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谢中书书》部编版八年级文言文实战训练.docx
- 文档编号:28080144
- 上传时间:2023-07-08
- 格式:DOCX
- 页数:16
- 大小:26.79KB
《答谢中书书》部编版八年级文言文实战训练.docx
《《答谢中书书》部编版八年级文言文实战训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答谢中书书》部编版八年级文言文实战训练.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答谢中书书》部编版八年级文言文实战训练
《答谢中书书》历年中考阅读真题及答案解析
一、(2019年广西玉林市中考题)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三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峰,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润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略无阙处 略无:
一点都没有
B.属引凄异 属引:
连续不断
C.五色交辉 五色:
指青、黄、白等多种颜色
D.自康乐以来 康乐:
指南朝年号
(2)对下列文言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如果不是在正午或半夜,是不能见到太阳或月亮的。
B.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即使是乘着快马,驾着风,也没有这么快。
C.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树木和竹子,一年四季都保持青翠的颜色。
D.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不再有其他地方能比这里的景色更奇异的了。
(3)下列对两篇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两文语言凝练生动,音韵和谐。
【甲】文错落有致,读起来朗朗上口:
【乙】文散文的流畅之美和骈文的整饬之美结合完美。
B.【甲】文以总分思路构文,先后给人以山壮、水急、趣多、凄清的美感:
【乙】文以总分总思路构文,使读者对山川景物产生完整的印象,突出山川景色的秀美。
C.两文都是写景散文,都做到了情景交融,都直接抒发了对祖国奇山异水美景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D.两文作者寄情山水,崇尚自然。
山水各异,其美略同,古来共谈,关注和热爱美好山河的情怀千古传流。
二、(2019年海南省中考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按要求答题。
(l2分)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选自《答(与)谢中书书》
(乙)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节选自《小石潭记》
8.下列加线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晓雾将歇(hé) B.沉鳞竞跃(yào) C.参差披拂(cī) D.佁然不动(tái)
9.解释下列加线的词语。
(4分)
⑴五色交辉( ) ⑵四时俱备( ) ⑶青树翠蔓( ) ⑷俶尔远逝( )
10.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⑴实是欲界之仙都。
⑵潭中鱼可百许头。
11.甲乙两文都描写了水,请说说作者笔下的水有何共同特点。
(2分)
三、(2019年湖南省株洲市中考题)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歌。
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来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
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艾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轼《记承天寺夜游》
16.对下面句子中加线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组是(3分)( )
A.①古来共谈 共:
共同 ②高峰入云 入:
耸入
B.①五色交辉 交:
交相 ②四时俱备 俱:
都
C.①猿鸟乱鸣 乱:
纷乱 ②沉鳞竞跃 竞:
争相,争着
D.①盖竹柏影也 盖:
只是 ②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但:
大概
1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3分)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18.“自康乐(谢灵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这句话有什么言外之意?
(3分)
四、(2019年山东省德州市中考题)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10.解下面加线的词。
(2分)
(1)四时供备()
(2)沉鳞竞跃()
11.本文是一篇美文,请从不同角度简要赏析。
(3分)
五、(2019年北京中考模拟)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甲】
答谢中书书
南北朝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
三峡
北魏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
1.下列选项中每组划线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自非亭午夜分/自康乐以来/自三峡七百里中
B.素湍绿潭/调素琴/吴广素爱人
C.属引凄异/神情与苏黄不属/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D.虽乘奔御风/小大之狱,虽不能察/虽欲言无可进者
2.对文中三处画线语句的翻译及理解,错误的一项是(_____)
(甲)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翻译:
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长存。
理解:
一年四季这里都绚丽多彩生机勃勃。
(乙)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翻译: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理解:
这句话既传达了作者惋惜于世人对秀美山水的无动于衷,又隐含了自己愉情山水、归隐山泉的志趣。
(丙)故渔者歌曰: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
翻译:
所以三峡中渔民的歌谣唱道: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
理解:
引用渔人的歌谣想表达作者对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3.这两篇文章都是写景的佳作。
它们不约而同地采取了动静结合、俯视仰视结合的写景方法。
请你选择一种方法,结合两则材料进行赏析。
六、(2019年广西中考模拟题)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醉翁亭记
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玡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
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
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
庐陵欧阳修也。
(乙)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鱗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射者中,弈者胜射:
这里指投壶,古人宴饮时的一种游戏
B.颓然乎其间者颓然:
原意是精神不振的样子,这里形容醉态
C.晓雾将歇歇:
消散
D.五色交辉辉:
光彩
8.对下列文言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花儿开放而散发出微弱的香气,美丽的树木枝繁叶茂而形成浓密的绿荫。
B.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山上的野味,胡乱地摆放在前面,原来是太守在宴请百姓。
C.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山和水的美丽,自古以来(人们)都在谈论。
D.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傍晚太阳落山之后,潜游水中的鱼儿竞相跳出水面。
9.下列对两篇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乙两文都体现了儒家的传统思想。
甲文表现作者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正如《尚书》所言:
“德惟善政,政在养民。
”乙文传达作者与自然相融合的志趣,体现了庄子“天人合一”的思想。
B.甲乙两文都善于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
同是写山水,甲文用“蔚然而深秀”写山之“秀”,用“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表现水流从两峰之间飞泻下来的气势。
乙文用“高峰入云”写山之“高”,用“清流见底”表现水清水净的特点。
C.甲乙两文体裁不同,表现的主旨也不同。
甲文是一篇“记”,突出表现作者寄情山水、排遣郁闷的心情以及“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
乙文是回复朋友的一封书信,表达的是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往今来的林泉高士相比肩的自信。
D.甲乙两文都具有语言凝练生动的特点。
甲文的“翼然临于泉上”,栩栩如生地刻画了亭子像鸟展翅、凌空欲飞的形状和态势。
乙文的“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用笔洗练,从时空两方面呈现出大自然的绚烂与生机。
七、(2019年北京平谷中学中考模拟题)
阅读下面三段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甲】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选自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
修(欧阳修)既治滁之明年,夏,始饮滁水而甘。
问诸滁人,得于州南百步之远。
其上则丰山,耸然而特立;下则幽谷,窈然①而深藏;中有清泉,滃然②而仰出。
俯仰左右,顾而乐之。
于是疏泉凿石,辟地以为亭,而与滁人往游其间。
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
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
掇③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
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
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
遂书以名其亭焉。
(选自欧阳修《丰乐亭记》,有删节)
【丙】
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
南流数十步,合营溪。
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嵌盘曲④,不可名状。
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此溪若在山野之上,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
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
乃疏凿芜秽,俾⑤为亭宇;植松与桂,兼之香草,以裨形胜。
为溪在州右,遂命之曰右溪。
刻铭石上,彰示来者。
(选自元结《右溪记》)
注:
①[窈然]深幽的样子。
②[滃(wěnɡ)然]水势盛大的样子。
③[掇(duō)]拾取。
④[敧(qī)嵌盘屈](这些石头)有的倾斜嵌叠,有的盘曲回旋。
攲,倾斜。
⑤[俾(bǐ)]使。
4.下列各组词句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四时俱备关怀备至B.五色交辉君子之交
C.夕阳欲颓断壁颓垣D.沉鳞竞跃千帆竞发
5.翻译(甲)文中三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进一步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翻译:
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理解:
这两句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净,用笔洗练,寥寥八字,就写出了仰观俯察两种视角,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风物,境界清新。
B.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翻译:
清晨的薄雾将要歇息的时候,传来猿、鸟乱七八糟的鸣叫声。
理解:
通过描写林间清晨的生物活动,为画面增添了灵动感,传达了生命气息。
C.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翻译: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理解:
作者虽然向往和谢灵运这样的林泉高士结交,但他也无法欣赏景物中的乐趣,因而颇有遗憾之意。
6.“山水”是中国文人情思中最为厚重的沉淀,大多外显为对自然之美的追求。
但景语多相似,情语大不同:
(甲)文通过对“山川之美”的描写,既表达了①______,更表现了②______;(乙)文则突出表现了作者③______的思想;(丙)文借助描述一条小溪,隐晦表达④______之意。
八、(2019年山东中考模拟题)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选自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天镜园浴凫堂①,高槐深竹,樾②暗千层,坐对兰荡③,一泓漾之,水木明瑟④,鱼鸟藻荇,类若乘空。
余读书其中,扑面临头,受用一绿,幽窗开卷,字俱碧鲜。
每岁春老,破塘⑤笋必道此,轻舠⑥飞出,牙人⑦择顶大笋一株掷水面,呼园人曰:
“捞笋!
”鼓枻⑧飞去。
园丁划小舟拾之,形如象牙,白如雪,嫩如花藕,甜如蔗霜。
煮食之,无可名言,但有惭愧。
(选自张岱《天镜园》)
(注)①浴凫堂:
天境园中的一个堂名。
②樾:
树荫。
③兰荡:
湖名。
④明瑟:
明镜新鲜。
⑤破塘:
绍兴地名。
⑥轻舠:
小船。
⑦牙人:
商人。
⑧枻:
船桨。
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晓雾将歇______
②类若乘空______
③无可名言______
6.下列各组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杂然而前陈着蹴尔而与之
B.徒以有先生也以中有足乐者
C.山川之美园丁划小舟拾之
D.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余读书其中
7.选出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或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甲)(乙)两文分别用“清流见底”“水木明瑟”。
突出水的清澈明净。
B.(甲)(乙)两文都选择代表性的景物入文,都从远近、高低、动静、色彩搭配入手,调动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等器官进行描绘。
C.(甲)(乙)两文写景,不仅仅停留在景物本身,而是抓住景物特征,营造优美的意境,表达作者独特的情感。
D.(甲)文在写景的基础上进行议论,表达情感。
(乙)则先写景,再描写商人卖笋、仆人捞笋的场面,富有生活情趣。
8.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形如象牙,白如雪,嫩如花藕,甜如蔗霜。
9.古诗文很讲究练字。
“沉鳞竞跃”一句中的“竞”字用得好,请说说好在哪里。
九、(2018年湖南省株洲市初二期中考试)
阅读文言文选段,完成小题。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答谢中书书》
(乙)得西山后八日,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又得钴鉧潭。
潭西二十五步,当湍而浚者为鱼梁①。
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
其石之突怒偃蹇②,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
其嵚然③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④之登于山。
(柳宗元《钴鉧潭西小丘记》)
注释:
①鱼梁:
一种捕鱼的设施,用石头围成一道阻水堰,中间留有空洞,以安放竹笱。
②突怒偃蹇:
骤然突起或兀然高耸的样子。
③嵚(qīn)然:
山势高峻的样子。
④罴(pí):
棕熊。
1.解释加点词。
(1)五色交辉(_____)
(2)四时俱备(_____)
(3)晓雾将歇(_____)
(4)与其奇者(_____)
(5)若牛马之饮于溪(_____)
(6)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_____)
2.用“/”为下面两个句子标出停顿。
(每句标一处)
(1)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2)湍而浚者为鱼梁
3.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2)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
4.回答问题。
①《答谢中书书》_____这个字高度概括山川景色的特点,《钴鉧潭西小丘记》______这个词简洁概括石头的特点。
②两篇文章写景的时候运用了不同的手法,甲文动静结合,乙文妙用比喻,请分别举一例并分析其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2018年福建中考模拟题)
阅读(甲)(乙)两选文,回答下列小题。
(甲)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
三房十四叔,非不勤读,只为傲气太胜,自满自足,遂不能有所成。
京城之中,亦多有自满之人。
识者见之,发一冷笑而已。
又有当名士者,鄙科名为粪土,或好作诗古文,或好讲考据,或好谈理学,嚣嚣①然自以为压倒一切矣。
自识者观之,彼其所造,曾无几何,亦足发一冷笑而已。
故吾人用功力除傲气力戒自满毋为人所冷笑乃有进步也 诸弟平日皆恂恂②退让,第累年小试不售③,恐因愤激之久,致生骄惰之气,故特作书戒之。
务望细思吾言而深省焉!
幸甚幸甚!
国藩手草。
(选自《曾国藩家书》)
(注)①嚣嚣:
喧哗,吵闹。
这里指沸沸扬扬。
②恂恂:
恭谨温顺的样子③不售:
不中。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故吾人用功/力除傲/气力戒/自满毋为人所冷笑/乃有进步也/
B.故吾人用功/力除傲气/力戒自满/毋为人所冷笑/乃有进步也/
C.故吾人用功/力除傲气/力戒自满/毋为人所冷/笑乃有进步也/
D.故吾人用功/力除傲/气力戒/自满毋为人所冷/笑乃有进步也/
2.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
①四时俱备(_____)
②夕日欲颓(_____)
③或好作诗古文(_____)
④恐因愤激之久(_____)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2)务望细思吾言而深省焉!
4.所谓“见字如面”,就是“读这封信的内容就像是我当面跟你说话一样”。
甲、乙两封书信“说话”的内容及写作目的有何不同?
请简析。
十一、(2018年江苏淮安市初二期中考试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
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乙】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
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与谢中书书》)
1.解释加点字的意思。
(1)有龙则灵
(2)惟吾德馨
(3)无案牍之劳形(4)四时俱备
2.下列句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有仙则名/卷卷有爷名B.斯是陋室/是吾剑之所从坠
C.答谢中书书/家书抵万金D.山川之美/食之不能尽其才
3.翻译下列句子。
(1)孔子云:
“何陋之有?
”
(2)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4.填空与简答。
(1)乙文写景动静相衬,其中通过生命活动的描写,为景增添动感的语句是:
“______”和“___”
(2)甲乙两文都写了自然景物,但两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请简析。
十二、(2018年北京市初二期末试卷)
(甲)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
游敬亭山①记
王思任
望敬亭,绛雰②浮嶾③,令我杳然生翼,而吏卒守之,不得动。
既束带竣谒事,乃以青鞋走眺之。
一径千绕,绿霞翳④染,不知几千万竹树,党结寒阴,使人骨面之血,皆为蒏⑤碧。
而向之所谓鸟啼莺啭者,但有茫然,竟不知声在何处。
厨人尾我,以一觞劳之留云阁上,至此而又知“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往还”造句之精也。
日暮景收,峰涛沸乱,饥猿出啼,予慄然不能止。
归卧舟中,梦登一大亭,有古柏一本,可五六人围,高百丈馀,世眼未睹,世相不及,峭崿斗突,逼嵌其中,榜曰“敬亭”,又与予所游者异。
嗟乎!
昼夜相半,牛山⑥短而蕉鹿⑦长,回视霭空间,梦何在乎?
游亦何在乎?
又焉知予向者游之非梦,而梦之非游也?
止可以壬寅⑧四月记之尔。
(《晚明小品选注》,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
有删节)
①敬亭山:
又名查山,在今安徽宣城县北,为近郭名胜。
②雰:
wén,指雾气。
③嶾:
yǐn,形容山势高耸突兀。
④翳:
遮盖。
⑤蒏:
yǒng,醉色。
⑥牛山:
典出《晏子春秋》,比喻为人生短暂而悲叹。
⑦蕉鹿:
典出《列子·周穆王》,后世称“梦”。
⑧壬寅:
万历三十年,指公元1602年。
文中划波浪线的文字为建筑的专用名称。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与:
(2)又焉知予向者游之非梦焉: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2)以一觞劳之留云阁上
3.(甲)(乙)两文同是写景,同是写美的感受,二者的思路各不相同:
(甲)文首尾直接赞扬景色的美,中间用_________、________的写法描绘美的景色;(乙)文则按时间顺序,先写望敬亭山,再写_________、_______,中间引用了李白的诗句,为读者营造出一种似实而虚、如梦似幻的美的境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答谢中书书 答谢 中书书 部编版八 年级 文言文 实战 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