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形象题配套检测.docx
- 文档编号:28082825
- 上传时间:2023-07-08
- 格式:DOCX
- 页数:12
- 大小:23.22KB
古代诗歌形象题配套检测.docx
《古代诗歌形象题配套检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诗歌形象题配套检测.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古代诗歌形象题配套检测
“古代诗歌形象题”配套检测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
(2)题。
(9分)
天山雪歌送萧治归京
岑 参
天山雪云常不开,千峰万岭雪崔嵬。
北风夜卷赤亭口,一夜天山雪更厚。
能兼汉月照银山,复逐胡风过铁关。
交河城边鸟飞绝,轮台路上马蹄滑。
晻霭寒氛万里凝,阑干阴崖千丈冰。
将军狐裘卧不暖,都护宝刀冻欲断。
正是天山雪下时,送君走马归京师。
雪中何以赠君别,惟有青青松树枝。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诗中说“雪崔嵬”,而不说山崔嵬,形象地表现出天山雪景的壮阔,耸立云霄,连绵宽广。
B.三、四两句写天山雪的动态威势,北风入雪,造成天山雪景风雪交加的气势,气氛更强烈。
C.五、六两句写天山雪光华亮如明月,一个“逐”字不但写出雪的光华照人,更兼呼呼有声。
D.“都护宝刀冻欲断”写都护的佩刀被冻得几乎要折断,用夸张的手法叙写天山雪的奇寒。
解析:
选C C项,“一个‘逐’字不但写出雪的光华照人”错,“复逐胡风过铁关”指雪花追着北风飞过铁关。
所以“逐”字不能写出雪的光华照人。
★
(2)这首诗结尾的“松树枝”对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作用?
(6分)
答:
解析:
“雪中何以赠君别,惟有青青松树枝”意思是:
冰雪之中怎将心意表示,只有赠您青青松柏树枝!
首先,是在离别时赠与朋友“松树枝”,可从表达诗人对友情的珍惜,传递对好友离别的依依难舍之情角度分析。
其次从“松树枝”的生长环境角度分析,在冰天雪地之中唯有“松树枝”傲然挺立,表现了青松傲雪的坚毅品格,由此也是激励友人要有青松不畏严寒、不怕风雪的精神。
最后从戍边将士角度分析,为了国家和百姓的安宁,戍边将士离开温暖的家,来到冰天雪地之中,时而坚守阵地,时而驰骋疆场,其凛凛英姿恰似傲雪迎风的碧绿松枝。
借“松树枝”表达对保国安民的戍边将士的赞颂。
参考答案:
①借“松树枝”表达诗人对友情的珍惜。
冰天雪地,边塞奇寒,作者无以为赠,只好以“松树枝”传递对好友离别的依依难舍之情。
②借“松树枝”表达诗人对友人的激励。
借青松傲雪的坚毅品格,激励友人要有青松不畏严寒、不怕风雪的精神。
同时也是对自己的勉励。
③借“松树枝”表达对保国安民的戍边将士的赞颂。
为了国家和百姓的安宁,戍边将士远离故土,时而坚守阵地,时而驰骋疆场,其凛凛英姿恰似傲雪迎风的碧绿松枝。
[白话诗歌]
天山上的云雪终年不开,巍巍千山万岭白雪皑皑。
夜来北风卷过赤亭路口,天山一夜之间大雪更厚。
雪光和着月光照映银山,雪花追着北风飞过铁关。
交河城边飞鸟早已断绝,轮台路上战马难以走过。
寒云昏暗凝结万里天空,山崖陡峭悬挂千丈坚冰。
将军皮袍久卧不觉温暖,都护宝刀冻得像要折断。
天山正是大雪纷飞之时,送别为友走马归还京师。
冰雪之中怎将心意表示,只有赠您青青松柏树枝!
2.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
(1)~
(2)题。
(9分)
竹 石
郑 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官舍竹
王禹偁
谁种萧萧数百竿?
伴吟偏称作闲官。
不随夭艳①争春色,独守孤贞待岁寒。
声拂琴床生雅趣,影侵棋局助清欢。
明年纵便量移②去,犹得今冬雪里看!
[注] ①夭艳:
艳丽,此处指艳丽的桃李。
②量移:
唐宋时期公文用语,指官员被贬谪远方后,遇恩赦迁距京城较近的地区。
这里是反语,意思是被贬到远处。
(1)下列对王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首联以风吹竹叶萧萧之声和竹的位置起,紧承标题,并写出作者的闲逸情致。
B.颔联由实转虚,展开联想,并运用拟人、对比的手法写出官舍之中竹子的品格。
C.颈联把竹与人的生活联系起来,表现出物我同趣的画面,和谐一致,无限清欢。
D.尾联设想今后即使仕途坎坷,但今冬犹能在雪里看竹,可堪慰藉。
解析:
选A A项,“闲情逸致”有误,“萧萧”和“闲官”两词表现的是清冷的郡斋,难挨的时光,迁客的意绪。
★
(2)这两首诗在手法上是相同的,而“竹”的形象及其寓意又有不同之处。
请对这“异”与“同”进行简要分析。
(6分)
答:
参考答案:
同:
两首诗都使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
异:
①郑诗生动地描述了竹子生在恶劣环境下,长在危难中,而又自由自在、坚定乐观的性格。
表达了诗人刚正不阿、正直不屈、铁骨铮铮的骨气。
②王诗写出了竹子潇洒、清荫、耐寒的特点,表现了诗人清高不俗、贞洁不渝的品格。
也表露诗人的牢骚不平和自我宽解之情。
[白话诗歌]
《竹石》
紧紧咬定青山不放松,原本深深扎根石缝中。
千磨万击身骨仍坚劲,任凭你刮东西南北风。
《官舍竹》
那是谁种下了萧萧修篁一片?
陪伴我清闲地读书吟诗作官。
春天里你不随百花争芳斗艳,孤独地守贞操迎接腊尾岁寒。
声悠悠平添我琴弦上的雅韵,影森森铺出我棋局中的清欢。
到明年即使被贬到更远地方,我还能在今冬看你雪中傲寒。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
(2)题。
(9分)
巨鱼纵大壑①
钱 起
巨鱼纵大壑,遂性似乘时。
奋跃风生鬣,腾凌浪鼓鳍。
龙摅②回地轴,鲲化想天池。
方快吞舟意,尤殊在藻嬉。
倾危嗟幕燕③,隐晦诮泥龟④。
喻士逢明主,才猷得所施。
[注] ①本诗是钱起为应试而作。
②龙摅:
指龙飞腾上天。
③幕燕:
筑巢在帷幕上的燕子,比喻处境极不安全。
④泥龟:
出自《庄子》,“吾将曳尾于涂中”。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巨鱼遨游于大壑与天空,其势如同飞腾的龙,又像庄子《逍遥游》中的鲲鹏。
B.巨鱼不被理解,暂且偷安的燕子嗟叹它的危险,曳尾泥涂的龟讥讽它的不遇。
C.诗歌极尽想象夸张之能事以营造宏大雄浑的意境,表现出刚健豪迈的诗风。
D.最后两句点明巨鱼腾跃蕴含的意义,“逢明主”与前面的“乘时”遥相呼应。
解析:
选B B项,“暂且偷安的燕子嗟叹它的危险,曳尾泥涂的龟讥讽它的不遇”错误,诗句“倾危嗟幕燕,隐晦诮泥龟”的意思是在乱世中,巨鱼嗟叹幕燕的苟且偷安;于不遇时,巨鱼讥讽泥龟的消极归隐。
★
(2)全诗描绘了巨鱼怎样的形象?
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6分)
答:
解析:
全诗描绘了一个能力超群、志向远大的巨鱼形象,作者借对巨鱼形象的描写,表现了自己雄才大略、抱负不凡的自信,反映了自己对得遇明主,从而施展抱负的渴望心理。
参考答案:
(1)大展雄风,志向远大,特立独行。
(2)渴望知遇于明主,施展才华谋略的渴望。
[白话诗歌]
大鱼跳进大海去,秉乘时节率性而出纵游大海。
它鼓动着鳞鳍,奋力地在海中翻腾,掀起阵阵风浪。
它扶摇而上,像龙那样舒展遒劲,似乎地轴也为之转动;它变化为鲲,向往着遥远的南方大海。
它畅快于掀起倾舟巨浪,完全不满足于在水藻之中嬉戏。
它感叹眼界狭小的燕子,筑巢于帷幕而不知倾覆之险;又讥笑没有大志的乌龟,只知在泥中隐藏行迹。
欣逢明主盛世,自己才能如大鱼般施展才华。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
(2)题。
(9分)
与毛令方尉游西菩寺二首①(其一)
苏 轼
推挤不去已三年,鱼鸟依然笑我顽。
人未放归江北路,天教看尽浙西山。
尚书②清节衣冠后,处士③风流水石间。
一笑相逢那易得,数诗狂语不须删。
[注] ①诗人因写诗嘲讽新法,被贬为杭州通判。
这首诗写于诗人任杭州通判期间。
毛令,指县令毛国华。
方尉,指县尉方武。
②尚书:
三国时期魏国尚书仆射毛玠。
毛国华是毛玠的后人。
③处士:
唐代隐士、诗人方干。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诗歌第二句运用拟人手法,写鱼鸟嘲笑诗人,其实这一句是诗人的自嘲之语。
B.诗人遭贬却说老天有意让他把浙西的山水游遍,语虽达观,却难掩愤懑之情。
C.颈联借写节操高尚的毛玠和隐居不仕的方干,委婉地赞颂毛国华和方武二人。
D.这首诗前两联侧重于写景,后两联侧重于叙事、抒情,层次清晰,意蕴丰富。
解析:
选D D项,“前两联侧重于写景”错误,前两联“推挤不去已三年”“人未放归江北路”也侧重于叙事。
★
(2)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突出了诗人怎样的性格?
请简要分析。
(6分)
答:
解析:
这首诗写于诗人被贬为杭州通判期间,诗的前四句以故作放旷的语调,抒写去国离乡被迫外任的政治失意之慨,同时显示自己不改素志,关切国计民生,不忘讥刺时弊的“顽固”精神。
后四句以古人高节赞誉毛、方两位同游者,并写出自己与他们邂逅结伴同游的难得和因此信笔赋诗的豪兴。
尾联“一笑相逢那易得,数诗狂语不须删”意思是,和他们相逢欢笑是这样难得,趁兴写出狂放诗篇不必把字句细究。
“一笑相逢那易得”抒写同游时的欢乐,“数诗狂语不须删”写随性赋诗的心情,突出了他率真、狂放的性格。
参考答案:
(1)尾联写诗人感慨和毛国华、方武同游十分难得,并写出多首狂放的诗篇,认为不必修改字句。
表达了他与毛国华、方武同游时愉悦的心情。
(2)诗人虽遭贬谪,被排挤,但他能抛却烦忧,与志同道合者开心游玩,并写作狂放诗篇,尾联突出了他旷达、豪爽的性格。
[白话诗歌]
推不去挤不走在这里已经三年,鱼鸟都嘲笑我愚顽过头。
没有放回江北的都城,老天有意让我把浙西的山水遍游。
毛先生品节清正,是魏代著名尚书毛玠之后。
方先生宛如唐朝高人方干,徜徉在水石间多么闲雅风流。
和他们相逢欢笑是这样难得,趁兴写出狂放诗篇不必把字句细究。
5.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
(2)题。
(9分)
孤 桐①
王安石
天质自森森,孤高几百寻。
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虚心。
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
明时②思解愠,愿斫五弦琴③。
[注] ①此诗写于王安石锐意改革、推行新法之际。
②明时:
政治清明的时代。
③五弦琴:
桐木是造琴的上好材料。
据《孔子家语》记载:
帝舜曾一面弹着五弦琴,一面唱“南风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此诗没有运用律诗起承转合的一般结构,但意脉清晰,结构简单明了。
B.诗歌取象“孤桐”,运用描写和抒情相结合的表达方式来表情达意。
C.整首诗主要运用托物言志、夸张和用典的表现手法来表现孤桐的气质和品格。
D.诗的前三联从外在和内在两个方面描写了孤桐的特征,寄寓了诗人丰厚的情感。
解析:
选C C项,“整首诗主要运用托物言志、夸张和用典的表现手法来表现孤桐的气质和品格”说法错误,没有夸张。
★
(2)诗人借“孤桐”的形象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6分)
答:
解析:
诗前六句表现孤桐的特点:
深深扎根于大地,天生枝叶繁茂,虽孤独却树干笔直高耸入云;岁月越久,树越壮实;烈日越骄,叶越浓密。
然后联系诗人的经历和遭遇,分析诗人的人生追求:
为人要像梧桐,正直虚心,努力向上;脚踏实地,坚定信念;万难不屈;“明时思解愠,愿斫五弦琴”,通过用典,表达自己要像舜一样解万民之愁苦,愿为解除老百姓的疾苦而献身。
参考答案:
①诗人借孤桐枝繁叶茂、干直入云、凌霄不屈、扎根深入的特点表达正直向上、坚强不屈、虚心、愈老弥坚的人生态度。
②尾联借五弦琴的典故表达诗人关心百姓疾苦,甘愿为解决百姓疾苦而献身的思想感情。
[白话诗歌]
梧桐树天生就能长得茂盛繁密,岿然屹立,拔地高达几百寻。
接近了云霄,也不屈服,这是由于深深扎根大地的缘故。
年岁越老根越壮实,阳光越强,枝叶越显得茂盛葱郁。
清明盛世,也想着解决民间疾苦,像帝舜抚琴唱的那样,愿被砍伐制作成五弦琴。
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
(2)题。
(9分)
题章正字①道正新居
朱庆馀
独在御楼南畔住,生涯还似旧时贫。
全无竹可侵行径,一半花犹属别人。
吟处不妨嫌鼓闹,眼前唯称与僧邻。
近来渐觉青莎巷②,车马过从已有尘。
[注] ①正字:
古代官职名。
②青莎巷:
唐代杭州城内的地名。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御楼南畔”交代了章道正新居的位置,“独”“贫”二字点明了主人的生活状况。
B.颔联写新居行径无竹、花半属他人,渲染了“贫”,也暗示新居有一丝清雅之气。
C.颈联写新居的周边环境,因与僧为邻,受寺院钟鼓的吵闹,故生出“嫌”的态度。
D.末句化用陶渊明“而无车马喧”“户庭无尘杂”等诗句,反衬新居特点,含蓄蕴藉。
解析:
选C C项,“因与僧为邻,受寺院钟鼓的吵闹”分析错误,吵闹来自御楼,与僧为邻恰显宁静。
故选C。
★
(2)新居主人章道正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6分)
答:
解析:
本题可从以下几个角度分析新居主人章道正的形象:
“生涯还似旧时贫”可见安贫乐道;居处有花、“吟处”“与僧邻”看出志趣高雅;居处无车马、无尘杂看出其内心宁静。
可见新居主人是一个安贫乐道、志趣高雅、宁静自适之士。
参考答案:
安贫乐道、志趣高雅、宁静自适之士。
①“生涯还似旧时贫”可见安贫乐道;②居处有花、“吟处”“与僧邻”看出志趣高雅;③居处无车马、无尘杂看出其内心宁静。
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
(2)题。
(9分)
关山月①
李 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②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注] ①关山月:
乐府《横吹曲》调名。
《乐府古题要解》:
“‘关山月’,伤离别也。
”②白登:
山名,在今山西大同市西,匈奴曾围困刘邦于此。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言戍边将士身处边疆,月光下伫立遥望故园时,只觉长风浩荡,似掠过几万里中原国土,横度玉门关而来。
B.“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两句诗,化用白登山的典故,歌颂了戍边将士为击破胡虏,甘愿远离故土,为朝廷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C.古诗词写离人思妇之情,总脱不了愁苦纤弱的笔调,境界往往局限于眼前的风花雪月,而李白却不落窠臼,境界雄浑,读后令人眼前一亮。
D.诗歌最后四句,用“戍客”与“思归”对举,“望边色”与“当此夜”相应,在广阔的背景下,揭示了战争中人的命运及其为民族冲突付出的代价。
解析:
选B B项,“歌颂了……为朝廷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错,曲解诗意。
★
(2)本诗由三幅图画组成,分别是哪三幅图画?
有何作用?
(6分)
答:
参考答案:
①第一幅图画是由诗歌开头四句描绘的,以“明月”“天山”“长风”“玉门关”为特征的万里边塞图。
作用:
用雄浑的景象烘托了深沉的思乡之情。
②第二幅图画是由中间四句描绘的,以“汉下”“胡窥”“征战”等为特征的边塞征战图。
作用:
在结构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描写的对象由边塞过渡到战争,由战争过渡到征战者。
③第三幅图是由后四句诗描绘的,是以“戍客”“苦颜”“高楼”“叹息”为特征的戍客思亲图。
作用:
点出戍卒与思妇两地相思的痛苦,体现诗歌深远的意境。
[白话诗歌]
一轮明月从祁连山升起,穿行在苍茫云海之间。
浩荡的长风吹越几万里,吹过将士驻守的玉门关。
当年汉兵直指白登山道,吐蕃觊觎青海大片河山。
这里就是历代征战之地,出征将士很少能够生还。
戍守兵士远望边城景象,思归家乡不禁满面愁容。
此时将士的妻子在高楼,哀叹何时能见远方亲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古代 诗歌 形象 配套 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