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套K12四川省宜宾市一中学年高中语文下学期第12周 雷雨教学设计.docx
- 文档编号:28041299
- 上传时间:2023-07-07
- 格式:DOCX
- 页数:18
- 大小:29.46KB
配套K12四川省宜宾市一中学年高中语文下学期第12周 雷雨教学设计.docx
《配套K12四川省宜宾市一中学年高中语文下学期第12周 雷雨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配套K12四川省宜宾市一中学年高中语文下学期第12周 雷雨教学设计.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配套K12四川省宜宾市一中学年高中语文下学期第12周雷雨教学设计
第二课 雷雨
【学习目标】
1、了解戏剧的相关知识。
2、了解课文的情节结构,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
3、领会作品中个性化的对话语言对真实、鲜明地塑造人物形象所起的作用。
4、认识到具有典型意义的剥削阶级家庭的罪恶历史,从而认清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罪恶与黑暗以及它的必然灭亡。
【学习重点】
1、 戏剧冲突。
2、 个性化的语言。
【学习难点】
1、个性化的语言(人物思想性格)。
【学习方法】
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点拨提示法、总结归纳法
【教学时数】
3课时
【学习环节和内容】
一、新课导入
上世纪60年代,有一位年轻的日本作家访问中国,他专程登门拜访了剧作家曹禺先生,并表达了这样的愿望:
“我希望日后也能写出像您的《雷雨》那样的杰作来。
”这位日本作家是谁呢?
他就是1994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大江健三郎先生。
《雷雨》是曹禺在中学时期开始构思,在大学毕业时完成的话剧处女作。
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这部年轻的作品,成为大江健三郎先生眼里“丰碑”式的巨著呢?
现在,我们就走进曹禺的《雷雨》,试着解开一些谜团。
二、作者曹禺简介
曹禹(1910——1996),现代剧作家,原名万家宝,祖籍湖北潜江,1910年生于天津一个没落的封建家庭,1922年在南开中学读书时,阅读了大量“五四”以来的优秀作品和外国文学、戏剧作品,并参加了北方最早的业余戏剧团体之一的“南开新剧团”。
演出过易卜生、莫里哀、丁西林等作家的作品,为他从事戏剧创作打下了基础。
1928年秋入南开大学,二年级时又考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
在此期间,曹禺目睹了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社会的黑暗现实,产生了强烈的反抗情绪,经过几年酝酿、构思,1933年在清华大学四年级时,完成了他的处女作四幕话剧《雷雨》,以其深刻的思想内容和卓越的艺术技巧第一次显示了他的艺术才华。
一年后,时任《文学季刊》编委的巴金在编辑部的故纸堆里发现了它,并感动得为它掉下了激动的眼泪。
它的发表立刻引起了中国剧坛的强烈震动。
从1935年在日本东京第一次演出以来,我国许多重要剧团都竞相排演,并相继拍成电影、电视连续剧。
作者在谈到写作意图时说,《雷雨》是在“没有太阳的日子里的产物”,“那个时候,我是想反抗的。
因陷于旧社会的昏暗、腐恶,我不甘模棱地活下去,所以我才拿起笔。
《雷雨》是我的第一声呻吟,或许是一声呼喊”(《曹禺选集·后记》),“写《雷雨》是一种情感的迫切的需要”,“仿佛有一种情感的汹涌的流来推动我,我在发泄着被压抑的愤懑,毁谤着中国的家庭和社会。
”(《雷雨》序)
继《雷雨》之后,曹禹又写了《日出》《北京人》《原野》等剧本。
《雷雨》《日出》是他的代表作,成就最高。
解放后,曹禹有《明朗的天》《胆剑篇》《王昭君》等剧作。
1942年,曹禺还把巴金的《家》改编成话剧。
1933年大学毕业后,曹禺入清华研究院当研究生,专事戏剧研究。
翌年到天津河北女子师范学校任教。
1935年写成剧本《日出》,深刻解剖了30年代中国的都市生活,批判了那个“损不足以奉有余”的罪恶社会,曾获《大公报》文艺奖。
它与《雷雨》前后辉映于剧坛,奠定了曹禹在中国话剧史上的地位。
1936年曹禺任教于南京戏剧专科学校,写了他唯一的涉及农村阶级斗争的剧作《原野》。
抗日战争爆发后,曹禺随校迁至四川,编辑戏剧刊物,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和电影厂编剧等职。
著有《全民总动员》(合写)、《正在想》、《蜕变》、《镀金》等剧本,创作有淳厚清新、深沉动人的优秀剧作《北京人》,并将巴金的小说《家》改编成剧本,还译有《罗密欧与朱丽叶》等。
1946年赴美国讲学,翌年初回国,任上海文华影业公司编导,发表剧本《桥》,写了电影剧本《艳阳天》,由他导演摄成影片上映。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曹禺广泛参加国内外的多种社会和文化交流活动,曾赴各地工厂、农村参观访问。
历任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院长、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中央戏剧学院名誉院长、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等职。
他创作了话剧《明朗的天》(获全国第一届话剧观摩演出剧本1等奖)、历史剧《胆剑篇》(执笔)、《王昭君》,出版有散文集《迎春集》及《曹禹选集》、《曹禹论创作》、《曹禹戏剧集》等。
他的一些剧作已被译成日、俄、英等国文字出版。
三、戏剧知识
戏剧是由演员扮演角色,在舞台上当众表演故事情节的一种艺术。
在西方,戏剧即指话剧。
在中国,戏剧是戏曲、话剧、歌剧、舞剧等的总称,也常专指话剧。
(一)戏剧概念。
戏剧是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多种艺术手段塑造舞台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综合舞台艺术。
(二)戏剧要素
戏剧要素主要有戏剧语言、戏剧冲突等。
1、戏剧语言
戏剧语言包括人物语言和舞台说明。
人物语言,即台词,包括人物对话和独白等。
人物语言的主要特点有:
(1)高度个性化
(2)富于动作性(3)丰富的潜台词:
潜台词即是言中有言,意中有意,弦外有音。
它实际上是语言的多意现象。
“潜”,是隐藏的意思。
即语言的表层意思之内还含有别的不愿说或不便说意思。
潜台词不仅充分体现了语言的魅力,而且通过它还可以窥见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
(4)动听、上口,浅显易懂。
舞台说明,也叫舞台语言、舞台提示。
剧本里的这些说明性的文字,写在每一幕(或场)的开端、结尾和对话中间,内容包括人物表、时间、地点、服装、道具、布景以及人物的表情、动作、上下场等。
这些说明对刻画人物性格和展开故事情节有一定的作用。
2、戏剧冲突
戏剧冲突主要表现为剧中人物的性格冲突,对立性格的人物发生的面对面的冲突就构成了戏剧冲突。
剧中人物由于阶级立场、政治观点、社会地位、文化教养、生活环境等不同,对同样的社会现实会采取不同的态度,形成各种各样的矛盾冲突。
(三)戏剧分类
戏剧的种类很多,分类标准不同,分法也各有不同。
按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的不同,可分成话剧(如《雷雨》)、歌剧(如《白毛女》)、舞剧(如《丝路花雨》)等;按剧情繁简和结构的不同,可分为多幕剧和独幕剧(《三块钱国币》);按题材反映的时代不同又可分为历史剧(如《王昭君》)和现代剧;按矛盾冲突的性质的不同,还可分为悲剧(《屈原》)、喜剧(《威尼斯商人》)、正剧(《白毛女》)等。
(四)剧本特点
剧本是舞台演出的依据和基础,是戏剧的主要组成部分,直接决定戏剧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剧本主要由人物对话(或唱词)和舞台说明(或舞台提示)组成。
经过导演处理,用于演出的剧本,通称脚本或演出本(台本)。
剧本的一般特点如下:
第一,剧本必须适合舞台演出。
篇幅不能太长,人物不宜过多,场景不能过多地变换。
第二,剧本必须有集中、尖锐的矛盾冲突。
因为戏剧要在有限的空间、时间里,通过人物的语言和动作来表现社会生活的矛盾,所以必须高度集中,突出主要事件和主要人物。
戏剧冲突发展变化的过程构成了剧本的情节结构。
情节结构一般可分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个部分。
开端起着介绍人物关系和揭示矛盾冲突的作用。
发展是指矛盾冲突向前发展。
高潮是矛盾冲突发展到了顶点,并出现急剧转化的局面,主要人物的性格和剧本的中心思想都得到充分的表现。
结局是情节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矛盾冲突的解决。
第三,人物的语言和动作必须符合各自的身分和性格特征。
剧本里还有一些说明性的文字,叫作舞台说明(或舞台提示),写在每一幕(或场)的开端、结尾和对话中间,内容包括人物表、时间、地点、服装、道具、布景以及人物的表情、动作、上下场等。
这些说明对刻画人物性格和展开故事情节有一定的作用。
四、《雷雨》剧情简介
《雷雨》写的是一个封建资产阶级大家庭的矛盾。
周朴园是这个大家庭的统治者,是剧中一切灾难的制造者和痛苦不幸的播种者。
其妻繁漪不堪他的专横,与周朴园的大儿子周萍发生了暧昧关系。
怯懦、自私的周萍又勾引了婢女四凤。
出于嫉妒,繁漪通知四凤的母亲侍萍把她领走。
侍萍正是30年前被周朴园引诱为他生了两个儿子,而后又被遗弃的侍女。
她是周萍的生身母亲,而被她带走的儿子鲁大海又正在周朴园的矿上做工,作为罢工工人的代表,他和周朴园面对面地展开斗争……这些矛盾酝酿、激化,终于在一个“天气更阴沉、更郁热,低沉潮湿的空气,使人异常烦躁”的下午趋向高潮,又经过一番复杂的矛盾冲突,周萍和四风终于知道他们原是同母兄妹。
于是一场悲剧发生了,四凤触电而死,繁漪的儿子周冲为救四风不幸送命,周萍开枪自杀,善良的鲁妈痴呆了,绝望的繁漪疯狂了,倔强的鲁大海出走了。
这个罪恶的家庭终于崩溃了。
这一切都是在雷电交加的狂风暴雨之夜进行的,整个故事的背景,情节都是和雷雨有关的。
同时,作者以象征的手法告诉人们,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沉闷的空气里,一场大雷雨即将到来。
这就深刻地反映了酝酿着一场大变动的中国社会的现实。
五、理清人物关系
周朴园、鲁侍萍、鲁大海、周萍、周冲、鲁四凤、繁漪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
明确:
夫妻、父子、父女、母子、母女、兄弟、兄妹和主仆之间的关系。
曹禺在序幕中明确写出的人物关系表:
周朴园――某煤矿公司董事长,五十五岁。
周繁漪--其妻,三十五岁。
周萍--其前妻鲁侍萍生子,年二十八。
周冲--繁漪生子,年十七。
鲁贵--周宅仆人,年四十八。
鲁侍萍--其前妻,某校女佣,年四十七。
鲁大海--侍萍与前夫周朴园之子,煤矿工人,年二十七。
鲁四凤--鲁贵与侍萍之女,年十八,周家使女。
六、自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划分结构层次。
全文:
周鲁两家的冲突。
第一部分:
写三十年后鲁侍萍与周朴园再次相见。
第一部分第一层:
写鲁侍萍与周朴园过去的矛盾。
鲁侍萍以叙述别人故事的口吻,诉说自己的悲惨遭遇,揭露周朴园的冷酷。
第一部分第二层:
写鲁侍萍与周朴园现在的矛盾。
通过周朴园认出鲁侍萍后态度的变化和鲁侍萍的表现,暴露周朴园伪善的面目。
第二部分:
写周朴园与鲁大海父子、鲁侍萍与周萍母子会面。
通过周朴园与鲁大海的激烈冲突,揭露了周朴园贪婪、冷酷的本性,反映了工人阶级的觉醒和反抗。
七、研习第一部分第一层
(-)课文开头一段“舞台说明”的作用是什么?
分析:
这段“舞台说明”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渲染了舞台气氛。
这种气氛同剧情紧密配合,烘托了人物的烦躁、郁闷不安的情绪,预示着一场雷雨的到来。
不仅为完整地塑造人物服务,而且感染了读者或观众,也随之产生一种压抑感。
(这一点跟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是相同的)
(二)第一层中,周朴园的情态上有哪几次变化?
鲁侍萍有何反应?
请按情节发展叙述。
分析:
周朴园开始是漫不经心地用对待下人的态度谈起了雨衣和关窗的事;忽然从侍萍的关窗动作上看到了似曾相识之处,感到奇怪,认真地询问:
“你——你贵姓?
”气氛趋于紧张,情节出现波澜,而鲁侍萍平淡地回答,又使气氛稍有缓和;周朴园就口音把话题引向无锡,转弯抹角有意识地询问三十年前发生的“一件很出名的事情”,鲁侍萍在周朴园的连连追问下,仍然保持语调的平缓;但听到周朴园在有意撒谎,遮盖罪行,于是她悲愤地叙述了自己30多年来的悲愤遭遇,使周朴园惊恐紧张的情绪不断增长;他时而“苦痛”,“汗涔涔地发出‘哦’的叹声”,时而惊愕地问:
“你是谁?
”;当侍萍巧妙地露出自己的身分时,周朴园已经惊恐得语不成声。
总之,周朴园的对话从漫不经心到感觉奇怪再到惊恐紧张,最后是语不成声。
鲁侍萍的对话是语调平缓,自然掩饰,最后是悲愤地揭露。
(三)周朴园在谈到三十年前的侍萍时为什么说她是“一个年轻的小姐”而且“很贤惠”,也“很规距”?
分析:
(1)为了维护自己的身份和地位——美化侍萍即可掩盖他往日的罪行。
与佣人的女儿偷情是耻辱的事,而有一个“很贤惠”“很规距”的前妻却可以借以表现他不忘旧情的美德。
(2)为了弥补他灵魂的空虚。
繁漪很不驯服,两个儿子对他敬而远之,尤其是周萍更不“规距”——周朴园时时感到家庭生活的不如意,感到寂寞孤独。
因此怀念侍萍,即可以借以弥补他灵魂的空虚,使其精神得到解脱。
(四)周朴园对自己的美化,侍萍为什么要加以否定?
分析:
表面上看侍萍是在否定自己的美好,实质上是在揭露周朴园的隐私。
这样一方面揭露周朴园伪善的阶级本性,另一方面又诉说出了自己多年来郁结在内心深处的悲哀和怨恨。
(五)周朴园知道站在面前的正是30多年前被自己赶出家门的侍萍时,为什么会惊恐万状呢?
分析:
因为他意识到侍萍的出现,将威胁到他的名誉、地位、家庭,他以前的种种罪恶将昭然于天下,所以他立即感到“惊愕”“惶恐”。
他以为搬了家,离开了无锡,从前的罪恶无人知道,可待萍的突然出现,却给他精神上以沉重打击,他表现出的惊恐万状正是他内心虚伪的表现。
(六)侍萍在与周朴园的对话中,有几处掩饰?
又有哪些地方暴露了她的性格特点?
分析:
周朴园四次问到她姓什么,是谁,她都很自然地掩饰过去,语调平缓,不露声色。
表明她性格特征的语言动作有:
熟练自然的关窗动作,对侍萍的身世及周朴园的隐情细致地述说,对绣着梅花衬衣的熟记。
(七)周朴园和鲁侍萍的见面是偶然的,鲁侍萍认出了周朴园,而周朴园并没有认出鲁侍萍,那么鲁侍萍为什么不立刻表白自己的身分并当面斥责周朴园对她的迫害和30多年来的悲惨遭遇,而是以叙述别人的故事的口吻诉说自己的遭遇呢?
分析:
30多年的悲惨遭遇和痛苦的经历已经把她的性格磨炼得坚强又勇敢,她对残酷的现实充满了愤恨,但她还没有认识到自己的不幸是腐朽的制度造成的,而是把这一切不幸归结于“报应”和“命运”;而且,善良的品性又使她在周朴园的“忏悔”中产生的某种轻信和谅解。
在对话中,她既有意识地在隐蔽自己的身分,又在语言动作中不断地表露出自己的特征,这正是剧中人物复杂的内心活动的外在表现。
八、研习第一部分第二层
(一)周朴园毕竟是几十年来压榨工人的资本家,他在惊恐之后对侍萍的态度又有了哪些变化?
鲁侍萍又是如何对待周朴园的呢?
分析:
1、周朴园认出侍萍后,害怕侍萍的出现威胁到自己的名誉、地位、家庭,于是翻脸不认人,厉声责问“你来干什么?
”“谁指使你来的?
”妄图恐吓侍萍。
但侍萍从几十年的压迫中已经把自己磨炼得顽强勇敢,周朴园的责问只能引起侍萍悲愤的反驳“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
”;接着,她字字是血、声声是泪地控诉了周朴园给她造成的三十多年的苦难。
2、在这种情况下,唯恐将事情闹大的周朴园赶紧用缓和的语调说“现在你我都是有子女的人”,旧事“又何必再提呢”,“我看过去的事不必再提了吧”,试图稳住鲁侍萍。
可是鲁侍萍立即厉声抗争“我要提,我要提,我闷了三十年了!
”
3、在这种情况下,周朴园又采用哄骗的手段,口口声声地表白他没忘旧情,大谈对侍萍的“纪念”——屋中陈列着从前她喜欢的家具,每一年都记得她的生日,保留着关窗的习惯,多少年来一直在“纪念”她。
4、当周朴园看到鲁侍萍大谈“纪念”的手段不能奏效时,他终于使出了他认为最有力的一手,即企图用金钱来平息侍萍对他的仇恨。
“”好!
痛痛快快的!
你现在要多少钱吧!
”“好得很,那么一切路费,用费,都归我负担。
”最后,他拿出五千元支票给侍萍,希望平息30多年来的旧恨新仇。
针对周朴园的金钱手段,先用蔑视的口吻回答:
“什么?
”当她把周朴园的五千元支票撕掉后,又冷冷地回答:
“我这些年的苦不是你拿钱算得清的”。
充分表达了她对周朴园的轻蔑和愤恨,表现了她的骨气和尊严。
九、研习第二部分
(一)课文第二部分中周朴园已经知道了鲁大海是他的亲生儿子,那么他对鲁大海是什么态度呢?
从他的态度中,你能看出什么问题?
分析:
周朴园面对自己的儿子,依然摆出资本家对待工人的冷酷面孔和傲慢的态度。
他先是明知故问鲁大海“叫什么名字”“有什么事”,继而教训他“只凭意气是不能交涉事情的”,嘲笑他是“傻小子”,讽刺他“没有经验只凭胡喊是不行的”,以显示他的老练和雍容。
最后恶狠狠地向鲁大海宣布:
“你现在没有资格跟我说话,——矿上已经把你开除了。
”由此可见,周朴园与鲁大海的冲突,是两个阶级之间的斗争,从而揭露了周朴园反动的阶级本性。
(二)鲁大海被周朴园宣布开除后,又是怎样同周朴园斗争的?
分析:
鲁大海已经清楚地认识到周朴园为了赚钱什么都能干得出来的阶级本性,在愤怒痛斥周朴园用金钱收买工人败类平息罢工斗争的同时,无情地揭露了周朴园的血淋淋的发家史:
在哈尔滨包修江桥时,故意叫江桥出险,淹死2200名小工,每个小工的性命他扣 300块钱。
之后,又顽强地跟周朴园的打手们“还手”对打,痛骂周家的人是一群强盗。
(三)通过鲁大海与周朴园的斗争,你看出了什么问题?
分析:
鲁大海的斗争明显地表现出经验不足,从他的语言也足见他的鲁莽和幼稚,但通过他的斗争,毕竟表现出工人阶级的大公无私的英勇、顽强的斗争精神,表现出中国无产阶级斗争到底的决心。
鲁大海的出现,使剧作有了鲜明的时代色彩,使整个悲剧透出一线光明。
(四)这一场剧的结尾,鲁侍萍有两句欲言又止的话,分析一下她当时是什么样的心情?
分析:
第一句话是:
“你是萍……凭——凭什么打我的儿子?
”第二句话是:
“我是你的——你打的这个人的妈。
”这两句话饱含了鲁侍萍痛苦、愤恨、失望而又无可奈何的感情。
鲁侍萍本想看一看大儿子周萍,但周萍打自己亲弟弟鲁大海的举动又使她愤慨,感到了阶级对立的尖锐,所以叫了一声“你是萍”,又马上以谐音字掩饰:
“凭——凭什么打我的儿子?
”当周萍问她是谁时,她想说“我是你的妈”,但看到自己眼前的儿子已经成了资本家的强盗和帮凶,又马上转口:
“我是你的——你打的这个人的妈”,充分表现出她当时痛苦、愤恨、失望而又无可奈何的心清。
十、本文的戏剧冲突是什么?
其实质和根源是什么?
明确:
戏剧冲突:
周朴园与鲁侍萍、周朴园与鲁大海
冲突实质:
资本家←→下层劳动人民 资本家←→工人阶级
冲突根源:
不可调和的阶级矛盾
周朴园是带有浓厚封建性的资本家,鲁家母子是善良的下层劳动人民。
他们之间阶级地位和思想意识的对立,使他们必然产生矛盾冲突。
从整个戏剧来看,在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中,以周朴园为代表的资本家与以鲁侍萍为代表的下层劳动人民,资本家与工人之间的阶级冲突是最本质的冲突,这些矛盾的存在、发展,决定了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
十一、主题归纳
本剧通过一个封建资产阶级大家庭内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深刻地揭示了封建大家庭的罪恶和工人与资本家之间的矛盾,反映了正在酝酿着一场大变动的20世纪20年代中国的社会现实。
夫妻相见不相认却相恨,父子相见不相亲却相斗
母子相见不相亲却相怨,兄弟相见不相识却相仇
十二、标题“雷雨”寓意
分析:
一方面,《雷雨》整个故事的背景、情节都和雷雨有关,故事的高潮、悲剧的发生都集中在雷雨交加的狂风暴雨之夜,可以说,“雷雨”是整个作品的自然环境。
另一方面,又交代了作品的社会环境。
作者用象征的手法告诉人们:
在中国这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沉闷抑郁的空气里,一场改变现实的大雷雨即将到来,这就深刻反映了酝酿着一场大变动的中国社会的现实。
(解答:
①表示故事的背景与环境气氛;②预示情节的发展,暗示情节的高潮;③象征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沉闷的空气里,一场暴风骤雨式的斗争即将到来。
)
十三、人物形象分析
1、周朴园
板书:
对鲁侍萍始乱终弃,大年三十从家中赶走→冷酷、残忍、自私
对鲁侍萍由“爱”到“赶”到“怀念”到“凶狠”→虚伪、冷酷、自私
血腥镇压工人,买通工人败类,开除罢工代表→残忍、狡猾、奸诈
故意淹死二千多小工,发昧心财→残忍、贪婪、奸诈
周朴园是一个由封建地主转化而成的资本家。
他冷酷、自私、虚伪、残忍、贪婪、奸诈。
鲁侍萍与周朴园的对话,从私生活的领域揭露了周朴园的反动阶级的本性。
鲁大海与周朴园的对话,从社会生活的领域揭露了周朴园的反动阶级的本性。
分析:
年轻时,周朴园对鲁侍萍始乱终弃,为了和一位有钱有门第的小姐结婚,大年三十从家中将其赶走,可见其冷酷、残忍、自私。
三十年后,他还保持着房间旧态,这其中不免带有虚伪的成分,但总的来说应该承认他的怀念是真实的。
但他怀念的是年轻貌美的梅小姐,从这个角度来说,他的怀念又是虚伪的。
当他知道眼前的鲁妈就是梅侍萍并且将威胁到自己的身份、地位、名誉时,立即声色俱变,翻脸不认人,所以,作者写他与侍萍的相逢,更多地表现了周朴园的虚伪、冷酷与自私。
周朴园与鲁大海的冲突,则深刻地揭露了他的残忍与奸诈。
周朴园使用卑鄙的手段,一方面血腥镇压工人,另一方面买通工人代表,分化瓦解工人队伍,并开除了坚持罢工的工人代表鲁大海,集残忍与狡猾于一身。
鲁大海在愤怒申斥周朴园时,揭露了其血淋淋的发家史:
在哈尔滨包修江桥时,故意叫江堤出险,淹死了两千二百个小工,每一个小工的性命他扣三百块钱!
为了镇压罢工运动,他还唆使警察开枪打死矿上三十个工人。
这充分暴露了他的狠毒、残忍,是一个人格卑下、没有任何仁义道德可言的反动资本家。
2、 鲁侍萍
鲁侍萍是一个旧中国劳动妇女的形象。
她善良、正直,备受欺辱和压迫,具有骨气和尊严,始终保持着自己刚毅、顽强的性格。
鲁侍萍是来自乡下的温柔貌美贤惠的侍女,可见其心地善良、正直。
她尝尽了人间的辛酸。
年轻时在周家当女佣,被周朴园引诱,生了两个儿子。
第二个儿子刚生下三天,周朴园就逼她抱着奄奄一息的婴儿离开周家。
侍萍走投无路,投河自尽。
被人救起后,一直挣扎在社会最底层,她“什么事都做:
讨饭,缝衣服,当老妈子,在学校里伺候人”。
为了孩子,她嫁过两次,但“遇人都很不如意”。
三十年的悲惨遭遇、痛苦经历把她磨炼得坚强、勇敢,对残酷的现实有了清醒的认识,充满了痛恨。
在课文中,她从周朴园前后的变化中,终于看清了周朴园的本性,她以撕毁五千块钱支票的举动,用“这些年的苦不是你拿钱算得清的”的控诉,表现了她的骨气和尊严。
板书:
来自乡下的温柔貌美贤惠的侍女→心地善良、正直
默默承受三十多年的悲惨→刚毅、坚强
面对周朴园含血带泪地控诉三十年的悲惨遭遇→顽强
撕毁周朴园的支票→骨气和尊严
3、 鲁大海
一个觉醒了的工人,具有反抗精神,坚强不屈;斗争中显出经验不足、幼稚鲁莽等弱点。
鲁大海与周朴园,从血缘上看,他们是父子;从阶级关系上看,他们是你死我活的敌人。
在同周朴园的斗争中表现出他是一个觉醒了的工人,代表广大工人群众面对面地同周朴园谈判,斗争。
他义正辞严地揭穿周朴园软硬兼施镇压工人罢工的阴谋,揭露他制造事故淹死两千三百个小工以发横财的罪恶。
他坚定、勇敢、无私、求实。
他对资本家有着清醒、透彻的认识,资本家的威胁、讹诈、利诱等卑鄙手段在他面前无计可施。
他义无反顾地在反抗斗争的道路上走下去。
(反抗精神、坚强不屈的性格)斗争中显出经验的不足、鲁莽等弱点。
十四、艺术特点
1、结构紧凑集中
作者灵活运用灵活地运用了“回顾”与“ 穿插” 的表现方法,让鲁侍萍以叙述别人故事的口吻,以“回顾”的方式,诉说自己的遭遇,从私生活的角度揭露周朴园的罪恶历史;又以鲁大海的控诉,从社会斗争的角度揭露周朴园罪恶的发家史:
这样就把“现在的戏剧”与“过去的戏剧”交织起来,让新旧矛盾,周鲁两家的矛盾,封建资产阶级与工人、下层劳动人民的矛盾交汇在一起,都集中在一个下午在周朴园的客厅里展现出来,从而有力地刻画了人物的性格,推动剧情的发展,深刻表现了主题。
因为剧本的演出,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要求故事的时间、地点和人物尽可能集中。
周朴园在家策划破坏工人罢工;鲁侍萍不愿女儿帮人,前来寻找在周家作使女的四凤;鲁大海代表工人来找董事长谈判。
这样,就使得三个人物在一个夏天的午饭后,在周公馆客厅里相遇了。
通过鲁家母子的控诉,把周朴园三十多年来在家庭和社会上的罪恶活动揭露出来。
其中侍萍被周家赶出,含恨投河及母亲被气死等情节,因受舞台演出的限制,都是由人物对话表现出来的。
板书:
时间→一个下午
结构紧凑集中 地点→周朴园的客厅
人物→都集中到周朴园的客厅
《雷雨》剧作完全体现了“三一律”。
“三一律”规定剧本创作必须遵守时间、地点和行动的一致,即一部剧本只允许写单一的故事情节,戏剧行动必须发生在一天之内和一个地点。
2、个性化的人物语言
请你用剧中的例子说说戏剧的人物语言的个性化。
《雷雨》中,人物的语言不仅符合人物的身分,而且随着剧情的发展和人物思想感情的变化,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配套K12四川省宜宾市一中学年高中语文下学期第12周 雷雨教学设计 配套 K12 四川省 宜宾市 一中 学年 高中语文 下学 12 雷雨 教学 设计