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黄石市有色第一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
- 文档编号:28092449
- 上传时间:2023-07-08
- 格式:DOCX
- 页数:19
- 大小:33.17KB
湖北省黄石市有色第一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
《湖北省黄石市有色第一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黄石市有色第一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湖北省黄石市有色第一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
2015-2016学年度下学期有色一中期中考试语文试卷(高一)
考试时间:
150分钟命题人: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
茶
“茶”在我国出现很早,而“茶”这个字出现却较迟。
在茶字出现之前,荼就是作茶字用的。
《说文》:
“荼,苦荼也。
”茶在我国出现很早,《茶经》:
“茶之为饮,发之神农氏。
”《本草》:
“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
”汉代王褒《僮约》中有“武阳买茶”的记载。
说明“茶”这个字,在汉代就有了。
茶是我国特产,在世界上享有极高的荣誉,它和我国瓷器一样,简直可以代表中国。
我国茶不但品种多而且质量高。
在林林总总的茶叶中,不少是名气很大的,如中国十大名茶:
1、杭州龙井。
龙井属炒青绿茶,向以色绿香郁味醇形美而享誉中外。
2、苏州碧螺春。
碧螺春茶叶用春季从茶树采摘下的细嫩芽头炒制而成,炒成后的干茶条索紧结,白毫显露,色泽银绿,翠碧诱人,卷曲成螺,故名碧螺春。
3、黄山毛峰。
产于安徽黄山,主要分布在桃花峰周围。
这里山高林密,日照短云雾多,茶树得云雾之滋润,
无寒暑之侵袭,蕴成良好的品质。
4、庐山云雾。
庐山云雾芽肥毫显,条索秀丽,香浓味甘,汤色清澈,是绿茶中的精品。
5、六安瓜片。
产于皖西大别山茶区,成茶呈瓜子形,因而得名,色翠绿,香清高,味甘鲜,耐冲泡。
6、恩施玉露。
恩施玉露是我国保留下来的为数不多的一种蒸青绿茶,对采制的要求很严格,芽叶须细嫩、匀齐,成茶条索紧细,色泽鲜绿,匀齐挺直,状如松针。
7、白毫银针。
这是一种白茶,产于福建北部。
满坡白毫色白如银,细长如针,因而得名。
汤色黄亮清澈,滋味清香甜爽。
8、武夷岩茶。
产于武夷山。
其主要品种有大红袍、乌龙等,品质独特,茶汤有浓郁的鲜花香,饮时甘馨可口,回味无穷。
9、安溪铁观音。
制作工艺复杂,好的铁观音,冲泡后,有天然的兰花香,滋味纯浓。
用小巧的功夫茶具品饮,先闻香,后尝味,顿觉满口生香,回味无穷。
10、普洱茶。
普洱属于黑茶,因自古以来即在普洱集散,因而得名。
普洱茶的品质优良不仅表现它的香气、滋味等饮用价值上,还在于它有可贵的药理作用,因此,海外侨胞和港澳同胞常将普洱茶当作养生妙品。
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六朝以前的茶史资料表明,中国的茶业最初兴起于巴蜀。
茶的历史可推到三皇五帝。
西汉将茶的产地县命名为“荼陵”,即湖南的茶陵。
茶以物质形式出现而渗透至其他人文科学而形成茶文化。
随着文人饮茶之兴起,有关茶的诗词歌赋日渐问世,茶已经脱离作为一般形态的饮食走入文化圈,起着一定的精神、社会作用。
中唐时,陆羽《茶经》的问世使茶文化发展到一个空前的高度,标志着唐代茶文化的形成。
《茶经》概括了茶的自然和人文科学双重内容,探讨了饮茶艺术,把儒、道、佛三教融入饮茶中,首创中国茶道精神。
以后又出现大量茶书、茶诗,有《茶述》《十六汤品》等。
唐代茶文化的形成与禅教的兴起有关,因茶有提神益思、生津止渴功能,故寺庙崇尚饮茶,在寺院周围植茶树,制定茶礼、设茶堂、选茶头,专呈茶事活动。
在唐代形成的中国茶道分宫廷茶道、寺院茶礼、文人茶道。
《茶经》是个里程碑,《茶经》诞生后茶大行其道,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宋代茶业已有很大发展,推动了茶叶文化的发展,在文人中出现了专业品茶社团。
晚明时期,文士们对品饮之境又有了新的突破,讲究至精至美之境。
明代文人学士认为,品茶不必斤斤于其水其味之表象,而要求得其真谛,即通过饮茶达到一种精神上的愉快,一种清心悦神、超凡脱俗的心境,以此达到超然物外、情致高洁的仙境,一种天、地、人融通一体的境界。
这可以说是明人对中国茶道精神的发展与超越。
由于茶能益思,所以诗人饮茶成习,对此体会更深。
卢仝的《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诗,很有味道:
“……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
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
中国的茶文化,可谓博大精深,饮誉全球。
有文人学士的参与,更显底蕴丰厚、音韵悠长。
(选自《咬文嚼字·汉字趣编之十六》)
1、下列有关“茶”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在茶字出现之前,荼就是作茶字用的。
《说文》中“荼,苦荼也”和《本草》“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就是证明。
B.茶以物质形式出现而渗透至其他人文科学而形成茶文化,从而使茶具有了自然和人文科学双重内容。
C.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六朝以前的茶史资料表明,早在三皇五帝时期,中国的茶业已经在巴蜀地区兴起。
D.“茶”这个字出现较迟,汉代王褒《僮约》中有“武阳买茶”的记载,说明“茶”这个字在汉代才出现。
2、下列有关“中国十大名茶”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十大名茶”中,有绿茶、白茶、黑茶等品类,杭州龙井、庐山云雾、恩施玉露属于绿茶。
B.“中国十大
名茶”中,有的因产地得名,有的因形得名,因形得名的有苏州碧螺春、六安瓜片、白毫银针。
C.好的安溪铁观音,制作工艺复杂,冲泡后,用小巧的功夫茶具品饮,先闻兰花香,后尝纯浓味,回味无穷。
D.普洱茶被海外侨胞和港澳同胞当作养生妙品,正是因为普洱茶特殊的药理作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项是()
A.文人饮茶的兴起带来了咏茶的诗词歌赋的出现,茶走入了文化圈,起着精神和社会作用。
B.唐代禅教兴起,寺庙因茶的提神益思、生津止渴功能而崇尚饮茶,在寺院周围植茶树,制定茶礼、设茶堂、选茶头,专呈茶事活动。
这导致了唐代茶文化的形成。
C.宋代茶业已有很大发展,文人中出现了专业品茶社团,这推动了茶叶文化的发展。
D.卢仝的《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诗暗合了明代文人学士追求的通过饮茶达到一种精神上的愉快,一种清新悦神、超凡脱俗的心境,以此达到超然物外、情致高洁的仙境的境
界。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王汝训,字古师。
隆庆五年进士。
除元城知县,累迁光禄少卿。
吏科都给事中海宁陈与郊者,大学士王锡爵门生,又附申时行,恣甚。
汝训抗疏数其罪,言:
“与郊今日荐巡抚,明日荐监司。
每疏一出,受贿狼籍。
部曹吴正志一发其奸,身投荒徼。
吏部尚书
杨巍亦尝语侍郎赵焕,谓为小人。
乞速罢谴且科道以言为职乃默默者显谔谔者绌直犯乘舆屡荷优容稍涉当途旋遭摈斥言官不难于批鳞而难于借剑此何为也?
天下惟公足以服人。
今言者不论是非,被言者不论邪正,模棱两可,曲事调停,而曰务存大体。
是惩议论之纷纭,而反致政体之决裂也。
乞特敕吏部,自后迁转科道,毋恶异喜同,毋好谀丑正。
”是时,巍以政府故,方厚与郊。
闻汝训言引己且刺之,大恚,言:
“臣未尝诋与郊。
汝训以寺臣攻言路,正决裂政体之大者。
”乃调汝训南京。
未几,其子杀人论死,与郊悒悒卒
。
汝训入为太常少卿。
孟秋,飨庙,帝不亲行。
汝训极谏。
帝愠甚,以其言直,不之罪也。
寻进太仆卿,调光禄。
汝训先为少卿,寺中岁费二十万,至是滥增四万有奇。
汝训据《会典》,请尽裁内府冗食,不许。
二十二年,改左佥都御史。
汝训性清介,方严疾恶。
巡按御史南昌彭应参亦雅以强直名,相与力锄豪右。
乌程故尚书董份、祭酒范应期里居不法,汝训将绳之。
适应参行部至,应期怨家千人遮道陈牒。
应参持之急,檄乌程知县张应望按之。
应期自缢死,其妻吴氏诣阙诉冤。
帝命逮应参、应望诏狱,革汝训职。
汝训家居十五年,起南京刑部右侍郎。
召改工部,署部事。
初,矿税兴,以助大工为名。
后悉输内帑,不以供营缮。
而四方采木之需多至千万,费益不訾。
汝训屡请发帑佐工,皆不报。
在部岁余,力清夙弊。
中官请乞,辄执奏不予,节冗费数万。
卒,赠工部尚书,谥恭介。
(节
选自《明史·列传一百二十三》,有删改)
4、下列对文中加粗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且科道以言为职/乃默默者显/谔谔者绌/直犯乘舆/屡荷优容/稍涉当途/旋遭摈斥/言官不难批鳞/而难于借剑/此何为也
B.且科道以言/为职乃默默者显/谔谔者绌/直犯乘舆屡荷优容/稍涉当途旋遭摈斥/言官不难于批鳞而难于借剑/此何为也
C.且科道以占为职/乃默默者显/谔谔者绌/直犯乘舆/屡荷优容/稍涉当途/旋遭摈/斥言官不难于批鳞而难于借剑/此何为也
D.且科道以言为职/乃默默者显/谔谔者绌/直犯乘舆/屡荷优容/稍涉当途旋遭摈斥言官/不难于批鳞/而难于借剑/此何为也
5、下列对文中加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迁,在古代可指变动官职,通常指晋升或调动;某些时候也指贬谪、放逐,如“迁客骚人”“迁谪”。
B.孟秋,为农历七月,立秋、处暑二节气所在的时段;仲秋为农历八月,白露、秋分二节气所在的时段;季秋为农历九月,寒露、霜降二节气所在的时段。
C.豪右,指豪门大族。
中国古代,右表示尊贵,左表示贫贱,如“位在廉颇之右”表示蔺相如位列廉顿之上;“闾左”多指贫苦人居住的地方。
D.谥号是人们对死去的帝王、大臣、贵族以及有功绩的平民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汝训正直果敢。
他直言列举陈与郊的罪行,提出科道应当坚持,然而当权者是陈与郊好友的缘故,王汝训被调往南京。
B.王汝训为公节俭。
他做少卿时,请求朝廷将内府的冗食全部减去;在工部理事时,坚决不予宦官经费,从而节省费用数万。
C.王汝训嫉恶如仇。
董份、范应期行为不轨,王汝训准备将他们绳之以法;因操之过急,导致范应期自杀身亡,王汝训被革去职务。
D.王汝训勇于担当。
修建大殿需要很多经费,在工部为官的他多次请求发放钱财补助,并大力整治过去的陋习。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每疏一出,受贿狼籍。
部曹吴正志一发其奸,身投荒徼。
(5分)
(2)孟秋,飨庙,帝不亲行。
汝训极谏。
帝愠甚,以其言直,不之罪也。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龙潭夜坐
王守仁①
何处花香入夜清,石林茅屋隔溪声。
幽人月出每孤往,栖鸟山空时一鸣。
草露不辞芒屦湿,松风偏与葛衣轻。
临流欲写猗兰②意,江北江南无限情。
【注】①此诗作于王守仁由贬所龙场驿起任南京太仆寺少卿的次年游滁州之时。
②猗兰:
即《猗兰操》,琴曲名。
传为孔子所作,说孔子自卫返鲁,见到隐谷之中,香兰独茂,与众草为伍,因而感伤自己生不逢时。
8、诗中描摹了龙潭夜怎样的景象?
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5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诗中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
(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登高》道出郁积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韩愈《师说》中表述师
生关系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与荀子在《劝学》中“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的观点是一致的。
(3)白居易的《琵琶行》中以杜鹃(子规)表达悲切之意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孩儿面
梁晓声
那天晚上,我在友人家做客。
友人乃中年书法家,墨迹很是值钱,其父生前也是一位极有分量的书法家。
正聊着,忽闻敲门声,声称要找“汪铭老先生”,归还一样东西。
友人妻开了门,让进一位20多岁的青年。
看其衣着气质,山里人无疑。
友人问青年从何处来?
答曰从大兴安岭林区来。
问归还什么?
青年犹豫不语。
于是友人将青年引入另一房间,指墙上其父遗像说:
“我是你要找的人的儿子。
而且他只我这么一个儿子。
”
青年沉吟半晌,默默从肩上取下布袋,放于桌上。
又默默从袋中取出布包,一层、两层、三层,展开三层包裹,现出一块砚来,光润莹洁,精湛浑朴。
好一块古色古香的文房之宝!
友人不禁“呀”了一声,急问:
“此砚是怎么落在你手中的?
”
青年说:
“为了归还,十几年间我专程到北京四五次,寻找它的主人寻找得好苦!
今总算寻找到了,我也从此了却一桩心事……不过我现在好渴……”友人立即吩咐其妻:
“快沏茶来!
”赶紧让于沙发,待为嘉宾。
青年饮了几口,讲出下面一段事:
22年前,大兴安岭某农场的一个伐木队里,来了一个人,一个神色沉郁、50多岁的劳改分子。
当天,伐木队长向自己手下的30多名伐木工人打招呼:
“我看此人,衣物很少,书却挺多,不卑不亢,满脸正气,这年月,蒙受不白之冤的好人不少。
咱们谁也不许为难他。
”
后来发生的一件事,证明伐木队长的判断不错。
一头熊,闯入伐木人家属住的房子。
炕上正睡着一个未满周岁的孩子。
那孩子不是别人,正是归还古砚的青年。
熊,就卧在孩子身旁,将嘴巴伏在两只前掌上打盹……几个小伙子,攥着利斧,要闯入屋里;有人从窗口偷偷伸进去猎枪……他们被那接受改造的人一一拦住了。
他说:
“熊在这种时候,一般不伤人。
最稳妥的办法,是有人进屋里去,将孩子抱出来……”他以他所主张的方式救出了那个孩子……他在伐木工们的心目中成了传奇人物。
伐木队长公然和他交上了朋友,毫无避讳地和他称兄道弟,还经常请他到家里去喝酒……
一天,他伐木时,碰上了“吊死鬼”——一棵已经伐断的树,被另一棵树半空“扯”住。
他碰上了两棵断树被同一棵树半空“扯”住的险情。
他打准了第三棵的倒势,开动了电锯。
森林里突然刮起一股风。
那风起得好疾,好猛。
他刚听一声大喊:
“闪开!
”——抬头看时,两棵断树被刮得脱了依持,凌空向他压顶砸下来。
他还没来得及做出迅速的反应,就被人推出一丈多远,跌倒在雪窝里……参天大树轰然倒下,压着的是伐木队长……
半月后,他离开了大森林。
谁也不晓得他将被弄到哪里去,等待他的是凶是吉。
他没有忘记向伐木队长的妻子告别。
他对她说:
“你们母子以后的生活肯定会很艰难。
我处于这般田地,无法报答对你丈夫的救命之恩。
也无力周济你们母子。
只有这块古砚,是传家之宝,姑且收下吧。
有机会变卖掉。
可维持三年五载的衣食。
”
他双手捧砚,挚诚相赠。
她感激涕零,却坚拒不受。
最后,他叹息一声,说:
“就算我将它寄托于你们吧。
若是哪一天,我的处境略有转变,就让孩子带这块砚去找我。
我会把他当成自己的亲生儿子一样!
……”友人及其妻听至这里,不禁四目涕视,我看得出,他们内心里都活动着些微妙的想法。
友人嗫嚅地说:
“可是,可是我父亲……我刚才告诉过你的,他已经去世了……”青年说:
“我母亲也去世了。
母亲去世前,再三叮嘱我——将来一定要寻找到这块砚的主人。
当年讲好是寄托于我们的,我们就一定要守信用,一定要物归原主。
我千里迢迢又来到北京,只是为了归还这块砚。
除此没有别的目的。
”
友人夫妇,顿时肃然。
青年又说:
“允许我再看一眼老先生么?
”
友人愧曰:
“当然当然。
”
于是青年第二次至遗像前,三鞠躬后,拱手作别。
友人问:
“你可知此砚现在值多少钱?
”
青年回答:
“3年前曾有人出两万元高价求买。
虽家境贫寒,但毕竟是信托之物,不欲换钱。
”
友人感慨地说:
“这是一块安徽歙县出品的古砚。
曾是宫廷之物,归于我家祖上,已传七八代之久。
抚之如柔肤,叩之似金声。
素享“孩儿面”之美誉。
苏东坡曾赞“孩儿面”——‘涩不留笔,滑不拒墨’。
可不是区区两万元就能买卖之物啊!
”
遂向其妻暗使眼色,其妻领悟,转身取一信相赠,言内有五千元,聊谢归还诚意……青年坚拒不受。
友人说:
“请稍候。
我为你写一条幅,可愿收下?
”
青年微笑,说这是很高兴收下的。
于是友人铺展纸幅,便用那“孩儿面”细细研墨。
研罢,悬笔在手,似一时不知该写什么,侧目求援视我……我沉吟有顷,想出四句话:
世人皆图币,君子古心来,孩儿面依旧,朴拙放异彩!
友人随声落笔,果然龙飞蛇舞,墨迹不凡!
我望着那青年,心中暗思——好一段古砚情!
好一块“孩儿面”!
好一位品性古朴未染的青年!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青年来京归还古砚,将古砚包裹得里三层外三层,藏布袋里,足见青年的小心谨慎和对古砚的无比珍视,因为他清楚这是一块非常值钱的古砚。
B.小说中“我”不仅是故事的讲述者,也是故事的参与者。
“我”在讲述故事的同时,又适时地对“青年”流露出钦佩之情。
C.汪铭老先生当年冒险从熊口下抱出孩子,固然见出它见识不凡,但也说明他大胆冒失,所以才有了后来伐树的危险,差点丧失了性命。
D.小说注重对人物的语言和心理描写,当听到父亲要将青年当成亲生儿子一样时,友人与妻对视,嗫嚅而言,害怕青年此来会成为自己的负担。
E.小说结尾友人展纸挥毫,题字相赠,不仅产生突转的戏剧性效果,余韵悠长,而且更好地突现出人情美,深化了作品的主题。
(2)小说以“孩儿面”为题,有哪些作用?
请简要分析。
(6分)
(3)小说在刻画林区青年这一形象时,主要突出了他的哪些性格特征?
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6分)
(4)小说主要写青年来京归还古砚,但几乎一半篇幅是在写青年讲述一段往事。
作者为什么这样处理?
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
(8分)
第II卷(表达题)
四、语言知识基础(20分)
1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由地痞流氓组成的强拆队曾横行无忌,无法无天,昨天终于被公安机关依法批捕,广大市民无不________________。
②《芈月传》中孙俪对不同阶段芈月内心世界的把握精准到位,表演举重若轻,观众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一向性格直率的冯“小刚炮”面对个别别有用心的记者故意挑事的提问再次_____________________,直接对该记者痛加斥责,揭露其唯恐天下不乱的恶毒用心。
A.拍案叫绝、拍手称快、拍案而起
B.拍案而起、拍案叫绝、拍手称快
C.拍手称快、拍案叫绝、拍案而起
D.拍手称快、拍案而起、拍案叫绝
1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如果污染排放企业采取使用低硫优质煤、提高污染治理设施运行效率、减轻生产负荷等措施,就能把二氧化硫、烟(粉)尘、氮氧化物排放浓度控制在现行排放标准限值的80%以下。
B.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仪式上,中国三军仪仗队阵容规模不仅创下历史之最,而且女兵军乐队也首次亮相。
C.发生在印度孟买的火车脱轨事故,是由于机车设备陈旧、人员超载、事故预警机制缺失等因素造成的,相信相关人员会受到应有的惩处。
D.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高校通过本科教学工程、科教结合协同育人行动计划、卓越人才培养计划等,正在努力回答“钱学森之问”的答案。
1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如何弥合社会信任链条,是摆在微博面前的现实问题。
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于是,在这个时期,社会化的手段就成为治理微博乱象的“次优选择”。
①从现实情况看,市场化的手段在重塑微博公信力上是不得力的
②人们寄希望于制度建设的得力
③可供选择的力量
无外乎三种——政府、市场和社会
④于是人们便将目光聚焦在政府和社会上,而政府理所当然成为了首选
⑤然而,制度建设始终跑不过互联网传播平台的飞速发展
⑥呼吁加强法制和信息认证机制建设,完善微博的管理办法
A.④②⑥①③⑤B.④②⑤⑥①③C.③①④②⑥⑤D.③①②④⑤⑥
1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5分)
民间剪纸来源于生活,剪纸的创作者把 ① 以剪纸这种特殊的艺术形式表现出来,是他们内心情感的一种表达,因此,这种艺术表达 ② ,而不是表现形似。
同时,受剪纸工艺的限制不宜采取完全写实的手法,只能采用突出表现对象轮廓特征的手法,运用变形、夸张,以突出表现对象的特征。
因此 ③ 成为剪纸中最常用的表达语言之一。
16.来到陌生的地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觉,不同的行为,请根据要求续写句子。
(6分)
要求:
①语意合理连贯,符合语境。
②运用与例句相同的修辞手法。
③句式相同,字数大致相等。
来到陌生的贾府,林黛玉像一只失群的孤雁,步步留心,时时在意,生怕被人耻笑;来到陌生的鲁镇,祥林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到陌生的海域,桑地亚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作文(60分)
1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个年轻人要去远方,途中,遇到一条恶狗挡道。
年轻人并不与它对峙,而是绕道而行。
一路人见了,对年轻人说,一条狗都让你怕了,又怎么去远方呢?
年轻人说,他不是怕狗,而是不想与狗纠缠。
路人说,在通往远方的途中,会遇到许许多多像“恶狗挡道”一样的障碍,你不去一一战胜它们,那怎能到达远方呢?
年轻人回答说,正因为通往远方的途中有许许多多障碍,所以才要有选择地去避开它,如果一遇障碍,就非要去扫平它,反而误了行程。
有时,避开障碍,绕道而行,不失为一条更有效的捷径。
路人摇摇头,笑了笑,转身而去。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期中考试语文试卷(高一)参考答案
1、B。
A项,张冠李戴,文中“《本草》‘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是为了证明“茶在我国出现很早”。
C项,“早在三皇五帝时期,中国的茶业已经在巴蜀地区兴起”这一说法与原文不符,原文是“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六朝以前的茶史资料表明,中国的茶业最初兴起于巴蜀。
茶的历史可推到三皇五帝。
”D项,“‘茶’这个字在汉代才出现”这一说法与原文不符,根据原文可知“‘茶’这个字在汉代就有了”。
2、D项,“正是因为普洱茶特殊的药理作用”这一说法不全面,属于以偏概全,根据原文可知原因还有“普洱茶的品质优良不仅表现它的香气、滋味等饮用价值上”。
3、D.A项,“起着精神和社会作用”这一说法与原文不符,原文是“茶已经脱离作为一般形态的饮食走入文化圈,起着一定的精神、社会作用”。
B项,“这导致了唐代茶文化的形成”这一说法有误,原文是“唐代茶文化的形成与禅教的兴起有关”,两者之间没有必然的因果联系,此处属于强加因果。
C项,根据原文“宋代茶业已有很大发展,推动了茶叶文化的发展,在文人中出现了专业品茶社团。
”可知,C项颠倒了因果关系。
4、A.注意结合文言文行文的习惯,如“默默者显”“谔谔者绌”句式一致,中间要断开;也可借助标志词,如“而”“此”常用于句首,其前要断开。
另外本句中还可根据一些名词,如“职”“乘舆”“言官”等即可作出判断。
5、D项对“谥号”的解说不当,正确的说法是:
谥号,为东亚(包括中国、朝鲜、越南、日本)古代君主、诸侯、大臣、后妃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去之后,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评定褒贬,而给予一个寓含善意评价、带有评判性质的称号。
帝王的谥号一般是由礼官议定经继位的帝王认可后予以宣布,臣下的谥号则由朝廷赐予。
“有功绩的平民”不会被授予谥号。
6、C项“王汝训准备将他们绳之以法;因操之过急……”错误,根据原文内容“应参持之急,檄乌程知县张应望按之”来看,“操之过急”的是彭应参。
7、第一句得分点:
“狼籍”、“发”、“荒徼”、句子大意;第二句得分点:
“亲”、“以”、“不之罪”(宾语前置)、句子大意。
(1)每次上疏一出,到处受贿。
部曹吴正志一揭发他的罪行,就被贬到荒远的地方。
(5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湖北省 黄石市 有色 一中 学学 年高 语文 学期 期中 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