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羊补牢》说课稿.docx
- 文档编号:28061135
- 上传时间:2023-07-08
- 格式:DOCX
- 页数:10
- 大小:20.51KB
《亡羊补牢》说课稿.docx
《《亡羊补牢》说课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亡羊补牢》说课稿.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亡羊补牢》说课稿
2021年《亡羊补牢》说课稿
2021年《亡羊补牢》说课稿1
《亡羊补牢》是一篇短小精悍的寓言,在教学中我紧紧抓住本课的教学目标,以自主合作学习的方式来完成本堂课的教学任务。
所以,我把本次说课的主题确立为了:
强化自主合作学习轻松突破教学重难点。
一、强化自主合作学习
纵观本堂课,自主学习的环节有一处,如下:
1、“通读故事,会讲故事”这一环节,我出示了自主学习提示:
请同学们小声读课文,把预习时勾画出的难读的生字、生词,借助拼音多读几遍,把故事读熟;不知道意思的词语借助注释和图画理解一下。
并设计了自主学习检测的三个环节:
(1)开火车认读生词。
(2)抽读句子,要求读准句中红色的轻声字、生字、多音字。
(3)联系生活、结合图片理解“街坊”“窟窿”“结结实实”的意思。
这一自主学习的环节帮助学生扫清了字词障碍,为后面的顺利学习做好了铺垫。
合作学习的环节有二处,如下:
1、合作问答
师:
讲故事是有一定顺序的。
看着题目,大家先来提提问题。
我们就知道故事的顺序了。
生:
怎么会丢羊的?
生:
丢了几次羊?
生:
怎么补牢的?
生:
后来怎么样?
师:
(随机板书学生的问题)按照这样的思路把故事整理一下,默读课文后同桌两人合作问答。
学生读课文后互问互答。
这一合作交流,为的是人人都能理清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为顺利讲好故事做铺垫。
2、合作讲故事
师提示:
有了思路,可以自己练习讲故事了。
同学们可以一个人根据板书讲这个故事给小组成员听,也可以小组合作讲,讲故事时可以配上动作。
学生练习讲故事后,小组汇报讲故事。
当然,展示时有的小组选择了个人汇报,有的选择了合作汇报。
不管方式如何,孩子们合作得都很好!
二、轻松突破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教学目标有3个:
1、认记12个生字,正确读写“寓言、亡羊补牢、羊圈、窟窿、叼走、街坊、后悔、劝告”等词语。
2、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寓言故事。
3、了解寓言故事的特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寓言故事。
2、难点:
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关于教学重点“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寓言故事”我采取了根据板书提问,同桌互问互答,理清故事顺序,然后小组合作讲故事的方式轻松突破。
而教学难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又采用了逐层提问,顺势引导的方法,如:
一问:
养羊人的心情变化。
一开始她一点也听不进别人的劝告,无所谓的样子,后来赶快补羊圈的时候,心里很不平静。
可能怎么想呢?
二导:
一个“赶快”,说明他想马上改正自己的错误。
我们可以表扬表扬他吧!
三延伸:
这个故事流传到现在一千多年了。
养羊的人不在我们身边,但是我们读了这个故事自然会想到自己,想到身边的人,是不是也有“亡羊补牢”的事情呢?
和同桌相互交流,想一想,说一说。
在孩子们交流后,课件出示:
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见,认真改正,就不算晚的道理。
并揭示了这个故事的出处,学习了相关的八字成语。
反思这堂课,还有诸多不成熟的地方,所以恳请大家提出宝贵意见,让我更加进步,谢谢!
2021年《亡羊补牢》说课稿2
一、说教材
《亡羊补牢》这篇课文选自人教版第六册《寓言二则》中的一则。
这个寓言故事内容浅显易懂,故事情节简明有趣,但寓意深刻。
选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是让学生了解寓言表达上的特点,把握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同时,增加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积累,引导他们喜欢寓言,学习读懂寓言的方法。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结合本组课文的训练意图和我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注意多音字“圈”的读音。
2、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亡羊补牢”,以及这个成语的意思。
3、理解《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体会寓言所蕴含的道理,懂得做错了事要及时纠正。
根据教学目标和本课的内容、特点,我确定了本课的重难点为:
引导学生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并能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一谈感想。
教学重难点的确定,我的教学思路就清晰了,教学与学法的选择也就水到渠成了。
下面我来说说本课的教法和学法。
二、教法和学法
1、选择教法,明确思路
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和语文素养,以及自主合作精神,创新精神,是新课标的重要的理念。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体现新课标的三维目标,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开放而富有活动的语文课堂。
教学本课,我采用了情景教学法和点拨法。
2、学法指导,形成能力
自读自悟,读悟结合,以读促悟,以悟生情。
抓重点词语,品读赏析,积累和丰富语言,运用语言。
3、理念指导,精心设计
抓住语文本色,体现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
引导学生学习寓言,发展语言,是阅读教学责无旁贷的任务。
本课内容浅显易懂,故事情节简明有趣,但意义深远。
在本课教学中,我力求在赏析语言中让学生懂得做错了事要及时纠正,在理解懂得做错了事要及时纠正的过程中习得语言,提高语文素养。
遵循阅读教学规律,重视体验感悟。
新课标明确提出: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能以老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
在以上理念的指导下,我力求通过教学环节的精心设计,达成三位目标。
于是,我设计了以下教学过程。
三、说教学设计:
(一)、谈话激趣:
1、同学们喜欢听寓言故事吗?
为什么?
2、今天,我们又要学习一则寓言。
看老师写课题:
亡羊补牢
3、指名读,齐读。
(二)、理解题意。
1、“亡羊补牢”是个成语,这个成语中有不理解的字吗?
2、指名解疑,并说说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
亡:
丢失。
牢:
关牲口的圈,在课文中指羊圈。
3用一句话完整地说说“亡羊补牢”的意思。
4、看了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为什么丢羊?
为什么补羊圈?
)
5、再读课题,从“补牢”这个词你能猜出丢羊的原因吗?
[此环节的设计是让学生质疑,把学习的主动权放给学生,使他们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
这样做,为学生学习指明了方向,也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
(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你的猜想对不对呢?
让我们来读课文。
注意:
读的时候要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听,引导评议。
3、养羊人一共丢了几次羊,为什么丢?
4、小结:
可见读书前我们的猜测是完全正确的,读书就要这样边读边想,读前要想,读中也要想。
四、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课文哪几个小节讲丢羊的?
2、自由读1—4节,思考:
养羊人丢了一只羊,为什么还会丢第二只?
3、同桌互议。
4、集体交流:
(一)羊圈破了个窟窿。
(1)出示生字卡片“窟窿”,指名读,注意“窿”读轻声。
(2)“窟窿”就是——(洞)。
怎样记住这两个字?
指导学生书写“窟窿”。
(3)齐读这句话。
(第三句)
(4)第三句讲了丢羊的原因,那前两句讲了什么?
引读前两句。
(5)理清这小节三句话之间的联系,试背。
(6)指名背。
(指导方法)
(二)街坊劝告,他不听。
(1)“街坊”就是——(邻居),注意“坊”读轻声。
(2)街坊是怎么劝的?
指名读,读出劝告的语气。
(3)引导评议,齐读。
(4)可养羊人呢?
指名读,评议。
(读出他的无所谓,毫不在意)
养羊人是这样说的,你猜他心里会怎样想?
(5)你看,好心的街坊情真意切,养羊人却漫不经心,不听劝告。
同桌分角色朗读。
(6)指名读,评议。
(7)老师说提示语,学生试背对话。
5、让我们来看看他不听劝告的结果。
(1)指名读第4节,评议。
(2)为什么要读好两个“又”字?
联系第一节,想一想。
(3)齐读第4节。
(4)刚才我们学习的片段,如果用题目中的两个字来概括,就是——(亡羊)。
6、指名表演这个片段,注意:
可适当增加一些内容,如人物的心理活动可通过语言、动作来表现。
【孩子都具有表现欲,在课堂上分角色朗读,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
因此我设计了分角色朗读这一环节。
在这环节中,学生既是表演者,又是观众。
既能锻炼了胆量,又能训练观察力。
】
7、二次丢羊后,养羊人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
自由读第5节,划出有关句子。
8、讨论交流:
(1)养羊人是怎么做的?
出示投影,看图说话。
(2)指名读文中句子,评议。
为什么要读好“赶快”?
能否去掉?
(改正错误,不能拖延)。
(3)养羊人为什么会这么做呢?
引读描写他心理的句子。
(4)指导读这句话,读出他的后悔之情。
(5)将这句话换一种说法。
(要是……就……如果…就……)
(6)但是他转念一想,现在修还不算晚,为什么?
(7)他的想法对不对?
从哪儿读出?
(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
)
(8)“从此”是什么意思?
指导学生用“从此”造句。
(9)理清句与句之间的联系,背诵第5节。
五、体会寓意。
1、再次出示投影,这个人在修补羊圈时,原来劝告过他的街坊刚巧路过,想想街坊又会怎么说?
养羊人又会怎么回答?
2、同桌表演后指名上台演,并指导评价。
3、如果这个人再不修羊圈,会出现什么后果?
4、揭示寓意:
由此可见,像养羊人这样犯了错误,只要(),就()。
5、在生活中,也常常发生类似的事。
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看法。
同桌互议,再指名交流。
(眼睛近视,沙尘暴,环境污染……)
这些都可以用一个词语来概括——“亡羊补牢”。
六、总结全文。
1、再读课题,理解题意。
(本义,引申义)
2、总结学习寓言的一般方法:
理解题意——理解内容——联系实际,体会寓意。
七、拓展补充
1、“亡羊补牢”这个故事原来出自于一个八字成语,后面还有四个字,你们知道吗?
出示:
亡羊补牢,犹未迟也。
他还有另外两种说法,你们想知道吗?
出示:
亡羊补牢,未为迟也。
亡羊补牢,为时不晚。
(读读记记)
2、这句成语出自哪里你知道吗?
(简介《战国策》)《战国策》是战国时代历史资料的整理,书中所记载的时代,上至战国初期,下至秦朝统一六国,反映了当时政治、社会各个层面的生活面貌。
3、你想知道这个成语是怎么来的吗?
(出示故事)
4、积累抄写
2021年《亡羊补牢》说课稿3
这次说课的内容是小学语文第六册的第9课《寓言两则》之一《亡羊补牢》。
我准备从教材,教法和学法,教学设计和板书设计四个方面来说。
一、说教材
《亡羊补牢》这篇课文选自人教版第六册《寓言二则》中的一则。
这个寓言故事内容浅显易懂,故事情节简明有趣,但寓意深刻。
选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是让学生了解寓言表达上的特点,把握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同时,增加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积累,引导他们喜欢寓言,学习读懂寓言的方法。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结合本组课文的训练意图和我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注意多音字“圈”的读音。
2、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亡羊补牢”,以及这个成语的意思。
3、理解《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体会寓言所蕴含的道理,懂得做错了事要及时纠正。
根据教学目标和本课的内容、特点,我确定了本课的重难点为:
引导学生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并能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一谈感想。
二、教法和学法
1、选择教法,明确思路
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和语文素养,以及自主合作精神,创新精神,是新课标的重要的理念。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体现新课标的三维目标,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开放而富有活动的语文课堂。
教学本课,我采用了情景教学法和点拨法。
2、学法指导,形成能力
自读自悟,读悟结合,以读促悟,以悟生情。
抓重点词语,品读赏析,积累和丰富语言,运用语言。
三、说教学设计:
一、题目切入,引发期待:
(设计理念:
以题目切入,紧扣题眼“亡”“牢”,既激起了学生的阅读期待,又使学生意识到相同的字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表达的意思会发生变化。
)
二、学习字词,了解大意。
1.提出要求,学生自读课文,
2.出示生字词:
认读,集体纠正。
重点指导:
多音字:
圈
(设计理念:
字词疏通为课文的理解扫清了障碍。
)
三、深入学习,理解寓意.
1.朗读课文,掌握故事主要内容。
2.指导重点句式,把握人物形象。
(1)养羊人和街坊的对话。
(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出示句子:
他说:
“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
(2)第二次丢羊后养羊人的想法。
(转换句式)
出示投影:
他很后悔,不该不接受街坊的劝告。
(设计意图:
通过对重点句式的指导,使学生明白了反问句、双重否定句这些特殊句式在表达中的独特作用;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加深了学生对人物形象的把握,为揭示故事寓意做好了铺垫。
)
四、创设交流情景,揭示故事寓意。
(设计意图:
在特意创设的情境里学生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更容易进入角色。
在“修”与“不修”的后果对比中,寓意的揭示自然是水到渠成。
试用“亡羊补牢”的道理处理问题,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亡羊补牢的重要性,深化了寓意,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
)
四、说板书设计
根据课程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设计了这次板书。
1.突显故事的“寓言”体裁;2.体现故事“寓言”特点;3.精炼故事内容
4.美化板书形式。
在整个板书内容的设计中,我充分遵循生成的规律,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由感知到感悟,循序渐进,逐层深入,力求通过板书促进教师、学生与文本之间情感的融合,让教学涌动着情感的灵性,让学生的语文素养在心灵交融的过程中不断生成、内化,努力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生成。
五、说教学反思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亡羊补牢 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