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是灯.docx
- 文档编号:28060585
- 上传时间:2023-07-07
- 格式:DOCX
- 页数:8
- 大小:22.75KB
文学是灯.docx
《文学是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学是灯.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文学是灯
一、导入
有一次,《东方卫视》对吴冠中先生访谈,他说:
“在所有的艺术门类里,文学所起到的社会作用、改造力量超越画画、雕塑、音乐,所以才会有鲁迅先生的弃医从文。
”说这话的吴老,充满着勇气、坦率,这是一个老艺术家的真诚。
所有好的文学,不论是从一个岛、一座山、一个村子、一个小镇、一个人或者一座城市、一个国家出发,它都可以超越民族、地域、历史、文化和时间而抵达人心、拯救灵魂。
那文学在作家铁凝心目中是什么呢?
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课文《文学是灯》。
二、介绍作者
铁凝:
(1957年—)当代作家。
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主席,河北省作家协会主席。
主要著作有:
《玫瑰门》《无雨之城》《大浴女》《麦秸垛》《哦,香雪》《孕妇和牛》以及散文、电影文学剧本等百余篇、部,300余万字。
散文集《女人的白夜》获中国首届鲁迅文学奖:
中篇小说《永远有多远》获第二届鲁迅文学奖。
根据小说改编的电影《哦,香雪》获第41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青春片最高奖;电影《红衣少女》获1985年中国电影“金鸡奖”“百花奖”优秀故事片奖。
部分作品译成英、法、德、日、俄、丹麦、西班牙等文字。
亦有小说在香港和台湾出版。
Ps:
小说以一个北方偏僻的小山村台儿庄为叙述和抒情背景,通过对香雪等一群乡村少女的心理活动的生动描摹,叙写了每天只停一分钟的火车给一向宁静的山村生活带来的波澜,并由此抒发了优美而内涵丰富的情感。
作品主要描写了香雪的一段小小的历险经历:
她在那停车一分钟的间隙里,毅然踏进了火车,用积攒的四十个鸡蛋,换来了一个向往已久的带磁铁的泡沫塑料铅笔盒。
为此,她甘愿被父母责怪,而且一个人摸黑走了三十里的山路,这对一个平时说话不多,胆子又小的山村少女来说,需要极大的勇气。
作者还有意交代了香雪这一举动的心理动力,那就是对山外文明的向往,对改变山村封闭落后、摆脱贫穷的迫切心情,还有山里姑娘的自爱自尊。
以清新隽永的笔调表现了一个在闭塞山村中生活的少女香雪对都市文明的向往,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作品风格:
早期作品描写生活中普通的人与事,特别是细腻地描写人物的内心,从中反映人们的理想与追求,矛盾与痛苦,语言柔婉清新。
1986年和1988年先后发表反省古老历史文化、关注女性生存的两部中篇小说《麦秸垛》和《棉花垛》,标志着铁凝步入一个新的文学创作时期。
1988年还写成第一部长篇小说《玫瑰门》,它一改铁凝以往那和谐理想的诗意境界,透过几代女人生存竞争间的较量厮杀,彻底撕开了生活中丑陋和血污的一面。
而我们今天所讲的课文并不是她所写的著作,而是节选自铁凝在首届东亚文学论坛上的演讲,全称为:
文学是灯——东西文学的经典与我的文学经历,所以说本文的体裁是一篇演讲稿,但从内容来看,它又是一篇议论性散文,就是用“散文”的笔法“发议论”,或者说是以阐述某个观点为中心的“散文”。
从“议论”角度看,它是“议论文”,是要阐明一个论点;从“笔法”角度看,它是“散文”,它侧重的是形象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具有抒情性、形象性和哲理性的特点,它给读者一种富于理性的形象和情感,从而提供一个广阔的思索和联想的空间。
那作者要阐述什么观点,抒发何种情感呢?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阅读课文。
三、初读课文,把握结构
第一部分(1--2)回忆作者的文学阅读。
第二部分(3--4)提出“文学是灯”的观点。
第三部分(5--6)论述“文学是灯”。
第四部分(7--9)从广度和深度两个层次对“文学是灯”的进一步深化。
四、二读课文,深入分析
1、朗读第一部分,回答问题
1)在第一部分中,作者在回答媒体提问时,首先回顾了自己少年时代的社会状况,当时的时代有什么特点,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些内容?
明确:
当时是一个鄙视知识、文化荒凉的时代,文学作品中大多充斥着愤怒、仇恨以及对个体的不屑。
运用反衬手法,以时代文化的“荒凉”突出好的文学作品的建设,突出好的文学作品对我的鼓舞和指引作用。
(可联系有一段时期关于“摔倒老人扶不不扶”的话题上了热搜榜,主要原因是因为一些关于老人倒地碰瓷的负面新闻在市民心中多少留下了阴影,导致不少人见有老人倒地想去扶却又不敢扶,造成了人性的冷漠。
在这样的社会氛围下,湖南台有档节目叫《噗通噗通的心跳》,对此进行了测验,发现仍有不少人不怕被讹钱,毅然上前扶起老人。
我们说在此背景下,报道毅然扶人事件,能起到怎样的作用?
突出了见义勇为的行为,唤醒民众的道德良知。
)
2)作者说在青少年时期曾经有两本书对她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是哪两本)为什么?
《约翰.克里斯朵夫》《聊斋志异》
介绍《约翰.克里斯朵夫》,视频简介。
就是这样一本宣扬人道主义和英雄主义的长篇小说影响了作者。
当然课文里还进一步细化了本书对自己的影响,例举了题记上的两句话,让作者偷着把自己解放了那么一小点又肯定了那么一小点……(括号部分的内容)
它的丰富的想象力和不同寻常的思考,照亮了她精神深处的幽暗之地,给了她身心的沉稳和力气,使她在那个文化荒凉的时代认识到人的自身价值,并敢于去追求个体的独特价值。
《聊斋志异》是中国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内容反映了广阔的现实生活,提出许多重要的社会问题,表现了作者鲜明的态度。
课文里提到了书中的那些狐狸,她们那么……如最近在放的电视剧《青丘狐传说》中的花月,活泼善良,不受礼教的约束,敢爱敢恨,心系刘子固,便勇敢地去表达自己的爱意,有情有意,为了救阿绣,可以舍弃自己的百年修为等等,这些都跟封建礼教下的闺阁女子截然不同,是股新风气。
这样的内容为作者狭窄的……
为她当时狭窄的灰色生活开启了一个秘密而有趣味,但又不可与人言的空间。
给她带来了人生的趣味,使她敢于打破种种约束,去追求人的本质,去做一个真正的人。
因为这两本书让作者第一次真正领略到了文学的魅力,让作者的性格由(沉默压抑)逐渐变得(昂扬率真)
3)怎样理解“这就是在我的青春期文学给我的恩泽和“打击”,这“打击”具有一种宝贵和难忘的重量,它沉入我的心底,既甜蜜又酣畅”这句话?
明确:
在青春期能读到一部两部经典是十分幸运的事,它让人体会到文学真正的魅力,所谓的“打击”其实是文学带来的陌生感,它开启了一个未知的想象的世界。
(书到用时方恨少,通过阅读,我们可以了解到我们未知的世界)
2、朗读第二部分,回答问题
1)在第3、4段中,作者为什么要花那么多笔墨去写农村生活,这和“文学”有什么关系?
首先我们来看下作者在农村里遇到怎样的人与事,从中作者获得了什么?
(把我的不自然的、不朴素的……生活的基本态度,看到了人性之美,人性的纯朴)
这些对作者在文学创作上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
作者在农村生活中遇到的人和事,无一不体现出人性之美,正如铁凝文学作品(特别是早期作品)所要反应出来的一样,也是作者日后对文学的态度的一种肯定,用作者的话说“那些醇厚的活生生的感同身受却成为了我生活和文学永恒不变的底色,那里有一种对人生深沉的体贴,有一种凛然的情义”,对作者在以后文学发展的道路上有很大帮助。
2)结合语境,品味下面的句子:
“文学应该是光亮的,如灯,照亮人性之美。
”
答:
这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把文学比作灯光,突出文学作品对人性的影响。
(灯光的作用可插入广告视频)作者认为“无论我们的笔下……积极的美德”。
古语有云:
人性本善。
只是人性之美处在不同的社会环境和生活环境中,不知觉的被湮没。
文学作品恰如一盏明灯驱逐人性黑暗,给人更多光明。
大江健三郎《个人体验》小说主人公鸟的妻子生了个残疾婴儿,使鸟突然间陷入艰难的处境。
鸟首先选择了逃避,他把婴儿扔在医院,并设法让其衰弱而死;自己则躲到旧日情人火见子的卧室,陷入爱河欲海之中。
火见子是天使又是魔女,她给鸟安慰,使鸟忘忧,也诱使鸟不断堕落。
经过漫长的心灵炼狱,最后,鸟终于幡然醒悟,勇敢肩起自己的责任,决心和残疾婴儿共同坚韧地生存下去。
这部作品唤醒人们负起生活责任的决心和继续生活下去的勇气,亦如灯,照亮人性之美。
3、朗读第三部分,回答问题
1)作者在文中两次说“文学是灯”的说法是一种“冒险”这是为什么?
虽是冒险,作者仍坚持此说法,为什么?
借助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信息的增长速度绝对是一件近乎恐怖的事情——我们称之为“信息爆炸”,我们需要接收的信息太多,一个劲儿地往前赶去接受新知识,完全没有时间消化、理解和吸收。
文学创作繁荣的风景不再,这就使文学处于较为尴尬的地位。
明确:
是要说明从世俗的意义上讲,文学一直就不在社会生活的中心,尤其是在今天,信息的爆炸把文学“挤压到一个稍显尴尬的角落”,这反映出当代社会的一种状况,故说是一种冒险。
但虽然如此,作者还是坚信,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心中都应该有一盏文学之灯,因为它“能照亮人心,照亮思想的表情”,它“具备着打不倒的价值”,而对于一个作家来说,更应该“以自己的文学实践去捍卫人类精神的健康和心灵真正的高贵。
”
文章中列举了在中外名著不能公开的背景下,中西方文学对其精神与情感的影响。
2)“文学是灯,或许它的光亮并不耀眼,但即使灯光如豆,若能照亮人心,照亮思想的表情,它就永远具备着打不倒的价值。
而人心的诸多幽暗之处,是需要文学去点亮的。
”怎样理解?
明确:
文学的灯哪怕是微弱的,但只要给人一点感悟,它就光亮无比。
列举《寂寞空庭春欲晚》中的长庆,灭门惨案彻底扭转了长庆的人生道路,眼看着双亲惨死在自己眼前,无论曾经多么柔软明亮的内心都被复仇的狂草疯长覆盖。
在宫中潜伏的日子里,唯有一个人给了他温暖,那就是芸初。
这个单纯善良的姑娘重新挖掘出了他内心深处的柔软,是黑暗中的一抹光亮。
甚至为此他想放弃复仇,丢掉复仇者的面具。
然而芸初死了,他的生命之光熄灭了,只剩漆黑绝望的一片。
此生已无可恋,从此黑暗为伍,万劫不复。
3)怎样理解“从古至今,人世间一切好的文学之所以一直被需要着,原因之一是它们有本领传达出一个民族最有活力的呼吸,有能力表现出一个时代最本质的情绪,它们能够代表一个民族在自己的时代所能达到的最高的想象力。
”
明确:
每个民族都有每个民族优秀的文学作品,阅读本民族的优秀文学作品更容易引起共鸣,它对我们的精神世界的陶冶起到积极的作用。
第九届茅盾文学奖王蒙《这边风景》:
小说以新疆农村为背景,从公社粮食盗窃案入笔,用层层剥开的悬念和西域独特风土人情,为读者展示了一幅现代西域生活的全景图。
同时,也反映了汉、维两族人民在特殊的历史背景下的真实生活,以及两族人民的相互理解与友爱共处,带有历史沉重的份量。
每个章节后设计“小说人语”,用79岁的王蒙今时今日的角度去适时点评和阐述39岁王蒙当时的创作和思考,形成“79岁王蒙与39岁王蒙的对话”,为这部六七十年代的作品添加了现代感和时代感。
4)怎样理解“其实若把文学简单分为两类,只有好的和不好的。
而所有好的文学,不论是从一个岛,一座山,一个村子,一个小镇,一个人,一群人,或者从一座城市、一个国家出发,它都可以超越民族、地域、历史、文化和时间而抵达人心。
也因此,我对文学基本持一种乐观的认识。
”
明确:
优秀作品不在于它是鸿篇巨制还是玲珑小品,也不在于它是否跨越国界,只要它是好的,不管它是否写了你熟悉还是不熟悉的生活,它都会给人滋养,启迪人心。
微小说:
“嫁给我吧!
”他单膝下跪,右手拿了一枚戒指。
“这是什么?
”女孩看着戒指顶端镶嵌的石头:
既不晶莹剔透,也不光彩夺目,反而好像一粒煤渣。
“这是月球上的石头,我花了大价钱才买了下来.”他激动地说。
“好浪漫,我愿意!
”50年后,她看着指间那廉价的爱情,叹了口气,抬头仰望窗外的地球。
理解:
追求极致奢华,而一旦活在那种环境里习惯了了这种生活,再奢侈的东西也变得普通和廉价,脱离了普通人生活时发觉平平淡淡才是真.围城效应。
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以女主人公贵族妇女安娜追求爱情悲剧,和小地主列文在农村面临危机而进行改革与探索这两条线索展开,我们主要讲讲安娜的事迹。
安娜父母早逝,在姑母包办下嫁给了比她大二十岁的大官僚卡列宁。
婚后在宗法思想支配下她曾安于天命,只是把全部感情寄托在儿子身上。
渥伦斯基唤醒了她晚熟的爱情。
她渴望自由而大胆地爱,不愿像别特西公爵夫人那样在家宴上公开接待情人;也不愿接受丈夫的建议仍然保持表面的夫妻关系,偷偷与情人往来;终于冲出家庭与渥伦斯基结合,公然与整个上流社会对抗。
从此安娜失去了一个贵族妇女在社交界的一切地位和权利,除了渥伦斯基的爱,她一无所有,因此,她热烈而执着地献身于这种爱。
确实,在国外,在渥伦斯基的庄园里,安娜曾体验过短暂的“不可原谅的幸福”。
她丢弃母亲的天职,但内心无法平息因失去爱子而产生的悲伤;她想昂起骄傲的头,宣称她是幸福的女人,但却摆脱不掉有罪的妻子的意识。
她的灵魂一直受到折磨。
而孤注一掷的、囿于自我的对渥伦斯基的爱又不可能得到相应的感情反响,安娜绝望了,她在临终前满含怨愤地喊出:
“一切是虚伪、全是谎言、全是欺骗、全是罪恶。
”
她对个性解放、生命意义、爱情自由的渴求,她勇敢、顽强的斗争精神,确实走在了时代前列,但她骨子里的宗教思想,同时把个人的独立与自由寄托在一个男性的爱上,显现了她的局限性。
五、总结概括,提炼主旨
结合全文,如何理解“文学是灯”这一标题的含义?
它在内容和结构上分别有什么作用?
试作简要说明。
在那个文化荒凉的时代,文学照亮了“我”精神深处的幽暗之地,指引我走上文学创作之路;在如今这个文化边缘化的时代,作者仍然坚信文学应该有力量去呼唤人类积极的东西,去照亮人性之美,并以此作为自己坚守的创作宗旨。
结构上,“文学是灯”是全文的线索,将“我”作为一个文学的阅读者和创作者两个不同的人生阶段的文学经历贯穿起来;内容上,“文学是灯”以形象的比喻揭示了文章的主旨。
六、拓展延伸
交流一本影响你人生的书。
七、归纳总结
本文是一篇演讲稿,语言通俗,生动形象,幽默风趣,富含哲理,给人以精神的震撼。
作者说自己每天都在日记里检讨自己所犯的错误,期盼自己能够成为一个纯粹的人,是为了说明那个时代是文化荒芜的年代,压抑个性的年代。
作者在演讲中,着重写了两部文学经典在“文化大革命”那个鄙视知识、限制阅读的文化荒凉的时代中给自己的影响,紧扣了“文学是灯”这个题目。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