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
- 文档编号:28054160
- 上传时间:2023-07-07
- 格式:DOCX
- 页数:14
- 大小:26.99KB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案
鄂嘉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集体备课教案(初案)
6雪
主备人:
王存荣参备人:
杨明华普晓梅李天圣
备课时间:
2014-3-3备课地点:
会议室授课班级:
学习目标:
1、整体感悟文章的内容,品析文中的两幅雪景图。
2、学习文章借景抒情的表达技巧。
3、理解作者思想感情,体会作品中闪现出的理想光芒与对生活的热爱。
学习重点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品析两幅雪景图。
学习难点体会文章的深邃寓意。
学习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激发主动意识和探究精神。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二)了解作者借社会背景
(三)述学习目标及重难点
(四)出示预习提纲
1、扫清字词障碍
博识:
学识丰富。
美艳:
色彩光泽鲜明好看。
消释:
消散。
褪尽:
全脱落了。
凛冽:
刺骨的寒冷。
升腾:
(火焰、气体等)向上升起
2、(研讨与练习)
3、探究问题
(1)作者对江南的雪及北方的雪的描绘,引起你怎样的联想?
(2)你觉得全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化”用“冰冷”“坚硬”“灿烂”修饰“雪花”,强调了什么?
(4)“那还是在音乐者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隐约的青春的消息”和“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分别形容江南的雪的什么特点?
(5)“是的,那是孤单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孤独的”“死掉的雨”“雨的精魂”是什么意思?
(五)合作探究学习
(六)课外作业1、抄写生字词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1)导入
(2)检查预习
1、听写生字词2、熟读课文
(3)展示交流课后练习与问题探究
(4)点评、指正
(5)小结
(6)课外作业:
写一写:
你在雪地里做过什么忧喜?
试写一段文字描述出来。
课后反思:
7、雷电颂
郭沫若
主备人:
普晓梅参备人:
王存荣杨明华李天圣
备课时间:
2014-3-3备课地点:
会议室授课班级:
一、学习目标:
1.学习本文象征手法来表现时代的主题。
2.领会作者抓事物特征展开丰富想象和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二、学习重点、难点:
1.重点:
内心独白《雷电颂》的含义。
2.难点:
象征手法和浪漫主义的色彩。
三、学习方法:
合作探究
四、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二)作者简介:
郭沫若(1892.11.16─1978.6.12)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历史学家、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古文字学家,是继鲁迅之后我国革命文化战线上又一面光辉的旗帜。
(三)口述目标与重难点
(四)出示预习提纲
1、扫清字词障碍
播弄:
摆布;挑拨。
稽首:
古代的一种跪拜礼。
行礼时,跪下,叩头到地。
咆哮:
猛兽怒吼。
阴惨:
阴暗悲惨。
文中形容黑暗的旧世界。
拜手:
古代的一种跪拜礼。
行礼时,跪下,两手拱合到地,头靠在手上。
爵:
古代酒器,三足,青铜制。
盛行于殷代和西周初期。
爵
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
刑罚不能对上加在大夫(高级官)身上,礼节不能对下用在普通人身上。
庶人:
老百姓。
大智若愚,大巧若拙:
绝顶聪明的人看来好像是愚昧的,绝顶灵巧的人看来好像是笨拙的。
2、课前看注释①,通读全剧,理清戏剧的情节结构。
3、屈原对风、雨、电这些自然力抒发了什么感情?
4、屈原对东皇太一等众神抒发出了怎样的感情?
表达了怎样的思想?
与上一层次有什么联系?
作者火一般的激情是借助了哪些修辞手法表现出来的?
有什么作用?
(五)进行合作学习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二)检查预习
1、听写生字词2、熟读课文
(三)展示交流课后练习与问题探究
(四)点评、指正
(五)小结
(六)布置作业:
1、“雷电颂”可分为几层?
采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2、“雷电颂”中的“东皇太一”等众神象征了什么?
屈原是怎样揭露其本质并与之行斗争的?
第三课时
一、《雷电颂》的结构和特点:
1、〈雷电颂〉可分几层?
〈〈雷电颂〉是屈原歌颂风雷电的内心独白。
独白是人物内心深处最强烈的思想感情的自然流露。
(还有对白)这篇独白实际上是一首完美的诗,气势雄伟,充满战斗激情,抓住事物特征展开联想,达到物我同化的境界。
分两层:
第一层:
对风雷电的呼唤与歌颂,对光明的礼赞与向往。
(从“风!
你咆哮吧!
”到“把这包含着一切罪恶的黑暗烧毁吧!
”
在“比铁还沉重”、“比铁还牢固”的黑暗、阴惨的宇宙前,他不能不对祖国的前途命运担忧。
于是,他热切地呼唤和祈求那些咆哮的风,闪耀的电,爆炸的雷这些宇宙中的“伟大的艺人们”,以变革现实的伟大力量,把黑暗的世界“爆炸”“劈开”,从而创造一个“没有阴谋、没有污秽、没有自私自利“的世界,迎来“没有限制的自由”和灿烂眩目的“光明”。
他把“电”这一宇宙的长剑化做自己撔闹械某そ。
在呼喊声中,主观和客观,人和自然力结合在一起,充分表现了屈原摧毁黑暗,追求光明的内在力量。
用火一般炽烈的语言及雷霆万钧的气势,表达了对黑暗世界的强烈愤懑,也表达了对光明未来的热烈追求。
风雷电象征人世间追求正义、光明的变革力量。
第二层:
借指斥神鬼偶象来愤怒诅咒昏庸腐朽的当权者。
(从“把你这东皇太一烧毁了吧!
”到篇末。
)
屈原之所以高呼要把所有的“土偶木梗”连同一切罪恶的黑暗都“烧毁!
烧毁!
烧毁!
”,是因为它们只是“产生黑暗的父亲和母亲”,它们“完全是一片假”,“只有晓得播弄人”,一句话,它们象征暴戾、奸诈、怯懦的怪力乱神。
这样,屈原就由前面对自然力的祈求,发展到对人的力量的确信,表现了他无比高昂的战斗激情。
板书设计:
第一层:
对风雷电的呼唤与歌颂,对光明的礼赞与向往。
第二层:
借指斥神鬼偶像来愤怒诅咒昏庸腐朽的当权者。
2、“东皇太一”等众神象征什么?
明确:
东皇太一等众神象征人世间昏庸腐朽暴戾怯懦的当权者(板书)。
二、“雷电颂”采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有什么艺术特色?
①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充分表达感情,增强语句气势
通篇运用拟人兼呼告。
如“风,你咆哮吧!
咆哮吧!
”“你们风,你们雷,你们电,”“电,你这宇宙中最犀利的剑呀!
”等等,这些语句,热切地期望风、雷、电;而“你东君,你是什么个东西”等词语,无比愤怒地对恶神进行斥责。
这样,就最直接最有力地爱憎的感情。
其次,运用了反复、排比等修饰方法,也使整个独白具有诗的形式美,琅琅上口,铿锵有力。
②闪耀着浪漫主义的色彩:
《雷电颂》中,作者进行了大胆的艺术虚构,运用夸张的艺术手法,让屈原凭借暴风、怒雷、闪电的翅膀,展开美妙的幻想,飞往光明的境地;也借助了它们的力量,毁灭一切黑暗。
这样,就使屈原形象显得更加神采飞扬。
这段独白想象奇特,气势宏伟,表现了作者浪漫主义的激情。
三、人物形象简析:
1.屈原:
正义和光明的化身。
痛恨黑暗,向往光明,蔑视鬼神,鞭挞一切污秽,誓与丑恶奸佞们战斗到底。
对风雷电的呼唤和歌颂,表现了他横扫一切邪恶的顽强战斗精神。
虽桎梏加身,但不屈不挠,浩然正气凛然不可侵犯,充分表现了忠于祖国,热爱人民的高尚情操和崇高理想。
屈原是正义和光明的化身,是战斗不屈的战士的形象。
2.婵娟:
屈原的侍女,是有正义感的女性形象,是楚国人民的代表。
她爱戴屈原,崇敬屈原,把他当作父亲、家长,虽是“虽是普通人家的女儿”,却深明大义,知道“做人的责任”;不屈服于公子子兰的威逼利诱,甘愿为搭救屈原而献出生命,这一切都突出地体现了她高尚、善良、纯真的品质。
通过婵娟为正义而献身的行动,有力地衬托了屈原正气凛然英勇无畏的形象。
婵娟之死,使正义和邪恶的冲突达到高潮。
3.郑詹尹:
邪恶的化身,卑鄙、狡诈、胆怯。
是朝庭中奸佞的帮凶,毫无正义和忠贞而言。
他开始对毒死屈原有疑问,不是同情屈原,而是怕“惹出乱子”,舍不得他的庙宇;他再三引诱屈原喝下毒酒,装出一副伪善面目,甚至假惺惺地诅咒自己的女儿郑袖;做坏事又内心胆怯,送毒酒又心虚地问屈原“该不会疑心这酒里有毒的吧”。
这个邪恶的帮凶最后也没有得到好下场。
作业:
思考和练习第四题、第五题。
课后反思:
8、短文两篇
主备人:
杨明华参备人:
普晓梅王存荣李天圣
备课时间:
2014-3-8备课地点:
会议室授课班级: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散文诗,理解作品内涵;
2、了解现实主义文学作品的时代性和目的性,理解托物言志(象征)手法的运用。
3、培养学生积极的文学思考和欣赏能力,能大胆发表对作品的独到见解。
学习重点:
了解现实主义文学作品的时代性和目的性,理解托物言志(象征)手法的运用。
学习难点:
培养学生积极的文学思考和欣赏能力,能大胆发表对作品的独到见解。
学习方法:
合作探究
学习过程
一、导入:
2003年11月25日,一个特别的日子。
世纪老人巴金度过了他的百岁寿辰,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散文《日·月》,算是对老人的迟到的问候。
标题课件飞入,由日、月 明,看到“明”字,你会想到什么呢?
明亮,光明…巴金在作品中是否就是想表达对光明的热爱和追求呢?
请大家听读课文《日》。
二、听读课文,初步感知文章内容
——讨论巴金在作品中是否就是想表达对光明的热爱和追求呢?
(用原文回答)
为着追求光和热,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
愿做人间的飞蛾,飞向火热的日球。
并且,对飞蛾、夸父这两位光明的使者持敬佩,怀念的态度。
看来,日球确实让我们感受那喷薄而出的热情和希望。
三、简介作品的时代背景
四、问题探究
1、再读课文,提炼出作者对月亮的看法;
——死了的星球,凉月,冷光,死的光。
既然,这是一个没有生机的星球,那为什么还有嫦娥奔月的传说呢?
巴金在文中给出了什么答案?
2、引用资料,阅读质疑《月》
说到嫦娥奔月,我们从小听说的故事是否如作者所言:
是要改变这冰冷的星球,使它再生呢?
3、学生讲述嫦娥奔月的传说
要求:
语言流畅简洁
五、检查预习情况
1、听写生字词旸(yáng)皓(hào)浸(jìn)撮(cuō)
2、朗读诗歌
六、问题探究与展示交流
1、再读课文,提炼出作者对月亮的看法;
——死了的星球,凉月,冷光,死的光。
既然,这是一个没有生机的星球,那为什么还有嫦娥奔月的传说呢?
巴金在文中给出了什么答案?
想使已死的星球再生/思念着什么
2、引用资料,阅读质疑《月》
说到嫦娥奔月,我们从小听说的故事是否如作者所言:
是要改变这冰冷的星球,使它再生呢?
3、学生讲述嫦娥奔月的传说
要求:
语言流畅简洁
老师点拨
……看来,将嫦娥奔月的理由想象为嫦娥妄想改变这冰冷的星球,只是巴金的一家之言,那这样想,可不可以呢?
上学期我们是否也学过类似的文章呢?
即在某个对象身上赋予一种特定的内涵,以抒发自己的个人理想。
——《爱莲说》中的莲、牡丹、菊,那里的莲象征的君子,牡丹-富贵者,菊-隐士,不也是周敦颐寄予自己人生追求一种方式吗?
包括《日》中的飞蛾和夸父,其实,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看,飞蛾之所以会扑火,是因为它的向光性。
但作者却不仅把它们当成简单的生物和远古神话中虚无飘渺的人物,而是重新赋予了他们新的内涵,这才有了为了追求光和热,宁愿舍弃自己生命的壮举。
因此,文学有其现实性,是为了服从作家表情达意的需要,同时也是和时代合拍的。
七、点评、指正
八、课后练习:
1、请你试着写一种植物,用以寄托你的人生信条。
课后反思:
9、海燕
主备人:
李天圣参备人:
普晓梅王存荣杨明华
备课时间:
2014-3-8备课地点:
会议室授课班级:
学习目标:
1.通过预习,疏通并了解课文内容。
2.由感知入手,弄清文章内容的表层含义,理清层次结构。
3.分析理解前两幅画面,学习海燕自信乐观勇敢的精神。
学习重点:
目标2、目标3
学习难点:
理解海燕的自信心与洞察力。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二、了解作者及社会背景:
3、口述目标与重难点
4、出示预习提纲
1、完成课后练习一
2、自查字词典,疏通字词意义
3、读了课文,同学们的眼前出现了什么景象?
学生自由回答,教师肯定正确意见:
波涛汹涌的大海,暴风雨来临之前,只有海燕在高傲地飞翔。
4、这画面最使你感动的是什么?
学生思考后,提问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较强的学生回答,教师肯定:
海燕那勇敢无畏的精神
5、课文的层次结构是怎样的?
5、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六、教师小结:
这幅画面通过比喻、拟人、反复等修辞方法渲染了黑暗环境的气氛,写出了波浪乐观地与狂风搏斗,显示了大海的力量,狂风的狂风的疯狂反扑与海燕的乐观迎接形成对比
七、布置作业
1、朗读尽量背诵课文2、听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学习过程:
一、复习检查
1.检查《掌握语文》作业情况
2.抽查优生背诵课文片断
二、展示交流问题探究
1、完成课后练习一
2、自查字词典,疏通字词意义
3、读了课文,同学们的眼前出现了什么景象?
学生自由回答,教师肯定正确意见:
波涛汹涌的大海,暴风雨来临之前,只有海燕在高傲地飞翔。
4、这画面最使你感动的是什么?
学生思考后,提问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较强的学生回答,教师肯定:
海燕那勇敢无畏的精神
5、课文的层次结构是怎样的?
(1-6)孕育之时,海燕高翔,渴望暴风雨
1.风卷云集,海燕高翔
2.海鸥海鸭企鹅仓皇逃窜
(7-11)逼近之时,海燕搏击风浪,迎接暴风雨
1.暴风雨逼近情景
2.海浪海燕勇敢拼搏
(11-16)即将来临,海燕反复呼唤暴风雨
3、研究象征意义,理解象征手法
1.回顾旧课,导入情境。
2、抽查提问,教师归纳:
大海波浪:
革命高潮时的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
海燕:
英勇善战的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
海鸥海鸭企鹅:
革命中的机会主义者和形形色色的假革命者和不革命者
风云雷电:
沙皇的反动势力
暴风雨:
席卷一切的革命运动
3、教师讲析:
象征与比喻的异同
相同:
比喻的本体与喻体,象征的本体和象征体之间都有相似点
不同:
比喻的本体和喻体意义都较简单,而象征的本体虽简单,但象征体有着“很大的思想内容”;比喻只用在一两个句子中,而象征的含义包含全篇文章。
课后反思:
10、《组歌》
主备人:
王存荣参备人:
普晓梅杨明华李天圣
备课时间:
2014-3-8备课地点:
会议室授课班级:
学习目标
1、朗读与细读相结合;篇章语义分析与自然常识讲解相结合,锻炼学生自由想象的能力。
2、引导学生热爱自然、敬畏生命。
学习重难点:
对诗歌中炽热爱情的理解与祖国深情厚爱的联系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浪之歌)
一、课文导入
1、简介诗人纪伯伦(1883~1931)。
黎巴嫩诗人、散文作家、画家。
生于黎巴嫩北部山乡卜舍里。
纪伯伦青年时代以创作小说为主,定居美国后逐渐转为以写散文诗为主。
他的小说几乎都用阿拉伯文写成,有短篇小说集《草原新娘》(1905)、《叛逆的灵魂》和长篇小说《折断的翅膀》(1911)等。
2、纪伯伦认为诗人的职责是唱出“母亲心里的歌”。
他的作品多以“爱”和“美”为主题,通过大胆的想象和象征的手法,表达深沉的感情和高远的理想。
二、朗读感知
朗读全文,注意读出感情和节奏。
找一下这首诗的韵脚(散文诗不严格压韵,段落间换韵):
第一节:
人、近(邻韵)、分;
第二节:
晨、盟、中、吟、吻(多为邻韵);
第三节:
拗、躁,心;
第四节:
他、下。
三、感知课文的内涵
诗中海浪的形象是极为感人的。
她对情侣海岸一往情深,爱的热烈,爱的深沉。
海浪除具有人的特点,能借以很好地表达诗人的情感外,还具有浪的特点。
如她的“任性”,总不能平静的心胸,晨昏情感的变化,潮水涨落时不一的举动等等。
四、问题探究
“呜呼!
彻夜不眠使我形容憔悴。
纵使我满腹爱情,而爱情的真谛就是清醒。
”这里的连结词使用好像不合常规?
确实如此。
这也正是散文诗不同于抒情散文的地方。
这里用“然而”或“但是”来替换“纵使”,在语义上更明白一些,语法上也较符合规范。
不过,“纵使”,至少在汉语里有鲜明的强调意味。
用在这里,使文意为之一紧,因而在效果上不仅获得了某种转折的味道,而且使这段话在语义层次上变得更为丰富和有气势。
和诗的结尾联系在一起,凸现出诗人一种类似我们熟悉的“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形象。
第二课时(雨之歌)
一、朗读感悟
二、感悟文本
这首散文诗的绝大部分,雨的形象是一个奉献者和使者的形象,它滋润万物,同时也把距离遥远的事物联结起来(“传情的信使”)。
值得注意的是在诗中对拟人手法的灵活的多方面运用:
一方面是对雨的拟人化处理,从第三节“我哭”开始,由此引起一系列相关意象——花草,云彩和田野等等——”相应加以拟人化,一方面雨的形象也时时在变化,或拟人的角度不同,或者由拟人很微妙地转换为拟物,例如第六节“我从湖中升起,借着以太的翅膀翱翔、行进”,似乎又获得了一只鸟的形象,此外,除了自然界的具体的物象之外,一些抽象的事物也常常被拟人化,如第二节“清晨的女儿”中的清晨,以及第五节“不动声色的死神的怀抱”中的死亡,可以说是运用于无形。
三、问题探究
1、作者在短小的篇幅里分别用了哪几种形象来描绘雨?
银线,珍珠,传情的信使,大海的叹息,天空的泪水,田野的微笑。
2、雨的形象有什么特点?
作者借雨歌颂了什么?
雨是一位奉献者和使者,歌颂了无私的爱与奉献精神。
3、你是怎样理解“尘世人生也是如此:
开始于盛气凌人的物质的铁蹄之下,终结在不动声色的死神的怀抱”这句话的?
4、为什么“我”哭,山河却在欢乐?
根据第三段文意回答。
下了雨,河水涨了,可以浇灌田野、花草。
5、用一句话概括1-4段的内容。
雨水滋润了大地。
6、解释第六段中“吻”和“拥抱”在文中的意思。
指雨水浇灌花草、树木。
7、这首散文诗采用了什么手法?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采用了拟人化的手法,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生活的热爱和对奉献者的赞美。
四、朗读组歌并小结
课后反思: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级 语文 下册 第二 单元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