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docx
- 文档编号:2806575
- 上传时间:2022-11-15
- 格式:DOCX
- 页数:11
- 大小:43.10KB
安庆.docx
《安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庆.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安庆
美丽的安庆安庆(Anqing,Anking),又称宜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安庆是安徽省省辖市、安徽省新兴工业城市,总人口约604万,其中市区约73万人,面积1.54万平方千米,辖迎江区、大观区、宜秀区三区,桐城市一县级市,宿松、枞阳、太湖、怀宁、岳西、望江、潜山七县,共三区一市七县。
人口主要为汉族。
南宋置安庆府。
元改为路。
明初改宁江府,后又复改安庆府。
清及民国为安徽省治所,1912年置怀宁县。
1949年析怀宁县城区及近郊设安庆市。
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盛产水稻、棉花、油料、麻类、茶叶、柑橘、蚕桑等农作物以及家禽、家畜和水产品。
矿产有大理石、石灰石、铜、磷矿石等。
水能资源丰富。
安庆是桐城派文学与黄梅戏的发祥地,是以石油、化工、轻纺、食品为主体经济的中等工业城市。
市花为月季,市树为香樟。
旅游点以“五山二湖”(潜山天柱山,枞阳浮山、宿松小孤山、岳西司空山、市郊大龙山、花亭湖、石塘湖)为主。
太平天国后期著名的安庆保卫战、1907年徐锡麟刺杀清安徽巡抚恩铭、1908年11月马炮营起义、1912年孙中山主持焚毁英商偷运的鸦片等,均发生在这里。
一·地理位置、人口区划
安庆市位于长江下游北岸,皖鄂赣三省交界处,是长江下游的第一个城市,也是万里长江安徽段的第一个城市,东与安徽省池州市、铜陵市隔江相望,南以长江与江西省九江市相连,西界湖北省黄梅、蕲春、英山三县,北接安徽省六安市、巢湖市。
安庆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薛家岗和张四墩等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见证了安庆的祖先自古就在这片美丽富饶的土地上繁衍生息。
东周时期安庆是古皖国所在地,安徽省简称“皖”即由此而来。
南宋绍兴十七年(1147)改舒州德庆军为舒州安庆军,“安庆”自此得名。
安庆城始建于公元1217年,至今已有近800年的历史。
东晋诗人郭璞曾称“此地宜城”,故安庆又别名“宜城”。
从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到民国二十六年(1938),安庆一直是安徽省省会和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中国较早接受近代文明的城市之一。
清咸丰十一(1861)年曾国藩创办的安庆内军械所,制造了中国第一台蒸汽机和第一艘机动船;清光绪年间陈独秀在安庆举办藏书楼演说、创办《安徽俗话报》,第一次试举起“新文化”的旗帜;光绪三十三年(1907)、三十四年(1908)先后发生在安庆的徐锡麟巡警学堂起义和熊成基炮马营起义,接连打响了辛亥革命第一枪和新军起义的第一枪;安徽省的第一座发电厂、第一座自来水厂、第一家电报局、第一部电话、第一条官办公路、第一个飞机场、第一个现代图书馆、第一所大学、第一张报纸……都诞生在这里。
安庆素有“文化之邦”、“戏剧之乡”、“禅宗圣地”的美誉。
是《孔雀东南飞》、“大乔小乔”、“不越雷池一步”、“六尺巷”等著名故事的发生地,是统治中国文坛近三百年的“桐城派”的故里,是京剧鼻祖程长庚为代表的徽班成长的摇篮,是黄梅戏形成和发展的地方,也是中国新文化运动先驱陈独秀、佛教领袖赵朴初、道教领袖陈撄宁、“两弹元勋”邓稼先、中国“计算机之父”慈云桂、“将军外交家”黄镇、“杂技皇后”夏菊花、通俗小说大师张恨水等影响中国、闻名世界的杰出人物的故乡。
古皖文化、禅宗文化、戏剧文化和桐城派文化在这里交相辉映,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地方文化。
安庆生态优良,环境优美,是国家园林城市。
安庆城北枕龙山,南临长江,西依皖河,东接石塘、破罡诸湖,狮子山、凤凰山、菱湖、秦潭湖等镶嵌其间,整个就像是一座大园林。
城北的大龙山—石塘湖风景区,山景、水景、石景、树景、洞景融为一体,别具特色;城西的陈独秀陵园,林郁山静,幽雅肃穆,令人叹止;城南沿江岸建设的外滩公园、桥头公园绵延近十公里,形成一条靓丽的风景线;城内的“世太史第”、“探花第”、“太平天国英王府”等古建筑,保持了典型的明清建筑风貌;特别是历史悠久的菱湖公园与近年建设的莲湖公园、市民公园、大湖风景区已连成一片,总面积近五平方公里,堪与杭州西湖媲美;建设在景区内的文化广场、黄梅戏艺术中心、邓石如碑馆、黄梅阁、血衣亭、日本樱花园、徽派盆景园、黄镇纪念馆和科技馆、体育馆、图书馆等建筑物,以及程长庚、邓石如、严凤英、邓稼先、陈延年等塑像,更是增添了一层文化的氛围。
城区绿化覆盖率已达38.26%,绿地率达35.66%,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为8.O3平方米。
安庆山川秀美,物产丰饶,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不仅有天柱山、花亭湖等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有大龙山、小孤山、浮山、白崖寨、鹞落坪、妙道山、薛家岗等数十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自然保护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或国家文物保护单位,而且是黄山、九华山、庐山等世界著名风景区之间的交通枢纽。
潜山县境的古南岳天柱山,一柱擎天,万岳归宗,以雄奇灵秀著称;岳西县境的司空山,为佛教禅宗二祖慧可“遁迹修禅”之处,是著名的佛教圣地;宿松县境的小孤山,耸立大江之中,世称“海门天柱”;“白崖寨”则有“南国小长城”之名;枞阳县境的浮山,幻若水上蓬莱,是典型的火山地质公园;市区的迎江寺振风塔,塔影横江,有“过了安庆不说塔”之誉。
安庆交通便捷,旅游服务设施齐全。
住宿优雅方便,传统食品和风味小吃自古闻名。
鲥鱼、鲚刀鱼、大闸蟹、墨子酥、油酥饼、桐城丰糕、怀宁贡糕、江毛水饺、鸡汤炒米等特色食品让人回味无穷,望江挑花、潜山舒席、宿松蜡染、岳西翠兰茶叶等传统工艺品或土特产品令人爱不释手。
沪蓉、东香、安合、合铜黄等高速公路干线、105、206、318三条国道和合九铁路在市境交汇,已建成通车的安庆长江公路大桥和建设中的安庆铁路大桥,跨江与建设中的南京——安庆城际铁路、沿江高速公路、安庆——景德镇高速公路连接。
安庆天柱山民航机场先期已开通至北京、上海、广州、厦门等航线,目前又在扩建之中。
安庆集公路、铁路、水运、航空为一体的立体交通网络已经形成。
宾馆酒店等旅游配套环境设施非常齐全,主要的宾馆酒店有:
在建的五星级:
马山宾馆、碧桂园凤凰城、天柱山养生酒店、天柱第一城等;四星级的有:
安庆大酒店、安庆迎宾馆、皖源国际大酒店、全力古井假日大酒店等;三星级的有:
安庆宾馆、恒华大酒店、潜阳国际大酒店、皖城假日大酒店、天柱国际大酒店、乐天然宾馆等。
星级宾馆酒店主要集中在安庆市区和潜山县城及天柱山景区等地。
安庆充满生机,蓄势待发,是一座潜力巨大、大有希望的城市。
安庆区位优势明显,地处皖鄂赣三省交界处,是沟通三省并连接上海、武汉两大经济区的纽带,是3000吨级海轮入江的终点港口。
建国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安庆作为全国重要的粮棉油、水产品和畜禽生产基地,作为安徽省重要的石油化工、汽车零部件制造和纺织加工业基地,又被省列为皖江开发的重点开放城市之一,社会经济事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2006年,全市地方生产总值达490亿元,财政收入达45亿元。
农业继续保持较高的发展水平,工业初步形成了石油化工、轻纺、建材、机械四大支柱产业,涌现了安庆石化、华茂、环新、海螺、全力、鸿润等一大批国内外知名企业。
基础教育成为品牌,文化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城市供水、供电、供气、公共交通通讯和商业服务等基础设施有了很大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安庆已与世界上1OO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贸易往来关系,出口商品达20O多种。
新的一年,在全面实施“十一五”规划、建设和谐安庆的征途上,安庆市委市政府决心围绕建设“千亿安庆”、“活力安庆”、“和谐安庆”和文化强市的目标,以追赶跨越、奋力崛起为主题,以改革开放、自主创新为动力,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五大战略”,强力推进“3231”工程,加快结构调整,转变增长方式,提高发展质量,改善人民生活,扎扎实实推进和谐社会建设,保持和扩大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势头,进一步加快建设全面小康社会进程。
安庆人民正以前所未有的热情投身于改革和建设事业。
黄梅之乡
一·黄梅戏的基本常识
黄梅戏唱腔委婉清新,分花腔和平词两大类。
花腔以演小戏为主,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民歌风味,多用"衬词"如"呼舍"、"喂却"之类。
有"夫妻观灯"、"蓝桥会"、"打猪草"等;平词是正本戏中最主要的唱腔,常用于大段叙述,抒情,听起来委婉悠扬,有"梁祝"、"天仙配"等。
现代黄梅戏在音乐方面增强了"平词"类唱腔的表现力,常用于大段抒情、叙事,是正本戏的主要唱腔;突破了某些"花腔"专戏专用的限制,吸收民歌和其他音乐成分,创造了与传统唱腔相协调的新腔。
黄梅戏以高胡为主要伴奏乐器,加以其它民族乐器和锣鼓配合,适合于表现多种题材的剧目。
二、语言
黄梅戏语言以安庆地方语言为基础,属北方方言语系的江淮方言。
其特点为----唱词结构在整本戏多为七字句和十字句式。
七字句大多是二、二、三结构,十字句大多是三、三、四结构。
有时可根据需要以七字、十字句为框架,字数可压缩或增扩,曲调则常使用垛句。
花腔小戏的唱词灵活多变,有三至七字不等,中间常夹杂多种口语化无词意的字。
句数不一定为偶数有时奇数句重复最后一句便成偶数。
唱念方法均用接近普通话的安庆官话唱念。
整本戏中用韵母念、官话唱,小戏说白则用安庆地方的乡音土语,唱腔仍用官话唱。
历史沿革 宋绍兴十七年(1147年)置安庆军。
庆元元年(1195年)置安庆府。
1949年设安庆市。
因安庆军为名。
1949年设安庆市,由安庆专署领导。
1951年安庆市改由皖北行署直辖。
1952年安庆市由省直辖。
1960年安庆市委托安庆专署领导。
1961年安庆市改由省直辖。
1965年安庆市划归安庆专署领导。
1979年安庆市改由省直辖。
1949年设安庆专区,属皖北行署区。
安庆专署驻安庆市,辖安庆市及怀宁(驻石牌镇)、望江、宿松、太湖(驻晋熙镇)、岳西(驻衙前镇)、潜山(驻梅城镇)、桐城、桐庐(由桐城县析置,驻汤家沟)等8县。
1951年桐庐县改名为湖东县。
1952年安庆专区属安徽省领导。
安庆市改由省直辖。
原池州专区所属铜陵、贵池(驻池州镇)、青阳(驻蓉城镇)、至德(驻秋浦)、东流等5县划入安庆专区。
辖13县。
1954年湖东县由汤沟镇迁驻枞阳镇。
1955年湖东县改称枞阳县。
1956年至德县迁驻尧度镇。
1958年撤销铜陵县,并入铜官山市。
原由省直辖的铜官山市改名为铜陵市,划归安庆专署领导。
辖1市、12县。
1959年东流、至德2县合并为东至县(驻尧度镇)。
辖1市、11县。
1960年原由省直辖的安庆市委托安庆专署领导。
以铜陵市部分地区复设铜陵县(驻原县城)。
安庆专区辖2市、12县。
1961年安庆、铜陵2市改由省直辖。
1965年安庆市划归安庆专署领导。
将铜陵、贵池、青阳、东至4县划归池州专区。
辖1市、8县。
1970年安庆专区改称安庆地区,地区驻安庆市。
辖安庆市及桐城、枞阳、怀宁(驻石牌镇)、望江、宿松、太湖、岳西、潜山(驻梅城镇)等8县。
1979年安庆市改由省直辖。
安庆地区辖8县。
(以上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区沿革·史为乐著》)
1988年8月17日国务院批准:
撤销安庆地区,所属的桐城县、怀宁县、枞阳县、潜山县、太湖县、宿松县、望江县、岳西县划归安庆市。
1996年8月20日,民政部批复(民行批[1996]59号)撤销桐城县,设立桐城市。
1998年9月25日,国务院批准将怀宁县人民政府驻地由石牌镇迁至高河镇。
2000年,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
安庆市总人口5180000人;迎江区150221大观区167860郊区264670怀宁县673677枞阳县757951潜山县515261太湖县498882宿松县649975望江县479099岳西县361632桐城市660772(按当年行政区划;单位:
人)
2004年底,辖18个街道、103个镇、70个乡。
2005年5月13日,国务院(国函[2005]38号)批准调整安庆市部分行政区划:
(1)将安庆市郊区的老峰镇、龙狮桥乡、长风乡、新洲乡划归安庆市迎江区管辖。
(2)将安庆市郊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安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