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课程人教版初二物理物态变化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教案.docx
- 文档编号:28065962
- 上传时间:2023-07-08
- 格式:DOCX
- 页数:23
- 大小:594.56KB
秋季课程人教版初二物理物态变化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教案.docx
《秋季课程人教版初二物理物态变化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秋季课程人教版初二物理物态变化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教案.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秋季课程人教版初二物理物态变化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教案
适用学科
初中物理
适用年级
初二
适用区域
人教版区域
课时时长(分钟)
2课时
知识点
汽化和液化的定义及特征、蒸发和沸腾是汽化的两种方式、升华和凝华的概念,知道升华吸热,凝华放热、升华和凝华现象。
教学目标
1、知道汽化和液化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特征。
2、知道蒸发和沸腾是汽化的两种方式,知道沸腾的规律。
3、了解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并能用物理的语言进行解释。
教学重点
1、知道蒸发和沸腾是汽化的两种方式,汽化时物质要吸热。
2、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知道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教学难点
了解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并能用物理的语言进行解释。
有意用湿抹布擦黑板,然后转身特意(提醒学生)说:
原来是块湿抹布呀,弄得黑板上这么多水。
接下来复习一下温度计的使用和读法,因为这节课的实验主要部分是用温度计测量水温。
再让同学们特别观察黑板上的水,发现水‘不见了’,引导学生,水真的不见了吗?
变成了什么呢?
变成了水蒸气,是由液态的水变成了气态的水蒸气,物理学上,我们把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现象叫着汽化,把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现象叫着液化。
由此引出课题《汽化和液化》。
基础知识回顾
1、温度:
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2、温度单位
国际单位制中采用热力学温度。
常用单位是摄氏度(℃)
温度的读法:
甲地温度25℃,读做25摄氏度。
乙地气温为-5℃,读做:
零下5摄氏度或负5摄氏度。
3、物态变化
固体、液体、气体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物质由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叫做物态变化。
4、熔化
1)熔化规律:
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地吸热,但温度保持在熔点不变,如图7-1。
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地吸热,且温度不断上升,如图
2)晶体熔化必要条件:
温度达到熔点、不断吸热。
5、凝固
1)凝固规律:
晶体在凝固过程中,要不断地放热,但温度保持在熔点不变,如图7-3。
非晶体在凝固过程中,要不断地放热,且温度不断下降,如图7-4。
晶体凝固必要条件:
温度达到凝固点、不断放热。
1、物态变化的联系
2、蒸发和沸腾的比较
不同点
相同点
发生部位
剧烈程度
温度条件
温度变化
都是汽化现象,都是吸热过程
蒸发
液体表面
缓慢
任何温度
温度降低(制冷)
沸腾
液体内部和表面
剧烈
一定温度(沸点)
不变
3、各物态的吸放热
(1)吸热:
熔化、汽化、升华
(2)放热:
凝固、液化、凝华
1.我们都知道湿衣服放在室外会变干,可能还不理解这其中蕴含的物理知识,这是因为衣服上的小水滴变成了水蒸气,像这种从液态变为气态的变化叫汽化。
2.在打针前,医生会用棉签涂些酒精,我们会感觉凉凉的,这是因为酒精从液态变成了气态,发生了汽化现象,汽化吸热,所以我们感觉凉凉的。
1.我们把水洒在地上,过一段时间,地面变干了,这是一种缓慢的汽化现象,是蒸发。
2.以晾衣服为例,猜想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哪些。
我们根据生活经验了解到:
夏天衣服干的快,蒸发的快慢可能与液体温度的高低有关。
温度越高,蒸发越快。
衣服展开比折叠起来干的快,说明液体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
在通风处衣服干的快,说明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
3.医生常将中暑患者,扶到通风的地方,并在病人身上檫酒精,这样能使病人的体温很快下降,这一过程中包含的物理原理是:
(1)通风处能加快酒精的蒸发。
(2)酒精蒸发时吸热使病人的体温降低。
4.在一些快餐店的洗手盆旁边安装有干手机,它能够快速把手吹干的原因是:
因为风干手器吹出的是热风,加快了手上方的空气流动速度,同时升高了手表面的温度,加快了蒸发。
1.在水烧开时,水中产生大量气泡,这是一种剧烈的汽化现象,是沸腾。
沸腾是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水沸腾时的温度称为沸点。
2.水的沸腾实验
(1)按装置图安装实验仪器;
(2)用酒精灯给水加热并观察;
(3)比较刚开始沸腾时和沸腾时气泡上升时的变化。
刚开始沸腾时杯底温度较高,水汽化形成气泡,由于上层水温仍较低,气泡在上升过程中,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
沸腾时由于上层水温达到了一定的温度,气泡在上升过程中没有放热而压强越来越小,故不断变大。
4.在水的沸腾实验中,我们测量发现:
沸腾前水温持续升高,温度计示数持续变大,水沸腾后继续给水加热,温度计示数不变,水温不变;沸腾后撤去酒精灯,停止加热,沸腾停止。
1.由气态变成液态称为液化。
液化和汽化是两个相反的过程,汽化吸热,液化放热。
2.使气体液化的两种方法:
①降低温度:
气体在温度降到足够低时都可以液化。
例:
冬天进暖屋,眼镜片蒙水珠。
湿热天气突然降温,玻璃内壁附有大水珠。
②压缩体积:
丁烷气体液化后装入打火机。
液化石油气是在常温下用压缩体积的办法液化后装入钢罐。
3.液化放热:
汽化和液化是两个相反过程,汽化时要吸热,那么液化时要放热。
1.衣柜中防虫用的樟脑片,会慢慢变小或者不见了,是因为樟脑球由固态变成了气态。
这种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
升华吸热。
2.冬天,湿衣服放在户外会结冰,但最后也会变干。
因为冰升华成水蒸气,所以衣服会变干。
3.冬季,堆在户外的“雪人”没熔化却变小。
因为雪升华成水蒸气,所以“雪人”变小了。
1.雪的形成。
水蒸气遇冷直接变成固体。
这种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现象称为凝华。
凝华放热。
2.冬天看到树上的“雾凇”。
水蒸气凝华成冰挂树枝上形成“雾凇”,“雾凇”也叫树挂。
3.冬天,外界温度极低,窗户内侧可看见“冰花”。
外界温度极低,水蒸气凝华在窗户内侧玻璃上形成“冰花”。
4.灯泡用了一段时间会变黑。
金属钨在高温下先升华变成钨蒸气,钨蒸气后凝华在灯泡内壁上,灯泡就会变黑。
水的物态循环造就了许多神奇而美丽的自然景观,下列景象中,因水蒸气液化形成是()
A.
长长的冰凌
B.
雪白的雾凇
C.
丝绒般的霜
D.
晶莹的露珠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冰凌是水凝固形成的,故A错;雾凇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冰晶,故B错;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冰晶,故C错;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D正确;应选D。
【点睛】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另外对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也要有清晰的认识。
如图所示的实例中,为了减慢蒸发的是
A.
农民把稻谷摊开了晒
B.
用吹风机将湿头发吹干
C.
把新鲜水果装入保鲜袋中
D.
将湿衣服晾通风向阳处
【答案】C
【解析】分析: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三个,一是蒸发的面积,二是液体的温度,三是空气的流动,依据这一知识,对照各选项进行分析,便可做出正确的判断。
解答:
A、农民把稻谷摊开了晒,增大了液体表面积,加快了蒸发;故A不合题意;
B、用吹风机将湿头发吹干,提高了水的温度,同时加快了空气的流动,加快了蒸发;故B不合题意。
C、把新鲜的水果装入保鲜袋中,既防止了空气流动,又减小了蒸发面积,减慢了蒸发,故C符合题意;
D、将衣服晾在向阳处,提高了水的温度,放在通风处,加快了空气的流动,加快了蒸发;故B不合题意;
故选:
C。
【点睛】熟知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并能与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相联系,这才是我们学习物理的目的。
如图所示的四种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凝华的是
A.
可乐罐外表面的白霜B.
杯口上方的“白气”
C.
冰块化成水D.
“干冰”周围的白雾
【答案】A
【解析】分析:
(1)在一定条件下,物体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之间会发生相互转化,这就是物态变化;
(2)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解答:
A、可乐罐外表面的白霜,是水蒸气直接由气态变成固态,属于凝华现象,故A正确;B、杯口上方的“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液态小水滴,故B错误;C、冰块化成水,固态冰变为液态水,属于熔化现象,故C错误;D、“干冰”周围的白雾是由于“干冰”升华吸热,使周围空气温度降低,空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液态小水滴,故D错误。
故选:
A。
【点睛】此题考查的是我们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现象,看物体由什么状态变为了什么状态,根据物态变化的定义来判断。
如图甲是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装置.当水温上升到90℃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水沸腾5min后停止记录.
(1)图乙中,表示水在沸腾时的现象是其中的________图.
(2)根据实验数据,作出了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丙所示.由图象可知,在当时条件下,水的沸点是_____℃.
(3)水在沸腾过程中,需要______热量,温度______.
(4)水沸腾时,杯口附近出现大量“白气”,是水蒸气遇冷_____形成的.
(5)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在交流时,发现各组测出的水的沸点大多数都小于100℃,说明当时的大气压_________(选填“高于”、“低于”或“等于”)1个标准大气压。
(6)有两组同学选用的实验装置相同,但水开始沸腾的时刻不同,他们绘制的沸腾图像如图所示:
a、b两种图像不同的原因是水的__________不同。
【答案】A98吸收不变液化低于质量
【解析】
(1)由图乙可知,A中气泡在上升过程中逐渐变大,是沸腾时的现象;B中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减小,是沸腾前的现象;
(2)从图丙可知,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保持98℃不变,所以此时水的沸点为98℃;(3)水沸腾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4)白气是高温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水珠,是液化现象。
(5)水的沸点随气压的降低而降低,故当时的大气压低于1个标准大气压。
(6)由图像可知,由于水的质量不同,从开始加热到沸腾所需的时间不同。
【点睛】分析图像不同的原因是本实验的难点,熟练掌握实验过程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的是()
A.
B.
C.
D.
【答案】B
【解析】分析:
物体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熔化要吸热;物体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凝固要放热;物体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要放热;物体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要吸热;物体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升华要吸热物体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凝华要放热。
解答:
A、冬天哈出“白气”属于液化现象,要放热;B、樟脑球变小属于升华现象,要吸热;
C、树叶上出现霜属于凝华现象,要放热;D、河面上出现冰属于凝固现象,要放热。
故选:
B。
【点睛】此题考查的是物态变化的判断和物态变化伴随的吸放热情况,熟记概念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下图是水循环示意图,图中过程①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______过程②中水蒸气有________形成的小冰晶,有的________形成小水滴,形成千姿百态的云,同时伴随着________热过程③中温度较高时冰晶会________变成水滴,与空中下落的水滴一起形成雨.
【答案】汽化凝华液化放熔化
【解析】图中过程①水由液态变为气态发生的物态变化是汽化;
过程②中水蒸气有的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凝华形成小冰晶;有的液化形成小水滴,形成千姿百态的云,同时伴随着放热过程;(3)③中温度较高时冰晶会熔化变成水滴,与空中下落的水滴一起形成雨。
【点睛】此题考查的是自然界水循环过程中物态变化的判断和物态变化伴随吸放热情况,熟记概念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1、冬天,戴眼镜的同学从外面走进室内,眼镜变得模糊不清,过一段时间后,镜面又变得清晰起来,则镜面上发生的物态变化有( )
A.先液化,后汽化B.先汽化,后液化C.只有液化D.只有汽化
【答案】A
【解析】冬天,戴眼镜的同学从外面走进室内,由于镜片的温度低,屋内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眼镜片液化形成小水珠,附着在眼镜片上变模糊,过一段时间后,小水珠又蒸发变成了水蒸气,所以又变清晰了,故镜面上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先液化,后汽化。
故A正确。
2、人工降雨的方式之一是将干冰投撒到云层中,干冰_____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_____成小水滴或_____成小冰晶,下落而形成雨.
【答案】升华液化凝华
【解析】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干冰投撒到云层中,干冰会升华为气态,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为小水滴或凝华成小冰晶,形成降雨.故答案为:
升华;液化;凝华.
3、夏天经常使用的气雾杀虫剂是在常温下通过________的方法使气体_____后装入瓶中的.使用杀虫剂喷洒了一会儿后,手会感觉到盛杀虫剂的金属罐变凉了,是因为瓶内的杀虫剂发生________时要吸热。
【答案】压缩体积液化汽化
【解析】
(1)气体液化的方法有两种:
压缩体积、降低温度。
夏天经常使用的气雾杀虫剂是在常温下通过压缩体积的方法使气体液化后装入瓶中的;
(2)使用杀虫剂喷洒了一会儿后,手会感觉到盛杀虫剂的金属罐变凉了,是因为瓶内的杀虫剂由液态变为气态发生汽化,汽化时要吸热,使金属罐的温度降低,所以变凉。
4、白炽灯灯泡内的钨丝正常工作时温度高达2019℃左右(钨的熔点是3410℃),长期使用后,钨丝因______(填物态变化)变细,导致灯丝的电阻变_____(选填“大”、“小”),升华后的钨又_____(填物态变化)使灯泡内壁变黑。
【答案】升华大凝华
【解析】试题分析:
钨丝变细是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属于升华现象;灯泡变细时电阻会变大;当温度降低时,钨蒸气又会凝华成固态附在灯的内壁上,使灯泡变黑。
1、小红同学几乎每天都要坐公交车上学,善于观察的她发现无论盛夏还是严冬,在装有空调的公交车玻璃窗上,常常有水珠附在上面.那么,夏天小水珠应附在玻璃的____表面;冬天,小水珠应附在玻璃的____表面.(均填“内”或“外”)
【答案】外内
【解析】夏天时,车内开制冷空调,车内和窗玻璃温度低,所以车外水蒸气遇冷液化附着在玻璃外侧;
冬天时,车内开制热空调,车内温度高,而窗玻璃温度低,所以车内水蒸气遇冷液化附着在玻璃内侧。
2下列自然现象中,属于凝华现象的是()
A.春天,冰雪消融B.夏天,薄雾缥缈C.秋天,露水晶莹D.冬天,霜打枝头
【答案】D
【解析】A.春天,冰雪消融,为熔化过程;B.夏天,薄雾缥缈,雾的形成为水蒸气遇冷液化的过程;C.秋天,露水晶莹,露的形成也为水蒸气遇冷液化的过程;D.冬天,霜打枝头,霜的形成是水蒸气遇冷凝华过程;故选D。
3、下列物态变化描述正确的是( )
A.甲图中山间的雾是水汽化形成的
B.乙图中河里的冰逐渐化成水是熔化现象
C.丙图中草木上的霜是水蒸气凝固形成的
D.丁图中蜡烛“流泪”是熔化现象温度保持不变
【答案】B
【解析】解:
A、雾是液态的小水滴,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由气态变化形成的,属于液化现象,故A错误;
B、冰化成水,由固态变为液态,属于熔化现象,故B正确;C、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快速放热后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凝华形成的固态小冰晶,故C错误;D、蜡烛是非晶体,蜡烛“流泪”是熔化现象,熔化过程中温度不断升高。
故D错误。
故选:
B。
1、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包上醮有酒精的棉花,下列温度与时间关系图能反映温度计示数随时间变化情况的是(周围的温度不变)()
A.
B.
C.
D.
【答案】A
【解析】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包上醮有酒精的棉花,由于酒精蒸发快,且蒸发吸热,所以开始一段时温度计的示数会下降,当酒精蒸发完以后,温度会再恢复到环境温度,故温度计的示数应先降低一些,再升高到与原来相同。
A图,先下降,后升高到原来温度,符合题意;B图,温度不变,错误;
C图,温度一直下降,不符合实际;D图,温度先升高,再下降,不正确。
故选A。
2、小明吃雪糕时,看到雪糕周围冒“冷气”,由此她联想到了泡方便面时碗里冒“热气”的情景.以下是她对“冷气”和“热气”的思考,其中正确的是
A.“冷气”和“热气”本质是相同的,他们都是汽化成的水蒸气
B.“冷气”和“热气”本质是相同的,都是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C.“冷气”和“热气”本质是不同的,前者是小水珠,后者是水蒸气
D.“冷气”和“热气”本质是不同的,前者是液化形成的,后者是汽化形成的
【答案】B
【解析】看到雪糕周围冒“冷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冰冷的雪糕液化成的小水珠;泡方便面时碗里冒“热气”是碗里蒸发出的水蒸气,在上升过程中,遇到温度较低的空气液化成的小水珠;所以它们的本质是相同的,都属于液化现象.故选B.
3、如图甲所示是小强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装置。
(1)当水的温度加热到90℃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直到水沸腾后几分钟为止。
记录数据如下表:
第1min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水的温度是______℃,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可知水的沸点是_______℃,实验时的大气压_________(选填“高于”“低于”或“等于”)标准大气压。
(2)小强观察到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过程中的两种情况,如图丙中的a、b所示,则_______(选填“a”或“b”)是水在沸腾前的情况。
(3)撤掉酒精灯后,水不会立刻停止沸腾,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后,小强进一步探究了沸水自然冷却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他将实验数据记录在下表中:
根据表中实验数据可知,小强做上述实验时的环境温度(即室温)应在_________℃左右;沸水在自然冷却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9298低于b石棉网和烧杯有余热供给水吸收22先快后慢
【解析】
(1)第1min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流量计分度值为1℃,水的温度是92℃;
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可知,在第4min以后,继续吸热,水的温度不再升高,说明水的沸点是98℃;
因为沸点随气压的降低而降低,所以实验时的大气压低于标准大气压。
(2)小强观察到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过程中的两种情况,如图丙中的a、b所示;
水在沸腾前,水底产生的气泡,上升过程中,水温降低,所以气泡中的水蒸气又液化变成了水,气泡变小,故沸腾前为b图。
(3)沸腾的条件是,达到沸点,继续吸热,撤掉酒精灯后,水不会立刻停止沸腾,原因是石棉网和烧杯底有余热,水能继续吸收热量,但很快会停止沸腾。
(4)根据表中实验数据可知,当水温降低到22℃时,不再降低,所以小强做上述实验时的环境温度(即室温)应在22℃左右;
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沸水在自然冷却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特点是先快后慢,因为刚开始时水温高,与环境温度温差大,散热快,随着温度降低,温差减小,所以散热变慢了。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了物态变化中的汽化、液化、凝华、升华。
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也沸腾。
液化的两种形式,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其中重点掌握影响蒸发的三个因素,液体温度、蒸发表面积、通风条件。
沸腾的条件和特点。
利用物态变化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解决日益严重的水资源危机的重要措施是节约用水,在我国这样的人口大国,节约用水意义重大。
下面的节水办法中不可行的是( )
A.开发节水技术
B.在每天的淘米、洗衣、冲厕的过程中,限量用水
C.减少每个人每天的饮用水
D.在农业生产中,推广喷灌技术
【答案】C
【解析】A.开发节水技术,可以节约用水,故A不符合题意。
B.在每天的淘米、洗衣、冲厕的过程中,限量用水,一水多用,节水办法可行,故B不符合题意。
C.每天每个人的饮用水需要符合人体健康要求,为了节约用水,减少每个人每天的饮用水是不可行的,故C符合题意为答案,D.在农业生产中,推广喷灌技术,与以前的大田漫灌相比,减少了水分的渗漏和蒸发,防止了水分的流失,节水办法切实可行,故D不符合题意。
2、夏天,我们从冰箱中拿出的冰棒上常粘着一些白花花的“粉”,剥开包装纸看到冰棒直冒“白气”,其中“粉”和“白气”的形成分别是_____和_____现象(填物态变化名称)。
【答案】凝华液化
【解析】利用液化和凝华的概念解答。
夏天,我们从冰箱中拿出的冰棒上常粘着一些白花花的“粉”,是在0℃以下时由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剥开包装纸看到冰棒直冒“白气”,是因为冰棒降低了四周的空气温度,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形成的小水珠,即我们看到的“白气”。
3、夏天,盛一盆水,在盆里放两块高出水面的砖头,砖头上搁一只比盆小一点的篮子,篮子里有饭菜,再把一个纱布袋罩在篮子上,并使袋口的边缘浸入水里,如图所示,就做成了一个“简易冰箱”,即使经过一天时间里,里面的饭菜也不会变质。
下列事例中,与“简易冰箱”的工作原理相同的是()
A.吃冰棒解热
B.在中暑病人额头上擦酒精
C.冬天,冰冻的衣服变干
D.衣箱中的樟脑丸逐渐变小
【答案】B
【解析】根据题意,利用了水的蒸发吸热,起到了制冷的作用,所以即使经过一天时间里,里面的饭菜也不会变质。
A.吃冰棒解热,利用了冰熔化成水时吸热的过程解热,不符合题意;B.在中暑病人额头上擦酒精,利用了酒精蒸发吸热的过程,降低人的体温,符合题意;C.冬天,冰冻的衣服变干,是升华现象,也是吸热过程,但与题中描述过程不符合;D.衣箱中的樟脑丸逐渐变小,也是升华现象,吸热过程,与题中描述过程不符合;故选B。
1、环戊烷是一种既容易液化又容易汽化的物质,而且环保,一种新型环保电冰箱就是利用环戊烷代替氟里昂进行工作的。
如图所示,环戊烷在管子里流动,当它流经冷冻室时就会发生____________(液化/汽化)现象,并____________(吸收/放出)热量。
环戊烷在电动压缩机内会发生_____________(填物态变化)。
【答案】汽化吸收液化
【解析】1)由于环戊烷是一种既易液化又容易汽化的物质,所以当流经冷冻室时,只有发生汽化现象才会吸收热量,这样冷藏室的温度才会降下来,从而达到冷藏效果;
(2)在电动压缩机内通过压缩体积的方法又使环戊烷液化的。
2、如图所示,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熔化现象的是()
A.
江河的冰雪消融
B.
蒸包子周围冒出的白气
C.
夏天早晨花草上的露珠
D.
冬天,窗玻璃上形成的冰花
【答案】A
【解析】A、冰雪消融是冰化成水的过程,是熔化现象,符合题意.B、“白气”是液态小水滴,是高温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不合题意.C、露水,是水蒸气变成水的过程,属于液化现象,不符合题意;D、冰花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凝华形成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不合题意.故选:
A.
3、生活处处是物理,留心观察皆学问.关于热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雾、露都是液化现象,需要吸热
B.夏天吃冰淇淋解热是熔化现象,需要吸热
C.海波、石蜡是晶体,它们的熔点不同
D.衣柜的樟脑丸变小是升华现象,需要放热
【答案】B
【解析】A.雾、露都是液化现象,,液化放热,故A错误;B.夏天吃冰淇淋解热是冰由固态变为液态,为熔化现象,熔化过程吸热,故B正确;C.海波、石蜡是非晶体,没有熔点,故C错误;D.衣柜的樟脑丸变小是升华现象,升华过程吸热,故D错误;
1、如图物态变化属于放热的是( )
A.
春天冰雪融化B.
夏天洒水降温
C.
秋天晾晒玉米D.
冬天雾凇的形成
【答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秋季 课程 人教版 初二 物理 物态 变化 汽化 液化 升华 凝华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