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觉得我们的教学中有这样一种现象有学生在课堂上.docx
- 文档编号:28088097
- 上传时间:2023-07-08
- 格式:DOCX
- 页数:17
- 大小:31.74KB
越来越觉得我们的教学中有这样一种现象有学生在课堂上.docx
《越来越觉得我们的教学中有这样一种现象有学生在课堂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越来越觉得我们的教学中有这样一种现象有学生在课堂上.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越来越觉得我们的教学中有这样一种现象有学生在课堂上
越来越觉得我们的教学中有这样一种现象:
有学生在课堂上说的是一套,日常生活中做的是另一套;口头说的是一套,生活中信奉的是另一套。
这种现象可以反映出我们的学生存在着双重道德标准。
当然,在思想品德教学中也存在这种现象,讨论问题时,有些学生按照课本教学要求的道德标准发表见解,而不是根据自己信奉的道德标准发表见解,也就是课上没有说真心话。
教师如果听任这种现象发展,不仅不能了解学生的真实思想,而且更无法了解思品课教学的实际效果,使思想品德教育仅仅武装了学生的嘴巴,而不能完成塑造、改造学生世界观的任务。
长此以往,还会使学生形成表里不一、口是心非的恶劣品质。
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并在教育实践中研究解决。
一、分析学生在思品课上不说真话的原因
1.学生道德标准的确立与社会认同的矛盾
思想品德教育与智育、体育相比,有其特殊性。
智育、体育所传授的知识与一般社会认识是一致的,学校、家长、社会对学生的要求也是一致的,学生一般不会怀疑其正确性。
而思想品德教育就不同了,在阶级社会中,道德反映了社会存在的多样性和复杂性,道德也就存在着多重标准。
学生从社会生活中看到大量与课堂传授的道德认识不一致的现实,使他们的认识处于矛盾之中。
特别是处于改革开放的新时代,广播、电视的普及,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时期的小学生,像海绵一样吸收各种社会信息,各种不同的道德标准必然要影响学生,甚至使他们对课堂上所传授的道德认识产生怀疑和困惑。
再说智育和体育所传授的知识往往是由无知到有知,学生接受新知时心理障碍较少,而思想品行教育传授道德认识时,学生往往已有所知,如果所知的是错误的,接受新的正确的道德认识心理障碍就较大,心理认同就难。
如果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针对学生的错误认识加以剖析,学生就不能心悦诚服地接受教师所授的正确道德认识,就会形成双重道德标准,即一套是自己信奉的道德标准,一套是课堂教学中的标准答案。
那么,为什么学生在课堂上不能发表自己的真实看法呢?
主要的心理障碍是怕得不到老师和同学认同。
学生从学习实践中认识到,课堂教学中的标准答案,是书上写的,教师讲的,若不按此回答必然得不到认同,甚至要挨批评,关系到道德品质的评价。
如果说了真话,会给老师留下坏印象,被同学看不起,因此不敢暴露自己的真实思想。
2.学生道德认识水平的局限与社会实践多样性、复杂性的矛盾
学生的道德认识水平和其它认识水平一样有一个从个别到系统,从感性到理性,从片面到全面逐步发展的过程。
而社会道德现象却是综合的、复杂的、多样的。
学生用所学的道德认识很难去认识分析复杂的社会现象,弄不好就会得出错误结论,甚至怀疑所学道德认识的正确性。
例如有的学生把同学尊敬老师的行为看作是“拍马屁”,有的把帮助同学隐瞒错误看作是“友谊”,把向老师报告情况看成是“叛变”等等。
他们分析问题往往只看现象不看本质,只看行为不看动机,抓不住主流和本质。
如果在教育过程中不能让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真实想法,认真加以辨析,那么学生在课堂上也只能是顺着教学要求发表意见,以免受到批评、指责。
思想上的矛盾和疙瘩依然存在,也就不会有正确的道德认识去支配自己的行动。
二、思品课上怎样鼓励学生说真话
1.教师首先要讲真话
在小学生心目中,教师的形象是高大的。
这是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有利条件。
但学生又有独立性,会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耳朵听,用自己的脑子思考,有自己的独立见解。
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能面对实情,讲真话,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就能使学生心悦诚服;反之,学生只能跟着说假话。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
“教师必须对学生讲真话。
这是有效地教育青年的重要条件之一。
不允许把儿童、少年特别是青年放在一种‘思想无菌室’里进行教育,使他们闭眼不看周围生活中的缺点。
最好的教育就是用真实来教育。
学生对于教师的真话和假话是非常敏感的,所以必须使整个教育过程充满真实的气氛。
”
教师要做到讲真话,首先要教育自己,要“用信念来培养信念”。
教师对自己所讲授的道德认识坚定,才能不被复杂的社会现象所动摇,才有可能以理服人。
其次,教师在备课中,要敢于面对复杂的社会现象并加以认真分析。
只有这样,教师才可能在课堂教学中不躲躲闪闪,积极引导学生正确理解一些社会现象。
例如在上《腾飞吧,祖国》一课时,有的学生提出:
“社会主义制度既然那么好,为什么跟资本主义发达国家比,我们还这么穷?
”针对学生的困惑,我不回避我们国家经济上的落后和还比较贫穷的实际,查阅大量资料,在课堂上既进行纵向比较,又进行横向增长率的比较,让学生看到建国四十多年来我国年平均递增率远远高于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事实,并引导学生认识到,目前我国经济虽然发展较快,但国家还不够发达富裕,还要有一个艰苦奋斗的过程。
这样,学生对“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又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还不发达”,“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基本观点就能较好地接受,较全面地理解了。
2.发扬教学民主,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看法
学生对教师所授的道德认识有不同看法是客观存在的,也是正常的。
不让学生说出来,教育就缺乏针对性,难以收到实效,而且还会由于缺乏强烈的共鸣,难以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的矛盾斗争,以致让某些消极因素继续滋长,成为继续教育的障碍,也不可能培养学生识别和抵制错误认识的能力。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发扬民主,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看法,允许和教师辩论。
在讨论中,不扣帽子,不用讽刺、挖苦的语言,在民主平等的气氛中师生共同追求真理。
如在上《要诚实》一课时,学生发表了“做老实人吃亏”的观点,这一观点在学生中带有普遍性。
我不回避这一问题,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辨析。
让学生认识到,做老实人,有时表面吃亏,但实际得利,眼前吃亏,长远得利。
社会需要老实人,做合格公民应该做老实人。
让学生说真话,暴露自己的思想,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思想斗争,用正确的认识去澄清思想深处的错误认识,就能真正实现思想认识上的转化。
3.评价思想品德主要观其行
看学生思想品德学得怎么样,不仅要看他怎样说,更要看他的道德行为,使学生自觉用所学的道德认识指导自己的行动,并在实践中巩固提高。
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我不提过高的行为要求,也不要求学生作空洞的表态和保证。
我在上《做有益于人民的人》一课时,由于课文中典型人物形象高大,使学生产生高不可攀的想法。
有的认为那是将来长大以后的事,有的认为做轰轰烈烈大事的人才是有益于人民的人等。
针对这些认识,在教学中,我指出“做有益于人民的人”中的“做”,对我们小学生来讲是“学做”的意思。
接着,我又补充了一些典型事例,说明做平凡工作的人也是有益于人民的人,使学生认识到,小学生要做一名有益于人民的人,必须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课后,班上做好事的学生明显增多。
这样从实际出发提出道德行为要求,学生容易做到。
通过做,得到社会认可,强化了所学的道德认识,使学生做到了言行一致。
1、导行要与班队活动相结合。
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行为习惯的养成必须结合晨会、班级活动、少先队活动,把课内播种与课外培育相结合。
如教《敬老院的笑声》,组织学生到敬老院慰问老人,帮助老人打扫卫生,为老人表演文娱节目等,进一步培养学生尊敬老人、帮助老人的良好品德。
2、导行要与家庭教育相结合。
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一日之功,一事能成,除了在课内学习,校内训练,还必须与家庭教育相结合,进行有计划、系统地训练。
如《做父母的好帮手》一课,由于目前学生普遍存在的“小皇帝”、“小公主”的现状,家长中普遍存在只要孩子学习成绩好,家里什么事也不要做,使学生的自理能力、劳动能力普遍较差。
教这一课后,与家长联系,让家长明确培养孩子劳动习惯的重要性,让家长督促学生在家里帮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如洗衣、洗菜、做饭、整理房间等家务事,在劳动中强化课堂所学的知识、技能,培养良好的劳动习惯。
3、导行要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思品课的教学突出课堂明理,课外导行,让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从而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这也是导行取得实效的重要途径。
如教学《热爱家乡》后,安排了课外活动,组织学生参观家乡的工厂、街道、名胜古迹。
通过参观,使学生亲眼目睹家乡所发生的巨大变化,激起对家乡、对党、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激起为建设家乡,建设祖国而学习的积极性。
四、导行形式要多样化
1、明理导行
“晓之以理,导之以行”,充分明理是导行的坚实基础。
因此,教师要让学生充分明白道德知识,形成道德观念,明确行为方向,达到以理服人的效果,从而利于指导行为实践。
如教学《学好各门功课》,通过学习课文,学生明白苏步青爷爷之所以知识渊博,取得巨大的成就,是因为他小时候学习不偏科,能注意各门功课之间的联系,为以后进行数学研究打下了扎实的文化基础。
并且让学生反过来想一想,如果苏步青小时侯只钻研自己爱好的数学的话,他会有今天的成就吗?
为什么?
通过正反对比,学生切实认识到偏科的危害,体会到学好各门功课的重要性。
这样为学生的行为实践指明了方向,再结合课后练习具体导行,真正把指导行为实践落到实处。
2、规范导行
《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具体明确了学生日常行为的准则,它把思品各册教材的内容更具体地指导于实践,结合《规范》加以导行,是学生形成正确道德观念,促进学生良好道德行为养成的行之有效的办法。
如教《和好书交朋友》,结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第10条:
要看有益的图书、报刊、录像。
这就告诉学生,书籍有好坏之分,读了不健康的书,对人的危害是很大的。
教育学生要增强辨别能力,自觉抵制坏书。
以规范督促自己,养成读好书的行为习惯。
3、榜样导行
榜样分为两类:
一类是伟人和英雄人物。
学生对他们很爱戴、崇敬,觉得他们的行为很可信,很服人。
运用学生的这种心理,让他们学习雷锋、徐虎、李素丽等楷模的言行,起到方向性的指导作用。
另一类是身边的榜样。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父母=保姆、导师和同学的整个生活的榜样必须不断地放到儿童跟前。
”榜样为学生提供具体的学习对象。
尤其是身边的同龄人榜样具有较强的说服力和可信度。
如教《劳动光荣懒惰可耻》,导行时,我给学生几朵小红花,让他们把话奖给班级中的同学,并说说把红花奖给他的理由。
这样,让学生找出身边的榜样,大家心服口服,导行具体、真实、有效。
4、评价导行
运用评价进行导行,使学生意识到自己的行为的对错,提高对错误行为的辨别能力。
运用评价及时指导行为、校正行为,强化道德行为的形成。
同时,要运用肯定评价,使学生知道自己行为中的闪光点,化为自觉行动。
如教《学好个门功课》,让学生说说自己有没有偏科现象?
因偏科导致怎样的后果?
进行自我评价。
另外,让学生评价班级中各门功课学得好的同学,说说他们学得好的原因和学好各门功课的好处。
充分认识到偏科的危害,学好各门功课用处大,增强自觉学好各门功课的内驱力。
5、竞赛导行
在思品教学中引入竞争、激励机制,使思品教学活动化。
教学中以辩论会、擂台赛、评选劳动能手、故事大王、敬老标兵等活动,让学生在竞赛中内化导行。
如教学《爱护公共财物》,开展“争当爱护公物小卫士”的竞赛,学生之间比一比谁能自觉爱护公共财物。
通过这些活动,是学生更规范自己的行为。
6、表演导行
近年来,有识之士提出“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思品”、“思品教学体现活动化”……教学中,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通过扮演角色和观看表演,让学生“身临其境”,往往事半功倍。
如教《珍惜集体荣誉》,怎样做才是真正珍惜集体荣誉的行为?
让学生表演小品:
“大扫除后,值日老师检查卫生,四
(1)班的小明发现自己班的保洁区内有一张废纸,为了班级夺得‘卫生保洁’的循环红旗,他一脚把纸踢到隔壁四
(2)班的保洁区。
”让学生演了后评,评了在演,“小明重新捡起纸,并向值日老师认错,为班级夺得了真正的荣誉。
”这样在评、演中不断完善自己的言行,加上老师的点拨、激励,学生的道德认识不知不觉内化为学生的行动而外显出来。
7、情感导行
情感具有很强的感染性,是可以相互交流的。
在导行教学中,教师用充满感情的的言辞、神态、动作、表情及教学方法,去点燃学生的感情之火。
如教《同情和帮助残疾人》,让学生设身处地地为残疾人想想,他们在生活、工作中有哪些困难?
他们内心会怎样?
学生体会到残疾人的痛苦,同情、帮助的想法油然而生。
教师又声情并茂地讲述全社会也关心残疾人,政府制定了《残疾人利益保障法》,谱写了一曲《爱的奉献》。
接着,大家齐唱《爱的奉献》,在激越的歌声中,情感得到了升华,行为得到了指导,真正起到育人育己的作用。
8、练习导行
通过一些带有实际意义练习强化学生的道德认识,让学生更深层次的接受道德知识,进一步指导行为实践。
五、导行内容要生活化
以往思品课教学是课堂教学与生活脱离,然而,学生是生活中的人,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必然耳濡目染了一些社会现象。
思品课堂教学一味主张“正确答案”,使他们对复杂的社会生活和价值观念感到无法适从。
因而,在导行教学中尤其不要回避现实生活中学生遇到的种种矛盾,让导行内容接近实际,贴近生活,所谓“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陶行知),培养出适应21世纪的合格人才。
低年级思品课“言行”养成教育的几点体会
城厢镇南郊小学李智英
思想品德课是向学生比较系统地进行共产主义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课程,根据思想品德课课程标准对低年级学生的最基本要求和儿童的年龄特点,养成教育应该是低年级思品课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
因此,在低年级思品课教学中,最重要的是抓好学生“言行”的养成教育,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下面我就低年级思品课教学中如何进行“言行”养成教育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在课文中学习言行
低年级儿童由于年龄小,因此思想单纯,知识贫乏,可塑性很强。
他们对道德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处在直观、具体的水平上;他们的道德情感具有较强的直觉性,是与具体的道德形象相联的;他们的道德行为多半是在教师的要求或效仿教师的情况下实现的。
低年级课文正是注意了这些特征,以图为主,图文并茂,深入浅出地寓“言行”的养成教育于生动活泼的具体形象中。
但低年级儿童识字少,阅读能力低,教学中,教者更应该充分运用直观形象的教材,灵活的教法,诱发情感,帮助学生看懂图意,理解课文,认认真真地学习文中规范的“言行”。
低年级的思品教材针对儿童的年龄特征,每篇课文都安排了许多幅插图。
这些生动有趣的卡通形象,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用活插图,让学生去模仿,学习图中人物的言行,是强化养成教育的有效方法。
如教第三册《尊敬长辈》时,要求学生仔细看图,说说小华早晨起床后对长辈是怎样说的?
吃水果、看电视时对爸爸、奶奶是怎样说的,怎样做的?
教育学生学习小华尊敬长辈的“言行”。
又如教《课间活动守秩序》一课,这一课的插图是由小朋友玩滑梯、跳长绳、玩老鹰捉小鸡、拍皮球四幅小图构成的一幅双页满图。
为了充分发挥这幅图对学生课间活动时“言、行”的指导作用,教学时,可采用贴图的方法,先贴出底图,上面有校门、操场、大树、滑梯,然后依次贴出小朋友玩滑梯、跳长绳、玩老鹰捉小鸡和拍皮球四幅图,逐一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观察和理解图意。
这样做,学生的认识就在具体形象之中得到了提高,懂得了其中的道理。
课后,学生在玩跳绳、扔沙包、拍皮球、老鹰抓小鸡等游戏时,都能有良好的“言行”,做到守秩序、守规则,心中想着别人。
低年级思品课课文一般来说都很短,甚至只有一两句话,怎么办?
我的体会是:
将课文的重要环节编成朗朗上口的儿歌,指导朗读记忆。
还可采用讨论、提问、讲故事、放录音、演幻灯等形式,使道理通过生动的形象,进入学生的脑海。
比如上《爱护课桌椅》一课,老师先让学生边听童话小故事《桌椅的悄悄话》,边看插图。
学生听到桌椅真挚的语言,看到色彩艳丽的画面,再在老师的指导下反复读课文:
“课桌椅,天天伴我来学习。
不弄脏,不损坏,我们爱护课桌椅”。
这样学生较深刻地知道了课桌椅是公共财物,是陪伴学习的好伙伴,要爱护课桌椅。
学生课上懂得了道理,课后就能做到不在桌面上乱写乱画乱刻,坐在椅子上,不摇晃。
又如教《学会礼貌用语》,师生同唱《礼貌歌》揭题,出示幻灯学儿歌,重点指导学习礼貌用语:
“你好!
再见!
”并组织学生课堂表演加以练习。
二、在情境中训练言行
道德情感是人们对事情爱憎的好恶态度,是伴随道德认识产生和发展的一种内心体验,它对道德行为起着巨大的调节和推动作用。
情感因素的作用离不开特定的环境。
因此,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创设情境,既可以激发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巨大共鸣,又能结合所学“言行”,进行养成性的模仿练习。
运用语言,导入情境
思想品德课教材一般都是通过一个个生动具体的事例来体现一定的道德要求,并通过道德认识来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
教师为达到这一目的,必须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来对这些事例进行描绘、渲染,使其富有情趣,用以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达到以情激情,以情动人的教育效果。
如讲故事、朗诵诗歌、引用格言等。
教师为此必须钻研教材、熟记教材内容,充分发挥教材的作用,变书面语言为口头语言,再加上自己的动作和表情,使语言形象生动,使学生深入理解故事的含义,形成正确的道德认识。
运用插图巧设情境
小学生喜欢模仿,善于模仿。
因此在教学中,仿照课文插图训练学生的言行,效果是明显的。
如教《对人热情有礼貌》一课练习,我让学生轮流上台照图练习,向别人借东西应该怎样说,怎样做?
碰掉了别人的东西应该怎么办?
踢球把人家撞倒了怎么办?
别人道歉怎么办?
这样,静止的画面活动起来,变成了一个个小节目。
这样做,学生看得见,听得见,学得来,对养成良好的言行具有强化作用。
运用电教创设情境
运用电教手段,可发挥其声像之长,,尽量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道德情景,使他们在生动形象的教学氛围中受到感染和熏陶,再现学生生活中的某些意境,从而训练自己的言行举止。
如教第一册《我们爱国旗》一课时,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国旗以后,播放一段全校师生在操场上隆重举行升旗仪式的录像,要求学生重点观察老师、同学们的一举一动。
然后再放一次录像,要求全班学生一起参加升国旗。
此时此刻,学生都能像录像中的老师、大哥哥、大姐姐那样,立正站好,向国旗行注目礼或队礼,还有的学生嘴里自豪地唱起了国歌,爱国主义的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
运用表演进入情境
学生道德情感的建立,往往与年龄的差异,理解能力的强弱有关,这就使学生道德认识形成具有一定的难度。
要突破这一难关,可以采取让学生表演,通过做一做、想一想,慢慢体会,从中悟出道理,加深学生的道德认识。
让学生当堂表演,不仅仅是为了使课堂气氛活跃,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提高他们的道德认识,让所学“言行”在操作表演中得到练习。
如上《不打扰别人》,在教学第一幅图时,我让学生先闭上眼睛,随着我的描述,想象来到大家都熟悉的居民小区,人们都在睡午觉。
这时两个学生扮图中的学生,突然喊叫起来,由于不知内情,全班学生为之一惊,随之有学生举手抗议:
“老师,他们这样做太不像话了,吵得居民们睡不好午觉”。
那么应该怎样做呢?
在学生有感而发以后,我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分角色练习“爸爸在收看新闻联播节目时……”、“当我走进老师办公室时……”同学们都能做到低声说话,轻轻走路:
静悄悄,不打扰。
三、在实践中规范言行
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明理是基础,导行是关键。
因此,教师在帮助学生明确道德要求,提高道德认识,增强道德信念的过程中,必须指导他们的道德行为,使学生明确具体的行为要求,在现实生活中,知道怎样按道德规范去行动,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从而能较好地达到知和行的统一。
结合课堂教学,教者应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课外实践活动,从而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规范自己的言行,巩固教学效果,以便逐步养成习惯。
1.与学校、班级教育的中心工作相联系,引导实践,规范言行。
如教《尊敬老师》,结合教师节举行《教师,您好》主题班会,号召学生向教师献爱心。
又如教了《遵守课堂纪律》、《上课专心听讲》、《积极发言》、《认真做好作业》等课文后,要求学生严格执行学校规定的学生上课学习行为规范,做到“三个到”:
手到、眼到、心到,以及“三个一”,即看书写字时手指离笔尖一寸,胸口离课桌一拳,眼睛离书本一尺。
2.与家庭教育相联系,引导实践,规范言行。
如教学《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一课后,向学生提出几条具体的生活自理的基本要求:
如自己穿衣、洗脸、洗脚,自己系鞋带,自己洗手帕、洗袜子,自己铺床、叠被子等等。
定期在班上进行洗手帕、系鞋带、叠衣服比赛,评比劳动小能手,努力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
3.与社会活动相联系,引导实践,规范言行。
如市政府号召全市人民行动起来,为灾区人民献爱心。
教者可在认真教学《心中有他人》一课后,动员学生节省零花钱,为灾区小朋友献上一本书、一支笔、一个书包……,开展手拉手、心连心活动。
总之,在低年级思想品德教学中,“言行”养成教育,始终是关键。
通过“言行”养成教育使学生对道德认识加深理解,以此培养他们的道德规范;从而使道德认识和情感得到巩固和发展,使道德认识不断内化成道德行为,再由道德行为的实践,养成道德习惯。
品德教育更需要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
怎样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受到的教育深刻?
我认为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是提高教育效果的有力措施。
四年级思想品德教材《共同进步》一课,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新学期开始排座位,班主任安排我和“调皮大王”高峰一桌,我很不乐意。
后来通过几件小事,我发现高峰虽然组织纪律较差,但他乐于助人,热爱劳动。
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取长补短,互相帮助,彼此取得了很大进步。
学期结束,我们俩都被评为三好学生。
就本课内教学内容,学生从道理上容易接受。
但真正在行动上做到是很不容易的。
学习这课时,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我采用了下面的形式对学生教育。
(一)适时引导
新学期刚开学,班里进行座位调换,总是用一部分学生不愿跟后进生同桌,问其原因,他们说希望和学习好的同桌。
这样能得到别人的帮助。
对此我结合本课所学内容进行引导,说明帮助应该是相互的。
学习好的能帮助学习差的,难道学习差的就没有可学之处吗?
这时同学们议论纷纷各人在心里都在考虑这个问题。
我看准时机,组织下面的活动。
(二)夸赞同桌
这项活动的要求是,在较短时间里,看谁为同桌找到的优点多,同学在短短几分钟内找出了许多优点,个个都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
一位后进生激动的说:
同学们给我找出了不少优点,过去我的家长说,带上放大镜也找不出我身上有什么优点,今后我要努力学习,做出个好样子,为班级添光彩。
打这以后,这位同学像变了个人似的,积极参加各项活动,上课专心听讲,学习成绩不断提高。
有位同学在日记里写道:
我在学习上拔不了尖,但我有信心在遵守纪律方面做出榜样。
通过这一活动,增进了同学们的相互了解和信任,增强了信心,更有利于今后的学习和成长,教育效果颇佳。
(三)回顾交流
引导学生回顾得到别人帮助的事情,交流被帮助后的感受,形成良好的班级氛围。
有位女同学在回顾一次不慎掉入便池得到一位大姐姐热心帮助的情境时,充满了感激之情。
她说:
“我永远不会忘记那位大姐姐,是她教会了我怎样去关心爱护小同学。
”这时有许多同学谈了得到别人帮助的事情,都表示今后要努力帮助他人。
至此,我抓住时机启发教育:
“受人一餐,终生难忘”,得到别人帮助是幸福的,帮助他人是一种快乐,我们生活在一个班集体中,只有互相帮助,才能共同进步。
可以想见,对于前面提到的调位的问题,就不难解决了。
实践证明,采用丰富多彩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思品教学-呼唤对生活的回归
反观时下的思品教学,脱离了儿童的现实生活世界,局限于书本的世界,回避了纷杂的现实生活,人为地造成了“纯而又纯”的教育。
儿童所经历的书本世界无法与周遭的生活世界自然地沟通起来,思品教学无法真正触及儿童的真实内心,未能真正从儿童的心灵深处产生触动和影响。
而真正有效的教学,必须能触及儿童的内心世界,从而影响他们的心灵。
所以,思品教学必须回归儿童的世界,回归生活的世界,回归现实的世界。
一、从生活中发现。
学生的世界是精彩的,也是纯真的。
然而,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往往会发现一些和课堂里、和书本上、和教师所讲的相矛盾的现象、事件,产生许多困惑。
如果我们的教学不能解决儿童每天遇到的生活问题、情感问题,就失去了教育的真正价值。
在认识这些生活问题的过程中,教学应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生活态度等,便是自然的,而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越来越 觉得 我们 教学 这样 一种 现象 学生 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