集中区连接的主要通道。
自城市东部的工业建筑过渡到西部的教育、科技建筑,道路两侧规划布置20米宽的绿化带,形成城市北部的一条绿轴。
(2)两带:
以海兰江、六道河为主线,沿江河两侧规划不小于30米的绿化带,选择适于种植的树种,形成多条绿色景观带。
绿带内以植物造景为主,设施尽量简捷,硬地铺装占30%~35%为妥。
(3)三分区:
即老城区、河西区和河东区。
老城区:
改造城市中心的商贸设施,形成全市的商业贸易中心和居住中心;调整市区工业用地及各项设施布局,形成海兰路两侧的商业建筑景观轴线;加强市区西部、南部沿江绿地及道路建设,形成市区南部和西部的绿色景观带。
河西区:
重点发展新区建设,规划布置城市行政中心、科技教育中心和商饮服务业中心。
在其北部适度布置工业区,主要建设纺织和医药工业企业。
加强东部沿江绿化及道路建设,使之与老城区西部景观相配套。
河东区:
以建设休憩设施和物资储存、流通设施为主,做好铁路站场与站前广场建设,并加强与老城区和河西区的衔接。
东北部建设工业区,主要安排食品加工和旅游产品加工企业,并注意对西部沿江地带的防护。
1.3.4供热分区划分
根据《龙井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对中心城区的布局结构,同时考虑到中心城区供热面积情况及热负荷分布,确定龙井市中心城区分为四个供热分区:
老城区供热分区、河西区供热分区、河东区供热分区。
(1)老城区供热分区:
海兰江以东与铁路以南所围成区域。
该区是全市的商业贸易中心和居住中心。
(2)河东区供热分区:
海兰江以东与铁路以北所围成区域。
以建设休憩设施和物资储存、流通设施为主。
东北部建设工业区,主要安排食品加工和旅游产品加工企业。
(3)河西区供热分区:
海兰江以西区域。
布置城市行政中心、科技教育中心和商饮服务业中心。
(4)工业集中区供热分区:
北部布置的工业区,主要建设纺织和医药工业企业。
1.4龙井市城市供热发展史
龙井市供热事业发展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当时主要政府机关、疗养院、宾馆、医院自备集中供热设施,小型锅炉房低压蒸气采暖,供热面积不足2万m²。
到20世纪70年代蒸汽采暖改为热水采暖,人们对供热有了初步认识,许多公共建筑、学校也有了集中供热工程,集中供热面积发展到20万m²左右。
20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分散小型锅炉房遍地开花。
高耗能、采暖期大气污染特别严重。
龙井电厂始建于1938年,逐渐扩大规模,最终共建3台机组,全部为发电机组,经过几次改造,到1990年实现了热电联产,作为市区的主要热源,随即区域供热系统逐步发展起来,先后已建成5座区域性集中供热锅炉房。
至今集中供热面积发展为225万m²,全部为直接供热,城市管网长度达到了5公里。
由于起步晚、底子薄,体制机制尚未健全,加上建设资金的不足,城市集中供热的建设速度远远跟不上城市发展的步伐,供需矛盾不断加剧。
2供热现状
龙井市自1990年逐步开始实施集中供热。
龙井市中心城区现有热电厂1处,集中供热锅炉房5处和各单位分散的小锅炉房130处,烟囱共130座,锅炉共140台,总供热面积43万m²。
其中包括热水锅炉118台,总容量共计108MW;蒸汽锅炉22台,共计55.7t/h。
2.1热负荷
2.1.1工业热负荷
龙井市中心城区现状工业热负荷主要有21家,工业企业插花布置,企业数量较多,热电厂、造纸、砖厂、精细化工和纺织厂等企业。
夏季平均用汽量为为28t/h,最大用气量为35t/h,最小用气量为20t/h;冬季平均用汽量为32t/h,最大用汽量为39t/h,最小用气量为25t/h。
蒸汽由各单位自备锅炉房供给,压力范围0.4~1.3MPa。
(详见附表三)
2.1.2采暖热负荷
龙井市中心城区现状总供热面积约347万㎡。
其中由集中供热供热面积达225万m²,占总供热面积的65%;由分散的小锅炉房供热面积达42万m²,占总供热面积的12%;此外,尚有约80万m²的建筑面积采用落后的炉灶、小火锅采暖,占总供热面积的23%。
龙井市中心城区供热现状参见下图2-1。
(详见附表一、附表二)
2.1.3生活热水及空调热负荷
目前龙井市城市集中供热系统尚无生活热水及空调用热负荷。
部分公建利用单位小锅炉制取热水,居民是利用太阳能热水器、电热水器及燃气热水器来制取热水。
(详见附表四)
2.2热源现状
2.2.1集中供热热源
龙井市中心城区内现有一处热电厂作为主要热源,利用余热供热,热力锅炉房作为调峰锅炉房;5处集中供热锅炉房(包括热力锅炉房),共计锅炉10台,烟囱5座。
现集中供热面积约225万m²。
根据国电集团2009年关停全部小机组计划,现状热电厂全部机组为关停项目,故规划不做热源考虑。
表2-1集中供热热源统计表
热源名称
锅炉房
容量(吨×台数)
参数
建设
年代
供热面积
供回水温度(℃)
设计压力(MPa)
居住
公建
工业及厂房
龙井热电厂1#炉
40t/h×1
420
3.4
1938
1.1
1.2
0.5
龙井热电厂2#炉
35t/h×1
450
4.02
1989
龙井热电厂3#炉
40t/h×1
430
3.8
1958
热力锅炉房
29MW×1
115/75
1.25
2005
120.5
27.8
1.2
14MW×2
115/75
1.25
1995
盛泰锅炉房
29MW×1
135/70
1.25
2007
31.8
5.4
立公锅炉房
29MW×1
135/70
1.25
2008
16.5
2
14MW×1
115/75
1.25
2008
家宜锅炉房
14MW×1
115/75
1.25
2007
9.7
7MW×1
115/75
1.25
2007
日鑫锅炉房
10t/h×1
184
1.6
2008
7
10t/h×1
184
1.6
2008
总计
179.6
36.4
8.7
2.2.2分散小锅炉房
除上述热源外,龙井市中心城区共有分散的小型锅炉房130处,共计锅炉140台,烟囱130座,总供暖面积达43万m²。
其中全部为10t/h以下锅炉,共计140台。
这些分散的小锅炉普遍存在着设备陈旧、运行管理差、设施不完善、能源效率低、污染严重等问题。
小锅炉数量统计参见下表2-2。
(详见附表二)
表2-2小锅炉数量统计表
项目
T≤2t/h
2t/h 10T/h 合计 供热面积(万㎡) 锅炉台数 127 13 140 43 合计吨位数 147.4 63 210.4 占总吨位百分数 70 30 100 2.3热网现状 截止到2008年底,由集中供热管网供热基本覆盖了城市总供热面积的65%,其中龙井市中心城区集中供热管网长度达到了5公里,全部为热水管道,均采用直接供热方式。 现状外网敷设三种形式有架空、管沟和直埋形式。 2.4供热管理 龙井市中心城区供热企业134家,135个供热站点。 其中: 国营3家,3个供热站点;机关企业事业单位自供18家,18个供热站点;开发商自建自供的7家,7个供热站点;民营企业106家,107个供热站点。 3存在的问题 3.1供热设施 1、目前龙井市中心城区供热主要采用集中供热为主,以电厂余热作为主要热源,并由热力锅炉房进行调峰,集中供热锅炉共计5处(包括热力锅炉房),集中供热总面积为225万m²;其余均为各单位分散小锅炉房和部分居民的炉灶、小火炉。 龙井市集中供热起步较晚,低质量的集中供热跟不上城市建设的步伐。 对于现有的集中供热来说,全部采用的直接式供热系统,低温差、大流量的供热无法适应城市建设所需供热质量的要求。 2、由于集中供热事业发展较晚,部分单位只能建设临时性的供热小锅炉房,尽管随着集中供热管网建设的扩大并拆除了部分小锅炉,但由于现状热源供热能力造成供热范围有限,至2008年为止,分散的小锅炉房供热仍达到总供热面积的12%,其余均采用为落后的炉灶、小火炉采暖。 分散的小锅炉房由于锅炉吨位小(70%的分散小锅炉都是小于2t/h)、热效率低、密度大、烟囱高度低,年复一年的分散运送燃料及灰渣垃圾,不仅造成巨大的能源浪费,而且直接影响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给交通运输、环卫管理、堆放场地等诸多方面形成很多问题和困难,加重了城市建设和管理的负担。 3、管网设计缺乏统筹规划,加之热负荷发生较大变化,致使目前管网的水力工况与压力工况混乱状况严重。 4、架空敷设的管网使用时间较长,散热损失非常大,腐蚀严重,漏点较多。 地沟敷设的管网保温层破损脱落,管道、阀门腐蚀严重。 有些热网严重老化,跑、冒、滴、漏问题突出。 5、集中供热的低标准和供暖系统的水力失调,能量浪费的问题比较严重,大流量小温差现象普遍存在,输送效率低,供热安全稳定性差,不能适应居住者日益提高的对热舒适度的要求。 6、现在运行的热力管网技术管理水平比较落后。 调节手段和监控不能控制水力工况和热力工况的平衡调节。 不具备分户计量、变流量运行的调节手段。 因此,无法实现对热量进行统一调度。 7、供热管网系统循环水和补水几乎都没有进行软化和除氧处理,普遍用自来水,个别系统采用地下深井水。 这样的水质对供热系统危害是相当大的,会造成管网系统氧腐蚀和结垢,危及供热系统的安全运行,降低使用寿命。 8、部分建筑内采暖系统维修、改造不及时,严重影响供热效果。 9、节能建筑占比例较少,建筑主体本体耗能较高。 3.2环境状况 龙井市中心城区环境空气中主要污染物为PM10,其次是TSP、NO2和SO2。 2008年龙井市环境空气污染物指数为: TSP为0.12mg/m³,SO2浓度为0.016mg/m³,NO2浓度为0.025mg/m³,PM10为0.077。 采暖期主要污染源是燃煤锅炉和民用的小火炉和炉灶,从全年来看各项指标都达标,但在采暖期PM10和TSP均超出国家二级标准,而非采暖期各项指标均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所以如何降低污染物的排放量而达到国家标准水平以下,是本次规划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分散供热锅炉效率低(分散小锅炉的热效率一般在30~55%之间),烟囱多,除尘设备落后,污染严重,锅炉房间歇供热,能源浪费大。 不仅对环境造成了极大的污染,同时也加大了煤、灰、渣的运输量,并由此带来市政交通压力和运输车辆的排放污染问题。 而且还占用了大量的建设用地和城市绿地,严重影响了龙井市景观和环境质量。 3.3供热管理体制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龙井市现行的供热管理体制已无法适应供热发展的需要。 一方面,部分设备陈旧,管网老化,效率低下,浪费严重;另一方面,由于多年来形成的粗放型用热管理方式,供热企业经营状况不好,供热质量差,扩大供热能力和改善居民生活条件面临着资金和管理的双重压力。 全市大小供热单位没有一个统一的法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龙井市 中心 城区 供热 专项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